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篇1

溪口中学汪璇瑄 张仁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有“读书破万卷”、“开卷有益”等等,由此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但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中很快的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都是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七年级上的阅读内容《与水有关的数字》,《数学符号》,《生活中的数字》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我们在教学调研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仅把教科书当作习题集,不能充分的利用教材的资源,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里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像,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用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初中,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增、标、注”标出明示信息。

为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指导学生直接在材料上“标、增、注”,标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用相应的符号与目标相对应。特别是重要内容、关键性词用符号标出,对下面的阅读起到提醒的作用,使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练习性阅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例题和习题的阅读,阅读内容包括审题、分析、解题步聚、格式和文字表达等。阅读例题是前提和基础,例题的解题步聚和文字表达是最典范、最严格、最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例题掌握各类题目的解法和解题格式,达到熟练驾驭各种类型题目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化探求新思路、新结论,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总结性阅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纵向系统地阅读。从时间上分,可分为:“一课时、一周、一月、一学期”等;从教学内容的结构上分,可为分:“一课时、一单元、一章”。在让学生完成阅读总结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和合理的系统归类,补充学生未能总结出来的知识点,纠正不恰当或错误的结论。复习性阅读,是指在复习阶段学生对复习内容的阅读,这时候内容最具有综合性。综合性阅读和内容要有纵向的复习阅读和横向的强化复习阅读。

2、注重揭示隐含条件。

阅读中的隐含内容要想捕捉出来,教师必须正确有启发性地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内容明显化,学生悟出了材料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特别提到的是应用题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在思维方式上多加指导,先按一定“程序”进行引导阅读,形成一定的模式,待学生有了一定能力后,再进行变式训练。例如可进行这样的方式:题中的几句这道题是属于什么类型--题中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怎样等。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题的难度,进行示范阅读,抓住字词句,抓住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或列表或画图或列式理清关系,从而渐渐掌握阅读要领,达到熟练程度。阅读训练时,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分析,明白其内含,并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把题目浓缩,减化,达到缩小跨度的目的。对于关键词,有时还需划上着重记号,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循序渐进。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有限,所以阅读教学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阅读时应虚心接受书本知识,这样才能有所得。数学教学中的阅读,则偏重于推理、归纳。为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经常设置疑点,有疑点之处就析疑,无疑之处当质疑,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思考。

(三)要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动脑,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学生,以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质疑的习惯。

同时,生活经验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做一个会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人,并经常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比较生活中的问题与考题之间的异同,更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就能准确地了解题意,较快地解决问题。

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策略的实施,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篇2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他们越来越需要自学掌握相关技能。“师傅领进门, 学徒在个人”, 这句浅白的俗语, 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一个人完成、一个人承担, 学习更是如此。

一、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提高数学的阅读能力, 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相比于其他科目, 初中数学更加理性、更加理论化, 没有声文并茂的精彩, 也比小学数学更加难以理解、掌握。学生通过阅读, 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没有阅读习惯, 学生数学阅读零行为、零能力、零观念, 大部分同学认为数学只要题目会做就行了, 不需要阅读, 缺少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少数学生有阅读习惯, 但随意性很大, 阅读缺少计划性、次序性, 懒于或者不善于做读书笔记等等。殊不知, 数学阅读也要讲求习惯、讲求方法、讲求效率。由于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语文式阅读的特性, 如果学生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专门适合数学阅读材料的方法, 阅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 有一定的条理性, 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有一定的顺序, 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 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 教材没有多少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数学教材是完成初中数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基础, 是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容忽视。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 是科技的时代, 在逐渐走向经济的全球化, 数学也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如衣服标签、广告设计、绘画、计算机等领域, 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因此, 面向未来, 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 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着眼于社会需要的, 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 非常符合新课标数学的基本要求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学生自觉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培养较强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而这些能力是学习数学首先具备的基本素养, 所以学习数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 所以, 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数学学科必须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 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 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 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可见在现代社会中除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外, 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物理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 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1. 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 进行阅读的专题训练

