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精选14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1

七年级上探究实验(9)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3、探究人自身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6、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8、叶片正、背面气孔是否一样多

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原料吗? 七年级上演示实验(4)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CO2气体

3、萌发的种子吸收氧

4、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七年级上学生实验(8)

1、练习使用显微镜

2、观察植物细胞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5、观察草履虫

6、观察种子的结构

7、观察叶片的结构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七年级下探究实验(9)

1、晚育的意义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4、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5、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6、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7、测定反应速度

8、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9、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下演示实验(2)

1、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2、模拟膈肌的运动 七年级下学生实验(4)

1、测量胸围差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4、膝跳反射

八年级上演示实验(1)

1、发酵现象

八年级上学生实验(1)

1、饲养和观察蚯蚓 八年级上探究实验(6)

1、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4、动物的绕道取食

5、蚂蚁的通讯

6、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下探究实验(4)

1、扦插材料的处理

2、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3、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2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兴趣教学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情绪高涨,就可以调动自身思维,集中大脑注意力,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便会影响到对知识的吸收。然而,兴趣是保证学生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全神贯注,甚至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废寝忘食。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很多学生反应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阻碍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便无法提升学习积极性,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十分重要,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之中去。其次,兴趣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鼓励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的学习习惯。而兴趣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作为主导,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塑造开放型课堂。以气氛带动学习,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对教师讲学和教材内容质疑,从本质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

( 一) 以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因此,数学也显得十分乏味和枯燥,很多数学教师反映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小游戏,使初中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在娱乐的同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师讲解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时候,a + b = b + a是加法的交换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和生动地对概念含义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选两个学生在讲台上站到一起,告诉台下的学生,张某某代表a,李某某代表b,张某某和李某某站在一起就是a + b,张某某 + 李某某 = 两个人,接着教师可以让张某某和李某某互相交换位置,再为学生讲解李某某 + 张某某 = 两个人,并且在黑板上写下两组公式,利用等量代换,张某某 + 李某某 = 李某某 + 张某某,由此推断a + b = b + a,教师通过组织小游戏,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将加法交换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 二) 转变数学教学思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向教学模式,在单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无论是否理解授课内容都要被动接受,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实,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双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实施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来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理解偏差的学生。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分享学习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三) 布置作业要统筹兼顾

学生喜欢有选择地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改变常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完作业以后,有些学习程度浅的学生反应作业很难,直接放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两种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保证布置的题目60% 的学生都可以解答出来,30% 的数学题目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答出来的,剩余10% 的题目是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努力解答出来,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新课程和新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完成60% 作业的时候会产生自豪感,增强他们解决其他题目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真正热爱数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初中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不断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将枯燥、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在加深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增加了很多抽象的运算和概念,因此,很多初中生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他们认为初中数学的理论概念过于枯燥,并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上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初中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人教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进行浅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3

关键词:新教材问卷调查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50-01

2004年9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开始实施,南通地区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这本教材能否反映课程标准的精神?使用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当地的若干学校对18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力求反映学生的真实看法,为新课标、新教材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本文主要是根据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分析。

1调查的基本情况

1.1问卷的设计

从初中新教材对新课标理念的贯彻及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出发。设置了20个问题,其中4个为开放性问题,其余16个为选择题。主要包括学生对新教材的看法、信息技术的使用、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变化、对教材的满意程度等方面。

1.2调查的实施

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对南通一些乡镇的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20份,收回问卷1674份,有效问卷1623份,回收率92.0%,有效率97.0%。

2调查的主要结果与分析

综合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2.1学生对新教材总体上表示认可

新教材是教材编者们集体辛勤劳作的结果。教材编写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83.4%的学生表示满意,有16.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可见,虽然新教材总体上是得到学生的认可,但还有待各方共同努力,使之在实践中不断的修订完善。

2.2学生对新教材的具体看法

2.2.1学生认为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调查发现,18.1%的学生认为新教材在讲解相关知识应用方面做得“很好”,63.4%的学生认为“一般”,9.6%的学生认为“差”,8.9%的学生认为“较差”。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2.2.2习题题量、难度及与教材的配套等方面有待改善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教材在习题设置方面做了不少改进,学生的看法是,关于题量方面:69.7%的学生认为“题量适中”,14.1%的学生认为“太多了”,16.2%的学生认为“太少了”;关于习题难度方面:60.8%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19.5%的学生认为“太难了”,19.7%的学生认为“太容易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不适应教材中习题的难度,主要表现在:①习题与例题不配套;②教材某些知识内容没有相应的习题来巩固;③部分题目的锵答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但缺乏相关的设备。

