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小学美术教案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精选8篇)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 篇1

4梦幻未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幻绘画的构思及表现手法;

2、打破既定形象的束缚,通过简化、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构思新形象并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现;

3、乐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与想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思并以手绘形式创作未来世界的画面。

难点:打破既定形象的束缚,通过简化、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构思新形象并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梦境话题,请学生做一场奇幻的梦,并展示课题——《梦幻未来世界》

(二)讲授

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未来世界进行思考,在头脑中建立梦幻未来世界。

2、五分钟速画

引导学生在五分钟内用抽象的方法表象自己的意境,请其他同学进行“解梦”,请没有画出来的同学总结问题。

3、偷师学艺

通过学习课文两位大师(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康定斯基《突发奇想》)的未来幻想画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幻想画的创作方法,组合、简化、夸张等。

4、微课插入

以微课形式总结构思想象画的过程与方法并用多种绘画方法进行表现。

(三)创作

以“梦幻未来世界”为题,创作想象画。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四)讲评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 篇2

关键词:岭南,民间美术,岭南文化

一、岭南民间美术的历史源流

岭南民间美术生长于岭南大地之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考古中发现的岭南先民的遗址、器物、各类化石等历史遗存都表明岭南先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增城和番禺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几何形印纹陶器为例, 印纹陶器上的各种纹饰, 如云雷纹、S形纹、叶脉纹等几何纹样, 可以看到岭南古越先民对民间美术做出的贡献。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工艺水平的发展和功能分类趋于细致等方面的变化均证明是劳动创造了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古越先人。古越先人的历史也是一部石器发展的历史。

在《百越源流史》这本书里有观点谈到岭南古越先人把斧钺视为神圣而尊严的礼器, 源于越人对钺器的信仰和崇拜, 到了后来的夏商周时期, 更是把钺这种工具视为统治者的权利、尊严及号令军队的信物。

在《史记》及《尚书》中均有古越先人钺的史料。可见古越先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众多石器的重要性。岭南民间工艺始于石器, 源于石器。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留下我们今天可以看见的四十多个种类的岭南民间工艺美术类别, 诚然都是弥足珍贵的, 是古越民族的遗产, 也是民族瑰宝。

二、岭南民间美术的历史与特点

商周以后岭南先民与中原内地交往日益增多, 及秦统一中国后, 中原人的先进文化与岭南文化不断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 岭南本土文化慢慢汉化。唐以后汉文化已经在岭南文化中处于主流地位, 从岭南出土的商周器物上已经看出中原文化的图腾的影响。

从广州地区墓葬的出土文物看, 自西汉起岭南地区的艺术品渐多, 这与中原文化的融入外来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

及至明清、民国时期, 岭南文化空前发展, 走出国门在海外也光彩夺目。岭南民间工艺中的三雕一彩一绣 (牙雕、木雕、玉雕、彩瓷、广绣) 更是在这一时期在海内外大放异彩。

岭南民间美术工艺尤长于刺绣、织锦、雕刻、剪纸、陶瓷、葵藤编织、民间绘画、彩色扎灯、木版年画等。粤绣 (广东刺绣) 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 与四川蜀绣、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共同闻名于世, 又具有岭南独特的地域特色。

广绣著称于世的特色是:构图饱满、图案虽繁密而有章法, 用色明快艳丽, 成品幅面平整且抚触起来柔软, 金银垫绣具有极强立体感且针法变化无穷。其中以百鸟朝凤纹、龙凤纹、博古纹等最具传统特色。

佛山年画以其红彤彤的色彩著称, 在我国年画中这样大胆用色属罕见。佛山由于岭南独特的东亚季风的潮湿气候, 民间画师因地制宜, 根据气候变化对年画的影响, 设计了以佛山镇特产有“万年红”美称的丹红作版画衬底, 使版画的色彩艳丽, 大色块的涂染于年画, 尤其是门神上。同时线条粗重有力是佛山年画艺术又一特色。

佛山民间剪纸有鲜明地方特色。它有剪、刻、凿、衬、印、写并用的技术特色。使作品色彩丰富, 有手工艺性。使剪纸原有粗犷与细腻的特色均得到完美呈现。同时以佛山名特产为剪纸的主要原料, 以铜衬料、铜写料、铜凿料为最具特色, 采用铜原料制作出来的剪纸五彩缤纷, 富丽堂皇, 高雅华贵, 具有强烈装饰性。

