平湖政府采购网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湖政府采购网(精选8篇)

平湖政府采购网 篇1

关于印发平湖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钟埭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平湖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暂行办法》已经市十三届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湖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平湖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建设行为,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平湖市政府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政府财政资金、各项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统一借贷的资金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控股单位投入等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基本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第三条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市审计局负责本市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依法提出审计报告或出具审计决定。

市发改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招管办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协同配合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法人和与之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应等单位与政府投资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配合做好审计工作。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与管理有建议权,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审计整改建议书等形式建议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第五条为加强跟踪审计工作力量,市审计局可外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或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并做好外聘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参与审计的外聘人员和社会中介机构应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相关规定。

跟踪审计费用列入被审计项目建设成本。第六条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行计划管理。

市审计局应当按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根据现有审计资源并结合项目特点和要求等,有选择地确定跟踪审计项目。

第七条凡列入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法人单位为被审计单位。审计部门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应等相关单位与政府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时,相关单位为被审计单位。

第八条审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政府投资项目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应当遵循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原则。第二章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审计

第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审计是指对项目立项至开工前的建设程序合法合规、投资概(预)算的真实合规性进行的审计,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批复、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文件、环保及消防批准文件、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文件等相关审批文件是否齐全。

(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与批复的设计文件相符,有无超规模、超标准和高估冒算等问题,概算编制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有关概算的编制规定和费用标准。

(三)对施工、重要设备材料采购以及勘察设计、监理等咨询服务的招标文件进行事前审计,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

(四)对施工、重要设备材料供应以及勘察设计等咨询服务合同草案进行审查。

(五)涉及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其他情况。第三章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审计

第十条政府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审计是指对工程施工期间项目建设管理等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政府采购制等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建设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二)建设项目有关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情况;

(三)概(预)算执行及调整的真实性、合法(规)性,有无超出批准概算范围投资、挤占或者虚列工程成本等问题。

(四)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监督,审查其是否真实、合理、合法,重大设计变更的实施情况必须经过现场跟踪审计人员确认。凡符合《平湖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审批办法》规定额度的,必须事前办理审批手续。

(五)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采购的实际价格是否与订货合同、招投标资料相符;建设单位关联企业所提供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的价格是否合理,有无从中加价、人为提高经营利润等问题;建设单位已购设备、材料和其他物资是否用于该建设项目。

(六)监督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对建设资金财务收支适时进行审计,主要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结算手续的合规性、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会计处理的恰当性。

(七)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审计组应当参加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

第四章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审计

第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审计包括工程价款结算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其主要内容有:

(一)工程价款结算审计。主要审查工程量计算、套用定额或采用的清单综合单价是否准确,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索赔等重大事项是否真实,材料差价核定是否合理,工程费用计取是否合规等。

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向市审计局提交经初审后的工程结算资料。收到结算资料后,市审计局按照审计程序组织人员实施审计,对审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复核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未经工程结算审计,建设单位不得办理工程价款最终结算。

(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审查待摊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核实工程建设配套设施费支出、贷款利息和资金占用费支出是否真实,其分摊是否合理,有无挤占工程投资支出;审查核销各种非正常损失费用的真实性,有无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竣工决算报表中相关数据是否匹配;建安工程投资是否真实、合法;尾工工程投资是否真实、合法;审查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竣工资料与实物是否一致;建设单位管理费的计取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超出概算控制金额。

第五章审计方式

第十三条审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审计力量情况结合下列方式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一)定期审计,将建设项目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审计或者分期实施跟踪审计。

(二)定点审计,将建设项目确定若干重点环节进行跟踪审计。

(三)现场审计,审计部门派出审计人员进项目建设现场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第十四条审计部门应当将项目建设程序、合同签订、材料采购、隐蔽工程、设计变更、财务收支、工程结算和决算等作为审计重点。第十五条审计部门派出的审计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参加项目实施例会,收集、掌握建设项目的进展等相关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工程审计专题会议,但跟踪审计不得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第十六条审计部门及其派出的审计组应当建立跟踪审计项目台账,及时登记审计时间、审计事实、发现的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并汇总审计成果。第十七条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应当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及时反馈、监督纠正”的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发给被审计单位。第六章审计责任

第十八条被审计单位在接受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及其派出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

(二)如实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签订相关合同时,应在合同形成初稿、尚未签字生效前,送审计组审计。

(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若有重大变更或者有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等事项,应通知审计人员参加有关会议,并以书面形式说明需要变更的工程内容和施工方案。

