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精选8篇)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篇1

(2011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或伴疲乏无力,视物模糊等主要症状;或无典型症状,但血糖水平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2.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仍按照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糖耐量试验(OGTT)时,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为糖尿病。(注:以上为静脉血浆测值。如毛细血管全血测值,则空腹血糖≥6.1mmol/L(1l0mg/dL),其他标准相同。)

(二)证候诊断

1.阴虚燥热证:

主症: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红苔黄。

次症:心烦畏热,喜冷饮,溲赤便秘,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2.气阴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或下肢发软)。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溏或便秘,舌红少津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细弦,或细弱。

夹瘀症:肢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肢体麻木,或肌肤甲错,或口唇紫暗,或面部瘀斑,或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或脉象沉细涩。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2项主症者,或具备1项主症咽干口燥,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气虚症状;或具备1项主症神疲乏力,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阴虚症状。夹瘀者,只要具备1~2项瘀血症状即可。

3.阴阳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腰膝酸冷,手足畏寒,夜尿频多。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冒,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尿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溏结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或舌

质红绛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3项以上者,或具备主症2项(其中后3项必须占1项)并同时具备次症3项

4.瘀血阻络证:

主症:口干尿多,身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夜晚疼痛明显。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明显。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涩。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5.肝胆湿热证

主症: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脘腹胀满,头身困重。

次症: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干口苦。6.肝气郁滞证

主症: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胸胁胀痛、目眩。次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而于,脉弦。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燥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白虎人参汤加味。

常用药:人参、知母、石膏、桑叶、生地、玄参、麦冬、丹皮赤芍、地骨皮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知母、生地、玄参、丹参、赤芍等。

3.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代表方:真武汤合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杜仲、当归、枸杞子、仙茅、仙灵脾、炙甘草、牛膝、车前子、防己、赤芍、白术、熟附子等。

4.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桃红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赤芍、白芍、川芎、牡丹皮、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莪术、生地黄、地龙、全蝎、水蛭、葛根等。

5.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或化湿醒脾、清泄肝胆湿热 代表方: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草果仁、杏仁、薏苡仁、干姜、厚朴、藿香、茯苓、白术、甘草、茵陈、滑石、通草、黄芩、龙胆草、泽泻、郁金、浙贝、木香、车前子等。

6.肝气郁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以疏肝解郁汤加减,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郁金、枳实、茯神、百合、元参、,苍 术、川芎、合欢花、八月札、玫瑰花。

(二)中成药或中成药针剂治疗: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6-8粒,金水宝胶囊每次3-6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复方血栓通胶囊: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每次2-3次,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通络。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银杏达莫注射液:10~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红花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生脉注射液:1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轻证患者。

参麦注射液10~50ml加入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扶正补虚。适用于气阴两虚重证者。

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化 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三)特色疗法:

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中医特色治疗。

(1)根据辨证使用针法、灸法及拔罐:每日1次,可左、右肢体交替取穴。适应证:糖尿病早、中期患者。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进行配穴。配穴:肝俞(肝郁气滞)、脾俞(脾虚湿盛)、肺俞(气阴两虚)、肾俞(阴阳两虚)。

(2)中药外治:包括中药熏洗、熏蒸治疗、蜡疗(蜡水、蜡饼)和中药沐足治疗(注意避免烫伤!)

中药熏洗、熏蒸方药组成:生地、赤芍、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芪等。

中药沐足:取生地、赤芍、桂枝、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酒、陈醋等适量(约10~30g)同煎,待水温适宜时(约37度左右),盛于足浴器中沐足外洗。每次约半小时。每日1~2次。可舒经通脉、活血止痛。

(3)物理治疗:1.中频脉冲电治疗,2.微波治疗,3..红外线治疗,4.其他

(四)饮食疗法:

1.常规糖尿病餐:主要通过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来,制定全天饮食的总热卡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①测身高、体重确定体型

计算方法如下:

成人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20%者为消瘦,在±10%以内为正常。

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00%。②根据体型和劳动强度计算成人年所需全日总热量(千卡/公斤/日)休息或超重者:25~30千卡/公斤/日; 轻体力或正常体重者:25~35千卡/公斤/日; 中体力或消瘦者:35~40千卡/公斤/日 ③饮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配

一般糖尿病病人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含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左右;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

对蛋白质的量还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类别的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以谷、豆类蛋白质为好,既有利于营养需要,又可防止血脂升高。肾功能 衰竭者选乳、蛋类蛋白为好,因其生理价高,少产生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物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对于脂肪的供给,要防止血脂升高,应以植物油为主,保证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应足,食量不足,既不利于保护肾功能,久则影响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④安排全天的主、副食及食谱

三餐的主食量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每日须进食5~6餐。加餐的食物一般是从正餐中匀出的25~50g主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常常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夜晚临睡前需要加餐,特别上午9点和夜晚临睡前加餐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对非重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最好不宜超过100g,余下的主食可作为加餐用。2.特殊饮食:

包括低糖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分别适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偏低和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病(四期和五期,未透析治疗)等情况时。

(五)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个根据病情的轻重,体力的强弱。个人的爱好及客观条件因人而异。

(六)糖尿病教育:

主管护士进行入院常规健康宣教(住院常规、一般知识如饮食、运动及常用药物知识、注意事项);主管医师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本病人为什么适合此种治疗方案)、转归及预后。

(七)监测:

1.血糖水平:包括全天血糖谱或特定时间的血糖:如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等,以及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

2.一般情况:包括P、R、BP、T、体重指数以及三多一少等症状的改变。

(八)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方案。降糖药物的选择:按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情况进行适当用药。

1、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急性受损者,可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胰岛功能恢复、血糖好转后,可改用口服药治疗。方案参考2。

2、胰岛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而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可选双胍类降糖药为 主,视病情、经济条件以及对治疗达标的要求程度,可同时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或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促泌剂等使用。

3、胰岛功能中度受损,应以上述用药为基础,血糖控制不良时可再联合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或传统磺脲类降糖药。

4、胰岛功能受损严重者,慎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传统型磺脲类降糖药,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可视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合并症的情况,联合上述各类口服药治疗。如出现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伴较重的口服药胃肠道反应则停用口服药联合治疗,以胰岛素替代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药物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二者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单一药有

效时,可优先选用ACEI或ARB;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一种为基础。如果病人不能耐受,二者可以互换。ACEI和ARB对心、肾有独特的保护作用,且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一但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应使用ACEI或者ARB。合并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ARB作为降血压首选。使用ARB或ACEI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查血钾和肾功能。

降脂药物的选择:

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降脂药,如甘油三脂增高明显,也可单独或联合应用贝特类降脂药。

抗凝、改善微循环药:

常选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前列腺素E1制剂等。

(九)会诊

当确诊糖尿病后应请眼科会诊以早期诊断和协助治疗糖尿病眼病;合并有冠心病、心衰等应请心脏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的水肿和肾损害时等应请肾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糖尿病足病时则应请血管外科等协助诊治。必要时应紧急会诊和院外专家联合诊治。三.疗效评价

1.疗效判断标准

包括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指标疗效评价,证侯疗效判定标准。①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定方法。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空腹及餐后2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②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方法。

显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正常6.5%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③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方法。

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四.转归预后

消渴病常病及多个脏腑,病变影响广泛,未及时医治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可并发多种病证,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则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综观消渴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常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可导致阴损及阳,血行瘀滞,而形成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并伴血脉瘀阻的重证,且常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三多”和消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的患者,其预后较好。儿童患本病者,大多病情较重。并发症是影 7 响病情、损伤患者劳动力和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故应十分注意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五.预防与调摄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篇2

