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第二课堂作文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的第二课堂作文(共14篇)

我们的第二课堂作文 篇1

英语课上,老师准备的课堂笔记很充足。有时候,老师给我们讲昨天不会的作业;有时候,老师陪我们一起背英语课文;有时候,老师让我们轮流背课文。每天,英语课上气氛都非常活跃,我们都非常喜欢英语课。

有一次数学课上,我没有听讲,被数学老师三次叫上去讲题。虽然数学老师非常严厉,但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好,数学课上还有很多乐趣,所以,我也非常喜欢上数学课。

语文课就更热闹了。有几次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者念的非常认真,其他同学都听得入了迷。

政治课上老师除了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有时还会幽默的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让我们学习的更轻松,更快乐。

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课本上的历史史事,让我们更了解过去,更接近历史。然后还会给我们拓展知识点,开阔我们的视野。

地理课上,老师常常会在黑板上画图给我们讲解,随后再让我们自己背知识点。每当再上地理课时,老师就会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

……

这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课堂!

作者:七 (3)班 梦涵

我们的第二课堂作文 篇2

一、我们的生活, 是桥梁

用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课文的做法已不新鲜, 《归去来兮》有羽泉的《桃花源》, 《兰亭集序》有周杰伦的《兰亭集序》,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有林俊杰的《江南》……我们用共有的生活体验作桥梁导入新课是否可以更“个人色彩”一些?

重读《陈情表》, 在“尽孝”与“仕途”的天平李密选择的尽孝, 我想起了《读者》转载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杨澜采访一个成功人士, 这位成功人士含着热泪表示, 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 他绝不会选择年轻时背井离乡, 将母亲独自留在家乡几十年。当自认为有能力尽孝时, 母亲已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传为美谈的都是选择忠, 而李密心念“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而选择了孝。《读者》上的文章, 学生一般都熟悉。用这篇文章来作为《陈情表》的引子, 学生更能体会到李密选择之可贵与无憾。

《了不起的盖茨比》播后不久, 学生们用课余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此片。我的进度到了梁遇春的《Kissing The Fire》。觉得徐志摩给梁遇春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主观、很微妙, 这不正像盖茨比给尼克的第一印象么?于是, 我为《Kissing The Fire》这一课设计的导入主要元素是影片中盖茨比的笑容:他的笑容就是那些, 你可能一辈子也罕见的笑容, 似乎就像信任你、理解你, 就如同你愿意被理解、被信任一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就是如此主观、如此奇妙, 又如, 梁遇春对徐志摩的印象。”两个印象的共同点是“主观”, 如此一来, 志摩为何是“银灰色的眸子”就更易接受了。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作品。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 关于其生平、成就他们已不陌生, 所以再无必要唠叨这些内容导入课文。于是我从革命战争年代学生的表现引入。“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总有充满激情的学生的身影……”除了历史书、熟悉的影视剧, 我还提到两部小说——方方的《武昌城》及邓贤的《父亲的一九四二》, “有战斗, 就有牺牲,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于学生的牺牲, 在沉痛之余, 作了什么思考?”如此引入, 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差距, 多少消除了一些对周树人的“怕”;《父亲的一九四二》, 学生看过简介, 《武昌城》他们较为陌生, 借此机会, 引起他们阅读者两本书的兴趣, 为师生共同的阅读体验增加内容。

二、我们的生活, 是框架

共同的见闻体验, 可用来搭建一节课的框架。

七匹狼有一则广告是“男人有很多面:浪漫面、勇敢面、休闲面、豪爽面 (慈父面、慷慨面、征服面、自豪面) 。今天, 你秀哪一面?”我在选修部分“李白诗”有一个内容是李白诗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在这一节课我先勾出学生对七匹狼广告的记忆, 学生兴味盎然如数家珍般数出了男人的很多面。仿七匹狼广告, 从已学过的诗中总结出“李白有很多面:浪漫面、狂放面……”李白还有多少面?成为这一节课的框架。接下来, 从所补充的诗中, 学生看到李白秀了“优雅面、孤独面、忧民面、诚挚面……”同样的内容, 换一种形式表达交流, 更添趣味性, 更富挑战性。

高一下学期我推荐学生看了《阿甘正传》《卧虎藏龙》《钢铁侠3》等电影。电影看毕, 灵感突发, 觉得《阿》《卧》《钢》这三部电影就是《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与《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的具体生动的阐释。于是有了一节主题为“第三只眼睛看电影”的课。

