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通用8篇)

财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篇1

“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展望“十二五”,我市财政改革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但也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市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全市财政事业。

“十二五”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这一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支持推进“三重一大”,着力支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动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小康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城市、生态和社会“四大转型”,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收支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开创我市财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二五”全市财政工作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达到750亿元。要顺利实现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全市财政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抓好增收节支。要把增收节支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抓紧、抓实。既要千方百计抓增收,做到应收尽收,又要积极主动落实支持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企业发展,涵养培植税源。既要切实保障运转等重点支出需要,又要大力压减一般公用经费,确保收支预算平衡。——更加注重发挥调控作用。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创新工作、支持发展;积极发挥调控作用,整合资金、完善政策,支持“三重一大”项目建设,支持经济、城市、生态和社会四大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民计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投入,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更加注重财政改革创新。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更加深入地推进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监督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绩效。要改善资金使用方式,扩大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乡政府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基础,以集镇建设为载体,以富民兴乡为根本,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123工程”建设,着力创建“五个贯塘”,即“发展贯塘、平安贯塘、畅通贯塘、宜居贯塘、美丽贯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贯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经济为重,着力打造“123”工程。充分发挥我乡区位、人力和资源优势,抢抓机遇,积极打造“一个枢纽”、“两个市场”、“三个示范区”三大工程,即结合潭衡西高速公路互通口开通为契机,科学规划省道314线沿线区域发展,发挥枢纽作用;全力推进岳北建材大市场、鑫塘物流大市场开发建设,将之打造成为辐射后山片及周边县乡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和物资流通基地;创建“新塘、板仓、五星”三个示范区,按功能形成板块特色经济,发挥工业集聚效应,全力推进贯塘工业小区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企业落户贯塘。

(二)坚持农业为根,实现富民强乡新突破。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整合米业资源,对田源米业、大丰米业、迎龙米业等三大优质米加工厂进行提质增量;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迎丰、晓冲、腾飞等苗木基地,力争把贯塘建设成为衡山最大的苗木基地;利用贯塘茶场改制机会,整合贯塘茶业资源,重塑岳北大白茶这一优质品牌;以朝阳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做强朝阳金银花产业,精心打造金银花之乡;以枫林药材种植基地为起点,做大药材种植加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设施建设,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三)坚持旅游旺乡,努力打造四大品牌。依托我乡背靠南岳衡山景区,身处曾国藩、唐群英故居要道,自身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对接南岳旅游经济,着力打好四张牌。打造青陶牌。做好古窑址的恢复性开发,生产青陶系列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参与青陶制作过程,体验青陶工艺独特魅力;打造名人牌。开发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训练水军遗址——军台滩,修复原岳北农工会秘书长、红军师长李实行故居;打造生态牌。挖掘贯塘绿色生态茶园资源,继续办好贯塘“采茶节”,大力开发生态体验游;打造休闲牌。大力开发“乡村俱乐部”、“开心农场”、“农家乐”等休闲项目。

(四)坚持建设为源,树立集镇农村新面貌。抓好生态文明集镇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集镇主干道美化、绿化、亮化,提升集镇品位。切实改善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影响村容村貌的不文明行为,坚决制止非法乱占乱建行为,营造优美环境,提升对外形象。

(五)坚持民生为本,谱写社会和谐新篇章。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落实好五保户、低保户各项政策。加快乡村医疗卫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服务态度,解决群众治病难的问题。大力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抓好教育与卫生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

(六)坚持统筹为要,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抓好抓实计生工作,促进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畅通信访渠道,推行干部下访制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稳控措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机制,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交通整治力度,对损毁严重的村级道路进行维修,改善道路出行环境。

(七)坚持民意为先,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换届年坚持工作早部署、财务早清理、问题早排除,积极做好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严格遵循换届选举工作原则,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有组织有步骤地平稳顺利进行;抓好新一届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统筹协调、业务培训、督促检查,做到换届选举和活动开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八)坚持服务为基,打造勤政务实新形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为民做事、务实成事、团结共事、廉洁干事,全力打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团结奋进、清正廉洁”的政府。一是解放思想激活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放开思想谋事、敢于放开手脚干事、能于敞开胸襟成事。二是沉下身子抓落实。要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身子沉下去,重心往下移。坚持深入群众解民忧、帮民富,扎扎实实把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事情办好。三是惩防并举保清廉。加强廉政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做到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倡导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把资金用于促发展、保民生上,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展望“十二五”,我市财政改革发展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但也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市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新阶段的新特征,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全市财政事业。

