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制胜总结(共8篇)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长期追求的结果,企业必须把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通过对《企业文化制胜》课程的学习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生产经营,将如何推动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总结如下:
1、企业文化是什么?
目前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很多公司也形成了非常著名的企业文化模式。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企业文化由5个方面的要素组成:①企业环境,这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②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因素。③英雄人物,他们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为员工提供楷模。④礼节和仪式,即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向员工们表明了所期望他们的行为模式。⑤文化网络,即企业内部主要的“非正式”的联系手段,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媒介”。
总起来说,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企业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2企业为什么要讲文化?
一提起文化,似乎人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在我们平时的谈吐中,也常常离不开“文化”这个词。例如我们常说“要好好学文化”,“文化水平不高”等等。其实文化在这里只是泛指语文和知识,离它的精确定义还有一段距离。
文化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很早就独立使用,早在南朝,著名文学家王融在《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之”,文化在这里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在这里,文化虽然含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术的意思。“文化”一词在欧洲第一次独立使用,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文化”解释为一种教养,指通过教育能获得的良好的风度,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修养。对于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则是在当代,认为文化不仅是某一种工艺或农艺,也不仅是人们的教养和风范,文化涉及范围十分广阔,从政治、经济、艺术到科学、技术、教育、语言、习俗几乎无所不包。但其核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
刘老师在课堂中讲到,企业持续发展5年靠机遇,发展10年靠企业家,发展15年靠制度,发展超过20年靠文化,超过100年靠梦想。可见,企业文化的建立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北京同仁堂300年不倒(质量信誉文化),麦当劳在全世界广泛成功(标准信誉文化)依靠的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好。
3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3.1企业文化的作用
3.1.1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3.1.2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3.1.3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3.1.4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3.1.5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3.2企业文化的功能 3.2.1导向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2.2约束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如:同仁堂药店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2.3凝聚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企业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3.2.4辐射
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它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很大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4.1企业文化缺乏足够重视,存在无文化现象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缺乏明确的文化理念,企业着力要追求与塑造的企业文化形象不清晰,部分企业文化是照搬别人的不是从自己企业挖掘和形成的,这样企业文化没有底蕴没有支撑,不愿踏实积累和彻底执行,从而并未给大众留下清晰的企业文化形象。有些企业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规章制度,有很完善的奖励和惩处措施,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更疏于对员工的系统教育与培训。
4.2企业文化推广过激以致愚民化现象
企业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偏激的文化价值观念,强制运用并执行于企 业员工,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专制,以提高员工对其忠诚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为其创造经济价值。例如,某些企业的管理者热衷于佛教,便强制其员工利用工作或休息时间背诵佛经等,埋没科学进步的思想精神,科学思想受到禁固,以此达到防止人才流失和笼络人心的目的。其实此种行为反而极大的打消了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4.3企业文化华而不实的文化理想化现象
有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种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该类企业员工表现多数都激昂澎湃,但可能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忽略了对企业昨天失利的反醒和今天该怎么改善、明天该怎样创新的思索。
4.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
现代企业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很多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5现代企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5.1消除误区,对企业文化进行再定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认识的偏差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活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其中有企业 精神、经营战略、人才观念、指导思想、职工教育等方面。消除这个误区,才有利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消除误区后,要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5.2结合现状,提炼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全的发展势头,首先一定要有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而且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核心价值观,如果违反这些核心理念,就必须加以改变。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提炼符合自身现状的核心价值观,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
