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精选8篇)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1

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再补充

一、理念

三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凡是务实

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淡化权利意识

强化服务意识加大追究意识

七个一机制:确立一个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竞争机制;

明确一个责权分明、逐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制定一个宽严有度、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养成一个井然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倡导一个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拼搏机制; 形成一个内涵发展、滚动技改的发展机制; 完善一个统分结合、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五个创新:技术创新

机制创新

文化创新

管理创新

发展模式创新

两大战略:人才战略信息化战略

三个关系: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主业和辅业的关系

激励和约束的关系

四带四创:学校带基地创造环境

教师带学生创造机遇

技术带产品创造市场

党员带群众创造阐明

二、精神:

培养政治素质硬专业素质强的新型人才

三、基地文化动态

1、迎元旦文艺联欢会

2、五四青年节争创优秀文明青年

3、五一劳动节学习先进劳模事迹

4、技能比赛

5、信息技术竞技

6、建党70周年征文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2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合格技术工人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如今的中职校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 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但是, 要培养出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会追求最大效率的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还需要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基地里进行锻炼;另一方面, 学校实训基地越大, 运营成本越高, 而企业生产基地越大, 经济效益越高。不妨换个角度, 将实训基地建到企业去, 不但培养出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又能减少学校运营成本, 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箭三雕, 何乐而不为?

1 案例介绍

2010年春节前约一个月, 学校接到一个与企业合作项目, 来料加工油箱精加工配件 (50套31种约2000件大小不等产品) 。据了解, 加工基本没有难度, 涉及到车、铣、钳加工;加工精度不高或很低, 公差在1~1.5mm左右;加工量也没有问题, 以前的合作企业约5个工人, 月生产能力100套。学校欣然接收, 既可以锻炼师生, 又可以创收, 于是本人亲自挂帅并组织7名技能大赛参赛的师生组成最强阵容, 最终我们是仓促而又尴尬的结束任务。

2 案例分析

我校自2006年异地建校, 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本人也以能够参与管理如此规模的实训基地而感到自豪与自信, 如今却因这一次对外加工项目困惑无比, 反思如下:

首先, 机构和流程是保障。学校与企业在运营机制上是显然不同的, 企业自有一整套的管理机构与流程, 学校不可能建成材料科、生产科、质检科等机构, 也就不可能按照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组织教学或生产, 这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体会。

其次, 质量是生命。奖惩分明是提高企业质量的最好的武器, 企业则与经济利益挂钩, 做错就要扣钱, 如此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促使员工质量意识迅速建立。这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成长。

再者, 效率是金钱。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为降低成本, 必将追求最大效率使劳动力成本最小化, 这在企业到处都有, 可学校怎么也找不着。这更需要把师生放到企业里去锻炼。

3 结论

众所周知, 德国凭借着先进制造技术步入了发达国家, 而其先进制造技术来源于职业教育, 但当我走进德国的职业学校, 却看不到强大的实训基地, 原来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培训中心, 学生的实训大多在企业的培训中心内完成。

人们有了统一的认识:在企业中实训, 有其独特的优势。而现如今大力建设学校实训基地, 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层面上, 这为学生提供充足实训资源, 同时又渗透着企业文化。可是这毕竟不是在企业里, 不能保证实施有序的质量体系, 不能提供无数工人繁忙而又有序的操作场景。

智者当然早已认识到这点, 为促进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大力提倡“半工半读”、“2+1”等培养模式, 但这更多的成为学生提早参加工作和企业获得更多廉价劳动力的政策保证, 我们为什么不让平时的实践教学就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中完成, 让学生更早的、更多的接触企业, 参与企业呢?