“在别人的剧本, 演自己的缘分”这是熊天平与许茹芸合唱的《爱情电影》。白居易难道不是在琵琶女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么?江州司马青衫湿, 并非音乐造诣有多深, 而是在别人的故事中咀嚼除了自己的悲伤。《琵琶行》一课, 我先自唱了“在别人的剧本, 演自己的缘分”, 学生仿造出“在琵琶女的剧本, 白居易演自己的缘分”。我便用这一句作为一个简单的框架, 台前是琵琶女的弹奏, 幕后是白居易的人生经历, 演绎着诗人与音乐的不寻常的邂逅, 音乐引起诗人刻骨的共鸣。

三、我们的生活, 是钥匙

师生共有的生活体验, 往往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篇大家读过的文章, 甚至只是轻轻的一句彼此熟悉的话语, 可以拨开对课文认识的云雾使对课文的理解更明晰。如《逍遥游》中, 庄子笑万物。好大的口气!拈来“他人笑我太痴狂, 我笑他人看不穿”, “看不穿”道出了万物有所待, 未能做到逍遥游的状态, 庄子有看得穿的优越感, 自然笑万物了。《边城》中, 翠翠的爱情是否太快太突然?想想歌词“莫名, 我就喜欢你, 深深地爱上你”, 想想烂熟于心的“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 遇上对的人”, 便能明了翠翠的爱情。

借用日常的思维方式, 可以明白作者的匠心。如我们怎样描述一个人的声音?如周杰伦、费玉清、陈楚生、华晨宇……一般会这么描述:金属感、豆沙嗓、磁性、空灵、天籁之音、富于穿透力、干净、迷幻、如平静的海水、轻飘飘地萦绕, 虏获你的心……无一例外地用了通感、侧面描写, 否则无法描述。《李凭箜篌引》要用通感、侧面等手法写琴声自是理所当然了。

这样的语文课堂, 自我感觉是个性、活力;学生评价是快乐、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堂, 毋需作太多的强调, 学生自能感觉到课堂上生活的影子, 生活中语文的影子, 他们逐渐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终做到, 语文, 就是我这个人。

附注:本文中涉及的课文篇目均出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

摘要: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 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语文, 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 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改革我们的课堂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角色;探索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及新型师生关系的出现

高效课堂的首创者、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李炳亭将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狂欢是指从“知识”到“生命”,课堂认识、思想、价值的变化带动课堂发生“质变”。从这一观点出发,课堂成为学生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激发梦想的动力室,思想交流的对撞机,通过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其变革意义体现在:建立“唯学”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建立“唯生”的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

二、“师为主”:传统课堂之殇

在传统师生关系中,“师中心”有以下几种表现,在此总结出来,以便对症下药。

1.“填鸭式”教学导致乐趣全无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习方式缺乏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不畅通、教师的“一讲到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问才答”剥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习的乐趣荡然无存,甚至如果没有了教师的指示,学生反而愣着不知干什么好。而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2.“重教法轻学法”导致南辕北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已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被定义为单向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分开,泾渭分明。这导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发学生做,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缺少明显的教学互动机制,最终会导致教师教了,但是学生学不到点或者不知道学了怎么用。

3.“重教材轻学生”导致舍本逐末

重教材,甚至有人美其名曰“尊重课本”,是指忠实于教材内容,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便发现教材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作出调整。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如果将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地讲授,忽视教材的服务对象——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教师讲着累,学生学着没有效果,终将导致教学的失败。

4.“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传统教育体制单纯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多少,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不被教师欣赏,缺乏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掘,更缺乏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塑造多样化、创造性人才。这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会说不会做,严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

以上四点是根据多年从教经验发现的几点问题,也是教师在初等教育中應十分重要的四个方面。作为初等教育工作者,更要从课堂上改变传统师生失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

三、唯生,为生:教师角色再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由原来的“支配者”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爱上课堂。完成这样的转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创新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1)学生都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创新课堂形式,变革传统的“一问一答”“低头念课本,抬头问学生”的教学模式,如,把自然课搬到室外去,将社会课连接社会事,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平台。(2)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成员间气氛和谐,容易培养自信,学生进取心强,学习效率就会高,又能培养学生自己面对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

2.师生为友,加强反馈交流

我们的课堂作文 篇4

我们以表演的方式来学习,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开始热火朝天的排练,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陆续准备好,跃跃欲试。

郑博文小组捷足先登,演绎了青少年吸烟的问题,尽管那生动的话语和夸张的动作令人捧腹,但未能挑明中心“劝说”这一点。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劝说不足,幽默有余啊!”他们组真是可惜啦!

