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精选9篇)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篇1

XX区红十字会在独立运行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全省红十字系统的先进典型,正是有着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工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一、贯彻群众路线,贵在认识提高,重在行动落实,关

键要紧抓一个“实”字。

一是内容要真实。要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建设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博爱在太平”救助平台相结合,与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关爱生命相结合,与实施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家园”项目相结合,与开展应急救援和赈灾活动相结合,与宣传发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干细胞捐献相结合,与推动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相结合,与努力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相结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二是方式要朴实。坚决杜绝以脱离群众的方式搞群众路线教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措施效果实不实,就是我们党员干部有没有党性,心里是不是真正有群众。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和反思现行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中存在哪些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就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带着问题学习,结合工作学习,主动问计于民,主动求教于民,做到边学边改,边改边落实,边落实边提高,真正建立人民心中信任称道的红十字会。

三是成果要落实。带着我们服务本领不够强、干事热情要加强、思维方式待突破,工作效率再提高、精神状态更饱满等问题和要求,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启发提高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汇聚强大的“正能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拾信心,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困难群众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推动红十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终落在一个“效“字。

一是抢抓机遇求高效。弘扬红十字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宗旨高度契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黄山区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在开展人道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红十字事业,有利于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黄山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机遇,珍惜当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红十字事业高效运行。

二是群众满意是绩效。黄山区红十字会机构独立时间短,人道救助事业尚在探索中艰难前进。大病、天灾和车祸等因素致贫的特困人群还有很多,他们十分迫切的求助愿望和当前救助资金筹资难的问题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面对问题红十字会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消除畏难情绪,着力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人道救助事业中来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让捐献者放心,让受助者得到尊重,让群众满意。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篇2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对人民负责,这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宗旨。从根本上说,党的宗旨就是解决立党为谁、执政为谁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才能够正确解决“怎样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应当对人民的利益负责,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就领导干部而言,对人民的利益负责,最关键的是要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使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的干部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的干部分布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和“人民的勤务员”,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实践者。反之,党员干部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利益,以个人利益、少数群体利益至上,人民群众就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代表。这样,处理党群关系的立场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党的宗旨就会被抛弃,实际工作中也就谈不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了。

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这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力量所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成就党的事业的依靠力量。我们常常把人民群众称作“真正的英雄”,传达的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党才会有力量,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迈向成功;也才算抓住了做好一切工作、成就一切事业的关键。现阶段,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改革攻坚,顺利爬坡过坎,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对党员干部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要放下架子,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群众为师;要善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及时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经验;要对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尊重群众的需求、认识、参与和创造,尊重群众的监督。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基础,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本来就是一体的,一旦和人民群众隔了心,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动摇执政的根基。没有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群众路线就难以实行下去。现阶段,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和人民群众离心离德之举,是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突出表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使自己和人民群众“不隔心”,就必须做到为官清廉、清正,为政清明;就必须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以平等的态度、相同的立场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必须真心实意与群众商量办事,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态度和方式宣传政策、处理矛盾,赢得群众最大限度的信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当作一面“镜子”,敢于面对、认真面对、时常面对,照出自己的差距,摆正自己的位置,掸去身上的灰尘,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论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与当代意义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 理论逻辑 当代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路线

19世纪末,随着政党政治及选举制度的兴起,作为一支永久性的政治力量,群众开始走上了时代的舞台,并最终成为决定政治变迁和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而存在。然而,在秉持英雄观的思想家眼里,群众被看作是思想觉悟落后、缺乏独立人格、判断能力低下、目光短浅的一类群体,甚至被视为历史进步的敌对分子。最早对西方英雄史观和主流群众理论进行价值颠覆的是马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我党在一切实际活动中的群众路线。

党在建设之初,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直至后来的延安整风时期,长期积累而来的革命斗争经验,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涵。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步骤进行了科学系统地阐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他指出,在我党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凡是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p854-855

1945年党的七大,在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修改党章报告中,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思想的核心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可以说,这些核心观点浓缩性地提炼出党的群众路线的精华思想,把执行群众路线已清楚地上升到实现党的宗旨来强调。

