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共8篇)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篇1

(财经系 刘天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个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桃李金黄的九月,我们全体教师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佳节。我很荣幸地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心情非常激动。首先,感谢学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与院领导的关怀与培养,以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此请允许我向曾经关心过我的各位领导、同事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节日快乐!

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至今,二十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也正是这二十三个由鲜花和掌声、关注与期待交织在一起的教师节,使更多的人把热情与尊重,理解与关怀的目光投向了我们,使我们和学生一起渡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日夜夜,有了更加不寻常的意义。因为有了我们在静静的课堂上播洒智慧的阳光,懵懂的孩子们才听到了知识的声音,远大的理想激励他们迈出了创新的脚步;因为有了我们在教育的沃野上翻动犁铧,挥洒耕耘的汗水,黔南的教育事业才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因为我们所有教师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强国之梦才熠熠生辉,灿烂辉煌!

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爱心点燃烛光,赢得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职责和神圣。因此,我们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天职,不仅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让学生知道做人的道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自尊自律;引导学生坦然面对挫折,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启迪学生的智慧,传授给学生知识本领,为学生解答疑难和困惑。教师职业又是艰苦而辛劳的。教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因此,教师获得人们和社会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

老师们、同学们,黔南职院已经走过了6年的发展历程。在这6年的风雨奋斗中,经过全院广大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院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完成了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专业设置更趋完善合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规模逐渐增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们相信,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广大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学院将来前程似锦。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8月31日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会当击水三千里,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代在前进,黔南职院在发展,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不断努力的工作和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我院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明天!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篇2

关键词: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一、概念厘定

教师非正式文化的形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杰伊 (Jay Cross) 指出:我们的学习有90%是非正式的, 仅仅10%是正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教师素质的提升, 非正式学习文化则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非正式学习 (Informal Learning) 相对于学校、培训机构 等较为正规的、系统的教育而言, 主要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传递和渗透知识, 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即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 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1]美国著名成人教育研究者马 席克和沃 特金斯 (Victoria.J. Marsick & Karen.E.Watkins, 1990) 认为非正式学习是“通过正式结构 、制度化发起、基于课堂活动以外的经验而进行的学习, 常常发生于非常规环境之下, 是默会的、隐性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2]。我们认为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发组织的个体或者团体的学习活动, 这种学习活动发生在非正式的学习场所, 其规则由学习者或学习团体自行制定。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 不仅包括教师师范教育阶段的学习, 还包括教师社会生活活动对教师思想意识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 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 [3]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 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 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 [4]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自主形成的文化, 是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非正式学习文化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非正式学习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形成教师非正式文化成为重要议题。笔者认为, 只有通过团体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 形成较为亲密的关系, 才有可能形成非正式学习文化。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交流活动形式。

团体文艺交流活动, 如沙龙, 文艺晚会等。才艺的交流可增加教师间的交流, 一般而言, 唤醒教师进行文艺交流的意识就唤醒了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文艺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亲密感, 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团体游玩活动, 如春游、读书会等。游玩活动为教师间深入交流和了解提供了有效路径。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 人的身心放 松 , 思维开阔 , 深入交流 为教师的 成长提供 帮助 , 有利于消除教师间的隔阂, 增进教师间的亲密联系。

团体亚组织, 如爱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教师间的亚组织是指部分教师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其他因素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的组织。亚组织内部形成的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教师群体内部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因为具有相同的爱好兴趣聚集起来, 因而群体内部极具凝聚力。

三、构建和谐非正式学习文化

构建和谐的非正式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现阶段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方面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仅凭“知识”和“技能”的非主体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主要从制度和观念两个层面着手。

制度层面———鼓励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制度层面对教师非正式学习文 化的支持 主要体现 在 : 鼓励教师团体的形成, 指引教师团体的发展, 加强教师团体间的互动。教师团体的形成是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形成的土壤文化的形成首先根植于团体之中, 没有团体的存在就无所谓文化的存在。教师团体的活动是置于学校的、社会的制度之下的, 并非所有的团体活动都可以促进教师文化的形成。给予教师恰当的指导, 为教师团体文化的活动提供指南和规则是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制度保障。教师团体间的活动是教师和谐非正式学习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才可能实现教师的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观念等的传播。

观念层面———承认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有效性, 并极力促成和谐教师非正式文化的形成。将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并充分利用其功用。转变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化、技能化”的观念, 通过立体化的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亲密感, 强化教师的团体意识, 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渠道。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通过影响教师身心的发展, 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 构建和谐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10) :18-23.

[2]Victoria J.Marsick.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to support informal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9, 21 (4) :265-275.

[3]卢乃桂, 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 :72.