张雨萌小组紧随其后,为大家进述了垃圾食品的危害,李俊然那震耳欲聋的吆喝:“卖辣条了,卖辣条了!”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简直是画龙点睛。张雨萌的劝说像一根针深入人心,打动了所有人。连郭欣怡也将仅有的台词演的活灵活现,只是郭丰睿的演绎欠些火候,但他们的整体印象十分不错。

牛晨越小组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表现了小学生普遍的网瘾现象。李宏阔妙语连珠,与台下巧妙互动,天衣无缝的回答不仅引起了哄堂大笑,还带起了如雷贯耳的掌声。劝说目的也顺利达到,得到了姚老师的高度赞赏,他们的表演真是完美无缺!

我们的课堂作文 篇5

开始上课了,只见老师笑容可掬地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树叶有什么作用吗?”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散出氧气。”

“可以化作肥料!”

“有的可以做药材!”

“可以用来吹!”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邹教授微笑着说:“树叶不仅作用大,还是一种乐器,树叶吹奏是一门难得的民间艺术呢!”嗯?树叶能吹奏,还是一门民间艺术?它随处可见,它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只见邹老师变戏法般“变”出了一片树叶,挨到嘴唇上试音。“嘀——嘀——”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从那片叶子上传出。啊,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居然能吹出如此清脆悦耳的声音!邹教授忽然变更调子,吹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诧异地望着邹教授颤动的两片嘴唇,五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瞪着那片树叶,谁也不敢相信如此美妙的声音是这片树叶发出的。听着听着,我们如痴如醉,不禁跟着节奏哼了起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听完了曲子,我们又惊又喜: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居然能当乐器,吹出如此美妙的乐曲,要是我们能学会这门艺术,那该多好啊!

欣赏完树叶吹奏,老师要教我们学吹树叶了,我们都兴奋不已,各个跃跃欲试。老师指点完吹奏树叶的要领,就给我们每人一片树叶。我从教授手里接过树叶,仔细端详着它:这片树叶碧绿厚实,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香,忽然我感觉它变得神奇起来。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上唇和叶子微留空隙,轻轻一吹——“噗——”树叶发出极其细微的声音,哎,失败了!我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往外吹气……可是树叶仿佛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发出美妙的声音!“嘀——”啊,是谁吹出声音了?我们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哈哈,原来是林航彬!虽然声音并不是那么美妙,但能吹出声音,他一脸的得意!其他同学见了,学得更起劲了!瞧,一个个同学嘴含碧绿的树叶,“噗——噗——”拼劲地吹着……我回头往后台看,啊哈,就连老师们也在认真地学着呢!

下课了,我们都围在邹教授身边,意犹未尽地欣赏着邹老师的美妙吹奏,我们闭上眼睛,陶醉在这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曲子中……

描写我们的课堂作文600字 篇6

我很小的时候,我对任何新鲜物都很好奇,每当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自由自在地骑着自行车时,我都羡慕不已,所以我下了决心——要学自行车!

面对胆小又好奇的我觉得学自行车十分的简单,可没想到我才轻轻地踩了一下,一种恐惧便油然而生,两个轮子总是不听话。后来我让爸爸扶着我:“一定要扶着我哦!”我嘱咐着跟着后面的爸爸。我才练了一会,感觉有点熟了,就让爸爸放开了手,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感觉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后来我再也不敢骑自行车了。爸爸把我拉到一边,严肃的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要知道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怎么能成功呢?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又恢复了自信,胸有成竹地扶起自行车继续练习,虽然还是一个劲地摔倒,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终于能把自行车骑得稳稳当当的了,想它停就停想它走就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 篇7

重点的精彩构思到简洁明了的

让板书设计;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我○涨围喝, 十彩探, 分应索活该思跃说。考是博积一得极堂, 听课十课堂分教学精师习彩满的堂氛们亭了保展相示同课。课题前的段展时示间, 课我, 虽有然幸课也题听的县新相政色。同, 做课但的他教们师展们示对的教课材却十各分具熟特课小悉学了, 他们对扎知实识的点教的学智功慧底点, 拨利, 用展教示堂必每王材每教听学完可课谓“, 我游总刃有有“余精”。彩有可余是, ,

生回味不足”的感觉。《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动是进:行一古场时赛候, 马齐比威赛王。齐和威田王忌的将马军起分分三三等等A1、、B2、、C3;。田第忌一将场军:齐的威马王也来A排、出B、Cl、的2、3顺的序阵对容应, 。田由忌于将齐军威以

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将军的马强, 所以第一场田忌将军输了。第二场:齐威王还排出1、2、