阳江风筝是南国风筝的杰出代表, 是“南莺”的发祥地。阳江风筝队参加世界和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显示了阳江风筝的地方风格。阳江风筝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手工制作, 技法古朴, 兼具造型优美、用色鲜艳、形态生动、工艺精湛、易飞高放远。阳江风筝造型繁多, 题材丰富以花鸟鱼虫、野兽等动物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主, 画风以写意为主。

三、岭南民间美术中主题形象的选择倾向

岭南民间艺术是由岭南人民创造的, 这些创造往往具有某些精神诉求和使用价值, 岭南民间美术中一些经常使用的动物形象如鱼、仙鹤、狮子、龙、百合、海棠、荷花、公鸡、鸳鸯、孔雀、竹子等。这些事物往往蕴含许多约定俗成的“吉祥”含义, 这些具有“吉祥”含义的物象是指这些物象及其特定属性和人类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厉害关系, 这种关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渐渐渗透于人民的观念中, 并且在集体意识中慢慢具有了稳定的肯定性, 这些“吉祥”事物便成为岭南民间创作中经常出现的形象。

在岭南民间美术中出现的形象往往有两个特点。其一, 选取物象都以其原有的最完整、最恒长的姿态出现, 如人物形象出现时有完整的四肢、双眼、双耳, 且都是正面侧面形象;走兽四条腿及尾巴均可见;建筑物有完整的门窗及陈设等, 一般会有完整的庭院。这些常态特征均为创作岭南民间美术的主体观察者所注意。其二、对物象的显著特征进行夸张提炼。岭南民间美术中的植物的果实、动物的四肢、头部、五官、人物的脸部往往会提炼出其个性特点并以夸张的形式进行表现。其三、善用积极形象和特征。岭南民间美术中被用于创作的主体物象多是以积极向上的神态出现, 多是欢乐、平静、祥和、和乐等, 几乎不会出现悲伤、怅然、恐惧等消极色彩浓厚的神态。因为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 岭南民间美术创作题材被创造者赋予了积极的生命特征。如石榴的多子、龟类的长寿、瓜类的藤曼蜿蜒等。将事物原有的特征与自己所希望物象具备的特征相结合, 并把这种选择作用于物象本身。

四、岭南民间美术在其他领域的积极作用

岭南的灵秀山水孕育了岭南民间美术, 岭南民间美术中融入了汉文化的精髓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既是根于本土的也是全民族的。从古越先人的石器发展至今, 岭南文化是岭南精神世界和手工劳动结合的产物, 是岭南诸民族的岭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熠熠宝石。

岭南民间美术是人民由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中自发创造出来的,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所以民间美术是人民共同的心理情结, 有天然的增强本土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岭南民间美术虽源于民间, 但就岭南民间美术拥有的创造群体和受众来说, 它的社会功能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作用是远远超过所谓官方的、典籍的文化。弘扬本身就扎根于岭南土地的民间美术更有利于以一种润物无声地方式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唤起对家乡的热爱, 唤起心底深处思乡敬祖的共同情怀, 使岭南人民可以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认同和接受岭南先民创造的伟大艺术形式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生生世世传递下去。这样如今经济快速发展拥有先进文化的岭南地区和古代的岭南, 个体和整个社会群体就这样被一条文化与精神的丝带紧紧系在一起。

可以用卡西尔的一句话概括这种现象, 他曾说过“当我们沉浸在对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的直观中时, 并不感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离,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朴素平凡的物理事物的实在之中, 也不完全生活在一个人的小圈子内。”

参考文献

[1]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1.

岭南文化与岭南茶 篇3

人远离了长期生活的本土,总会思乡。有同事说那是异乡的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这话说得很俏皮,不过,说“吃在广东”,那真是名副其实。所以尽管自己很挑剔,但对岭南的吃还是无话可说的。能引起我思乡的只是茶,江南莺飞草长的季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可在岭南只能看着无穷的雨季叹气,让无限的春光从心底流过。

中国人的饮茶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而史籍中关于茶的记载却不多,在话本《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安石要东坡从长江上游汲水,东坡汲了下游的水,烹茶时被安石看破,荆公是深谙此道的。东坡还留下了煎茶的心得,如“蟹眼”之类,可见宋人就开始饮茶了。不过《水浒》里,王婆所卖的茶和现在完全不同,那酽酽的一盏只能算是迷魂汤,其实古代茶汤本来就不分。《金瓶梅》里的茶,也大多是这样的汤。内置姜,酸梅以及果品,那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难以想象。不过,让西门庆这种人来品清茶,也着实难为他了。