可见,习题的难度还有待调整,基础题、中等题、难题的编排次序还有待探讨,习题的选编既要贴近实际,又应该从多方面设置,让题目不仅与现在的知识有联系,还与过去或将来的知识有联系。

2.2.3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与思考”,认为它对数学学习有帮助

数学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思考”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对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24.4%的学生表示经常阅读,66.9%的学生偶尔阅读,8.7%的学生从来不阅读,可见,90%以上的学生都会偶尔或经常看“阅读材料”。当问及喜欢“阅读材料”的原因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阅读材料有趣、对数学学习有启发、有助于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等分别占了45.1%、34.3%、40.7%、68.9%;在数学教材中适当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当然,在什么地方,穿插什么样的材料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2.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除了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形式外,初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调查发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听老师讲解(46.2%)、合作交流(19.7%)、搞社会调查(162%)、自主学习教材(17.9%)。可见,“听老师讲解”仍然是学生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同时,我们注意到学生要求自主学习的愿望也是非常强烈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社会调查等方式,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从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为了给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每一章都设立了“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调查结果来看,对新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活动”,12.5%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自己积极主动去完成”,60.1%的学生表示“老师要求才做”,12.0%的学生表示“懒得理,反正不会考它”,其余部分学生表示有时问才做、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来做等等。做过“数学活动”的学生认为,探究活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如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等。而当问及少做或不做“数学活动”的学生时,他们表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去做、探究活动的结论不明显、老师对探究活动不够重视等。

2.4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仍然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要问题

跟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变化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并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数学新教材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调查表明,有37.8%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感兴趣”,28.4%的学生“一直以来都不感兴趣”,19.6%的学生“以前不感兴趣,现在感兴趣”,14.2%的学生“以前感兴趣,现在不感兴趣”。可见,新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虽然教材编者已经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来吸引学生,但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

2.5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新课标和新教材都提倡尽可能使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希望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调查表明,77.4%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有用”或者“很有用”。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使用率还不高,例如图形计算器有88.3%的学生“从来没用过”。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关的设备或者

不熟悉相关的操作。可见,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思考与建议

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下面对初中数学教材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3.1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力求教材更具体、更富操作性

“内容散,不系统”是学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调查发现,83.5的学生认为新教材内容比较散,不利于系统学习。因而有必要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同时,对现有的部分内容,该充实的还是要充实,让教材内容更具体,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例如,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普遍要求教材能对具体操作步骤更细致些,老师不仅对有关软件作演示,还应教会学生操作的方法。又如,某些公式、定理,虽然课程标准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教材中还是可以以某种恰当的形式给出(如小字的形式,以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介绍某些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等)。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会更深刻,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3.2加强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找参考资料难,找一本能与新教材真正配套的参考资料更难”,由于新教材是第一次使用,市面上的资料与新教材配套不够。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教材自身配的习题,题目难易程度与教材配套也不尽合理。层次性不够分明,所用知识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等。因而,建议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对有关的习题要做一下,从学生的角度感知习题的难易程度。这样使得习题的选编、难易顺序的编排更科学合理。同时也可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3.3教学设备应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教材不同程度地注意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教材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栏目。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情况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部分学校设备不足,也有部分学校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建议学校的教学设备应跟上课程改革步伐,想办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使用数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利于对数学内容深入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4

1、短文两篇 敬畏生命(张晓风)热爱生命(蒙田)

2、紫藤罗瀑布(宗璞) 3、挖荠菜(张洁)

4、*提醒幸福(毕淑敏) 5、*白蝴蝶之恋(刘白羽)

第二单元

6、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7、小橘灯(冰心)

8、*梅岭三岭(陈毅) 9、*七根火柴(王愿坚)

10、*勇气(美)(狄斯尼)

第三单元

11、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2、卧看牵牛织女星(叶圣善)

13、莺(法)(布封) 14、*数字杂说(卞毓麟)

15、*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绝唱(刘鹗) 19、*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

20、*摆渡(高晓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源明) 22、口技(林嗣环)

2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4、*伤仲永(王安石)

25、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黄鹤楼(崔颢) 泊秦淮(杜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

第六单元

26、愚公移山《列子》

27、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8、*黔之驴(柳宗元) 29、*工之侨献琴(刘基)

30、诗词五首

龟虽寿(曹操) 石壕吏(杜甫) 相见欢(李煜)

