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评课意见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唯一的听众评课意见(精选12篇)

唯一的听众评课意见 篇1

—一评胡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中心小学

袁秋红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刚才我聆听了胡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一课,受益匪浅。综观这节课,它最大的特色是体现了“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理念,在如何实现“以读为本,发展创新”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主体,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胡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读的训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胡老师在指导学生抓住文中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我”的心理变化朗读中,手段灵活,形式多样,有教师导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男、女同学比读等,使学生读中体会到了老人对“我”的关爱、尊重、鼓励和帮助。整节课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朗读,交流彼此 的情感理念。胡老师那声声鼓励性的语言使课堂体现民主、和谐,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二、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理念。胡老师这节课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①自读、自悟、自得。如:课伊始,胡老师就让学生自读两段话,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然后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②注重探究。在自读、自悟、自得的基础上,胡老师精心设计了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作者是怎样从音乐白痴变成小提琴手的?”“从老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都很好地激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质疑,使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发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胡老师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机会与空间,如:教学中,让学生想象“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老人的眼神中,你明白了什么?”“学完课文后,你想对老人说什么?”等,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拓展了学生想象的广度,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求创新。

当然,胡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 了,下面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跟大家商讨:

胡老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协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我以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定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更有活力。

唯一的听众评课意见 篇2

[课堂回放】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六上《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教授的鼓励帮助下,由没有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也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为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______(什么时候)______(谁)是“我”唯一的听众,由于她________,“我”由________到______。

4.交流填空,随机品析词句。

第4个环节可谓是课堂的主旋律,按照课前预设,我觉得孩子们的答案可以是精彩纷呈的。

师:谁先来交流?

生:在林子里练琴的时候,“耳聋”的老妇人是“我”唯一的听众,由于她的鼓励,”我”从一个音乐上的白痴变成了一位小提琴演奏者。

师:很好。谁还有不同的答案?

再无人举手。勉强点了几个名后,答案如出一辙,没多少变化。为了训练学生语言的丰富性,我继续启发。

师:“由于她的鼓励“还可以怎么说?

孩子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一学生举手。

生:由于她的点拨。

师:点拨?嗯,不错。你认为她的点拨怎么样?

生:很好。

我不由得皱起了眉:不要说“好”“不好”,换个词!又卡住了,没有人举手。有一个孩子低声在下面说”不错”。我提高了嗓音:难道除了“好”“不错”,没有别的词形容了吗?”高明”“巧妙川“别出心裁”“独树一职”……一个个词终于在我的逼问下说出来了。

师:你看,只要善于动脑,大胆发言不是可以说得很好吗?“我”从一个咅乐上的白痴变成了一位小提琴演泰者,能不能在横线上填入表示我前后心理、行动变化的词句?

(一阵沉默。终于又有一个孩子举手)

生:“我”从不敢在家里练琴到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是啊,“我”从不敢在家里练琴,说明“我”对拉小提琴——(没有自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我”的不自信?

课堂上总算热闹了些。这节课也差不多进入尾声了。

师:同学们,“我”由没有自信,不敢在家里练琴到拉小提琴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爱好,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这离不开老教授的鼓励帮助,请同学们读文章的最后一句——(生读: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我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看,文章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觉得这里省略了什么?

(生沉默,课堂又陷入了僵局)

师:课文最后一节再读一遍。

(读完后又是沉默。再读一遍,还是沉默)

一节课积蓄的郁闷好像腾地爆发了:“我”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是因为“我”怀念、感激、敬佩啊,这里省略的难道不是“我”对老教授无尽的怀念,无限的感激,永远的敬意吗?自己读课文!我“啪”的放下书。此时,铃响了,我沮丧地走出了教室。

[反思】

写完课例,我的心也沉静下来了: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我一—教师自己成了课堂“唯一的听众”。然而这沉闷尴尬的课堂氛围是学生造成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段孩子虽然不像低年级孩子一样好表现,但如果教师善于调控,循循善诱,精心组织,学生还是愿意说的。细细回忆琢磨课堂的每个环节,我发现自己走入了几个误区。

(一)急于求成,随意拔高要求

在“交流,随机品析词句”的环节中,当学生回答“由于她的点拨”,我马上追问:“你认为她的点拨怎么样?”学生在没有完全熟悉课文,充分感悟的情况下,当然只能回答“很好”“不错”。而我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此类回答不甚满意,要求学生换词。学生虽然说出了“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等词,现在想来也只是就词说词,并不是出于对人物的认识。如果在学生回答“点拨”后,我能顺势引导他们读书,读读老教授的语言,再让学生感悟: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她的点拨怎样?想必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课堂也不会陷入沉闷的僵局。

