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精选10篇)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1

自2001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我省贯彻意见实施以来,公文拟制和发文等过程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但也不容忽视另一个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公文数量大幅增长,公文中雷同重复发文,照抄照转发文,言之无物的官样文章等也不在少数,其次。语法错误仍然不少。鉴于此,笔者从本局2004年归档公文中试举例并结合其内容进行一一剖析和勘误,目的是引起同行们探讨,以求对机关效能建设和建设约型机关起一定的作用。

一、雷同重复,照抄照转发文

如每年发安全生产文件、元旦春节安全通知,去年这样说,今年也这样说。多个部门齐头并进发文,人云亦云,未能提出拾遗补漏意见。以致于年年发安全文件,年年都存在不安全隐患。

二、官样文章,空洞无物

一句话即能解决,却要发文。如有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配合,非要党委政府两办发文,成立临时机构通知。这样的公文令人生厌。本来各自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清清楚楚。与其说加强责任有领头羊,还不如说是各个部门绕着兜子走,变戏法给上级和群众看。据我局归档统计,2003年和2004年这类发文就多达43件和50件。这类公文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

三、(标题)头重(文)脚轻,笼统含糊

有的发文机关,怕文件贯彻执行不力,社会信息媒体无声音,就拔高发文规格,用大标题行文,用大道理吓人。其发出来的公文:谈工作,只讲大道理,不讲实际情况;讲工作安排,只喊口号,缺乏具体措施;讲问题,只摆原则,不触利害,不辨是非;不顾文章主旨表现需要与否,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这影响了工作效率,助长了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四、缺乏指导,繁文缛节

近几年来,各类考核细则、办法、计分评比等公文,给人以工作扎实的虚幌感觉。真正到具体考核时又缺乏指导、监督纠正。这些公文繁琐死抠细节。

五、滥用介词“关于”和“印发”及书名号

(一)标题滥用介词“关于”

在公文里,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考虑到文头已显赫印有发文机关名标,标题也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组成表述对象的“关于”往往和表达中心内容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的事由构成文种名称的定语。也就是说用“关于”是有条件的——标题句子起头动词缺主语、名词对名词重叠,还有句子涵盖不全事由的情况下使用。

下例标题里的“关于”用的就妥,如某县政府发文:××县人民政府关于周××等同志任职的通知

其他诸如工作要点、工作总结、会议纪要,本来就是很明白的主谓句就不必加介词“关于”。

(二)标题重叠介词“关于”和文种名称

主要是由乱添词语“印发”、滥用书名号引起的。

1.乱添词语“印发”,书名号画蛇添足。原来意义上印发文一般见于领导人讲话,先进事迹材料传达,发展纲要、规划下发参考。近年来也用于一些具体操作计算、考核等下发。总之。对比较细节问题的规定可用印发文。近几年来“印发文”有滥用并有扩大化趋势,有庸俗和轻率之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发文损害了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浪费了纸张和人力。

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纸、刊物名称的。对书名、篇名不能作宽泛理解。一般来说,批转法规性文件、有文号并已发文的公文、内部发行的单行本(已经单位审定的)、公开发行的书籍(有了著作权、出版权的)等在公文里用到方可加书名号,除此之外,均不得对标题和句子成分加书名号。否则,滥加书名号使句子含糊繁杂,容易给阅读者造成歧义和误解。如某市三个职能局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标题中出现两个“关于”,两个文种,让人感到别扭,是“通知”还是“意见”。首页大致意思是:经过审阅,领导同意发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文件产生背景信息,是给文件处理归档用的。应去掉前面“关于印发”和后面“通知”,去掉书名号,并删去首页,直述事状点明主旨。正确的标题是:××市××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

2.一些发文机关对下级或业务机关起草的以本机关名义发布的公文,分不清公文归属,导致滥用书名号和乱添词语“印发”而发生上述错误的也不少。

3.批转和转发性公文的标题除了同上述例子出现介词“关于”重叠错误外,文种重叠也是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发转发文件标题组成:可加上、也可不加批转、转发机关使用的文种,如果发文机关和被转发机关同属于一个文种,就不得加,以免引起阅读混乱。如××发展局等六个单位转发《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处理意见》的通知,这里有两个文种,在语法上是通的。下面的某县纪委转发上级文件就不通了:关于转发《中共××市纪委、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上述标题显然是不对的,必须去掉前面的“关于”和后面的“通知”。正确的标题是:转发《中共××市纪委、组织部关于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六、遣词造句不当,逻辑概念不清,词不达意

选词不够准确贴切,误用“印发”在标题中为常见。如某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发文:关于印发《××县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工作计划》的通知。上述标题中“印发”应该用“下达”,其他类似用“实行、开展、实施、执行”等和宾语组成动宾词组来表达事由。正确的标题是:关于下达××县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工作计划的通知。并删去首页,开门见山表现主旨,加强文章表现力。

词语倒置。某县职能局发文:关于要求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的报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否还有省级保护区,正文没有标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的出处和文号。正确的标题是:关于要求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项目专项资金补助的请示。

七、句子成分欠缺,省略过及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2

档案的种类有很多, 但是归根结底档案都是对过往事件的真实记录, 无论对于整个社会还是真的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档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人民的综合素养在逐步提高, 人们对于隐私等方面的问题重视程度在逐步的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在档案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这些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以此来提高我姑档案管理工作。