(五)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及时进行整改;如有不同意见,应在接到书面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审计部门书面提出。

(六)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不论采取何种结算方式,都应先审计、后结算。

第十九条审计部门及其派出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各项审计纪律和廉政纪律以及回避制度。

(二)做好审前调查工作,编制跟踪审计工作方案,按规定期限完成审计并保证审计质量。

(三)根据《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做好审计取证、认真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做好审计日记。

(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准确地出具具体的整改意见与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及时给予书面答复。

(五)当因设计变更等原因使工程造价出现变动时,在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完备的情况下,应当在14个工作日内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定结果。

(六)根据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审计组应分阶段向审计部门提供审计报告以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第二十条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由审计部门依据相关审计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第二十一条审计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

平湖政府采购网 篇2

关键词:《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方式,非招标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于2015年1月30日公布, 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实施条例》涉及总则、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 细化和明确了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定, 进一步促进了政府采购的规范化、法制化。

《实施条例》的亮点之一就是完善了政府采购方式的有关规定,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协调《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在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领域的适用

《政府采购法》是关于政府采购的专门性法律, 其对采取招标方式进行政府采购的相关内容作了规定, 而《招标投标法》则是关于招标投标活动的专门性法律, 显然, 该两部法律对于招标进行政府采购这一领域可以重叠适用, 而两法自实施以来, 在前述领域一直存在适用不协调的问题。《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 适用招标投标法”, 此处使用的是“工程”一词, 《招标投标法》第三条的内容中使用的是“工程建设项目”一词, 然而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其含义明显比“工程”广。

对此, 《实施条例》明确指出,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 适用《招标投标法》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依法不进行招标的, 适用《政府采购法》和《实施条例》。显然, 《实施条例》与《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了对接, 将上述《政府采购法》中限定的“工程”扩大到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从而与《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相一致。由此, 《实施条例》协调了政府采用招标方式采购建设工程项目领域的法律适用。

二、规定电子政府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可以采用“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这显然属于“兜底条款”, 是立法者为了应对社会情势的变迁而采取的立法技术。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政府采购与电子技术的联系越发紧密, 电子政府采购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政府采购方式, 有学者提出电子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运用现代通讯技术的政府采购形式。 (1) 《WTO政府采购总协定》第14条就对电子拍卖进行了规定, 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定也已较为完善。而我国的电子政府采购立法起步较晚, 2003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并没有规定电子政府采购这一政府采购方式, 稍后几年, 有关于电子政府采购的法律规范也只出现在一些层级较低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 如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上海市政府采购网上竞价采购暂行办法》。2013年2月4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联合颁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 规定了电子招标投标方式, 但这显然不是前述所指的“电子政府采购”这一新型政府采购方式。电子政府采购运用现代通讯技术, 有利于充分竞争、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实施条例》根据采购人对于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要求, 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标准, 推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活动”, 这是我国立法首次明确规定电子政府采购方式。

三、完善政府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

根据不同的标准, 政府采购方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府采购方式根据竞争充分程度的标准可以分为招标方式和非招标方式, 根据采购主体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政府采购法》对不同类别的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都进行了规定, 且禁止采购人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但仍有不足的地方, 《实施条例》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一) 完善非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

根据竞争充分程度不同, 政府采购方式可以分为招标方式和非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非招标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政府采购项目属于中央预算且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数额标准的, 以及政府采购项目属于地方预算且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数额标准的, 都应当采用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如有特殊情况, 经有关部门批准, 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以外的采购方式, 即可以采取邀请招标和非招标方式;政府采购项目未达到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 则可以采取邀请招标和非招标方式。

综上, 政府采购采用非招标方式有两种情形, 一是政府采购项目未达到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公开招标数额标准而采用非招标方式, 二是政府采购项目达到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公开招标数额, 但因“特殊情况”而采用非招标方式 (因表述一致性的需要, 对邀请招标不作论述) 。《政府采购法》虽然对非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都作出了规定, 但有些表述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 且其对前述所指“特殊情况”也未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实施条例》对非招标方式适用条件的完善则正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具化竞争性谈判方式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

