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风险经典案例(共11篇)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认,未做书面合同修改文件。后因比利时法郎升值,我进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订约时多支出了31万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进出口公司代理客户进口比利时纺织机械设备一台,合同约定:总价为99,248,540.00比利时法郎;价格条件为FOB 安物卫普;支付方式为100%信用证;最迟装运期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开出100%合同金额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有效期为1994年5月5日。(开证日汇率美元对比利时法郎为1:36)。
1994年3月初,卖方提出延期交货请求,我方用户口头同意卖方请求,延期31天交货。我进出口公司对此默认,但未作书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进出口公司根据用户要求对信用证作了相应修改:最迟装运期改为5月26日,信用证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时至4月下旬,比利时法郎汇率发生波动,4月25日为1:35(USD/BFR),随后一路上扬。
5月21日货物装运,5月26日卖方交单议付,同日汇率涨为1:32(USD/BFR)。在此期间,我进出口公司多次建议用户作套期保值,并与银行联系做好了相应准备。但用户却一直抱侥幸心理,期望比利时法郎能够下跌。故未接受进出口公司的建议。
卖方交单后,经我方审核无误,单证严格相符,无拒付理由,于是我进出口公司于6月3日通知银行承付并告用户准备接货,用户却通知银行止付。因该笔货款是开证行贷款,开证时作为押金划入用户的外汇押金帐户。故我进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兑现。
后议付行及卖方不断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卖方派员与我方洽谈。经反复协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证金额,支出美金310余万元。同时我进出口公司根据合同向卖方提出延迟交货罚金要求BFRl,984,970.00(按每7天罚金0.5%合同额计),约合62,000.00美元(汇率为1:32)。最终卖方仅同意提供价值3万美元的零配件作为补偿。此合同我方直接经济损失约31万美元,我银行及进出口公司的信誉也受到严重损害。
【分析】
本案是汇率波动的风险造成货物买卖损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风险出现时,本来有可能避免或减少的损失又由于代理关系及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误了时机。纵观项目运作全过程,我方有如下失误:
第一,计价支付货币选用不当。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计价及支付货币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计价货币通常与支付货币为同一种货币,这些货币可以是出口国货币或进口国货币,也可以是第三国的货币,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买卖双方都将承担一定的汇率变化风险。因此,作为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在选择使用何种货币时,就不得不考虑货币汇价的风险。首先,应考虑所选用的货币是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次,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要考虑其稳定性。特别是在远期交货的大宗货物买卖中,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作为支付货币,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则,也是买卖双方都易于接受的条件。除非我们能够预测某种货币在交货期会发生贬值,为获取汇率变化的利益而选用某种货币。即通常所说的“进口选软币,出口选硬币”,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期望,而且应建立在对所选货币汇率变化趋势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实际上交易的对方也会作出相应考虑。因此我们说,当以货物买卖为目的的合同金额较大时,选用汇率稳定的货币支付是比较现实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额近300万美元,交货期为签约后6个月。我方在未对汇率做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接受以比利时法郎为支付货币的交易条件,这就给合同留下了汇率风险损失的隐患。因为比利时法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属于币值稳定的货币。
第二,轻率接受延期交货条件,使风险成为现实。当交货前卖方提出延迟交货请求时,我方仍未意识到合同的潜在风险,无条件地接受了卖方的要求,虽未做书面的合同修改但却按卖方提出的条件修改了信用证。这时若意识到汇率风险,则完全应以汇率风险由卖方承担作为接受延迟交货的条件,实际情况证明:正是这无条件地接受延期交货使得我方的汇率风险变成现实。
调查显示,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汇率避险方式包括: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改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
1、贸易融资工具较为普遍
贸易融资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经过统计分析,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二是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金融衍生产品使用有所增加
汇改后,外汇市场发展加快,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在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为企业拓宽了汇率避险渠道。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产品企业的占比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左右。
目前,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使用远期结售汇工具较多;二是部分企业运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使用避险工具规模仍然偏小,与中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避险工具了解不够,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一是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在传统经营理念下,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对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了解较少,影响了对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二是部分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仍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2、商业银行汇率避险金融服务有待改进和加强