对于课文结尾省略号的感悟如果放在第二课时,学生对老教授拳拳的爱护之心有了透彻的了解,对于“我”的感激敬爱之情自然会感同身受。

(二)随心所欲,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一般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然而由于是家常课,对课时的概念往往比较淡化,表现为较大的随意性:上到哪算哪,即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所漏洞,下节课还是可以补。家常课缺失了一种“精品”意识,忽视了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梯度性,学生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还得品析词句,感悟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或“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文章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觉得这里省略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作为抛转引玉之用,放在课堂结尾处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会更合理。

(三)气氛紧张,缺少宽容与鼓励

唯一的听众评课意见 篇3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

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

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出示清晨树林的图画,配乐)师:在这片洒满阳光的树林里,坐着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她都如约而至,静静地聆听着一位年轻人的琴声,始终陪伴在年轻人的身边,这位老人就是年轻人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明确读书要求:学贵有疑,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

走入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同时注意读准字音,尤其

要注意本课要求我们学会的6个生字,力求把课文读的正确、流

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生字词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由“音乐白痴”成长为

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事。)

(三)、走近老人,感悟内心。

过渡:唯一的听众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年轻人把她视为自

己唯一的听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入课文。

1、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自学批注)

1、交流品读:

品味老人语言: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

儿。”

师点拨: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觉得年青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关心、鼓励、安慰„„)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师小结学法,因势利导::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的语言,设身处地的揣摩人物的内心,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文中还有其他描写

老人外貌的句子吗?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点拨:年轻人明明拉的不好,老人却夸赞他,老人明明耳聪目明却

谎称自己耳聋,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生

谈)

小结学法:站在老人角度,及老人所及,想老人所想,读书就应该这

样。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主动作听众,也巧妙地督促我能坚持不懈地练琴。)——多么

悄无声息的帮助,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读。

师点拨:主动要求做听众,而且是在每天清晨,你又感受到什么?

每天早晨都去,想象一下,这都会是怎样的早晨呢?

(生想象——指导朗读)

小结学法: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去浮想联翩,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会有更深的感悟。

(4)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

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刻苦练

习。)(板书:鼓励)

师点拨:老人都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感受到了音乐吗?(生想象—

—指导朗读。)

2、小结(学法写法指导):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如诗般的语言,揣

摩她丰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善良的心。这是

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细致刻画

人物语言,展示人物内心。(板书:语言)

揣摩老人神态:

找出老人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指生读——课件出示)

1、拓展想像:(课件出示3组句子)

老人的目光是平静的,它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

你的语言提示,展开想象,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琴声时,她平静的望着我,仿佛在说

()。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一直很平静地望

着我,仿佛在说()。

(3)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微笑着用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

着我,仿佛在说()。

3、小结(学法写法指导):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到人物的神态,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板书:神态)

(四)、创设情境,感悟内心:

1、出示老人插图(配乐),师语言过渡:

这位睿智慈祥的老人就是我唯一的听众,在清晨寂静的树林中,她总是静静的坐在木椅上,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我,用鼓励的话语激

励着我,使我重拾对音乐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刻苦练琴,终于奏出令

专修音乐的妹妹都惊叹的优美旋律,而此时意想不到的谜底也被妹妹

揭开……(齐读妹妹的话。)

2、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一切都明白了!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年轻人,回忆起与老人相识

相伴的点点滴滴,她鼓励的话语又回响在耳边,她平静的目光又浮现

在眼前……你一定有太多的话想对她倾诉,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生写话——指名交流。)

3、总结:此刻,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使我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

呢?(生看板书总结)

(五)、拓展升华: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旋律来同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份关爱,这份

温暖传递下去!(大屏幕出示一首诗):

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如春天的甘露,如寒冬的暖风,如夏日的清泉,如黑夜的明灯„„

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

(六)、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语言神态

关爱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妇人高尚美好的心灵。

2、练习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练习通过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7个,写字11个。

