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共8篇)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1

《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迄今的世界历史实践证明,《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它所 阐述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历史实践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尽管现在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 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 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 点和方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党亡国。

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由于具有些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才能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建设、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四化”挺进。在当前改革深化的重要关头,能不能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今天 重新学习《宣言》,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一一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 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5、《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出现的、以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新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迄今仍是人们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只有以《宣言》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顺利进行。

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人民资本主义社会”等来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所揭示的一样,仍然是资本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而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以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宣言》中所包含的全球化思想对当代一体化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引发了诸多“全球问题”,在人类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宣言》表现出了它的现代意蕴。人的价值选择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全球一体化的有机发展观是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2

一、和谐社会理念

《共产党宣言》以很大篇幅,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尖锐矛盾的各种表现, 但揭露矛盾与分析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我们看到, 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有史以来的社会矛盾, 实际上都是以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来进行对照分析的, 这个理想模式在其中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研究, 我们能够看到它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 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对于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 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方面, 认为这些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著作, “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 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 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由此可见,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不但充分肯定, 而且认为是“积极的主张”, 是“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城乡对立是社会不和谐的一种表现,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使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消除这种现象。“和谐社会”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妥善的途径, 指出了美好的前景。今天, 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正在运用这种“和谐社会”的理论, 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

二、以人为本思想

1.群众思想。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绝大多数”思想所体现的群众史观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 把“两个绝大多数”思想精练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实现了社会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的伟大实践中, 江泽民同志阐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再次重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21世纪的今天, 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奉行着《共产党宣言》中的群众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 把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民生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的生存状况和人民利益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描述了工人的悲惨境遇:“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 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 也是一种商品……他们只是劳动工具”, 而工人的家庭“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了, 他们的子女也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由此他们感叹道:“一个除自己的劳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 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下, 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努力, 他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劳动, 因而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生存。”《共产党宣言》同时强调, 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和唯一宗旨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过去的一切运动, 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公而无私的人民利益观, 同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广大群众民生的人文关怀。

3.自由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从根本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终极关怀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一个与社会发展一致的历史过程, 只有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才能实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主人, 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伟大论断, 真切地体现出了《共产党宣言》的最高价值指向——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切人”无疑就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个体的人, 因为“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 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可见, 这个伟大论断的着眼点还是把对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考察置于现实的、历史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努力给所有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提供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是典型的人本思想。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很好地重读《共产党宣言》, 认真领会其理论精髓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并真正和完全地内化为我们自身的素质, 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面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正是全面理解和贯彻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思想, 真正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时代特点, 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三、与时俱进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曾不止一次地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于自己理论可能的历史局限性, 他们更是以科学态度、求实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来修改它、补充它和完善它。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说明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取代资产阶级专政, 以及无产阶级应当如何对待旧的国家机器的问题, 因为当时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但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 由于有了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 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摧毁”、“打碎”、“炸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才能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从而对阶级斗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再如关于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认为, 无产阶级的解放“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但后来随着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的深入了解, 马克思在强调暴力革命是新社会的“助产婆”和杠杆的同时, 也提出了像英、美和荷兰的工人阶级, 可能用和平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原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马克思恩格斯以自己科学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 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先例。与时俱进精神不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也完善了我们社会主义的精神理念。

总之, 《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它的真理的光辉依然照耀着社会主义的征程。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对立还存在, 只要地球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就不会过时。更为重要的是, 要使《共产党宣言》精神同时代特征和当代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才能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使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从而使其永远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大宏.“阶级斗争”和“社会和谐”——对《共产党宣言》的两种不同解读[J].科教文汇, 2008 (8) .

[2]杨春贵.今天我们怎样读《共产党宣言》[J].理论视野, 2008 (7) .

[3]龚云.《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积极分析的典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7) .