《政府采购法》采用列举的方式, 分别规定了竞争性谈判方式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适用情形。其中, 竞争性谈判方式适用条件中的第三、四种情形“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以及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适用条件中的第一种情形“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 规定得过于笼统, 《实施条例》对这些情形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和说明, 使这些情形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2.对“特殊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实施条例》规定“采购人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货物或者服务, 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或者有需要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等特殊情况的, 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 可以依法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 显然, 《实施条例》的该条规定就是对《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说明。虽然这条规定明确了适用的采购对象是货物或者服务, 但是根据本文前面所述, 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工程符合竞争性谈判方式、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适用情形, 经有关部门批准, 显然也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这两种非招标方式。《实施条例》又规定,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 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故而可以推断出, 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工程需要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 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因此, 政府采购项目虽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采取非招标方式的特殊情况包括符合非招标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需要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3.解释说明“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政府采购法》仅规定了禁止采购人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但是, 何谓“化整为零”, 《政府采购法》却未进行说明。《实施条例》将“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解释为“在一个财政年度内, 采购人将一个预算项目下的同一品目或者类别的货物、服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以外的方式多次采购, 累计资金数额超过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显然, 《实施条例》的这种解释说明使得《政府采购法》更具操作性。

(二) 细化集中采购的规定

根据采购主体的不同, 政府采购方式可以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政府采购范围的确定有两个标准, 一是是否列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集中采购目录, 二是是否达到采购限额标准。显然, 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 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而达到采购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实行分散采购。《政府采购法》确立了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这两种方式, 《实施条例》进一步对集中采购的规定进行了细化。第一, 《实施条例》将集中采购目录分为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 且明确了两者的划分标准, 有利于区别对待, 提高采购效率;第二, 增加了批量集中采购的规定, 这显然也是有利于提高采购的效率, 同时, 规定了进行批量集中采购的例外, 即“紧急的小额零星货物项目和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朱琳静.电子政府采购概览[J].中国政府采购, 2007 (9) :62-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平湖政府采购网 篇3

一、影响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主要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政府采购有关各方缺乏协调配合。政府采购效率是建立在政府采购有关各方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前提下的效率。这主要表现在提供的采购具体技术、质量和服务需求不够明确,使采购单位和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不能有效衔接,增加了采购难度,影响了采购效率。

(二)法定程序所需时间与采购人需求时限之间的矛盾。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公开招标的规定,公开招标的法定等标期为20天,加上采购人申报、审批预算、审核技术参数等过程,到完成政府采购活动时间冗长,加上废标、重复组织采购活动等,往往不能满足采购人的时间需求,降低了采购效率。这是政府采购工作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也是影响最大的矛盾。

(三)采购需求不确定。部分采购人对自身的采购项目缺乏统筹考虑与安排,造成需求的反复变更。如某采购人采购公务用车,按规定采取询价采购,由采购中心将单位所确定的车型由供应商统一报价,正常情况10个工作日内完成。但该采购人在询价结果出来后,再提出变更车型的要求,造成重复采购,耗时20多天,浪费大量的采购时间,影响了采购效率。

(四)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目前,预算单位还普遍存在着采购预算编制较粗、追加频繁、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大的问题,给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预算编制过粗会导致政府采购工作一系列的连锁负面效应,在项目进行招标文件的制作时,对项目的配置意向难以明确,给供应商的投标都带来难度。

(五)重复采购,浪费资源,影响政府采购效率。信息沟通不畅,市场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受现行的一级政权一级财政的财政体制的影响,政府采购在地区间各自为政,缺乏相互联动,重复采购,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短缺,最终影响政府采购的效率。

二、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的对策

综上所述,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要对政府采购的程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改进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工作,使政府采购程序更为合理,更为简化,以程序促公开,以程序提效率。规范是政府采购的灵魂,效率是政府采购的生命。在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当前应着眼做好政府采购各环节的工作。

(一)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由于政府集中采购过程不是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所能够完成的,是由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采购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所以缩短采购过程的时间跨度就成为提升采购效率的关键,不仅要提高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要提高采购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水平。

(二)规范和细化采购预算,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要规范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要科学确定各预算单位采购什么项目和应当花多少钱,解决好“该不该买和买多少”的问题。政府采购预算时列明预算科目、采购资产数额、采购资金构成、采购项目、采购数量、采购标准、采购时间,把项目落实到每一个采购对象,使之在执行中无漏洞可钻;不得任意追加采购支出或改变采购项目,对确需调整的政府采购计划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国库集中支付采购货款时,要重点审查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超出了预算,不符合规定和擅自采购的,坚决不予支付资金。

(三)健全制度,严格预算,谋求整体效率。健全和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制度,是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首先,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其次,采购人严格控制采购预算与执行,科学估计,合理细化,及时启动。采购管理部门要提高政府采购的控制力,通过“采购流程告知制”、“采购需求确认制”等加强宣传和培训,使采购操作有章可循,各单位各司其职,推动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再上台阶,并针对目前政府采购人员的结构状况,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造就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队伍,以提高政府采购的整体效率。