所以中职校应淡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去, 让学生在校企共建的企业中的实训基地里学习操作, 体会生产流程, 提高质量意识, 追求最大效率, 从而成为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会追求最大效率的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4 如何建立企业实训基地

下面以车加工实习为例, 构思如何建立企业实训基地, 其它工种和内容的实习以此类推。

(1) 依托企业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比如我县水泵企业较多, 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像迎浪水泵集团, 水泵生产以车加工为主, 该集团有相当规模的车加工车间, 学校仅要与政府和企业做好协调, 对该车间进行适当包装即可成为非常优越的“实训基地”, 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 再对车间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适当包装既可成为相当规模的“实习指导教师”, 对学生进行车加工技能教学及其它技能及素质教育绰绰有余。

(2)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上述基础上, 学校或政府若能再有所投入, 对车间进行适当改造或升级, 那是对企业和学校更是锦上添花。

(3) 学校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对于中小企业, 有发展前景, 但缺少投资的, 比如我县的永成机械厂, 从事铝压铸产品加工和出口, 已有一定名气和实力, 订单不断, 有压铸能力, 苦于加工能力有限, 多外涉加工, 学校可以投资新建加工车间, 交由企业生产与管理, 同时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担负实践教学任务。如此企业是求之不得, 学校是无论在校内, 还是在企业建立如此实习室, 是同样的投资, 却省去了管理成本, 没有耗材、电费和维修成本,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企业学习操作, 体会生产流程, 提高质量意识, 追求最大效率, 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技术工人。

而我们学校建立车加工实习车间, 添置30台CD6140车床, 不含基础建设仅设备投入就是100多万, 之后每年的耗材费约5万、电费约2万、维修费约1万、折旧费约6万、管理费约3万等等。而如此投入, 按以上构思, 至少可建成三个实习车间, 不但每年约17万的运营成本没有, 还解决师资问题, 将拥有至少50名技能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师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职业教育, 因经济条件不足, 基本没有实训基地, 学生的实习基本是到企业去。如今经济飞速发展, 政府和学校有了经济基础, 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 但是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不可盲目否定, 企业实训基地有着学校实训基地无法替代的机构、流程、质量体系、管理体系、现场氛围等等的企业文化, 不是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企业文化”。也不能走着名为“校外实训基地”、“半工半读”、“2+1”, 实为提前就业。而是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共建“企业实训基地”让企业与学校共赢, 让学生在校企共同努力下迅速成长为一名会操作, 能执行工艺, 知道质量控制体系, 去追求最大效率的合格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陈炳.中职校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江苏教育, 2009 (10) :39.

[2]王寿斌.校企合作不能念歪经走错路.教育与职业, 2009 (25) :84.

[3]王敏.企业的最佳合作者.教育与职业, 2009 (25) :97.

[4]唐菊萍.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生创业的策略研究.江苏教育, 2009 (10) :38.

[5]鲁政办发[2009]13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09-12-17.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3

关键词:网络;中小企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TP393.09

《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实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等核心技能。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课题组成员与合作单位经过多次专题会议讨论,与网络领域著名企业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课程教材《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我们达成共识,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项目教学的重要一环,为此,课程组成员积极努力,从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1 网络基础工程建设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保证网络课程正常运行的基础。学院从开始建设校园网就一直注重长期规划,使得我们的校园网络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我院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拥有数千台个人入网计算机的校园网,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

1.1 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院也积极推动网络教学建设,日益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1)课程组教师开发了在线测试平台。学院和计算机系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研室的老师开发了在线测试平台。学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进入该平台参加测试。测试平台中包括大量的试题和习题供学生测评,强化了学生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

(2)课程组教师开发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课程组教师开发了试题库和习题库。学生可登陆本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获取该资源进行自评自测。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使用试题库和习题库,理论基础明显牢固,效果明显。课堂上教师会讲述很多经典案例,下课后学生可登录我们的教学案资源例库,自主阅读教学案例,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牢固理论与知识点的关系。

1.2 硬件环境。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改善,不断地更新电脑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中心机房的服务器、网关、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还与福建锐捷网络公司建立了锐捷网络学院,大大加强了本课程教学的硬件条件。

2 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院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教学实践条件,建立了一大批适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设施。校内实训基地由锐捷网络学院、专业实训室、网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党员计算机网络维护社四个部分组成。

2.1 锐捷网络学院。我院与锐捷网络公司合作办学,共建了“锐捷网络学院”,进一步提升校内网络实训基地的功能。通过“锐捷网络学院”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锐捷网络学院的主要功能是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各级网络人才,开展实用、高效的网络技术教育。通过项目教学法、工作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全真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目前网络学院共有十个RACK实验组,各组配置一台RCMS、一台路由器、一台防火墙、一台三层交换机和两台二层交换机,可完成交换、路由、局域、广域、无线和安全等各种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跳线将网络设备按实验拓扑的要求搭建网络环境,模拟工作环境对设备配置与维护,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专业实训室。课程不同项目放置在多个不同的专业实训室完成,力图让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和工作任务。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实训室主要包括综合布线实训室和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室。

