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精选10篇)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

1、初步了解生命孕育的常识,感受生命的神奇,为自己的生命感到自豪。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感恩地生活。

3、初步了解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有谁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如果没有问,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答案的?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自己出生时她所受的痛苦?

二、小胚胎故事

1、小组交流资料,然后分工合作,准备介绍《小胚胎的故事》。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命诞生的过程。

2、童话形式交流《小胚胎的故事》。

(问问妈妈,查找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小胚胎的故事》,描述“自己”从一颗受精卵长成婴儿的有趣过程。)

四、我出生的哪一天

交流自己的故事——《我出生的那一天》,通过讲故事的环节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的所受的痛苦。

1、向父母家人了解自己出生当天的故事,记录一个最感人的细节。

2、与妈妈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到妈妈生自己时所受的痛苦。

五、解读生命密码开展“解读生命密码”交流。

通过讨论、现场调查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孕育的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1、为什么我是男(女)孩,他(她)是男(女)孩?

2、为什么我长得像爸爸?他(她)长得像妈妈?

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令人自豪”。

二、我对妈妈知多少。

1、故事《天使的名字叫妈妈》

2、妈妈怀你的时候有什么反应?生你的时候经过什么痛苦

3、你断奶的时候,妈妈想了哪些方法?

4、你小时候妈妈每天给你洗多少块尿布?

5、妈妈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妈妈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不快乐的事是什么?

6、妈妈每天几点起床?一天工作几小时?做家务几小时?睡眠几小时?

7、妈妈的生日是哪天?谁给她庆祝生日?

三、妈妈的帐单

1、读故事。《妈妈的帐单》《可怜鸟兽父母心》

2、讨论:妈妈的帐单为什么是“0”元?这个“0”元是什么意思?

3、试一试:我为妈妈写“爱的帐单”。

四、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说你有何感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续写小诗。

1、朗诵《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2、续写。写出你对父母的感受。

二、寻找生命的守护天使。

1、完成P6中的空白处,为自己的守护天使写下下赞美和感恩的话语。

2、讨论:我们的守护天使还有谁?他为我所做的事有哪些?

三、设计“爱心明信用卡”。

1、读故事。

2、理解我们的守护天使除了亲人,还有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为关爱行动设计一个“爱心明信用卡”。

四、寻找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1、人类寿命有多长?

2、人生的五个金币。

3、五花八门的名人墓碑墓志铭。

4、选择:如果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五个人生阶段中进行选择,你最愿意停留在哪个阶段?为什么?

5、人生可以这样选择吗?读读P8,说说自己的感想。在P9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篇2

2. 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 杠杆平衡 的原理制成的。

3.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 杠杆 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4.杆秤是利用 杠杆平衡 的原理制成的。

5.定滑轮的作用是 不能省力 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作用是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作用是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6.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 轮上,阻力点在 轴 上。

7.轮轴的轮越大越 省力 ,当轮带动轴时 省力 ,当轴带动轮时 费力 。

8边缘带齿的轮子称为 齿轮 ,它起 动力的传递 作用。

9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快 ,但 费力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 慢 ,但 省力 。

10.斜面的作用是 省力 ,斜面坡度越大越 费力 ,坡度越小越 省力 。 11.螺丝钉运用了 斜面 的原理,有 省力 的作用。螺旋是变形的 斜面 ,作用是可以 省力

12.我们学过的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杠杆 、滑轮 、轮轴 、斜面 、齿轮 等。

13.自行车发明于世纪初,它除了 代步 、健身 等用途外,也是许多 运动项目 中的重要工具。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头自行车。

14、自行车的动力是如何传递的?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过程:脚踏板→大齿轮→链条→小齿轮→后轮

15、骑自行车时,动力是怎样被传到后轮的?前轮转动,把动力传到链条上,链条带动后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试卷 篇3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用力杠杆

2、在简单机械中,我们把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大滑轮

3、既能改变用力方向也能省力的简单机械是(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4、一种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人们称它为( )。

A、轮轴 B、机械轴 C、齿轮

5、在自行车上应用了斜面原理的是( )

A、镙母 B、车架 C、刹车把手

6、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行星是( )

A、火星、木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月球

7、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里的生物资源,我们不应该怎么做?( )

A、不断捕杀鱼类 B、合理规划休渔期 C、禁止污染海水

8、任何季节都在北极上空,位置几乎不变的北极星于(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仙女座

9、天文学家已发现数十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我们统称为( )

A、大阳系 B、地心系 C、河外星系

10、下列矿产当中属于非金属矿产的是( )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4

1.感悟“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2.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学习难点:能灵活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第8页第一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俗称()。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也就是( )。

如: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商品打七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 )%,也就是降价( )%。

一件毛衣打九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是( )的90%.

