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经营范围(精选8篇)
文化艺术交流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以上咨询不含经纪),会展服务,图文设计制作,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各类广告,电脑图文设计、制作、喷绘,会务服务、数码摄影服,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展览展示服务、礼仪服务、景观设计制作。
2、适当的贸易类可选经营范围:建材、广告材料、工艺礼品、酒店用品、文教用品、通讯设备等贸易类经营范围。
注册文化发展公司的条件与注册文化发展公司的经营范围
一.注册文化发展公司的条件:
1、一位或二位以上年满18周岁的股东.2、所有股东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或中国护照影印件.3、注册资本不少于法定资本(根据各行业).4、注册地址
二.注册文化发展公司经营范围参考
销售型:
化工产品(除危险品)、粮油制品、水产品、调味品、干鲜果品、保健食品、酒(零售)、润滑油(零售)、包装食品、针纺织品、日用百货、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玻璃仪器、玻璃制品净化产品、环保材料、环保设备、椰子油、棕榈油、电气设备、包装材料音响设备、阀门管道设备化妆品、厨房设备、纺机配件、标准件、汽配专用轴承及紧固件、工矿机电、陶瓷洁具、瓷制品、瓷砖、防水堵漏材料、彩钢板、铝型材料、灯具,珠宝玉器、自动门、石材、鲜花、船舶配件、船舶用品、水泵阀门、压缩机及配件、印刷机械、汽车保洁用品、电梯配件、床上用品、水性涂料、电力热器、强磁化器、电子系统设备、工艺美术品(除金)、泠排水产品、气球、餐厅设备羊毛衫、速冻食品、墙壁开关、绘图仪器件、电子原器件、酒店配套用品、工程机械配件设备、棉纺织品、酒店宾馆用品、皮革制品、玩具、服装鞋帽、钟表眼镜及配件、花木盆景、纸制品、文教办公用品、照相器材、体育用品、家具、五金交电、建筑五金、水暖器材、冷设备、家用电器、食品添加剂、电脑及配件、钛白粉、铜金粉、闪光片、胶浆、工艺品(除金银)、金属材料(除专控)、普通机械、汽摩配件、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除专控)、电讯器材(除专控)、机械模具、通用零部件、木材、钢材、建筑材料、电光源产品、照明设备、木制品、不锈钢制品、矿产品(除专控)、仪器仪表、计量衡器具、成品饮料、扫描设备、电线电缆、健身运动器材、花卉、轴承及配件、医疗器材(需经营许可证)、庞物用品、IP 卡、空白智能卡等
服务型:
电脑喷绘写真、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领域内四技服务、许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开发;应用、环境艺术设计(资质)、制冷设备领域内四技服务、电子机械技术领域内四技服务仪电计算机控制领域内四技服务、承接船舶维修领域内四技服务:(有关资质)、绘图仪器领域四技服务、会务礼仪服务、企业管理策划、电脑图文制作、室内清洗服务、机电产品领域内四技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市场研究策划、艺术品、工艺品、礼品制作、图文制作、企业形象策划、展览展示服务(除主办展览会家电维修及其技术
服务(电工资质 2 张)、室内外照明设计、安装(电工资质 2 张)、房地产开发经营(注册资金 500 万)、房地产中介、经纪(注册资金 50 万另需 5 张资格证书原件)、房地产咨询(50-100 万需 5 张资格证书原件)室内装潢、物业管理(3+2 工程师 1 会计师 1 经济师)绿化工程、绿化养护、绿化植被、花卉租摆、摄影、美术设计咨询、商务咨询、投资咨询、投资管理、公共安全防范工程、文化艺术交流和策划(除广告中介)寄递业务(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除外)、个人形象设计及策划、广告设计制作、公共安全防范工程、商标代理及相关咨询服务。公共关系咨询、机械维修(2-3 张等级证书)、贷运代理、贷物运输、物流、仓储、国际集装箱、建筑、水电安装管理、餐饮管理、代理报关、翻译
生产加工型:
塑料制品、机电设备及配件、轴承及配件、热水器、水暖器材、小五金、铝制品、玻璃制品、金属构件、汽摩配件、焊接设备、电动机、清洗机及配件,五金机械、五金电器、纸制品、服装、木制品、帐篷、床上用品、针纺织品、电子产品、各类线带、加工稳压电源、通讯器材、仪表仪器等
一、艰苦创业的“徽骆驼”
徽商的另一个称谓为“徽骆驼”, 主要原因是, 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主, 其次是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 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 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 他们边生产边贩卖, 合工商于一身。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 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 还委有代理人、副手和奴仆营商, 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 行贾四方。
老马识途, “徽骆驼”更要认路, 由此形成了徽商对外部经营环境信息的强烈关注。明清时期, 徽州商贾四出, 他们奔走于各地。长途贩运活动不了解有关的地理、交通、关津、民俗以及物产行情等信息是无法进行的。这些信息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编纂成的商旅路程图书成为经商行路的指南。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中叶休宁大贾黄汴的《一统路程图记》,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距离、行走难易和水陆驿站名称、食宿条件、物产行情、社会治安、行会特点、船轿价格、名胜古迹等。时人评价说:“商贾得之, 可知风俗利害;万里在一目中, 大为天下利益”。徽商在经营过程中所树立起来的牢固的途程观念和所掌握的丰富的途程知识, 为他们开拓当时占国内市场绝大部分的广大农村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 徽商熟知交通路线, 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可寻找到捷径, 从而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费用;其次, 徽商了解商品运输路途中何处有险滩风浪、何地有响马盗贼等自然和人为的危险, 从而有可能设法避免这些危险, 确保人身和货物的安全;第三, 徽商通晓各地的物产行情和民风民俗, 避免了购销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局面以及与客户的沟通困难, 从而在商业经营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无往不胜。
称之为“徽骆驼”的另一个原因是, 以喻其创业之艰辛。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生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经商意味着漂泊, 或者在山岭间跋涉, 或者闷坐舟中。遇到旅店就寄宿, 三餐茶饭伴愁眠。更有甚者, 是他们在经商途中充满了风险。亏折、赔本, 当然是从商难免的“功课”, 而身家性命也往往有不测的危险。徽州人多是因生计所迫经商, “以为糊口之谋”。但他们大多有一种“自立”的心理期望:即人生在世, “不能习举业以扬名, 亦当效陶朱以致富。”而要致富就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他们在兴家立业中, 莫不风餐露宿, 历尽艰辛。还有那些当学徒、佣工、伙计出身的商人, 在“习业”时, “平日并无作辍”, 受尽了店主的折磨。就连大盐商鲍润直在最初“习贾”时, 也是做了多年的学徒。后来, 才独自经营而起家的。创业的艰辛, 成就了徽商的勇敢进取精神。闯荡商海, 并非平湖荡舟, 常年奔走在外的徽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种种磨难:诸如商场的无情、商旅的险恶以及情感的折磨等等。但绝大多数的徽商都能在逆境中奋起, 愈挫弥坚, 百折不回, 万难不屈, 体现了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因此, 世人称道:徽州的商事风俗是“一贾不利再贾, 再贾不利犹未厌”。每一个成功的徽州商人几乎都有一本艰苦创业史。如明成化正德年间, 休宁商人查岩振一生经商, 奔走于岭南塞北, 饱受寒暑之苦;往返于吴越荆襄, 频历风波之险, 可谓吃尽了经商之苦。但查氏不避千难万险, 奋勇向前, 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商。徽商不仅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作顽强斗争, 而且还同商场上的惊涛骇浪英勇拼搏, 涌现出了一大批在逆境中崛起的商界巨贾。
二、讲诚信仁义的儒商
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 也是“徽文化”的根基。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 徽州是明清两代主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 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 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 形成了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特质, 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规范和商业文化模式。
