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精选16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1

在以外的备课过程中,总是通过查阅图书参考资料和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大篇幅抄在教案本上,而通过电子备课,除了得到课本知识和参考资料外,还有很多的课外知识补充给学生,备课内容也直接通过打印机打印,在电脑上增删内容简单,节约了备课时间,使备课过程由繁向简转变。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转变

传统教学过程总是将教学内容,以半数形势写在黑板上,学生学习以记为主,方法上缺少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从黑板转向电视屏幕,学习内容从枯燥的文字转为优美的图象、图片、声音、动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乏味转向兴趣,学习方法转变带来了学习效果的改变。

三、教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一些抽象内容通过影响变得直观,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环境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改变。

总的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视野,收获菲浅。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2

一、注重课堂的组织与引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天性活泼,数学教师需要帮他们做好引导工作。例如基本的公式和定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有丁点马虎。对于定理识记可以采用形象记忆与联想记忆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识记,再配以老师的督促,促进学习竞争的形成。

对于课堂教学本就应该做好回归工作,教师只需要对课堂进行组织,把教学目标给大家明确说明一下,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只有让学生亲自读、亲自看、亲自写,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提问的技巧———能力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三尺讲台其实并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作为一节课程的艺术总监,教师所要做的事情是做好引导,就像一首交响乐,指挥大家做好铺垫之后,高潮的演唱还要教给学生表演。

1.提问不等于讨论

说到教学,现在很多人认知上存在误区,我把知识教给学生我的任务就算完成,其实在学校教育阶段,我们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数量其实是有限的,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之中,中学阶段所能学的知识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只是一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学生学会成长,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因此课堂提问不是让学生随意讨论,课堂提问需要从启发性、过程性等方面切入,一个学生当他走出校门来到社会的时候他学会了思考,这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

2.提问才能激发兴趣

说到学习兴趣,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很重要。可是兴趣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平常理解的有意思。兴趣其实是可以在问答和辩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的,所以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首先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老师一定不要简单认为提问只是给学生设置障碍,提问可以让学生更明白一些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些道理明白之后,遇到题目可以理清思路,以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理解速度更快,受益终身。通过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才是提问的初衷。任课教师站在教育第一线,既要与学生沟通又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问,是需要不断揣摩的关键问题。

3.巧妙设问能提高思维活跃度

现在数学课程的编排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课本中有一个例题:某班同学去18千米外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甲乙两组,甲组先乘车、乙组先步行,车行至A处,甲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乙组,最后两组同时达到北山站。已知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速度是4千米/时,求A点距北山站的距离。初见这道题目,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也被绕得晕头转向,但这个题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妨就交给学生开动脑筋解决。

首先大家画一下路线图。学生画完,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制作一个彩色出发动态线路图,每段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注,A组、B组路线也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这样一个清晰明了的线路图摆出来之后,解决方法也就呼之欲出,教师再引导同学们假设和分段标注算式,最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感受过程中的喜悦,锻炼意志,培养自己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

4.结合课本适当发散学生思维

现在课本中有很多的“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等栏目,他们就是为了分散开学生的思维而设置的,很多学生直接学习这项知识,学得很慢,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之后回头来复习就融会贯通了。“想一想”里面的很多知识都是与现在学习的知识有关联的,同时也是与别的知识相关的。针对这些栏目,有的学生看过之后会想到很多,而有的学生就只是看到书本上面这点。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互相提高,不要让学生因为自己没有想到某个方面而一直深陷在自卑中。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稍强,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稍好,有的学生两项能力都不太好,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问题,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提高自己,千万不要自己也给自己贴上“笨”学生的标签,否则将失去进步的机会。

教育的过程同花草成长的过程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书的过程是漫长的,只要你用心教了,学生自然就感觉到,学习也就越来越好。其实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因为你教育的多么细致而使学生获得成功,教育不是代替学生成长,教育的过程在于方法,在于引导学生自我提升的方法,因为你用心,所以学生自然更成功。

参考文献

[1]刘艳萍.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成功:教育版,2013(23).