人教版初中课文目录及作者 篇5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短文两篇 蝉(小思)贝壳(席慕蓉)

4、紫藤萝瀑布(宗璞)

5、童趣(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24、*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 母亲(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行楷字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20、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2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英雄(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

26、猫(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30、*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长大

《昆虫记》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19、*生物入侵者(梅涛)20、*落日的幻觉(黄天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日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 雨之歌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新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 泥人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名著导读: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济慈)

夜(叶赛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9、故乡(鲁迅)

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声(黄蓓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18、*杨修之死(罗贯中)

19、范进中举(吴敬梓)20、*香菱学诗(曹雪芹)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附录:

1、怎样读诗

2、谈谈小说

3、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4、常用修辞格简表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

黑人谈河流(休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6、*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

7、变色龙(契诃夫)

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

9、谈生命(冰心)

10、那树(王鼎钧)

11、*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

12、*人生(勃兰兑斯)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14、变脸(节选)(魏明伦)

15、*枣儿(孙鸿)

16、*音乐之声(节选)(勒曼)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附录:

谈谈散文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6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国际经济贸易与金融谈判已经成为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 英语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对培养英语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 在初中阶段打好英语的基础至关重要。然而,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裴霜霜2015) 。2001年,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实行,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逐渐受到了许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

一、初中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现阶段, 在提倡教材多样化的背景下, 教材类型异常丰富。同时, 不同地区与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虽然目前教材的种类较为丰富, 但是教材的编写是以英语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因此, 不管教材如何编写, 学校如何选择教材, 课程目标都将是课堂活动的中心。

二、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分析

(一)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结构

在本文中, 笔者将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课程目标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

从纵向结构来看, 根据目前国际通用惯例, 我国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程目标分为9个不同的级别, 其中1~5级的目标为义务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 6~9级则是高中阶段达到的目标, 其中1、3、4、6为过渡性目标, 而8、9则为提高性目标。采用目标分级方式的重要原因是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 同时也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纳入考虑范围当中 (蔡基刚2011) 。同时,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 不同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标分级体现了灵活、整体、开放的特征。

从横向结构来看,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包含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阶段, 英语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来看, 其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即, 英语技能、英语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英语文化意识。

(二)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表征分析

表征这个概念是来自于心理学, 具体是指一个人的内在情感通过一系列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 外在的东西是内在的表现。而初中英语课程目标表征是指上文当中所提到的英语技能、英语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英语文化意识在教材中的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将初中英语教材的课程目标分为显性课程目标与隐性课程目标。

所谓的显性课程目标表征是指教材中所蕴含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最大的特点是直接性, 显性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英语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英语知识这三个方面。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包括综合运用以上四种技能的能力。听与说属于理解技能, 而读与写则属于表达技能。听、说、读、写不仅是英语学习的内容, 而且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采用某些特定的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与速度。英语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掌握一些固定的知识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

所谓的隐性课程目标表征则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隐性课程目标表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英语 (新目标) 》中所体现出来的隐性课程目标表征包括情感态度与英语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人为本”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纳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克服负面情绪。此外, 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英语文化知识, 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从本质上来说, 语言与文化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三、《英语 (新目标) 》中课程目标表征的实效性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

江西省从2006年开始在初中阶段全面使用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笔者在江西省抚顺市选择了两所初中学校, 在这两所初中学校中随机选择了部分学生与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笔者共向41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回收410份,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410份, 有效率为100%, 共向54名英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回收52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52份, 有效率为96%。

(二)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呈现, 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与教师卷。问卷的编写主要依据课程目标。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教师与学生对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的看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见表1、表2。

(三) 调查结果

在回收调查问卷后, 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笔者对教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熟悉程度, 67%的教师选择了熟悉, 21%的教师选择了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由此可见, 大部分教师比较熟悉课程标准, 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不熟悉课程标准。对于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总体看法, 只有约8%的教师选择了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这说明教师对这套教材基本满意。对于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中英语技能目标, 65%的教师选择了满意, 18%的教师选择了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 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该教材能够实现英语技能目标。对于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中英语知识目标, 71%的教师选择了满意, 9%的教师选择了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 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为该教材能够满足英语知识目标。其余几个问题与上述问题也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文中不再一一赘述。

笔者对学生问卷的数据统计后发现, 对于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总体看法, 大约有62%的学生选择了满意, 8%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这说明该教材虽然总体较为成功, 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瑕疵。对于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英语技能目标, 69%的学生选择了满意, 4%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与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不再一一呈现。