论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 篇3

【关键词】学校管理 非正式群体 领导的管理艺术

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有各种群体的类型。常见的是根据群体形成的方式划分成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类型,由组织根据特地的目标通过“官方”途径正式组建和任命的;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和结构,群体的领导人或主管起着关键的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在正式群体之外,根据个人关系、兴趣、利益等因素,通过人际互动过程,自发形成的群体。早在1930年代,研究者就在著名的霍桑研究中,发现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其对于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性。非正式群体可以在正式群体中,也可以跨越多个正式群体。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正式群体可以起到增进友谊、获取帮助、咨询交流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可能“加速”正式工作任务的实施,也可能“阻碍”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对非正式群体有充分的认识,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之发挥正面的作用,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教师的某些需要,如友谊、业余兴趣爱好的需要等,不一定能在集体中全部获得,教师的切磋问题,或是打球、唱歌、跳舞、闲聊、写字、画画中,逐渐发现彼此有共同语言,有相近的观点,有相似的爱好,于是就会增加交往。这样,非正式群体自然产生了。

由于非正式群体是在成员之间互有好感,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强的内聚性和排外性的特点。这些成员由于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交往直接或频繁,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灵敏、迅速、流畅。一般有不成文的规矩约束成员的行为,谁违反了这个规矩,谁就会失去信任。在非正式群体中会形成具有权威性的中心人物,这个人物对其他人有较大的影响。

一、正确判断非正式群体的成员

领导作为管理者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确凿的依据。具体做法是:二看,三听,四了解。“二看”即上班看情绪、工作看干劲。“三听”即公开场合听议论、集体会上听反映、个别谈心听意见。“四了解”既了解教师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及家庭情况等。要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同教师交心。领导是管理者,更应是教师的益友、贴心人。动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摆管理者的架子,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其次,要调查研究,只有多深入基层,才能全面了解情况,获得较为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最后要善于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非正式群体成员。

二、在实际工作中,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应如何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呢?以下例子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人们说:“当领导难,当女领导更难,当管理女同志的领导是难上加难。”因为女同志感情脆弱,女同志比男同志好强,而且有较强的嫉妒心。要管理好一群女同志,首先还得注重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如:有那么三四位教师,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一块玩,有时候唱唱歌跳跳舞,有时候外出旅游,有时候玩玩针线手艺,久而久之,她们这个群体成员越来越多,友谊也越来越深,在一起时无话不说,感情非常投机。有一次先进工作者评比当中,她们利用这个群体的友谊,为成绩并不怎么突出的一位成员拉到了最高选票。

面对这样的事情,作为领导者又该如何呢?首先我们分别找几位教师谈了话,了解到她们想帮帮王老师,因为王老師快要退休了,职称还没有上去。我们肯定了她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王老师站了几十年讲台,的确不容易,也该考虑考虑她的职称了。但这样靠拉选票能行得通吗?

最后找来群体里的中心人物刘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在肯定了她的工作能力成绩的基础上,跟她一起分析:将王老师的材料送到市里与其他学校的老师比,王老师肯定是评不上的,这样不是白白浪费一个指标吗?我们能否用多用一点娱乐时间帮助王老师学习普通话、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她把班级工作抓好,以优秀的成绩真正评上先进工作者呢?刘老师欣然同意了。

做好刘老师的工作,起到了“做通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几位老师在刘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帮助王老师学习普通话,几个月下来,王老师的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在演讲赛中获得三等奖。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潮越来越高,她们写了很多读书笔记,而且还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学习。

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几个老师匆匆忙忙搞完教室卫生,就聚集到一个老师家里去了,第二天,我有意注视着,她们又去了,十分钟后,我去敲开了门,她们很紧张,急忙收拾她们手头的货。原来她们在搞刺绣,有位老师像是要解释什么,我示意她别说,便夸奖旁边的老师说:“绣得好,你们的手真灵巧,让我来试试。”意外中,老师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我。在老师的指点下,我慢慢地绣着,同时说:“这么漂亮的工艺品,若是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活动室,给孩子、家长们大家欣赏应该更有意义。这间房子还窄了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制作教玩具的时间,来搞搞这项刺绣工艺,用来装扮我们的教室。”老师们一下目张口呆了,临走时,我说: “下周制作教玩具时,我也参加一个。”

在教玩具制作中,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情不自禁地说着自己的设计方案,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班上应该要什么图案。于是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尤其是她们的刺绣作品装扮教室,别有一番风味。这样,老师们的制作兴趣越来越高,作品获省级一等奖。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并做好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实现管理

目标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而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敬而不轻视,亲近而不疏远

对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不要轻视,首先要看到她是一个教师,

应该给予尊重,在工作中要创造条件让她的专长得到发挥,而不是排斥她。

2.联络感情,支持其正当行为,限制、消除其消极因素

作为管理者应及时找他们谈心,加强与他们的感情沟通,对其正当的活动、行为要予以支持,必要时还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该肯定的给予肯定,限制、消除一切消极因素。

3.做好中心人物的工作。

中心人物在非正式群体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做好中心人物的工作,往往能起到“做通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三、针对不同类型,进行目标导向

领导者要主动去影响教师非正式群体的方向,使其目标与集体目标协调起来。教师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按其目的性质可划分为: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健康型群体;因工作需要或学习兴趣而结合的积极型群体;对现实不满,工作消极,或有其他违纪行为的消极型群体。领导者对前两种应该给予实际支持,促其成长,使它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统一,对第三种则要疏导、帮助和教育,促其转化。最终,还应引导非正式群体中的教师融入大集体,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并在大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积极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正式发言稿(最终版) 篇4

王晓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从秋高气爽的金秋,到寒意渐起的初冬,不知不觉中,我们并肩同行,已经走过了半个多学期,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批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同仁,也看到了一批脚踏实地,一心向学的莘莘学子,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追崇的楷模,更是我们的骄傲。