[4]史家亮.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的深层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1) .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3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启示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哲学著作,其内涵博大精深,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初步形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崭新历史阶段。尽管它本身没有专门论述教育思想,但其中包含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及内含的科学理念与精神是极有价值的,应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其理论包含的普遍原理,而不仅仅囿于其中表面字句某些论断和设想。

一、对现代教育根本目的的启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它不仅仅只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同样它具有潜移默化塑造人的功能,它能培养和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利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客观世界。尽管教育在不同时代发展的具体教育目标不同,但是我们从其内在规律发现,它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全面和谐而自由发展的人。这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教育能够通过向人们宣传普及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来培养他们能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促进其个性發展,从而逐渐摆脱人受物支配的状态。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其中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个基本点。马克思主义所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对现代教育社会作用的启示

鉴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特征,因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需要教育。具体历史阶段的教育必然根据占领统治地位社会阶级的要求,向受教育者传播一定的思想,塑造具有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理想品质的人。资产阶级的教育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实行资产阶级精神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的教育,则是传播无产阶级思想,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自觉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与各种不良思潮作斗争,抵制西方和平演变,树立正确健康的共产主义信念。

三、对现代教育战略发展的启示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进行激烈斗争时,我们明确认识到通过教育这个武器,人们可以提高觉悟,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利用。尽管阶级斗争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一定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就缺乏基础。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我国目前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对现代教育一般方法的启示

坚持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作为教育的基本方法。《共产党宣言》全文无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认真领会其科学的精神实质对现代教育无可或缺。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若离开了与具体实际情况的结合,它就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去引导受教育者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范围内并与这些条件基本吻合时,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要避免生搬原理的现象发生,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简单灌输书本知识,坚持用全面公正,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得出科学结论并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教育应当使年轻人在学习基本理论时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使教育与时俱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4

摘要:《共产党宣言》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其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具有时代的革命意义,在现代看来对当下的素质教育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共产党宣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提出的目标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生产,是保证一切社会成员能过上日益富足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前提,也是保证在此社会生活的人民的体力和智力能够获得自由发展和充分发挥的基础。当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三层含义: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而且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是社会所有成员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是个体全面发展,而且是个体和社会协调统一发展。而这个理论所含的目标恰好就是现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宣言》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其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正是当前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因此,今天素质教育目标的构建,更应紧紧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论,从而达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规律具有启示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了人的发展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启示我们教育具有历史性、区域性,实施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人类社会是世世代代相互联系的整体,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在继承中发展,并在发展的基础上延续。因此人的发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片段,既受着前一代人留下的物质条件的制约,也受着其同代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与人的发展有紧密联系的教育理论同理也必然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因此,当今我们在构建素质教育目标时就不可忽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现实要求,万不可超越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绝不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概言之,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育目标要求应有所区别,既要有同一性,但也要有阶段性,不能千篇一律。

同时,生产关系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对学校而言,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方法上。学校的教育管理应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方针,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中,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努力实现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的转变,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只有在教育管理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才能在具体政策的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教学方法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结合,对学生不能采取“大一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再者,考虑到人的发展既受前一代人的影响,又受同代人之间交往和各种关系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还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是劳教结合的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列举的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措施中的第十条深刻指出“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之一。这里所说的“劳教结合”强调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紧密结合,在受教育过程中接受宏观意义上的生产、生活技能教育,在此基础上与特定劳动领域的技能相结合,接受职业学习和培训。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技能知识、实践能力在劳教结合中得到充分的整合并发挥作用,劳教结合的水平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发展层次。现今,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一教育理念。让学生行动上走出课堂,思想上走出课本,在受教育过程中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使个人的身心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终身教育中才能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剥削本质使人成为片面的、畸形发展的人,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目的在于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若要适应社会需要,有能力胜任多变的岗位职业需求,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走坚持不懈的求学之路。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日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发挥着重大作用,对我国教育的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作为一个口号,而要与时代情况和国情相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5

一、〖课程标准〗

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英国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明确宪章运动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弊端的必然产物。

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明确马克思主义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和史实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

通过搜集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资料及小故事,熏陶和培养自己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工人觉醒的学习,培养自身敢于向非正义势力做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及其革命活动的介绍,学习他们不计个人利益得失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和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条件及宣言的有关理论。〖板书设计〗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1、18、19世纪欧洲的社会动荡。