[2]涂玉琼.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青春岁月:学术版,2012:42.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篇3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________ 。A. 一支铅笔,B. 一只老鼠,C. 一只猫,D. 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也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代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得多。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五、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形状相同的图形”时,设计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播放振奋人心的国歌,让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有哪些? 篇4

1.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地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教学语言在字斟句酌、符合学科知识的前提下,还应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疲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精讲,指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实验教学是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我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教学。我认为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并试着做一做课后的练习。

2.常复习,多记忆,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作业。

3.吃透课本,联系实际,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

学习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篇5

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是就某一个问题,集中有关的学习材料,进行对照学习的一种学习。比较学习法适用于研究性的学习、自学等情况,它包含有阅读、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所以它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学习。

模仿学习法

模仿学习法就是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一定的品格、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体育技能、书法技能、绘画技能、语言技能等大都是通过模仿,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而形成的。儿童的品性、习惯也多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家长、老师、同伴的行为而形成的。由此可见,模仿学习法在形成人的技能、品性、行为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直接学习法

直接学习法就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创造目标,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撇开,把许多充塞头脑,可能使自己偏离主要目标的知识撇开,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直接对准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创造需要补充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直接学习法是爱因斯坦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他正是由于运用了直接法这样一个简捷的、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与精力的方法,才使他迅速获得了成功。纵观自然科学史,可以这样说:大多科学家能迅速取得成功都曾得益于直接法。尽管有的人是自觉的,有的人是不自觉的。

运用直接法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节约时间与精力

听讲学习法。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取得知识的又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我们中间仅有10%的人能正确地听讲,多数人不知怎样或高明地听讲。怎样通过正确地听讲,学得更多的知识,同样有方法可言。

拆卸学习法

“拆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科学家要研制一种新的机器,就必须对原有的机器,包括类似的各种机器进行了解,了解它每一个部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把它拆卸开来,才能探究出他们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何处,进而创新。比如要学通一部名著,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要对原著进行大拆大卸,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过渡的?怎样结尾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如何布局的?如何使用材料的?

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言谈举止不一,作者又是如何因人而异的?要了解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只有把全书内容一一加以“拆卸”,逐章、逐节、逐段、逐句、逐字地进行分析;认真而反复地推敲,才能在发现它们奥妙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思想精髓,写作技巧,“化归己有”。

要“勤查”,就是遇到不会的就立马查资料。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求解法、取特殊值、代入验证法、筛选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实验操作法等,要准确迅速的求解,必须根据题目特点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直接求解法

不管备选答案,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概念、法则、公式与定理等,进行运算或推理,求出结果,做出选择。

例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12,分别以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的三个圆两两相外切,则这三个圆的半径为()

A.3,4,5B.2,3,10C.4,5,6D.1,4,7

解析:三个圆的半径由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而定,由勾股定理得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3,设两两相外切的三个圆半径为r1,r2,r3,根据两圆外切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和得:r1+r2=5,r1+r3=12,r2+r3=13,解方程组得:r1=2,r2=3,r3=10,选择答案B。

点评:用勾股定理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后,利用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两圆半径之和得三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取特殊值法

对于一个命题,如果符合条件的全部情况都成立,那么对于符合条件的特殊情况必定也成立,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取特殊值的方法解决。如当所给的条件中含有字母,且不易直接判断计算时,可以取字母符合条件的特殊值,将繁杂的字母算式转化为简单的数字计算,从而得到答案。

解析:可从巧取特值的角度出发,把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设为0,则可以暂时隐去这个未知数,而就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来分解因式,达到化二元为一元的目的。令y=0,得:x2+2x-3=(x+3)(x-1);令x=0,得:-8y2+14y-3=(-2y+3)(4y-1)。将两次得到的系数1,1;-2,4。十字交叉相乘,即:1×4+(-2)×1正好等于原式中xy项的系数。因此,x2+2xy-8y2+2x+14y-3=(x-2y+3)(x+4y-1)。选择答案D。

点评:在解答选择时,如果题目字母符合赋予特殊值的条件,赋予其特殊值,可简化计算,提高解题效率,节约解题时间。

三、代入验证法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验证,看得到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的要求,若不满足就排除,如果满足,它就是应选择的正确答案。

例3:二次函数的顶点为(-2,3)且过点(0,11),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解析:因为备选答案中所给的四个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1),所以只需将点(-2,3)的坐标逐一代入备选答案中只有B选项成立,故选择答案B。

点评:备选答案中的四个函数当=0时y的值均为11,即四个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1),只需验证顶点坐标(-2,3)满足哪个函数就行。

四、筛选排除法

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选项通过筛选一一排除,最后剩下一个选项必是正确的。在筛选排除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4:当k>0、b<0时,函数的图象通过()