(四)简化工作程序,合理安排采购活动。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可适当对一些程序实行简化,加快采购运作、审批、流转等操作环节。政府采购的方式,要适当创新,以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满足高效、便捷的采购要求。如果根据采购类别划分不同阶段,把品牌相同、配置一致的货物集中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采购,这样就减少了多次采购的繁琐,又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提高采购效率。

(五)创新工作方法,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采购采用的六种采购方式,并明确了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但是实际采购情况千差万别,需要针对不同的采购环境、采购对象等,合理采用各种采购方式,以达到最佳采购效果;采购人急需且采购金额转小的项目可选择协议供货采购方式和询价方式;对部分采购金额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可以实行采购前专家咨询办法。

徐州政府采购网信息发布单 篇4

信息提交机构(盖章):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电子信箱: 信息提交方式:此信息纸质文件是否已提交给负责发布的政府采购监管部门()

此信息电子邮件是否已提交给负责发布的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信息公告名称:

信息提要:

提交人签名:

提交日期:

****年**月**日 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意见: 负责人:

经办人:

时间:

[指定媒体填写]: 信息收到时间:

信息编号:

信息内容是否完整:信息发布单()

信息纸质文件()

信息电子文档()发布时间:

发布区域: 审核人:

平湖政府采购网 篇5

2011-06-23 信息来源: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

深财购〔2011〕12号

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各有关单位,各有关人员:

为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市财政委员会开发了新的评审专家管理系统,并将在此基础上对专家库重新梳理。现有评审专家需要按照新的评审专家聘任条件重新申请入库,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新的评审专家。请现有评审专家和符合条件的各有关人员积极支持配合。

一、评审专家聘任条件

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政府采购的评审过程中能以客观公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

(二)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部分更新换代较快的专业领域另外要求近3年连续从事该专业工作并在岗),具有本科(含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精通专业业务,熟悉产品情况,在其专业领域享有一定声誉;

(三)熟悉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能胜任政府采购评审工作;

(四)健康状况良好,年龄在65周岁以下;两院院士或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年龄放宽到70周岁以下;

(五)以独立身份参加政府采购评审工作,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没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七)对达不到第二款所列条件和要求,但在相关工作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特长并熟悉商品市场行情,且符合专家其他聘任条件的,经市财政部门核准后,可以聘任为评审专家。

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是指经广东省人事部门颁发或者核准认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同等专业水平由市财政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根据不同专业领域进行个别界定。

二、评审专家注册、验证、审核入库程序

(一)网上注册。

在深圳市财政委政府采购网(/ywpd/zfcg)选择“欢迎专家注册”,填写专家注册信息,并在线打印专家申请表,交本人所在工作单位盖章(退休人员及自由职业者不需要工作单位盖章)。如有相关行业协会推荐的,交行业协会盖章。

(二)证书验证。

1、高级职称的验证。①省外人事部门颁发高级职称的,申请人自行赴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高级职称的核准认定。②省内颁发或者核准认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我们将向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询验证。

2、毕业证书的验证。①2001年之前获取毕业证书的,我们将根据国家教育部各年毕业证书式样进行初步认定。如果无法判断的,可要求申请人自行赴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文凭验证室进行学历认证。②2001年以来(含2001年)获取毕业证书的,提交审核资料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历证书查询系统中进行查证。③已进行学历认证的,提供学历认证报告即可。

(三)提交、审核资料。

在网上注册成功后,专家需提交资料至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财政大厦509室,进行审核。包括:①专家申请表;②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交验原件);③学历证、学位证复印件一份(交验原件);④已进行学历认证的,提供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一份(交验原件);⑤职称证复印件一份(交验原件);⑥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材料的复印件一份(交验原件);⑦一寸彩照一张。

(四)领取专家聘书。

经审核符合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聘任条件的,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将颁发《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聘书》。

三、办理时限

为了确保新评审专家管理系统的尽快启用,要求现有评审专家在5月25日至7月25日必须办理重新申请入库手续。不及时办理的,将会影响该评审专家的抽取使用。

四、诚信要求

申请聘任为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人员,要确保申请信息的真实、有效,确保所提供证书等资料的真实性并对其负法律责任。

在评审专家入库后,市财政委员会继续保留核查专家资料真实性的权利。如在证书核查中,出现无法判断真实性的情况,可暂停专家资格;待核查确定真实后,方可恢复专家资格。

一旦发现证书造假等弄虚作假骗取评审专家聘任资格的,将列入政府采购的“黑名单”,终身不得聘任为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同时将在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示弄虚作假骗取评审专家资格的人员名单。对于此类骗取评审专家资格并曾抽取参与评审的,还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