1. 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诚”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先贤名儒无不以“诚笃”、“诚意”、“至诚”、“存诚”等道德说教教化百姓。深受儒风熏染的徽商大多以“诚”为其立身行事的指南, 主张在经营活动中“以诚待人”, 摒弃一切奸商惯用的“智、巧、机、诈”之类的聚财手段, 深知只有诚实不欺, 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又非常精明的徽商, 大多数都很讲究诚信, 并且留下了不少的记录。《古歙岩镇东堪头吴氏族谱“吴南坡公行状”》记载这样一段:“人宁贸诈, 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歙县岩镇出了不少商人, 吴南坡是其中的一位。他有自己的经商格言, 那就是“人宁贸诈, 吾宁贸信”。凭着这个信条, 他在市场上获得了自己的信誉, 人们只要看到他的标记, 不管实际质量的好坏和斤两的多少, 都抢着购买。清末胡开文墨店发现有批墨锭不符质量要求, 老板胡余德发现后立即令所属各店停止制售此墨, 并将流向市场的部分高价收回, 倒入池塘销毁。为保证商品质量, 维护客户利益, 决不掺杂使假, 甚至不惜血本, 毁掉重来, 体现了徽商以诚待人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徽商胡荣命经商50余年, 不义之财不取, 碰上需要行善的事情就捐助, 所以在苏州很有点名气。由于他经营有道, 他的店名已经成为一个金字招牌。当他晚年不再经商后, 有人要以重金买他的店名, 他却拒绝了。他的道理是:你如果诚实, 就可以赢得顾客, 何必借我的店名?不靠自己诚实赢得顾客, 却想借别人的店名发财, 这种想法和行为已经不诚实了, 如果把自己的店名卖给这样的人, 最后必将损了自己店名的声誉。徽商讲信用, 在典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因为典业是以收取债务人的质押物作为保障债权手段的, 当债务人提供质押物时, 就必然要考虑当铺的信用是否可靠。相对于其他商帮来讲, 徽州典商一般采取低利息率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信用度, 如明朝后期, 在南京开当铺的约有五百家, “福建铺本少, 取利三分、四分。徽州人铺本大, 取利仅一分、二分、三分, 均之有益于民”。徽州典商通过薄利经营建立起良好的信誉, 使得“人情最不喜福建”,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徽州典商中守信不渝者占多数, 他们能严格遵守贷借的信用, 如关于清代婺源商毕周通, 能在“人无知者”的情况下, 将已病故的王某的存款连本带利一并奉还其子, 反映了徽州典商能够自觉遵守信约的良好品德。在大量的徽商传记里,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徽商把诚信看作经商策略的记载。清代道光年间, 黟县商人舒遵刚说:“生财有大道, 以义为利, 不以利为利。”他还说:“钱, 泉也, 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诈生财者, 自塞其源也。今之吝惜而不肯用财者, 与夫奢侈而滥用财者, 皆自竭其流也。……因义而用财, 岂徒不竭其流而已, 抑且有以裕其源, 即所谓之大道也。”在这里, 他是用“义利”的概念来阐发其观点的。
2. 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
“和为贵”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徽商好儒, 深受儒学所倡导“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等学说的浸润, 深谙为和之道, 并用之指导自己的经商实践, 从而形成了一种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谐精神。徽商的和谐精神, 首先表现在一个个商业团体之中。徽州最重宗法, 举族经商的现象十分普通, 一个商业团体往往就是一家人或同族人。在人数众多的商业团体中, 徽州商人一般都十分重视按德才兼备的选才标准选拔商业人才;遵循知人善任、因材器使、用人不疑的用人原则, 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促使各人各尽其才, 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才能。如歙县商人许翁在江浙两省开设有典肆40余所, 每个典肆都聘有专门经理从事管理, 在具体经营活动上, 经理不受雇主限制, 有着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而许翁自己则长年憩居乡间。因上下同心, 配合默契, 典肆生意非常兴隆。徽商的和谐理念也表现在整个商帮内部。徽州商帮多是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发展而成的。徽州商人经商在外, 一般都是依靠商帮作为后盾, 同舟共济, 以众帮众, 以商帮的整体力量雄居商界。众多的徽商慷慨解囊、共同襄助在各地建立林林总总的会馆、公所, 藉此联络乡谊, 声应气求, 从而增强了徽商之间的凝聚力, 光大了互相帮助的和谐理念。
3. 仁者爱人的公益精神。
徽商致富之后, 不忘回报社会, 积极捐资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举凡建义仓、修水利、筑道路、兴学校等等, 无不在其捐助范围之内。在徽商的各种捐助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对灾荒的捐助与赈济。明清时期每逢某地发生灾荒, 经商于该地的徽商大都能迅速响应当地官府的倡议,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捐助与赈济活动之中。嘉靖九年, 秦地发生旱蝗之灾, 正在榆林经商的歙县盐商黄长寿立即“输粟五百石助赈”, 使灾荒得以缓解。崇祯十三年, 歙县粮商吴民仰运载千石小麦途经上海时, 正值该县发生饥馑, 他“见之恻然, 尽以舟麦散饥人, 人各一斗”。徽商还十分重视灾后的重建工作, 芜湖凤林、麻浦二圩有田数十万亩, 道光十年发生大水后, 歙县商人许仁倡捐巨万, 用于修堤筑堰, 进行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徽商这种牺牲暂时利益造福社会的义举, 赢得了社会和灾民的普遍信赖和爱戴, 在广大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为其商业的进一步拓展,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微商运营的制度保证
在经营活动中, 徽商不仅秉承了儒家的信条, 也从实践中总结运用了与现代管理思想相一致的运营制度。
从内部治理上, 从明朝中期开始, 一些徽州籍的行商坐贾, 针对经营范围广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对每处店铺进行直接管理的情况, 设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 控制资本运营。在整个管理体系中, 从业人员大致分为四等, 即代理人、副手、掌计、店伙或雇工等。徽商牢牢地控制住资本的所有权, 把经营权交给代理人。代理人在其授权范围内经营支配资产, 无权对盈利进行任意分配。这种具有两权分离特征的治理结构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特点,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副手对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代理人、掌计等人的不轨行为, 保证了委托人的资产不会任意流失, 起到了资产保全的作用。除此之外, 徽商还在企业管理中渗透宗族因素,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徽商对企业的管理形成一个和谐的系统, 从体制上保证了徽商事业的顺利发展。
徽州商人无论是进行合伙股份式的经营还是进行承揽式的经营, 一般都要订立合同作为商业信用的文字凭证, 在合同签订的具体文书中, 一般都明确规定了入股者或承揽人的特定权力和义务, 这种将口头议定的结果用书面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方式, 无疑是要求签订合同的各方承诺商业信用。这在当时没有或者是少有市场经济有关法制的保障下, 商业合同的订立与执行的保证, 主要取决于对有关道德原则的遵循, 这就要求必须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徽商的巨贾大家, 之所以子孙承继而不衰, 正是他们的家法与商规起了支柱其间的作用。这些家法与商规, 贯穿着徽商对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认同。
关键词:文化经营;职业院校;核心支撑力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总会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凝聚力的学校风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学校精神的建树,左右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在考虑自身经营权衡自身发展的时候,不能忽视学校文化的经营,不能忽视校园精神的培育。