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我党面临的新情况,给予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认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做了简明的概括,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眾中去”。

可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是党的传家宝,它既是一种思想路线,是形成正确理论的来源;也是一种组织路线,即按照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还是一种政治路线,即人民群众是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力量之本。

二、群众路线的内在结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行动的主体是我们党和政府,谈的是领导干部及领导行为,作用的是“群众—领导—群众”三段式的领导方法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讲的是党群的关系问题,强调的是党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开展任何形式工作的依靠力是人民群众。在群众路线的组成部分中,群众观点显然居于基本的位置,群众路线是以群众观点为指导思想,至少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在结构:

1.在党的性质与作用问题上。一方面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正如董必武所说,有些同志以为实行群众路线不需要党来领导,这也不对。没有党的领导,群众利益是不能实现的。群众长远的利益或最高的利益,群众自身往往看不见,必须有党领导,群众才不致走错路。[2]p174另一方面,党要自觉地当好群众的工具。毛泽东指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的、他们的领导者。如果被选的人,自以为了不得,不能自觉地当工具,那就错了。中国共产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3]p373-374

“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4]p206

因此,两方面结合起来,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革命工具;党需要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人民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党是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5]

2.在如何看待群众的问题上。一方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最聪明、最有智慧,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有依靠了人民群众,面对一切困难才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作者,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历史。另一方面,群众又是需要唤醒和被教育的对象。领导干部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行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有效地互动,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汲取群众智慧,内在地培植出群众观点。1933年,张闻天在《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在群众之中,共产党不过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所以除非我们正确地代表群众的意识,我们就不能管理,因为不然,共产党就不能领导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便不能领导群众,于是整个机器便会破碎了。”“要使我们党真正能够变成群众的领导者,我们不只要教育群众,而且要跟群众学习。”[6]p379;376-377

3.在决策问题上。一方面要充分倾听群众的呼声,听取基层群众的想法和经验,根据群众的意愿来形成决策。事实也证明,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但是他们在工作中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人民群众遭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我们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所犯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7]p206另一方面,“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8]p854-855毛泽东将“群众—领导—群众”的决策过程其实也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实践认识过程。在这里,“实践”指的是对群众的特定社会实践和听取群众意见(其实际上价值、利益关涉紧密),“到群众中去”,则是把形成的理论和作出的政策拿回“实践”中去检验,即在群众中宣传和贯彻政策,以群众接受作为检验标准。说到底,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4.在如何联系群众问题上。为把党的路线方针的制定和一切决策都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中,应从群众的意愿及其利益表达出发。毛泽东总结得好,在一切工作中,我们必须既要反对不与群众商量就向他们发号施令的官僚作风,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害了急性病;同时又要反对听凭“群众要怎样就怎样”的尾巴主义,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群众路线告诉我们要重视倾听群众呼声,要充分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方能形成对群众的正确领导。这也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我们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还要全面分析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把决策的过程变成深入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寻求不同利益交汇点、获得群众普遍认同、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过程。

三、当代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环境和工作对象以及党的自身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群众路线的基本逻辑没有实质性改变,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路线也将注入新的內容。主要表现在:

1.坚持群众路线有利于凝聚民心、铸造集体意志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最大政治优势。

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的时代涵义就是以坚定的政治方式团结人民群众,以切实有效的政策回应人民群众需求,唯有如此方能凝聚民心铸造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集体意志,这应该是群众路线的永恒价值体现。在当今时期,面对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冲击下的集体意志松懈和涣散,作为执政党自然要扛起群众路线这面大纛,凝聚和巩固集体意志,并将这种集体意志导向合理的目标。[9]

2.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形成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10]p25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其中的关键是把握好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由于群众路线的执行水准主要有赖于领导者的个人素养,领导干部在不同形势下作出的判断、对群众意愿的了解、对政策目标的关切程度、对不同意见持有者的看法等等,其结果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所作出的决策的质量。因此,群众路线的作风需要经常提倡,要承认基层群众里面蕴藏的智慧,只有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形成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决策。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以民主化决策氛围为依托,才能汇集各方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内容,提高决策质量,这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群众路线的着力点与发展的方向。