4、理解“白痴、懊恼、诅咒、和谐、不介意、羞愧、难以置信、珍藏、声望、慈祥、割舍”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下,由没信心拉好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故事。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按照情节发展,课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父亲和妹妹认为我是一个音乐白痴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我在树林中拉琴,每天都有唯一的听众给我鼓励。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我知道了那位唯一的听众是了不起的音乐家。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我一直珍藏着那个秘密,每天照样对着那唯一的听众拉琴。

第五部分(第14自然段)我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男孩的变化:

第一次变化: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练琴。

第二次变化:我在林中练琴,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她猜我我拉得很好,愿意做我的听众,我被老人打动,有了几分兴奋,每天给老人拉琴。第三次变化:每次我停下来,老人总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里练琴。

第四次变化:我从妹妹那里知道了老人的身份,心里受到了震撼。

四、课后作业

1、课文的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音像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三、感知课文

沮丧、道歉、溜走、无法割舍、熟(shu)练、演奏

听写完请学生校对,加粗的多注意下,自己订正下,全对的同学举下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都和谁有关呢?

生答:文中的我 请同学们齐读下第一组的词语,再来告诉老师,从这几个词里你们看到的我是什

么样子的? 生:自卑、对自己琴技不自信。

继续读第二组词语,我们又看到怎样的我?

生:自信、琴技高超

我的进步我的成长得益于这位,生:唯一的听众

我要问问,这位唯一的听众有没有教过我什么呢? 生:没有

同学们回答得异口同声,你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这唯一的听众没有教我什么呢?

生答:没有教我该如何拉琴。

是的,昨天咱们读课文的时候,从课文中并没有写到唯一的听众如何教我拉琴,但是如果你细细的读,就会发现,其实这位听众有教我。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到8自然段,把目光都聚集在这位老人的身上,看看这位老人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把它画下来。(四分钟)好的同学们,咱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人的与众不同呢,刚刚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画的都是老人的语言,谁画的是我和老人第一次在树林里见面的时候老人说的话,来,你来读。

生: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同学们,语言是心灵的外衣,从这几句话处处都藏着老人的用心,老人撒谎自己是聋子,其实是想鼓励作者。我们知道这位老人是

老人为什么撒谎?因为想让我心安理得没有顾虑地拉琴。是因为老人看到了我的不自信。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哪个字可以看出我的不自信呢。生答:溜 所以老人故意这样说: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三、总结课文主旨

四、作业布置

唯一的听众 篇6

那天下午,北风呼呼地怒号,天色十分阴暗。又一次数学测验卷发下来了,考卷上鲜红的.70令我的心情一下子陷入了低谷,这应该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了。我只觉得体内发热,脸发烫,眼泪刚想扑籁籁地流下来,但又被我强忍住了,我不想让同学看到我脆弱的一面。整个下午我都无心听课,直到放学,我拖着疲乏的身子闷闷不乐地向家中走去。不知多久,我来到家门前的大花园里,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听风在空中追逐,我手捏着考卷,一面望着它,一面谴责自己为何如此不济。我感到身后有人,我扭头一看,吓了一跳:一位纤瘦的姐姐站在一旁平静地看着我,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我抱歉地对姐姐笑了笑,准备溜之大吉,姐姐却用她温柔的嗓子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弟弟?不过,我每天喜欢到这闭目养神。一束阳光照在姐姐柔顺的头发上,我想你手中的考卷一定考得不错。我指指考卷,摇了摇头,意思是考得不好。也许成败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你努力了,我相信你一定比100分的同学更棒,放学后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分享你每天的心情?我被姐姐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的同时又有几分兴奋,毕竟有人夸我了。以后,每天放学后,我都到花园里与我唯一的听众互吐心声。她一直很平静地听我讲的每件事情,当我说我的数学多么差,家人对我没了信心时,她对我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感受到你内心有一团炽热的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我希望你能用无比的热情燃起求知的熊熊烈火,用无比的信心唤起拼搏的源源动力……

很快我发现自己变了,对数学重拾信心,从上课时昏昏欲睡变得精神百倍,细心地听着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谦虚地请教同学,我信心、成绩大增。同时,每天下午,我要面对一位姐姐,与她讲我一天的喜怒哀乐,以及学习的心得,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等我。有一次,她说与我聊天很快乐。姐姐总是微笑着,用温情的眼神望着我,是那么的平静,而又充满着期待……

《唯一的听众》续写 篇7

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和欢呼声,我提着小提琴,走下了舞台。我的心情很复杂,有高兴,有感动,有我朝着那片曾经让我重拾信心的树林走去。

