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沁园春雪教案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1沁园春雪教案(精选6篇)

01沁园春雪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词的知识_百度文库

2.创作背景与发表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合作探究】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百度搜索_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理解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an=0&si=

2【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下阕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百度搜索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百度搜索_沁园春·雪de zhuzhiju

【主题阅读】

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课前打印发放)

甲我爱你,塞北的雪(王德)百度视频搜索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答案不唯一)

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

百度搜索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

【拓展提升】

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关于理想抱负的诗词_百度文库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带 雪 字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写雪的诗句_百度文库

【教(学)后记】

答案1、2、3、(略)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8、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9、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10、“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11、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13、毛: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王: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应该包括具有雪的精神品质的人们。毛泽东的“飞雪迎春到”。梅花。

15、严酷的风雪是一种逆境意象,但这里诗人把它当作一种美好感情的寄托,感情的豪迈变酷寒为美,没有逆境的感觉。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世界,在诗人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朱自清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6、答案不唯一,能答出下列几种情况之一即可:a.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b.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c.因朋友归京而羡慕;d.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17、(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

沁园春雪教案 篇2

编制:李娟

审核: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沁qìn 莽莽mǎng mǎng 分外妖娆fèn ráo 数风流人物 shǔ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sāo 还看今朝zhāo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毛泽东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带有气贯长虹的特色。《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问天,却显示他主宰世界的雄心壮志,非常有气魄。《念奴娇·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是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他战胜自然的气概。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把地球写成“小小寰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编制:李娟

审核:

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诗词在意境的创造和场面的描写上极具特色。它的意境静中寓动。如《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词的首句就创造一种空旷寂寥,寒凉的意境,接着写出词人橘子洲头望江流的情景,三句词写的是静态,却蕴蓄着词人内心的世界的澎湃激荡。再如《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白云淡淡,飞雁渐渐消逝在南天的画面,这是一个空旷,高远的意境,一个“望”字却把词人急切盼望长征胜利革命成功的强烈愿望揭示出来,反映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不平静。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研习(一)导入。

今年春节期间下了一场雪,请同学对“雪景”简单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首推第一的是今天将学习的这篇《沁园春 雪》。不独如此,这首词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读,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三)齐读上阕,感知内容。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编制:李娟

审核: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四)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5.请部分学生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毛泽东,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毛泽东感慨万千,在《沁园春

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编制:李娟

审核:

8.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用朗读表达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1.每个人自由朗读课文,为在全班展示读作准备。

2.请几名学生朗读,然后自评、他评优点和不足,在纠正读和模仿读中明确朗读要点。3.小组讨论设计全班分部表演读(轮读)。4.全班交流,确定轮读方案和领读人选。5.全班合作朗读,要求读出豪迈的感情。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朗读的知识、方法在实践中揣摩、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二、品味、赏析词语。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 讨论明确:冰、雪、银、蜡、素

2.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简单知识七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应该不陌生。)写景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态。动静结合,淳朴净美,意境广阔,气魄宏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驰”:化静为动,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际、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惟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一片。“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象,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评论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的雕”的“略输”“稍逊”都是稍微差一些,意思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用词却富有变化。

“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判要严厉一些。

(这首词值得品析的地方很多,从词语开始,是本着从小处着手,从简单处起步的原则,圈定了词语这个范围,学生思考的方向清晰,可以避免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局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多一些指导,为下一环节的多角度赏析作好思维方法的铺垫。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教师不必强求。)

三、多角度赏析

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参考:

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淮安市清江浦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编制:李娟

审核:

动静结合: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纵横结合:写景——空间;议论——时间。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比喻兼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上阕写景,句句都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阕评论古代帝王和抒写革命抱负相结合。由于“情”由“景”生,“议”由情“发”,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从千里大地, 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这一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相互补充进行全班合作。)

四、背诵比赛

《沁园春雪》诗意充沛,有声有色。全诗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认真朗读品味,会给人留下淳美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熟课文。

(当堂背诵,趁热打铁,有利于仍沉浸在词的情感氛围中的学生带着理解和感悟记忆积累,应该比课后背诵效果好。)【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沁园春雪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3.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 雪》!

二、自主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qìn)莽莽(mǎng)红装素裹(huāng)折腰(zhé)稍逊.....(shāo)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分外妖娆(fèn)稍逊风....骚(sāo)数风流人物(shǔ)..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装)顿失 tāo tāo(滔滔)江山多 jiāo(娇)一代天 jiāo(骄)

3.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明确:上片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明确: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明确: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明确: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四、细读——深入探究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明确: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帝王?这些帝王在统治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共同之处是长于武功短于文治。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6.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明确: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品读——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用以下形式说话。

一句我喜欢,我喜欢的原因在(可以从修辞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等方面进行品析)示例:我喜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明确: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这一句,我喜欢的原因在于它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六、拓展——感悟人生

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沁园春雪》教案 篇4

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

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

妖娆:妖艳美好。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

(一)学习上阕

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齐读、指名读词的上阕。

(二)学习下阕

5、找出本词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对历史英豪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惜”中有贬;“惜”中寓志。)

7、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8、齐读、齐读词的下阕。

四、精读课文

1、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小结

本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板书设计:

江山英雄风流人物

千里万里秦皇汉武

(夸张)(略输文采)俱看

长城大河唐宗宋祖往今

(白描)(稍逊风骚)

矣朝

山原一代天骄

(比喻)(只识弯弓)

妖娆折腰(人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全词。

二、研读品味

1、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在下片的议论中,一开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接着用“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极言北国的广袤,要读得开阔、宏大。