A.1.2.3象限B.1.3.4象限C.2.3.4象限D.1.3.4象限

解析:若图象过1.2.3象限,则k>0,b>0与条件不符;若图象过1.2.4象限,则k<0,b>0不符:若图象过2.3.4象限,则k<0,b<0不符:若图象过1.3.4象限,则k>0,b<0与条件相符,故选D。

点评:本题的另一种解法更为简便,即根据直线与、轴的截距来判断函数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位置,k>0直线与轴正半轴相交,b<0直线与轴负半轴相交,画出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大致图象,所以函数图象过1.3.4象限,选择答案D。

五、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解答与图形图象有关的选择题时,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画出图形图象,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图形图象的特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六、实验操作法

由题设提供文字、图形、图象的信息或提供操作的指向,一般有折纸、剪纸画图等,通过实验操作得出正确选项。

例6:把一个半圆形纸片连续对折两次后,用剪刀剪去弓形部分,展开后得到一个五边形,半圆直径与另外两边的夹角分别为()

A.75°,75°B.60°,60°C.67.5°,67.5°D.65°,65°

解析:把半圆形纸片两次对折剪裁后,得到的五边形除半圆直径外的其余四条边都相等(剪裁时弓形的弦长),进而可想到若把另一个和它全等的五边形拼在一起就可得到一个正八边形,因为(8-2)×180°÷8=135°,而展开后的五边形恰好是正八边形的一半,半圆直径与另外两边的夹角恰好是正八边形内角的一半,所以选择答案C。

点评:圆形纸片通过三次对折剪裁后,得到的多边形是正八边形。解题的关键是把通过实际折纸与剪裁的操作后得到的有四边相等的五边形,通过联想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动手操作翻转(反转)图形后得到正八边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篇7

一、梳理教材 , 注重双基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中,第一个环节就是理顺教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前后相连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在第一阶段中,一般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知识分成九个单元,按单元进行复习,每个单元按下面步骤进行:

1.理顺知识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用文字、图表等方式编制成网络,用据图式或简表式的结构表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最后以基础习题的形式再现知识的内容,即通过一些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引导学生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2.训练基础技能和解题技巧 在理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每个单元按知识点分成若干课时,然后按知识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练习,多角度思考,正反求解,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及方法。

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最好从课本上寻找,因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选例题、练习题力求典型,紧扣教材,另外,也可从近几年考试题中改编新颖的题目进行训练。

每课时的数学可按“理顺知识——尝试做例题——讲解例题——练习——变式练习——作业”几个步骤进行,在“理解知识”阶段力求简单明了的揭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和领会概念、定理、公理和数学思想方法,讲解的例题或作业一般可选择一部分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进行训练,我们在分析、讲解例题时切不可就提论题,应注意揭示例题中所反映的概念、原则和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的提高。

3.单元测试 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数学每一个单元后,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测试题应以教学大纲、考标、教材为依据,要求内容覆盖面广,题目搭理合理、难易适中、题型具体,富有启发性,通过测试,全面衡量复习效果,一般来说,测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精选题目。

(1)全面体现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含是非题】。(2)本单元所反应出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简答题。(3)综和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的综和题。

上面是三个方面试题的比例为6:2:2,测试完后,进行讲评,对学生未弄懂的知识点及时的补救。

二、综合训练,培养能力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题目一般从全国历届中考试题中去精选。

综和题,一般来说有代数综和题,几何综和题、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综和题,代数综和题的重点是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几何综和题的重点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而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和题是方程、函数、与图象的综和题。

对综合题的训练一般采用“尝试练习——分析——讲解——归纳解题方法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进行,对重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三、综合测试,反思提升

为了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全面考察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第二阶段复习结束时,进行模拟测试,测试题和本省、市的中考题,模拟题挂钩,力求全面再现初中数学知识和方法,既要双基的基础题,又要考察学生能力的综合题,有的知识还要与高中的知识对接并拓展。

考完一套,及时讲评,和学生一起分析,分享快乐,查找错漏,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1. 分析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数学知识点多,在一张试卷上不会也不可能全部包括,通过试卷分析和学生共同探讨

2. 分析试卷中难易题的分布 一般来说,好的试卷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时中间布下几道陷阱,让学生明白这个规律,对他们参加中考有好处,最后的压轴题的应对策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对优生至关重要,也是他们能否考高分甚至满分的关键。

