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记叙文(共15篇)
三十分钟后,我们全家安全到达了目的地。还没有进家门,奶奶就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向我问长问短。我呢,心里充满了一丝丝幸福的感觉,当然是一一应答喽!
我们一进家门,奶奶就紧锣密鼓地准备年夜饭了。当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这四位能干的助手也忙活了起来。闲着无事的我和妹妹正想看电视,但却被包饺子这件有趣的事深深地迷住了,于是便主动“请缨”一开始,妈妈还不答应。这可难不倒我。我找到了“靠山”——奶奶,再加上铁哥们儿——老爸,妈妈这座“碉堡”终于被我攻下了。得到权利,立即执行。我这个上得了厅房,下不了厨房的硬汉还没有掌握包饺子的技巧呢。还好得蒙老爸高人的指点,才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包饺子。刚学会包饺子的我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努力,拼着“命”的为丰盛的年夜饭主食做出贡献。
时间像流水,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不一会儿,已是“六六大顺”时间。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吃着可口的年夜饭。号称小馋猫的我首先浏览了一下菜式:年年有余——鱼肉、牛气冲天——牛肉、喜气洋洋——羊肉这么多好吃的菜再配上一碗香味浓浓的饺子,吃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不和你谈了,本帅哥要大吃一顿了。
哈哈,饱餐一顿的我又回来了。
在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春晚节目在黄金时段二十点准时播出了。得蒙老妈钦点“电视迷”的我早在此之前搜集有关春晩的报道,今天这个机会当然不容错过!我便早早地坐沙发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宋祖英的歌声让我陶醉了好久,傅琰东的魔术让我不敢置信;杂技《晃管》让我心惊肉跳,赵大爷的《同桌的你》让我开怀大笑。看着,看着,我被窗外美丽的烟花吸引了。经过老爸的同意,我和妹妹拿着买来的烟花,向外面飞奔而去。经验丰富的我先点燃了几根手执花,四溅的火花如珍珠撒落下来。手痒痒的妹妹放了一个二脚炮,只见它腾空而起,散发“金花”。“仙女散花”也是必然的,它的美景让我和妹妹呆了好一阵。
咦?怎么好像缺点啥?哦,压岁钱!我和妹妹同感而发,说着便又回到了家里。迫不及待的我赶紧磕头,家人看到我这个模样,都大笑起来。
一、让“情”发泄
情文并茂, 以情感人, 可以说是记叙文的最高境界。张志公指出:“最生动的文章还是来自那些能牵动你感情的主题。”有无真情是记叙文成败的关键。当你真正将生活的喜怒哀乐付诸笔端时, 才能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遇其事, 如见其人。
要有真情, 就得让情发泄, 我认为写好“三个一”是关键, 即写好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一件事情中的一个细节。
首先, 创设特定的环境, 选取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进行渲染。如《金黄的大斗笠》设置的环境为晴转阴转狂风雨稀, 最后为狂风暴雨, 极力渲染暴雨的情状。而《背影》的背景为祖母去世, 家境凄惨, 父亲赋闲只能借贷, 将祸不单行的日子渲染出来, 让人体味到生活的惨淡。通过特定的背景设置, 为“情”的发泄埋下了伏线。
其次, 选好一件事件。选好事件是完成记叙文的必要条件, 它可大可小, 而初中写作应以小事为主, 通过对小事的叙述描写, 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如《金黄的大斗笠》写的是姐姐通过观察乌云、风声为弟弟送来斗笠的事情, 《背景》说的是父亲送“我”上火车, 并在车站买橘的事情, 作者都是通过小事件来提示主题的。
再次, 刻画好一个细节。刻画细节是让“情”发泄的关键。叶圣陶在谈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是这样说的:“我常常想, 他这样的经验, 他这样的想头, 不是我也有过吗?在我只不过是一闪即逝, 他却紧紧抓住了。”他抓住了什么?由“车站买橘”这一情节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朱自清先生从感觉的角度出发, 对人物进行描写, 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还有心理活动的外在展示, 将父亲的爱充分地表现出来, 留下了一位至亲至爱至善的父亲形象。由此可见, 写好“三个一”是让“情”发泄的重要手段。
二、把“情”留住
阅读实践告诉我们, 久久难忘的情怀来自栩栩如生的形象, 忘不了的“情”, 实际上就是忘不了的“形”。六七百字的记叙文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可言, 要使文章产生久久难忘的效果, 必须根据形象与情感的内在联系使之与内在的旋律合拍。如《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正当每个人炽热的爱国情感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 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心的时候, 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 令人心碎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 作者应说明出处。这引号内的文字来自哪里?他“脸色惨白”到嘴边的话都哽住了, 说不出来。于是“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而含义深刻的几个大字, 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 表达了韩麦尔老师此刻的心声, 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表现, 这样收尾, 使文章的主题升华, 同时收到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给读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也正是这“用力写”“呆”“靠”“不说”, 令人终生难忘, 将韩麦尔先生高越激昂的爱国情与无可奈何的亡国恨相互交融发展到了一种外泄的极点, 有力与无力的交替正好与他内心滚动的感情旋律合拍, “这内蕴的情感真而且深, 自然成了很好的文字, 它对人家具有一种近乎压迫似的力量, 使人家不得不感动”。