3.坚持群众路线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群众路线一个贯彻始终的内容,就是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毛泽东一直重视党对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他不仅从党的本质属性予以阐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位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也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位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11]p138

2004年我国政府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代表党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代表党在成功完成社会制度改革和取得丰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决定将社会的主要财富用之于民、用之于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的崭新阶段。可以说,这一历史性的政府转型将会使群众路线更加紧密地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发掘群众路线的理论资源和历史价值对于发展党的根本路线,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决定着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始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而增强对党的认同与支持,从而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董必武.我们的财政任务与群众路线[A].董必武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A].邓小平文选(1938-196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杜李.论群众路线.[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6]张闻天文集(一)[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7]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A].邓小平文选(1938—196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8]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9]杨成虎.群众路线的逻辑、意义与限度.云南社会科学[J].2011,(4).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群众路线研讨发言稿 篇4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的考验、得与失的抉择、得与失的轮回中度过的。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利益得失上经受着比常人更为现实、更为严峻的考验。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是每个革命军人都要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更是对每名同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行修养最现实的检验。

如何看待利益得失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对一名军校学员来说,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刻骨钻研,努力攻关,扎实打牢军政素质,为献身国防,实现强军目标做准备。但要做到这这些,就必须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不为个人利益所缠绕,不为个人得失所分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立足本职,安心基层,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但是,我们或多或少仍存在在个人利益面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问题,势必削弱斗志,导致难以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上,集中到谋打赢上来,集中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上来,从而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由此可见,只有正确对待利益得失,才能坚持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才能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部队的战斗力建设。

如何看待利益得失事关部队的稳定统一。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确保官兵思想稳定和集中统一是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前堤和基础。刚才讲了,如果我们天天想着自己的“小九九”,瞎想歪想,不安心尽心,闹情绪、发牢骚,甚至“盯位子”、“守摊子”、“混日子”、“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平庸,甘居中游,缺乏知难而进、争先创优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极个别同志对部队的纪律规定和担负的任务感到消极“无所谓”,不但自己思想不稳定,还要去蛊惑、腐蚀和拉拢其它同志,搞得他们的思想也不稳定,这样的话,就很难确保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如何对待利益得失事关个人的成长进步。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如何对待利益的取舍、如何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却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有的人能正确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没有在利益面前乱了方寸,没有在挫折面前迷失方向,而是正确对待,结果在部队中锻炼成才。相反,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对待义与利、得与失、奉献与索取,认为自己付出多、得到的少,甚至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富有和感官上的享受,结果到头来一无所获。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新兵连被大家公认为无可救药的“傻兵”,被看不起,“学技术”等所谓的“好处”根本没他的份,但是他能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坚守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做人准则,最终成为一代“兵王”。这充分说明,军人的得与失,“失”在小处,“得”在大处;失去的是暂时,得到的是长远,长期保持这样的思想,不为个人的一己私利分心走神,那就离个人的成长进步不远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大变

革大调整之中的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趋激烈;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自古到今,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就人民水深火热之中,保护人民免受灾难。现身使命从来就是和报销祖国联系在一起。把热爱人民投入到履行好使命中来,履行好使命的过程就是报效国家的过程。立足本职,苦练本领,平时做好战备,战时就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保证能打赢,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国家破败,作为沦陷国的亡国奴命运怎么会好呢?只有我们积极地建设好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兴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群众路线与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征文 篇5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

(一)人民

群众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廉洁自律良好社会风尚的养成。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起着三个重要作用:一是“线索源”。因为人民群众人数多视觉广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不同领域,无论是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权钱交易伎俩都逃不过群众的“金睛”。各级党政领导不易发现、纪检机关也难于把握的情况,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才有信息和证据,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有效监督。二是“力量源”。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三是“聪明源”。邓小平同志说过,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的聪明和创造力,发挥群众无穷的聪明和极大的创造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不破的“险阻”。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我们要“走下车去”,认认真真地的了解“后院”情况;“敲碎玻璃”,坦诚面对“角落”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不断改善党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狠刹“四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二)群众监督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除了纪检监察、人大、政协、审计等机构的监督外,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让所有的党员干部都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之中,让各级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作,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是反腐工作机制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努力疏通群众来信来访渠道,继续拓宽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的渠道,组织开展“干部下访”、“公开大接访”、“与民沟通日”、“领导接待日”等活动,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建言献策、提供案件线索。