在批改数学试卷时, 我们总会看到一两个学生要么不读题, 只做简单的选择题和综合题, 对填空题、画图题置之不理;试题读不完整, 漏看一项或几项问题;试题读不明白, 嫌弃题目冗长、拗口;根据做题经验, 为节省做题时间, 跳跃式阅读, 或根本不读。这些都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数学成绩, 从长远上看, 会导致学生形成浮躁的数学心态。

很多教师认为, 数学阅读不一定进行专题训练。这种看法完全是对数学学科的错误认识。教师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需要学生们在一开始的读题中, 就找到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并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捷径:让学生在准备题、例题的括号内、横线上作一些尝试训练, 使刚刚获得的知识得到应用和巩固。教师要将阅读列入自己教学的一部分, 设计阅读专题, 针对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易出现的问题, 一一指出, 并做出针对性指导, 使之心中有数, 防患于未然。同时, 有效指导学生透过问题, 揣摩出题人的心理, 及时发现问题的词眼和问题设置的陷阱, 使之做到知己知彼。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尝到甜头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 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 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 学生在阅读时, 也会抓住关键, 多问些为什么, 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 质疑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仅仅靠课堂上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是不够的, 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内外种种数学活动中, 这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数学阅读的意识就可根据个人需要去阅读课外十分宽广的数学风景, 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 丰富课堂教学, 活跃教学氛围, 从而使师生共同进步, 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共同致力于学生自身的数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摘要:数学的阅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盲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 它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需要教师做专题训练, 引导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甜头。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3

关键词:数学语言;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近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出现了一些注重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新题型。关于“阅读理解”,人们习惯地认为是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能力要求。而数学学科的阅读,无外乎是记记公式、定理、法则,然后做做习题就行。

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而不正确的。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是不同于语文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而语言的学习就离不开阅读。有一个校园笑话,说学生的数学题不会做,数学老师让学生去找语文老师。为什么?因为学生对这道题不理解,阅读能力差,当然要归结为语文没学好。这则笑话的背后是一连串的冷思考: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我们也有责任,那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很不够。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许多学生对数学的自学能力差,在阅读理解上有困难,这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

1.数学语言较为抽象

数学符号表意丰富,简洁而抽象,且图式语言和符号语言跟普通的自然语言差别较大。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由符号或图式语言到语言文字的转化,由语言文字到符号或图式语言的转化,由定义或定理向学生自己语言的转化等。在数学阅读中,这样的语意转换是比较频繁且要求比较灵活的。

2.数学材料的阅读需要调动多种思维活动

数学贯穿的思维主要是归纳和演绎,思维要求比较严密,需要调动记忆、理解、分析、归纳、类比、抽象、联想、综合等思维活动,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要求主动推演

理想的阅读方式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究式的阅读,要求边阅读边推演,主动概括或预测下面将要得出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很多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要求学生自觉阅读,学生只有在做课后练习时才会翻阅课本。他们没能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水平和数学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们教师要综合教材、学情和学生个性等因素,创设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具体而有针对性,要难度适中并有启发性。比如,我们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设计与此相矛盾的数学现象;或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提供几种相互矛盾的解决办法,目的是要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挑起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循序渐进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

数学学习是苦差事,也是乐事,就看学生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而要让学生变苦为乐,这其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对于数学阅读,很多学生看不进去书,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给予科学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完成由“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转变。

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的指导下,我循序渐进,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跟着提纲自读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何指导?教师先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針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拟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跟着提纲,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每次训练的时间可灵活掌握。

(2)第二阶段:跟着老师解读

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涉及概念、公式、性质、定理,解题方法和思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老师要在重、难点及解题方法上进行巧妙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和吃透教材,明确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清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

具体操作如下:

①阅读时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对每个概念术语、每个图表、每一句话都应仔细分析,对于相近的概念要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先要阅读理解辨识清楚,在今后的做题中才能分清步骤、理顺思路。