三、让“情”闪光
张志公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中学的作文教学就应当着重指导学生解决‘怎么写’这个问题, 至少要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打好必要的, 结实的基础”, “必须根据中学作文教学任务, 针对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写作实践, 把作文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搞清楚”。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引导学生创作的冲动,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命题选好材料提炼出健康向上而又符合要求的文章主题来。
我认为, 要想解决此问题, 在深入思考筛选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必须做到:首先, 要让“情”发泄, “把自己的情感加上一番融凝烹炼的工夫, 很纯粹地拿出来”。把“情”留住, “使人忘却人己之分, 同自己感到的一样地感受得深切。” (叶圣陶《作文论》) 其次, 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此情的认识理解, 加以分析、判断、归纳, 得出恰如其分的人物性格品质。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是将其品质与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由一人拓展到一个群体, 一事拓展到一种社会风气, 让“情”放射出光芒。
一、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只要学生有东西可以写,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就会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作文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
二、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有这样的规定:“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平时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每次作文后对自己的书写自评一个等级:优、良、中、差。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意在笔先”的习惯
我们有些学生写作习惯很不好,一看到题目拿起来就写,有时甚至写到结尾了还没有给文章取题目,还没有想好究竟表现什么,这样根本写不好文章。
我每次在作文训练时,都要引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先想好写什么,要表现什么,大致怎么写,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构思的习惯,让接下来的动笔“胸有成竹”。
3.给学生写作的空间
(1)课内完成。初中语文中考一般只有两个小时,基础阅读题题量大,这就限制了作文时间应该在40~50分钟左右。因此在作文训练时,我尽量给学生话题或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气呵成,不打草稿。因为时间短,学生只能在5分钟左右时间里审题、选材、构思,然后在35~45分钟内完成。初一600字左右,初二650字左右,初三700字左右。刚开始总有些学生完不成,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这些学生也慢慢地提高了写作速度。
(2)课外自由作文。我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观察所得及时写下来,让学生在课外自由练笔,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既可以写同学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写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描绘周围景物和路人相貌等,让他们写尽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一片灿烂的天空,写出自己的风格。
4.养成写日记(周记)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把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身边的事写下来,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等,能够做到行笔如流水,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完日记或者周记。这是作文材料的来源和积累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如果平时注意观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作文时也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寻材料,有了“米”还怕“巧妇”做不出好的“饭”来吗?