作为教师,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愿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了我们的梦想和荣誉与你们连在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在柏初中花园式的这片沃土;我们兢兢业业,以教为乐;你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里程碑。八年级就像一个加油站,它不是终点,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关键是我们要在此得到经验和教训,能历经风雨、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它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我们应感恩于父母不求回报的给与、感恩于老师甘心情愿的付出,感恩于同学真心快乐的帮助。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宽容是友谊的开始,快乐的源泉。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其次我们应努力学习,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谁现在游乐无度,谁就将一事无成。因为只有知识才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绩优秀的同学要时刻仰望长空,志存高远,奋力跋涉,个别阶段的领先不是目的,更不是人生之旅的终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过去你获得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抛弃过去,重新开始,现在努力。如果你们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如果你们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在课堂上用你渴求知识的双眸替换你疲惫的身影;自习课上用投入每道习题的思考替换你左顾右盼说闲话的行为。严格自律,不懈攀登,即使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也会收获优秀的性格,受益一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为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就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所以,我们对知识不要浅尝辄止。要动脑、用心去学习。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现在,同学们就应该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就像一棵树,正是有了对阳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鹰,正是有了对蓝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际。所以,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人生,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好。

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惜自己。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篇5

(宁华俊感恩母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三年的岁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漫长,而当我们今天面对离别,又觉得它是那么的短暂。三年时光流过,翻开这本一千多页的书,每一页的成长,每一页的喜怒哀乐,都和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我首先代表全体初三毕业生,感谢我们开发区的领导,是您们对我们学校的大力支持,倾情投入和无限关怀,使我们拥有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使我们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大校长,使我们拥有一位学识渊博的闫校长,是你们让我们在这里成长的更快乐,如果没有你们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将没有我们这届初三毕业生的今天。

同时我要感谢我们的母校,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她爱的润泽,在她的气息中吸取着智慧的芬芳,享受她真爱的教导,感受着她给我们自信与自强,明天我们即将离开学校,但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母校,这里的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记忆,我们会将这里的一切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深深地隽刻在心中。记得一位诗人说过:“感恩是白云对风的微笑;感恩是叶离开树枝后的圆舞;感恩是羊儿对青草的眷恋;感恩是鱼儿对溪水的缠绵。。”是的,我们应该感恩,感恩我们生活和学习过的这片热土——拉古学校,这里的每一颗小草、每一块砺石都见证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的经历,我为我是拉古学校的一名学生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衷心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锦绣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李天阔感恩父母

同学们,在此时此刻我想对大家说: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的。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委屈时,能及时我们安慰和开导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想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衷心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锦绣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张斌感恩父母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吧。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现在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要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送到父母手上的一粒药片,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让我们利用这个假期,学着为父母做一次饭,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衷心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锦绣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李毅男感恩老师)

七月的日子,我们与老师的离别在即。也许我们仍然不够成熟、懂事;也许我们还是一路欢歌笑语、没心没肺;也许我们哭着不肯说再见,一个个拥抱之后还久久不肯离去;

我们不知道前方有怎样的未知路途,但老师们陪我们走过的九年级的每一天让我们深深铭记;老师给我们的祝福与叮嘱让我们自信满满、幸福满满。我们记得进入九年级后,每个周日的整个晚上都是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度过。由于通往学校的拉古客车时间不准时、线路不确定,为了按时赶到学校,我们的两位班主任老师,冬天里常常挨几个小时的冻;夏天要忍受几个小时的爆晒;我们的科任老师一周陪我们住校一天晚上,而我们的班主任却要住两个或三个晚上;其他老师上完自己的课,可以回到办公室休息,我们的班主任上完自己所任的课,却还要在教室里陪我们学习。我们知道:教我们语文的闫校长,他要抓好全校的教学工作,还把语文课上的有声有色,使我们好多人爱上了语文学科,并使我们的语文成绩提高了许多许多;教我们数学的马主任,她要抓好教务处的教学工作,还把数学课上的津津有味,使我们对数学科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我们的两位英语科教师,她们的身体不是很好,但她们却从没有因身体不适少批一次作业、少改一张试卷,每当下课铃声一响,我们总能看见她们活动在我们两班的教室中,帮帮这个同学,问问那个同学,认真极了。

衷心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锦绣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金乘亦感恩老师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物理科王老师、化学科沈老师,上课时总能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讲解变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还教会了我们学习理化的好方法。我们的历史科赵老师,博学多识,在课上能将古今中外的知识融为一体传授给我们,我们的历史知识不是费时间背会的,而是听课后就记住了;我们的思品科黄老师,她多次自己出钱买奖品来激励我们上进,每到她陪我们住校时,她都会帮我们清扫宿舍,为的是让我们的学习时间增加几分钟。

这么多的老师无一不认认真真,兢兢业业,那种精神,那种态度,那种力量,时刻都在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到达人生最光辉的顶点。加减乘除,算不出您们做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们的崇敬!我们无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谢意,我们无法用我们贫瘠的文字来表达感恩,但是,请相信我们,我们每个人心里真的知道你们对我们有多好,我要代表所有初三同学向您们说声:辛苦了!谢谢您们!