3的阵容, 田忌将军采纳孙膑的建议, 排出C、A、B对应。结果是2比1, 田忌将军赢了。课文简短, 情节生动。展示课中, 教师灵活引导学生帮助田忌将军赢回比赛。学生纷纷出谋献策, 讨论十分热烈。在教师的引领下, 学生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人积极参与, 个人思维活跃。至此, 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 出示习题, 巩固成果, “赛马之事”也就此收场了。课堂教学无懈可击, 十分精彩。

“故事里的事, 说是就是, 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 说不是就不是, 是也不是。”齐威王与田忌将军赛马, 齐威王凭借实力赢了一回, 田忌将军巧施谋略, 扳回一局;究竟他们有无再战, 谁输谁赢, 这都是故事里的事。我们都知道, 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 更是体验课程。在实施新课程中,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 让教学活动形成学生的学习体验。就《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本身, 是“故事里的事”, 无论我们怎样精辟的解说或引导, 由于年代久远, 跨跃太长的时空, 学生很难形成学习体验。但是, 类似这样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每天都在发生。比如, 在现代体育竞技中, 国球乒乓球团体比赛的排兵布阵, 游泳、滑冰、400米接力等团体赛都是非常生动的例子。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我们教学活动中,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 在上《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 我们在课堂延伸上, 可以例举在中国广州举办的第49届世锦赛, 女团决赛在中国队与新加坡之间进行。中国队派出郭跃、王楠、张怡宁;新加坡派出李佳薇、冯天薇和王越古来对阵。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兵布阵,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因为,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大事, 是大家都比较关心关注的话题;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体验, 这样就能切身体会到教材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达到教材深加工和深利用的编写意图, 挖掘了教材的“内在潜力”, 放大了教材的“弦外之音”, 用活教材。如果我们教学时, 能够延伸到生活中来, 与我们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就更容易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 知识就在生活中, 学生就能愉快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起来。

要让我们的课程走向生活, 我们就要走向儿童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践, 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参与教学,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这样, 我们才能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走得更远。

大家都知道, 在新课改中,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 更新理念。然而, 说着容易, 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感悟和体验, 而这种感悟和体验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实践, 努力探研。

让德育浸润我们的课堂 篇8

这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在授完新课后,叫四位学生同时到黑板上演算一道习题。此时的黑板几乎被老师的板书占满,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走在前面的同学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占据了黑板上仅剩的一小块空白处;第二位同学紧随其后,左寻右觅未找到“下笔”之处,无奈地拿起黑板刷擦净了一小块地方,仅能供自己答题;第三位同学走上讲台,从容地拿起黑板刷,擦干净了未被前两位同学占据的所有黑板,足可供两三人答题。几分钟后,四人答题毕,前两位同学写得密密麻麻,歪歪斜斜,但运算结果对了。后两位同学写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运算结果却错了。老师在简要讲评解题方法与运算过程后,在前两位学生答题处打了两个红色的“√”,在后两位学生答题处打了两个白色的“×”,就此结束了这一授课环节,未作其他任何评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知识的“对”与“错”总是这样泾渭分明并受到如此重视,而品行的“是”与“非”则总是这样模糊以致被如此忽略。试想,长此以往,谁还会愿意像第三位同学那样从容地为他人擦净黑板呢?课堂的德育功能在这里就这样被有意无意地省略掉了!其实在这里蕴藏了一个多么好的引导学生唯美向善的教育机会呀!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稍作处理,其教育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当老师敏感地注意到上述情况后,可以问:“同学们,四位同学答题已毕,请问谁的运算是对的?谁在答题过程中表现最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步骤,同时欣赏、赞美第三位学生的善举,继而进一步借题发挥:“同学们,一滴水可以映衬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同学为自己、为他人擦黑板时的那份主动、自然与恬静,恰恰折射出了他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他擦净的不仅是一块黑板,而且是你我的心境;他留给别人的不只是答题之处,而且还对与人方便、助人为乐的美德进行了很好的展示与传播。这是每一个青少年必须学习效仿的。我们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经常为他人着想,才有真正的快乐;一个集体只有人人互助,方能永葆温馨!同学们,让我们在‘我为人人中寻觅快乐,在‘人人为我中享受幸福。”短短几分钟,寥寥数句话,同学们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迪将是那样深刻深远,可能影响其一生。

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 篇9

(二)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分布在22个省市的近百家核心校,“催生助产”其尽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四)尽快出台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改“行业标准”,做好新课改的“实践推手”;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 篇10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好课,课堂教学的成绩也很出色。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方式单一,容量小,过程乏味,效率低等现象。课堂本应是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多言堂”,却变成了教师独自表演、强力灌输的“一言堂”;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最终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都缺少了阳光。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光明、温暖、公平、多彩、和谐、健康等,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具有这些特征。 我们的课堂所追求就是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温馨,理想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课堂中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机会。就必须关注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做到“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种关注是公平地去给予每一个学生,这也正是我们追求的精髓所在。