一批旧书打六五折出售,这句话是说( )是( )的( )%,( )比()便宜了()%。

4.几折表示()是()的十分之()或是百分之()。

合作探究: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例1)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分析:“八五折”表示()%,就是()是()的()%,

单位1的量是(),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是()的()%。

列式计算:

答: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分析:打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____%,把原价看作单位“1”的量,现价比原价便宜了____%。即“便宜的价格=原价×(1-90%)”。

列式计算:

答:比原价便宜了____元钱。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列式?

归纳总结: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方法解答。

现价、原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现价=原价=折扣=

三、达标检测

1、课本第八页“做一做”

课题:成数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2、我能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难点: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导入

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两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2、认识成数

(1)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二成”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2) 几成就是十分之(),也就是百分之(),几成几就是百分之()

百分之几十改写成成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改写成成数就是()。

对应练习:成数和百分数互化

七成三()四成五()37%()100%()五成()

二、合作探究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例2)

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提示:“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就是今年用电量比去年节约()%,这里把()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

列式计算:

答:今年用电____万千瓦时。

针对性练习:

某市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归纳总结:解决成数问题时,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与解决百分数问题完全相同。

三、达标检测

1、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2、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6万辆,比一月份减少了两成。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5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关键词,体会文中人物感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内涵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一、导入:

出示目标

二、走进童话:

快速默读课文,加序号,思考:

1、生字生词划出(齐读)

哞哞(mōu)咩咩(miē)潺潺(chán)霹雳(qī)孪生(luán)踉踉跄跄(liàngqiàng)

2、根据提示,在文中找出表现盲孩子每一阶段心情变化的词语:

(1)盲孩子一个人时:

(2)盲孩子有他的影子和一只萤火虫陪伴时:

(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有一群萤火虫、太阳和月亮的照耀时:

三、品读童话

1、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盲孩子的命运由于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是由低到高的过程,由悲到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找出来,带着感情去读。

2、将找到的感动在组内分享、交流。

3、全班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情景最打动人。

目的:(1)引导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品味语言特点。

4、思考:结果,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获得了生命。盲孩子这种经历和结果是真实的吗?生活里的真实情况呢?如何理解三个人物?

方法总结:

四、走出童话。

童话是一个人思想进步的基石。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进步了多少?用一句话写出你学了本文的启示。

结束语:

童话有结束,爱心无止境。有人说过“一个人离童话有多远,离文化就有多远;一个国家离童话有多远,离文明就有多远。”让我们走进美丽的生活,创造出美丽的童话,像安徒生一样,把文化,把文明,把爱,洒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导语

寂寞

快乐

惊喜

板书:寂寞---快乐----惊喜,这三个词语记录了盲孩子的命运变化。

方法指导:这是分析结构的一种方法--根据人物的变化;抓关键词

方法指导:任选一部分;自己决定读的方式,可以一个人读,可以齐读,可以分工读,可以轮流读,要注重创新;要读出人物的感情。

指导朗读:

预设

(1)1-6段,体会盲孩子的孤独寂寞心情,了解他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的品质:“他是一个盲孩子”、“永远”、“谁跟我玩呢?”,指导读出感情。

(2)9-17段,问题:盲孩子为什么“赶紧”回答?影子为什么要反复解释?你从这段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类似情景?体会影子的善解人意、无微不至,盲孩子的懂得感恩。

(3)18段,体会人物心情,感受语言生动活泼与优美:叠词效果;听觉效果。

(4)27段,体会盲孩子情绪(自豪,感激,不满,生气?),可加提示语。

(5)34和48段,“小小的萤火虫”的含义,体会人物心情。(微不足道,但给人的帮助很大)

(6)53-59段,体会心情:害怕,紧张,期待。人物间关系密切。

(7)61-64段,读出萤火虫由少到多的变化,体会得到帮助越来越多的情形。问题: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经历吗(把你想象成盲孩子)?可见“萤火虫”,有什么特点?

(8)67-68段,

(9)79-83段,体会人物惊喜的心情。连续五个“还”应当如何来读?