5.3讲究策略,将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如被业界称为“海尔三步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其第一步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进而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第三步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立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如海尔提出“人人是人 才”的理念,继而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案例,最后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制”等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统筹起来,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5.4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让企业文化与时俱进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如比尔盖茨独特的个性和高超技能造就了微软公司的文化品位。这位精明的、精力充沛且富有幻想的公司创始人,极力寻求并任用与自己类似的既懂得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经理人员。他向来强调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管理公司,超越经营职能,大胆实行组织创新,极力在公司内部和应聘者中挖掘同自己一样富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的人才并委以重任。他雄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高度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在他周围汇集的一大批精明的软件开发和经营人才,使自己及其公司矗立于这个迅速发展的行业的最前沿。
5.5企业家个人以身作则,推动和模范实践企业文化
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积极塑造者、推动者,也必须是模范实践者,成为企业精神的直接体现者。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精神首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先从企业实践和群体精神中汲取精神养 料,经过“内化”而形成企业家精神,然后再通过宣传、教育和灌输,将企业家精神“外化”为企业的群体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精神。
如海尔的质量观念是“砸冰箱”砸出来的,对收购企业的文化移植是制度执行出来的。资料记录,柳传志、杨元庆等风云人物都曾因上班迟到在楼门前罚站,联想的作风是领导带头执行出来的。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是关键。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 21世纪既是“文化管理”的时代, 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企业文化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研究, 其兴起来源于美国企业界应对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日本自从二战战败之后, 就极力地恢复经济的发展, 在接受其他国家管理思想的同时, 也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从而使日本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很多产品超过美国, 于是美国学者开始把视角转移到美日企业模式上, 经过对比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美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里形成了美国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管理跃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 尊崇人性的价值理念, 真正地成为一种企业竞争要素纳入到企业的建设中来。
一、企业文化解析
企业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人本管理”的理念, 其核心是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 是一种凝聚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以及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它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不断地积累以及形成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企业文化表现在企业内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在的驱动力, 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对企业所有员工都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把众人的目的、兴趣、需求以及行为聚集起来, 反映了企业长期的文化建设。好的企业文化, 对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从而是企业在管理上更加合理、科学, 增加企业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战略核心, 人力资源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 使人力、物力达到最佳水平, 并通过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恰当诱导来控制和协调内部人际关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尽其才, 事得其人, 人事相宜, 以实现组织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基础层次和深层次两个职能。基础层次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在目前, 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这个阶段;深层次主要包括组织设计、文化、变革发展以及管理层领导的风格和技能。深层次的职能是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同时也是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
人力资源要进行深层次开发, 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渗透和灌输。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 人才是竞争的核心, 建立系统化、具有发展性的文化理念体系, 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变成一种对组织和人力资源有鼓舞作用的共同愿景, 从而让人力资源在文化层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1.建立共同愿景
利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从而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的理想或者是期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得职工和企业“同在一条船上”, 使得职工的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让职工有归属感的同时更明确自己的发展轨迹。
2.实现价值分享
通过良好有效的薪酬管理体制, 使得工作中有人性化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 让员工在富有人性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既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让员工分享到了企业的成果。有利于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
3.企业文化外现在企业的统一形象
例如标志、着装、员工精神, 内现在员工内心世界里。统一的形象识别, 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使得员工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和企业形象结合起来, 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及团结员工, 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依托