衷心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锦绣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张岐感恩同学

亲爱的同学们:

毕业了,多么想留住哪些温暖的日子,那些以往的同窗生活,就像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和酸,使我们回味无穷。

三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关;一千多个昼夜,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底。

忘不了给我第一印象最深的樊文慧,第一眼看起来,像个十分淘气的孩子,可相处下来却发现她特别幽默和可爱。忘不了在训练跑步的时候,当我坚持不住从后面推我一把的宁华俊。忘不了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骂我是傻孩子的大黄蔚。忘不了不允许我吃方便面的王子薇。忘不了我们的黄金小组,关峻、夏红、王子薇,我们上课时嘻嘻哈哈,又常常会因为一道题而争吵。忘不了为了班级着想的班长吴妍、范蓉。忘不了为我们抬水的房秋冬、高亮、唐博洋、张岐、柴英林,杨植允。忘不了,忘不了。。

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似锦!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祝愿拉古学校人才辈出、桃李满园!

关鑫感恩同学

光阴似箭,今天我们就要离别,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的矫健的身影。再回首,昨天我们有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我们有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感动,昨天、昨天,这一切的 一切将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页

还记得那天晚上的蜡烛吗?蜡烛虽小,但照亮了漆黑的夜,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同学们的一席席话语,一定在老师的心窝里添了一抱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老师那晶莹的眼泪,也向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向上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自我,给学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未来一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沐风雨,千万不要忘了彼此啊,朋友!

相逢有离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也是未来幸福的开端,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

在这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发出心底的深深祝福:

祝愿同学们奋发进取、前程似锦!

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父母平安快乐、幸福永久!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发言稿正式 篇6

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来参加我校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我代表学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培养孩子,我们走在一起。这是一种缘分,今后我们将共同度过孩子六年的美好时光。今天我们举行这个开放日,就是想让家长对我们xx小学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促进家校共育,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同时,从学校的角度对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一、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学校的发展变化得到了家长、社会、上级领导的肯定,学校数次获得了区、市、省的荣誉称号。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省体卫艺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又被评为青岛市现代化学校,我校还被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青岛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岛市级文明单位”,“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黄岛区“学校敬业先锋基层党组织”、黄岛区师德建设十佳集体,连续多年获黄岛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创建平安学校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

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在这里,我要真心地祝贺每一位家长,祝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从进入小学第一天起,您的孩子将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在各科老师的带领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天天成长起来。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在您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家长和老师就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很多孩子一下很难适应小学生活,因为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自由,但是一到小学,学校的很多要求会和幼儿园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尽快接受。到目前为止,孩子已经入校学习一月有余了,从观察、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在此我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

1、关心孩子的安全。

孩子上到小学后,他的活动范围和时间都要比上幼儿园时大很多,接触的事物也多很多,再加之小学没有生活老师,而孩子在学校内外自由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时也是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危险的时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必要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2、关心学生的学习。

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要让孩子感到你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你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对他们是理解和尊重的。

3、关心孩子的生活。

我们的孩子来源参差不齐,大人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的忙碌,甚至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孩子很早就到大门外等候,天气渐渐变凉,孩子不吃早饭,坐在教室又冷又饿,能有精力学习吗?这就要求家长多付出,让子女不仅要吃饱穿暖,还应关心他们的课余生活是否健康,结交的朋友是否正派。要让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教育孩子远离网吧,告别游戏室。父母给孩子平等与尊重,孩子不断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不断提高独自思考和生活的能力。

4、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生的发展却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学习优秀,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有的却差强人意,甚至举步维艰,为什么呢?除了孩子个体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一定要做好自己家庭的教育工作: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骂;有的父母自己认为送子女进了学校就尽职责了;有的过于溺爱,有的父母把孩子扔到学校,什么事情都不管,从此就是老师的事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瓦房檐前水,点点落旧窝。父母的每句话,每个眼神,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我想家长们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要求孩子做到之前,自己要先做到。因为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无小节,处处皆楷模。

5、多与老师沟通

老师的话往往就像圣旨。在孩子心中有一杆称,千万别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不足。有的事是你自己的看法,失之偏颇,必要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是是关注的到。降低老师的威信只会对孩子有坏处,没有好处。沟通可以相互理解,增进友谊。作为家长要经常向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营造家长、学校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达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

最后,我从家庭教育角度,谈谈对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一些体会,把它概括为“四个关注”和“三个要”和“四个一”

1、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可以经常问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之余让孩子说说语文学的哪一课,哪些内容感兴趣。数学什么地方难?什么地方容易?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2、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是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则是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状态。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孩子不仅喜欢去问问题,而且也愿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3、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 儿画报,到少儿科普读物,随处都有他看的书,甚至蹲厕所的时候也拿一本书看。有时读书比较专注,叫他几声都听不见。

加上老师也经常把读一篇小故事,查一点小资料作为课下作业,孩子阅读得兴致就更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孩子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不少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个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他在干什么。

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做家长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应做到“三个要”。

1、要有坚定的态度。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坚定的态度就更加重要。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挺有意思的话,对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有启发意义。他说:“习惯就是习惯,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从窗口扔出去,只有哄着它从楼梯下去,而且每次只能走一层”。

2、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自己在看电视,却让孩子做作业,这不仅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影响孩子的学习。

3、要赏识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俗话说得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来鼓掌喝彩!我坚信一个出色的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每天做到四个“一”。那就是:“问一问”、“看一看”、“提一提”、“练一练”。

“问一问”——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问一问情况,诸如:今天上了什么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本。今天班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班今天谁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今天为班集体,为同学们做好事了吗? “看一看”——看看孩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看看孩子的书包有没有不该装的东西;看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提一提”——不包办代替。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每天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把不用的东西放在家中。(坚决不能带零食)