1. 我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 我国针对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在管理制度方面, 由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够, 导致我国档案管理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理念十分的落后。这种现象在我国的档案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严重阻碍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正是由于存在制度的缺陷, 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 这是制约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更是进入了社会发展的黄金期, 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我国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么大的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计算机的不断普及, 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推动的。众所周知,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之中, 各个行业只有充分的利用了信息化的优势, 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程度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很多地方或者单位的档案室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 这对于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巨大的阻力。

1.3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档案管理工作归根结底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但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而言,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 我国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水平呈现层次不齐的状况。很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进行过相关教育或者培训, 根本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 更有甚者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竟然是一些即将退休的员工, 他们根本不懂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4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一直处于非重要地位, 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 在实际的工作往往进行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管理人员的工资也与实际的工作效果或者工作效率没有关系。因此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并没有竭尽全力的进行工作, 这也是当前我我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大弊端。

2. 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2.1 建立健全我国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古语有云“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档案管理工作也是这样, 要想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的推进我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针对档案管理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详细的规定, 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严格的执行, 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才能促进我姑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2.2 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社会, 在社会的发展中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 因此在档案管理中也应该重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积极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这是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2.4 切实提高我国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档案管理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与单调的工作, 因此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性不高, 这是导致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推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结论

当前我国在档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正是针对我国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希望这些措施可以对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社会制度与社会管理体系在不断地健全, 档案管理问题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档案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知识的宝库, 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的人事档案中更是包涵着个人丰富的信息与资料对社会与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郑立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档案管理资讯, 2010.7.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3

【关键词】地质勘查;勘探问题;解决策略

一、在找矿过程中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的加大,一些较为传统化的勘探浅部地质方法,已不再满足我国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所以,为了能探寻出潜在的深部矿藏资源,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设备技术,通过从地平线上穿越,再深入地下深处中探索资源,使其能有助于资源空间的发展。在深部找矿期间,地质人员先要对深部找矿靶区进行定位,其设备可利用地球物理地质勘探技术,使得能方便地质人员对深部导矿通道及控矿构造的研究。并且,还有利于将间接与直接的地质信息提供给深部找矿区的地质人员,从而能及时快速定位赋矿部位,并将矿物分布于地下结构方案细致准确的刻画出来。

二、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问题

1、地质矿产勘探缺少资金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矿产探勘技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成果。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中看,地质矿产探勘方面所获取的进步幅度较为迟缓,且进步效果也不如人意,和以往相比,其矿产储量的增长趋势也是逐渐缩减,而且在勘探过程中,矿产勘探工作的难度系数也变得越来越大,遇见危险矿山的概率也出现上升趋势。国家为地质矿产勘探方面投入的项目资金,已无法满足目前矿产勘探工作的实际需求,这能够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勘探的工作进度。

2、找矿技术的相应标准尚未达到。由于我国发展采矿行业的时间比较晚,导致采矿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国矿产开发的需求量得不到满足。目前,我国的采矿技术,仍未能实现从浅部矿过度到深部矿的愿望。深部矿藏有着一定的丰富资源,但在开采过程中,会受到极大局限性,其中包括:高水平技术、较大干扰性以及缺少信息资源等。随着勘察技术的发展,较为传统的勘察技术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针对这一现象,虽然我国在近几年里已开始对找矿技术的发展进行重视,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技术含量较为低下、开发速度缓慢等,这些都严重局限了我国进一步推广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

3、缺乏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我国地质找矿探勘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都在不断强化其改革力度,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市场化的配置资源已被矿产资源实现,但与此同时,地质找矿探勘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投入与产出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矿藏勘探度、品种及分布等方面也是互不一致的。在市场的推动下实施调节,对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国家采取资源调控,使其能确保产权关系的最大化。但在实际过程中,对于宏观调控方面,我国还缺乏一定力度,很难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达成统一,矿权在发放时没有实现预想效果,一些企业在得到矿权后,对找矿工作的实施不注重,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三、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存在解决问题方法

1、勘探和地质找矿间的联系要理清。为了将勘探和找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顺利达成,首先需要加大力度支持找矿工作,在地质找矿工作期间,要对找矿的重要性有个充分的认识,只有使找矿成果具备可靠性,才能做到勘探基地的可靠。然后调整过勘探和找矿间的二者比例关系,大力提升地质找矿有关工作量和相关普查钻与等物化探异常检验论证等。在利益分配时,按照制度性的方式分配,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对找矿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确保工作效益的提升。其次,在找矿方面,相关领导人员也可以奖励的方式来激励找矿人员,对找到矿资源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同时,还要做到群众有利益,地区有收益的找矿模式,这样更激励人们对找矿工作的兴趣。待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将地质勘探和找矿间的联系理清,勘探的根本是找矿,要想深化找矿工作,勘探工作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量优质矿产资源的产生,是勘探和找矿间的最终目的。

2、在找矿预测工作时做好综合勘探技术。由于矿产勘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地质勘探人员可根据其发展趋势,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使其能把找矿预測工作做到最好。此外,在勘探方面,地质勘探人员可将化探及物探的矿产勘查方法,以科学化的手段灵活运用,这样能更好完成隐伏矿的深部勘探工作,同时,也能实现矿产勘探工作中各种手段间的相互配合。而且,还能指导地质人员深入分析及学习探勘思路与地质理论,对设计的地质勘探方案做到仔细审核,将找矿与地质的脱离问题进行解决,把工作区的成矿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相结合,对物化探信息实行深入了解,使其确保找矿的准确性。将地质探勘的检测技术理顺,可以对找矿的确切度有所保证,从而能进一步满足生产单位与国家的实际需求。