三、模仿求新提高能力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模仿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培养自己的文风。
1.将教材中的选文当作写作教学的例文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一点已经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认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许多课文都值得学生写作时借鉴。如《羚羊木雕》《风筝》《散步》等文章,可侧重让学生练习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中心的写法。《背影》《最后一课》《我的老师》等文章,可让学生感受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2.借助教辅读物中的优秀范文作写作教学的例文
作文前,选一些适合本次作文的优秀范文拿出来给学生读,让他们感悟和评析,然后再动笔。这样给他们的写作训练指明方向,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成功“过河”,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3.环境描写也是文章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常常能起到烘托或反衬的作用
例如《最后一课》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画眉在树林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它不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小弗朗士的无忧无虑和天真幼稚,还点明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
4.对其他一些写作技巧也作针对性练习
作文开头、结尾的一些技巧,语言训练上力求从通顺到优美,内容上尝试引用古诗词,引用经典故事,思维上训练题记的应用、小标题的应用,写作手法上训练对比手法、先抑后扬等技巧,这些技巧在某次作文中作专门要求,让学生练习,学生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四、写作技巧提高能力
向学生介绍写作的基本知识,给学生开辟出一条广阔的写作
大道。
首先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要有新颖的题材、独特的构思、优美的语言、亮丽的标题。
其次教会学生拟好标题。好的标题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拟一个好的标题,必定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拟题时要明确拟题的基本要求,力求做到确切、简洁、新颖。有的标题能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如《冬天的温暖》,还有的能揭示文章主题,如《诚信是一种美》。
总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时效性,教师要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寫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我从小就认识他,我三年级,他看动画片。上楼的时候天天喊着我是动画片里的谁谁谁,我从前喜欢早睡觉,他从前喜欢晚上出去玩。他每当一回来,咣咣当当的脚步声伴随着小孩的吵吵嚷嚷声上楼,每次都被他吵得睡不着觉,很烦人。我四年级,我们玩陀螺,他天天一口一个本大爷,一口一个本少爷,我都被笑疯了。然后他还会打仗,打完就跑,跑到他自己的爸爸身后。我五年级,他才上幼儿园大班。他的时候说能一步能跑两个台阶,说着他立马给我从楼道里跑了给我看看,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日之秋呀!我六年级,就和他比赛了。他和我一个点上学,我们就比谁先下到三楼谁就是……他连忙往下跑,当他跑到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我说:“谁就是猪。”然后我就笑话他。现在,他也有所长进,他看我不走,他也不动。我也只好跟着他随机应变,使我运筹帷幄。
他打人,经过我的判断他一般会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的强攻。而我早就对他的老套路滚瓜烂熟、熟能生巧、巧夺天工了,他打完你有一个转身的缓冲阶段,准备逃跑,你再他缓冲的时候打,他就会迅速翻过身来打你,你一侧身,一跑就可以。
那么你如何跟他相处呢?那就靠你的本事了!气魄上让他服你,比如说鲁xx跟他的的小朋友打人,你讲清道理,用嘴巴服人、以理服人,他才能真正服你。有时候,讲道理比告老师都管用。老师让鲁xx和他的小伙伴和好,不是真的和好,他们两个已经怒气冲冲,老师恐怕也无法给他俩一个交代,所以就会进行暗斗,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有鲁xx这员大将之后,你在一年级地界可以是非常强大的,跟他同一个班级的小伙伴都得让他三分。反过来你要是被鲁xx穷追猛打,可就是大错特错了!他的领导能力极强,一说:“大家快跟我来打谁谁谁呀。”你只能跑,他们看见你跑,兵败如山倒,一群人来追你,这可是真事。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持久的运动,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5.12大地震后,抢救人员在废墟李发现了一位母亲,那是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跪拜行礼,身体被压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再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棍子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有回音。当人群看到了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人员忽然回来。
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那个尸体前,费劲的把手伸进这位母亲的身子底下摸索,她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小孩还活着。” 意味着又有了一个希望,又多了一个奇迹,在她的身体下面还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庇护这她毫发无损,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上面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习惯了生死离别的医生也纷纷落泪。 就是这几句朴实的话语,让我知道了血浓与水,亲情是最可贵的,这位母亲的伟大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句关心都是亲情。 这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释放出绚丽的色彩。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亲情,它是无价之宝。
这种亲情总会在危难时刻体现出来。亲情无处不在,让大家去感受这种力量,这份无价的爱吧!