2、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二)、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三)、《共产党宣言》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与搜集资料相结合的学法,小组竞赛、讲故事、问题解决式等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与制作课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利用相关动画与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资料及其小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以谈话、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法为主,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合作中学习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搜集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资料及小故事,熏陶和培养自己的性格,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及其革命活动的介绍,学习他们不计个人利益得失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和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组画面:

第一组:欧洲的旧式纺车与珍妮纺纱机。

第二组:欧洲运煤木轨车与“旅行者号”机车。

第三组:英国在1740年与1800年生铁产量增长对比表。

通过这三幅画面的对比启发提问学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提示:(1)把手解放出来;(2)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4)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学习新课

模块一:目标导学,构建知识网络—感知历史(体现一维教学目标)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背景--欧洲工人的觉醒:

(1)、目的。(2)、代表。(3)、影响。

2、标志。

3、意义。模块二: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体现二、三维教学目标)

1、欧洲工人的觉醒

教师:经过工业革命,工人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工人的工作条件仍然很差,工资待遇低,生活水平无法满足自身的生存,没有人身安全与自由,更不用说人身权益了。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1)、18、19世纪欧洲的社会动荡。

教师: 多媒体展示板书,同时展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年)的图片并简单进行介绍,同时指出英国的宪章运动影响最大。

学生:观看图片,加深对欧洲整体工人运动的印象和理解。

教师:工业革命使创造财富的两大阶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工人阶级为争取经济利益而进行了罢工斗争,却往往遭到镇压,工人阶级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为此他们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其中尤以英国的宪章运动影响最大。(2)、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

教师:多媒体展示板书和图片《英国宪章派的集会》。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英国宪章运动的资料并结合图片进行介绍。拓宽知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互动并及时指导。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

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教师: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为此他们展开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同时,由于斗争的失败,日益觉醒的欧洲工人阶级,为了反

对资本家斗争的需要,热切盼望着一种科学理论的问世。为这一理论做出贡献的人就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被称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2、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

教师:多媒体展示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画像,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讲故事比赛活动,并公布小组评比标准。

“我心目中的革命家”故事评比会

学生:合理整合所搜集的资料,每组选出代表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事,一般为一到两个。通过讲故事,加深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了解,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受到情感教育。

教师:注意把握时间。学生讲完后进行小组评比,同时利用学生所讲故事中的有效信息,可提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有哪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师生互动,理清线索,明确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等。

可多媒体展示他们的名言。

3、《共产党宣言》

多媒体展示:《共产党宣言》的书影以及《共产党宣言》名句摘录: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目内容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偏离主题和脱离学生的实际。

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互相解答,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归纳。本目内容理论性强,通过此方法可以从问题入手,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

教师总结:《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总结内容可通过多媒体展示)

模块三:研讨交流,反思升华—感悟、运用历史(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1、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总结。

2、巩固练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1).“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指的都是谁?(2).《共产党宣言》发表于何时?(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如果坐上时光回转车到1837年的英国,你将会发现工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正在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5).小小设计家:设计马克思与恩格斯生平的主要活动简历。优胜评选

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故事员、最佳发言人、最佳资料搜集员。家庭作业:

1、《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发表于何时?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新时代共产党员知识 篇6

1、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

2、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3、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4、“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四风”问题是什么?集中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9、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内容。

1)“三会一课”是什么?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

2)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有什么区别?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围绕重要或者普遍性问题,及时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组织生活会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党支部(党小组)组织党员,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0、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目标。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明确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党建“5+2”总体布局:“5”就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2”就是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1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6“两学一做”的含义是:“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7、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指: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

18、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责任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19、党员交纳学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自觉、按时、足额。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2、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24、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6、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 等行动。

27、加强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8、监督执纪问责的“四种形态”是:

第一种: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种: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

第三种: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

第四种: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29、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30、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3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3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5、.“三严三实”是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7、《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8、.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指的是党的建设。

39、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4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篇7

关键词: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积极意义

1842 年2 月,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它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同时也是最能阐明科学共产主义的代表性文件之一。1875 年4 - 5 月马克思为将要在哥达举行的合并的社会民主党撰写《哥达纲领批判》, 它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极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 虽然现代世界是一超多强, 多元化发展的政治格局, 但该文件与《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性原理仍然正确, 对当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与《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科学共产主义原理