3、加大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配置。从目前情况中看,在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具有较差的稳定性。而且地方在投入资金方面,其风险也是相对较大的,同时,在民间投资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投入资金采用合理化的管理制度,并合理分配不同资金。此外,对于资金的使用,也要做到合理配置,目前情况来看,对勘查期间所使用的草原、林地及农地等,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资金补偿。针对这种在勘查过程中发生的状况,和占用勘查资金等情况,相关部门人员要给予严厉的惩处。所以,为了防治类似问题的发生,有关部门领导要确保专项资金在工作期间做到专项使用,不能再其他方面使用勘探资金,使得能保证勘探的效果与质量。另外,人才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从当下发展看,找矿勘探工作是一项将勘探工程学、地球物理学及地质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一项工作,这不仅要要求人员的素质,而且还要要求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关部门可针对有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教育与培养,使其能为今后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矿产资源和工业化企业而言,找矿技术的提高,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所以,就相关部门和工业化企业而言,人员素质的加强,管理体制的提高,是当下所要年对的主要问题,只有做到不断提高找矿勘探工作,才能更好推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4

关键词:公文处理,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处理是各级行政机关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和行政行为,是机关之间进行工作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档案资料主要来源是公文,即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又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信息源泉,利用好信息载体,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着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因而,改进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公文处理的水平与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各项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便成为目前行政管理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一、公文处理和档案工作衔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际工作中,文秘和档案实行的是分块管理制。公文生成制发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这种体制某种程度上却拉大了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距离。文秘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也很少考虑文秘工作,致使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脱节之处。目前,在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上,即公文的格式和处理办法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

(一)文书处理工作者缺乏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意识,没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大部分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制发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质量问题。在公文制发中必须强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意识,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

(二)公文数量增加过快,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控制

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只注重公文的数量,而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削弱了档案归档的质量,而档案信息源的利用,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影响着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格式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文件归档中,出现的一些操作性的错误。

1. 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

《格式》规定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80 g/㎡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型号为国际通用A4型。装订要求左侧订,不漏页,无坏钉,不脱落,不散页,后背平整。但长期以来,公文用纸很少注意克度要求,常因纸张质量差和耐折度低,以至于保存时间不长便开始发黄。而且有些单位还在继续延用过去的16开型纸,即使同是16开,有时大小也不一致。印刷装订中,掉页、漏页、压字、钉脚不齐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公文的严肃性、美观性和档案的完整性都受到一定影响。

2. 版记不全面,附件不规范

版记是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相互衔接,顺利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而日常文秘工作中常常不被重视,只有主题词而无抄送抄发单位者有之,不标明印发部门和时间者有之,甚或没有版记,尤其是主题词的选用不准确或自拟自编更给文件归档拟写案卷标题造成困难,增加了“文档一体化”的操作难度。《格式》还对公文的附件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现行的公文制发中,有些单位却不能正确处理,有的“附件”字样标识不当,正文和附件的名称、序号不一致,附件单独装订时不标识正文字号和排列序号,附件和正文人以对号入座等,也严重影响着公文的规范立卷和规范归档。

3. 文种使用不当,办理程序不规范

《办法》规定公文主要有十三种。但实际应用时,往往“决定”和“意见”不分,“通知”和“通告”混用,公文的实际效力常因此而削弱。最容易混淆的是“请示”和“报告”两个文种,有的该用“请示”却用了“报告”,有的“报告”中夹杂“请示”的内容,有的甚至把两个文种合二为一成“请示报告”,给公文受理机关带来不便,影响了公文作用的发挥。公文的办理程序虽说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在日常工作中,越级行文,越级签发,有校对无复核,不登记就印发等无序现象却很难避免,从而为档案工作留下后患。

4. 原稿不齐全,编号不规范

公文原稿的收集整理是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候,办文过程很规范,但实际归档时,却发现只有定稿,缺了原稿或修改稿。从某种意义上讲,修改稿特别是领导批示的原稿更具有存档价值。还有的归档材料是传真原件,不经过复印就存档,短期内字迹就变得模糊不清。公文编号的差错一般则是由于登记不及时、分类不准确造成的,漏号、重号等乱号情况的出现,既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又不符合立卷归档的要求。

5. 书写字迹处理不当

在案卷中,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圆珠笔和铅笔)、墨水和纸张,使字形变形、模糊难辨、且有涂改痕迹等现象普遍存在,使档案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

二、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衔接的对策

公文处理是对公文的创造、处置和管理,也就是在公文从形成、运转输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毁灭的完整生命周期中,以特定方式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利用、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必要功效的行为或过程。可见,公文处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紧密相联,又相对独立。

(一)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

要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入口关,是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基础工作。也就是把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从组织制度到具体程序真正交融在一起,即“文档一体化”。“文档一体化”旨在加强档案部门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档案的质量,同时减少档案部门的工作程序,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使文档工作流程科学化、合理化。文书处理工作是“文档一体化”的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文秘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记录,是历史的折射和缩影,是传承社会文明的薪火,可以说没有档案就没有历史。对一个单位来说,要维护其历史的真实性,使人们了解它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状,靠什么?靠的是档案,靠的是大量的文件材料。可以说今天的文件,就是明天的材料。所以,每一个文秘人员头脑中都要有“档案”二字,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更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规范办理好每一份公文。