“器官衰竭”,看着医生给出的报告,全家的心碎了。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您闭着眼睛,安祥地躺着,嘴角仿佛还有一丝微笑,我想您肯定是累了,睡着了。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一定让妈妈不顾您的固执,给您请一个保姆,这样您就不会因重重地摔了一跤伤了骨头,而导致全身器官都衰竭了。
雨一直下着,时断时续,仿佛老天爷也在因您的离开而哀哭。“李昌华”这三个金色的大字一次次地在勋章、证书等“光荣榜”上出现,103岁,您跨越了两个世纪,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赶跑并杀死了一个个日本鬼子,见证了百年世纪风云,却没能等到中秋节的.生日。
梦中总会出现您伸手拿着一包牛奶递给我:“小雨,口渴了吧?快拿去喝吧,肚子饿吗?你自己去拿零食吃吧,那边有水果、饼干。”只有您才会这么亲切地叫着我的小名,只有您才会十分喜欢我们四个小家伙,丝毫不偏心于谁,只有您才会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抗战的故事,教育我们勿忘国耻。
忘不了,您后来瘦得跟婴儿般大小的脸,忘不了您脸上始终的微笑,更忘不了,那天傍晚夕阳美得迷魅,如血泪般浇满天空。
一、注重意识的培养,养成自主升格文章的习惯
一种意识或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人为的固化与坚持。著名语文教育大家黄厚江老师曾经有过一个学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的经典故事,其中大量的时间用来反复修改和升格迁移,给笔者以很大启发。
1.强调修改升格的重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写作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学生原生态的写作,如果不和分数相挂钩,也许是一种私语。但一旦涉及考试、评改,就进入大家的视野,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就要符合一定的阅读规范,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你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说清楚,能否产生共鸣,能否赢得大众审美,其实是和读者不断进行沟通的过程。叶圣陶认为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的过程。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修改,转换被动修改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可以达到实实在在的升格效果,而不仅仅是敷衍老师的要求。
2.固定升格时间,把文章修改纳入正常教学范畴。
诸多语文方面的泰斗都提出多写少改精讲反复等写作关键词,那么这些都要有时间加以保障。如果只是一篇接着一篇,而且前后毫无关联,没有层进式要求,那是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的。像黄厚江老师那样的做法,就在修改上,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时间需求。哪怕量少一点,但在写作课之后安排一节修改课,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修改成为学生的必要。此外,一题多写,也可以促使学生就同一个题目在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思考,从而写出不同的风景,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写作素养。
二、注重营造氛围,诱导学生主动升格作文
有了意识和时间的保障,可以在大背景下就具体的作文升格训练做铺垫工作,提升学生的修改素养。
1.提供佳作,让学生自主选取升格角度。
所谓佳作,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章,或立意选材,或谋篇构局,或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过渡,句子、片段、篇章,每一次视具体题目设定佳作的选取角度,那么所谓的佳作是丰富多彩的,让每一种作文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便于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找到修改升格的突破口,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个体的修改动力,有学生主动提出重写的申请,而且在笔者的作文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不折不扣地重写一篇。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会越来越重视作文的升格。所以从作文的布置开始,要有意识地提出写作训练目标,批改的时候有意识地逐层分类,便于精讲时有的放矢。此外,作文题目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形成系列。如“初识__”,之后可以写“再识__”,“那一刻的温暖”之后可以写“心花开放”。
2.师生面谈,激发学生升格文章的兴趣。
有专家认为评改作文的评语只是用做面谈的把手,学生对评语的领会,如若不经过教师的当面提点,也许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情”(2)。教师对学生当面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加以反馈,或者及时质疑,一来二去,就是一种小型的探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心理或困难,进行即时性的疏导或排解。
3.教师下水,师生共同探讨升格之道。
教师下水,不仅是参与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且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体验。其实写惯长文的教师如果进行考场作文的下水练习,会发现要在600—800字里面,以优美的文辞、最佳的选材、精妙的结构体现高明的立意,绝非易事。既要说清楚,又要说好,还不能拉得太长,非短期所能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方能更平等地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升格之道。学生的习作,教师参与修改,学生的题目,教师同步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陪练,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致,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写作中的具体困难所在,“知道作文的甘苦”(3),在跟学生指导的时候能切中肯綮。“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叶圣陶)。
三、注重方法的引导,多角度升格训练
在修改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愿意改,终究可以发现可以更好处理的地方。叶圣陶先生提出修改文章要多读几遍,使文意更顺。笔者认为,如果要实现文章的升格,就要回归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诸方面。
1.从立意着手,转换思维,使文意升格。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中有关作文立意升格的阐述中曾经举例:“独恨天下太平无一事”,不如“独幸天下太平无一事”。后者退一步海阔天空,豁达淡泊,倒另外生出一种意境。可见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思维稍一转换,格局为之大变。某些学生在习作中抱怨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充斥欺诈,包括学习的辛苦,看不到前景,心生晦暗。也许生活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种境况下,确实让他有不如意感,但如果就此发泄在文章里面,只会产生负面情绪的传染,用心态决定文章立意,不是为文之道。新课标表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转换一下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文章立意就会大为不同。
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篮球场上有高年级学生“霸场”,甚至抢篮球现象。这是一件令人极为愤怒的事,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私愤的发泄上,而是透过这种现象,剖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看到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此表示一种忧虑,从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照这件事情,作者看到了比“霸场”或“抢球”更深层的本质。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许不但能平息愤怒,还能产生悲悯情怀,达到思维的深度,从而大大提升立意。其实不过就是角度的问题,看待问题,是沉浸在问题里长吁短叹,还是跳出问题高屋建瓴。