当今的企业都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但是往往停留在书面、口头上。企业文化要转化为员工的行为, 深入员工内心, 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把员工聚起来, 从而征求大家的意见, 得出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价值理念, 从而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文化实施中,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发挥其作用, 激励和约束员工, 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 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结语:
企业文化理论体现的实际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体系。它要求企业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员工, 它主张充分发挥人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把对人的关怀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人力资源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的整合和人力资源战略思想对企业核心战略的支持。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作用、互相约束, 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
参考文献
[1]胡晶, 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作用与融合[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1)
[2]石江峰,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04)
[3]张兴良, 张宏鹏,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之魂[J], 中国石油企业, 2010, (08)
近年来,栾瑞生先生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公安、部队等21个行业,作了1000多场演讲报告,场场轰动。他那激情如火,声情并茂,势如行云流水的演講,给人们的是精神;是知识;是力量;是真情,打动了千千万万个听众……
栾瑞生曾在全国11个铁路局机关党校、大专院校、客运站段作了近百场《铁路站车客运服务专题演讲报告》,直接间接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12年前在东莞东客运段(原广梅汕客运段)讲课,就第一个提出“铁路客运服务必须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他为此采写150万字的站车服务案例,供各站段学习。六年前,他又在全国铁路各站段作《加强铁路站段文化建设专题演讲报告》,受到各站段领导和广大客运服务人员的欢迎,被很多站段和铁路公安处聘为服务顾问、安全服务督察,还被授予荣誉列车长。
这篇文章是栾瑞生在广州、长沙、青岛、济南、石家庄、成都、郑州、武汉、南京、深圳、广九、东莞东、衡阳、信阳、太原、邯郸、平顶山等站段作演讲报告,回答大家提问的部分内容,经过综合整理。题目是编者加的。
据悉,这篇文章是目前结合铁路改革实际,详细生动论说铁路站车文化的文章之一。我们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对铁路客运服务受益,也受益于其它服务行业。
铁路是服务行业,车站和列车都是为乘客服务的。因此,服务是站车之本,而文化是服务之根,服务之魂,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就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经营。
服务在市场竞争中一旦跃进到文化的层面,就会使企业的服务与经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企业真正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经营战略合管理机制。这时,文化一旦内化为员工的心理需求,他们的积极性合创造性就会持续不断的激发出来。铁路建设站车文化至关重要,站车服务,文化制胜。
说起文化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想到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既有历史文化、也有社会文化等等,而这些文化不可能不反映到站车活动中来。反映到站车活动中的文化,就形成了站车文化。然而,什么是站车文化?站车文化给站车带来了什么影响?似乎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什么是站车文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铁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有全新的站车文化,需要发挥站车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进一步密切和乘客的关系,为乘客建立起一个温馨的行、食、宿、乐环境。现在,乘客坐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走好,吃好,睡好,还要提供优秀的娱乐节目(包括广播节目,自编、自演节目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站车文化是站车在长期的服务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站车物质文化
站车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环境文化,就是为乘客创建的行、食、宿、乐环境(也包括乘务员和客运员的工作、学习办公条件)。环境文化是借助环境效应,对乘客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里包括空间环境文化和行为环境文化。空间环境文化,是指站车的硬件设施。行为环境文化,是指乘务员和客运员待人接物文明礼貌,主动、热情为乘客服务等。例如铁道部对车站和列车的服务质量标准规定的“三要”、“四心”、“五主动”。再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服务用语。行为环境文化,能为站车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站车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就是站车管理文化,可分为硬性管理文化和软性管理文化。硬性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制度建设,铁道部制订的铁路站车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和各个铁路局根据自己工作实际制订的安全、服务标准等,都属于制度文化。软性管理文化是指教育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培训制度、路风督察制度、违纪处罚制度等。东莞东客运段T126/127次列车,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总结提高,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列车管理文化体系,每一个岗位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制度;对员工服务的督察制度等。这样,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有约束,又有激励。郑州客运段T255/256次列车,在全路唯一建立的“四卡一考核”路风管理控防机制。南宁客运段2571/2574次列车,实施“十个一”工程活动和“五个细化”,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三是站车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站车文化的核心,它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功能。精神文化包括奉献精神和竞争精神。虽然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对一个人的行为起推动作用,但主要还是个人精神。因此,积极培养站车服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和竞争精神是站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乘坐石家庄客运段T89/90次列车、青岛客运段T162/159次列车、成都客运段T8次列车,郑州客运段T255/256次列车,天津客运段T53/54次列车,都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列车服务人员都精神焕发;见到乘客都微笑问好;对每个乘客都主动热情服务。这是因为这几个车队结合实际,从精神文化中分别提炼出了“亲情服务,舒适如家”、“客人宾至如归,运送冷暖真情”、“服务倾注真情”、“以客为尊爱洒中原,文明服务情满珠江”、“真诚为您服务,事事让您满意”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站车服务的魂。这个魂,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了这个魂,站车就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协作力、创新力、执行力;有了这个魂,站车就会成为一个有纪律、讲奉献、高效率、积极向上的集体。