要让我们的课堂处处充满阳光,就应是充满快乐的课堂,课堂是师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所以每堂课都应该有笑声,如果整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一丝笑容,那课堂气氛一定是沉闷的;课堂应该是有情感的课堂,要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应热情地赞扬、欣赏学生,真诚地肯定、鼓励学生;课堂应该是充满挑战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提出质疑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质疑和探究中获得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展示的需要,要让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带着问题走进来,带着问题走出去;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新课程要求课堂要实现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课堂就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课堂中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是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成长,教师和学生应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要让我们的课堂处处充满阳光,我们要为学生构建阳光的学习环境,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業、解惑”的地位要加以改变,学生要和教师一样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轻松愉快的阳光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快乐成长的地方,为此,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阳光的生生关系和阳光的师生关系。阳光的生生关系主要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事,我们要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其他学生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阳光的师生关系是要老师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要有童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需要哪些知识,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实现了平等对话,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要让我们的课堂处处充满阳光,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教师应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中要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实现阳光的成长。

作者简介:

郑海军,大学本科学历,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无锡枣园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

用我们的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篇11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地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也就是说, 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路,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 只有教师充满激情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不断涌动,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 才能让生命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最具活力和灵性的学科, 语文课堂需要激情的支撑, 有了激情, 语文课堂就有了生命力。

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去展现我们的激情呢?

首先, 教师要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

激情首先源于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语文教育满腔热忱的爱, 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 这不能说那不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 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激情来自对教学的自信。教学的自信源于精心的备课。语文教师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 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文本,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试想, 一位教师自己都没有熟悉教学内容, 怎么能在课堂上启发学生, 运用自如呢?所以, 只有熟悉教案, 才会成竹在胸, 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 才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 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激情还来自高尚的志趣。热爱生活, 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 兴趣广泛, 性格乐观、豁达, 这些应是语文教师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 头脑灵活, 幽默风趣, 反应机敏。有了志趣带来的激情, 可以构建语文教学的全新框架, 真正落实关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第二,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

课堂上,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掌握好轻重缓急, 做到抑扬顿挫。“言为心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 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造成的。课上总是一个腔调, 没有重音, 没有起伏。学生听着索然无味, 很容易昏昏欲睡。建议这类老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 从朗诵入手,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例如, 讲解重点内容、中心问题时, 语气要加重, 语调要提高, 要适当放慢语速, 甚至暂时停顿;讲解非重点、浅显易懂的内容时, 语速稍微放快, 一带而过;讲成就时, 应热情奔放;讲历史教训、问题或困难时, 要低沉凝重等等。同时要注意把握好表达激情的“度”, 教师的语言激情是发自内心的、饱满真挚的、自然流露的一种情感, 而不能声嘶力竭、哗众取宠, 亦不能矫揉造作。

第三, 课堂设计要形式多样。

1.激情导语入佳境

精彩的课堂就好比优美的文章, 文章的开头好了, 就能吸引读者, 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且富有激情的课堂导语, 先声夺人, 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为了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 顺利进行教学, 还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有位教师执教唐诗《登高》时, 如此导入:

1200 多年前, 一个秋天, 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 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 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 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 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 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 老眼浑浊, 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 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 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 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 一生坎坷, 穷愁潦倒, 他远离家乡, 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 面对孤独的飞鸟, 面对衰败的枯树, 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接下来, 老师在《二泉映月》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伴随着老师如泣如诉, 如怨如怒的真情导入, 学生神情凝重, 捧读入境。教师的情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 学生在吟诵时情绪饱满, 感情充沛, 课堂效果非常好。

2.精思巧问, 迸出激情

教学改革的深化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 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 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 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是, 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 不能把学生无序地问题、有时看上去甚至是无理地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 就很难驾驭课堂。只有精思巧问, 激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才会活起来。

记得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 成就一个教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 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也说过“: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可见, 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点燃我们的激情, 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吧!