四、调整放松,超常发挥

在临近中考的最后几天,主要是让学生看看书,回顾重点难点,回顾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放松,愉悦心情,让学生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接中考。

实践证明,恰当的复习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效果十分显著,可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果,去年我校数学全市第三名,其中我教的两个班均分101.2分,满分120分两人。虽然复习迎考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为考而考,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技巧,以及知识的升华,为今后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以期将来为建设中国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初中数学教学辅导方法有哪些 篇8

利用教具教学就是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和总结。它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几何课教学。教具演示法的要点是:根据教学中数学对象的特征,设计制作适当大小的教具,恰当适时地演示教具,揭示形成概念及其关系的特征,并用准备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教具演示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关系与实际的物型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具演示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具的制作和正确的演示。因此,对教师应有以下具体要求:

1、设计教具要有突出的主题内容简明清晰的形式结构,适于课上演示的大小。

2、制作教具可以尽量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复杂的可以组织部分学生集体研究制作。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3、演示教具要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精美的教具要适时演示;演示时又要适度,突出主题,避免枝节的干扰;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依赖教具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

4、要善于利用生活环境、课堂环境中的实物充当教具。要善于边演示边讲解。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篇9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选自初一数学第三章第四节——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一节很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数学知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

该课以探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通过分组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用一副三角尺可画哪些特殊角,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与反思去领悟数学学习方法,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的教学理念。通过线段知识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有相互的知识准备,为学生“动”起来奠定基础,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准备的两个角研究如何比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画特殊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学习中来,而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轻松互动氛围,变教学过程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究与思考过程。

三、重实效,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节课,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态,凡能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的问题,能表达的观点,教师决不代替解决和代述,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四、以“情感”为创新教学开道

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真情”为创新开道,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空,教师恰当运用评价手段,熟练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不断将教师期望关注传递给学生,使它们自信,从而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创造精神,丰富自身的创造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角大小

会画两个角的和、差

会用三角尺画特殊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积累数学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动手操作、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学习,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兴趣。

教学重点:角的比较,画角的和差

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几何语言的使用

教学关键:与线段类比学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观察、演示、探究

教师准备:三角尺、两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笔

学生准备:三角尺一套、自制两个角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教师手中拿着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比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长的线段大,长度短的线段小。

师:回答非常准确,这说明线段的大小与其长度的大小是一致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由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另一个端点在外侧的线段大。

师:叙述非常准确。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非常好,语言表达也十分准确。线段有大小之分,同样角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

大光圈下要准确对焦有哪些技巧? 篇10

2.中高端单反或无反可以使用十字或双十字对焦点对焦,尽量不要选用边缘的一字对焦点对焦。合焦后锁定焦点。如果被拍摄物前后移动了的话,则要重新对焦;

3.如果被拍摄物一直处于运动中,要采用追踪对焦方式,而不是单次对焦;

4.如果经常出现对焦不准的情况,有可能是镜头本身跑焦。此时如果机身有AF微调功能,可以自己调整;如果用的是适马近几年生产的大光圈镜头,可以买一个适马的USB对焦调整底座,按照说明进行调整;

5.如果虚化已经达到需要的效果,尽可能不要选择最大光圈。

如何看懂照片的直方图?

直方图的观看规则是“左黑右白”,左边代表暗部,右边代表亮部,而中间则代表中间调;纵向上的高度代表像素密集程度,越高代表的就是分布在这个亮度上的像素很多;对于一张“正常曝光”的照片来说,直方图大多是中间高两边低。

图A的直方图显示的信息可以这样分析,照片的最左侧有高度,但是很少。这说明这张照片有阴影,但不多。最右边也有高度,说明有高光,同样很少。这是一张曝光正常的普通照片,直方图就可以称之为“对比度正常的中间调”。有些照片的直方图不正常,比如图B直方图可以看出,这张照片几乎没有阴影,因为最左侧是没有高度的。不仅如此,照片甚至连中间调都没有多少。而且,它的最右边像素直接顶到了最高处,这说明这张照片里有着大量的高光,由此可以判断,这张直方图对应的应该是高调照片,或者是过曝了。相反的,有高调就肯定有低调,图C的低调直方图的显示和高调正好相反,有大量的阴影而高光较少。

问:在人多的地方如何拍好旅行照?