“十二五”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这一主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支持推进“三重一大”,着力支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动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小康社会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城市、生态和社会“四大转型”,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收支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努力开创我市财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二五”全市财政工作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50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5年达到750亿元。要顺利实现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全市财政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抓好增收节支。要把增收节支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抓紧、抓实。既要千方百计抓增收,做到应收尽收,又要积极主动落实支持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企业发展,涵养培植税源。既要切实保障运转等重点支出需要,又要大力压减一般公用经费,确保收支预算平衡。——更加注重发挥调控作用。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创新工作、支持发展;积极发挥调控作用,整合资金、完善政策,支持“三重一大”项目建设,支持经济、城市、生态和社会四大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民计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投入,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更加注重财政改革创新。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更加深入地推进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监督等各项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财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篇2

二是以推行争取资金“三三制”工作法为标志,实力财政实现新突破。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每周有一名局领导带队,及时驻省进市进行衔接汇报,掌握政策,灵通信息,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由2011年的19 891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71 060万元,实现了争取资金新突破。

三是以率先在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为标志,民生财政再创新业绩。以民生保障为己任,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六项重点民生支出由2011年的35 182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78 516万元,占比由77.7%提高到82.4%,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营养计划、生均经费补助和贫困生补助“四个全覆盖”。

四是以涉税信息和非税收入信息平台建成启用为标志,绩效财政取得新成效。落实财政收入综合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会计业务“一对一”指导培训、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交通运输业税费统一征缴机制,建立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报告制度,成立督查室,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三色预警”,设立“曝光台”,率先在全市各县区实施兜底扶贫政策。

财政“十二五”纲要 篇3

谢旭人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多方面对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做好“十二五”时期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谢旭人强调,“十二五”时期,推进财政发展改革要着重把握好两点:一是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着力处理好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分配关系,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以及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等重大财经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即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谢旭人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十二五”时期的形势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推进财政发展改革,促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不断完善财税政策措施,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支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要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健全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促进形成正确利益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保障。

民政局“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篇4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体位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6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救灾、救济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信访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六、慈善事业

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完善慈善机构的设立,配备专业的慈善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慈善福利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社会捐资的数额,强化福利彩票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光荣院、敬老院建设投资和对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力度。

黔东南州台江县财政十二五规划 篇5

一、“十一五”财政计划目标完成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有力帮助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3540万元增长到2009年7122万元,平均增长33.73 %,计划到2010年可达到10000万元。财政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理顺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进行财税制度创新,依法理财及完善财政自身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全县财政改革与发展获得了双丰收。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实现了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系统与收入征管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依法治税、狠抓收入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12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40万元,比“十五”末的3062万元增长132.5%,年均增长33.15%。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县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重点社会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县财力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的实际,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支出18542万元,比“十五”末增长19.68%。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财政支出目标基本得以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的快速增长,有力的保证了全县社会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等手段积极筹集资金,把社会保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优先保证资金调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保险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集中资金解决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帮助解决拖欠离退休费和医疗费等突出问题。在认真做好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行政事业单位增资补助发放到了职工个人手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取暖非标准。科技、教育和支农支出仍处于领先地位。

(三)采取“两减免三补贴”等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04年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农业税降低1个百分点,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粮食补贴等政策,两年来对全县6乡2镇156个行政村131615人农民实施直接补贴资金总额达695.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40万元。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培训2200人转移并就业。

(四)积极推行依法理财,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制定了《台江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台江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台江县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预算内外资金

管理,建立财政专户为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以及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有了切实的制度保证。二是贯彻落实《会计法》,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培训的主要内容,努力促使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开展了清理检查,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挪用坐支预算外资金的一些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加强了会计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预算外资金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不断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使我县的财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健康运行轨道。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着力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开展了全县国有资产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国有资产的家底,加大资本的运营力度,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维护了国家利益。

(五)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的管理理念。一是抓教育。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二是抓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力求有针对性地警示一些不良行为,制止一些不良风气、规范干部的从政理财行为。三是抓监督。倡导开放办财政,开门办财政,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努力规范理财行为。四是抓作风。认真开展了接受民主评议行风,争创机关精神文明股室所创建等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财政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十一五”财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十五”期间尽管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县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贫穷与落后仍然是台江县面临的现实问题,县不强、民不富是我们的最大县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全州当中列后。资金需求财政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政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一)经济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