(三)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党员干部保持清廉,在具体工作中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堤坝,让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使人民群众利益少受或不受损失,从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惩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站稳群众立场,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和现实实际,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政策。这样制定出的方针政策就会同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就会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会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所向。在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中,开宗明义的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工作是“一切为了群众”,其蕴含的内容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也正是通过要求各级党员以深入人民群众,听取意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树立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拒腐防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始终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一抓到底,抓出成绩,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通过借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力促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有序推进。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一)确保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才能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使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着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要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效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督。要着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引导性,深入基层开展理想信念、政治理论、宗旨意识、党纪党规、优良作风和道德修养教育。要以强化监督为主要手段,把教育、制度、监督有机融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把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做在前面,落实到有效预防上。

(二)保持我党的政治优势。坚定党崇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精神动力。党员个人要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做到自我约束、洁身自好,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保持住我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

治优势。

(三)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从面上讲,有一个整体协调社会关系的问题。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也就是说,充满民主法治、廉政高效、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繁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社会。加强党风廉政建

设,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端正党风政风,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保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社会安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这与我们党的执政目的是一致的。为此,我们要鼓励群众关心发展,参与监督,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保持活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人民才能真正过上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小康生活。

三、在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中推进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一)抓协作,增强办案工作合力。要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协同审理和办案。充分发挥信访部门和现有群众诉求渠道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走访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困难群众,对掌握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梳理,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落实包案领导,一般问题由村负责处理,重点问题由镇纪委协调处理,重大问题邀请上级部门协助处理,有效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

(二)抓重点,着力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为防止不正之风易发势头,要加强监督检查,重点解决惠农资金、医疗卫生、学校收费、扶贫搬迁和民政救助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查处侵害农民利益事件,做到发现一件查办一件、处理一起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抓排查,广挖案源线索。以信访举报为基础,以执法检查为手段,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深挖“案源”,确保线索来源。纪检人员要主动深入基层发现案件线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听民意查民情,拓展案源线索。在检查中捕捉案件线索。围绕民生工程、民政救助资金等领域,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从中发现问题,获取案源线索。在案件办理中挖掘线索。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注重发现和收集其他案件线索,努力挖掘“案中案”。

(四)抓承诺,提升办案效果。要严格执行点名接访、来信来访制度,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双向承诺”,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群众承诺在组织调查期间不再上访。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案件查办,增强办案透明度,消除群众顾虑,提升办案公信力。

(五)完善制度,提升主动服务基层意识。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在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基层党建,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八进”工程。通过经常性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增强法律意识、政策意识。深入查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结合民主生活会等活动,通过深入讨论,查找镇村干部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扎实加以整改,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工作水平。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篇6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四面镜子”是、、、。(12分)

二、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的“五个准确把握”的内容是什么?(15分)

三、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解决哪三方面的问题?(9分)

四、在谈心交心中提出的“五个谈透”指那些?(15分)

五、党章中指出党的最大优势是(5 分)

六、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大体安排8个月时间,2014年月基本完成,具体到每个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一般不少于个月。(4分)

七、“三个摆进去”的内容是什么?(9分)

八、自我查摆“三多三少”是什么内容?(12分)

九、着力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的工作,坚持把贯穿始终,把贯穿始终,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衔接、相互贯通。(4分)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篇7

1党报2013年相关栏目设置统计

笔者首先对2013年《人民日报》头版1-12月份刊发的相关的栏目进行筛选。

1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20条;《昂首迈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35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3条;《走进农村改革试验区》2条;《改革开放新地标》1条;《服务台》1条;《记者听会》4条;《在地方两会上》3条;《求证》1条。

2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22条;《贯彻落实十八大开局之年新气象》9条;《新春走基层》16条;《欢乐祥和迎新春》26条;《我的春节我的坚守》3条;《改革开放新地标》8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4条。