调查还显示,商业银行的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创新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少部分银行强调自身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一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略显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二是商业银行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受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向分支行下发有关汇率避险业务管理规定及风险控制要求时环节较多,时间较长,导致基层行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3、汇率避险能力
我国企业有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汇率避险能力太低,造成许多企业在汇率上占不到便宜,使得企业难以生存。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时间因素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应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从长期来说,我国企业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加大创新,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加快升级换代,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与企业汇率风险防范的建议
1、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提供规避风险渠道
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完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渠道。适当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科学定价能力。
2、企业应积极挖潜,努力提高汇率避险能力
企业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尽快学会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应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汇率风险防范机制,积极运用各种避险方式。从长期来说,我国企业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加大创新,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加快升级换代,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商业银行应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正确处理好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努力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尽早推出一年期以上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应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内控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努力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4、具体防范措施
在贸易、资本、外汇资产等交易中,在具体防范措施上,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操作方法:
(1)在贸易中汇率风险防范
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收付汇和结算方式。一般来说,涉外企业在出口商品、劳务或对资产业务计价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在进口商品或对外负债业务计价时,争取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在进口合同中计价结算的外币汇率趋升时,进口商品尽可能提前付汇,若计价货币下浮,进口商应推迟或提前收汇。
此外,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商品收汇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要求能够及时安全的收汇,因为及时收汇则汇率变动的时间因素风险会大大缩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时收汇的原则,远期L/c、D/P、D/A安全性依次减弱。当然为促销自己的产品,亦可根据对方资信,慎重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运用远期、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交易。套期交易是目前国内外涉外企业广泛使用的确实可靠的避险形式。它不致引起价格混乱,并可以把国际汇率变动的风险转移到国际金融市场。
还可以运用BSI和ISI两种方法,规避风险。
(2)在资本借贷中汇率风险防范
资本借贷汇率风险或使债务人支出增加,债权人受益;或者相反。防范资本借贷汇率风险,除贸易支付中汇率防范措施外,还有以下几种:第一,债券以双重货币发行。双重货币是以某一种货币计价,债券到期时,按预定好的汇率以另外一种货币偿还本金。第二,借贷货币汇率变动风险与货币利率高低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从汇率角度来看,借进软货币对借款人有利,但软货币贷款利率要高,硬货币利率要低,因此,对借用外汇的涉外企业来讲,要在汇率与利率之间进行权衡。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效应的释放,新汇率制度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另外,外汇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也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方式以管理外汇风险。要清醒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国际汇率体系了。