台江县属国家贫困县,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环境严酷,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的商品率低,规模小,单位效益低下,使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财源不稳;工业基础差,全县大部分工业企业是中小型微利企业,缺少可供财政收入的骨干企业。尤其工业是台江县的一条短腿,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利税水平低,加之企业由于缺乏管理,产品质量不高,或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投入,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谈不上盈利和交纳税收,很难有替代财源支撑台江县财政的正常运转;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低,在产品结构上,粗加工产品比重大,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比重小,加上生产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极差;第三产业发展极为缓慢、服务业、旅游业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

(二)新兴财源薄弱,后续财源替补不力。

县办企业和新上项目受资金不足的制约,同时,县上又配不上足够的资金,且贷款落实难度大,造成企业建设周期过长,加重了企业的负债,制约了企业尽早发挥效益的能力;另一方面,懂经济管理的人才缺乏,特别是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资金短缺,造成技术改造困难,扭亏增盈工作量大。

(三)经济总量不足,导致财政匮乏。

财政困难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减缓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台江县财政纯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递增,但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总量不高,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区域经济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力度,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农业生产灾情频繁,经济总量难以扩张,建立在经济总量基础上的财政分量,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拼大财政收入这个“蛋糕”。另外,保“吃饭”、保“运转”,无资金能力投入生产建设上,使一些能够增值,前景很好的建设项目拖后了。

(四)财政负担人员过重,支出增长幅度大,有限的财政资金已难以维持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财政供养人口多,政策性刚性增支过猛,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台江县虽然财政困难,难以为继,但仍然每年安排大中专毕业分配、复退转业军人的就业,因企业少又没有其他疏散渠道,大部分人员只好挤进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了财政吃饭的人逐年增多,全县财政供养人员0.53万人,2009年仅工资性一项支出 1.23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27.68 %。同时,逐年来,陆续出台调资、粮价补贴、菜篮子补贴、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边远补贴等增支政策,使财政支出迅速增长,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很大的困难。财力远不足以“吃饭”,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公用经费标准过低,职工的差旅费难以报销,导致干部职工“士气不振”。

(五)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

台江县是税源小而分散,征收成本高、难度大,加之企业效益欠佳,征税难度加大,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偷、漏、骗、坑税的问题较多,主要反映在零散税收和工商税大税户征管上存在漏征漏管现象,造成税负不均,税收流失。因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税收执法力度,杜绝税收跑冒滴漏,才能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十二五”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为主题,以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公共财政体制为基础,以实施好稳健财政政策、推进改革为动力,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经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按照以上财政发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财政发展目标是: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13000万元、2012年财政总收入为16900万元、到2013年财政总收入为21970万元、2014年财

政总收入为28561万元、2015年财政总收入为37129万元,五年平均增长 30%;2011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8350万元、201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0437万元、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3046万元、2014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6307万元、201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为20383万元,五年平均增长35%。

四、“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发展经济,培植财源。

把财政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对地方财政的汇报来扶持发展项目,全方位开启新的增长点,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实现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二)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坚持增收节支,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实现了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一是建立财政、国税、地税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税协作,强化税收征管,确保了应收尽收。同时,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确立财政分配的主体地位,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认真贯彻“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政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发挥财政职能,完善乡镇级财源增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县、乡镇两级广开渠道促产培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标准,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四是明确量入为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思路,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将财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加大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按照财政工作“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精神,在财政预算支出上做到优先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积极探索行政机关经费集中核算管理方式;在保运转方面,根据实际和财力状况,制定合理的公务费定员定额标准,并在预算中优先安排,其他专项支出要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在保稳定方面,重点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保重点方面,要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的原则,优先保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力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需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创新思路、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推进综合预算改革步伐,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完善收费收缴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堵赛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并将一些按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资金需要。三是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确保税改后的成果,建立健全转移支付机制,完善农村“低保”、“医疗保险”、“五保户”等社会保障制度;乡镇财政人员要尽快转变工作职能,落实好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草资金的改革,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对现到户。同时,认真依法收取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收缴工作,强化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督。