本市将利用3年时间, 通过名中医师带徒, 培养一批基层“小名医”;针对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制定一批具有北京特点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等措施, 将优质中医药资源送至社区和偏远农村。市中医局昨天启动北京中医健康乡村 (社区) 建设试点, 该工作已被列入市政府2015年折子工程。

发布中医区域健康白皮书

市中医局局长屠志涛介绍, 全市将遴选100个中医健康乡村、社区试点建设基地, 为百万农村和社区基层百姓开展中医药服务。在延庆县、密云县等7个远郊区县开展中医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在通州、顺义、大兴及城6区, 开展中医健康社区试点建设, 该项服务将覆盖16个区县。

3年后, 此项工作要为当地留下“十个一”建设成果。其中包括通过3年中医症候和疾病监测, 制定一批慢病干预方案和区域健康白皮书;对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分类研究, 制定一批具有北京特点的诊疗方案;通过师带徒形式, 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社区的基层“小名医”;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为当地留下一批了解中医、使用中医、宣传中医的百姓队伍;传授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 留下一批中医运动养生功法队伍等等。

(2)

建30支中医团队驻村工作站

近日,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与北京怀柔区桥梓镇北宅村签订协议书, 刘清泉团队驻村工作站同时挂牌。不仅仅是刘清泉团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7家医院组建30个中医领军人才团队, 分别对接100多个乡村和社区。

30支中医团队驻村 (社区) 之后, 通过师带徒, 培养一批“赤脚名医”。同时这些团队还将负责百个试点村和社区的居民中医药服务, 开展辖区居民的症候监测和生活方式监测, 重点关注“老人、儿童、慢病”人群。在中医药服务模式、服务功能、医保政策、新农合政策、诊疗模式、区域医联体、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进行3年的深入持续研究与探索。

中医远程协作平台启用

近日, 中医远程协作平台开始启用。随着鼠标点击, 京城与乡村的中医远程医疗呼叫、对接与指导变成现实。

依托这个平台, 30个中医领军人才团队可以实现零距离中医健康干预管理, 为对口乡村和社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门诊等服务功能。百万村民足不出村, 享受中医健康服务。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篇3

【關键词】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

糖尿病(消渴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对人类机体的主要危害是长期的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通过中药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本文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方药、单方食疗、针灸体疗、合并症的治疗及统一中医诊疗标准等七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1病因病机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达4000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源自于并发症导致的致残或致死,而并发症又是由于糖尿病使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的。我国中医学上对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医学就有记载: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所以,现代医学结合古代对糖尿病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阴虚燥热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具体而言,糖尿病的发病是和人体的先天体质、后天的饮食失衡、外感邪毒、房劳过度、情志不遂等原因密切相关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初期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临床表现一般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为主;第二个阶段的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在临床上出现典型的三多症状,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尿浊、中风偏瘫等合并症;末期病机为阴损气耗阳伤,终致阴阳失调,痰瘀互阻导致了患者脏腑经脉严重受损而出现肾衰水肿、胸痹、坏疽、中风昏迷等严重的合并症。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2.1临床试验理论研究其实,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在概念上仍然不存在一个具体的定义,通过基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认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酶C激活、自身免疫、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以及蛋白非酶糖基化的最终产物等因素有关。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来寻找相关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药物,例如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的使用等。但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来说,中医上更注重人体整体机能的调节,同时决定了中药本身就具有多靶点调节的特征。中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调节糖脂代谢,抑制山梨醇的积累,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起到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自由基损伤、保护肝肾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在小白鼠机体上进行试验研究后发现,橙皮苷的使用在实验中可以发现其能在有效降低STZ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GEs的同时,也减少了LPO的含量;人参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同时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金匮肾气丸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山梨醇浓度,提高Na+-K+-ATP酶活性,增快神经传导速度,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大黄能够对抑制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抑制引起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l的过度表达及葡萄糖摄入增高的异常状态有明显效果。