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这里针对当前汇率形成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认识误区以及运行环境,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汇率,企业发展,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深入,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已不局限于本地市场,收入和成本也不再限于以本币人民币和美元计价。面对汇率市场的波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必要采用合适的汇率套期保值工具和手段应对汇率风险,防范和规避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不利。
企业面临汇率风险
风险即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指由于汇率的变动,以外币记价的收支或净资产折算为本币后产生的价值变化。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企业可能在货币折算后面临损失或收益。这其中,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短期现金流量及收益变化的风险。需要采取套期保值措施保持公司资金稳定性与短期利润。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化,以外币计价的净资产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发生价值波动,影响企业的现金头寸、实施计划项目的能力、短期利润与相关财务比率。而经济风险,则是由于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许多跨国经营的企业都会主动采用套期保值策略,定期采用各种汇率工具管理企业的现金流与资产价值。
常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外汇期权交易是经常使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它是指期权买方在期初向合约卖方支付一定期权费,获得在合约规定时点或时段之内,按执行汇率向期权卖方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货币的权利(而非义务)。其中,又包括欧式期权(European Option)和美式期权(American Option)。欧式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才能行使;美式期权合约的买方,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的任何一个交易日均可执行权利。
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和外汇套期保值的目标、风险收益偏好及承担风险的能力,企业可以选择多样的期权产品及组合。简单(Vanilla)期权和障碍期权(Barrier Option)是最常见的外汇期权形式。
简单期权包含看涨期权(Call Option)/看跌期权(Put Option)。期权合约的买方,可以利用看涨或看跌期权交易锁定外汇汇率单方向波动的风险。期权费由当期汇率、执行汇率、到期日、汇率波动性及相关货币利率决定。
以欧元对美元(EUR/USD)看涨期权交易(Call Option)为例。合约期初,企业支付一定期权费(Premium),买入一年期欧式欧元对美元(EUR/USD)看涨期权(Call Option),执行价格为K。在期权到期日(市场汇率ST),该企业的收益为max(0,ST-K)。
障碍期权则设定触发边界(Trigger),约定市场汇率(Spot),一旦达到触发边界,该期权就执行敲出(Knocked & Out)或敲入(Knocked & In)。
以欧元/美元敲出期权为例(执行价格为K’,触发边界为Sup)。期权买方可以获得简单看涨期权更低的执行价格,但面临市场汇率高涨触发敲出边界的风险。
灵活选择管理手段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假如某中资企业在未来一年内每个月都有100万欧元支出,总金额为1200万欧元(欧元对美元即期参考汇率为1.4900)。为规避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的风险,该企业就可以选用普通远期,欧式看涨期权,欧式敲出期权或结构性远期。
如果选择普通远期交易,由于即期汇率是1.4900,而普通远期汇率为1.4770,这也是企业购买欧元的汇率成本,因此,选择普通远期交易,未来12个月每月均按1.4770的汇率买欧元卖美元,可将汇率成本完全锁定。但如果结算日市场汇率低于1.4770,企业仍需按远期汇率买入欧元,则无法享受欧元对美元贬值的好处。
如果选择买入欧式看涨期权,未来12个月每月均有权利按1.4770的汇率买欧元卖美元,在锁定欧元汇率成本上涨风险的同时,仍可以享受欧元对美元贬值的好处。不过,买入看涨期权需要在期初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在此案例中大约为40万欧元(即1200万欧元×3.33%)。
同一企业,也可选择敲出式远期。通过设定敲出边界,可以获得更低的购汇成本。如即期汇率为1.4900,普通远期汇率为1.4770,而敲出式远期的执行汇率,即企业购买欧元的汇率成本则为1.4600。不过,如果市场汇率过高,条款可能全程终止。
最后,还可以选择操作目标累积实现型结构性远期外汇买卖。条款如下:即期汇率为1.4900 (普通远期汇率:1.4770),执行汇率:1.4300(企业购买欧元的汇率成本),既定目标:0.1500(即0.15美元)。则在每月交割日,若定盘汇率大于或等于执行汇率,企业按执行汇率买入100万欧元/卖出美元,同时确定当期目标(内在价值)=定盘汇率-执行汇率;若定盘汇率小于执行汇率,企业按执行汇率买入200万欧元/卖出美元,同时确定当期目标为0。
如果触发既定目标,则要提前终止条款。如果在第n个月各期目标的累计数达到既定目标时,该远期交易提前终止,同时企业可以获得补偿款=100万欧元×(既定目标-各期目标累计数n-1)。
这个工具的优点是汇率成本低于普通远期汇率,期初无费用产生,但它也有明显缺点,即每期购买欧元的数量不确定,若欧元对美元定盘汇率低于执行汇率,当期企业需要买入200万欧元。
总之,企业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外汇计价情况,灵活选择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
案例
一、保罗-艾伦和RCN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共同创办人之一,也是Jimi Hendrix博物馆的建造者及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当初他向鲜为人知的RCN公司开出巨额支票时,很多人都非常吃惊。RCN公司的主业是宽带业务,它曾宣称,要与地方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一较高低。艾伦投资时曾表示,RCN将成为自己投资的重心。然而,他投资的时机很不好,在网络股全体滑坡之前,他开出的支票已经兑现。更糟糕的是,艾伦与RCN首席执行官大卫-麦考特的谈判也落在了下风。艾伦没有购买RCN的普通股,而是购买了优先股。优先股有红利可拿,而且在要求获得公司资产时优先于普通股,此外,RCN的优先股还可以兑换成每股62美元的普通股。也就是说,艾伦有权利以62美元的价格优先换取RCN的股票。RCN的股价一度曾经冲上70美元。可现在,RCN的股价仅在4美元左右徘徊。一般来说,持有优先股,多多少少可以降低这种价格暴跌的风险。因为优先股可以获取现金红利,到期后又可以把原始投资换回成现金。可是艾伦的优先股不同,他的红利将以按60美元兑换的新的优先股来支付,而不是现金。最糟糕的是,艾伦的优先股在2007年到期后,麦考特有权迫使他将优先股以62美元的价格兑换成RCN普通股,而不是收回16.5亿美元。那样的话,艾伦将拿到2660万股RCN普通股(目前大约价值1亿美元)。