3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0条;《时代先锋》1条;《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2条;《最美基层干部》1条;《改革开放新地标》1条;《独特视角看两会》1条;《听代表委员议国是》7条;《直击两会精气神》3幅图片;《我的两会微观国是》6条;《两会回眸》2条。

4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9条;《春耕一线》1条;《劳动最美丽》,图片1幅;《最美基层干部》1条;《改革开放新地标》4条;《改进作风探实效》2条;《新国企新起点》1条。

5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20条;《时代先锋》1条;《改革开放新地标》4条;《记者来信》1条;《巨灾重建五年回眸》2条;《新国企新起点》3条;《寻找经济增长新亮点》10条。

6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5条;《时代先锋》4条;《雷锋与时代同行》1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1条;《寻找经济增长新亮点》7条。

7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20条;《时代先锋》4条;《优秀科学家风采录》1条;《群众路线在基层》4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1条;《寻找经济增长新亮点》1条;《走进营改增》1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条。

8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22条;《时代先锋》1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4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24条;《狠刹奢靡之风各地在行动》4条;《深化改革进行时》6条。

9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1条;《以先锋模范为镜》3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5条;《国企新亮点》1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8条;《两节观察》3条;《风清气正两节》1条;《回应》1条。

10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1条;《时代先锋》2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1条;《走基层一线见闻》1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5条;《转型升级新脉动》2条;《改革发展新景象》8条;《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1条;《两节观察》1条。

11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11条;《时代先锋》2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1条;《反对“四风”服务群众》2条;《转型升级新脉动》3条;《整改进行时》13条;《改革发展新景象》2条。

12月份栏目和稿件篇数:《今日谈》8条;《时代先锋》1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1条;《转型升级新脉动》3条;《整改进行时》8条;《一年形势观察》4条;《我这一年》5条。

2《人民日报》头版在群众内容、群众形式、群众写作三方面的实践

从群众内容、群众形式、群众写作三方面来探讨新闻报道和新闻写作,最早是由我国著名记者、报人、政论家邓拓针对改造我们的通讯工作和报道方法提出的。

2.1群众内容

所谓群众内容,就是要反映那些代表广大群众斗争、生活、情感、思想面貌和要求的英雄主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例子。邓拓所讲的群众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而《人民日报》头版除了刊发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外,也用大量的篇幅刊发反映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场面以及普通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6月份《时代先锋》栏目刊发的人物通讯为例,《吹响青春的奋斗号角》、《李新民:传承石油魂》、《倾毕生之力传中国之声》等3篇稿件讲述的故事,都是生活和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人物,即解放军战士乐焰辉、石油工人李新民、驻外工作人员吴永恒。典型事例中的典型人物,如《雷锋学他一次,他学雷锋一生》中的退伍军人刘成德。从涉及的面来看,雷同的栏目如《以先锋模范为镜》、《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最美基层干部》、《优秀科学家风采录》、《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共产党员》等也刊发了大量反映基层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正如胡乔木在谈关于报纸宣传的内容时所说:“对工人创造的奇迹,优秀先进分子的事迹,工人中的问题,都需要反映,工人也愿意看。”所以说,反映群众中的典型人物,既是新闻宣传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是新闻报道领域坚持受众导向、新闻价值、转变作风,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集中表现。

在笔者统计的这些栏目中,反映基层声音的稿件递增了不少。如全国“两会”期间的栏目《独特视角看两会侧击》、《听代表委员议国是》、《直击两会精气神》、《我的两会微观国是》、《两会回眸》,通过记者的眼、耳、手,记录下了县委书记、社区干部、大学校长、社区书记等对改革发展、群众观念等的认识,对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群众形式