特此通知。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景田东路9号财政大厦509室

电话:83938537、83938667

政府采购法 篇6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光景,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一步步走过来了,能取得今日这样的成果应该感到幸甚。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国家,究竟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什么,是片面地追求政府采购的数量(即纳入政府采购“笼子”的项目越多越好),还是加强政府采购的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好,是全面地即分块块(按行政区划)又按条条(指按部门隶属关系)建立五花八门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为好,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政府采购发展道路,还是走与之截然相反的路子,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政府采购圈内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政府采购操作过程应该是独立的,是由集中采购机构全盘负责的。监管机构只是对操作过程的是否存在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不是要代替操作者从事某些操作过程的职能,换一句话说,是操作过程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受到供应商的质疑、投诉时,监管机构才能介入,这类似于“民不告官不究”。不是集中采购机构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求监管机构身临其境,对操作者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混淆了采管的职能职责,弄得操作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到头来监管机构也惹上一身骚,众说纷纭。现在是到了结束打乱仗的时候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在我国推行如此缓慢的原因,不单单是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和不落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人们的观念的停滞或守旧,本位观念的占统治地位,导致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总要标新立异,你有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就是对新生事物的排斥,不给集中采购制度浇水施肥,这些观念导致目前一些政府采购机构重复建设,而一些地方则还没有建立集中采购机构,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也在所难免。由此可见,政府采购这艘艨艟巨舰迟迟未能扬波破浪、奋勇前进,关键是要树立政府采购正确的工作方向,切不能“头发胡须一把抓”,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喊空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能坏了政府采购的大事,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地坐下来认真研究对策,为政府采购把把脉,掌好舵,不要让其偏离了正确的航道。

平湖政府采购网 篇7

一、高校应紧紧把握政府采购制度运行机制

(一)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遵循的原则及程序

在采购活动中必须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在采购活动中有明确的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首先采购人提出购置计划、编制预算上报主管部门, 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 报同级财政部门;其次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再是采购人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 提出采购计划;第四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和采购人的政府采购计划, 确定采购方式, 批复给采购人;第五采购人根据批复的政府采购计划, 组织或者委托具有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组织采购, 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验收、预算。

(二) 政府采购组织机构及采购方式

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 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 按照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是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公开招标, 竞争性谈判, 询价, 单一来源及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等。

(三)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为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根基《预算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审计法》、《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运行规程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严格按照, 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有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二、高校技术物资供应工作的特殊性

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及时为教学、科研提供技术物资保障。高校技术物资供应因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 经费来源的多元性及经费到位时间不确定性

高校经费来源有多重渠道, 除由政府财政拨款外, 还有科研经费, 基建经费,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 各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 事业性收费, 银行贷款, 接受捐赠等。高校经费除政府财政拨款这一渠道可以保证并有规定的时间外, 其他款项都是时有时无, 断断续续, 要根据各方面努力争取的结果而定。争取到的款项, 何时能到位, 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

(二) 技术物资种类的多样性及前沿性

高校所需物资种类繁多, 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一书中所列出的仪器设备各种类就有近万种, 这还不包括各种易耗品和低值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特别是电子技术产品, 更新换代发展的非常迅速, 科学研究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需要使用新产品技术;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实验室就要有前沿性的技术物资。

(三) 有些技术物资的单一性

有的仪器设备使用面窄, 生产厂家非常少, 甚至独家生产, 形不成竞争, 有的仪器设备不通用, 没有标准的技术指标, 只有根据使用人员提出的技术要求, 厂家组织研制、加工、生产。

三、引入政府采购机制做好技术物资的招标采购各环节工作

自2003年, 我校已把政府采购制度的机制、政府采购制度所遵循的原则、程序、机构管理、监督管理等一套机制引入到学校中来。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殊性, 周密计划, 科学分类,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根据东营市政府招标采购有关规定, 严格程序, 落实责任, 做好技术物资的政府招标采购工作。

(一) 严格程序, 落实责任, 做好各环节工作

一是做好建设项目报市财政局审批工作。建设项目立项后, 填写《政府集中采购计划报批及运行程序底稿》, 经财务处、院长审批后, 报市财政局文教科审批, 后报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 审批后, 报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采购。二是做好技术参数及招标文件审核工作。根据政府招标采购程序, 首先在东营市政府采购网进行项目技术参数公示。公示前, 组织各建设项目责任人, 对项目技术参数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 做到准确无误。技术参数公示完成后, 组织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三是做好开标工作。开标是政府招标采购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 按照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要求, 组织各建设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作为招标人代表参与评标。四是做好招标公示与合同签订。