(二)强化“全过程管理”工作

1. 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不论文秘工作,还是档案工作,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确立质量第一观念,明确认识各自的岗位质量责任,这是“全过程管理”的前提。

2. 要严格遵循《档案法》、《格式》和《办法》等法规

这是“全过程管理”的根本法,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发程序、公文法管理要求及公文归档工作均在这些根本法中作了明确规定,全体档案工作人员和文秘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在精通的基础上模范执行。

3. 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优秀的工作队伍

这是“全过程管理”的基础。此外,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相对稳定的工作队伍。文秘工作和档案工作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能设想一个人员素质不高、更换频繁的工作队伍能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

4. 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理公文

这些规定和程序要尽可能细化,简捷明确,操作性强。要严格执行公文行文规则,严格审核签发制度,禁止滥发文件和发无效、无用的文件。不但在公文正式印制前对审核签发手续是否完善、附件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进行复核,印制后发送前应再次进行复核。若要修改实质内容,则应按程序复审。在公文用纸纸型、幅面尺寸、字体字号、排布规则、装订要求等技术指标上也要严格按机关报标准把握。要发挥随文卡片的控制作用,对“文件处理单”、“发文稿纸”等卡片的填写要简明扼要,合理确定文件的发文范围,在控制文件件数的同时,严格控制文件的份数,禁止滥抄滥送。

5. 要依靠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落后的文件设备和档案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档案法》、《格式》和《办法》的要求,因此,配置优良的设备和工具,是“全过程管理”的关键。同时还应注意操作的熟练性和规范化,对一切不合理、不经济、不正当的使用行为要坚决禁止。

(三)强化“文书部门立卷”工作

“文书部门立卷”是《档案法》早已明确的一个基本制度。《办法》也规定公文办理完毕后,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及时整理(立卷)、归档。公文立卷归档是文秘工作的最后环节,却是档案工作的开始环节,并成为二者真正意义上的衔接点。各单位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应由文秘人员集中统一保管,根据立卷的原则和方法,在档案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编写案卷类目,将其及时对号入座,使文件的立卷工作日常化。“文书部门立卷”主要是做好平时归卷工作,关键在于“及时”二字,及时收集,及时分类,切忌拖拉积压。会议文件应在会议结束时及时收集归卷;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收集归档,协办单位保存复制件或副本。文秘人员平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文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既方便平时查阅,又利于年终立卷。在遇到工作人员因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全部及时进行清交,以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齐全。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等.文件工作的科学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2]郑明珍.尽快实现公文处理的法制化[J].中国行政管理, 1995, (2) .

[3]翟同初.行政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3.

[4]安昕, 曹润芳.应加强文件处理的法制建设[J].档案学通讯, 1994 (, 2) .

[5]彼得·瓦尔纳.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选读[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2.

[6]张东华.文件价值理论与档案签定理论之比较[J].档案管理, 2000 (, 2) .

[7]杨鑫.机关档案编研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档案管理, 2006, (2) .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5

摘要:土基工程施工质量是市政道路施工控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土基施工的各种质量问题,才能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本文针对市政道路土基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从而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土基工程;质量

引言

土基工程作为市政道路建设的基础部分,其施工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土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到整个道路的质量,导致各种道路病害的产生,也会对施工进度和效益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加强土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各种质量问题进行全面预防和治理非常必要。

1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土基工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土质基础工程,它是指依照施工的技术要去对肩道以及道路下面进行碾压,促使道路的土基均匀、密实以及稳定,也可以指利用特殊的处理技术促使土基工程达到设计的要求。土基工程作为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因此需要重视土基工程的施工。市政道路在施工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土基工程問题,原因表现在多方面:市政道路工程的工期较短,这样在较短的工期下,施工人员的施工比较匆忙,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土基质量问题;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往往没有充足的施工作业地方,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人流走动和交通封闭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市政道路的施工缺乏连贯性,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另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把握施工的细节,土基工程的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土基工程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这样在市政道路的使用中,道路的土基就会发生下沉现象,这样路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支撑力度,进而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断裂。因此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需要充分的重视土基工程的施工,这样确保市政道路的质量。

2土基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2.1土基碾压以及排水问题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对于土基的碾压和横坡的处理不当。施工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依照设计的要求对土基进行碾压和整平,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仅仅对路槽进行一遍的碾压。另外在市镇道路的施工中,重视工程的进度,却忽视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这样的施工容易造成土基不够平整、标高不准确,这样容易造成土基的承载层结构不均匀,在土基高的地方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在土基低的地方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对于土基横坡容易出现不准确、平整度比较差,这样致使承重层厚度不均匀,最终沪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土基的横坡没有进行充分的平整,这样遇到雨天,导致排水不畅,这样土基就会吸引过多的水分,这样容易形成“橡皮土”,威胁到土基的稳定。土基没有设置排水设施,这样容易引起泛浆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2.2沟槽覆土问题