“练一练”——学习了的知识只有强化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因此强化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口算、语文的拼音(拼读是重点,为了识字和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读书就是积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为了让学生多识字创造一些条件。调动孩子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我的要求和希望

1.三点要求

①勤联系。不但要和班主任老师联系,还要和任课老师联系,有事通过正常渠道沟通,面对面,点对点地沟通。特别要用好班级微信群,让它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场所,不许传播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和负面消息。

②多了解。不仅仅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应该了解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的其他方面;不要盲目听从孩子不准确的讲述,对事实的真相要有判断能力。

③抓习惯。“好习惯就是好人生。”在家里,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先从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和行为习惯养成抓起。

2.三点希望

①做老师的后盾。真诚的希望各位家长遵循教育规律,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同盟军,老师的坚强后盾,自觉树立老师的形象。不要把学习的事都想拜托老师或校外培训机构。

②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做好表率,做好楷模。在孩子做作业,读书学习的时候,请你放下手机,关掉电视和电脑,跟孩子一起看看书,多陪陪孩子。要树立您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③客观看待成绩。要正确看待学习情况,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当题目做错了,孩子成绩不够理想,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分析原因,一起找办法。我真心希望今天与会的各位家长和老师交流之后,和孩子是彼此充满诚意的真心交流,给孩子提出适合他们发展的要求。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和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更是幸福。衷心祝愿各位,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非正式学习,教师发展

在我国长期忽视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实践情况进行考察,揭示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发展现状并发现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发展策略、大力提高教师发展质量、有效保障教育发展质量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的维度及研究工具的编制

本研究主要旨在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真实情况。基于“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观念与意识”、“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文化与氛围”四个基本维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访谈,笔者征求了大量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咨询了教师教育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修改和反复斟酌后,形成了试测的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问卷结构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师非正式学习情况两个部分,共计题数73。其中,教师基本情况共计6小题,包括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学校的层次、任教学科;教师非正式学习情况共计67小题,包括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观念与意识、方式与方法、意义与价值、文化与氛围四个方面。

2.调查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保证本研究的可信、科学,本研究将通过对自编问卷进行试测从而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本研究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对本问卷的信度进行测量,这也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以克朗巴赫α系数来测量同一理论维度下各项目间的一致性,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0才可以接受[1]。本研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试测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删去了与整个量表相关性很小的10个问题项后,使用SPSS16.0将正式问卷中(除开涉及教师基本情况的6个问题项) 的57个题目加以标准化成Z值后,得出本问卷中的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为0.895,标准化α信度系数为0.906,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两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一般而言,效度分为三大类:内容效度、效标效度与结构效度。本研究借助SPSS16.0软件的因素分析法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所显示,本问卷的KMO值为0.838>0.8,P值为0.000<0.05,表明本问卷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也即是说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相关关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南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重庆直辖市以及西藏自治区的中小学教师。本研究采用多级抽样法,其中,四川省抽取3所(发放问卷300份),云南省抽取2所(发放问卷150份),贵州省抽取2所(发放问卷150份),重庆市抽取4所(发放问卷300份),西藏自治区抽取2所(发放问卷100份)。从教师所在学校的办学性质而言,既有公立的学校(10所),也包含了民办学校(3所);从教师所在学校的层次而言,既有中学(8所),也有小学(5所),共计抽取13所学校。实际发放问卷总量共计1000份,回收问卷890份,剔除废卷后的有效问卷为825份,有效回收率达82.5%。裴娣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中指出:“回收率达到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2]依此原则,本研究据此问卷所获资料可作为研究结论之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1.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观念与意识

调查中,认为进行非正式学习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达教师总人数的27%;认为“有必要”的达28%;认为“没必要”的达11%,有12%的教师甚至认为这些非正式学习实践活动是“很没必要”的;持“一般”中立态度的教师人数达22%。就总体而言,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还是有着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观念的,尽管他们不知道这种学习叫做非正式学习。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观念在总体上已经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是只关注个体自己的学习,已经开始意识到合作学习、集体学习、结成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了,这也说明学习共同体在当前中小学教师学习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教师创建能够促进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自组织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当前仍然有一小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对自身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和追求,缺乏对教师学习的正确认识,缺乏进行有深度、难度和高度学习的意识。

2.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调查中,18%的教师能“一直”进行非正式学习活动,24%的教师能“经常”进行非正式学习,27%的教师能“偶尔”进行非正式学习。总体而言,中小学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还是较强,其较为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所倡导的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之要求,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不仅能在认识上意识到这些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必要性,而且在实践上也确实存在着非正式学习的活动。而且,其学习并不是脱离教育环境独自进行的,大多是发生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其学习也绝不是自己“闭门造车”,而主要是基于与他人的人际互动及合作进行的,这种人际互动和合作并不是“随便”与“一般”人,而主要是和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志同道合”的同事以及自己的学生。不过,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发展中存在过于强调“专业”发展而无视“人生”发展的倾向。这也折射出了中小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师专业身份认知不清。

3.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笔者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中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并结合教师访谈,初步拟定体现教师发展的12个方面。根据调查显示,在涉及教师发展的12个指标之中,非正式学习对职后中小学教师发展最为突出的意义首先表现在能加强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50%);第二是能增加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34%)和提升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34%);第三是能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30%),而这几者均是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此外,非正式学习对于增加教师“任教学科的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其教师比例分别为20%、24%、22%、20%。数据显示,对于增加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反思发展能力”方面的意义则更次之,其教师比例分别为12%、18%、14%、16%。