2.从选材着手,去粗取精,使内容升格。
文章立意定下来,接着就是选材的问题。选材要精而准,切入口要小,不宜铺开来写。比如有学生写父亲卖包子,通过父亲整天剁馅儿这个细节表现父亲的勤劳。但在具体实施中,既写到父亲剁馅儿的具体情景,又写到剁馅儿用的砧板,还写到父亲做的包子远近闻名,笔墨相当分散。在修改中,学生单从父亲剁馅儿这个动作着手,着重声音的描摹,通过这个小的切入口表现父亲勤劳务实的立意,笔墨经济而恰当,文章格调大大提升,这就是选材去粗取精的过程。改文如下:
父亲不打鼓,不打字,也从来不弹钢琴,但他的双手比打鼓、打字、弹钢琴的人忙碌十倍,也巧妙十倍。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背着书包从父亲开设的包子铺门前经过,总看见他在剁馅儿。他两手并用,双刀轮番而下,打鼓似的、弹琴似的敲响了砧板。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包子铺里的成品堆得像小丘那么高,他仍然不停地剁馅儿,好像他的工作才开始。放学回来,成堆的包子不见了,卖完了,他仍然在那儿剁馅儿,好像永远没个完。(来自王鼎钧《作文七巧》)
学生在初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甄别选材的优劣,凡是想到的都给用上,重复而无层次。所以在修改中,就要舍得大刀阔斧地增删,在“真”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写好一点,往纵深挖掘素材之于文章的效用。
3.从结构着手,调整顺序,使文势波澜起伏。
“原则上,我们照时间的顺序写。我们既希望忠于事实,也希望文章可读。若想两者兼备,得事实本身具备构成好文章的条件;倘若那事实本身不能支持我们的写作,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只要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能出现精彩”(4)。王先生举例说:“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我要结婚了。”反过来,“我要结婚了,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效果非常明显,后者有了起落,有了层次。王先生认为倒叙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把整件事倒过来写,另一种把事情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当然未必所有的叙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修改升格,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必要。
4.从表达着手,锤炼语言,使文章鲜明生动。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在对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时,要贴近文章中心字斟句酌,使表意更通顺、自然,真正达成“我手写我口”的效果。比如有学生在写《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的时候,对这位老师的外貌描写提到老师的胖,至于是怎样的胖,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修改的时候对胖进行了更真切的表达:笑起来的时候,双下巴都出现。再改:老师在课间跟我们一起玩乒乓的时候,随着她身体的来回摆动,双下巴也一抖一抖的,显得十分可爱。这样在细节处有了更鲜明生动的表达,使人对老师的印象更深。除了细节外,语言的表达还可以从修辞、选词等方面加以考虑。“我们普通人难免有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写作文的时候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审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也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5)。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G].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阅读习惯;写作技法;仿写;多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写作能力要求如下: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记叙文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文体,如何教会学生写好记叙文是作为初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但因为广大的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如学生的基础差、阅读量小、视野不开阔、素质不高,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农村的学习环境较落后等原因,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取得较明显的提高,面对这现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习惯
很多人都知道,课外阅读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避免干巴匮乏的语言表述,说话写文章能妙语生花,珠圆玉润。因此教会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习惯至关重要。所有的学生都是读书的,只是在于读什么书,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读什么样的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结晶,去读这些书也都可以称为读书,言情小说或许可以给人一时的愉悦,但看过之后却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有用,但是考试过后也很快就忘记了,唯有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冰心老人在《忆读书》中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因此选择好的书籍非常重要。
(二)怎么读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成为阅读的关键,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哗啦啦的就翻过去,囫囵吞枣式的阅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少得近乎没有。毛泽东曾经说过,《红楼梦》没有读过五遍不要说自己读过!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二遍如果是借来的书,可以精读作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的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是自己的书完全可以直接在书上作批注,就书中的各种写法提出自己意见和见解。当你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阅读的时候,那么这本书对你就有足够的意义。
(三)坚持读
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培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记叙文大多是写人记事,所以培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很是重要。曾有人说过:三日不读书,面目可狰!因此每天应该给自己预留一点读书的时间,并让这成为习惯。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
二、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记叙文写作技法
(一)学会运用穿插的写作手法
穿插,是记叙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我们所说的“穿插”,就是在记叙文的记叙过程中断叙述,有目的地穿插除记叙以外其他表达方式写的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别的内容,有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利于领悟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突出塑造人物形象;升华深化主题;使文章结构新颖;使文章更具可读性;使文章脉络清晰。
在记叙文中运用穿插,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使文章结构完整;第二,使构思新颖。而这两项对于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如朱自清《背影》中几次穿插写到自己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一边回忆,一边流泪,一边书写。这“眼泪”在小说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力量,父亲的背影是儿子泪光中的背影,这样显得有淡淡的凄婉和哀愁,以此来凸显出文章父子情深的主题。