(1)综合布线实训室。为了保障信息工程系网络综合布线相关实训的教学效果,学院投资建设了专业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开展“工学结合”和“任务驱动型”教学与实训活动。

(2)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室。网络操作系统实训室配备40台联想启天M800E酷睿电脑,10台IBM System x3400 M2服务器、10台惠普Proliant ML150服务器,承担网络操作系统的系统服务与网络管理相关实训。

2.3 网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使网络专业的学生能够对真实的网络运行及维护工作有比较深入地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学生宿舍网络建立了网络专业校内网络实训基地(南区学生公寓网络管理中心),让同学们参与校园网络的管理、维护,学以致用,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网络专业的同学组成网络维护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宿舍网络出现的故障问题及时解决,并实时监控网络的运行情况,规范同学的上网行为。

2.4 党员计算机网络维护社。党员计算机及网络维护社是网络专业的又一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旨在“帮助社区,服务家庭”,同时又能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成立以来,先后为小区居民义务维修电脑2000余台,提供各类计算机及网络故障咨询800余起。

3 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在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由企业资深工程师提供的岗前培训与企業师傅带徒弟的顶岗实习,是对校内实训的有益补充与拓展。从2001年开始,信息工程系先后与上海央邦计算机科技服务公司、广州鸿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江西思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生的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任务。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开始阶段先请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及职业教育,然后再由有经验的员工一对一地进行岗位指导,并让学生参与网络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许多同学的设计方案被公司采纳,深受公司的好评。

4 结束语

在课程建设期,由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特别意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为此,课程组花费众多人力物力财力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先期建设的校内基础网络的升级工程,校内实训基地的新建和完善,既能满足本课程、专业教学的需要,又需承担了校内实训课及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项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例如综合布线实训室)。同步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在真实项目中锻炼,获得更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才能确实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

参考文献:

[1]宋群,陈海荣,朱墨池.高职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09).

[2]王炎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

[3]龚涛.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汪卫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小企业网络构建与管理实务”[J].科技风,2010(06).

[5]张梅.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作者简介:汪卫平(1984-),男,安徽黟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4

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伟宏,朱劲松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应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 式,优化实训过程;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 支撑品牌专业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 地的示范服务功能。

关键词:数控实训基地;实训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品牌教师;校企合作;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532~0082—02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 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学 生的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 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并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 见,制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培训方案》。本 方案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本地区及行业的需求为 背景,确定了数控专业培养培训的目标:努力适应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培养生 产第一线的中级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把握人 才的培养规格,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按照社会需 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检查办法;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建 成满足教学需要并具有相当辐射能力的实训中 心;建设一批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并进入全国先 进行列的品牌专业。方案还确定了教改基本思 路,并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 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以及专业 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等。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过程 2004年6月,学校对本地区的维达机械集团 公司、牡丹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润发集团等12家企业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 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调研表明,在本地区数控 人才未来需求当中,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占总需求 量的90%。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9月,学校对 2005届和2006届300名在校生的专业方向进行 了调整,60%的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操作,25%的学 生学习数控铣床操作,10%的学生学习加工中心 操作,5%的学生学习数控维修,做到因材施教,既 有量的分流又有质的分层。同时,着力加强学生 的技能培养,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从新 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聘请了14位技师和技术 人员在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

采用了六个“合一”的教学手段,即车间和教 室的合一,上专业课时是教室,上实习课时是车 间;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 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集 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教师、师傅合一,在 生产实习课上,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实习指 导师傅,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作品和产品合 一,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产品质量要求完成的 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理论和实践 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的同时学习理论;育人、创 收合一,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 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三、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05—10—05 作者简介:孙伟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 方数据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车床实训指导书》、《数 控铣床实训指导书》、《加工中心实训指导书》、《线 切割实训指导书》等校内实训教材。

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学校采用模块化的技 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中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 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 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 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 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成效 十分显著。