4.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文化与氛围

首先,就教师群体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总体情况而言,能“一直”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教师达15%;能“经常”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教师达20%。而“很少”学习和“从不”学习的教师比例竟然也分别高达22%和19%。会“偶尔”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教师也达24%。这说明整个中小学教师群体是集体处于学习自觉极度缺乏的状态中。当前中小学,作为教师非正式学习灵魂的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还远远没有形成,这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的非正式学习。目前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极度缺乏研究意识、规划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不愿沟通与交流、各行其是、“闭门造车”。这既是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缺乏所造成的恶果,也是造成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难以形成的障碍。

其次,教师所在的学校作为直接影响教师学习发展的最重要组织,能“一直”支持教师进行各种非正式学习活动的仅占18%,能“经常”支持教师进行各种非正式学习活动的达23%。这意味着有较大比例的学校不能为教师的非正式学习提供各种保障和支持。显然,无论中学还是小学,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都亟待提上议事日程。而“很少”和“从不”支持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学校也分别达25%和13%的比例,在这种极度缺乏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组织氛围下,严重打击了教师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有21%的学校会“偶尔”支持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偶尔”意味着并没有形成制度和系统,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去推动、激励教师的非正式学习。这既和各个中小学校组织的管理模式、校长的领导风格、学校的组织氛围有关,也突出反映了中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之进程极其缓慢,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三、调查研究的发现

1.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模糊与自我发展的观念混乱

高度自觉的非正式学习活动正是教师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学习活动,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却表示这些对于教师而言属于日常学习的活动是“很没必要”的,这说明中小学教师对客观存在于其学习和生活中的非正式学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活动也是学习,教师对学习的观念仅限于掌握日常教学的程序。事实上,“教学是一种学习型专业,它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才能丰富其知识基础,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承诺。”[3]然而,教师对镶嵌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非正式学习的模糊意识将导致教师失去大量学习机会和资源,进而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学习和自我发展。

对非正式学习意识模糊、自我发展观念混乱的教师突出表现在四类群体上:一类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工作的压力和教学的复杂性也并不要求其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导致小学教师并不认为自己除开完成教学任务和参加学校教学例会外还需要进行“其它的”学习;第二类是教龄在0~3年的新入职教师。师范生到教师的身份还没有完全转换过来,对学习的认识还停留于学生时代的接受他人组织、安排和要求的阶段,还意识不到除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需要主动进行其它的学习活动;第三类教师群体是教龄达到11~25年的老教师或熟手教师,但非专家型教师。其自认为对教学是“了若指掌”,对教材是“滚瓜烂熟”,这样的教师认为学习对其已经没有必要;第四类是受人尊敬和膜拜的教学专家、教学明星,头顶各种光环,在教学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的专家型教师。他们也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学习了,这在教师群体中起到了负引领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其他教师的学习观。

2.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离散性与专业精神的淡漠化

(1)教师不规划

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从不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与设计,其整个发展并未体现出教师发展的统整性,教师自主发展的统整性意识极为薄弱,整个学习是在散乱中进行的。其中,小学教师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和设计,规划和设计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也可以不断地实现教师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之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人生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人生,还是教书育人的人生,教师的人生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生发展,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民族素质的发展,教师责任重大!在此意义上,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要有发展的统整意识。

(2)教师不阅读

教师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精神激励精神,用心灵撞击心灵,春风化雨,恩泽学生之人,不阅读的教师如何能够塑造人、激励人、恩泽人?《礼记·中庸》中早就提出为学的几个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既是为学的第一阶段,也是为学的第一个层面,任何人的学习都不能跨越过这个阶段而妄图走上捷径。当前,教师不读书似乎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恐惧。“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博览群书,如何更新知识?如何提升自我?谈何传道、授业、解惑?谈何教书育人?大量优秀教师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是爱阅读的教师。如今教师对阅读的轻视甚至无视,不仅仅关乎教师自身学习的质量、个人的成长,这将直接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教师不研究

当前,“课题研究”作为口号在中小学被提得轰轰烈烈,但是,在口号过后就“灰飞烟灭”。尤其是小学教师,几乎不做研究。殊不知,教师真正有深度的学习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生长”出来的。当然,教师做科研,并不是要求教师要脱离自己的课堂,脱离自己的教育情境去另起炉灶进行所谓的研究,而恰恰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和教育环境里认真观察,用心发现,以课堂上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素材进行研究,这样,教师因为处于困恼的问题情境中,就需要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自生自灭。

(4)教师不反思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和“反思”保持着很大的距离,导致其非正式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深度。社会文化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学习是基于工作实践经验的学习,“经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是重要的,但是经验对于教师发展而言是不够的。”[4]“经验并不必然导致教师走向优异。”[5]转化学习理论也指出,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就是一个反思性的学习过程,而波斯纳也敏锐地看到了这一教师成长的规律,早在1989年他就提出“经验 + 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如果教师不对经验进行反思,就无法确认这些经验的优缺点。大量研究也表明,优秀教师的成长和他们常年对自己基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感悟与反思、对课堂实践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关系。