一、职业院校启动文化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1.文化经营是职业院校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诉求。在温家宝总理的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的文化经营能力来实现。可以设想,如果学校还是以前的学校,管理还是以前的管理,学校的运行机制依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很难实现的。事实上,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文化经营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为学校文化经营提供了契机,甚至可以说教育教学改革也是文化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经营,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经营是教育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
2.文化经营是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文化经营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加强学校文化经营,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学校文化经营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不仅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视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是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才是理想完整的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一种基础、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与做学问的功底。因此在学生正值可塑性最强的教育时机,学校应教育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
3.人文底蕴的欠缺不足,为学校推行文化经营提供了社会背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与人文双重品质,而人文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人文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不确定的人生目标将他们的求知天地,被迫局限在“狭隘”的学业训练和技能培训之中,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准则的传授。要想弥补这些人文底蕴的欠缺,仅仅靠一些“文化快餐”是无法奏效的,必须制定一系列人文底蕴的挖掘和培养的规划,建设完整的学校文化教育,并用这种教育去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使其在习得知识的时候能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现代学校不可能无视这样重要的在文化经营中的导向性任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承文明”的层面上,还要履行起传播和创造新文化以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使命。
4.文化经营是职业院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层次的推进,它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与法制意识;面临着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它呼唤国际观念、民族情感、知识产权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面临着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它呼唤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知识转型,即由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转向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它呼唤人的宽容精神、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所有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期望,也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不断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学校文化是职业院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任务。
二、职业院校启动文化经营应消除的误区
文化经营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对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对职业院校的整体工作质量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实践中,我们对职业院校的文化经营没有给予应有的科学认识,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强调教学工作忽视文化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职业院校始终强调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其他工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的确,优良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扩大学校影响的基础,但这种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想法却是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思想的,也是短视的,而且势必会向社会输出了一批素质结构存在缺欠、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型”人才,反而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同时,这样做也是对学生作为“人”在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漠視,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文化经营的关系。课堂的教学,不单纯是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意义上的活动,也是文化意义上的活动,因而必须体现“文化的教养与熏陶”。一所学校的“教风”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工作在学校文化层面上的高度概括,“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必须从文化经营的角度去构建才能形成并传承。教学工作是职业院校文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2.强化制度管理忽视文化熏陶。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部分,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的物质文化都已圆满建成,精神文化完全被德育工作所代替,余下来的精力就是强化制度管理了,在“管”字上做出“精彩”,这是对文化经营内涵的扭曲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职业院校只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引导师生,结果只能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文化是思想引导,制度是纪律约束,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经营才是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组成部分的本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学校文化经营的必要保障,
要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3.热衷庸俗功利忽视人文情怀。现在的职业院校太复杂了,教师难管,学生难教,面对这样的环境很多职业院校学校文化经营采取了被动应付的态度,甚至迎合部分人追求时尚的心理将文化经营庸俗化。如受利益驱动,将网络教室、计算机房等校园上网场所变成盈利的“变相网吧”;在学校建立零售门市,本意是便利师生生活,结果承包人员偷偷违规出售烟酒,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的同时,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攀比心理和不良消费习惯;“挣饭碗、谋生存”的实用化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接受技能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和对社会更大奉献价值量的追寻,而更多的是为了毕业谋个“金领”“银领”去赚大钱做准备。另外,就是在学校文化经营上缺乏个性,照搬人家的经验,没有自己的特点,这就使职业院校在文化经营上没有内在有机的连贯性,也就谈不上学校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没有“以人为本”,就难以形成团体的价值观念,就不会有学校文化的产生。