案例
二、希克斯-缪斯和电信公司
1999年和2000年,希克斯-缪斯向四家电信业新兴公司投资10亿美元,目前这些钱的价值为零!希克斯-缪斯向来以判断准确而著称。他手下的Tate&&Furst公司常常以低价买进现有公司,然后通过各种相关交易从中获取更大利润。但是在1999年,这家公司改变了从前的做法,转向当时炙手可热的电信业新兴公司。Tate&&Furst向Rhythms NetConnections和Viateld等总共四家公司,注资10亿美元。在缪斯眼中,这四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是多元化投资的典型。可是,事实证明,把这么多钱注入不同宽带的新兴公司,只会形成多方面恶化的结果。在这四家公司即将破产的最后关头,缪斯没能把握机会忍痛低价抛出,结果10亿美元的投资血本无归。
此外,Tate&&Furst这次投资失败,也有它自身运作方面的原因。公司员工通常从资产中获得1%到2%的年费,外加20%的利润,因此,如果公司停止交易,股东们就会坐立不安。这样,外部的压力就可能迫使公司在没有看清前景的情况下,贸然投资。
案例
三、高盛和Webvan
现就此次学习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学习的一个理性的认识本人认为:要做好案防工作,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银行内部风险防控
(一)严格坚持开立个人网银业务,在开立网银业务时必须由客户本人亲自办理。
(二)大堂经理、柜员、复核、授权人都应提高警惕,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
(三)大额储户一定要留有客户的电话,及进和客户进行对账,对客户的账户资金变动进行动态提示。
(四)对网银业务绑定的手机电话号码一客要和客户进行现场确认,确保为客户本人所有并视同要件进行管理。
(五)坚持“四眼制度”复核、授权人员要前移到柜员内,现场复核,确认业务全程无误后再进行复核,
(六)严禁柜员人员留存客户身份证复印件,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七)加强对员工银行业务基础知识和案防知识的培训,特别是新上岗人员,要重点加强岗位职责流程知识的培训,学习研究监管风险提示,使工及早识别各种外部欺诈企图。
(八)充分发挥录像监控作用安排有业务经验人实时查看录像。
二、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案件防控的根本在于每位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不断的学习相关业务操作和金融法律法规知识,最终从自身的角度杜绝案件发生的可能。
徐先生使用农行网银支付购买后,页面提示交易不成功。徐先生向对方询问,对方就给徐先生提供了一个“5173客服QQ”号码,请徐先生与客服联系,协商解决。
徐先生与客服交流后,客服要求徐先生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核对。徐先生如实提供后,客服向徐先生提供了一个退款链接。但徐先生打开后,进入的却是一个授权支付的界面。
徐先生对这个页面表示不解,客服随即提出远程协助徐先生完成退款操作。随后,徐先生同意对方通过QQ对自己的电脑进行远程操作,完成授权后,徐先生感到对方的操作很可疑,随即终止了对方的远程操作。
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及产生原因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规避和控制因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而产生的可能性损失,来确保企业稳定收益和收益最大化。
我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控制外汇买卖交易,政府严令禁止任何外汇货币在国内市场的自由流通,对国民每年、每次兑换外币额度也是严格把关。在我国,外汇兑换市场和品种都是较为单一的,我国不设有专门的外汇中心,只能通过国家指定的银行机构来获得常见的美元、欧元、澳元、日元等货币的兑换,小国家货币也不被允许兑换。国家政策的控制很难使企业产生强烈的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的能力。但是目前,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比例的持续涨幅无疑加大了进出口企业结售汇风险。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企业不重视外汇管理,没有基本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部分企业虽然存在管理外汇风险的意识,但其管理模式和办法单一陈旧,只能应付简单问题,在当今外汇买卖市场中已经不起考验,面对外汇风险的浪潮表现的力不从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方法
银行为规避外汇风险也出产了很多相关的理财产品,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货币选择策略、套期保值策略、价格调整策略、投资策略、利率互换策略、易货贸易策略等多个特略。其中套期保值策略在实际生活运用较多,具体有远期外汇合同、外币期货合同、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等金融产品。其运作原理为建立一个与企业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来降低企业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一)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双方为了规避外汇风险签订相关协议,并事先约定交易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是现在交易、未来交割,到期强制执行。其交易日期控制在一年之内,一般为3天后交割。相对于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兼有保值、避免汇率风险、资金计划和周转灵活等优点,更能为企业保驾护航、抵御风险。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范围内的汇率体制从固定汇率为主导转向以浮动汇率为主、汇率波动加剧、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远期外汇市场也发展成为了有效的外汇市场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中国银行于1997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得到了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外币期货交易
外币期货交易是指在最终交易日按照当时的汇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外一种货币的期货合约。与远期外汇交易市场相比,外币期货交易也是通过合同固定交易汇率,在约定时期后交割,也可防范外汇交易风险。但是不同的是,外币期货交易作为期货的一种,其买卖是通过固定的交易场所、买卖至少一个合同数量的金融产品、再以经纪人为媒介在合同到期日前便进行交割的交易。并且外汇期货交易实行的是每日清算制度,买卖双家账面余额每日变动,由此可使交易者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上世纪70年代,外币期货交易所开始了其发展进程,并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如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外汇期货交易市场。