虽然我国的中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复方以及单方两个方面来讲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现代医学和古典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以及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使得我们在克服这类病症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临床试验研究上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临床试验较少,质量不高,基础性研究的重复率较高等等。由于目前我国在临床试验上依旧没有一个严格的随机对照标准,特别是用药剂量、疗程和剂型的使用上均无统一标准,所以整个疗效的机理研究和疗效观察只能停留在替代指标以及中间指标的推测阶段水平上。所以今后的临床研究务必在疗效指标(相关终点及致死终点)、卫生经济学、提高生存质量三方面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严格遵照RCT执行的科学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2.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治疗

2.2.1糖尿病酮症对于糖尿病酮症昏迷病人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的措施。在临床上辨清酮体产生的原因非常重要,传统是用温清饮、三黄饮(生地、黄连、黄芪)、调胃承气汤合白虎汤加减来治疗糖尿病酮症的。

2.2.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分为三型三期,即DN早期,DN临床期,DN肾衰期和三型:脾肾气阳两虚型,肝肾气阴两虚型,心肾气阳两虚型,在中药的使用配置上要分期辨治,治疗原则为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为主,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方用真武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肝肾阴虚治宜壮水制火,活血利水,方用生脉饮加熟地、山药、益母草等,结果水肿明显消退、尿蛋白不同程度减少、血肌酐有所下降。

2.2.3合并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也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和对症治疗。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阴虚燥热用玉女煎、增液白虎汤;肺肾阴虚者用二冬汤、增液汤、生脉散合芍药甘草汤;阴损及阳用金匮肾气丸。牛满山自拟固本止血汤、固本祛瘀汤、固本散结汤,分别用治消渴病眼底出血期、吸收期、恢复期有效。张怀安对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者拟养阴清热,方有增液场合白虎汤加减;视网膜出血久不吸收,甚则玻璃体积血,拟凉血活血,方用清热地黄汤加丹参、三七粉;视网膜出血机化应补肾壮水,方用二至知柏地黄汤。

3总结与思考

中医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要以“即病防变”为治疗原则,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注重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的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因为在早期糖尿病多数慢性并发症是没有临床体征和症状的,同时也要注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病机的研究,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用方,针对用药,并且结合西医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力争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宫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2]孟景茜.糖代谢紊乱不同阶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3]宋惠玲.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4]刘新平.化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篇4

一、疾病名称

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西医诊断:盆腔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 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3)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4)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5)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冲服)、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 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中成药:消癥胶囊(我院自制药)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等。4.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胶囊)等。(二)外治法

1、直肠给药

(1)中药保留灌肠

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2)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

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药外敷:下腹或腰骶部。

(1)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2)中药研粉调敷: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

(3)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

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4、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

5、中药熏蒸治疗

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随证加减。(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 缓解盆腔疼痛疗效

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

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1)湿热瘀结证:(2)气滞血瘀证:(3)寒湿淤滞证:(4)肾虚血淤证:(5)气虚血淤证:

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

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篇5

心衰病诊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一、病名:

1、中医病名:心衰病

2、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有关标准执行。

(二)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5g、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辨证使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生脉注射液。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

人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10g、丹参30g、降香12g、赤芍15g、益母草30g、葶苈子15g、砂仁10g、大腹皮15g、大枣12g、车前子15g、泽泻12g、猪苓15g

加减法:气虚重者加黄芪、五味子;阳虚重者加巴戟天、肉桂、葫芦巴; 辨证使用中成药:

麝香保心丸;心宝丸;

(3)心肺气虚、痰瘀饮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理气化饮

方药:益气健心汤(康广山主任医师经验方)加减

人参10g、黄芪30g、半夏10g、瓜蒌20g、枳壳10g、厚朴10g、丹参15g、赤芍15g、川芎15g、砂仁6g、毛冬青15g、云苓20g、葶苈子15g、泽泻15g、白术10g、香附10g。