旅行拍照的过程虽然有很多未知,但也有很多因素是可控的,需要利用以下几点来拍出满意的照片。

1.采用长时间曝光—长时间曝光是常见的降低人流影响画面的方法,而且有时候过于密集的人群、车流会在长曝中产生很酷炫的效果。比如图05,等车的乘客与到站的电车,要是直接正常曝光的话,会有很难看的车影和路人。长曝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干干净净的画面,经过的车灯还画出了很好看的轨迹;

2.使用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可以很好地捕捉某一特定对象,适当的大光圈还能模糊掉人群,是旅行人多时的一大利器;

3.改变视角—这也是常用的一种避开人群的手法。实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爬到城市高处,这样下面再多的人都与你的拍摄无关。另一种就是仰头拍摄,人再多也都是在地上,把相机镜头抬一抬,人就都被隔离在镜头之外了。但是仰角拍摄需要考虑畸变的影响,同时考虑到让景物与天空更好地配合;

4.采用特殊角度—很多人多的地方,也能找到或等来一个无人的角落或片刻;

图06一位摄影者在纽约拍的自由女神。游客拍摄的自由女神像绝大多数都是在船上拍的,不仅效果雷同,还经常会有各种人入镜。走了一圈发现人群主要集中在女神正面(为拍各种到此一游照),所以选了个无人问津的45度角。同时阳光正好提供了一个天然明暗对比,一张无人干扰的自由女神照就这样完成了。

5.在人少的时段拍摄—一般来说,早晚人比白天少,工作日比周末少,尽量找人少的时间拍摄。另外还有等人群的间隙时间拍摄,不同的地方,人流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在某些大型景点,人流往往是一波一波的,可以等到两拨人流的间隙拍照,就能拍出人很少的照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11

一、根据题问, 直接设元

直接设元就是将题目中要求的量设为未知数, 这是一种求什么就设什么的设元方法。

例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86页)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 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 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本题中的未知量是前年学校购买计算机的数量。根据题意, 不难发现, 能够表示本例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为:

前年的数量+去年的数量+今年的数量=140台,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直接列出方程。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依题意得:

答: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二、回避题问, 间接设元

间接设元就是把题目中要求的量以外的某未知量设为未知数, 然后用未知数来表示要求的量。

例2:小民和爷爷在400米的环形操场上跑步, 同时同向从同一点出发, 如果小民的速度是6米/秒, 爷爷的速度是4米/秒, 问爷爷跑几圈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分析:可以采用间接设元法, 设经过x秒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相等关系为“小民跑的路程-爷爷跑的路程=400米”。当然此题也可以用直接设元法去解, 但列出的方程不易理解。

解:设经过x秒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依题意得:

答:爷爷跑2圈后, 小民超过爷爷一圈。

三、着眼全局, 整体设元

有些实际问题中某一部分未知量间存在一个整体关系, 则可设这一部分为一个未知数, 称为整体设元。

例3:一个五位数, 个位数为4, 此五位数加上6120后所得的新五位数的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恰巧分别为原五位数的个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上的数, 试求原五位数。

分析:在解此题时, 可以把原五位数去掉个位数4以后得到的四位数看作一个整体, 设其为x, 再根据原五位数与新五位数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原五位数去掉个位数后的四位数为x, 则原五位数可表示为

答:原五位数为37644。

四、抓住关键, 辅助设元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往往条件隐含、关系交错。这时不妨引入辅助元, 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以便理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列出方程。而所设辅助元在解题过程中被消去, 不影响问题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辅助设元法”, 也叫“设而不求法”。

例4:小明骑自行车早上5时从家里出发, 下午16时到达姑姑家;哥哥骑摩托车上午9时从家里出发, 下午14时到达姑姑家。问哥哥在什么时间追上小明?

分析:本题中只有时间上的关系, 丝毫不知路程与速度, 故看上去似乎无法入手, 此时我们可用“搭桥过河”的方法解决此题, 即增设全程为a千米。

解:设哥哥出发后x小时可追上小明, 小明家到姑姑家全程a千米, 依据题意得:

答:哥哥出发小时后可追上小明, 此时是下午12时20分。

五、借助参数, 比例设元

有些题目中涉及到比例问题的, 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比例设未知数, 这样解方程会比直接设元来得方便。

例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90页)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 如用旧工艺, 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用新工艺, 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2:5, 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分析:因为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 所以可设它们分别为2x吨和5x吨, 再根据它们与环保限制的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解: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吨和5x吨, 依题意得:

初中政治的背诵技巧有哪些_技巧 篇12

一、如何背诵初中政治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

通过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图示记忆法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强”。它比文字记忆效果要好,它以象征性的图形提示出抽象的概念原理或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直观地感知识记材料。

列表记忆法

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的材料进行对比或对照,从而记忆其特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记忆方法。列表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列表记忆法是帮助我们将识记材料恰当贮存、方便提取的一种好形式。

规律记忆法

寻找和推导记忆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加以记忆的方法。由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只要抓住事物的这一共性,就能联系个性。运用规律进行记忆显然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记忆方法,它的最直接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

二、初中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三、初中政治“四主”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初中数学中提问的技巧与运用 篇13

1. 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设计得好, 提问得当,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代数式的教学中,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就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 1) 代数式包含那些运算方式, ( 2) 用什么符号把这些运算方式连接起来就是代数式呢. 这样的提问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提问的条件去很好的启发学生去思考, 达到提问的目的.

2. 提问可以调节学习气氛, 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 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动脑, 所以学习也很累. 如果课堂气氛不能很好的调节, 学生的学习就很累, 在适当的时候,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下,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调节一下. 当学生做练习和听课中, 感到很疲劳时, 就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学生轻松一下.

3.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通过提问的形式, 把教学的难点、重点, 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例如, 在代数式的运算的教学中, 学生对运算的了解是一个难点, 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去巩固和加深理解, 学会运算方法.

下面的几种代数式的分别的运算结果是什么?

(1) 棱长是a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cm3.

(2) 温度由t℃下降2℃后是____℃.

( 3) 产量由m千克增长10% , 就达到____千克.

实际提问的问题也并不难, 但需要学生的自己运算才能知道结果,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运算, 可以得出运算结果是:

(1) a3 (2) (t-2) (3) (1+10%) m.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数学问题就有一定的挑战性, 课堂上预设问题的设计, 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 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又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 作到提问用语的正确、提问难度的适当,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提问不要拘泥于课前的预设, 学会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 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 伺机而动, 随机应变. 只有这样, 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 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1. 提问要提前设计

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 往往是不求甚解, 粗心大意, 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2]. 要想课堂提问目的达到, 课堂提问不仅仅之前要多准备几个预设, 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要问到关键处, 问到点子上, 问出精彩来, 问出实效.

例如, 在代数式的意义的教学中. 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 1) 什么是代数式, ( 2) 怎样去列代数式. ( 3) 列代数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问的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 借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 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和注意的问题. 但由于提问的问题过于笼统, 学生很难一下子把握提问的问题, 因为提问的问题过大, 所以导致不理解这些提问的意思, 原本一个精彩的预设环节, 成了一个败笔. 所以, 当问题提出来后, 就出现他们面面相觑的状态. 虽然有极个别学生犹犹豫豫的举手回答, 也只是猜测老师的意思, 并未能一下抓住主题, 所以就出现了学生漫无边际的回答.

2. 要把握问题的难易, 做到适合适中

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 不分析教材, 不看提问对象, 不讲提问效果, 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既不能过于浅白, 没有思考的余地, 又不能太艰深, 让人难以琢磨, 无从下手. 太浅白, 索然无味, 提不起学生兴致; 太艰深, 学生答不了, 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 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事与愿违.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把握问题的难易, 做到适合适中.

例如, 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的教学中, 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下列提问.

在新农村自来水的管道铺设中, 安装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自来水管道, 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 为了便于连接, 那么

(1) 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

(2) 为什么要这样铺设呢?

由于提问的问题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玲弟.提好问, 问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J].新课程学习:上, 2012 (4) :127-128.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1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监控;问题;改进措施

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会说:“我们举出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有这些特点呢?”、“作业讲完了,我们是不是要总结一下……”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问答,其实这是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进程进行有意识地反馈,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控制和调整。有效的教学监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监控调查情况

现实中,初中数学教师又有多少人进行过有效的教学监控呢?为此,笔者特意在两所县直初级中学对29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

17.2%的教师表示,有时实际的教学效果会与预想的不一样;20.7%的教师表示,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作出优劣之分;24.1%的教师表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会思考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对下一步教学该采取何种策略;27.6%的教师表示, 有时对于课堂上的突发状况不知如何有效应对;24.1%的教师表示, 有时不能迅速地控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7.9%的教师表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自己会打断学生的发言;30%的教师表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不会将此归为自己的教学方式;55.2%的教师表示,由于各种任务多、时间紧,课后根本没时间去进行教学反思;62.1%的教师表示,能感觉教学中存在问题,但不能总结出具体的原因和改进方法;10.3%的教师表示不知道该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