在施工中,没有以后找施工的要求进行沟槽的覆土,这样就会给市政道路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例如可能含水量比较高的土壤填入到沟槽中,或者是大块的石头和砼块等旧料,再或者是淤泥投入到沟槽中,这样就不能够对沟槽进行充分的夯实,在市政道路的使用中,容易产生荷载过重,这样道路就会出现塌陷,引起裂缝和凹槽,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影响到人们的出行。

3土基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土基压实整平

含水量的大小、压实度和压实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土基的压实程度,因此需要处理好这些因素。在土基的处理中需要处理好土基的标高和横坡,这样才能够确保土基的平整度达到施工的要求。在控制土基的含水量时,需要对土基进行分层的碾压,并且需要确保土基的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在土基碾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把握被压实土层的最佳含水量,然后迅速的进行碾压。如果出现填土的含水量不足的情况,需要对填土进行洒水,,从而确保填土的含水量达到设计的要求。而且需要提前一天进行洒水,这样确保水分充分的渗透土基中,且需要适当那个的均匀搅拌确保洒水的均匀。在土基的碾压中需要,需要充分的了解施工的规模、填料的种类、压实度、路基挖运机械的配套社设施的情况、气候条件等,这样确保土基的碾压压实度的准确。压路机在施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先轻后中、先稳后振、先低后高的原则,而且在碾压中需要认真的施工,避免出现漏压的现象。

3.2正常的布置排水与降水设施

在土基的施工中,需要需要注意对于排水的布设和降水设备的安装中,不能破坏土基的土壤结构,而且需要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不对地面原有的排水系统造成破坏的原则下,依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排水和降水设备的布设。对于排出的水体,需要引到远离土基的区域中,并且需要让水顺利的排走。在采用细砂和粉砂土进行降水的处理时,需要注意尽量减少流砂的使用。在路堑坡顶外侧设置排水沟时,需要精确的计算排水沟的横断面和纵坡的坡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水泥工顺利的排出。对于排水沟的设置的时候需要在路堑顶部预留防渗安全距离。在排水和降水设施施工中,需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在雨天进行施工时,需要边挖边碾压。

3.3沟槽回填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沟槽的回填质量,严禁将含水量过高的填料、淤泥、大块石或混凝土块等材料直接填入沟槽内。若需填入体积较大的块石或混凝土块,应先将其击碎后再分层填入。另外,还要掌握好最小履土的深度,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夯实作业时可选择一些轻巧方便的机械,以提高沟槽回填的质量。

3.4处理好软土的土基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软土土基的施工,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软土土基进行处理,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例如在某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出现一段软土路基,并且无法绕开,这样在施工中可以采用提升土基工程质量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土基。常见的提升土基质量的方法为深层软基处理技术和浅层软基处理技术,在对施工现场检查勘查和测量,分析得出采用浅层软基处理技术比较适宜,这种技术通过添加剂和排挤法对软土土基中的含水量过高的土壤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达到处理软土土基的目的。

4 加强土基工程质量控制的策略

4.1制定严格的施工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切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制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无形的力量。市政道路建设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为了使道路更好的为市民带来便利,更久的为市民所服务,道路的建设施工中土基工程质量控制就必须要求严格。因此,施工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些工程施工的规章制度,并且将这些制度下发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

4.2施工过程中关注气候变化

道路施工由于是在室外作业,因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的施工工作人员为了保证道路土基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施工不能选择在雨天或者下雪天进行,尤其是大雨情况下将会对道路土基路面造成极大的冲毁。另外,在施工中还应该关注气候变化,低温和高温均不适宜路基施工。

4.3施工过程中材料控制

在道路土基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保证土基路面的平整度,而且还需要考虑土基的施工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结实的石子掺杂着泥土来铺设土基里面,这样可以增强土基路面的承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降低施工的工程成本。

5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表现为土基工程的质量问题。土基工程的施工步骤复杂、工程量大,想要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必须认真的进行土基工程的施工。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需要加强对土基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湘君.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土基工程的质量问题[J].建材发展方向,2014(3).

[2]王希海.市政道路施工土基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J].科技论坛,2013(20).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6

问题1:过于追求教学形式,淡化了教学的本质内容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新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观摩课,大都存在这样一个套路:今天我们分组合作学习,于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出示问题后,各个小组分头嗡嗡地讨论起来,不过几分钟,教师叫停,继而是逐一汇报。其间也并无大错,几乎合乎教师的预料,偶尔某一小组有一点小小的偏差,教师就会就此大做文章,追问这个小组,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谁的想法同他们的不同?其他组的同学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服他们?完了之后便是“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我真为你们高兴”之类的表扬话,同时还夹杂着请为他们精彩发言鼓掌的声音,最后,就是回顾本节课,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如此等等,一节课便大功告成。

反思:任何事物都以一定的形式出现,形式是内容的外地表现,不存在不具有形式的内容。但是外在的形式必须从属于内容的需要,为本质内容服务。新课追求新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定要与这节课的本质内容相吻合,必须结合本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具有个性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获取情感的体验。