加减法:兼见心肾阳虚去半夏、瓜蒌、毛冬青,加制附子、葫芦巴、桂枝;兼见阴津亏虚加生地、麦冬、玉竹;瘀血重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兼肝气郁结加柴胡、合欢皮、郁金;大便秘结加大黄、郁李仁;兼睡眠差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心悸明显加龙骨、牡蛎、紫石英;兼有痰热内阻者加浙贝、竹茹、黄芩、鱼腥草。

本院制剂:通脉健心丸,6g,Tid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

症状: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高卧。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治法:填精化气,益阴通阳

方药:左、右归丸合生脉散加减

阴虚甚者,左归丸合生脉散

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片10g、山药15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阳虚甚者,右归丸合生脉散

制附子10g、熟地黄20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片10g、山药15g、肉桂9g、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二)中成药应用

根据心衰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1.参附注射液20-40ml+5%GS250ml,静滴,QD-BID。适用于心衰病偏于气阳

不足者。

2.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40ml +5%GS250ml,静滴,QD-BID。适用于心衰病偏于气阴不足者。

3.黄芪注射液20-40ml+5%GS250ml,静滴,QD-BID。适用于心衰病气虚明显者。

4.丹参注射液20ml+5%GS250ml,静滴,QD-BID。适用于心衰病兼有血瘀者。

5.心通口服液,1-2支,TID。适用于心衰病者。

6.通心络,4片,TID。适用于心衰病者。

(三)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足浴

2、养生调摄:调情志、节饮食、避风寒、适劳逸。

四、疗效评价

(一)疗效标准

1.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1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2.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EF、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或死亡。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心衰疗效评价。心功能评价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五、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心衰病的中医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生存质量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疾病,医疗干预的有效性除反映在患病率或者死亡率及实验室的理化指标之外,还反映在病人自身的感觉、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生存质量在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中医界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基本上都是照搬西医的做法,着眼于实验室指标和症状改善等方面,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缺乏关注,现代医学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从病死率,生存时间等远期指标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自我感受却仍然关注不够。

2.依从性问题:在心衰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中药针剂的运用,在住院期间,患者可以得到这三方面的完整治疗;但出院后,中药针剂难以应用,中药汤剂虽然疗效较好,但要求病人每天熬中药的话,却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坚持,单纯只是靠中成药,疗效就大打折扣了。心衰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否坚持用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虽然有不少患者都能每天坚持服用中药汤剂,但如何能让更多的病人能坚持中医药治疗,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取得中医药疗效的重要基础。

3.尚未取得有统计意义的确切的数据支持:西医治疗心衰病,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作为依据,在大量病人的基础上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而结果明确,也很有说服力。我院回顾既往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要拿出准确的数据说明中医药的确切疗效,比如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多长,每年的死亡率是多少,每年的平均住院次数是多少等等,现在还未能做到。

中医药治疗心衰病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心衰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心衰病急性发作的情况,由于中医药起效缓慢,此时宜中西医结合、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治疗。

(一)、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

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我们拟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1.生存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病人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提醒病人回院复诊,从而追踪心衰病人的生存质量。

2.针对依从性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

1)改进剂型:我院引进三九制药的颗粒剂及康仁堂制药的全成分配方颗粒,颗粒剂应用方便,便于携带,而且尽可能的保留了中药的原药成分,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中药的疗效,可为原汁原味。在中国,民间常有中药材打成粉,每日服用以作保健的习惯,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易于接受。

2)建立病人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提醒病人回院复诊,从而督促病人服药,特别是中药汤剂的服用,尽量使病人能够坚持服药,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中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篇6

诊疗行为规范

加强中医院医师临床诊疗行为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为保证医院中医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行为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各级中医师行为规范作如下要求:

一、临床施治要体现仁和精诚的中医精神。“仁”: 医乃仁术、仁者爱人、心存仁慈、仁爱为本“和”:调和致中,和气致祥、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精”: 大医精诚、精研医道、精勤治学、精益求精。“诚”: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于外。为医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