4.注重校内活动忽视社会教育。现在很多的职业院校各种校内文化经营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却在社会实践活动上出现了“不温不火”的现象。这是一种认识上片面、实践上有害的做法。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学校的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教育都更多地受市场价值取向的影响。不仅要在各种校内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丰富多方面的技能素质,还要大张旗鼓的加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敬业能力、社会公德与法律意识的培育。社会教育不仅不会抵消学校的教育努力,反而会促进学校育人的实效。社会教育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同自己接触到、听说过的社会实际相比较,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健康的社会教育活动在缩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周期同时,也为其个体社会化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他在社会教育中积累的现实经验和认识,一方面可以完善其主体人格,另一方面又通过对教育收获的校内宣讲等形式丰富了文化经营实践的内容,有利于避免学生踏入社会后知识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离,适应了学校教育要塑造学生高素质人格的要求。
三、职业院校启动文化经营的路径分析
1.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民主管理与科学规范融合的制度文化。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的制度文化系列。
从办学理念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经营表现为“育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教育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全面性通过“育人为本”而得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从管理理念角度看,以人为本体现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主要是在政治上确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地位,业务上提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舞台,生活上提供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必要保障。
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的制度文化经营主要体现在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做到科学执政,科学执法。如教职工的竞争上岗制度、教职工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教职工的分配制度等等。这些管理制度实质上就是学校人文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系(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能使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观、服务观得到统一,使每位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落实,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开放与创新融合的课程文化。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和青年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征,对现代社会文化的选择、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人文与科学融合的课程文化是現代学校课程文化经营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形态。课程的人文科学性就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指导,规范、统领科学;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促进、提升人文精神,从而形成人文与科学融合的关系。
新的课程文化要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和个性全面、充分而和谐发展为目标,力求把“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中,注重将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注重学生各个发展阶段能力和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让学生接收信息和个性的养成成为一种科学的、人文的社会实践活动。
3.建设人文与科学融合、严谨高雅和务实进取融合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角色认同、行为风范、价值取向以及情绪的反应等。对于学校文化经营而言,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它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规定着学校的传统。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的教学文化和组织文化经营,以形成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
学校可以围绕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目标,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和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发挥的新型教育教学机制,教师切实把教学活动当成一个不断面临新课题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教学科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是一个与同事、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教学氛围。
4.建设人文与科学融合、个性完善和人格健全融合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一种个体间不断传递着的信息流,是受教育者的“学习能”所辐射的文化时空。从内容上讲,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和学习文化、实践文化和活动文化、娱乐文化和审美文化、生活文化和心育文化等。
在学生文化的经营中,应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
学校应创设“科学民主、宽松和谐、合作负责、创造发展”的优良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的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编写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1)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经营,旅游景区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景区内旅游客运及相关配套服务;工艺品研发、制作、经营销售;会议服务。
(2)旅游发展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旅游宣传促销策划、旅游商品开发销售、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景区游览服务、旅游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销售、文化传播、园林绿化。
相关事宜
根据《旅行社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申请向省级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所以一开始你只能经营国内旅游这个经营项目
所以经营范围也就是“国内旅游”
发表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 贾广东