②在阅读中,应强调学生勾画圈点,做旁批的阅读习惯。

③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可采用“读—议—讲—练—说”的教学模式。学生自读时可互相研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解释,之后做相关练习,练习之后再由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最后一阶段的“说”是学生阅读后的提升,能够说出来,说得好,说明学生的阅读已经收到成效。

(3)第三阶段:学生自觉阅读

到了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逐步提高了,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重点应指导学生阅读后自己设计问题上,这是帮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有效手段。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后自行设计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师就可以将阅读的范围

逐步扩大:从节—章一整教材来本把握再延伸到课外;从教师的指导到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在学生自觉阅读时,教师应注意关键的一点:引导学生从一般性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构建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内容,才能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生由单一、平面化的学习方法,向多元、立体化的方向转变。

4.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数学学习中的交流就是数学思维和语言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

(1)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的情境,以沟通情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的见解正确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调整;当认识片面时,及时给予补充,当目光呆滞表情麻木时,要及时制造新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制造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多向交流的机会,并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把握数学阅读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方法指导,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志杰.初中数学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初探.河南教育:基础版,2009(7).

[2]李建利.谈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篇4

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用小圆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们画下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多次往复。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思维活动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越准确、越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5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培养阅读能力应首先从培养阅读兴趣做起,要把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享有“提出问题”的权力和机会,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学生就可以享受到阅读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阅读的信心。

二、采取多种手段提高阅读能力

⒈生词的处理。

对生词较多、难度较大的文章,先集中学习单词、词组,使学生对单词有初步的感知,从而为阅读扫清障碍。对生词较少的文章,则在导入过程中利用动作、图片、简笔画等呈现“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不必呈现所有的生词,有些词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猜出。

⒉听录音等手段的.运用。

在听录音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可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这样可促使学生整体把握内容,而不是一味地掌握某些单词、词组或句子。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应稍简单些,可用判断对错的题型,降低难度。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对话改成短文形式填空,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

⒊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保障。限时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阅读,这样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情况下,放过难点;还要特别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和尾句。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篇6

一、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阅读树榜样

课本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最重要而基本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在教学一系列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时, 教师可重点突出概念和公式中的关键词, 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性质“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时, 可着重指出是在“一个三角形中”并且要求学生在“一个三角形中”加上着重号;又比如在教学不等式性质3中“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或式时不等号方向反向”时, 着重指出“一个不为零的数或式”以及“反向”, 并要求学生加上下划线, 教师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训练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这样使学生习惯于认真仔细阅读, 为以后的“自读”提供示范作用.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扶着他们走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经常注意力不够持久, 独立思考能力差, 兴趣易转移, 阅读走过场, 不会深入探究, 为指导学生阅读需要指出阅读的范围、内容、目的, 教师可对选择的阅读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提纲, 为照顾部分阅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纲可分层次.比如, 学习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1.2正数和负数”时, 我在前一天布置了以下四个题让学生预习: (1) 我们在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数? (2) 举例说明只有这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道理; (3) 举出几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并把它们用符号和数字分别表示出来; (4) 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小学学过的哪些数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比如, 讲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4.2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拟了如下三个提纲让学生看书: (1)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 (2)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几个解?举例证实; (3)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当学生看书后, 就提问: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下列方程中, 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哪些不是, 为什么?

列出提纲, 可让学生阅读后, 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 展示差异要点, 最后再启发他们的阅读、思考, 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 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三、“练”、“议”、“讲”相结合, 巩固阅读效果

通过一定时间的阅读训练后, 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 但对于有些概念仍一知半解, 究其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后缺少一定的反馈练习、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的最终讲解.因此学生阅读后的“练”“议”“讲”作为巩固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 在练习时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 然后学生间展开讨论, 教师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作简单讲解.

例如, 在教学因式分解概念时, 可设计如下辨析题:

下列哪些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讨论基本能对 (1) (2) (3) (5) 判断正确, 但对于 (4) 都认为是因式分解,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一共性错误, 通过讲解弄清因式分解是“左边是多次式右边是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通过这一反馈练习, 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的讲解, 学生对因式分解的概念更加明确.