(二)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就是在文章中将各个情节、各个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总的特点就是,使文章脉络清晰,能充分塑造人物形象,有力地突出主旨,如我们的经典名著《西游记》就是属于这样的结构。
冰糖葫芦式的构思,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在平时的作文中运用小标题,用小标题将文中的几个“板块”内容串联起来。比如写《我们的课间生活》可以用这样的小标题:“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等之类,各有独立的情节,但都是为共同的主旨服务。
(三)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从古至今都是写作一种常用的方法。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构思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篇末点题。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旨。卒章显志之法,在散文中经常使用,在其他文体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结尾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文章结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也点出来了。
(四)环境衬托
环境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鲁迅《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又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三、多仿、多写
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洗衣做饭,开车一样。不会写就先仿写,平时多练习。每天坚持写点东西,或者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要学会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用三百字来描写3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
多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学生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自然就不怕记叙文没东西可写了。
四、结语
因此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多仿、多写,慢慢地就能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水平,会写就会乐写,乐写就会善写。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有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走到房间里,又看到自己的桌上放着试卷,看着上面那鲜明的红色数字,让我无奈地低下头,耷拉着脑袋:成绩真的很重要吗?
坐在位置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想着现在的生活。我们每天坐在书桌前学习啊,学习的,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就像大人们说的,为了以后有个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为什么而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在每个同学的脑海里都出现过。“学习”是人的一生都在进行着的活动,就像孔子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现在在学校里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积累足够的知识,充实自己的人生,通过书本的学习,吸收前人的一些经验和成果,丰富人生的内涵。我们学语文,为了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让自己有数字的概念,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问题;我们学常识,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常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过年真热闹啊!除夕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忙”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是扫地,又是擦玻璃忙的不亦乐乎,不一会就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打扫完房子。妈妈做年夜饭。奶奶在包饺子,奶奶在包饺子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奶奶在饺子里上了一些硬币。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问奶奶:为什么在饺子里包上一些硬币?奶奶说谁吃到这个饺子,来年福气多多。我看着这个饺子想:今晚我一定要吃到你。除夕最重要的是贴春联,爷爷贴大的,我贴小的。我看到爷爷把福字贴倒了说:爷爷你把福字贴倒了。爷爷说:不就是福到了吗。我似懂非懂。
除夕夜是最美好的时刻。大家团聚在一起,喝着美酒,吃着佳肴,看着电视,真是其乐无穷。我吃饺子的时候,吃到硬币了,奶奶说我有福气。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记叙文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0-02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1.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2.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3.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要求写真人真事
1.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2.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3.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三、挖掘时代精神
所谓以小见大,指的是从生活中采撷许多活生生的“细小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找到时代的精神,即常说的“小口子,深主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能力,善于对素材深入分析,把其中的本质涵义发掘出来。比如对漫画深义的理解、对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分析和主题的提炼都应找到关键的点或词语。点面结合是先将人或事在面上进行概括叙述,再在点上作具体的细节描写,层层深入,最后再回到面上,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收笔。这样写层次清楚,内容具体,首尾呼应。
四、强调结构完整
一篇文章主要由内容、结构、语言三部分组成。所以结构完整,脉络清楚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记叙的线索,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像一根穿珠线,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一个整体,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依据。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人物,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感情、时间、空间等。写记叙文时,在构思阶段就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为线索,准备用哪些材料,各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要突出什么中心等。这样能思路清楚,有利于文章的布局。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倒叙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但一定要注意首尾呼应。插叙可以使文章更丰富、活泼,但切忌乱插而使文章脉络不清。