四、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 发展

为了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规模和新的教学模式 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建设,目前专业教师 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为迅速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 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地学习和进修,选送教 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骨干教师培 训,所有专业教师在假期中必须到企业进行为期 30天的顶岗轮训。

五、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科学规 划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采取了 以下几种形式来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 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 体。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部分实习设备,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岗位。为了鼓励 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少企业还专门设立了 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学年学校要举 办两届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企业提供了28万元的奖金,企业领导还亲临现场为学生颁奖并 合影留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 情。

二是“校企互动”式。如学校和江苏海陆锅炉 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教 师和学生同企业职工一起在校生产企业产品,企 业派技师对学生进行实际加工的指导,由企业承 担设备损耗、水电费用和提供原材料及加工刀具。校

企合作引来了企业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 术。通过校企合作,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地的示范服务 功能

为满足本地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控 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数控机 床操作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等。目前, 学校已成为本地区职校生的实习基地和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数控基地的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学 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为:一是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与综合素质,能适应环境和不断提高自身能 力,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生产一线工作, 能吃苦,表现出色;二是有扎实而全面的实践技能 基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实际工作,与同类学 校甚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三是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能不断适应 新变化;四是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Construc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ing Model Sun Weihong,Zhu Jinsong(Zhangjiag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should have explici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unified cognitions on it.It also needs advanced teaching model,optimizes practicing process,constructs applicable technical training models and perfects curriculum systems.In addi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 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Finally,training qua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play their servicing functions fully.Key words:numerical practicing base;practic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l;high—quality teacher;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ervicing function.万 方数据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伟宏 , 朱劲松 , Sun Weihong, Zhu Jinsong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5,26(3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邓煌.朱民.汪文凌.DENG Huang.ZHU Min.WANG Wen-ling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教学平台配置 [期刊论文]-南昌航空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4(4

2.冯隽.李寅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7(3 3.刘伟.LIU Wei以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 [期刊论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6(4 4.陈颖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 [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2 5.袁喜昌 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论文]-职业 2010(11 6.“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09(11 7.黄强.杜柳青.曾宇丹 对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性的探索与体会 [会议论文]-2009 8.肖爱武 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0 9.陈群辉.肖旭 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10(2 引证文献(9条

1.宋海潮 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期刊论文]-模具制造 2007(2 2.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2 3.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 2013(22 4.苑士学.尹云龙 解决技师学院实习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 2008(4

实训基地建设申请报告 篇5

(1)高级技师层次培训,培训期为1年,每年120人。

(2)中级技师层次培训,培训期1年,480人。

(3)一线操作工培训,培训期30天,每年2000人。

(3)下岗、转岗、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培养目标为操作工,学制1年。

(4)岗前培训,培训目标为专门操作工学制3个月。

该培训基地每年可平均培训人员600人,短期培训每年可达2000人。

教学内容:执行国家教育部2003颁布实施的中职学校教学指导方案,并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学生实际加以调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设置标准和实施性方案。

4、项目实施后对改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分析

(1)将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化的实习实训场所。

(2)实现技能培训的四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的转变,二是由实验室模拟操作向实训基地现场实地操作转变,三是由纯教学型培训向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四是实现教学由纯支出型向获取经济效益型转变。

(3)将改变以往学科性教学的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做法,同时也为实现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提出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提供实践场所,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4)是林区资源转型的需要,是保持林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5、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功能

一是示范功能。基地以它的先进性为林区林业经济研究和林业科技发展做出榜样;二是教育培训功能。面临全面经济转型的林区经济,大批转岗职工,基地科研提供种植养殖、北药种植、珍稀野生动物养殖、林木产品综合加工等培训;三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地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发技术,为林区企业及家庭自营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6、风险预测与对策

我们对项目进行了科学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基础数据分析,根据国家 [1993]530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本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分析。

6-1风险分析与对策:

市场竞争风险与对策

(1)市场竞争风险

木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华丰家具、天坛家具、华鹤家具,以及北京木材厂、上海安信、立德、四合,天津美克、吉林新元等已经构成竞争。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存在与对手争市场的现实。

(2)对策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为此我们拟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用户信得过的合格产品。同时,公司按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生产管理体系,生产100%合格产品;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用新产品占领市场,始终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三是实现基地发展的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四是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信誉美誉度,增强在家具与木制品市场竞争的能力。五是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用品牌占领国际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原料涨价风险与对策