72.4%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各类考试中考出好成绩;79.3%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学生会解数学题就是学好了数学的标志;69%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学生不认真听讲,基础较差;48.3%的教师在面对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教学经验不够,而不是自己不努力;75.9%的教师认为,教学能力跟自己是否努力没有太多的关系,只要教龄够长,教学经验够多,自然教学能力会提高。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数学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如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单一,对学生课堂学习不积极的归因消极,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外向化,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对课堂动态的调控不足,评价反思明显不足。调查结果也显示,教龄在1—5 年的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明显低于 6—15 年及 16 年以上教龄组教师等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教师的性格、教育观念、归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有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那些对教学充满热情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监控能力就强,教学效果也好;持教师中心论的教师一般不会下功夫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更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表达;把自己教学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上的原因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水平相对较高。

二、发展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建议

结合上述调查的分析,个人以为要发展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是改革先导。发展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的教育观念。这样,教师才会注意那些平时不会注意的教学细节,探索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因此,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既努力向名教师学习,又注意向周围有各类特长的教师学习,把教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利用教学中的一切机会贯彻执行教育理念,使数学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推进学生思维的转变,发展逻辑推理意识,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

2.增强正面的教学归因。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其对自身正面的教学归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此,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邀请同事和专家来一起分析自己某一次教学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平时当教师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时,可以用暗自鼓励等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坚持性,促使自己形成积极稳定的归因倾向等等"总之,一方面教师要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够,要继续加强努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教师的努力才会不断地持续下去,并取得成功。

3.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由于教师个人认知结构和成长背景的差异,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认识及其评价一定会有说不同,因此,为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并更全面地看待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彼此倾听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体验到别的教师的独到的教学理解,并根据同事的建议,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从而改进、修正和完善教学。

4.改进教学策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必须掌握必要的艺术技巧。如讲授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讲授与启发相结合,采用举例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生动化、生活化。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注意在关键处提问,正问反问相结合,提问内容由易到难,提问要具体、语言要平实,提问后要有必要的评价等等。此外,还要对评价艺术、应变艺术等灵活加以运用,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监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所以,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都可以按照这个内在的教学反思的逻辑模式进行,即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做的有效合理吗──我还应该怎么做。经过这样的逻辑反思和追问后,教师自然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根源,这时会自然地想到“那我还应该怎么做”,即如果这种问题重新出现,我应该怎么解决?我应该怎样来调节我的课堂?通过这些,教师自然会提高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

6.精心学习教辅材料与专业书刊。专业的阅读能发展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加大投入,多为各数学年级组订阅相应的数学辅导材料和专业书刊,如《数学学习与研究》等期刊,让教师更为快速和便捷地了解最新的数学发展动态,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徐元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5).

[2]周霞飞.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调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6.

理综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15

力学、电磁学习上,公式定理推论来反向复习该定理的研究起点,抓住产生这些公式定理的物理本质,将死记硬背的知识转化为理解。

力学、电磁学解题上,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状态、过程、单体、总体进行分析处理,将题目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公式,即可解题。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优化技巧:

无机化学,无论是反应方程式还是各种化学现象,都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来学习。主要记背各反应、实验中所产生的特殊气体、颜色沉淀等物理现象。有机部分,注重官能团的特征,能够参与反应的类型。注意碳链结构的组合方式、命名规则。掌握这两部分,学生即可自行推导反应公式,从本质上理解化学。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优化技巧: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篇16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越来越被宠,使得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那种盲目惧怕,绝对俯首贴耳的学生已不多见。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须要让他们喜欢自己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们也最敬佩这样的老师。所以开学初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老师该怎样“教”和学生怎样“配合”,了解学生所喜欢的讲课风格,经过讨论,最终学生集体通过。当学生都认定了需要这样的课堂,他们就会有激情的参与。

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这几年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黑板上,发现木条可以绕钉子转动,在钉一个钉子发现木条被固定了。我便操作,边说: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践学生发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最后得到: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售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还要注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最后一章讲到线段的比较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提出:老师,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为什么非得这么麻烦啊?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切合实际的观点,学生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上一篇:禁毒教育主题班会记录下一篇: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志愿者服务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