问题2:过于追求算法多样化,影响计算技能的培养

课程标准多次提到,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多样化。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多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计算时也往往出示几幅图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小狗是这样算的,小猪是这样算的,小花猫是这样算的,小猴子是怎样算的?你还有别的算法吗?于是乎,算法多样化成为现在计算教学中大大的亮点。再加上“多样化”算法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又非常“精彩”,看上去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无形之中又为这样的课堂增加了新的“看点”。听听现在的计算课,你就会发现教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算法多样化,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尽量选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反思:算法多样化,是个性化学习的必然结果。如何提倡算法多样化,而又能保证优化出一般的方法,而不影响学生对后继内容的学习,并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必要的练习,是每一个课改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多样化的“度”,做到适可而止,及时地优化出一般方法,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究竟如何把握,这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问题3: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讲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弱化教师主导作用、唯学生自主是尊的倾向:学生自学课本,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本节内容。

反思: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的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化,失去的却是教师有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拔,导致课堂的低效或无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引导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为他们铺路架桥,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

问题4: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生成的教学资源,背离了文本的主体内容

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忠实的执行者。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的资源,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和超越,提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的教学资源中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生成资源的甄别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背离文本内容的现象。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还要继续研究分数。有关分数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我们要根据你个人需要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分数?

2.我想知道分数能否化成小数?怎样化成小数?

3.我想知道分数有什么性质?

4.我想知道分数乘除法是怎么算的?

5.我想知道约分和通分是怎么回事?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分为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对于那些无效的生成,教师要注意取舍。选取哪些对本节内容有关的或相近的内容进行研究,决不能不顾文本内容,一味强调生成资源的重要性。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7

关键词:诚信,教育,问题

祖国未来的青少年,是将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未来社会“诚信”的回归,取决于他们对“诚信”的确立和态度。所以,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对他们进行诚信 的教育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应有的一份责任。因此,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放在首位。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诚信观,我们进行了课题《初中生诚信教育的探究》的调查研究。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的中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诚实守信的认识不全面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是: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但他们在具体的事例上就不太明白了。例如,不按时交作业;不经别人的 同意私自拿别人的 东西,如笔、资料;损坏东西 没能主动 承认等。这些都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的不诚信行为。

二、思想不成熟,是非观念自我认识不强

1.思想表现不成熟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和对事物的看法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的过程中,对所遇到事物的对错判断以及解决问题时,一般都是习惯按照自己个人的见解去处理。因此,当他们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作为教师,在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少学生在犯了错误后,时常不能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总是喜欢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逃避。

2.盲从心理严重

很多班主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布置清洁大扫除时,由于总会有个别学生偷懒甚至不参与,从而导致有部分参与了的学生因心理上的不平衡,也跟着偷懒或者不参与,结果,跟着偷懒或不参与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致使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完成得不好。还有,当遇到突发事件,如晚上突然停电时,有不少学生会跟着起哄,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盲从的心理比较严重。

3.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

由于学生思想不成熟,是非判断能 力不强,所以很容易受到社 会上不良 风气的影 响,对一些诱 惑抵抗力差。比如说,有部分学生经常参与赌博,讲“哥们”义气,参与打群架,私自外出 网吧上网 等。从而导 致无心向学,不思上进,经常迟到旷课,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不予理会,对个人的诚信不当一回事。

三、诚信意识淡薄,没有注重 平 时 的 行 为 对 个 人 信誉的影响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要做到诚实、守时、守信。但在我们提问他们对待别人能否做到诚实、守时、守信时,真正能够做得到的学生很少,没能做到欲人待己,亦以己待人。虽然当代中学生对 于当前社 会上“诚信”的缺失和泛滥深恶痛绝,但平时却忽略了自我诚信意识的维护,对个人诚信的要求不太重视。没有深刻认识到平时自己出现的不诚实、不守信行为带来的危害和对个人信誉的影响,甚至有弄虚作假现象。

四、自我控制能力差,责任心不强

由于有些学生平时对自己个人诚信的要求不太高,所以他们行为的随意性很大,有时候全凭个人的喜好去对待事物。比如抄袭作业、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时完成;对外界的诱惑抵抗能力差,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出现吵闹甚至报复等。通过我们进一步调查了解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其实跟家庭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当代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有部分学生由于家里长辈过度呵护,平时很多应该自己去做的事情都由长辈去替代完成,过度迁就,养成了学生的懒惰、独断和自私。这些不良 习惯导致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在对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上往往责任心不强,自我诚信要求过低。

五、承受挫折能力弱,依赖性强

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或犯了错误而遭受家长的数落,教师的批评,从而导致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现象屡见报道。固执、任性,容不得别人说半句;嫉妒、贪慕虚荣,个人主义严重;自我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过于依赖等导致学生出现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这些都是教师对当代中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最难处理和最难解决的问题。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8

一、当下我国财税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1. 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监督漏洞

在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由于监督力的缺乏, 致使我国财税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我国税收工作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偷税、漏税的现象,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逃税, 甚至使用虚假的财务信息, 这给我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其次, 有些企业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地缴纳税款, 甚至不缴纳, 这就使我国的税收收入得不到保障。

2. 财政税收制度自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要缴纳多项税款, 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财政税收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对于我国的税收制度来说, 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 在税种的设置方面也出现了不合理分配的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税收工作的开展。目前,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 原来的税收政策是针对计划经济而制定的, 因此税收政策并不能很好地协调经济。相关的税收政策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税收重复问题、税收政策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等问题。

3. 财政税收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财政税收工作中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了。例如, 在日常的工作中, 许多财政人员常常受两种管理体制的影响, 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再加上现阶段财政税收工作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又缺乏相关的监督体制来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这就降低了财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4. 财政税收的支付责任与各级政府的职能不相适应