因此,我国各个铁路局的客运段基本都有了自己的服务理念。青岛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旅客利益重于一切,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石家庄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始于需求,终于满意”;成都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魅力蜀道,服务真情”;济南客运段服务理念是“旅客利益重于泰山”;郑州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服务从心开始,诚信从我做起”;东莞东客运段服务理念是“旅客是亲人,服务是饭碗”;武汉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旅客永远是对,我们永远有不足”;长沙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开好主席家乡车,无愧雷锋故乡人”;南京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追求、奉献、卓越”;广九客运段的服务理念是“诚实守信,旅客至上,真情陪伴,旅客之家”;太原火车站是“视旅客为上帝、把货主当亲人,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太铁真诚服务不变。”石家庄火车站是“让省会第一窗口更加靓丽,把满意送到旅客货主心坎上,将真诚融入服务全过程”等。
这些服务理念都是很好的,但有的服务理念句子比较长,不太好记。电信和移动通信的服务理念就是几个字,“客户至上,用心服务”、“沟通从心开始”。海尔是“真诚到永远”,创维是“顾客您是总裁”。简单明了,顺口好记,并有丰富内涵。站车服务理念不是一句口号,应该从中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站车文化结合提炼出来的。
站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其中,精神文化是站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基础,是站车文化的表现和载体。制度文化是站车服务人员的行业准则,对站车文化建设起着规范作用。
站车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提倡在满足必要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站车文化的实质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的目標体系,它通过确立人们在思想、精神、事业、人生中应追求的目标,采取引导、疏通、激励的方法,诱发、凝聚、强化人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远离不良的思想意识,达到健康思想,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太原客运段K238/239次列车,发现软卧的枕头一个太低,两个太高。放了一厚一薄两个枕头,可以自己调整,乘客感到舒服多了。石家庄客运段T89/90次列车软卧车厢,都有两个挂牌“请勿打扰” 、“请即清扫”,方便乘客使用。他们还给汗臭脚的乘客准备了洗脚盆。这就是人性化服务。
谈谈如何走出站车文化建设的误区
在站车服务中,很多人往往将站车文化与世俗文化、历史文化相混淆,与文化现象相混淆。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理解站车文化的涵义外,还对站车文化建设的作用存在着误区。
一是将站车文化与世俗文化、历史文化的混淆
新时代的服务工作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女卑”、“下人”有着本质的不同,由此产生的站车文化也有其新的内涵。在世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中,在站车做服务是很卑贱的,是伺候人的。而站车文化充分体现在人的平等性上。站车服务员和其被服务者除去社会分工的不同外,政治地位平等、人格尊严平等,这里只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的主体与客体,在身份上不能延伸为社会上的尊卑之分。在一些地方,青年人不愿做服务工作,他们把服务工作看作是低下的工作,感到做这一行丢人,没有面子。这些都世俗文化的表现。
二是将站车文化与文化现象混淆
有人把站车文化等同于文化活动,认为站车开展德文体活动就是站车文化,这显然是片面的认识。有的客运段建的网站的《企业文化》只有组织员工打篮球,歌咏比赛几个活动。再就是放几张豪华列车的车厢、餐车照片。企业精神、服务宗旨、服务理念、经营理念,都没有。这一点,太原站和广州地铁总公司做得很好。他们有自己的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竞争理念等,有完整企业文化体系。有个列车长曾对我说:“我们列车大专、中专以上学历的占了50%,我们的列车文化还可以吧?”以乘务员学历占的比例高低来衡量列车文化,这显然是不对的。还有的认为,站车文化是游离于站车服务的附加物,是花瓶,是添加剂,这样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
站车文化现象大体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精神境界、作风、待人艺术等等。显然站车文化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现象。总之,站车文化现象都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是由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某些人特有,并且是站车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三是将站车文化等同于站车形象塑造
站车形象塑造只是完成站车服务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有些站车并不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一味追求站车形象塑造表层的冲击力,标本脱节,使站车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在这个问题上,济南客运段沪杭车队做得很好。他们把“以人为本、以车为体,以山为魂、以湖为镜”,履行“旅客利益重于泰山”的服务理念,融入树标塑形实践活动中,精心打造以京沪大干线为依托流动的“温馨家园”,让旅客在“传播齐鲁文化、领略沪杭风情”的过程中享受到家的温馨。使车队济南至杭州的T177/8次和济南至上海的T105/6次两趟旅客列车,连续几年都评为铁道部的红旗列车,成为全国少有的“双红旗”车队。
谈谈如何加强站车文化建设
加强站车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站车服务人员素质的一条“治本之策”。通过加强站车文化建设,在站车服务工作中引入文化管理理念,调动和发挥站车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服务人员素质,这是站车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是“以人为本”
站车文化最关键的作用在于“让人心动”。我们应当在服务人员中提倡不断创新的思想,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天已经潜伏着危机,不可沉湎于过去或既有的成功。必须坚持创新、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如果站车服务人员心动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必然影响着乘客,同时也会影响着乘务员的家人。
二是“以文化育人”
站车文化是站车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站车文化是站车的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站车服务人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能够增强服务人员对站车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在站车服务中,必须要把文化育人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用先进文化来改造人。通过文化让人产生创造性、自觉性,对站车工作的价值观、站车精神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实际工作中,倡导什么样的文化以及乘务员和客运员对文化的认同程度,都影响着站车文化的深入开展。石家庄火车站以树立新理念,提供新服务,塑造新形象为载体,把铁道部的“四心”服务,拓展为以“十心”服务,让旅客尽情领略周到而温馨的服务,很受乘客欢迎。
三是强化领导者的文化自觉
对站车来说,站长和列车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对站车文化的态度和认同是一面旗帜,掌握着站车文化建设的方向。可以这样说,站长和列车长的文化自觉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站车的文化建设。 要搞好站车服务工作,就要把握站车文化的导向,就必须具备文化自觉。否则,站车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建站103年的邯郸火车站在春运期间,开展“每名职工每天为旅客办一件好事”活动,站和车间领导带头去做,在服务中体现和谐,在和谐中确保平安运行,营造和谐乘车环境,受到乘客的好评。