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我想看见的东西。我失望地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首悲伤的曲子。渐渐地,我已经完全陶醉在我自己的音乐当中了。就在我放下小提琴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脚步声。我转过头来一看,那位老人正微笑地向我走来,我的眼睛顿时亮起来了。

很高兴你终于成功了!老教授用她那和蔼有极富有磁性的声音亲切的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心中的感慨不知何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从激动中回过神来了。我沙哑地说:为什么您要隐瞒您的真实身份?老教授笑了笑,转过身说:你并不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别人对你没有信心。可是,你可以直接教授我知识呀!我追问道。不!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直接教你的话,你的.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你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思考片刻后,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不由地佩服她那独特的教学方法,心中的谢意更浓厚了。

风吹炊树叶沙沙作响,更加显出了树林里的宁静。我的心情平静下来后,轻轻地问她:您以后还会像往常一样来这儿吗?我期待再次看到你的进步!说完,她转过身蹒跚地走出了树林。我的心中已经知道了答案,老教授,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唯一的听众作文 篇8

我想,这辈子,我都无法忘记,那个始终陪伴在我身后的瘦削的影子,是她,给了我力量和信心,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我背后那个忠实也是唯一的听众。

不知不觉间,时光荏苒,一年就过去了。

想起那一年,也是这般寒冷的天气,天色阴沉得可怕,教室里空荡荡的,冷清而又寂寥。窗外似乎还飘起了大雪,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扯开一抹惨淡的笑:“都来嘲笑我,看我的笑话了吧?”这样想着,我又一次痛苦地闭上眼,试图让自己麻木的心得到安宁。可是,尽管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可是,只要我一闭上眼,那一道道哄笑的声音却还是能够清晰地刺入我的耳朵……

下午,是班级一年一度的期末宴会。每个人的表现都是那样出色,可是,我却闹了那样一个大的笑话。在台上念着朗诵诗,我一个不留神竟然就忘了词,歌唱的声音也顿时慌乱而跑调,一瞬间,我像只丑小鸭一样被人指指点点……

“没事,别听他们瞎说!”

我感觉到颤抖的肩膀上搭上了一双有力温暖的双手。转头一看,果然是她,我的好知己――小薰。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什么好朋友,唯有她,一直和我形影不离,哪怕我很多次中伤了她。

“我的声音真的很难听吗?”“谁说的?加油,你要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事,什么坎儿跨不过去,你可不许放弃!我挺你,从今天开始,我就当你唯一的听众了,现在,继续站上台朗诵吧!”她小小的巴掌脸呈现的满是对我的鼓励,那双清澈得不夹一丝杂质的眼眸中也满是亮光。

我点点头,站上台子,微微闭眼,自顾自地朗诵起来:“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她,依旧当着我唯一的听众,静静地坐在教室最中间的位置,脸上至始至终都挂着那明媚灿烂的微笑,时不时地还会伸出纤细的小手来为我拍掌:“加油,你最棒!”

短短的一句话,给了我一片最好的晴空。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下午,都是这样,当教室里空下来的时候,当每个人都走开的时候,她坐在中间,我站在台上,比划着动作,声音也由最初的怯懦变为自信。她呢,还是一如既往地端坐着,神情专注得就像在对待一场大考试,嘴边两个可爱迷人的酒窝在为我打气……

一个月后,当我重新站上讲台,我的内心很平静,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班级,有一个独属于我的听众,唯一的、永远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篇9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点军区土城小学 戈玉华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该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众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三是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一目的,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拓展与延伸】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对自己默默关怀和鼓励的人,并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写。

【重、难点及突破】本文重点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抓住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合理发挥想象,尝试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说学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时,学生已经对“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竺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读自悟的能力,初步养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对学生来说理解这篇文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教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学生学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要保证学生读书的旱伞是,引导学生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的琴技这样突飞猛进除了我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自称耳聋的老人的鼓励,这位老人真的是一个聋子吗?她为什么这样说?(发现我缺乏自信心,不想给我更多的压力,好让我逐步增强信心)那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的人吗?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生活中一直默默鼓励你的人。附: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沮丧:没有观众

受到老人鼓励

自信:成百上千观众

五、说预期效果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变化”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被父亲和妹妹称为音乐白痴的“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关爱和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又依据这篇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的变化。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11个生字。正确理解“仪式、荒唐、声望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并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三、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感悟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四、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教法确定为:

引导感悟,自主探究。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法确立为:

通过自主学习、朗读感悟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对课文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默读课文,找出我被父亲和妹妹称为“白痴”的原因,为学生播放录音,让学生感知锯木头的声音和小提琴的声音的区别)

四、这个是这样一个白痴却被老教授变成了一位演奏家,请学生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为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感悟老人的美德做准备。)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确定唯一的听众是谁? 她做了什么事? 过渡:老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一位音乐爱好者从沮丧中找回自信并取得成功,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又是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做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受老人的鼓励和尊重。

1、自读课文3—8自然段,从中找出老人说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2、指名朗读,读出鼓励的理解。

(适时地鼓励性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朗读之后,我会根据情况,适时地表扬鼓励。)

3、重点指导对老教师语言的理解。并让学生谈谈从老教授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揣摩老教师说话时的语气。

4、试着读一读,读出老教授的慈爱。

要组织学生通过范读、自读、引读等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熟悉文字从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老人诗意般的语言感动着我,那平静的眼神正望着我,瞧,她在这儿坐着呢?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教授神态的句子。

5、出示老教授望着我的句子

(1)每一句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望着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平静”,逐句理解老教授每一次“平静”的不同心理状态。)

(2)指导理解。

1、树林中葱郁的树丛,偶尔掠过眼前的飞鸟,没有引起她的注意,为什么她的注意力都在小伙子身上。

2、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她会说话的眼睛仿佛在说…… 心里想……)

(3)指导朗读

(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

(1)我一天天的进步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紧接着妹妹又惊叫起来,这是为什么?(找出原因,并理解朗读,读出妹妹的吃惊。

(2)从妹妹的话中帮助学生理解:乐团和首席小提琴手的含义,使学生更能理解课文内容。

(3)听到妹妹说的话,小伙子的语言、神态、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呢?(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此环节的补白,既会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又为升华情感做铺垫)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每次拉小提琴时都会想起老教授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使学生明白作者内心的感激之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3)发挥想象,你想对老教授、小提琴手以及自己说些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口语交际。

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说一说吧。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在你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着重突出心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老教授)说、望

(爱护、鼓励)

唯一的听众 ↓

我(音乐白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晚会演奏敬佩、感激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篇11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主要抓住这些句子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还有,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而且纵观本课阅读教学,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

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 篇12

1、导入:(课件播放小提琴演奏的乐曲)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给人美的享受。

学生:让人情绪好。

教师:好的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小提琴曲更是受人青睐,所以一位娴熟的小提琴手,他必须会拥有——

学生:成百上千的观众、鲜花、掌声。

教师:是啊,簇拥他的必须是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题目是: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齐读)

教师:课前,咱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在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难写?

出示字词:悠仪歉溜嘿割

学生:读字词

重点指导“悠、歉”的写法。

教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忙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学生1,请你读第一段。学生2:同学,请你读最后一段。请读。

学生: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学生:之后,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透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个性不好,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个性好了,而且已经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资料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构成了怎样鲜明的比较,能够吗?好,那我先说:“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之后……”谁之后说?请你说。

学生:之后,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并且拉得十分熟练。

教师:很好!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之后……

学生:之后,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十分好!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之后……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十分好!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之后……

学生:作者有机会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教师:十分好!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之后……

学生:之后,他成为了拉小提琴拉得十分好的一个人。

教师:之后作者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资料,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谁先说。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之后,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教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对啊,最后还是打了引号。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教师:十分好!之后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忙,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教师:同学们说得十分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样帮忙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出示幻灯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

(学生默读)

教师:(四分钟后)同学们,默读好了吗?那我们交流一下,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

学生:作者先是去林子里练琴,发现了一位老人坐在那里,他就准备溜走,老人就说她耳聋了,听不见,就做他的听众。

教师:说得不错。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谁再概括地说说。

学生:作者到树林子里拉琴,发现背后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这位老人却声称自己是聋子,想做作者的听众。

教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那么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你们读完这几个自然段以后,从整体上,你感觉到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他首先得到了一种鼓励。

教师:好,得到了鼓励。(板书:鼓励)

学生:我觉得他从老人那里得到了自信心。

教师:得到自信心,十分好!

学生: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安慰。

教师:好,也就是说:(板书:自信心,安慰。)

同学们你们看看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透过什么传达出来的?