目前, 我国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财力出现了不平衡的状态。地方政府在划分职能时, 处理得比较教条, 实际工作中对于比较简单的财政工作还能应对, 然而面对复杂的财政工作时处理起来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 这就导致了政府职能时常与政府财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出现。另外, 在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方面也存在着制度结构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等问题, 这样就不能使国家横向财政与纵向财政进行有效的平衡。在规模上, 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当转移资金出现不透明、不规范管理时, 转移资金的随意性就很强, 会给财政税收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策略

1. 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

为了有效地防止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 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 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首先, 我国要对制定相应的税收监督制度;其次, 要安排专业的税收人员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一套科学合理的税收监督制度有助于防止企业的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 只有税收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才能降低国家税收的损失, 保证国家的经济利益, 国家财政收入才有更好的保障。

2. 逐步建立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我国财政工作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就必须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完善, 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建立完善财政税收制度要从调整税收政策出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家的税收政策也应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要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 维护好国家的经济利益。例如, 我国可以对所得税和营业税进行调整, 避免出现重复纳税的现象。同时, 国家也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整, 将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到最小化, 以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 不断深化改革税收预算机制

财政税收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税收预算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预算机制,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出发, 一方面对财政预算的范围进行拓宽, 使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都被财政预算机制所覆盖;另一方面, 我国政府要根据国情制定长期的税收预算机制, 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长期的规划, 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正常运行。对税收预算机制进行不断的深化改革, 不仅可以确保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有助于我国税收工作效率的提高。

4. 建立完善财政支付制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应该加强对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支持力度, 保证资金的来源。我国要不断增加转移支付的比例, 合理地规划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合理分配支付转移资金。一套完善的财政支付制度不仅可以加快地区统筹规划的速度, 还能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财政支付制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现阶段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经济稳步发展是我国的重要任务。税收收入作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有效地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不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前提下, 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深化改革, 使我国税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财政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是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资金力量, 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对税收政策做了适当的调整, 但是在实际的财政税收工作中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漏洞。本文将围绕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问题提出几点深化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财政税收工作,存在问题,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武威.当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1) :6.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9

1 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于2011年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见,加强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既包括自然方面的知识,又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时空跨度大。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既强化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极大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课程新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应该贯穿于地理教学全过程。在多媒体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 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3 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而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电脑,频繁地变换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出现严重的“机灌”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学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学生提到教师操作太快,认为地理教师课上有4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操作电脑的学生有28%。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对教学主体不清 教学设计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导者;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很少人考虑教学方法的需要,更无从考虑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

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件内容需优化 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优质的课件内容应符合教情,更要符合学情。要内容充实,设计科学,简洁实用。但目前地理教学所用的课件质量并不高,具体情况如下。

据调查,一半多的地理教学课件来自网上下载,而借鉴别人,只作简单修改的占的比重更大,导致课件内容与教材脱节,缺乏新意;课件内容是纯文本的地理知识的总结,过于枯燥、呆板;课件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够丰富;课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整合,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颜色过于单调,知识点不醒目,字体有时偏小;等等。课件内容制作粗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多媒体利用率低 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师生利用不合理,保洁工作做得不及时,学校维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多媒体经常出故障,而且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使用。另外,制作课件所需要的优质素材很多时候不能下载,导致资源数量太少,有些教学资源即使能够下载下来,也不成体系不配套,而师生的计算机技术又不高,诸多因素导致完全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会消耗很多时间,最终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未必理想。这些都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有调查数据显示:40.6%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多媒体(如讲公开课时)教学,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利用率并不高。

概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积极、科学、合理使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克服上述这些问题,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翁成福,马锐.高中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运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戴以香.地理教学选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四种关系[J].青海教育,2005(1).

[4]郭勇.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公文存在问题的剖析和勘误 篇10

1.小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视知觉能力发展滞后引起粗心大意。

有一位家长反映孩子看到长一点的题目就叫“妈妈,这道题不会做”,而每当读完题目,他就说“我会做了,不用讲了”。有时考查的题目并不难, 但学生因为看不懂题目或根本没有看题目,随意填写造成错误。对于这些现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这是孩子懒、不主动等造成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误解, 因为看题读题审题能力低下是由视知觉能力发展滞后引起的。视知觉包含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视知觉能力是重要的基本学习能力,如果视知觉能力发展滞后,可能就会在学习上出现阅读理解障碍,读不懂数学应用题等问题;容易犯看错、抄错、写错等粗心马虎错误;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出现明显偏差。

例如: 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 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4(米)

②12÷(3+1)=12÷4=3(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1是错误的,解法2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 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轻视心理, 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 根本没有仔细地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 ,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 “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4(米)”的错误结论。

1.2思维定势干扰审清题目。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 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影响,产生思维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比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 ”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的干扰。又如学生看“多几”就用加法做,看到“少几”就用减法计算。

1.3心理畏惧丧失解题信心。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 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此学习的自信心就丧失了。

如五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本题有两种思路:

1第一次喝的, 即二分之一杯牛奶, 还余二分之一杯牛奶。

第二次喝的,即四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四分之一杯牛奶。

第三次喝的,即八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八分之一杯牛奶。

第四次全部喝完,即喝完最后的八分之一杯牛奶。

四次所喝牛奶的总和是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正好是一杯。

2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

本题由于喝了四次, 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 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也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导致他们自动选择放弃。