本页面已被访问 1377 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联学活动,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主要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指导,以及农村有关社会事务、农经信息统计、农经宣传等职责。下面结合这次联学活动的主题和经管司站主要职责,交流学习十八大有关精神的收获、体会和推进有关工作的思路。我发言的题目是: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有关重大部署
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指明了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关系重大、影响深远。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两个转变”,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再到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新“四化”与规模经营相互融合,互为依托,是中央坚持实践基础上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最新理论成果,内涵丰富。集约化、专业化更多地强调的是农业经营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社会化则更多地强调的是农业经营主体间的经济利益联系;无论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还是规模经营,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是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央这一重大决策,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划分,主要有:承包农户、专业户(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目前,全国有承包农户2.26亿户、50亩以上的种植专业大户276万户、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家,还有刚刚兴起的家庭农场和大量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初步形成了以承包农户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地支撑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但是,这一农业经营格局还不完善,与“四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迫切需要解决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农业劳动力已经呈现老龄化、低文化,出现了年龄段、季节性、区域性等结构性短缺,许多地方5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比超过了50%。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务农意愿淡薄。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严重影响“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二是适应承包农户不断分化,迫切需要解决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问题,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我国承包农户先天规模小,户均耕地半公顷,且分布零散;年均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仅千元,扩大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既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难度;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兼业化倾向明显,撂荒等粗放经营现象多发频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早期,数量少、规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从2006年到2011年,我国纯农户由占农户的75.1%下降到66.3%;农业兼业户由占农户的4.3%上升到17.7%。三是克服农户分散经营局限,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问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前,我国农户家庭经营,多数仍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面临着自然、市场和质量安全“三重风险”。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采用合作、股份合作等较为紧密联结方式的仅占38.2%。为此,迫切需要推进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适应专业化分工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问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伴随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的服务能力;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经济实力弱,政策扶持不够;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为此,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总体看,“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搞生产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改变,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韩长赋部长在农业部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科学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经营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在“四个完善”和“四个强化”上下功夫,其中指出: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总思路是“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两大重点,加快推进家庭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方向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心任务,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要把培养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区别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要职业,以农业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居住在乡村的农业从业人员。一是制定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居住地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认定探索,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二是拓宽培养途径。突出培养重点,优化培养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务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平台,以阳光工程创业培训为抓手,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三是完善培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培训规模;完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探索把绿色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据,并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我们建议把农业职业培训纳入中等免费职业教育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二)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按照科学定位、加强引导、重点培育的要求,加大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扶持力度。一是探索认定标准。