四是站车文化的主导因素
在管理的所有因素中,必然有一个是主导因素。行为科学把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求作为主导因素,站车文化应把文化的培育作为主导因素,提高职工全方位的文化素质。青岛客运段T162/159次列车,不做表面文章,把乘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服务上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扬长避短,寻求主动,创新思维。他们创新的“安全模拟宣传法”和“服务缺失目标管理法”,使列车乘客挤、砸、烫伤事故下降90%,得到济南铁路局的肯定。
现代管理学研究证明,管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即“人治”阶段,主要凭管理者个人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现在有些列车还停留在这种经验管理的“人治”阶段,观念上是不是显得太落后呢?科学管理阶段,即“法治”阶段,该阶段主要依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工作高效率。文化管理阶段,即“文治”阶段,主要依靠文化建设带动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治”一去不复返。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法治”阶段发挥着主要作用的制度体系在彰显其规范作用的同时,其制约束缚弊端也逐步显现。因此,寻求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方法,应该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在站车管理中,靠人的威信可以管住几个人;靠制度的管理可以约束一批人;靠文化的力量则可以影响所有的人。
站车文化建设是一个治本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人的思想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在开展站车文化建设中,要把提高素质,加强管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有速成思想,不要寄希望于在短期内取得什么成效,要贵在坚持,循序渐进。要注意克服重形式轻内容的思想倾向。
我到全国一些站段讲课时,发现有的已经开始将打造站车文化提到加强管理上,不但创新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前几年,济南站在铁路行业中率先推出的“首问责任制”,相继天津站等建立的值班站长首问负责制,还有北京西站的“036”候车室、太原站的“史改梅助困室”、广州火车站的“文明服务岗”等,推动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上了新台阶。
[关键词]印刷;企业;经营管理
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市场的开放使国内印刷企业在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是数字信息化的网络时代,非纸媒体成为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要方式,也给印刷行业带来了致命的冲击。我国的印刷企业受自身规模、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整个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国的印刷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经营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经营效率,促进国内印刷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当前国内印刷企业的经营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截至12月底,我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136738家,从业人数400多万人,印刷企业的总产值也比同期增长了21.34%。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因金融危机的到来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印刷企业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取得上述成绩,说明我国的印刷业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在今后的发展中,市场需求将逐步增加,印刷企业将面临更加有利的形势。但在国内,2/3的印刷企业属于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受规模、技术及管理等因素的局限,难以与大企业及外资印刷企业相抗衡,只能提供传统的低端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近几年,物价持续走高,人力资本费用也大幅增加,无形之中加大了中小印刷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其出现了“生产亏损、不生产更亏损”的尴尬局面。[1]目前,众多印刷企业要避免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唯有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经营效率,才能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生存发展。
二、提高印刷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对物料采购的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一、跟随模仿法则
中小型企业的营销不是输赢之战,而是生死之战,因为他们输不起,输了就面临着死亡。
对于中小企业,生存大于一切先生存,后发展,后称王。
模仿跟随就是可以让他们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花很少功夫,得到很大成果。
大家都很熟悉的20:80法则,也从中告诉我们必须分清主次和自己面临的局势,善于利用拿来主义,使用模仿跟随的手段,用二十分的投入,收获八十分成果,这才是成就中小型企业的迅速成长关键之道。
不过,中小型企业切忌的是,要在战略上模仿,在战术上创新,才能机动灵活的收发自如,不至于被动的挨打的受伤致死。
双汇集团就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个策略,从而在河南市场上做到了后来者居上的成绩。双汇火腿肠面市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和春都品牌的竞争问题。在面对春都这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时,虽然双汇集团有着很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却没有采取“盲目充大,争抢第一”的策略,而是采取了跟随策略。只要有春都火腿肠所到之处,就可以看到双汇火腿肠跟随的影子。无论在价格上还是销售渠道上,双汇均紧紧跟随着春都的步伐。跟随策略的采用,使得双汇集团花了少量的资金就走俏了全国,而且还避免了在开拓市场上走弯路的问题。无疑为双汇集团的今后的发展节省了资金,同时也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二、破局巅覆法则
对于中小企业,在掌握跟随模仿的快速成长之道时,还必须学会灵活运用颠覆、搅局的法则,因为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资本,没有机会能够按部就班的快速成就优势积淀。
所以,中小型企业若想脱颖而出,最好的策略就是制造混乱、就是搅乱格局、就是不按常规出牌,来搅乱市场秩序、突破市场僵局、巅覆市场格局、改变行业标准,让消费者认清是非,支持你的主张,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
大家都很熟悉家电企业的人都不会陌生于奥克斯,这个典型性的“破坏捣蛋”分子,从“爹娘革命”到“米卢代言”,从“空调成本白皮书”到“吴士宏**”,从“中巴之战”到“9.11反恐计划”,都是一件件经典破局颠覆的市场的营销事件,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奥克斯、 支持奥克斯。
三、位置抢占法则
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强盗般生存理念,否则大兵一压境,以卵击石,必死无疑。所以,想生存必须首先抢夺优势山头。
俗话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概念,一流企业卖标准。
中小型企业必须学会通过建立行业领域产品科学的标准,以及消费者领域产品价值认知的标准,抢夺市场的话语权,通过抢得话语权来赢得市场地位,
市场的空隙就搁浅在面前,市场的地位置搁在身旁,你若不去抢夺,就极有可能被别人先其一步而抢得,这个抢夺可能让你发生天翻地覆得改变,可能让你由无名小卒挤入强者之列,这就是抢夺法则。
这里得抢夺可能是以速度进行抢夺,也可能是以发现进行抢夺,也许可能以创造进行抢夺,但必须是自己首先获取倒这个制胜的法宝:例如产品的独特卖点,例如企业领袖概念,例如行业的消费标准等等。