3.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取向的理性主义与学习方式的单一性

调查反映出不少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目的主要集中于他们“最应该”获得的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最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能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其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向大专家、优秀教师和他人请教所谓的“正确的”知识、“有用的”知识,从而能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然后直接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使用。很显然,这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教师学习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这种理性主义的学习取向下,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表现得较为单一而缺少开放性和多元性,严重影响了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质量。由于学习取向的理性主义和学习方式的单一性,教师因此忽视了其要实现发展并不能仅仅限于获取“应该的”、“正确的”、外在的、技术性知识,更应该通过人生的规划、研究、反思、合作,促进其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以及与自己人生发展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是完整的人,教师应该在专业生涯中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实现专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美好融合。

4.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缺失与转化运用的低效

教师非正式学习严重缺乏理论的指导,并且教师非正式学习的转化运用较为低效。教师专业发展并不能涵盖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更应该涵盖教师生命潜能的最大程度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最大范围延伸,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能是架空了人生发展的专业发展。然而,当前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过于集中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认为专业发展就是教师发展的全部,无视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外的发展,严重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个体人生发展问题。教师是在其专业生涯和人生发展的紧密结合中通过自我统整而实现发展的。显然,当前大部分教师只重专业发展而忽视教师个人的人生发展,就是一种理论严重缺失的表现。

另一方面,调查中发现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和问题,大量教师进行了非正式学习,但是却表明意义不大或意义不显著,存在着教师非正式学习转化运用的低效。具体表现为对于增加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以及“反思发展能力”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提升教师的“反思发展能力”,其意义更是不显著。这说明教师非正式学习还存在一些亟需克服的困难和亟待改进的问题,这既与教师自身素养有关,也和教师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理论指导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林震岩.多变量分析——SPSS的操作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Hargreaves,A.&Goodson,I.Teachers’Professional Lives:Aspirations and Actualitities.In:Goodson,I.&Hargreaves,A.(eds.).Teachers’Professional Lives.London:Falmer Press.1996.

[4]Rihards,J.C.,&Lockhart,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教师节发言稿正式 篇8

【关键词】非正式语文学习;教师;专业行动;活教;活学;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0-0013-03

【作者简介】李仁甫,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1)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固然会直接影响到非正式学习,但这样的知识,未必就能使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当真发生这种学习行为——事实上不少学生一离开教室,就把所谓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比如,刚刚还听语文老师强调“山清水秀”的写法,而看到一家酒店名为“山青水秀”时却毫无反应;或者刚刚学过成语“美轮美奂”,而回家观看电视歌舞晚会时竟然以此胡乱形容一番。之所以发生这种边学边忘、刚纠正立即就错、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容易把一切知识看成孤立、静止的东西。

设想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谈谈自己在上班路上看到哪一酒店名称出了笑话,发现哪副门联最有趣味,感到哪则新闻的标题具有魅力,那么前面所说的语感迟钝的现象就会少得多。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对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如果课堂学习是“学”,那么非正式学习就是“用”。如果学生不能在非正式学习环境里“活用”,往往跟我们的课堂学习不能“活学”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里“活用”,首先就必须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活学”。当然课堂上的“活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活教”。那么,如何通过我们的“活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学”起来呢?

1.多一点生成性。

非正式学习,往往发生在除学校课堂学习以外的任何时间和地点,具有随机、即时的生成性特点。而这种生成性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在特点时间和地点对“语文”产生自觉和发现。比如行走在路上,突见彩虹,他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他会联想到古诗文中关于彩虹的句子吗?他会产生文心而即兴作文吗?要使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具有这种生成性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使他们在正式的课堂环境里养成类似的生成性学习习惯。

笔者曾在一次讲课的过程中,突然看到窗外大雪纷飞,而此时所有的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听课的注意力被突然激发的联想力、想象力转移了,于是我主动改变教学流程,劈头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并且写在黑板上。这一下教室里的空气可热闹了起来,学生们兴趣盎然。于是我把古老的笑话故事继续下去:“全是皇家瑞气。再下三天何妨?放你娘的狗屁。”当学生们猜测出这一故事里作“诗”的人分别是书生、县官、财主、乞丐时,都特有成就感。然后我说:“确实,雪花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孤独的柳宗元来说,江雪是寒的;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雪花是充满幻想的;对于徐志摩这样的才子来说,雪花是快乐的;对于好奇心十足的岑参来说,雪花是春风中怒放的梨花;对于浪漫、乐观的毛泽东来说,雪花是梅花最欢喜的……”最后我说:“雪是大自然的,也是人类的,是文化的,是精神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收集跟雪有关的诗歌和文章。”这个过程大约8分钟,虽然看似浪费了教学时间,然而我以为很值得。

如果说这样的生成性场景可遇而不可求,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对文本的发现权、讨论权“让渡”一部分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想象力,使课堂自身也生成出一些意外和陌生的风景。笔者曾上《金岳霖先生》一课,一名学生提出:“从第8段来看,作者对王浩的态度是什么?”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问题,但我很快镇定下来,让学生先表达观点、互相辩论。一名学生说:作者在第8段开头说,“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可见作者对于王浩不是太欣赏。接着有学生反驳:作者对于王浩还是欣赏的,因为第8段第一句话说“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下面还说王浩的长相是“颇土的”,接着赠画里有“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的附言,由此看出他俩应该是好朋友,因为只有好朋友之间才会开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