摘要: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 才有认知的渴望, 才有表达的欲望, 才有智慧的灵动, 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语文,激情,热爱

参考文献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结 篇12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结”

进入课改前“课堂小结”一直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司空见惯。进入课改后似乎又不是一个必要环节,但它又实实在在地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课堂实际操作效果上看,也相差甚远。于是,我们围绕如何看待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小结”,如何提高“课堂小结”的实效性,组织开展了一次网络教研活动。

一、案例描述

本次活动,我们提供了一段教学片断实录,供教师们赏析。即:

某位教师执教一年级数学《统计》一课,从导入到新授,从创设问题情境,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释、拓展与应用等过程,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是比较清楚的,而且各个环节都用小动物们来庆祝大象生日,给大象送鲜花作礼物,大象用各种水果招待小动物们这样一个故事串起来的。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又充分让学生“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从而渗透了“统计”的意义。在这样的参与、经历中,贴近学生的活动带来了新奇,故事带来了愉悦,孩子们学得相当投入。

当下课铃声响后,游戏式的巩固练习正好完成。随后,执教老师赶紧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问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1:贴动物。学生2:贴水果。学生3(高声):贴大象。学生4:学到了本领。学生5:学到了许多知识。……

执教老师继续启发:那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呀?

教师不得不指着黑板的板书,再次启发:看这里,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呀? 学生甲:我学会了排一排。师:还有呢?

学生乙:我学会了分一分。

师:除了排一排、分一分,谁还要说? 学生丙:我学会了数一数。……

(可能看到学生已经回答不到老师要的答案,教师让学生停下,指着黑板)师:“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案例分析

读完以上课堂实录,老师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为什么要在下课时进行课堂小结?B、学生为什么不能沿着教师的意图进行小结?C、低年级数学课有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小结和归纳?D、课堂小结是否一定要围绕知识点进行小结?

我的思考:

1、从教师实施课堂小结的动机来看,教师应该是把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进行小结似乎显得课堂教学不够完整,这一点是继承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教学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出发点值得肯定的,但每节课是不是一定要有“课堂小结”这个环节在新课堂背景下并没有这样的要求。

2、从问题设计的意图来看,本节课的课堂小结是以让学生说出学习的知识是“统计”为目的,如:老师的追问“学到了什么知识呀?”似乎学生的贴一贴、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等课堂活动并不是那么重要,学生能说出学习的知识是“统计”才是最重要的。显然,在老师心目中还保留了知识比能力重要,结果比过程重要的误解,穿的是新鞋,走的是老路。

3、从课堂小结的主体来看,教师试图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有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点是对的,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达到老师预想的目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估计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所致。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学习留在他们脑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有声有色的活动,从本案例看,低年级“统计”教学重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统计的过程,“感悟”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运用一些统计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自己说出“统计”的概念,实在没有必要。

4、从课堂小结时老师启发的方法来看,比较单一,不够灵活。课堂中教师的表现告诉我们,教师总是急于让学生说出成人头脑中的统计概念,没有关注儿童心目中的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这种意义和作用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头脑中实际表现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顺着学生思维去启发、引导、总结。比如:在小结时这样启发:如果要统计你们小组每人买铅笔的枝数,你会吗?怎样统计?说说你的想法。当学生说出“学到了本领”时,老师也可以顺水推舟追问,“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呀?”这时,学生自然会说出我是怎样统计(或解决问题)的.老师顺势提炼、总结岂不更好!

三、案例反思

通过本次网络教研,我们有这样的几点启示:

1、课堂小结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课堂实效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而课堂小结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课堂小结环节引导的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启发创新等效果。做好课堂小结,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知

识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小结要讲究科学性,做到目标明确、用语准确、言简意赅。

2、课堂小结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课堂小结不一定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来实施,他的最大功能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学情需要灵活设置,尤其要处理好课堂小结与构建认知结构的关系,把握好课堂小结的有利时机。课堂小结一般应选择在教学内容转换之处,学习方法的优化之机,数学思想领悟之际。只要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好的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良好发展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所谓的课堂小结。

3、课堂小结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总结的都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当遇到不宜由学生小结时,可以由老师直接加以总结。正如本案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新奇”、“愉悦”的活动中“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并且根据问题需要统计出了“鲜花”和“水果”的数量,说明已经初步理解了统计的意义,这时再进行 “小结”时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的表现,以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加以简要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即可,不必一定要针对知识点进行小结。

4、课堂小结的方法要灵活,设计问题要精准。就其方法而言可以是知识梳理式、趣味游戏式、拓展延伸式、问题启发式、影音赏析式等等。就其设计问题的目的而言,可以针对认知目标的构建,也可以针对能力目标提高,还可以针对情感目标培养来设计。本案例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统计”一词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让学生说明自己经历的过程是统计,课标中没有这样的要求,说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课堂小结时,老师可以采用举例子、追问、表扬,总结课堂活动中的得与失等方法进行小结,而“统计”概念可以由老师直接揭示。