五、积累写作素材
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1.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2.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3.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 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 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 冬天里山坡上没草, 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 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 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咸不咸, 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 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 冬天里难熬, 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 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 也是家里一口子, 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 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 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依为命, 耕种着未来和希望。” (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 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这是司空见惯的, 可是, 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 挖空心思地去编造, 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 没有真情实感。那么, 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 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 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 体察事物, 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 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 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 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 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 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依为命, 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 最平凡的事情, 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 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 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 是记叙文的灵魂, 因此, 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 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 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叙文若平铺直叙, 似无浪平湖, 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 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 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 早上常常迟到, 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 经过调查, 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 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 尽量设置一些悬念, 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 他把作文交给我, 果然, 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 还把题目改成了《跟踪》, 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 受到老师的批评, 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 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 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 悬念解开, 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 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 虽然题材旧, 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 扣人心弦, 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 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 一般人都知道, 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 题目太旧, 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 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 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 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 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 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 这种思维的转换,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 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 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 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 对于写得好的同学, 固然要表扬, 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 也要呵护鼓励,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 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 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每周一次的班会正在热烈的进行当中,今天班会的主题DD拜师。拜师是我们班新推出的学习形式,让成绩不好的同学找到师傅帮助他们把成绩提上去。而这种方式使同学们感到很新奇、欢快的同时,只有一位同学脸上挂着伤心和郁闷。
因为惟有他没有找到师傅。他用期望的眼神望着大家,一分钟、两分钟……就在这时,有一位女生勇敢的举起了手说:“我愿意!”有的同学用惊讶地眼神望着她,有的微笑着望着她。但过了一下,同学们都送给了她热烈的掌声。而那位女生正是我,当我得到同学们鼓励的掌声的同时,不禁为自己感到骄傲,而且为自己的勇气跨出了一大步而感到欣喜。
“一班,加油!”时间轮盘一下子到了校运会的现场,瞧!那不是我在投实心球吗?我双手握球,使出全身力气投出了6、6米,获得了第二名。班主任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从眼神中我看到了班主任给我赞扬的掌声。
大家一定吃过汤圆,但不一定亲手做过香喷喷的汤圆?
首先,把一大堆糯米面放在盆里,掺点水,这样就变得软软的,从中取出一小团汤圆面放在手里搓再把团放入手中间弄个小洞,再放一点馅进去再把口揉紧,然后把汤圆搓圆,这时候放进锅里去煮了,揭开锅盖煮沸了的水正等你放汤圆哩!现在就可以著进锅了。煮了10分钟所有的汤圆放进碗里把汤圆端出厨房,给大家吃。大家吃着圆圆的汤圆心里开心及了。
可是这正月15吃汤圆,遥远的来历你知道吗?相传正月15的元宵要和妹妹父亲团圆,但她是?里面的人所以不能回家有一位好心人帮她解了难:让她做汤圆祭拜神仙这样她就能和家人团聚。所以吃汤圆又叫做:过元宵节!