四、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第一, 人教版初中《英语 (新目标) 》的课程目标表征力度虽然能得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认同,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 人教版初中《英语 (新目标) 》的5项表征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 教师必须熟悉课程标准, 了解新的课程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四, 学生应该对教材的使用具有话语权, 这样更有利于教材的完善, 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蔡基刚.201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 (4) :609-617, 641.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7

请先别急于问我错在哪个地方,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你再问问身边的人。我知道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最近一段时间里,就“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这个问题,我随机地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初中女生多半都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而初中男生则相对少一些。是啊,当我们在鞋店试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会让我们把两只鞋都试穿一下,理由就是: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再给你出一个比较专业一点的问题:两个大小不同且各自又不对称的图形你能把它们摆成轴对称图形吗?这一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只是笔者的思维习惯罢了。

下面让我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吧,请您翻开人教版(201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67页,在标题“13.2 画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3.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我们来整理一下这个动手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画左脚印 → 对折 → 描图 → 打开 → 得到右脚印。注意,这个右脚印是按照左脚印描图画出来的;在这个描图的过程中,就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认识:一个人的左脚印与右脚印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应该明白这里的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在人教版(2013年6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129页的右下角最后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教科书首先通过在半透明的纸上描图的方法,由左脚印得到了与它对称的右脚印。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形,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

显然这里也认为“人的左右脚一样大”。我们再看一下人教版(200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9页,在标题“12.2.1 作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2.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除了图的编号和一个标点不同外,其余内容完全一致。这说明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同一个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其他版本的教材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笔者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18页上也找到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其内容是:

尽管这里只给出了一双脚印,显然是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双脚印是轴对称图形”。请注意: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承认“人的左右脚一样大”。当然,也许是编者在前两个轴对称图形之后特意举出一个非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那只能说我的思维跟不上编者了。

另外,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4页里有一个“读一读”栏目:“‘瞎转圈的道理”,说的是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步行时左、右腿迈的步子大小不一样,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個圈。这个“读一读”是让学生知道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的不相同”,所以“人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个圈”的道理。既然这里已经讲了“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那么学生会不会很容易联想到(或应该引导学生得出)“绝大多数人的左右脚的大小也不相同”呢?在上册教材里讲了这个“‘瞎转圈的道理”,在下册教材里再用脚印来说明轴对称就不应该了吧?

笔者又查看了2003年版的湘教版、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相关章节,这些教材都未举“一双脚印成轴对称”这个例子,可能是注意到了“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事实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篇8

二、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度、量角、平角和周角、画角)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速度的表示法;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的变化规律、乘法估算)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商的变化规律;除法估算)

六、统计(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运用数据进行推理判断)●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运筹思想及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合理安排时间;)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9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

7、连减

8、加减混合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点

2、直角的认识

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3、1、3、4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1、7的乘法口诀

2、倍数3、8的乘法口诀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数的组合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

(一)7、综合练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10

近几年, 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一种构建主义学说———APOS理论, 这个理论分四个阶段, 分别是action ( 操作) 、procees ( 过程) 、object ( 对象) 、scheme ( 图式) , 取每个阶段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组成APOS. 这个理论的四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 它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过程, 体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规律性. 它的最大优点是增加了“活动”环节, 通过亲自操作、探索, 让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充分体验, 知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和丰富的寓意. 基于APOS理论的指引, 笔者对“锐角三角函数 ( 1) ”这节课的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交流如下:

二、课堂设计

1. 操作阶段———在情境里感知

操作阶段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获取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该阶段对学生概念形成的作用, 要让学生从操作体验中逐步形成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在情境里初步感受概念的内涵. 本节课以一个角为起点,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为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做铺垫.

问题1: 星期六下午, 小红和小强约好爬南山, 两人分别从南山脚下西面和东面出发, 在这个过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小红在上山过程中, 哪些量是常量, 哪些量是变量? ( 坡角、上升高度、所走的路程) ( 2) 小红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 上升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 小强呢?

学生1: 坡角是不变的, 所以是常量, 上升高度和所走的路程是变量.

学生2: 在Rt△ABD中, 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可得小红上升高度与所走路程的比是1/2, 这个比值是固定的.

学生3: 在Rt△ADC中, 根据“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两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可得小强上升高度与所走路程的比是, 这个比值也固定.

教师: 也就是说, 在直角三角形中无论是30°角, 还是45°角,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确定的, 而且是唯一的.

教师: 如果这个坡角改为50°, 那么上升的高度与所走路程的比值确定吗?