(五)强化措施,财政监管逐步规范。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需要,建立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性的绩效监督,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做出绩效评估。二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工作,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实现对部分办公设备的协议供货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保险服务项目以及中小学校学生校服的公开招标集中采购。三是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公信力。四是建立财政监督机制,认真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程序及拨付渠道,做到有章可循。

(六)以人为本,提高队伍建设。

十二五总结 篇6

XX县发展和改革局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是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为做好本次规划编制工作,我局广泛征求了各部门、乡镇、老同志的意见。力求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于明确我县发展的战略方向,把握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从而促进我县经济又好有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作简说要。

(一)制定方案 成立机构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求县直相关部门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研究制定了《XX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作了分工,并对规划编制经费作出了安排。

(二)认真调研,反复修改

1、全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由我局牵头,专门安排了一批发展研究课题。其中涉及规划研究课题包括 “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发展、加快沿边经济发展研

究”等10个课题。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规划思路研究阶段的工作,全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共提交11篇约5万字的调研报告,各类专项规划17份。同时,根据“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和落实了甘蔗、茶叶、橡胶等10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商定了工作重点。

2、认真细致开展意见征求。我局以书面形式对县四班子领导、各单位、老同志就“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并就反馈的意见分类梳理,逐条完善,主动向县领导汇报征求意见。

3、积极主动做好汇报工作。我局作为“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责任部门,在各个规划编制节点积极主动将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向县四班子主要领导汇报,征求领导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同时将修改意见及时融入到基本思路的编制中去。

(三)加强衔接,全面推进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撑。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我局于2009年9月开始收集整理全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于2010年5月21日将全县“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报市“十二五”规划办,后根据市级反馈意见,于11月15日上报了重大规划建设项目补充稿,共报送一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14个,并跟踪协调,争取全县“十二五”规划项目纳入市级“十二五”规划盘子。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建设项目规划表初稿已经形成,发送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四)严格程序,广集民意。

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然后由县委、政府进行初步讨论,在多次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再

把脉“十二五”应急通信工作 篇7

征战“十一五”冲破难关奋力行

“十一五”期间, 江苏应急通信工作在体制、预案、指挥手段、装备、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应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其一, 理体制, 抓预案。根据《江苏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设立了应急通信保障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省的应急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工作。按照自然灾害、反恐维稳等不同特点和要求, 修订了通信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反恐通信保障、上海世博会通信保障等应急预案;各电信运营企业也制定了各自详实周密的应急通信预案, 基本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其二, 强指挥, 抓装备。初步建成了与应急通信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应急指挥、检测监控、辅助决策等功能的省通信应急指挥平台;“十一五”期间, 我省通信行业新增卫星通信车2辆, 移动应急基站车14辆, 移动油机车82辆, 卫星电话30部, 大大提升了应急指挥通信装备水平。

其三, 提能力, 抓保障。通过每年组织参加一系列实战性、针对性很强的演练, 锻炼了应急队伍, 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十一五”期间, 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任务, 取得了抗击2007年特大洪涝灾害、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胜利。

成绩固然令人欣慰, 但问题更应引起重视。目前我省应急通信还远不能满足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 主要表现为:一是应急通信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缺失, 现有相关制度亟待修订、补充、完善, 依法管理的能力尚待加强;二是由于条块分割、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 对应急通信的投入长期不足;三是政府及通信企业应急通信管理专业队伍人员不足,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要求;四是公用通信网的抗毁能力、优先服务能力等十分欠缺, 应急装备水平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五是各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仍需加强, 要在实战演练中完善各种预案, 而通信主管部门在市、县无机构, 上下衔接不够顺畅;六是应急通信的宣传教育、社会参与、科研支撑、技术创新等起步较晚, 需要加快推进。

分析新形势强基固本谋长远

关于“十二五”期间应急通信工作面临的形势, 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应急通信工作的任务更重了。“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省应急通信必须准确把握江苏发展的新特征, 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不断发展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积极拓展应急服务领域, 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 面临新的行业形势, 应急通信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演进, 通信网络向泛在、宽带IP化, 业务接入向移动、个性化, 信息呈现向多媒体交互的方向疾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全面推进, 三网融合正在试点, 并将逐步在全省推行。在产业、网络、技术、应用快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未来应急通信必须加快推进技术体制、业务应用创新, 大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三, 应对新的严峻挑战, 应急通信工作的责任更大了。诸多情况预示着未来五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趋复杂, 应急通信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尤其是2008年以来, 我国进入突发事件多发高发期。突发情况下人民群众对通信的需求更为迫切, 通信网络在应急处置中作为新型媒体传播和信息发布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变化要求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发挥更加突出的支撑作用。