(1)原料涨价风险

物价上涨是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随着中国木材资源的持续缺少,木材涨价在所难免,将会导致产品可变成本的升高,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对降低了产品利润,所以原料涨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风险。尤其是木制工艺品常用的硬杂木涨价的可能性更大。

(2)对策

为了回避原料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基地坚持在每年的1-3月,收购实训与生产用原木、板材,与夏季相比也就回避了原料涨价,同时争取政府给予优惠价格政策,利用好实习林场的林木资源,相应降低原料涨价风险。

技术风险与对策

(1)技术风险

目前,世界上木制品生产技术最好的国家应该属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这些国家从事木材加工行业比较早,设备功能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所生产的产品款式新颖、外观典雅,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实训基地的产品面临着世界先进国家技术的竞争,同时我国的木制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产品设计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

(2)对策

选用国际先进的木工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地编制生产工艺流程,经常去国外学习、参观和考察,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技术。努力培训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产品设计研发队伍, 随时掌握国内外产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做到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我校就有能力克服在技术方面的风险。

财务风险与对策

(1)财务风险

前两年是项目建设期,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财务不可避免处于紧张状态。2007年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开始盈利,资金状况开始好转,但如果融资不到位,或市场发生变化资金运转有可能遇到困难,遇到财务风险是有可能的。

(2)对策

积极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作好融资前的准备,优化资金配置策划工作,募集大量资金,作为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的资金后盾,可以抵御财务风险。

完工风险与对策

(1)完工风险

在项目建设期间,存在着施工、工程质量和延长施工时间的风险,由于某种因素可能导致项目建设期的延长,可能造成项目完工风险。

(2)对策

为了避免项目建设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完工风险,在项目建设前期,聘请有资质的工程设计部门对工程进行规范设计。同时实行工程招投标,聘请有国家二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进行施工,并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全程跟踪、检查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完工,避免项目完工风险。

管理风险与对策

(1)管理风险

实训基地处于创业初期,尚未形成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摆脱不了对核心人物的依赖,因此存在管理风险。

(2).对策

汽修实训基地建设报告 篇6

关于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

申请报告

旬阳县教育体育局:

旬阳县职教中心开办“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十余年,办学经验丰富,基础能力坚实,师资力量过硬。该专业现有3年制学历教育20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专兼职教师58人。建有6个专业实训室,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实训中心。2008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骨干专业。目前该专业建设已投入资金累计达430万元,符合教育部、财政部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专业对象。同时,该专业的办学规模,基础能力和专业品质也符合教育部、财政部的申请条件和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大做优该专业,实施品牌战略,求取更好的办学效益,助推旬阳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特申请《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现就申请所涉事项陈述如下:

一、旬阳县职教中心基本情况。

旬阳县职教中心是教育部命名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8名,学历教育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21名,年短训5000人次。各类实验、实训室40多个,校内外

实训基地20个。

学校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培训实用技术骨干为目标,现已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夯实过程管理,学校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依托市场设置专业,育社会紧缺人才,走校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拓宽办学渠道,加大与高校间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层次。在专业建设方面,相继将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数控、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打造为省级骨干专业。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第二专业学习优化教师结构,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省级骨干教师33人,双师型教师58人。高度重视实训课教学,向管理要质量,实现让学生“课有所得”、“日有所获”的目标。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参加中、省、市赛教和技能比武有100余人次获得一、二等奖,2010年4月在全省说课比赛中获得全省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学校各项工作更是锦上添花,在四月份的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14人获奖,其中参加汽车二级维护的学生被选拔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家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在四月份的全省教学设计比赛中,学校派出6位教师参赛,一举获得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彰显了我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水平。

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投资1.25亿元的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一个园林式、书院式、数字化的新校园将于今年九月投入使用,它将为旬阳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目前,全校上下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做最后冲刺。

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分析。

1、汽车应用与维修行业现状。

据交通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全国汽车年销售量高达1806万辆,民用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8000万辆,轿车正在加速进入家庭,从业人数年增长率达13%以上。