让我们的课堂沉静下来 篇13

中国教师报     2003-02-23     杨小琴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笔者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儿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和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一时间,学生就好似罗汉堂的菩萨各有各的.样,注意力全不在发言的学生身上。而上课的老师一直微笑着注视这一切,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甚至连一个责备的眼神都没有。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中的新型老师--学生学习的伙伴、顾问,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活力奔放、“当家作主”的学生!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的确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热闹的背后,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了一份沉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沉静,一份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沉静!“提醒学生发言讨论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是的,如果我们的新课程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倾听,缺少了这份沉静,我们学生的获益将不会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多多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课堂 篇14

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是因为觉得:政治课很大很空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比较枯燥, 且韵味不足。我们的课堂还必须具有时代气息,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政治课的价值。

1.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 重视教科书等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意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敢于质疑教材, 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 做到融会贯通, 做到“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

2.关注教师、学生自身以及身边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资源的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师生身边的资源、事例,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和情感体验、问题、兴趣和个性特点;打造生活化课堂需要教师多积累, 多作有效的准备, 留心观察社会热点问题、注意积累国家的时政大事。

实例:创设情境、回归生活的课堂

◆以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陈树新老师“价格变动及其影响”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同学们好, 大家刚才看到老师进来的时候是不是很惊奇呀? (是) 现在有荔枝卖了吗? (没有)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东莞是荔枝之乡。)

◆以山东省文登市新一中张玉志老师“价格变动的影响”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同学们好, 大家利用上周末做了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居民家庭生活影响的调查。综合同学们的调查结果, 我把两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第一份报告: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调查方式———访问、亲身体验;调查结果:1肉类销量有所减少;2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3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4特大活动期间, 销量增加。

第二份报告:调查对象———街头行人;调查方式———随机访问、笔录;调查结果:1加不起油, 吃不起肉;2每月花费增多, 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 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3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4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 尽量使用电器做饭;5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购买;6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总之, 政治课堂必须远离说教, 回归学生生活,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选取鲜活典型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组织教学, 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二.智慧的课堂

老师在课堂上应想学生所想, 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 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从而让我们的孩子真实地感应到政治课充满智慧。我们要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展现其聪明才智, 在每次的成功中分享喜悦,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追求。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智慧的展现中去达到学习目标。

实例: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课堂

◆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蒋老师“股票、债券和保险”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同学们好, 老师最近烦什么?辛苦累积10万元不知道怎么花, 请你帮我钱生钱, 即10万元应如何投资理财?

探究形式:小组对抗赛;分为:股票推介组、债券推介组、商业保险推介组、股票代理组、债券代理组、商业保险代理组。合作探究: (1) 推介组负责向代理组推销, 尽量说服购买其产品; (2) 代理组向推介组了解相关知识, 熟悉其产品; (3) 各小组讨论后, 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和第二发言人, 进行接洽, 其他小组可质疑与补充。

◆以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刘颖老师“股票、债券和保险”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猜猜看dama是什么意思? (中国大妈) , 黑板上张贴中国大妈的照片及相关信息图表。

疑难探究: (1) 请你帮中国大妈来普及股票的相关知识。 (2) 债券和股票是否是同一回事? (3) 对于中国大妈的两个担心, 你怎么帮她解决? (担心一:年龄增大, 疾病增多, 再有个变故;担心二:人老眼花, 操作家里电器不当, 再引发火灾……) ; (4) 如果是农村贫苦大妈你的投资又该如何设计?

总之, 智慧的课堂, 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可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教师自身的知识架构要清晰, 培养学生对于重点、次重点的把握, 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语言的艺术, 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三.开放的课堂

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场所。所谓一千个人的心里,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判断是非的能力,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做的是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 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采用适当调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实例:开放的、富有特色的课堂

◆以江苏省泰州市“星光大舞台”某参赛老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课堂现场让学生拨打政府的服务热线电话, 亲身体验政府的职能。

◆以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张莹老师“市场配置资源”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视频展示《邳州大蒜之乡》, 介绍“蒜你狠”的背景。 (吃大蒜可预防甲流, 导致大蒜供不应求。)

探究形式:请学生推销邳州大蒜。合作探究: (1) 面对“蒜你狠”的市场, 如果你是黎明公司的总经理, 你准备如何投资? (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你该如何提高黎明食品在大蒜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 从政府和蒜农的角度, 谈谈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在观看学生情景剧表演:“豆你玩”;商场内两家粉笔店竞争;119救火;超幸福鞋垫等违反市场秩序的现象后。)