(一)什么是作文升格
“升格”是指升级、地位或级别提高。我们所指的作文升级便是在学生原有写作情况不够好的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润色。学生写作时没有写作技巧是不行的,在作文中有亮点,有能够出彩的地方,才能够使写出的作文“活”起来。
(二)高中记叙文升格的必要性
记叙文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够注意到写作在语文中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不能达到写作的预期效果。学生写记叙文写了很多年,可能从小学就开始,但是写作水平有没有提升却不一定。应试教育让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升学压力,高中更是在人生的转折点上,考试中的每一分都极其重要,作文便是其中的一部分。高考作文分数在没跑题的情况下分差总是不大,升格训练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分数。
二、高中记叙文升格方法
可以将记叙文记叙的事件完美地阐述出来,并让读者产生想要看下去的欲望,这样的记叙文可以说是成功的记叙文了。作文的升格训练就是要让学生的作文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训练也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来都一样,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避免“千人一面”。
(一)选材精彩
选材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记叙文的写作建立在良好的选材基础之上。不管是良好的语言还是巧妙的构思,都离不开材料,也就是我们要描述的事件。材料选择本身不宜过大,中心思想过于宏大的文章很难把握好,一旦写不好便很难得到良好的分数,而且在限定字数的情况下,也很难将大事描述详尽,描述的有一定高度。那么学生的选材便要着力于生活,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最适合的便是作者叙写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从而表达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让学生选择新颖的素材也可以,但是新颖的选材在学生间往往难以把握,容易造成抓不住主题或主题偏离的情况,具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事件,可能会缺少一些新颖感,但是,事件是经历过的,便可以写出真情,写的顺畅。选取生活中的事作为材料,要注意的就是将事件的思想感情进行升华,平淡无奇的事件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构思巧妙
如果说文字和感情是文章的血肉,构思结构便是作文的骨架了。考试作文多种文体可用,但是记叙文构思的巧妙程度却是多种文体构思重要性中最重要的。写作是一个对生活再创造的过程,将事件再创造,用巧妙的构思使记叙主体更加引人入胜,这便是构思的重要之处了。
一件普通的事,即使本身情节并无起起伏伏,如果将情节的安排、叙事的顺序和详略进行精巧的构思和设计,也会使其“活”起来。对于记叙文来说,构思便是情节。情节安排得曲折、波澜、有悬念,便会吸引读者。一般情况下,无论将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出来,最好都不要将结果过早呈现到读者面前,将文中多处的铺垫和线索留给读者,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一步步深入,这样便会增加作文的吸引力。线索的明暗双线等手法,也会更利于写作。但是凡事恰当才最好,过分地吊起读者胃口也是不可行的,记叙文是要描述真实事件的,过分制造悬念会使读者怀疑作文的真实性,这样便失去了写作的初衷。
(三)语言生动
说到语言,常常提到表达技巧、说话方式是能够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判断的。作文也是这样。语言应该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我们能够分出名家的作品,就是语言中这种鲜明独特的个性化已经影响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学生都需要写出自己的语言水平,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写作语言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不光是词语的选用,还有修辞的使用和句式编排。选用词语要平希结合,不能多用不常用的词语,但是也不能都用常用的词语,适当的丰富的文字词语的使用,能够使作文更加波澜。句式上,要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使用句式,恰当使用句式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方面,恰当的灵活的修辞,会使文章看起来有文采,能够提升文章的品位。学生日常语言的积累尤为重要,需要平时多接触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四)感情真挚
记叙文的升格方法当然讲求技巧,但是要写出好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行的。“先真实,后技巧”,才能在作文整体好的基础上,让人有“余音绕梁”的感受。记叙一件事,做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可以拓展到身边的人或事,将要讲述的事情的本质和主题体现出来。每一份感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中写出的感情,若是假的,读者会很容易看出来,真挚的感情写出来行云流水,感情与文字相互融合,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感情,是能够让所写的主题升华的,即使是一件小事。要将素材中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着重细化的描写来突出感情,这样能起到放大感情的作用。考试作文字数有一定限制,要能在有限制的文字中突出情感,就要“节制”的抒发感情。学生需要的是理性的写出感情,却能达到让读者感性。文中的感情要符合社会环境的道德伦理观,感情的抒发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只有将文字与感情融合,才能达成以真情取胜的目的,达到写作真正的高度。
三、结语
【初中生作文记叙文】推荐阅读:
童年趣事_初中记叙文_初中作文12-04
初中语文记叙文作文06-01
初中作文记叙文范文12-14
家乡的作文初中记叙文09-27
初中作文辅导记叙文10-24
儒雅记叙文初中优秀作文06-23
错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07-06
元宵节作文初中记叙文09-29
夏天作文800字初中记叙文10-29
初中优秀记叙作文精彩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