鼓励各地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对其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其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经营耕地、养殖畜禽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予以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纳入信用贷款支持范围,探索将农作物产品纳入抵押品范围;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参加农业保险,提高财政对其保费补贴比例。三是强化工作指导。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财务收支、成本收益核算和生产经营的指导,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引领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继续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支持引导专业合作社做实做大做强,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带动能力和发展活力。一是建立示范社名录。逐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对示范社开展运行监测、动态管理。所有涉农项目和优惠政策,重点向进入名录的示范社倾斜。二是完善税收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营业税优惠范围,完善所得税减免政策。我们建议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实行符合专业合作社特点的纳税申报办法,制定全国统一的销售和服务专用发票。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启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力提升计划”,大幅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合作社开展加工贮藏、冷链建设、直供直销等业务。研究制定新增农业补贴倾斜合作社的方法,探索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效果等予以补贴。四是强化信贷支持。建立信用贷款和抵押担保制度,为合作社中短期贷款提供信贷担保支持。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库,着力打造合作社领军人才队伍和辅导员队伍,逐步推行“一社一名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合作社工作,逐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合作社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合作社人才培训基地。六是引导支持信用合作。按照“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原则,以及地方政府负责、相关部门指导、业务规范有序、风险安全可控的要求,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章程和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信用合作。
(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为农户承贷承还和信贷担保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为生产基地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二是明确支持重点。通过财政贴息、信贷奖励补助、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优先推荐。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等措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物流信息、质量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农产品增值税核定进项税额改革试点,将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率由现行的13%调整为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适用税率;进一步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适当减免粮油、肉蛋奶、果蔬、水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龙头企业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收购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对订单基地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缓解融资困难。
(五)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构建以农业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当前,要着力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积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研究扶持经营性服务组织的政策,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专业化服务队、农民经纪人等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在生产服务设施、生产作业服务、提升耕地质量、种苗培育、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粮食烘干、运销贮藏、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等方面的投入给予支持;减免其从事农机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服务的营业税;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提供浮动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三是总结推广多种服务模式。在领导重视、服务基础较好、经验带有普适性的县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全各类服务组织,构建便捷服务机制;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农资连锁企业+农技专家+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研究分析创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破解方式,及时总结推广。
(六)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一是稳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农户家庭经营,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政治决断,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重点是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二是稳步探索土地归并。把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从土地互换和分割两个层面稳步探索“小块并大块”,“大块不再分”。三是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符合我国国情的规模经营发展方向,应当是家庭经营+社会化服务。要探索建立农业经营能力认定暨农地经营准入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制止“非农化”,控制“非粮化”,引导工商企业兴办龙头企业,开展产前、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上是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有关精神的具体思路,与四季青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题联学活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四季青镇在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中已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我们希望四季青镇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继续探索,走在全国的前面,经管司站将密切关注,加强指导。
2010年的经营思路是
:
营业收入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其中客房部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ktv基本计划xxx万元,目标计划xxx万元。客房出租率争取达到xx%,平均房价争网取达到xxx元/间,同时做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增加,员工收入增加。
(二)、管理和经营措施。
1、树立酒店意识,建立和完善酒店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逐级负责制;②分工负责制;③命令服从制;④目标管理制;⑤奖优罚劣制;⑥工作协调制。这几个制度的具体内容另文下达。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及施行,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
2、严格控制成本费用,降低物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①节约用水、电、油。仅此三项就达近55万元(来源:好范文 http:///),其中:水4万,电48万,油费3万。节能降耗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这中间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电费,节约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大家要应该把酒店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
②合理使用和爱护设施设备,尽力减少维修费用。今年是酒店运行的第三个年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维修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合理使用和爱护设施设备,不但直接决定维修费用的多少,而且决定着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各部门一定要落实使用责任,非正常损坏的,一律由直接责任人承担经济责任。
③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尽力减少业务、办公、印刷、邮电等费用。
④在不降低服务水准的前提下,尽力减少一次性消耗。比如客房一次××××××的控制、pa清洁用剂、布草洗涤费用的控制等,都要落实责任。
3、按照四星级酒店的服务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坚持按规范服务,实现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酒店及各部门要组织培训,员工自身要加强学习,掌握所从事工种所需的本领,熟悉操作流程。酒店初步预计在2010年5月1日前后将举行酒店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名次者,将给予奖励,而且还将优先获得酒店先进员工的评选。
4、坚持任人为贤,用好用活“用人机制”。员工表现好的,有能力的将提拔重用。
5、大力发展多元化营销。大体思想是依靠政府、借势造势;借助媒体,广示社会;科技领先,网络推广;举办活动,集中宣传;关注名人,借名扬名;提高质量,重视口碑。
6、做好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将完好、有效的设施设备提供给客人。一方面,使用部门要科学合理使用,做好平时保养,按规定和要求操作,责任到人;另一方面,工程部要加大力度,落实巡检、保养、修理责任,要多从客人的角度着想,要有酒店意识。严禁应付了事,粗制滥造。
7、加强安全防范,杜绝各种事故发生。保安部特别要做好防火、防盗,做到安全经营。
8、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酒店不但要注意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管理和对员工效率的激励,而且要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要使员工从“雇员”变为“成员”,加强员工的参与性。
当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我们只有适应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握时机、乘胜前进。
1当前养猪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养猪小区盲目建设
相对家庭养猪而言, 养猪小区规模大、投资高, 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 所以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必须科学进行。但是在生产中建设小区常常是盲目行动, 常常随便画一块地就建个小区, 从不考虑合不合理, 结果建成使用时才发现有问题再改造也来不及了。建设养猪小区首先考虑的是生物安全, 应远居民区、交通要道, 但是为了水电路方便, 很多小区建设在村边、公路边, 甚至建到村子中间, 这种情况生物安全根本无法保障, 村子里有一户散养户的猪发生传染病, 小区的猪就会接着感染发病。其次为了安全一般要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3个部分, 3部分之间要有消毒设施。但是大多数小区从进生活区的第一道大门开始就把消毒设施省掉了, 小区内净污不分, 粪尿和病死猪无法科学处理。最终这些先天不足、盲目建设的养猪小区根本不可能做到安全养猪。
1.2养猪小区管理松散
调查发现几乎没有1个养猪小区愿意雇用专业人员经营管理, 都是以村干部兼管或者群众自发组织管理为主。这种经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自我约束制度, 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不分相互约束力差, 管理松散。有的小区养殖户各自为政, 防疫责任不明确, 矛盾重重。例如很多成员随意引进销售猪只, 防疫不按统一程序进行, 想打什么疫苗就打什么, 从消毒室不消毒就直接进生产区等作法很常见。这种只顾自己利益, 不顾整体利益的行为, 结果只是能大家都受损失。不能统一组织起来生产的一盘散沙式的结构形式, 其结局必然是失败的。
1.3养猪户素质较低
从事小区养猪的养猪户基本以农村中年养殖户为主, 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 没有专业技能, 在生产中主观性很强, 不遵守规章制度, 不按规定办事, 操作随意性很大, 常常为了个人利益影响到小区整体利益。同时这些人年龄偏大, 思想顽固, 对新知识、新观念接受慢, 加之以前都养过猪, 不懂规模经营却喜欢用传统养猪那一套来搞小区养猪, 常常事与愿违, 甚至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最严重的是大多数小区养猪户重治轻防, 平时防疫意识淡薄, 不从免疫、消毒、保健3个方面综合防治, 只是到猪得了病才有病乱投医, 结果花了很多钱看病, 最后猪死淘一空, 损失惨重。
1.4养猪小区功能设施不全
现代小区养猪都要用标准化要求建设, 圈舍坚固耐用、保温通风良好、夏季有降温湿帘, 冬季有加热火道或者地暖。这样的猪舍夏季可以保证舍内温度控制在28℃以下, 冬季可以达到10℃以上, 舍内空气清新, 对猪只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都很高。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养殖户常常因陋就简、盲目节约, 造成小区实用功能下降。例如很多小区建设的猪舍没有安装降温水帘、畜牧风机、火道地暖等必要的现代化设施, 结果花了很大代价, 也不能给猪只提供一个冬暖夏凉, 空气良好, 四季如一的良好生长环境, 导致养猪效果却比庭院式养猪好不了多少有时甚至还不如庭院式养猪。
1.5养猪小区生产水平低
建设养猪小区本意是用现代先进的养殖设施与技术改善养殖条件, 提高养猪效益。好的标准化养猪场 (小区) 在育肥阶段, 10 kg仔猪110 d左右可以增重到110 kg, 料肉比达到2.5∶1, 年出栏生猪可以达到3批, 1个100头的标准化猪舍1年可以出栏300头猪, 效益非常高。实际这种小区是非常少的, 大多数小区养猪生产水平很低, 10 kg仔猪165 d左右可以增重到110 kg, 料肉比达到 (3.0∶1) ~ (3.5∶1) , 年出栏生猪2批, 1个100头的猪舍1年最多可以出栏200头猪。这一生产水平基本和传统的庭院养猪没有多大差别, 加之小区养猪不如庭院养猪方便, 在投资大效益不明显的情况下, 部分养猪户信心受损, 退出小区养猪。
目前多数小区养猪经营管理问题多, 疫病风险大, 很多群众投入越多收获越小, 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养猪积极性。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实质核心是没有一套可行的养猪小区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2制约小区养猪发展的主要因素
2.1生物安全问题是小区成败的根本
养猪小区的生物安全 (疫病控制) 是关系到小区存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多数小区养猪的失败就是没有有效控制疫病, 最终毁群灭场。影响小区养猪生物安全的因素特别多, 解决办法是从小区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入手, 抓住各个关键环节,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并加以贯彻实施, 用科学的生物安全理念来经营小区。
2.2平衡个人利益是养猪小区发展的保障