(提示:影子--亲密,像父母,亲人,同学,朋友;萤火虫--小,像陌生人,医生的帮助)

教师总结: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的童话。看来,是美丽的生活创造美丽的童话,美丽的童话传播了生活的美丽。

提示:品语言,识形象,读出生活,读出感情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盲孩子--有追求,不放弃,乐观;应该关爱弱者;影子,萤火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全文--爱可以创造奇迹)

学法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盲孩子和影子,以及全文。

板书:

寂寞--快乐--惊喜

周永茂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6

六年级语文2013年4月19号学生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能从中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从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从小女孩现实与幻想中体会她的悲惨。

【自主学习】

一、 我会读

蜷着火焰捏着橱窗哆哆嗦嗦

闪烁灵魂哧暖烘烘火柴梗

二、 我会填

一()火柴一()马车一()香味一()灯

一()蜡烛一()火光一()星星一()墙

【合作探究】

一、 初读课文,谈谈你对小女孩的印象,并找出这些句子读出来。

二、品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五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呢?试填写下面表格。

次数 幻想 渴望 现实

三、 精读课文,课文最后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句中两个“幸福”,你是如何理解的?

【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如果此时此刻小女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把你想说的话告诉她吧。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7

1、培养学生从文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2、学习作者在细碎的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生哲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课前助读:1、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中国浙江省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子恺少好书画,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

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可分为三类: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写儿童情趣;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11月9日,丰子恺先生,诞辰117周年纪念日。7日,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桐乡举行, 奚美娟尤今等到场领奖。)

丰子凯的漫画成就也非常高。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画集《子恺漫画》。

2、散文的阅读思路与方法

散文虽是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情感与思想体验的文学样式,但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要赋山水以性情,议论性散文要把观点“渗透”到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中去。散文艺术构思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形成情景交融的、主观与客观契合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审美境界。所以,散文阅读和鉴赏就必须缘人、事、景、物而探寻感情、思想和意蕴,逐步进入哲理思考和审美判断的精神境界。也就是阅读散文,一般首先应区分文章所记录的主要对象的基本特征,即记事、抒情、明理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在散文中“写了什么”;其次,应梳理文章的结构线索,如时空转换过程,情感变化过程,认识和思考推进过程等,即作者在散文中是“怎么呈现的”,最后,还应探讨文章的记录对象和与记录过程和手法的内在联系(艺术美)、语言特点,即“记录得怎样”。

自主探究:

一、找出每段与题目“渐”有关的句子,并揣摩其具体含义。(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

2、

3、

4、

5、

6、

7、

指点迷津:

二、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指点迷津:

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自主质疑:

1、

2、

3、

自主拓展:

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结合课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试试找出两三个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你的观点。(课后练习四)

我的收获:

落实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2分)

窗(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⑥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节选,有改动)

1、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 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C 第①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D 第⑤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

E 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2、 作者围绕“窗”抒发了哪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请根据②-⑤段内容,分条概括。(6分)

3、结合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第②段引用有关陶渊明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2)怎样理解第⑥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3分)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

市中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8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在计算中体会四种运算的算法

完成70页1条

你想提醒同学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活动二在计算中体会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完成70页第2条在组内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想提醒同学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2上面两条你分别用了哪些估算策略?在组内交流你用这种估算策略的理由。

活动三学会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70页第5条组内交流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完成课本71页6条学会在生活运用比例尺

什么是比例尺?

怎样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二课堂小测

1独立完成71第1条写在书上

2用单页纸完成72第2条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斯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或提出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再次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和情境中的条件,运用图、表格等多种形势分析数量关系,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算式;向别人解释自己所列模型的实际意义;自己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例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这部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检测与反馈

教学反思:

课题:计算与运用复习课

学案 教案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及比的相同之处

1画线段图并列式解答

(1)男生20人,女生1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提示:从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可以看出女生人数是1倍数,所以先画女生人数。

线段图:列式:

(1) 男生20人,女生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线段图:列式:

(2) 男生8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提示:从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看出女生人数是单位1,所以先画女生人数。

线段图:列式:

(4)男生8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

(5)男生8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6)通过以上5道题的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通过画线段图,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部分量

(1) 小华身高是135厘米,小龙的身高比小华高,?提出问题并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

分析:此题中,标准量是(),部分量是(),分率是()

线段图:列式:

(2)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花了9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列式:

2已知部分量和分率,求标准量。

(1)小龙身高是135厘米,小华的身高比小龙高,?提出问题并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

分析:此题中,标准量是(),部分量是(),分率是()

线段图:列式:

(3) 小明有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6页,第二天看了20%,还剩下54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列式:

3已知部分量和标准量,求分率

(1)小龙身高是150厘米,小华的身高150厘米,?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2)科技组有25人,合唱组有40人,科技组比合唱组少百分之几?