总之, 开放的课堂要求:1、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地位: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以人为本”: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真诚, 平等交流。给足学生思考、合作和展示时间, 专心倾听, 适时准确评价。3、自主的课堂, 学生知识获得是在老师引导启发下通过自己思考、体验、探究建构的。4、教师要少讲、精讲。

四.有趣的课堂

教师, 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充满激情。

1.要创设好导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 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课, 能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 像磁石一样, 一开始就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把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导课应灵活设计, 堂堂出新, 教出趣味, 这样, 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避免产生厌倦情绪而分散注意力。

2.要依托活动教学, 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 以活动作为载体, 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创意思维。我们的课堂就是要追求本土化的激情、兴趣、活动、有效课堂。

3.要设计好小结, 升华主题, 不仅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从整体上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 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和知识深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4.要有适当的板书, 板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了文字, 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绘画、列表, 以辅助知识信息的传输。应注意板书书写规范, 讲求笔法、章法, 注意布局, 结构合理, 色彩和谐, 力争板书图文并茂, 井然有序, 简洁明快, 赏心悦目, 使人一目了然等。

实例:环环相扣、充满趣味的课堂

◆以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颖颖老师“面对经济全球化”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一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一起严重的撞车事故, 肇事车辆是由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轿车, 司机是比利时人, 事故原因在于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 整起车祸经过被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骑着一辆日本摩托车使用澳大利亚生产的摄影机跟踪拍下, 另外, 据可靠小道透露, 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 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中国记者粥稀稀现场报道。”

◆以我的“价格变动及其影响”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热烈祝贺我们班猪猪集团成立!集团简介:猪猪集团成立于2015年, 拥有生猪养殖基地、猪肉产品加工基地等。在以班主任为总裁、全班同学为智囊团的共同努力下, 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1) 紧急情况:2015年国庆小长假过后猪肉消费出现短期的疲软期, 10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又出现下滑。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困境? (智囊团回应) ; (2) 2015年第四季度生猪价格走势预测:每年第四季度, 猪肉的季节性消费特征较为明显, 生猪价格预计将呈现上涨趋势。我们如何应对? (智囊团回应) ; (3) 未雨绸缪:抢占2016年春节年货市场, 我们猪猪集团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才能在竞争者中获胜? (智囊团回应) 。 (4) 课堂作业:近几年来, 猪肉价格跌宕起伏, 几起几落, 养殖户怎样做才能摆脱困境?

总之, 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感主线。如果学生学习有了兴趣这种内部动力, 那么, 在“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中就会体会到乐趣。

五.本真的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学民主, 自主学习。于是, 课堂气氛是否热烈成了许多老师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 造成课堂活动过多、视频过多、提问过多的现象。特别是公开课, 这种现象更突出, 课堂上热热闹闹, 课下学生的收获却冷冷清清。我们要从花哨、臃肿的时尚中走出来, 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 体现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实例:力求节俭、去伪存真的课堂

◆以我校一位老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例为例,

◆情境创设:将学校学生消费的情况制成课件, 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学生感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探究形式: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盲目从众不可取;虚荣攀比活受罪;过分标新吓死人;理智乐融融。明确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应该践行: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等正确的消费原则。

布置作业:总结前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消费情况 (一周或一个月) , 然后分析哪些消费行为是合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 理智的制定下一步的消费计划。

总之, “课堂是情感交融的平台、课堂是回归生活的园地、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启发智慧的平台、课堂是快乐学习的旅程、课堂是放飞理想的天空。”当我们把课堂当作生命、艺术与知识完美结合的殿堂, 当我们的课堂也将充满生命的活力, 展现探究的魅力。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 生本的课堂, 生活的课堂, 生态的课堂, 我们的学生便能在课堂里主动发展, 获得成功, 享受愉悦。我们需要这样的课堂, 他无限激发着学生的探究欲, 引起学生无穷的遐思, 引发学生的无比激情, 积极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

摘要:“政治老师一回头, 布什改行卖豆油。政治老师一回头, 全班学生都梦游。”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偏激, 但是, 听政治课无趣, 讲政治课更难, 这似乎已成为师生之间的共识。为什么政治课会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课堂?政治课的生命力在哪里?相信是所有政治教师不断追问的问题。笔者认为, 我们所需要追求的是生活的、智慧的、开放的、有趣的和本真的课堂。

关键词:政治课堂,生活的,智慧的,开放的,本真的,有趣的

参考文献

[1].周增为: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年08期

[2] .孙有为, 菅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谈关于政治课的导入[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上一篇:创建省五四红旗团委材料下一篇:植树节的由来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