四、注重章前节后的情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 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学生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 定能促使学生在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想、探索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每章前都创设本章的氛围情境或问题情境, 节后有“看一看”“想一想”等问题情境,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若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情境, 将大大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和阅读需要,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结合“阅读理解题”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阅读材料, 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我们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 阅读的内容丰富, 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活于课本.它考查的是我们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侧重于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可结合一些阅读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 (2009年咸宁市) 问题背景:

在△ABC中, AB, BC, AC三边的长分别为,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 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 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 (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 , 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 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 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思维拓展:

(2) 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请利用图2的正方形网格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 画出相应的△ABC, 并求出它的面积.

探索创新:

(3) 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阅读习题, 弄清题意, 教师设置:

1. 图1中三边确实是?

2. 如何求格点中△ABC的面积?

对于问题1学生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验证, 问题2学生也容易回答即用面积法.通过教师问题设置, 学生讨论回答, 从而提炼出解答此类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为 (2) 、 (3) 两小题的解答提供思路. (2) 、 (3) 两题关键是如何将三角形放入格点图中, 是第 (1) 题的深化和发展, 但学生有了第 (1) 题的基础解答 (2) 、 (3) 也很方便.通过解答本题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去观察比较, 发现内在的本质, 这样学生阅读观察探索的能力必然会提高.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必要

1.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靠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对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深入浅出,循循诱导,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仅把课本当作习题集,不能充分的利用教材的资源,这导致教师讲得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原始动机,学生会不会主动地接触一定量的有益读物,归根结底要看学生有没有原始动机。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分析课文,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生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利用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各种文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摘录评比和手抄报比赛等等。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主动交流学习

初中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逻辑性严密,所以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许多的难点,在这些难点之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知识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看到的事物方面也会有一些不一样,假如组织学生做分组,让他们发表各种的观点,突出各自的特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弥补,借鉴。这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不要压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时候错误更加可以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学生会在错误中进行自我的发现,会愿意更加全面的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把握和认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思维过程应道鼓励及时的表现出来。要让学生有不怕出错的精神,当然前提是要一直鼓励学生子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可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和对待挫折与失败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错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以及在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时的缺陷。通过交流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这个过程的时候获得新的知识的体验。

四、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条件,提高教学观感性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积极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教育人士也在一直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可以极大拓展数学教学的空间,扩充教学资源和数学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但是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比较欠缺,尽管现代的这些技术已经使得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再如传统一样,仅仅是注重教授知识,现在更多的是让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去发现,去组织和管理知识。现代的教学技术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叫抽象的事物用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这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黄光剑.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3)205.

初中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篇8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黄家镇中心学校喻茂梅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然而语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统一着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对课文切实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学生阅读感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用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感悟,怎样感悟,使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得以培养和加强。

一、在反复阅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便是读,且要多读,精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生怕学生悟不出课文的深意,事实上这是越俎代庖。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用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而不让他们吃一吃,如此即使讲得再生动形象,学生也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与其他水果有何不同。语文教师应该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二、激发情感培养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有效的感悟,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白居易曾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在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之所以读罢能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 1

间都渗透着爱子之情。在阅读中学生就要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的真谛,更加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通过开启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对文章产生深刻的感悟。

三、启发想象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不能直接可感,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利用自己原由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事物、意境展开再造想象,通过对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事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学会感悟的翅膀。

如读高尔基的《海燕》,文章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的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的叫喊的形象,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对这一主题,如果不展开想象与联想,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和把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也处处体现着生活。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因此,语文新课堂应走进生活,应有意识地引进生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拿来主义”是鲁迅针对文化遗产提出的基本观点,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处理文化遗产时应占有、挑选,然后加以创新。如何对待当今流行的网络文化,这一话题对于时下热衷网络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与启导性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见解: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能满足自己好奇心,同时获得自我成就感。处理好网络的利弊,首先要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学会分辨。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讨论,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

五、丰富的积累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基础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理性经验,训练其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探索、思考,磨砺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理性思考、情感、观念的价值取向,将构成心理图式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当文本信息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时,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