二、执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师行为规范》和《医师诊疗行为规范》。

三、中医院医师在诊疗行为中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

四、临床诊疗过程中,认真落实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辩证施治,辩证使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成药,积极使用医院的内部中药特色制剂,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五、门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物理检查认真,望闻问切全面,要有初步中医诊断。

六、中医专科住院医师要按照中医诊疗规范制定完善中医药诊疗计划,辩病辩证准确,理法方药合理,积极使用中医临床路径。对出院患者要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积极做好治未病工作。

七、上级医师要及时对下级中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中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主病、主证、主方、主药施治情况进行讲解,体现指导内容。

八、中医专科科主任要督促中医药特色诊疗的开展,注重科室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讲解主病、主证、主方、主药施治情况,中医辩病、辩证及中医治疗,并且积极解决中医药疑难杂症,指导中医护理工作的发展。

九、中医院医师在诊疗中,要积极实施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科技规范、仁爱济众的中医药服务规范、调和致中的中医药管理规范,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十、特定礼仪

消渴症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探讨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考察对象,经临床诊断,所有消渴症患者都符合消渴症疾病诊断标准, 且患者均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与此次临床研究的。 把所有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在41~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8±3.5)岁,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5.6±2.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57.5±3.4)岁,病程在(1.5~16)年之间,平均病程 (6.4±2.2)年。 经统计,两组消渴症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用的西医药物二甲双胍片等进行治疗。依照说明二甲双胍片每天服用3次, 采用口服给药,0.5 g/次; 瑞易宁每天口服用药1次, 2.5 mg/次 ;施慧达每天口服给药1次 ,2.5 mg/次 。 对于观察组患者则是在进行西医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同时给予中医临床治疗,中药方剂的组成为赤芍、生地黄、 丹参、牡丹皮 、泽兰、天花粉与鬼箭羽等 ,用水煎服 , 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消渴症患者在持续治疗两月之后,根据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标准来评判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分析,同时调查统计两组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最终得出结果。

1.3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消渴症(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其中显效表现:在经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在空腹时血糖值<7.2 mmol/L,在用餐后两小时所测血糖值<8.3 mmol/L,24 h的尿糖定量<10 g,或者24 h尿糖定量、体内血糖值相比于治疗前降低了30%以上。 有效表现:在经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空腹时所测血糖值<8.3 mmol/L,在用餐后2 h所测血糖值<10 mmol/L,24 h的尿糖定量<25 g, 或者24 h尿糖定量、体内血糖相比于治疗前降低了10%以上。 无效表现:在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的改善,有些甚至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血糖及尿糖的下降比例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的临床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于消渴症(糖尿病)的中医疗效评判标准,显效表现: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的总积分降幅≥70%;有效表现:在经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医证候的总积分降幅≥30%;无效表现:在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的改善,有些甚至出现了恶化的趋势,中医证候的总积分降幅<30%。

1.4统计方法

在该次数据处理中, 我们选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患者临床有效率以百分比来表示,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 χ2进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消渴症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之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对比表1两组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消渴症患者在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 明显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7%)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两组消渴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之为消渴症,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见。 此类病人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并且此种疾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非常的高,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将显著的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的增加,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现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医务人员重视了[5]。 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6],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治疗, 同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整, 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取得较为有效的临床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时, 因患者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 所以在选用基础方剂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对中药进行适量的加减,大致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如果患者本身有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 那么可以考虑给予糖尿病患者适量的生脉饮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方剂中增加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人参有生津止渴、补益元气的功效;麦冬则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五味子用于敛津生液;2如果患者饿临床表现有自汗、气短、乏力等症状,而且还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在中药方剂中加入适量的黄芪,它有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的功效;3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多食,并且容易出现饥饿感,那么可在中药方剂中加入适量的玉竹,它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 4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中经常出现严重的口渴情况, 则可在方剂中适量增加一些天花粉,以达到清热生津; 润肺化痰的功效。