望长城内外,“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侧面描写出冰天雪地的景象,但语调转低。

山舞银蛇,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通过比喻、拟人写山态,读出形象、动感、气势。

须晴日,看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虚写,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三、比较阅读,完成练习(P5)

参考:《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四、拓展延伸

1、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2、找几句写雪的古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毛泽东当时的远大抱负以及乐观精神,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读诗,希望同学们以这一课为例子,运用读诗的方法预习后面的诗歌。

沁园春雪优质课教案设计 篇5

筠连县第三中学 詹蓉生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感情朗读课文;

2、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朗读很熟悉,已具备了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能,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但思维和审美能力需加强。教师利用他们已有知识兴趣,引导进入特定情境,培养其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B、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C、引导学生练说,体会意境: 句式:“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或某个人物),我读到了---------------。”

(学生可以写就雪景谈体会;也可以就历史人物谈体会;还可以就雪景与历史人物之间,谈对作者的体会。)

(五)、品读诗词,领悟诗词的语言美:

(小组讨论、交流)

句式:“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某字或某词)用得好,好在--------------------。”

“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这里使用了---------修辞,表达了-----------------。”

例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 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例如“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例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六)配乐朗诵诗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词。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结束语:同学们,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我们不要忘记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进新时代。播放《走进新时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望--------(实)

想--------(虚)

绘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代帝王

抒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 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整体感知:(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句式:“这首诗上阕主要写--------------,下阕主要写---------------。”

(四)、研读诗词,体会意境:

A、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B、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C、引导学生练说,体会意境: 句式:“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或某个人物),我读到了---------------。”

(学生可以写就雪景谈体会;也可以就历史人物谈体会;还可以就雪景与历史人物之间,谈对作者的体会。)

(五)、品读诗词,领悟诗词的语言美:

(小组讨论、交流)

句式:“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某字或某词)用得好,好在--------------------。”

“我喜欢----------------(某一句或几句),因为这里使用了---------修辞,表达了-----------------。”

例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例如“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例如“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六)配乐朗诵诗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词。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选》。

结束语:同学们,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我们不要忘记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进新时代。播放《走进新时代》。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上阕:望--------(实)

想--------(虚)

绘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评论历代帝王

01沁园春雪教案 篇6

1、明确升入初三的责任

2、确立目标:月考、期中、期末、一模、二模、中考

3、课堂纪律要求:站姿、坐姿、学习用具摆放、自习课

4、作业要求:七点之前收齐各项作业、作业使用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北京市第十期中学韩瑞君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歌颂自然)

一、教学目标:

1、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

2、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

3、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和韵律美。

二、教学重点

1、要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

2、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从中考得分率看,学生对现代诗的解读还比较困难。因此,对现代诗歌的教学要引起重视,注重从诗歌的意象、语言、主旨等各方面来把握诗歌。

三、教学难点:

反复揣摩体味进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四、教学课时分配:

1、《沁园春雪》2课时

2、《雨说》2课时

3、《星星变奏曲》1课时

4、《外国诗两首》1课时

5、《单元检测与分析 》1课时

一、课题:《沁园春雪》

二、教学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中展现的美感,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

2、揣摩词句,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感受诗歌中展现的美感,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

四、教学难点:

揣摩词句,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学”的诗句并赏析。

2、诵读课文

3、多媒体 录音 课件

六、教学方法:诵读合作

七、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中展现的美感,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课文朗读录音,简单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从内容、语言和情感角度)

2、诵读训练:诗歌朗读应注意什么?

停顿节奏重音感情

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试读:注意朗读要求。

二、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之一。

2、背景介绍:

(1)介绍词

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就因

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沁园春”,长调,114字,双调,上阕13名句56字,四平韵;下阕12句,58字,五平韵。

(2)介绍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三、课文研读(上阕)

1、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2、请在词中找两个词(或两个词)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

(北国风光望;风流人物惜)

3、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望”字领起;选取“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作者在上阕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请用“不仅„„而且„„”句式回答)

五、作业

1、诵读并默写

2、准备关于“学”的诗句并赏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下阕内容

2、揣摩词句,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

2、上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学习下阙内容

1、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起含义。

(“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三、小结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画面雄丽,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气魄豪迈。在写景中,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阙评论历史人物,赞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四、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理解《沁园春 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六、诗词赏析

1、示例:

《流浪猫》

⑩第二天黄昏时候,我又鬼使神差地来到自行车铺一带。我先是远远地看见车铺外边的几辆自行车车缝间的水泥地上丢着一块脏抹布,待走到近来,才看清那块抹布就是昨天的猫咪,它酣酣地睡在不洁净的洋灰地上,身子蜷成一团,瘪瘪的小肚皮一起一伏的。它身边不远处,有几根干干的带鱼刺在地上丢着。

第⑩段画线句对流浪猫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指导措施:

运用:修辞、动词、形容词、叠词

四个词:生动、形象、具体、准确

表层含义:描写谁的什么特点

深层含义:结合主旨,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流浪猫又脏又瘦的样子,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限同情和怜爱的感情。

2、初试小牛刀

(1)自己选句,赏析

(2)小组交流

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赏析: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把山、原人格化,化静为动,生动形象传神的把冰雪覆盖的群山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非常壮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拓展:交流关于“雪”的诗句并赏析

七、作业:

1、《目标检测》

2、预习《雨说》

八、板书设计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阙北国风光望长城:惟余静想象看红装素裹

冰封雪飘大河:顿失分外妖娆

群山:舞动动

高原:奔驰

实虚

总分

下阙江山多娇惜秦始皇汉武:略输主旨数风流人物

英雄竞折腰唐宗宋祖:稍逊还看今朝

成吉思汗:只识

过渡评古颂今

上一篇:公司总经理2017年会致辞下一篇: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