(二) 形成各负其责的制约机制

在技术物资采购工作中, 我校已形成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的制约体制。针对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不同的采购方式, 都有严密的工作程序和纪律要求。从使用单位的购置计划、组织论证开始, 到仪器设备的验收、报账、使用, 每个环节都有负责人。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出现违规操作, 都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结束语

截止目前, 我校近3年来采购4326万元的仪器设备, 在工作中没有出现一件差错, 没有发生一件违规事故, 同时节约了20%到30%的资金。实践证明, 引入政府采购制度机制, 规范采购行为, 严格程序, 落实责任, 可以做好高校技术物资采购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毅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府采购管理.中国政府采购, 2010, 10.

从采购规模看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篇8

我国政府采购的规模及其潜在意义

在政府采购制度相对发达和完善的西方国家,政府采购规模通常占其GDP的10%~15%,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50%。而我国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仅占GDP的1.75%和财政支出的9.2%。这反映我国政府采购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政府采购的潜在规模,或者说我国政府和公共部门实际购买性支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参照西方国家的一般情况,以GDP的10%计,2006年我国政府采购的潜在规模应超过2万亿元。考虑到我国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实际支出规模还会更大。仅以2万亿元的规模而言,2006年政府采购的实现规模仅占其潜在规模的17.5%,不到五分之一,其中政府集中采购规模所占比例更低。也就是说,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还很小,我国政府采购的广度和深度仍然十分有限。以上所说政府采购的潜在规模,还只是就财政性资金的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没有包括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公用事业部门的采购,特别是公共工程(如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市政工程以及环境治理工程等)的采购。公共工程的采购在西方各国都是政府采购的最主要内容,其规模超过货物采购和服务采购,通常占政府采购总规模的40%~60%。2006年我国城镇公共工程在建净规模达51842.3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净规模的43.8%;城镇公共工程投资总额35469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8%;公共工程投资中,剔除国家预算内资金支出4672亿元(其中实际包括了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这里忽略不计),来自国家预算外的公共投资仍超过3万亿元。也就是说,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购买性支出之外,2006年我国公共工程的投资性购买支出已超过3万亿元的规模。

按以上资料估算,2006年我国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实际购买性支出(包括消费性购买支出和投资性购买支出)已接近或超过5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把公共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我国政府采购(在国外也称公共采购)的潜在规模已接近或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这5万亿元的规模将产生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从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角度看,通过政府采购每年可节约国家财政和公共支出约10%(我国政府采购历年来的资金节约率均超过10%),即每年可节约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的12%;二是政府采购制度通过系列制度安排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市场秩序起到强有力的塑造和维护作用,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制度效益;三是规模庞大的政府采购需求所形成的消费乘数效应,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起到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四是从防范腐败的角度看,通过政府采购系列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体利益渗入采购过程,更有效地防治公共支出领域特别是公共工程领域的腐败和商业贿赂行为,在全社会树立“阳光政府”的形象,产生巨大的政治效益。总之,政府采购就其潜在规模而言,是政府用以调控宏观经济和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一张“王牌”,可以成为政府手中点石成金的“魔棒”。

影响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是对政府采购的界定范围需拓宽,占政府采购总规模60%以上的公共工程还没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是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作为起点的,所以,我国用以划定政府采购边界的标准是资金来源,即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这样的界定在当时是适当的,但今天看来却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把政府采购局限于财政支出管理的范围内,产生于部门立法的缺陷和不足限制了政府采购的潜在规模,不利于发挥政府采购所应有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政策性功能;二是政府采购活动的多头管理现状,把本属于采购法管辖的公共工程、水利、能源、交通、电讯等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排除在政府采购的范围之外,给采购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制度瓶颈,既不利于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也不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防范腐败,也不符合政府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施政目标。特别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公共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巨大的份额,仅以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作为起点和边界来划定政府采购范围,必然导致大量财政性资金以外的公共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的公共工程被排除在政府采购的范围之外,并委托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代理机构进行采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其结果不仅直接限制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也导致了公权力的丧失和大量公共资源的流失,给权力寻租大开方便之门,使公共工程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沃土。