(三)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规定的期间按商定的条件和一定的汇率,就将来是否购买或出售某种外汇的选择权进行买卖的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的本质是契约选择,是权利的买卖。外汇期权交易的买方有选择的权利,而卖方只有承担权利。即买方有权在合同期满时或提前按规定的汇率交易事先预定数量的外币,获得差额;若感觉交易无利可图也可放弃该权利,只获得卖家承诺的保值成本。外汇期权交易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年轻的管理外汇风险的金融产品。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为企业带来外汇保值,并带来一定利润。因此外汇期权交易的准入条件也很高,只有优质企业客户才能得到银行的允许,享有此交易。
货币互换交易是指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在同一时间按即期汇率分别从对方买进外汇,到期时按远期汇率把外汇分别卖给对方的交易。货币互换交易实际上是两家企业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将债务资产从一种货币转化为另一种货币形式。比如说,客户以法郎举债,但本身又没有法郎收入,如此法郎升值即意味着增加本身债务负担。因此可选择与获得法郎较为方便的企业以货币交换形式合作,达到互惠互利。货币交换可选在约定期限期初或者期末交易,对企业双方而言,可降低彼此的融资成本,调整各自的负债结构,也可对利率风险保值。
三、汇率风险规避建议
(一)加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意识
企业要加强外汇管理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在经营的每个环节建立相关汇率风险防范机制,并对企业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外汇支出都经由同一调度中心,可降低成本,使企业自身完成部分外汇保值,大大提高外汇资金使用率,并有效降低了外汇风险。但是很多大型国际交易企业各部门分散,且独立经营存在、独立结算,对其他业务部门是否存在相反方向的外汇收支,是否可直接互补各自外汇交易情况不甚了解。企业自身结构组成不科学,势必加重了企业外汇风险。
企业还应增加外汇知识科技含量,引进和培养熟知国际资本市场和各类型金融产品的专业型人才,为降低企业外汇风险出谋划策。企业还应加大对各部门相关主管培训外汇风险知识的力度,使其不仅要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刻关注各外汇变动情况,还要能够预测其变动趋势,从而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提供规避风险渠道
我国外汇管理市场发展仍不成熟,其相关交易市场范围较为狭窄集中,并且交易外汇模式陈旧落后、可交易外汇品种、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匮乏单一。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国际外汇发展势头和经济金融进展形势,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体制和规章制度,并把人民币汇率浮动控制在合理、均衡水平范围之内,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渠道、更多选择。
(三)商业银行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
商业银行要尽快调整自身产品结构,适应当前国际外汇发展趋势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局面。外汇市场快速旺盛发展,企业对规避外汇风险需求越来越高,这都无疑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开展企业外汇业务的机遇。商业银行要把外汇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在此基础上应紧抓机会,全面快速的开发外汇金融产品,并把此产品投入到各省市分行,使广大企业提供享有规避外汇风险的便捷性。同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银行可多开展企业与银行互动的沙龙活动,使其金融产品走进企业。
四、结语
我国自从1994年实施中资企业强制结售汇后,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鼓励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从1997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放宽企业开立外币结算账户的要求,从而使企业在使用外汇时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告别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作法,逐步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1%,达到8.11元人民币/1美元以来,截止到2008年11月18日的6.81元人民币/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19%,这无疑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自此,汇率风险这个词汇也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趋势减缓,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美国为主要目的地的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然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剧烈升值,却不对称地加大了以欧盟为主要目的地的出口企业的压力。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仍然没有改变,所以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进出口企业进口或出口货物的价格,尤其对一些远期合同更是如此。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中绝大多数都是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对于进口企业来说,意味着从国外所购买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了,企业的进口成本从而下降;反之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了,如果实际价格不能随之提高的话,必然会给出口企业带来损失。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家以生产出口服装为主的厂家与客户签订了总金额10万美元的合同,期限为2个月后货到付款,签订合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259元。在此期间,假设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5%,等到两个月后企业收到国外付款时,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变成了6.7235,折算成人民币汇率净损失为10240元人民币。再假设企业的利润为10%,那么仅由于汇率波动一项,就造成企业利润下降1.5%,占企业预期利润的15%。