在执行跟进策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目光一直盯着市场,所以很容易在研究对手的过程中发现新市场。发现新市场怎么办?这个时候企业就应该“不按常理出牌”,该进入的时候进入,在跟进对手的时候突然抢在对手前面,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一样,和对手较量不能老用一个招式。
下面看看,娃哈哈运用“抢占法则”,一举拿下了中国瓶装水市场的案例。
初,娃哈哈水大规模立项之前,中国有余家瓶装水厂,只有一个全国性品牌,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1%,其中95%以上是矿泉水厂,而矿泉水厂受水源和运输费用双重限制,难以跨区域销售。当时,有专家断言,瓶装水业竞争激烈、规模有限、行业吸引力不大,但娃哈哈认为,当时行业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业内无强大的品牌和厂家,而且消费者喝水概念模糊,不太在意所喝的是矿泉水还是纯净水,同时由于反渗透技术的发明,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纯净水成为可能,瓶装水业即将高速发展,若抢先进入,必有厚报。基于以上判断,在19中,娃哈哈水以低于矿泉水30%左右的价格大规模入市。
有了好产品,即便抢先入市但未深入消费者心灵,亦未必会有好业绩,娃哈哈水成功运用“心理和认知法则”,真正奠定了在瓶装水业的霸主地位。该法则认为,抢先进入消费者心灵比抢先入市更重要。娃哈哈纯净水投放市场之初,销量并不好,但不久之后销量即迅猛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娃哈哈根据“心理和认知法则”快速抢占消费者心灵――在中央级媒体和各地电视台高密度投放广告(它是首家在中央台投放广告的水品牌),当时其广告量占有率高达80%,几乎淹没了所有其他水品牌的声音,使消费者一提到瓶装水就想到娃哈哈,而当时流行的广告语“我的眼里只有你”更是锦上添花。从此,娃哈哈纯净水走上高速成长的道路,直到今天。
在企业竞争的互动中,企业普遍发现运用“抢占法则”在某些情况下先动比后动优势大,所获利润也更加丰厚。先动抢占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独占市场;(2)先入为主,包括提高知名度和建立游戏规则;(3)为跟进者制造障碍或者标准。
四、木桶长板法则
传统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意思是如果企业或者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否则它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然而现实中却是的选择差异化的道路,才更容易胜出,让自己的优势聚焦,强者俞强,弱者俞弱。
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弱点事,弱点就是那块短板,就是阻碍发展的部分,如果自己天天沉浸在如何修复短板的过程中,可能在短板还没有拉长的时刻就已经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所以,优势才是成功的关键,才是成就王者的资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使员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纪律对于一个集体是至关重要的,大到国家、企业小到学校班级。但是良好的纪律不是靠别人管理和制度对自己的约束,更多是要自我约束和自觉性。一个人如果在学校或者平时就对各种学校纪律不在意,对一些小的违反纪律的行为不放在心上,那么就会养成一种习惯,产生一种随随便便的心理,形成一种不正确的心态。那么对我们将来真正走上社会是极不利的。所以我们应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严于律己、自控自制的坚强意志,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思想上不忘纪律观念、行动上不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
无论我们处在什么职位上必须具备的就是一种责任意识。责任,就是能够敢于承担,不推诿,不拖拉;就是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努力专业技术,提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就是积极拓宽思路,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就是团结协作,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人的工作。马克思说过: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很简单也很实在。确实,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完美有责任意识的人,无论处在什么职位,什么岗位,都能自觉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和不能承担责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责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那么做为一名理财顾问,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明确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革命军队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毛主席著作中对此多有论述:“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 “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 “反对分兵主义, 反对两个拳头主义, 反对战略上的‘全线出击’, 反对击溃战”, “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 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等等。毛主席曾强调指出:“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 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 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哪一个大仗, 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甚至说:“红军作战的胜利, 基本上靠集中兵力一招。”
“集中优势兵力”是历代军事家公认的作战制胜的谋略。古今中外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 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 一战而胜, 再及其余, 各个击破。《孙子兵法》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 敌分为十, 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而敌寡, 能以众而击寡者, 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用兵之法, 十则围之, 五则倍之, 倍则战之。”《淮南子·兵略训》也指出:“夫五指之更弹, 不如卷手之一桎, 万人之更进, 不如百人之俱至也。”与此类似, 中国武术的威力在于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突然爆发;从物理学的角度讲, 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 产生的作用要比在一个面上大得多。
“集中优势兵力”战略对中小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处于残酷竞争中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人才、管理能力等资源的限制, 唯有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某一点上, 集中优势兵力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以获得局部的绝对优势, 首先将这一点做精、做透、做到最好, 才能继续做大。
在营销过程中, 如果将资源过于分散, 那么一旦竞争对手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 自己就很难全身而退。众所周知, 史玉柱对毛泽东思想极为推崇, 不仅深入研究, 而且在营销战中一贯采用毛泽东的作战思想和战略战术。他最有心得的一条就是“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突破”:“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必须有一个重点, 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 做重点地区, 使用重点手段, 做深做透。一个企业资金实力再雄厚, 也只能在几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上下功夫, 如果没有重点平均用力, 必然会失败。”对于品牌延伸, 他则强调“一个产品一个品牌, 品牌不能乱延伸”, 可见, 史玉柱之所以能东山再起, 和他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突破是分不开的。
中小企业如何在营销实战中具体实施“集中优势兵力”战略以取得营销战的胜利?