二是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制度设计需要改进

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设计过多地参照和依赖于《招投标法》和工程招标条例,导致政府采购在制度设计上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一是《政府采购法》对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组织模式没有明确规定,集中采购制度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二是《政府采购法》规定成立政府采购中心作为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却并没有赋予政府采购中心“代表政府依法行使采购权”的法定采购人地位和相应的政府手段的性质,而是将其界定为与社会中介划等号的采购代理机构,模糊和弱化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公共职能与规制载体的作用;三是《政府采购法》一方面规定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但同时又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必须根据各部门的委托组织采购,削弱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强制性和政府手段的权威性;四是《政府采购法》并未禁止部门集中采购和单位自行采购,使实际运行中将大量属于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以部门集中采购或单位自行采购项目之名委托给社会中介代理机构,使政府采购制度的规模功能落空,从而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五是《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的范围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同时又规定工程采购适用《招标投标法》,实际上使公共工程采购游离于政府采购制度的管理和规制之外;六是《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拥有采购需求、技术规格、投标人资格条件、评分标准、售后服务、付款方式和条件等采购实质性事项的设定权,采购文件最终审定权,参与评标决策权,合同履行和验收权等,由于一些采购人自主权力过大又缺乏监管规制,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平台、设备和用品配备标准,就必然导致采购人为实现主观意愿目标,使合法、规范的采购程序在许多情况下反而成了不规范行为的“挡箭牌”。这是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形象和效果。

由于上述制度设计方面存在需改进的地方和法律的疏漏,以及受观念、习惯和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采购人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现象还存在。占总规模87%的项目是委托社会代理机构采购的,其实质仍然是分散采购,无法形成政府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由于现在既定的监督资源有限,很难对分散的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制和监督,从而影响了防治腐败功能和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作用的发挥。

三是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设置有待改进,监督功能需加强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立法精神,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与执行操作职能相分离,初步确立了“管采分离”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但由于受部门立法所制约,政府采购理体制在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上缺乏明确的规定,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首先是管理体制的设置有待改进,不利于实行全国统一的规范管理。省级以下财政部门设“政府采购办公室”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但机构级别、性质、编制都不统一,严重影响其职能的履行。采购活动的多头和交叉管理现象普遍,法律制度建设、采购标准制订、采购计划编制和日常监管工作难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导致大量的政府采购活动游离于政府采购制度之外。

其次是政府采购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其主要作用和功能是增强制度的规制、扩大规模和集中采购、降低交易和监督成本。然而由于政府采购法规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定位上的模糊,使集中采购机构在规格、编制、性质、隶属关系上各不相同,仅隶属关系就有10多种,包括直属省(市)政府,隶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厅(局)、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国资委、商务厅(局)、成套局等等。机构性质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等。各地的做法也是八仙过海,各自为政,影响了国家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采购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再次是在一些地方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职责划分不清,运行体制不顺 。《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所涉及的采购人、管理机构、执行机构以及支付机构的职责仅仅作出概念上的规定,各个主体之间责、权划分不清。监管部门、采购人、政府采购中心、评标委员会相互之间权责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采购流程各个环节的衔接不顺畅,串位、缺位、越位现象严重,又缺乏协调机制,造成相互扯皮和工作上的摩擦。在一些地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工作关系相当紧张,有从“管采分离”走向“管采对立”的态势。

最后是有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从采购流程上,采购预算和国库支付两个环节与采购程序不配套、与采购执行机构不衔接,许多规避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没有从预算和支付环节得到制约;二是有些地方对采购人的违规行为查处不力,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也从未按规定给予处罚;三是对评审专家缺乏监管措施,导致专家有权无责,甚至部分专家在评审中明目张胆地徇私舞弊;四是有些地方的管理机构本身由于权力惯性的作用,存在违规行为,如直接干预执行机构的采购工作,甚至直接介入采购执行工作,随意编制目录、随意审批和人情审批采购方式,与采购人串通以规避政府集中采购,使大量应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变为分散采购和自行采购;五是有些地方执行机构操作程序不规范,采购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信息发布不广,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政府采购业务需要全国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采购手段滞后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采购中心之间没有垂直的业务关系,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对各地、市、县政府采购中心也没有业务指导的职能,各个政府采购中心都是典型的“各为其主”。各为其主的现状不仅分割了一体化的全国市场,从体制上筑造了政府采购规模效应的樊篱,同时也导致各地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都不统一,采购技术和经验得不到充分交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基层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意见建议缺乏诉求的渠道,这样不仅影响了采购效率和采购质量,也增加了供应商的交易成本,最终是增加了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或交易)的成本。