设想一下,对文本能够如此主动地去发现、质疑、探究的学生,一旦在非正式学习环境里看到一份报纸、一册刊物、一本闲书、一张广告、一页传单等等,他们就要比常人的好奇心更迫切,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想象力更丰富。

2.多一点生活性。

传统的课程观往往认为“课程就是教材”,于是“总有一种危险,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其实,“生活经验”也是一种隐性的教材,我们绝不能将它排斥于语文学习之外。“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理应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要使生活中有语文,就得使语文学习中有生活。语文课最忌讳照本宣科,如果只是把文本肢解成像注音、字形、词语、标点符号、修辞手法之类的静止的知识点,只是在文本之内游来转去,教学的时空就会非常狭窄,而不带着生活经验听课的学生,生活经验从不曾被唤醒过的学生,不仅难以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灵活地应用静态、抽象的知识,而且一旦置身于非正式学习环境,往往会缺乏语文学习意识,缺乏学以致用的内驱力。为此,我们主张语文教学不妨生活化一点。

其实语文教师联系生活还是很容易的,但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比如一位教师教刘鸿伏的《父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出“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这一平淡的句子里蕴涵着的父爱,探究出这一句子的独特意味,适时点击曾经的真实生活:“说到这里,我要问同学们,这五十元钱是不是一笔巨款呢?……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农民的积蓄还很少。五十元,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款了。那时候,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只有十几元啊……”

又如一位教师教《沁园春·长沙》一词时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远大抱负,我们不是经常说要‘做21世纪的主人‘做时代的弄潮儿吗?这实际上就是‘主沉浮的问题。为了使大家有一个写作的标准,我们定位为仿写。写三句,也以‘曾记否开头,然后仿写两句,总字数不变。”结果学生纷纷想到自己的生活,写出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曾记否,高歌一曲,放声在层楼?”“曾记否,到操场赛跑,拔得头筹?”“曾记否,诗歌朗诵赛,独占鳌头?”

甚至有的语文教师还直接在课堂上报道生活,譬如一位语文教师踏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总喜欢聊点自己上班路上看到听到或者自己最近经历的跟语文有关的场景、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

确实,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回眸生活,从生活的具体画面和场景中发现和品味汉字之美、汉语之趣、汉学之妙,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敏锐地感受到语文的存在。

3.多一点活动性。

语文课堂主要是学习语言的,而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本来就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而绝不是语音、词汇、语法几个要素的机械组合。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具有“活动”的特质,它应该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如果语文课热衷于把生动的文本肢解成语音、字形、词语、常识、句子理解、语段阅读等无数静态的知识,并因这种肢解琐碎、庞杂而急于赶进度、满堂灌、满堂问,那么就必然要减少语文的活动性。而要使日常活动有语文,就必须在语文学习中有活动。为此,我希望语文教学多一点活动性。

比如,一位教师教《触龙说赵太后》,他发现文本第二段先后有“入而徐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老妇恃辇而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这样的句子,而句中“趋”“走”“行”“步”构成“行走”类词汇,各自存在步态、速度上的不同。由于集中出现了这些近义词,教师当然应该系统地讲解一下,但如果仅仅把词典上的意思搬给学生,他们会很快忘却。这时,这位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叫几个学生轮流表演“趋”“走”“行”“步”的不同动作,让他们理解并记住了这几个词语的不同意思,从而直观地感知文本语言丰富多样的妙处。

4.多一点示范性。

有一个成语叫“言传身教”,其中“言传”强调的是“传”(内容),但如果创造性地借用“言传”二字,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想应该强调“言”(形式)。语文教师确实应该注重“言”传。不过,单是“言”传不行,还必须做到“身教”,即做好“言”传的示范者。

要使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的情况下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在学生面前做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因为教师的表达欲望和能力会对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能力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比如教师喜欢时评,就会吸引一部分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教师喜欢对对子,一部分学生自然也就跟着“平平仄仄”起来。特级教师陈俊江说:“一个教师经常在讲台前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洞见,无疑会诱导学生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冲动;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习惯,经常在文字的创造上跃跃欲试,把自己苦心孤诣经营的篇什‘晒出来跟学生交流,无疑会帮助学生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教师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经常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或者把自己在网络上自娱自乐的微博文字念给学生听,无疑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积极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教师未必是写作高手。但我想,一个语文教师,至少可以经营一些片段文字,如语文学科活动照片上的说明,手机上努力自创而非轻易转发的节日问候,微博上“我手写我心”的百字文;甚至搞点文字碎片,如简单而有趣的对联,几个字的灯谜,给学生练笔本起个名字。总之,只要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言”传意识,并做到“身教”,学生在面临非正式学习场合时,才容易激起语文意识,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古人云:“学以致用。”在这里,“学”“用”之间的一个字眼“致”(使达到)很关键。“学”变成“用”,就学生自身来说,是对课堂学习过程的模仿和对课堂学习方法的迁移。也许极少数具有语文天赋的学生在合起课本、走出课堂之后会自动产生模仿、迁移的习惯,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需要兴趣、动机、爱好、情感、态度这样的动力。那么,从外因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具有这种习惯和动力吗?我想,如果语文教师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生活性、活动性和示范性,那么我们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亦即获得非正式学习所需要的良好习惯和强大动力——这样的习惯和动力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上一篇:网络时代与深度报道下一篇:美术教案岭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