面对目前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企业要求银行提供帮助来规避汇率风险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尤其是一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他们对远期保值的要求非常高,许多银行也看中了贸易金融巨大的发展前景,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纷纷推出了相关业务产品。
目前,企业可以使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有:远期合同、借款保值、掉期保值、平衡责任、外汇期权、保理和福费廷等,下面就几种比较常见的规避汇率风险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
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是指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事先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换外币的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合同规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申请办理结售汇业务。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因此对于一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有收、付汇业务的客户来说,远期结售汇可以帮助企业锁定当前成本,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远期结售汇的汇率是以市场为基础确定的,其期限有很多种,以当日的外汇即期汇率加减升水、贴水的方式来表现。升水、贴水以及平价分别用来表示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反之,平价则汇率保持不变。如果企业在实际收汇或付汇日来办理结售汇业务,无疑等于将自身直接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如上面所舉例子中那家出口服装的企业。如果企业能事先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财务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而消除或降低企业所蒙受的汇兑损失。
以上面那家出口服装企业为例。如果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预期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将要升值,于是要求与银行同时签订一份期限为两个月的美元对人民币远期结汇合同。银行根据市场上两个月后的预期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给客户报价6.7650元,客户接受该价格,合同规定在两个月后的某一天,银行按照6.7650元的汇率给客户结汇10万美元,则该企业就成功将成本锁定在了合同中的6.7650元,可以少损失人民币4150元。
由此可见,远期结售汇业务能够有效地规避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当前市场上几个主要国家货币波动比较大的时期,更是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
应当注意的是,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锁定当期成本,保值避险,而非赢利。企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为了追求未来可能的获利机会,而置风险于不顾。
保理和福费廷
保理是指卖方/供应商/出口商与保理商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卖方/供应商/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以一定的折扣出售给保理商,由保理商承担有关风险。福费廷则是指延期付款的大宗贸易交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并按不同的定期利率计息的,通常由进口商所在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无追索权地出售给出口商所在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这两种金融产品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相似点在于,通过这两种方法,保理商或提供福费廷的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贸易项下融资,企业均可以在即期收到账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远期汇率波动的风险。区别则在于福费廷多用于中长期交易而非短期,通常出现在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贸易交易中。由于信用证是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独立文件,依靠的是银行信誉而非企业的商业信用,因此,福费廷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免信用风险,优化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而不是保值。
目前,这两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福费廷作为一种灵活简便、有效的融资方式,在市场上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银行都把该业务作为争夺客户资源的一个有力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福费廷业务中银行使用Libor加一定的百分点作为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其中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缩写)是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即欧洲货币市场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有3个月、6个月的Libor。Libor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每天都在变化,而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通常是几家指定的参考银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伦敦时间上午11∶00点整)报价的平均利率。