所谓群众形式,指的是最大限度地运用群众的思维结构、群众的语言,这种思维结构和语言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化到群众里头去,从群众中发出来的。运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思维来联系群众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从笔者统计的栏目来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进农村改革试验区》、《新春走基层》、《欢乐祥和迎新春》、《我的春节我的坚守》、《今日谈》等稿件,集中体现了栏目集中展现了新闻工作者走出去、走下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人民群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的勇气,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要求必须用群众语言、群众思维报道新闻。2月4日《新春走基层》栏目稿件《“绿皮车”回家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篇通讯讲述了一家三口乘坐“绿皮车”从上海到安徽阜阳的艰辛旅程。语言朴实,描述真实、话语贴切。如直接引语:“‘票是自己买的吗?’李敏看了一眼父亲:‘他买的。’”;“爸爸很得意地说:‘3张票才135元,可把我老婆高兴坏了。’”;“‘想姐姐吗?’‘当然想!我姐叫李玲,在老家读高三。’”此外,间接性引语:“到了村里,小巴简直像在水田里‘犁地’,司机心疼得不断嘟嚷”;“晕车的李敏,昨晚在“绿皮车”上开朗专注的神情没有了,痛苦地靠在妈妈的肩上。我几次想跟她聊点什么,开始还睁开眼瞧瞧我,然后摇摇头,后来,眼都懒得睁开了。”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不管是采访对象的直接话语,还是记者的转述,语言非常口语化,且十分契合采访对象的年龄、身份特征。

2.3群众写作

所谓群众写作,指的是只有当群众自己写出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的时候,才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在笔者的统计中,《我这一年》、《今日谈》等栏目,集中再现了普通百姓对经济发展的期许、国家政策的落实、自我梦想的展望。如12月份《我这一年》栏目刊发的稿件,《苗寨变美远客来》、《我的“阿里巴巴”挂牌了》、《小板栗“大转型”》《一条大路通俺家》、《养羊零成本听我把帐算》等,语言生动,讲述口语,让人如临其境。

《今日谈》栏目5月份刊发的稿件,《刹住“低调的奢华”》、《景区要讲“待客之道”》、《别把应该当“不该”》、《以公开透明赢回信任》、《靠科技走出“农药依赖”》等言论,都是读者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感而反。也就是说,党报在践行群众路线,就要使报纸的工作带着浓厚的群众性;每个机关、每个乡村、每个部队、每个学校、每个工厂,都有报纸的通讯员、撰述员、热心关切报纸的人,这样报纸的内容才能充实起来。

3《人民日报》头版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举措和不足

从历史的纵向轨迹来看,《人民日报》头版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报传统。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的趋势,开创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成果的新理念和新思维。

第一,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即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一步选择,包括事实本身的选择,以及报道事实的切入角度等。从笔者统计的一系列栏目来看,《人民日报》头版在新闻事实的接近性、时新性、趣味性、显著性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突破,进一步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二,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活动。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新春走基层》等栏目刊发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和创造智慧,真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顺应百姓期待,进一步接地气、转作风、改文风,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开展舆论监督,引导社会舆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四风”服务群众》、《群众路线在基层》等栏目,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二者相结合的监督的方式,顺应了新闻报道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需要,进一步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当然,也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在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新闻报道中的形式主义现象还比较突出,新闻头条反映领导人出席会议的内容和描述经济发展成就的稿件较多,反映普通百姓生产生活的稿件相对较少;走基层稿件刊发的相对集中等。

参考文献

[1]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力丹.宣传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读习近平总书记8.19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J].编辑之友,2013,(10).

践行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篇8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67-00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因此,走群众路线,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尤为重要。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十八大修正后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可以概括为“两个一切”、“一来一去”。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的最准确、最完整、最权威的表述。

“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价值取向。“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立场和宗旨;“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党进行实践活动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基本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这种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鲜明特色。

二、深刻理解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1.“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邓小平曾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和“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自于人民,必须植根于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92年的奋斗过程中,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面临“四种危险”,这些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建设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党的优良作风赢得人心、凝聚力量。人心涣散,手忙脚乱;人心整齐,天下无敌。新形势下是否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3.“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手段和途径,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的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与支持,中国梦的实现就失去依托,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議

言语之善在于履行,法律之善在于执行,作为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善于倾听民声

民声,也就是民生。民声,就是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心声。为官者以民声为重,执政者以民意至上。民声与民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一个政党执政的灵魂所在。民声和民生是执政的依据,是国家存在的根本。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众就会拥护我们。