( 一) 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所取代, 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所取代, 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同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而资本主义社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也是生产力的必然结果。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都是在封建社会力造成的, 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基础上……封建的所有制关系, 就不在适应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1]

结束了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 其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2 年2 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综合还要多、还要大。”[2]但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容纳如此强大的生产力, 进而不断爆发资本主义周期性重复性的经济危机, 这表明资本主义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历史终将一路向前, 进而新的社会必将取代旧的社会, 这才是历史的进步。

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那么必然会因资本主义的实质与资产阶级的贪婪而出现其对立阶级—工人阶级, 因为资产阶级若想要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须要满足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但是两者是对立的, 不平等的。随时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资产阶级日益富裕奢侈, 而广大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必然会激起广大工人阶级的反抗, 所以资产阶级不在适合做社会的统治阶级, 那么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

( 二)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前, 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阶段

《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 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3]在这个革命转变时期内, 无产阶级专政是其国家性质国家的性质。无产阶级将会夺取资产阶级政权, 并将全部资本收归国有, 并且创造出比资产阶级更多更大的生产力。

1.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

以往社会制度的变迁, 是一种私有取代另一种私有, 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但是共产主义是消灭私有制,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广大工人阶级, 小生产者等的基础上的剥削和压迫, 这种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它所创造出的强大生产力, 它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已经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其体制必须被消灭。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变私有资本为国有、全民所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无产阶级劳动的果实并不是无产阶级所有, 而是被资本家无情占有, 资产阶级使这种果实不断增殖“只有在不断产生出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 才能增殖的财产……资本是集体的产物”[4]它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劳动果实, 共产主义就是把这种果实由资产阶级的手中解放出来, 还给劳苦大众的社会。

《共产党宣言》还阐述了一些消灭私有制的具体方法, 如没收一切在逃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没收土地, 土地获得的收入归国家, 用于国家支出等。这些虽然只是意见但是在最初的几个国家都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但是对现在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2. 创造出更加强大的生产力,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资本主义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力要发展一定会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 为其更大程度的发展寻找更广阔更具活力的空间。

一方面, 无产阶级把资本收归国有, 让生产力得到解放; 另一方面, 无产阶级还需要尽可能多的增加生产力总量, 《共产党宣言》中有以下建议: 在国家大计划下不断增加和提高劳动工具与对象的数量与质量; 在农业方面, 开垦荒地, 增加产量; 广大人民要参与到劳动中去; 农业与工业相结合,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等等。

( 三)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分两个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1. 在所有制方面, 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

2. 在消费资料分配方面, 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 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 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 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5]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中, 由于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级阶段所需生产力, 所以此时劳动还是人们的生存手段。按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实行按劳分配。但是在这个阶段矛盾还是存在的, 因为生产力不是特别发达, 每个人的贡献量不同, 劳动者的家庭人员不一致, 所以每个人之间所得到消费资料还是有差别的。在高级阶段, 劳动不仅仅是生存手段, 更是人民愉快生活的第一需要,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得到全面发展, 生产力极大发展, 财富源泉涌流, 人民按需进行消费资料分配。

3.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分工日益细小, 每个人都在为了要生存下去, 只能发展一项技能, 发展的权利被剥夺, 畸形片面的活着。但是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人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空间, 虽然因为生产力没有极大发展, 人民还不得不进行分工,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但是人的发展空间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高级阶段, 个人将得到释放而自由且全面的发展,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便不复存在, 社会的生产也因此而极大丰富。

4. 阶级被消灭, 作为统治工具的国家也不复存在。“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 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 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 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 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 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6]

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在100 多年前, 马克思根据当时的世界背景进行的理论创作, 虽然现在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是科学的, 特别是共产主义理论, 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无论世界发生了怎样让人难以预料的变化, 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 人类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故《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依然没有过时, 在现在乃至不远的未来, 依然具有灯塔的指向作用。

( 一)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依然正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之多与破坏范围之大, 更加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100 多年过去了, 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不会立刻, 马上消失, 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时是不会灭亡的。

( 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才能对社会起促进作用。

( 三) 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过去我们走过不少弯路, 错误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经济萧条, 人民生活困苦, 国家濒临崩溃边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使我们不断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32-33.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32.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22.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42.