前瞻“十二五”提升六力谱新篇

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我省应急通信工作应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应急能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提升六种能力上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政企联动, 提升发展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规划工作, 引领应急通信发展, 不断加大对其支撑和财力投入。通信企业要做好应急通信规划和计划, 加大应急通信投入, 不断提升专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为党政提供更好的应急通信保障, 为百姓提供各种应急通信手段。通过政企联动, 努力为应急通信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安全性、抗摧毁性, 提升保障力。目前公众通信网规模巨大, 一旦发生问题影响极其广泛。要积极做好容灾、备份、迂回路由建设, 重要通信节点之间可以采取不同运营商间传输路由互为备份, 通信枢纽抗摧毁性、数据灾备等可探索与人防工程有机结合。通信企业应在全省重点地区建设可抗御重大灾害、具备卫星路由和增强电源配置的超级基站。此外, 要探索实践并不断提升对党政等重要单位的通信网络优先接入能力。

三是加强专用应急系统建设, 提升创造力。在指挥平台建设方面, 要进一步完善建设省通信管理局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向上联结国家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和江苏省应急指挥平台, 向下联结江苏各通信运营企业, 形成上下级指挥快速协调, 内外部通信互通共享, 逐步建成卫星通信保障、公众通信网络、现场通信装备的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在专用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方面, 要推动公用应急宽带卫星网络工程升级改造和站点扩容, 推动应急短波通信建设, 并充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系统, 组建应急通信卫星移动通信专用网络, 将相关用户终端纳入应急通信装备储备体系, 为应急现场提供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四是加强互联网发展对应急通信影响的研究, 提升辐射力。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的不断演进, 网络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密切, 应急通信不再仅仅局限于战争与非战争时期提供遂行保障。美英等发达国家已组建网络战部队, 网络战可能成为未来军事对抗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十二五”期间, 我省应该将互联网络应急保障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政府应该加强应急突发事件情况下互联网络处置工作能力的研究, 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优势。

五是加强应急演练, 提升执行力。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最好方法。通过组织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 一方面可以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完善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发现不足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对于跨部门之间协作不畅的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综合演练来提高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互联互通和联合应对能力。

六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提升战斗力。随着突发事件处置实践中多样化的指挥联络、信息传递、现场监测等需求巨幅增长, 对专业应急队伍快速响应有了更高的要求。应急保障队伍的组建应该依托全省各通信企业、广电网络公司、专用通信局和其他各专业应急通信保障机构, 实现全省应急保障队伍固定化、专业化、规范化, 不断提升应急保障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十二五”时期, 要建设我省应急通信一类保障队伍, 并整合现有各单位的通信应急队伍。在平时的应急处置中, 可由各单位分散管理, 在突发事件升级到一定级别时, 则归入由省应急通信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协调, 以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协作能力。要发挥我省应急通信培训基地作用, 加强对应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 提高应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

财政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篇8

“十二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是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加快构建的时期,也是深入实施国家和我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五年。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桂战略,实现为广西科學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的目标,必须紧扣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趋势,谋划未来五年人才发展蓝图。因此,切实抓好广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要科学地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与编制规划的关系,充分体现人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部署,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托,从广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未来五年发展走势和需求,精心谋划“十二五”期间我区人才发展规划。

要坚持开门搞人才规划。勇于开门集智,善于师夷长技,加强学习交流,广泛汲取各界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拓展编制思路和发展空间,既结合外省的先进做法,又针对广西人才发展现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才能对“十二五”时期全区人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切实提高“十二五”人才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人才工作焕发新活力、创出新局面、抓出新成效。

要认真开展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围绕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趋向,选择重点研究方向,对人才发展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课题研究可委托专业科研机构或一些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开展,充分利用调研成果充实人才规划,力保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点课题研究要有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要体现出我区的特色,能具体指导我区“十二五”人才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要认真梳理人才规划项目。将项目编制工作作为“十二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以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努力筛选一批事关全区“十二五”人才发展全局、支撑力大、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重点人才项目,以人才重点工程和项目为抓手,以全面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基本取向,同时兼顾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依靠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惠及民生。在规划中要努力体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为人才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上一篇:两分钟儿童故事下一篇:蚌埠学院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