列式:

活动三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与小组同学交流你解决上述问题的好方法,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参考70页5条

三检测与反馈

主要完成72页3、4条73页-76页内容

提醒每道题注意每道题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可以点名质疑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解决问题中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及比的应用题解答的相同之处

2学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4、在与同学交流中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学会解决问题。

一预习,质疑

完成学案活动,教师下组指导,了解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选择小组展示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每组根据任务安排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听、评,老师相机补充

教学注意

按类解决分数应用题

检测与反馈注意

3首先鼓励学生看懂这张电表读数记录,是累积读数,而不是每月分别显示

4条提醒三角形特点

6非常重要的策略是:将整体分成基本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每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整体的数量。

7要付2千克茶叶的钱,0.2千克茶叶是赠送的,直接用9×84=392(元),

8将各年级的师生人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最多人数的年纪与最少人数的年级安排在一起,即五年级与一年级一起去;把次多的与次少的安排在一起,即六年级与二年级一起去;最后三、四年级安排在一起,可以一次搭配成功。

16计算实际面积时可以先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面积

三检测与反馈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9

主备人:八年级语文组          八年级(   )班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贻误(      )       颟顸(          )       渊薮(         )       憬悟(          )

情愫(     )     驾驭 (          )       滞涩(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联系全文,思考本文的结构应该怎样划分?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总结全文(      )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2、精读7-8节, 思考作者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完成下列表格。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7节

8节

3、参照上面的思路,精读9-11节,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完成下表。

论证方法:

相对比的事物 产生的结果

9节

10节

不同的做法 产生的结果

11节 意识到错过之后

4、对于“错过”,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5、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6、阅读14、15节,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你找出例句,并分析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高。

7、同学们,请你说说生活中你所错过的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1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1)、看题目(2)、看开头(3)、看结尾 (4)、看中间 (5)、自己归纳

二、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三、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1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用论证有些资料上也称为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技巧: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巧: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2、议论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

3、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层进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此外还有并列式结构)

老戚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知道存在着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讨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水槽、测力计、橡皮筋、小石块、泡沫塑料、乒乓球、小木板、小玻璃瓶、铁钉、钩码等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在一个现代化的港口里,一艘用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停靠在岸边,轮船上装满了大型的集装箱。主题人物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到非常惊讶,同时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艘轮船真大啊!钢铁制造的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呢? 1.展示课本主题图。

2.谈话:看到这幅图?看到这么大的轮船,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3.目的::让孩子感受到这么大的轮船会浮于中,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一:物体的浮与沉

把一堆各种各样的物体放在水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物体里有一些是会浮在水面,有一些会沉到水里。图中可以看到在水槽里,一块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而沉在水底的是一块石头。在水槽旁边放着一堆物体,这堆物体的材料分别有:铁螺丝、螺栓、螺帽、回形针、石块、橡皮擦、橡皮泥、乒乓球、带瓶盖的塑料瓶、木板、砖块等(也可以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代替)。开展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物体的浮与沉,然后再把物体放在水里,检验物体的浮与沉,看看自己是否猜对了,再把猜想与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浮力的感觉活动,用手按着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或木板),看看实验时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引申的问题:石头是沉到水里的,放在水里的石头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观察:出示课本实验用的材料或图片。

2.谈话: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怎么样?原因是什么? 3.活动(1)学生进行分类活动。(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4.目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大胆地进行猜测和活动。

三、活动二:物体都受到浮力吗?

通过前面的学习使我们知道,把木板放在水里,由于木板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木板就会浮在水面。那么,不会浮上水面(或下沉)的物体(如石头)有没有受到浮力呢?这个问题就是活动2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需要的材料有:一把测力计,一个装有水的水槽。

我们用测力计把物体(石头)吊在空间,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然后再将物体缓慢地放入水中,直到水把物体全部淹没,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把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比较表中的记录数据,知道物体在水里的重量要比在空气中时轻,说明物体在水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这个活动是一个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

引申的问题:从表格的记录数据看,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1.实物 出示石头。

2.谈话:将石头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活动(1)猜测石头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并猜测石头在水中的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分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4.小结:通过活动,你知道了物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下一篇:七年级下册政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