问题2: ( 动手操作) 画∠MAN =50°, 在AM上取一点D, 过点D作DE⊥AN于点E, 用刻度尺量出AD和DE的长度, 并计算DE/AD的值; 再在AM上取一点F, 过点F作FH⊥AN于点H, 用刻度尺量出AF和FH的长度, 并计算FH/AF的值 ( 长度精确到1 mm, 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 然后将这两个比值作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4: 比值相等.

学生5: 我算出的比值虽不相等, 但很接近.

设计意图: 在APOS理论中达到操作阶段, 已知一个角∠MAN, 通过添辅助线构造Rt△DAE和Rt△FAH, 得出∠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为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做铺垫———必须把锐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2. 过程阶段———在感知中思考

APOS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行丰富的操作体验后, 对操作的对象的特征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一些共同的属性特征, 最终在大脑里构建作为独立完整的概念. 当学生通过作垂线构造了直角三角形, 得出50°这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相等以后,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相等, 然后一起解决疑惑, 从而初步形成概念.

教师: ( 如图2)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得出DE/AD与FH/AF的值相等, 而有些同学得出的比值很接近, 那是因为实验有误差.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不严谨, 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说明呢?

学生5: 可以用三角形相似来证明. 因为Rt△DAE∽Rt△FAH, 所以DE/FH=AD/AF, 所以DE/AD=FH/AF.

教师: 其实同学们还可以把刚才得出的比值和你的同伴比较一下, 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们窃窃私语, 发现自己得出的比值和别人的比值相等.

教师: 是不是周围同学们的比值都相等或者很接近啊?你们知道原因吗?

学生6: 因为我们画的锐角都是50°, 又有一个角是直角, 所以这些直角三角形也都相似,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就可以得出.

教师: 很好, 哪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讲述一下刚才你们的发现?

学生7: 当锐角是50°时,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确定的.

学生8: 也就是说, 当一个锐角确定时, 以这个锐角为内角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中,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确定的.如当锐角是30°时, 以30°为内角构造的三角形中,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1/2; 当锐角是45°时,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当锐角是50°时,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约是0. 77. 这些比值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 而与这个角的边上点的位置无关.

教师: 如果设这个锐角为α, 那么对于α的任何一个度数, 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是唯一确定的. 记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为sinα, 则sinα =∠α的对边/斜边.

设计意图: 从30°, 45°角到任意度数的角, 不断地操作、分析、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内化、整合、压缩, 形成过程模式, 抽象出一个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 对正弦三角函数概念的认识逐渐由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

3. 对象阶段———在思考时辨析

对象阶段是把概念压缩成为独立对象的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对之前获得的概念属性作进一步整合、巩固, 经过反复思考、辨析, 把概念作为独立的整体理解, 从而归纳形成正弦三角函数的概念.

教师: ( 下定义) 如图, 在∠MAN中, 在边AM上取一点P, 过点P作PQ⊥AN于点Q, ∠A的对边PQ与斜边AP的比, 记作sinA, 即sinA =PQ/AP, sinA就叫作∠A的正弦, 或正弦三角函数. 如若∠A =30°, 那么sinA = sin30° =1/2, 若∠A =45°, 那么

师生归纳: ①sinA是一个整体, 分开就没有意义, 也不是sin与A相乘;

②sinA不是一个角, 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值, 所以没有单位, 这个比值的大小与这个锐角大小有关 ( 要求学生用定义解释) ;

③sinA的取值范围: 0 < sinA < 1 ( 要求学生用定义解释) .

例1 ( 1) 如图4, 在Rt△ABC中, ∠B =90°, AB =3, BC =5, 求sinA和sinC的值;

(2) 在正方形网格中, ∠AOB如图5放置, 求sin∠AOB的值;

(3) 如图6, 在△ABC中, ∠A =30°, AB =10求sinB的值.

分析 ( 1) 直角三角形已存在, 直接利用定义; ( 2) 直角三角形虽然有, 但需要找出来, 培养视图能力; ( 3) 没有直角, 需要学生自己构造.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 让学生将三角函数的概念作为已知对象应用到习题中, 也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构建. 如 ( 2) 题把角放在网格中, 要求学生自己找出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

4. 图式阶段——— 在辨析后储存

图式阶段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来完善, 起初的图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及符号, 还要经过学习建立起概念与其他概念、图形等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对概念的理解的综合框架, 以便于概念的图式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 如例2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还要与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结合综合运用.