学生:透过老人的语言来传达的。

教师:好,还有吗?除了语言,还有什么?

学生:还透过老人的眼神传达的。

教师:好,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描述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想一想,老人在什么状况下,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教师:同学们,咱们一齐交流下,谁来说?你找到老人的语言有哪些?

学生:我找到了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但是,我每一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师出示句子)

教师:老人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这些话?

学生: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教师:同桌合作来读:一人读在什么状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些什么?(出示句子)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必须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必须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教师:老人怎样说?

学生:“我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同桌合作读书)

教师:原先作者的情绪怎样?

学生:沮丧

教师:此刻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想什么一样?

全体学生:像诗一样。齐读这像诗一般语言。

教师:你们明白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吗?

学生:老人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十分想鼓励这位作者。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自信。

学生:当作者发现这位老人的时候,老人从作者的眼中看出他想溜走,老人并不期望这位作者中断拉琴,期望他一向坚持下去。所以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他。

出示句子:第六自然段:“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一天早晨?”

教师:所以她就说我做你的听众,每一天早晨,意思是让他干什么啊?

全体学生:坚持练琴

教师:从“我做你的听众,每一天早晨”让我们体会到老人要他坚持练琴,给他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生带着体会读。

教师:谁再来读老人说的话?请你读。

学生:第七自然段:“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出示句子)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是为了鼓励他,老人觉得如果每一天对作者说上这么一句话,会使作者十分自信。

教师:是啊,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每一天清晨,都到小树林去练琴,我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一向很平静地望着我。而当我停下来的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齐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同桌互相读)

教师:同学们这样的话产生了什么作用?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在读中体会谁读。

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学生: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激这位老人。

学生:我心里会有一中成就感,因为老人鼓励、赞扬、所以我觉得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这时候,“我”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喜悦、兴奋、温暖、快乐、

(生充满感情的齐读。)

教师:在老人的鼓励下,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出示文字齐读)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来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的很直。两臂累的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衫。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一天清晨,我要应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教师: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而此刻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来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在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衫。

教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文字齐读)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理解了老人的语言,课文还写了几次老人鼓励

和关爱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呢?含义是

什么?请找一找勾画出来,一会我们交流。(学生找,画课文中几次

写到老人的眼神)

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

学生:一共三次写到老人的眼神,第一次是“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第二次是“她一向很平静地望著我。”第三次是: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师出示句子)

(生读句子)

教师: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

学生:老人平静地望着作者,是期望作者消除紧张的心理,能继续演奏

学生:平静的望着他,是让作者能够专心的练琴、自信的练琴。

教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地潭水?也就是说,作者从老人的眼中读出来什么?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对自己的鼓励。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作者的期盼。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肯定。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赞许。

教师: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含在他的眼神里,所以看上

去像深深地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

再读,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

教师:同学们,默读:9、10自然段,想想从这两段话里面,作者明白了什么?

学生:他明白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聋子,而是音乐学院的最有声望的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教师:是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

学生:因为老人想给予作者鼓励,不想让作者灰心、失望。

教师: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他体验练琴中的下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完美境界。同学们,老人在初识作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其实,老人一向在用一颗博大的心在对待这个小提琴初学者。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作者的?请你说。

学生:我觉得她的心就像她的眼神一样,十分平静。

教师:好,再用一个爱心对待他。

学生:我觉得老人的心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教师:好,是用金子般的心关怀他。同学们,正像你们说的那样老人用爱心温暖作者,用诚心感动作者,用热心鼓励作者。所以,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这位“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呢?

学生:她是一个有完美心灵的听众。

学生:她是一个给予人精神上鼓励的听众。

教师:对,她是一个“以完美的心灵鼓励青年人成才”的听众。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教师: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让我的心理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由

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小组内读读文中句子。)

教师:同学们,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述一段老人当时的心里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出示:

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一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交流所写的资料,简单评议)

教师: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个性是每一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鼓励,从而使“我”最终能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是“我”战胜了自卑,重树信心。

教师: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之后,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应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四、课外拓展、构成潜力

教师:读到这儿,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应对上千人演奏,回忆起以前情景,你会对那位老人说些什么?结合你学习的某种特长的过程,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写话,指名交流)

教师:课文学完了,老师有两段话送给大家:

出示两段话,积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仅有物质上给予的,而且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他的作用却往往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上一篇:经典的数学学科谜语下一篇:第一次党总支党员大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