所以企业在采用福费廷业务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海外利率的波动。一般来说,美元升息,美元的Libor利率也相应提高,那么就意味着企业的借款成本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有的银行推出了利率调期交易来帮助企业降低相关的风险。通过该交易,企业可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贷款转为固定利率贷款,避免由于美元加息造成的利率升高、利息增长,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外汇掉期保值
外汇掉期保值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一种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即在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由此因汇率变化造成的外汇买卖盈亏,可由远期交易的盈亏来弥补。如: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一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客户按照约定的即期汇率和日期在银行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并在约定的到期日按照约定的汇率与银行进行反方向的交易。
从远期来看,人民币还要经历一个逐步升值的过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性,各商业银行也在推出各种金融产品,来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企业在选择汇率保值工具前,需要有清醒的意识,即大多数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都是以防范风险为主要目的,而非赢利,并且应及时和银行进行沟通,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对企业来说,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调整外汇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拓宽产品市场,则是企业长期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10月,洪某在温州永嘉的一家银行办理了借记卡。2月,洪某发现借记卡被盗取了10。25万元,并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调查后发现,11月22日,犯罪嫌疑人假冒洪某的名义用假身份证在该行温州分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并获取了网上银行的客户证书和密码。接着犯罪嫌疑人在202月2日通过网上银行将孔某借记卡内的资金分两次转出。
案例分析:这类网上银行系统本身缺陷的案例和以上其他三种案例的相比较为独特。案例中的犯罪分子利用了年时该行网上银行开户不需要对应借记卡的这个漏洞,伪造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而获得了受害者借记卡账户的网上银行的访问权利。这类网上银行系统本身缺陷的案例比较特殊,难以有较为统一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犯罪分子都是找到了网上银行系统的本身缺陷进行欺诈活动。目前虽然过去的很多业务漏洞都已经不存在了,但随着很多新兴业务(如手机银行、快捷支付等)的开展,必将带来未知的风险。这就要求网上银行的管理者要重视风险管理,在设计新业务的同时从业务安全的角度考虑一些防范措施。
合俊集团自己打败了自己
创办于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
其实早在20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1、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万港元。
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的:“我们3个工人扫扫地、擦擦机器,完了就吹牛睡觉,组长就玩手机,我们睡觉他也帮忙站岗,主任就天天在办公室上网或者到处泡妞。两个工程师陪着经理天天出差,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人,经理助理就负责收发邮件和安排经理出差车,香港经理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门除了比我们部门人多以外,其他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没有。工人做事是十个人做的事没有十五个人他们不干,一天能干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团的物料管理也很松散,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批货不返个几次工是出不了货的,有一批货来回返了不下十次。厂里的QC除了吃饭睡觉拿工资就没有看到他们干过什么。”上述员工说。
针对这一状况,有关专家认为企业不必太过担忧,因为人民币升值走势或将逐步消退。理由是由于美国经济好转,美元进一步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而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回暖仍有待观察,因此未来人民币上升空间有限。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说,未来人民币是否升值并无定数,汇率波动若会影响企业收益,就应该树立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并通过必要、合理的手段降低风险。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岗位,对企业自身能够运用哪些方法又不甚了解,很可能成为汇率波动过程中“最受伤的人”,因此更该提高警惕。
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汇率风险呢?
第一招: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就是确定汇价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企业可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收回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当到达这一期限时,无论当时汇率如何,双方都必须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售汇。可以说,这种做法是目前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保值手段。
举例而言,倘若A公司预计在三个月后有一笔美元收入,且生怕美元兑人民币会贬值,想要预先锁定财务成本,就不妨与银行进行一笔美元兑人民币三个月的远期结汇交易,将汇率锁定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样,即使三个月内人民币不断升值,A公司所能收入的实际人民币金额也不会减少,盈利自然不受影响。
反之,若是一家进口企业,未来需支付美元,又担心美元兑人民币会升值,则可以利用远期售汇的方式锁定成本。
需要提醒的是,国内各银行的一年期远期结售汇报价(中间价)存有差异,企业在进行远期结售汇避险的同时,需根据不同报价进行选择。
第二招:用足政策令外币增值
“我的企业既有进口业务,又有出口业务,该怎么规避外汇风险呢?”这或许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由于不是单一的收汇或付汇,他们该如何降低汇率风险呢?