六、适时点拨引导感悟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点拨是门艺术。教育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同时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章的人文内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更是“非悟无以言其妙”。失败的教学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成功的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感悟。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9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是人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每当谈及到阅读时,老师和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语文阅读与英语阅读,鲜有人提及数学学科。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小学生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什么是数学阅读、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以及如何有效数学阅读等方面进行思考。指导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 ;现状;能力培养

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基础阶段的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化、数字化”的社会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及数学分析、推理能力.①阅读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主要手段。,数学阅读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这个阅读过程体现的数学语言主要有文本、运算符号、专业术语、计算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第四,重视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身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另外生活中除了语文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也无处不在,产品说明书、“非典”疫情走势图、股票信息图、手机费的明细账等无一不是数学的阅读。因此,在只①陈先强,郝玉静.数学学习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2(2)

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数学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学科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②

一、数学阅读概念的界定

(一)、阅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是:“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智能化学习的推进,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手段。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二)、数学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阅读就是人们借着数学的语言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史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数学阅读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在数学阅读中都有体现,数学阅读对阅读主体的要求甚至超过了一般数学学习中对学习主体的要求。这也正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③所以,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对数学材料的积极能动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包含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人们从事数学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②

③徐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2007(12)高文君、韩联郡、田小现.对数学阅读概念及方法的研究.J.2007(1)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分析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作业和试卷一发下去,将题目读一遍,大多数学生都会订正。由此可见,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现阶段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现状主要表现有:

1、④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了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容易产生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2、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语文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而数学只是需要大量做题就能提高数学成绩了。

3、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态度比较被动的,他们缺少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动力。

4、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薄弱,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分析:数学读物相对枯燥、抽象,缺乏动人的故事情节,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阅读;我们常常吧学生做错数学题归因为“粗心,不仔细”,其实根源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忽视读题、缺乏与数学文本交流的习惯,导致解题经常出错。

三、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唤起兴趣,激发阅读动机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首先就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会读、爱读、乐读。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由此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④刘太平.数学阅读阻力解决问题.小学教学研究.J.2012(5)

疑布阵,造成悬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操作欲望。

(二)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⑤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策略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如小学低段可以使用标注法——由于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所以适当勾画,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与思维。小学中高年级可以采用质疑法——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和规律的探求处,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还有咬文嚼字法——数学语言具有简练、周密、抽象的特点,容易造成理解的失误。因此,阅读时要对数学教材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斟酌,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正确理解结论的内涵、本质和外延。

(三)、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⑥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

1、阅读的自觉习惯: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2、阅读的动口习惯:关键字、词可反复诵读有利于辨析、思考。

3、阅读的动手习惯:重点处、疑难处圈圈画画,必要时可实践操作,以突破难点。

4、阅读的动脑习惯: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提升情感参与、思维参与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

(四)、在实际应用题、阅读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⑤

⑥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1版 任飞龙.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J.2012-3-1

4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以阅读的思考形式提纲挈领,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用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 用日常语言、图表语言、列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保证时间,端正阅读态度。

阅读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舍得在学生阅读教材的环节上花时间,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读,使学生能充分的阅读,静下心来,思考分析教材。一般来说,这个环节的时间在3—5分钟左右。总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决不可等闲视之,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又有充裕的时间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真正实现数学阅读的价值,才能使数学教学与教材为一体。

(六)、交流反馈,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⑦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交流的氛围,为学生的数学交流提供可能。

结论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而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理解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⑦邱丽珍.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2011-12-

2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数学阅读。

参考文献:

[1]陈先强,郝玉静.数学学习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2(2)

[2]徐颖.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2007(12)

[3]高文君.韩联郡、田小现.对数学阅读概念及方法的研究.J.2007(1)

[4]刘太平.数学阅读阻力解决问题.小学教学研究.J.2012(5)

[5]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年第1版

[6]任飞龙.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J.2012-3-14

上一篇:初一暑假游西湖作文下一篇:中国汽车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