2、汽车应用与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汽车人才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外资汽车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急需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人才,而民族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壮大,也需要大量人才补给。而且汽车人才并不单纯指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才,还包括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其它专业人才,尤其是汽车售后服务人才。

2010年全国汽车行业新增400万从业人员。大量从业人员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在安康市,目前拥有汽车8万多辆,汽车修理厂500余户,汽车修理工2400余人,汽车营销和配件销售公司400余家,销售人员达1000多人。2009年,安康市汽车驾驶人员需求的增长率保持在12%,年需求人数在500名左右。在安康市,汽车维修与汽车驾驶还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在一定时期内,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人才仍将属于紧缺人才。

3、旬阳县生源状况。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道、省道改造,西康高速公路建设和通村水泥路建设,交通运输业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服务行业。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旬阳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7000余人,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3000多人,升省市中专学校就读的约1000人,需升职教中心就读的至少有2000人。加之,旬阳县每年约有15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培训,开办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4、旬阳县职教中心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办学情况。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是旬阳县职教中心开发建设的重点专业,2000年开始筹建,2001年开始招生。先后于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江苏如皋职教中心、旬阳县奔驰修理厂、万达修理厂、上海大众汽车制造厂、深圳(西安)BYD汽车制造厂、安徽奇瑞汽车制造厂等学校、汽车生产与维修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率达98%。目前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拥有60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建有汽车底盘、汽车电气、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检测、维修等综合实训室6个。实训中心先后配置了驾驶教练车辆、发动机、汽车底盘以及四轮定位等汽车实训和检测设备设施总值达430万元。有专业课教师58人,其中有教练资质20人。现有3年制学历教育20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2008年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近几年,学校加大专业技能训练,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毕业生部分在安康市就业,大多数在上海、江苏、西安、湖北等地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汽车驾驶、汽车营销等工作,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脱颖而出,成为汽车应用与维修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必要性分析。

1、建设省级示范名优专业的需要。

目前,旬阳县职教中心正在积极努力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建成省内一流的名优专业,做好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将使旬阳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旬阳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2007年全部外出务工人员

1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劳务总收入达6亿元。按照《旬阳县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旬政字[2003]80号)文件精神和《旬阳县 “人人技能工程”实施方案》,旬阳县职教中心担负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训能力,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按照这一要求,到2012年,旬阳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将达到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4500人。根据目前现状,必须进行项目建设,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创造必备的硬件条件,否则,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4、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学生不断增加,现在学校有汽车应用与维修班级20个,在校学生1200余人,现有实训室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加之企业对人才需求层次提高,为此,抓好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效益分析。

1、该项目建成后新增实训室9个,可新增实训工位300个,可以解决学校在校生实习实训的教学需要,同时把年短

训技能型人才能力提高到1000人以上,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保证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为解决社会发展需求做出贡献。

2、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面向社会开放,为安康市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提供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平台。

3、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的转岗培训,该专业年培训能力可达1000人以上。

通过以上各项分析论证,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基地建设既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提高职教中心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汽车应用与维修方面人才的需求,是一项效益明显、影响深远、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学校校长吴自成同志全面负责项目的招标、安装、调试等建设工作。

(二)上下联动,规范管理。项目立项后,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资本金制”、“合同制”四项制度,向项目审批单位申报项目建设采购方案、招投标和施工方案。

(三)加强监管和服务。请县计划、财政、教育等部门主动跟踪服务,融管理于服务之中,主动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四)落实配套资金,狠抓资金管理。职教中心确定专人专门负责资金管理,同时,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分别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和“配套自筹资金专户”,确保建设资金有序运作,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7

双元制中的一元是企业, 另一元是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作为教学实体承担对学生的培训任务。企业是培训的主体, 学生要想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学习培训, 首先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然后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学习时间根据职业的不同为3~3.5年, 其中在企业的学习时间占70%~80%, 主要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为20%~30%, 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企业培训 (工作) 期间, 可根据工种的不同从所在企业获得数额不等的津贴。在整个学习培训中, 学生有两次比较重要的考试, 一次称为中期考试, 一次称为考证考试。考证考试是学生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最为重要。