对此,银行有关人士建议这类企业用足外管局政策,延长外汇账户资金时间,并利用这段时间、利用银行有关产品令外币升值后再行付汇,这样,即使汇率有所波动,影响也不至于太大。
据了解,在外管局办法的《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允许境内机构在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超出核定限额后的90日内,仍可保留其外汇资金。因此,若企业先收汇后付汇,就可利用这段时间,通过银行的其他外汇业务让外币增值。
目前,境内外企业交易所涉及的币种包括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港币,这些币种兑人民币汇率通常正相关,这也就更好地保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因为当企业收汇、付汇涉及不同币种时,也很少会出现反向情况。
第三招:外汇贷款
通常国内企业申请融资,币种都是人民币,而实际上,进出口贸易公司也常常直接申请外币贷款。如先借美元,当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后就可以更少的人民币来偿还美元贷款。
不难发现,这种做法一是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二来,也对境外对方公司付款有着足够信心。否则,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就可能产生还款风险,一旦对方公司未能如期支付货款,借款企业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购汇还款,这样反而会增加财务成本。银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作法通常是在配套信用证的时候进行的,在确保对方公司能按时足额付款能力时,更为可行。
我们不妨来通过例子来加以说明。假设C公司是一家中方企业,需要销售一批产品给美国的M公司,对C来说,会担心自己发货后M公司不履行付款义务,而M公司为了证明自己有付款能力,就可以到当地的银行开立一张信用证,由银行担保M公司会在约定时间支付约定款项给C。这样,当C看到信用证后,就会放心发货了。而当M公司收到货品验收合格后,就会将钱款打给C公司。
在整个过程中,C公司可以凭借M公司开立的信用证向国内银行申请外币贷款,来更好地确保顺利生产按时发货,或是开拓其他业务,而对国内银行来说,信用证抵押贷款风险较低,放贷过程会较为顺利。当C公司收到M公司货款后(通常为外币),就可以直接偿还外币贷款,这样一来,汇率波动对C公司造成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第四招:货币掉期
货币掉期的概念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拥有不同币种的双方互换货币,并向对方支付利息,在一定时期后,再换回各自货币。这一做法可在企业与银行间进行,亦可在两家企业间操作。前提是双方货币不同,且愿意以这一方式规避自己的汇率风险。
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300万美元货款,该企业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生产开支,但同时该企业又需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且付款日在3个月之后,付款金额为300万美元。这时候,该企业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三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取得相应的人民币,三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入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该企业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据了解,货币掉期需要有完备的合约进行约束,两次交换必须有严格的保障,因此对企业的法务部门要求较高,在两家中小企业间进行的并不常见。
第五招:以人民币直接结算
如果说以上招数都是在企业必须收汇或付汇时,为规避风险而采取的预防手段,那么当企业有机会在确立合同时,明确以人民币方式结算,就省去了诸多顾虑。
中小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即使遇到了升值压力,也不敢轻易涨价,这就使得企业利润一点点被稀释,使自己陷入生存困境。而如果进出口企业改变以外汇计价的传统,用人民币结算,就能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对方企业,避免汇兑损失。
友情链接:
很多银行都为企业跨境交易提供专项理财方案,如招行跨境避险理财服务中,就包括了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掉期、利率期权等利率风险管理工具;远期(择期)外汇买卖、远期(择期)结售汇、货币掉期、外汇期权、境外汇率风险管理交易等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多种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企业不妨向自己的开户行加以了解。
【汇率风险经典案例】推荐阅读:
汇率风险案例分析11-19
人民币汇率争端之我见09-24
风险防范经典案例11-17
风险控制案例07-01
担保风险案例12-09
风险管理十大经典案例07-16
金融风险管理经典案例12-07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分析10-14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07-27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