[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12.

美丽宣言“森女”时代来临 篇8

森林系女孩的热潮起源于网站“MIXI”,自称Choco的女性发起的召集拥有共同爱好的森林系女孩的论坛。森林系女孩并不完全由外表来突显,更多的是一种崇尚自然的生活状态。在低碳环保风席卷全球的今天,拥有清新自然气质的“森女”也俨然成为时下女性追随的典范!

教主级“森女”大盘点

森女典范NO.1苍井优日本女星苍井优在《蜂蜜与四叶草》中扮演的花本叶久美正是森女的代表,以她的森女形象作为封面的杂志也常常销售一空。

森女典范NO.2周迅

只用成分天然的护肤品,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公益举动也让周迅成为名副其实的森女典范。

拒绝舞台系厚重感底妆2 POINT轻松变

“森女”2010年妆容界,“裸妆”再次回归!在加上“森女”风靡,加大品牌都大打清新少女牌,底妆清薄,眼妆的犀利度大减。

犀利眼神OUT,隐形感眼妆制胜

1赋予眼皮肌透明感

不管是经典的裸妆还是清透森林系妆容。其实强调的都是无色、零烟熏的妆感。珠光型眼影在本季大热。因为隐形感眼妆是用光泽而非色泽来塑造眼睛的立体感。画完后,眼神会比较亲和,更能表现出“森女”的清新自然。

2自然睫毛突显完整透光感

今秋“森女”感眼妆讲求自然和谐,不强调颜色而是闪亮的透光质感。温柔的大地色系。如优雅的紫色、高贵米色、棕色都是不错的选择;复古的粗眼线、厚重的羽翼感睫毛也要全部OUT。因为,根根分明的睫毛才能透光,让光感完整呈现。

打造步骤

STEP1

以反渐层方式,先画重色后叠亮色珠光,对比出眼睛的立体度。

STEP2

蘸取暗色珠光眼影,刷于眉头和眼窝处,呈现自然阴影。

STEP3

选择高光色涂抹于内眼角,再延伸至下眼睑,提亮眼神。

STEP4

使用眉刷先逆向再顺向刷眉毛。最后用眉粉轻轻描绘即可。

厚粉底撤退,透光自然肌才是王道

1用浅色粉底让脸部金三角透亮

看似没有刻意修饰过的透亮肌肤是“森林系女孩”一十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发亮双颊的重点并不在勇猛地堆砌High—Light,秘诀在于轻透感的粉底“双色混搭”。T区+双颊打上正常的肤色,眼下、额头、下巴、鼻梁处浅1至2个色号,能让脸中央自然发亮,同时还有小颜效果。

2液体腮红打造自然透红双颊

“森林系”妆容不必刻意强调腮红,过于可爱和强势干练的腮红画法都会使妆效不够自然素雅。如果想使脸部更具层次感或是更有元气,可以通过底妆产品的不同色号和质地来打造。当然,如果想有好“脸色”,则只需用湿润的液体或膏体腮红替代传统粉质腮红,就能打造零破绽的天生绯红双颊。

3款发型返璞归真变“森女”

发型1甜美系蓬松编发

随意的蓬松度更显清新自然很朴素的一款发型,略长的齐刘海将脸的1/3遮盖住,小颜就出来了发辫一点都不复杂,自然不做作。两侧分别编一条八角辫,然后在脑后集中,选择一款自然风格的头饰固定住就大功告成了。

但是有一点要切记,就是编完辫子后,一定要用挑梳或直接用双手把辫子拉松,增添整款发型的透气感和蓬松度。

发型2治愈系空气感卷发

灵动的透明感犹如森林中的精灵治愈系的空气感卷发,长度最好控制到锁骨。打造时,内侧头发要先适当地剪出一个圆形的感觉,然后在棕色的底色之上加入金色的挑染,使头发更具光泽。

另外,大卷与小卷也要巧妙地结合使用,这样能使头发看上去更具弹力,效果更自然。

发型3复古线条感马尾

上一篇:在超市招商会上的讲话下一篇:ps培训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