一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

德国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 中小企业产品占德国产品70%~90%的市场份额, 其税收占德国全部税收的50%, 中小企业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随着社会职业的分工日益细化, 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创新与改革, 工人也需要提升相应的技术知识。基于这种亟待技术创新的现状, 企业内部由于规模与资金等条件的不足, 无法承担对工人培训的任务,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 德国政府主持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以解决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 它提供了把各种宽泛的专业集中在一起培训的可能性, 很好地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学校与企业充分合作下的产物, 经过几十年与时俱进的发展, 跨企业培训中心逐渐转变为多功能的能力培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事务服务中心。

跨企业培训的培训内容完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 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一个行动导向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自我监督式学习的基础, 而行动导向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绩。受训者可以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过程;学习内容在集中时间段内进行传授, 不受企业工作流程的打扰;在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上可以超越企业的专业范围, 受训者可以收获额外的专业知识、行动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公共的教学计划为基础, 节约成本。在跨企业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同其他受训者和跨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工作、学习, 学生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对国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中国最初建立的公共实训基地, 它将实训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共享。这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对高端新兴的职业和技能的促进, 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 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存在着建设费用、技术保密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大面积推广,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还是以职业学院为主、企业提供设备支持, 共同利用共同开发的模式。从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可见, 我们的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各方面资源, 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来建设实训基地。

1.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学校根据重庆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要求, 成立政行企校合作理事会, 统一推动校企合作进程, 并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奖励措施,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政行企校合作理事会整合了政府、学校、企业等的资源, 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定向班培养、技能大赛承办等多项工作, 充分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实现资源共享, 全方位为区域建设做出贡献。

2. 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与神龙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东风标致雪铁龙培训中心, 全面承接该公司面向全国4S店的员工培训、汽车新技术培训等项目, 企业提供实训车辆20余台, 设备价值400余万元, 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办学能力。我校教师实行脱产到企业挂职, 从事维修工、汽车销售顾问等职业, 全面深入接触各职业所涉领域及工作任务, 切实处理各种职业中所遇到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

3. 加大院校间合作力度, 打通职业教育平台

我校与重庆市兄弟院校开展合作, 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学校互认学分、互选课程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教师互选任课, 多次开展教师说课、公开课等活动, 大力加强与中职院校合作, 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重庆市的文件精神, 广泛开展单独招生、中高职继续学习、高职生参加专升本、自考考试等工作, 全面打通中职、高职、大学的通路, 为学生的技能提升、学历提升提供了途径。

引入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理念, 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的积极性, 通过资源共享、互促互赢, 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 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 提高了办学质量, 培养了高端技能型人才。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了近百年, 其双元制职教体系已极大地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学校和企业的纽带, 是技术培训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场所。借鉴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经验, 拓展实训基地功能, 提高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双元制,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跨企业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内实训室 优秀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64-03

校内实训室作为中职学生锻炼技能和职业感知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感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不仅要求配备与企业生产匹配的实训设施设备,而且更需要在实训室中营造高度仿真的职场环境氛围,将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因此,应将校内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进行高度对接,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深度融合。本文阐述中职学校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从企业文化环境、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探索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盲目跟风,建设思路不明。实训室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积淀,结合所开设专业特色,通过与行业、企业对接,进而建设适合学校发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在教育部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快、展示效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效仿本科院校、中职学校类比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之间相互模仿,可谓盲目跟风,缺乏建设思路,无法体现办学特色,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文化包装公司,专门外包学校文化建设业务,但这种情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缺乏特色的。

(二)流于形式,内涵彰显不足。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该彰显内涵,通过文化内涵建设对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培养目标。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着力于将校内实训室建设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但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管理、简单的宣传布置和最基本的设备布局上,如校园文化墙的打造、文化橱窗的设立、宣传标语的布置等,却鲜有对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把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简单理解为将企业的口号、规章制度等张贴于墙,以此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殊不知这些只是企业文化表象的东西,真正的企业文化内涵并没有融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因为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些标语口号,其内涵的核心在于经营理念的具体落实,在于文化氛围对每一个员工行为态度的影响。

(三)封闭办学,脱离市场主体。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职业认知感,因此,实训室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才能发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作用。现实中,一些中职学校在进行实训室文化建设过程,根本没有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或者调研的企业不具典型性、代表性,由此所做的建设方案没有与市场相联系,更实现不了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熏染。