养猪小区由众多养殖户聚集在一起, 共同从事养殖业, 由于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同, 素质不一, 管理起来很难平衡个人利益, 实现养猪小区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统一防疫, 统一销售。但是小区内大家养殖安全相互关联, 个人行为对集体利益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约束, 就很难保证养殖小区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所以必须按照市场规律, 以新的经营模式, 保证成员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共同促进小区发展。
2.3标准化生产是小区发展的前提
目前一盘散沙形式的小区生产经营模式根本无法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问题。应对目前市场需要必须坚持标准化生产经营, 这样小区养猪才能作到管理规范, 保障小区安全运转, 实现养猪稳定发展, 最终体现出规模优势, 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2.4控制污染是养猪小区发展的基础
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 处理污水粪便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养猪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不但处理困难, 而且容易成为疫病的传染源。建设养猪小区一定要提前规划, 统一管理, 充分利用小区养殖户多的有利条件, 通过还田解决污水粪便处理问题。小区一般提倡清干粪, 减少污水产量, 实行粪水干湿分离, 走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卫生质量的同时, 解决疫病传染问题。
3养殖小区管理运作模式探讨
综上所述, 养殖小区的生物安全、人员管理、标准化生产、环境控制是制约小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也是养殖小区建设和运转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困难很多, 但是必须看到, 小区养猪是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规模化, 标准化养猪的必由之路, 它不是不能发展, 主要是经营模式不对和管理跟不上。发展养猪小区我们应当抛弃过去家庭经营那一套做法, 充分借鉴和吸收一些先进经验, 用工业化的理念、思路、办法、机制经营和发展养殖小区。养猪小区的经营管理形式很多, 据大范围调查发现, 各地实践比较成功的有2种模式, 并在不断加以探索和调整之中:
3.1股份制形式
以入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核心的股份制形式是发展标准化小区养猪的最佳选择。现代小区养猪已是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经营, 投资大、制约因素多、技术要求高, 大一点的养猪小区的管理难度如同一个现代企业一样。以现在大部分养殖户的能力, 自行经营难以作好科学管理工作, 常常还会因为内部矛盾导致小区统一瘫痪, 走上各行其事的失败之路。实行股份合作, 可以引进专业的管理人员, 按标准化养猪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 不但能解决养殖户自行经营中难以应对的引种、育种、饲料、防疫、医疗、销售等一系列繁琐的管理事务, 而且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规划, 减少用人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 防范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3.2合作社、行业协会的模式
参与全球城市文化竞争
看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讲,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是南宁市参与全球城市 竞争的巨大优势。
节庆文化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活动 的组成部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和客观现象。 时代发展,世界大同。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民族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会贯通,地域文化与城 市经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共鸣。此次,南宁国际民歌节首次邀请来自众多节庆活动 的组织者,将节庆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作为专门的主题展开讨论,对完善主办者对于节庆活 动的定位和认识,以及节庆文化的运作和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节庆文化带来什么?
节庆文化到底带给主办城市什么呢?首先,顺应时代潮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交流、共享、了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次,通过节庆活动凝聚人心,鼓舞信心 ,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第三,独特的地方节庆活动,对于挖掘、整理城市文化 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第四,当今,文化旅游 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文化旅游不光在国际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欢迎,而且这一旅游种类 也在逐渐进入中国,对于提升地方经济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歌节的举办,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设和管理城市 ,为城市建设管理筹集大量资金,推动城市整体实力增强,这就是节庆文化带给南宁人观念 上的转变。
节庆活动促进城市面貌改进
为配合南宁国际民歌节,近几年南宁市的市政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南宁市委、市政府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把南宁建设成广西特大型城市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要求,以国 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建设“中国绿城”为目标,提出了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 市管理,实现“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的“136”目标。南宁市更是把200 2年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目的是要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打通城市干道,完 善配套设施,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强化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 城市和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南宁市委市政府的目标是,塑造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新形象,促进城市建设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格的现代园林城市,最终建成“中 国绿城”,努力争取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打文化品牌促地区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节庆现象为城市发展所注入的活力,对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节庆焦点对城市节庆活动的定位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凸显城市特色的 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同时,节庆活动操作的多样性和经验的积累也使节庆城市的运作水平 得到提高。
【文化发展经营范围】推荐阅读:
家文化对经营管理促进06-12
我国跨国经营发展现状07-07
海尔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内涵07-2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续期申请材料10-2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问卷07-21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 企业文化的理解11-12
合规经营增效益科学管理促发展11-19
文化墙发展10-15
文化发展道路07-24
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促进企业经营发展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