采购手段严重滞后是影响我国政府采购效率和采购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各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业务都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的网上采购,这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最终实现“阳光采购”的根本出路。我国尚未就政府采购的信息化制定相关法律及技术标准,政府采购信息化的步伐滞后于西方国家。技术手段落后与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构成了我国政府采购事业快速发展的两大“软肋”。

五是政府采购的行政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有待改善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关乎公共利益和政府廉政建设的改革事业,必然影响到一些部门、一些群体或一部分人的既有利益格局。加上对制度的宣传不够,社会上一部分人,尤其是原有采购支出制度的得益者,对政府采购制度还存在着各种误解和抵触情绪。这样的舆论环境对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课题组对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调查表明,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需要监督,更需要政治和舆论上的支持。凡是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给予强力支持的地方,如山东济宁市、广西南宁市、深圳市和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政府采购的绩效突出,群众对政府采购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高。但就全国的情况而言,政府采购的行政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有待改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政府采购缺乏正确认识与理解,个别媒体既缺乏对政府采购的基本了解又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政府采购的报道不全面,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舆论环境。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尽快调整政府采购目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我国目前对政府采购实行目录管理,这在起步阶段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政府采购的范围。但从长远看,目录管理不符合国际惯例,在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后必然面临国际上的质疑和投诉。同时,目录管理也人为地限制了政府采购规模,割裂了政府采购市场,不利于政府采购统一市场的形成。因此,建议现阶段尽快调整政府采购目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尤其是要尽快将公共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考虑最终按照国际惯例实行额度管理。

二是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并利用《实施条例》出台的机会,完善《政府采购法》制度设计。一是对政府采购中心的法律地位,在对《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之前,建议以政府行政授权的方式给予其“代表政府依法行使采购权”的法律地位;二是对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包括列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建议应禁止采购人或管理机构直接委托社会代理机构进行采购,必须交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采购;确实需要委托社会代理机构进行采购的,应由政府采购中心报监管部门审核,并按照公开的程序和通过竞争选择社会代理机构,在法规未修改完善前,可通过将委托中介代理采购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可有效地提高委托代理过程的规范性和避免个体利益渗入采购过程。

第三,要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责划分等方面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上,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管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职能部门,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提高行政管理职能。政府采购中心作为执行机构,应直接隶属于政府,统一采用行政事业编制,经费上实行全额拨款,不能搞自收自支或者差额拨款。在职责划分上,财政部门作为监管机构应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包括制度建设、拟定采购目录、编制采购预算、资金集中支付、投诉处理和监督检查等;政府采购中心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具体运作,包括审核采购预算、汇总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编制采购方案、实施整个采购流程以及负责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协助监督管理部门对采购人的委托代理、合同履行的管理监督等。

第四,强化监管机制,建立政府采购的审计和问责制度。建议由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关于政府采购的审计和问责制度,由审计部门对采购人、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执行机构的绩效和执行制度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并根据投诉情况进行随机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采购人、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违规行为,在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的同时,追究其部门领导的领导责任。审计和问责的重点,一是支付环节,凡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应有政府采购中心的凭单或确认方可支付,擅自支付的应追究责任;二是采购人规避集中采购的,应追究当事人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在当前缺少采购标准和采购预算的情况下,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建立有效规范和约束采购人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三是执行机构违规操作,应追究当事人和执行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四是对有些评审专家徇私舞弊的,轻者通过公告取消其专家资格,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五是监管部门对采购人和执行机构的违规行为不按规定给予处罚,应追究监管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加强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和采购预算、采购计划编制工作。如果不能解决采购人自行设定采购标准的问题,要想实现政府采购的公正,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能的。应当把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并在不断推进采购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工作。例如,对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空调机、办公家具等,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配备标准,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计划采购乃至全国统一采购。

第六,要加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评审专家是具体政府采购活动的决策者,专家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法制观念、道德修养等,对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效率、效果、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应当把专家队伍建设和管理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可操作的专家聘用、监督、考核、处罚、退出机制,切实解决专家权责不对称、管理与使用脱节、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分类不合理、劳动报酬不统一等问题。

第七,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全国性的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当前要尽快制定全国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的总体规划,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编码、统一商品、统一流程、统一模式、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用户界面、统一安全管理。全国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包括投资、管理和运营模式,建议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和依托全国集中采购机构所形成的组织网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入社会资金,走公共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建立电子交易平台。

最后,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宣传工作,建立政府采购新闻发布制度,编制和发布《政府采购白皮书》。通过客观的信息披露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改善政府采购的舆论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正确认知度,为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软文营销成功案例下一篇:一年级暑假班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