二、校内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新教学理论及教育政策的强力推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提出已久,各学校也相继开展了体现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点是实训室文化的建设。教育部于 2010 年 11 月 27 日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训室专业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特色建设的着力点”。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同时强调“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强有力地推动着职业学校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的重视。

(二)提升自身水平及竞争能力的刚性需求。随着国家近年来对“重点职中”“示范性中职学校”等建设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在诸如学校基础建设、实训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方面已经达标,但很多学校在“软实力”的配套建设上显得捉襟见肘,如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具备优秀企业文化素养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与优秀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实训室文化建设缺失等。为此,在各中职学校建设方式趋同的现状下,为加强校际之间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的育人效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对以上“软实力”建设的需求愈来愈强。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岗位技能的同时,经过实训室所营造的企业文化环境,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及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训室文化建设措施

(一)营造基于企业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环境。实训室作为学生入职前的模拟工作环境,除了完成其对技能的实践锻炼外,更需要通过还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工作岗位的设置使学生身份顺利地从“学生”到“员工”的完美过渡。要实现校内实训室的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岗位工作环境一致,第一,实训所需设备与企业主流生产设备相一致,达到设备操作的兼容性;第二,实训开出项目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职责相一致,保证工作流程的一致性;第三,实训场景布置与企业办公环境陈设相同,实现学习场景的真实性。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实训室實习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其职业素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职业岗位的感知能力。

(二)制定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中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多体现在学校对学生常规约束方面,这种管理的僵化,带给学生迟钝甚至反感的情绪,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导致学生进入职场的不适应。因此,建立基于校企文化整合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学校应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校企结合的管理制度,如引进企业“7S”管理制度,签到制度,请、销假审批制度等。通过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系统的管理制度,将实训室打造成真实的工作场景,在仿真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接受企业化制度的管理,既可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又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及入职的适应性。以学生请假为例,传统方式是学生填写学校统一格式的请假条,由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批准,校企文化整合的管理制度下,可以通过实训过程中设置的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学生(员工角色)提出请假申请,根据企业审批流程,按请假天数报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逐级审批,最后留存档案,并作为成绩(业绩)评定的构成部分。

(三)构建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在制定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在翔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上,通过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制定完成。学校通过编写“岗位”教学需要的“项目”教学教材,辅以诸如“理实一体化”“项目式”等全新教学模式,按照企业要求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核心体现在教材,学校在开发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训教材时,应重点分析工作任务,以此把握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并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而这类教材的编写如果脱离企业的参与将无法实现,因此,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调研”“请进来指导”“校企合作订单”等方式制定教材,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实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初衷是为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的问题,但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却偏离了这个建设的意图,为了达到“双师”的硬性指标,部分中职学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降低“双师”认定的标准、选派理论教师短时间企业培训等方式,但这些做法虽然满足了“量”,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保证“双师”队伍的“质”。因此,聘请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老师不仅有着更为熟练的实践技能,而且具有企业文化熏陶的职业素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会带来更大帮助。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做法:第一,聘请合作企业优秀员工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课;第二,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第三,安排专业教师陪同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在辅助管理学生的同时,作为企业员工进行实践锻炼。总之,提升“双师型”队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证书”的“双师”,更应该在工作经历上进行考核,才能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内实训环节中。

(五)建立企业化的生产经营性实习实训基地。随着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家提出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已纳入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为有效实现“工学交替”的实训场所为广大学校所研究。中职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一个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或经营性功能分析,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建设“校中厂”或“厂中校”模式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学生结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经营性实训环节提升就业技能,培养就业、创业的意识,同时也为推动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包括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带来便利,最重要的是通过具有经济效应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知感,加强了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职业精神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在构建基于企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室文化时,一方面应注重校园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将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融入教学环节中,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另一方面可将企业建设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达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双重目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染,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转换角色,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吉良新,仪孝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引入企业文化探析[J].武漢职业技学院学报,2009(4)

[2]马昀,陈志华.高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

[4]方振龙,马骏,于福权.基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文化内涵建设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3(28)

[5]周芳.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文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李存勇(1984— ),男,四川南江人,硕士,四川省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研究方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上一篇:群众路线 专题组织生活会 汇报下一篇:年终答谢会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