产品集中:战略就是放弃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明确提出:战略的实质其实就是确定什么可以不做。对于企业来说, 应该放弃那些非核心的产品, 集中力量做好、做大一个或若干个盈利能力高的产品。
作为中小企业, 创业初期不宜将产品线拉得过长。一则中小企业资源有限, 若过于分散, 难以保障每个产品发展的正常需要;二则中小企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产品太多往往顾此失彼, 造成失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只专注自己的所长, 不涉足其它产业,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有效的方法是选择一个核心产品进入市场。核心产品是比较成熟、高性价比的拳头产品, 把这一单品做成区域内热销的精品, 单品突破, 形成消费者的良好口碑;以点带面, 提升品牌形象, 从而带动后续产品的跟进销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把专业化做到极致的格兰仕。格兰仕当年不惜将其盈利水平较好的纺织企业降价出售, 集中所有优势资源背水一战, 才打出了今日在微波炉业的霸主地位, 改变了国内微波炉生产企业小、同、散、乱的局面, 企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走向了海外, 走向了成功。
雅客在投放央视之前, 企业注册的商标有几百个, 品类也有几十种, 每一个都默默无闻。广告在媒介的投放上也很分散, “散弹打鸟”, 收效甚微。经过策划, 雅客确定了品牌、品类、媒体三集中的策略, 品牌、品类确定为维生素糖果雅客V9, 而媒体投放则锁定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招标段。广告在央视黄金段位播出后不久的雅客招商会上, 一天签约的金额就高达2.3亿元, 经销商预付款达到6700万元。一个单品在上市当天创造出如此纪录, 在糖果行业的历史上前所未闻。此后, 通过在央视的持续集中投放, 雅客迅速成为维生素糖果的领袖品牌。
“集中优势兵力”同样也是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亏损严重及行业竞争加剧, 飞利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对飞利浦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把以前相对复杂的多元化进行裁减、重组。现在, 飞利浦已缩减为五个部门, 五个部门集中在三个领域: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技术。与此同时, 柯慈雷在一些优势战场投入更多的兵力, 比如半导体方面, 把移动显示系统整合到半导体部分, 这使得半导体的市场份额从以前的较小份额增加到17%以上。
定位集中:不要取悦所有人
营销的一个误区是总希望把产品的所有功能和优点都告诉消费者, 似乎非此不能打动消费者。殊不知消费者的心理是“什么病都能治的药肯定什么病也治不好”。能满足人们所有需求的产品基本上不存在, 即便存在, 也必定一文不值。
脑白金最初推出市场时的广告主要是功效诉求, 而当脑白金的销售量越来越大时, 史玉柱开始将保健品定位成礼品。“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虽然“土得掉渣”, 但效果奇佳, 投放之后销量急速上涨。史玉柱将广告枪口加以调整, 从功效诉求为主转入礼品诉求为主, 结果表明这一措施是正确的, 脑白金的年销量一下超过12亿元。不得不说, 正是由于定位清晰、广告投放集中、诉求单一、强度非常大, 脑白金所占据的保健品市场份额才远远超过了其它保健品。
可口可乐的挑战者百事可乐为了赢得竞争, 也将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与集中, 聚焦于年轻消费群, 是“年轻一代的选择”。为了实施这一战略, 百事可乐还请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和体育明星做广告代言, 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无可怀疑, 百事可乐从可口可乐的包围中成功突围, 与其聚焦于重要目标消费群的战略选择是分不开的。
简而言之, 定位是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 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定位聚焦的重要性, 定位或不准确, 或雷同, 或面面俱到, 因而无法利用差异化营销赢取市场。
广告集中:投放重要媒体和重要时段
广告的投放同样也不能“散弹打鸟”, 而要聚焦在重要媒体和重要时段。
按照“二八原则”, 在重要媒体的成倍投放, 会带来广告效果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在考虑媒体的投放预算时, 不能简单按媒体本身的收视份额分配投放预算, 而应该向重要媒体集中, 无论是在哪个层级选择集中投放的媒体, 都要选择这个层级上的优势媒体、强势媒体。对于广告预算较少而目标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 集中有限广告预算的策略尤为重要。战线拉得太长, 不仅难以取得成效, 甚至影响到整体战线的稳定, 很难承受住市场和对手的冲击。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曾谈过自己的心得:“正因为没钱, 我才投放中央电视台。因为资金有限, 在各处分散用力肯定是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央视一家, 不但会起到集中穿透的效果, 而且算起来千人成本也是很低的。”海王集团广告总监也如此认识:“最关键的策略就是集中, 也就是要将盐撒在一个水缸里。只有这样, 才会像改变周围水的味道一样, 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与评价。绝不能在国内所有地区、所有媒体都分配一丁点投放预算, 因为这样产生的媒介效果与将盐撒进大海后海水的味道是一样的。”
在广告投放的时段选择方面同样也应采取集中策略。消费者的印象中史玉柱的广告就是多, 这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在重要时段进行轰炸的结果。在做脑白金的时候, 史玉柱采用的是“脉冲”式手法, 即每年2月至9月初, 广告投放量很小, 集中力度在两个重要时段:一是春节, 一是中秋。中秋密度最大的时段是倒推10天, 春节是倒推20天, 加在一起共30天, 在这30天不惜血本, 砸到让人烦。30天之后, 让你一看到脑白金广告, 就会感觉到多, 而实际上播放频度已经下降了。
销售集中:选择重点市场进行突破
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应首先集中力量从一个竞争相对较弱的重点市场进行突破, 站稳脚跟后再逐级进入更高端的市场, 全面开花。例如, 脑白金在启动市场之初, 没有足够的资金做电视广告, 更不可能将产品全面铺开, 史玉柱便将突破口选在一个富裕的江南小县城江阴, 在江阴试销成功之后, 再进行无锡、南京等高端市场的开拓。在江苏取得成功之后, 史玉柱如法炮制, 在其它省市高歌猛进。这种先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市场, 然后逐步扩张的方法, 看似速度较慢, 但却最大程度保证了营销目标的顺利实现。
创业定位
《科技创业》:您在美国的事业发展的也很好,为什么想到回国创业呢?您的创业定位是什么呢?