1.4思想受阻思路无法延续。

低年级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差,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如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解题思路就无法延续。

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

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 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题中含有条件“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 只要把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6厘米再加上1厘米作为接头 ,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拓展开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即可列式为(2×3.14×6+1)×10×100。

1.5包办代替造成依赖心理。

在平时的练习和作业中,有些老师和家长唯恐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左不放心右不放手,把题目意思直接解释给学生听。这样学生便失去了独立读题、解答的空间,来不及思考就知道解决方法了。一到考试,问题就暴露出来,老师认为自己平时教得很透,分析得很清楚,学生没学会,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但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也隐藏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同时造成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1.6情境插图困扰学生的思考。

现在的书本上,很多解决实际问题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的,而学生在练习时有时却是纯问题的理解,找不到条件或找错条件。

如三下书本第12页第5题:我们2天共吃害虫780只,问: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隐含条件: 图画中是3只燕子。 )

没有认真 审题的孩 子就将这 道题解答 为 :780÷2=390(只 )。

2.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 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那么如何让低段学生在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审题呢? 我的体会如下。

2.1改进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 要求教师要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技能的培养。新教材在题目的设置上,材料具有可读性,设问具有隐蔽性,答案具有创见性。如果学生稍不注意,吃不透题意,就很容易出错。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舍得在审题上下工夫,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

2.1.1了解学生的审题情况。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 ,由不做作业到做少量作业,“做作业前要看清题意后再做”这一作业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已了解,但是在作业时有的能做到,有的就不能坚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关注,既要了解有没有认真审题,又要了解是怎样审题的,对能认真审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 对审题方法科学且合理的, 要给他(她)机会介绍与交流。这样,既让介绍的小朋友体验到审题的愉悦、创新的快乐,又让其他小朋友明白“审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当然,对于少数经常不认真审题的学生,则需请一些小助手,在他们作业时给予督促和指导,帮助他们体验到“因为认真审题而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学生审题的情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

2.1.2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今的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 题目的形式和表述的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教材变了,老师的观念却没有变,为了应考,老师们已习惯把教材上的题目进行归类,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做其实是弄巧成拙,致使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测试时,题目的形式和说法稍有变化,学生就视为异类而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相同意思的题目变换不同的说法,如说习惯了“每份几个”换成“每几个一份”;或者同一题型变换不同的要求,如☆☆☆☆☆☆☆☆,学生习惯了“请把左起几个☆圈起来”改为“请把左起第几个☆圈起来”,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做题时自然就谨慎许多,不但能自觉审题,而且能仔细琢磨题目的意思。

2.1.3布置适量的练习。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作业量越多,认真程度就越低。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长时间的作业只会使他们感到厌烦。于是有的玩够了再做,有的赶紧做完作业后再玩,还有的索性不做。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审题是何等的马虎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先要了解一下其他学科作业布置的情况,然后再适量布置,目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作业,不让他们在低年级刚有作业时就养成“做作业总是赶”的坏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在“不急着赶任务”的情况下,他们一般都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静心作业,认真审题。

2.1.4当面批改作业。对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的培养 ,课堂渗透固然是一个重要途径,而作业当面批改更是一个捷径。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贵在坚持”。但通过实践,我体验更深的是“教育也贵在及时”。学生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出错的原因很多,但低年级小朋友更多的是因为没看清题目、没明白题意造成的。因此, 老师在面批时, 可以及时地给他( 她 ) 提个醒 : “再把题 目 ( 或要求 ) 读一遍 , 看看是不 是这样做?”很多小朋友常常在读完后,总是说:“哦,我知道了!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或多次的“顿悟”以后,学生才会明白读题、审题的重要性。

2.2注重示范 ,指导学生学会常用的审题方法。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通过对题目做深入细致的审题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步骤。例如: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但教师要掌握好度,避免变成包办代替,反而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习题教学中, 解题前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足够的审题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认真细致阅读题目,在读题审题中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有效信息。比如我们可以规定:简单的题目看一遍;一般的题目看两遍;新颖的题目多看几遍;边看边分辨已知和待解。然后我们可以提问题目的关键字词,已知条件和题目所求,题目的条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对于审题急于求成,马虎草率的学生,要批评指正,指出危害。

2.3总结反思 ,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

习题讲解时,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通过暂缓作出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审题方案,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审题、评价别人的审题过程中体会审题的技巧。以文字题为例,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 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我们要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教学,教给学生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2.3.1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 ,往往是由题中的“被……除”、“用……去除”,等等。例如: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 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根据题意,其数量关系是“商”乘“差”,列式是(28-14)×(182÷13)。又如: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1与12的积,差是多少? 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00÷25-11×12。

2.3.2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 ,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25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 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 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0与250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 列式是(750+250)-(750-250)。

2.3.3抓关键分层。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清层次 ,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 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即: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 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先求出“和与差”,再“和除以差”,这样就能很快列出式子为 (96+80)÷(96-80)。

2.3.4抓结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 ,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抓“问题”这个“果”索取解决问题的“因”。例如:从45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 从问题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顺藤摸瓜,得被减数-减数=(商)-(积)=4500÷25-13×1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审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也是一种责任。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障碍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具体教学实例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上一篇:喜迎国庆双节作文下一篇:课文北京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