例2如图7, ∠ACB =90°, CD⊥AB于点D, 若AC = 5, CD = 3, 求sinB的值.

( 课堂练习、小结及作业略)

分析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 方法一, 因为以∠B为内角的直角三角形有两个, 所以要先选定把∠B放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 再根据定义求; 方法二, 由概念的外延引申, 只要角度相等, 它的正弦值就相等, 可先求∠ACD的正弦值.

设计意图: 通过例2的训练, 帮助学生明确正弦三角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揭示蕴含在概念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使概念以一种完整的心理图式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 并在解决问题时创设与问题相关的图式.

APOS理论是一种数学概念教学论. 通过学习和实践, 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效而又可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深化概念内涵, 拓展概念的外延, 也能使学生对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教好数学概念, 怎样的概念教学更有效, 这些都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不断反思. 尽管APOS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数学概念教学的模式, 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理智、审慎而科学地运用.

摘要:本文借助APOS理论, 通过操作、过程、对象、图式四个阶段, 对锐角三角函数 (1) 的课题展开研究, 从中深刻体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APOS理论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依据.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11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识字1 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识字2 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识字3 9 欢庆北京 我们成功了看雪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

识字5 18 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五 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六 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六

识字8 我是什么

回声

太空生活趣事多

活化石

农业的变化真大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四季的脚步

秋天三只白鹤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房子骆驼和羊

生字表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 篇12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称

13.2轴对称图形

13.3等腰三角形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14.3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15.1 分式

15.2 分式的运算

沪科版初中数学目录——自会 篇13

专注于理科快速提分

沪科版初中数学目录

备注:

七年级上册:1-5

七年级下册 :6-11 八年级上册:12-16 八年级下册:17-21 九年级上册:22-24 九年级下册:25-27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近似数

第2章 整式加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法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4章 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5章 数据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热线:0551—62628360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6章 实数

6.1平方根 立方根 6.2 实数

第7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不等式 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8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 8.2 整式乘法

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9章 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9.2 分式的运算 9.3分式方程

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

10.2平行线的判定 10.3平行线的性质 10.4平移

第11章 频率分布 11.1 频数与频率 11.2 频数分布

第12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平面上点的坐标

12.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第13章 一次函数 13.1 函数

13.2 一次函数-

教学管理部

思拓教育(STO)

专注于理科快速提分

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21.2 中位数与众数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21.3从部分看总体

第22章

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第14章 22.1 二次函数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2.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2.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 14.2 命题与证明

第15章 全等三角形 15.1 全等三角形 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6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6.1 轴对称图形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6.3 等腰三角形 16.4 角的平分线

第17章 二次根式 17.1 二次根式 17.2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18章 一元二次方程 18.1 一元二次方程 18.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8.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8.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8.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9章 勾股定理 19.1 勾股定理 19.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20章 四边形 20.1 多边形内角和 20.2平行四边形 20.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20.4 梯形

第21章 数据的集中趋势 21.1平均数

教学热线:0551—62628360 22.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5.二次函数的应用

22.6反比例函数

第23章 相似形 23.1 比例线段 23.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3.4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3.5 位似图形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1 锐角三角函数 24.2 锐角三角函数值 24.3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25章 圆 25.1 旋转

25.2 圆的对称性 25.3 圆的确定 25.4 圆周角 2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5.6 三角形的内切圆 25.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5.8 正多边形与圆 25.9 弧长与扇形面积

第26章 投影与视图 26.1 投影 26.2 三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教案 篇14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体会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

2.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

1.变量(P94)中5个思考题.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2.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挖地用T=10-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

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温度T/℃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______.

3.课本P7“观察”.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动交流,踊跃发言

二、讨论交流,形成概念

【函数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教师活动】归纳出函数的定义.强调在上述活动中的关系式是函数关系式.提问学生,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呢?哪个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

【学生活动】辨析理解,如:T=10-这个函数关系式中,d是自变量,T是d的函数等.弄清函数定义中的问题。

三、继续探究,感知轻重

课本P8探究题.

【学生活动】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活动,回答问题,理解函数概念.(1)y=2x+5,y是x的函数;(2)y=2x+1,y是x的函数.

四、范例点击,提高认知

【例1】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教师活动】讲例,启发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上述例1.

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9练习.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表达式法(解析式法),它只是函数表示法的一种.

2.求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

(1)要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2)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3.把所给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习题14.1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4.1.2 函数

1、函数的概念 例:

上一篇:小学生礼仪德育课下一篇:标准毕业生空白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