印义言:现在很多在国外留学或者在国外创一番事业的人都回国来发展,第一是因为大家觉得国内的市场更大,机会更多;第二国内这几年的变化也非常的快,很多国际公司都来到国内寻找市场;第三是自己本来就是从这里出去的,所以还是想回来。
我的创业定位就是半导体,做IC卡。我们知道,美国的计算机技术很发达,所以在很多地方用的基本上都是磁卡,IC卡的使用率不是很高,而中国正相反,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美国的发达,所以中国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大力发展IC卡,也就是说我们做IC卡芯片的更多的能在中国找到市场。
管理之重要
《科技创业》:请问在这几年的创业历程或者和其他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您认为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哪些因素对企业很重要?(比如市场、创建者、管理、营销、技术等。)
印义言:我是从硅谷回来的。当时在硅谷时,我们经常就企业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因素起到不同的作用。当时我们一致认为,一个公司在创业初期一定要拥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做管理的包括找资金,一个是做市场的、一个是做技术的。
在企业初期,技术应该是最核心的,特别是对于高科技公司而言,没有技术,就没有和其他公司竞争的能力。在公司的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市场就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必须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你的公司才可以生存。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就是最重要的,因为公司的一切必须纳入规范化管理,这样企业才具备和大公司竞争的能力。
《科技创业》:我发现在我国有很多企业可能在不久前很风光,也经营的很好,但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件,结果就一败涂地,后面又被新的公司所替代。而像国外的可口可乐等能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不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印义言:在硅谷很多人创业,但能够经营的好并存活下来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大概原来的100家企业中只能存活下来5家左右,这是市场不断循环淘汰的一个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一些民营企业本来经营的很好,而且在不断的扩张膨胀中,企业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一些企业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习惯不按常规出牌,也许当时会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有的东西必须被划归到一定轨道上来的时候,管理的地位就会凸现出来,就应该被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体系。
民营企业很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导致失败,原因是企业转型不成功。当企业只有10个人的时候,作为企业的总经理可以亲历亲为每一件事情。当企业发展到100人的时候,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就必须被放到企业日程上来,必须定岗定则,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职责。民营企业家不可能用从前管理10个人的方法继续管理100人的队伍。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管理也相应随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在发展之中由于一件小事导致溃败,还是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
技术储备之重要
《科技创业》:网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企业拥有的技术永远比别人的先进半步就行了,先进一步就可能导致企业摔跤?请问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印义言:我不知道这句话中的先进“半步”,“半步”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的观点,企业必须开发有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这个技术储备应该有比市场先进一年的产品, 也应该有比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先进2-3年的时间的。这就要看开发先进技术的人对市场的把握度和对市场的敏感度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Intel在90年代推出486的时候,他们在开发586更下一代的产品了,至于什么时间推出下一代的产品,要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如果推出市场过早,可能消费者不一定会接受。因为新产品的推出,旧的产品就要降价销售,而且对本企业的成本也是一个损失,再一个原因就是,新产品的适时推出,也必须要考虑竞争对手。不开发新的产品,也就给了对方赢的机会。
《科技创业》:前一段时间媒体一直在报道,中国可以称得上世界品牌的很少,有些在国内称得上名牌的,在国际上可能根本不为人所知。请问您对品牌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并且您怎么看待企业文化和品牌这两方面对企业的作用?
印义言:我们很多朋友从硅谷回国创业,带回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硅谷先进的管理模式。我一直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的精髓,是企业内在的东西,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而品牌,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当自己的产品没有知名度时,也就没有品牌可言。企业在企业文化的积累过程中,也是对品牌的一个宣传,当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时,企业的品牌也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正是通过对文化的积累完成了对品牌的宣传和提升。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作用,品牌促使企业文化变得更加博大、精深、使得更多的人信服,这又是一个有外向内的过程。
《科技创业》:和印总聊了这么多,我感觉印总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不知这样的一个判断是否准确?
印义言:与其说我谨慎,还不如说更脚踏实地。做人应该这样,做企业也应该这样。暂时的吹嘘可能会蒙蔽一些人,但日子一长,肯定会对自己,也会对企业更加不利。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凭着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创业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走好每一步。
结束语
企业管理者愈来愈重视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要想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每一个企业又有不同的情况,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发展企业管理。创业者可能在创业初期会忽视企业的管理,但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会促使创业者更加重视管理。
【企业文化制胜总结】推荐阅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06-19
企业文化专员见习总结07-05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月总结10-18
【企业文化建设】年度工作总结06-16
青岛港-2012企业文化-培训-总结09-25
东方宾馆企业文化建设总结10-20
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工作总结09-12
实习期总结—对企业文化的认识11-2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