2.要不断更新观念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要把领导和服务融合在一起,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我们要融入群众之中,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坚决不能以权压人、瞧不起人、仗势欺人等言行。

3.要创新工作方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应在思想观念上、在具体工作和执行制度上进行创新。可以采用理想激励与现实激励相结合,既要让群众看到现实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他们不但有自己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还有长远利益。也就是既要满足群众,又要唤醒群众。

群众路线理论研讨 篇9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这是总书记在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会上的讲话,对我党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作风提出要求,明确了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宗旨。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心向背不仅决定着国家政权的命运,也形成了历史的基本走向。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党的事业立足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历史深刻昭示,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生命线。只有牢记为民宗旨,永葆为民本色,才能夯实执政之基,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面对“四大考验”,只有强化宗旨意识,筑牢思想根基,站稳群众立场,党才能有效应对“四大危险”,做到坚如磐石。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认为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作为工作推进的

精品 4.24 动力,作风转变的契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理论学习为基,要把学习教育常抓不懈

对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充分运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准确把握乡镇工作特点,我认为首先是在学习上下功夫,通过向书本、群众、典型学习的方式,补足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作风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1、向书本学习,补精神之“钙”。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所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采取学习原文、辅导学习、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的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学习《意见》规定的学习内容,领会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通过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专题召开学习交流会、“一把手”辅导学习、“党员干部上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每位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

2、向群众学习,筑思想之“魂”。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是主体,要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衡量工作是否称职的标准。要把群众观念扎根在

精品 4.24 脑海,付诸于行动,要时刻牢记“群众在小的事也是大事”,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把下村组调研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下去,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建议,向群众取经,拜群众为师,把“面对面”和“背靠背”结合起来,把“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重视群众的来诉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群众的困难要在第一时间解决。

3、向典型学习,洗心灵之“垢”。要在党员、干部群众中深入挖掘“为民务实清廉”、“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把那些“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的先进感人事迹以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群众“找”出来,用他们生动感人的实例,通过宣传引导、巡回演讲、道德讲堂等方式,辐射带动乡域范围内的其它党员干部群众,向典型学习、向典型看齐,让广大干部群众受教育,心灵得到洗礼,使之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精神面貌进一步提高。

二、知行合一为纲,把学习转化为工作落实的动力

学习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只有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转化为动力,才能最大化的应用学习成果。

1、使学习成为加强党建的有效方法。基层党组织是最贴近群众,和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组织,要使党员干部通过学

精品 4.24习教育,以“航天先锋”为引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在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上、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找到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契合点,把“为广大群众服务、让群众增收致富、使群众幸福安康”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服务群众的作用,真正做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由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2、使学习成为加快作风转变的有力契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就是着力解决“四风”问题,着重解决乡镇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弄虚作假、服务意识不强、办事不公等问题,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常抓不懈,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要使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廉洁意识明显加强、为民意识明显增强。

3、使学习成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落实的动力,牢记为民增收致富这一工作准则,要结合2014年工作任务,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精心安排、合理部署,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到村组,让特色林果、设施农业、设施养殖等重点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产业规模化格局,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形式,扩大经营,提高农民的产出效益,让农业增效的红利更多更好的惠及群众,同时加大农业扶持力

精品 4.24 度,积极向上争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真正使学习教育和工作落实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示范带动为本,建立健全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作为一名乡镇党员干部一定要身先力行,率先垂范,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使之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1、加强组织领导,先行示范。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党员干部要发扬传统,坚持学习教育、发扬学习精神,注重领会精神实质,在学习教育环节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结合“干部蹲点、领导包片”的下队包村制度,督促村组党员干部在教育学习上下大力气,花真功夫,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不图形式。

2、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在当下提出的一场“自我净化“的“运动”,不是一时之策,更不是一阵风,群众路线教育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要健全完善学习、机关管理、下队包村、“双联“行动等各方面的制度,利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把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一切工作任务落实的始终,并使之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的贯彻下去,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群众、依靠群众、服务

精品 4.24 群众。

上一篇:【热门】小学生爱国作文下一篇:编导主要是做什么的?工作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