研究显示[7],临床上治疗消渴症患者除了采用上述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之外, 还应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节, 这样可以显著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的作用,这与它的病理机制有关。 依照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与病理机制,在日常饮食中应严格的控制糖分的摄入,从而更好的控制体内的血糖含量[8]。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最好以清淡且易消化的为好, 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是最佳的选择,避免摄入一些过多脂肪和糖分的食物, 同时指导患者把烟酒戒除, 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限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适当的食用一些纤维素类食物,防止便秘,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缓泻剂。

晨间护理在中医诊疗时的作用 篇8

情志护理

中医中的七情分别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情况,这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果外界不良情绪长时间影响机体的精神,引起过度兴奋或抑制的情志,就会造成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在清晨进行护理时,要求患者除坚持治疗外,还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如:新入院患者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有紧张或忧虑,影响睡眠,晨起精神萎靡,身体疲惫。护理人员通过晨间护理,主动介绍和了解有关情况,帮助解决疑虑和困难。同时对患者的行为和不良情绪的改变和影响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姿势、表情、态度、行为和气质,让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口腔护理

在实施口腔护理时,仔细观察患者舌质。舌苔变化。因其能客观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掌握其疾病归转,变化情况,对舌象观察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患者静卧很长时间后,舌苔和气血的转归可以充分表露脏腑的病变。如:各种发热患者开始多薄白苔:失水、酸中毒、缺氧、血浓缩舌质均呈鲜红色或暗紫色。一些疾病例如单病患者疾病的进退与舌苔的变化息息相关,疾病进展的表现为舌苔由薄变厚,疾病好转表现为舌苔由厚变薄。为防止患者口腔出现斑疹、溃疡以及出血的现象,要对口腔进行护理,使患者口腔清洁卫生,最大限度的减轻其痛苦,这样患者可尽量进食,使机体抵抗力得到增强,最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护理

皮肤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排泄及感觉功能。因为患者要长时间卧床,再加上阴虚津耗,血易衰不能溶氧百骸,腠理皮毛,所以皮肤的抵抗力很低,很容易发生感染。很多患者会大量盗汗,如果清除的不及时,会导致汗液排血不畅,患者全身感觉不适,无法休息,同时还会导致褥疮的形成。用温水给患者的皮肤进行擦洗,同时给与按摩,尤其受压部位,即可清洁皮肤又能在擦洗时观察皮肤变化。如红斑狼疮,皮肤可出现充血及皮疹,常为对称性水肿性红斑或红斑丘疹,给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如有褥疮发生的迹象,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避免褥疮发生。

卫生宣教及健康指导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晨间护理时既要坚持认真做好晨间护理,还要做好预防疾病的宣传指导工作。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多数患有慢性疾病,除接受治疗和休息外,还要指导患者有规律的生活及活动,要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根据病情动静结合,如清晨到户外活动,可舒展四肢筋脉,排除体内浊气,吸收新鲜空气,以利气血流畅,加快罹病脏腑的功能回复,又可避免疾病的复发。

认真做好晨间护理,对中医辩证诊疗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等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晨间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HT][FL)][HJ]

[FL(3!@(0,0,0,40)K2]

增高,动脉血管容易发生粥样硬化,而使血管变性,增加了发生痴呆的危险。高血糖易于引起脑梗死,从而引起血液黏稠,所以糖尿病是诱发痴呆的重要因素。因此认为,控制好血糖和血脂能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延缓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进展时间。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惑,由于痴呆是不可逆的,但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发病进展。首先对痴呆的诱因进行治疗,由于老年人血压很不容易控制,而且极易引起脑卒中,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对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每天定时监测血压,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了解患者是否有眩晕,头痛或者心悸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早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要瞩患者低脂、低盐饮食,并在有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陪同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要给予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患者更多的关注和照料,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之,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老年高血压合并痴呆的相关因素。对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患者要进行密切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周志红,孟玉梅.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决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68-269.

2陈晓春,潘晓东.有效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痴呆的关键[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4(10):162-166.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房租费用申请报告下一篇:中长跑的技术动作分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