饮茶是件高雅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写得实在是好。人是丽人,舍是精舍,具是名具,水是陈年梅花上收的雪,茶是名品老君眉。光看这些就让人心向往之。最难得的是作者揣摩小儿女的锦心绣口,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的杯子,就不要了。可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小儿女的心态历历在目。记得小时候有喜欢的女老师家访,走后,自己忍不住去闻闻她喝过茶杯的味道,心理如出一辙。妙玉以“槛外人”送宝玉生日礼,宝玉踏雪讨梅花。和栊翠庵品茶是值得玩味的三件事。

曹雪芹还借妙玉之口,对饮茶作了精辟评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茶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是直接烘制,不发酵;乌龙是半发酵,铁观音是其中代表;红茶是全发酵,名品有滇红、祁门红茶和锡兰红茶。此外尚有沱茶、普洱茶等,国外还有用植物叶子制成的茶叶,味道怪怪的。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绿茶以当年新茶味道最好,雨前茶常一旗一枪,尤为难得。绿茶中的名品是龙井,那茶叶在杯中根根直立。不过,龙井在杭州也就出在狮峰那一块,产量极少。现在浙江的茶叶大都冠以龙井的名字,多名不副实了。绿茶中另一名品是碧螺春,喝时用粗瓷大碗,茶味特佳。此外,安徽也多名茶,毛峰猴魁价格也不菲。近年来,有人开始崇尚喝野茶,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

饮茶既然是雅人们干的事,如何喝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周作人说喝茶当在江村,在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我无由地觉得应该是在微雨下的江村。不过,这样的喝法实在是太挑剔了,去江村不易,清泉同样难得,再能有几个雅客更是登天的事,况在现今这样浮躁的气氛下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又能有几人?

饮茶的风俗因地而异,岭南的早茶很负盛名,其实和品茶水几无干系。点心花样百出,而且很油腻,茶多为乌龙,铁观音,完全是用来洗涤肠胃。成了点缀品。当地的老人习惯早起上酒店喝早茶,看报纸,往往能消磨一个上午。多年来南风北渐,内地人做生意也谈到了早茶桌上。有好茶之风的地方很多,四川遍布茶馆,可惜我没去过,不知道风俗如何,但我去过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那里盛行喝功夫茶,茶特酽,三杯下肚,人可微曛。功夫茶多用铁观音,安溪出产最为有名,当地嗜茶如风,有因喝茶而倾家荡产者。近年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味道也不错,连我一向排斥红茶的也喜欢它的味道。

洋人多不能领略茶的个中三味,这大概又和文化扯上了边。茶叶的出口可能始于明清。据说英国人起初是把茶叶放水煎炒,倒掉茶汁,只吃茶叶。Gissing的《四季随笔》里说到英国家庭下午茶,红茶和黄油面包共享,是冬日的最大乐事。对此,东方人可能不以为然。日本的茶道很有名,但太过形式化,搞得有点过了火。近年在国内一些大都市也有类似的茶艺馆,器具精美,手续繁杂,用绝色少女献艺,当表演看还行,茶味不见出色。日本的煎茶,喜欢把绿茶研成末,初喝风味别致。喝多了觉得还是新鲜绿茶好。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何洁仪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五)课题:昆虫王国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十)课题:七彩虹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一)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说一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听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飞行世界的美;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探秘一——杨利伟叔叔真棒!

1、说一说:你知道杨利伟叔叔吗?

2、议一议:你知道他是怎么飞上太空的吗?

二、探秘二——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

1、说一说:你做过飞天的梦吗?

2、做一做:表演看看,怎么飞天的?

三、探秘三——鸟的特征

1、听一听:听,什么声音?(鸟、飞机„„)

2、说一说:鸟有什么特征?

3、想一想:鸟为什么会飞?

4、猜一猜:飞机为什么也会飞?

四、探秘四——鸟飞的动作

1、说一说:你能说出小鸟的样子吗?

2、做一做:你可以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

五、探秘五——渴望飞行

1、找一找:艺术家创造了哪些会飞的形象?

2、说一说:达·芬奇设计的“飞行器”像什么?(鸟)

3、想一想:为什么把它设计得像鸟?

4、猜一猜:你觉得它真的能飞起来吗?

六、探秘六——我想飞

1、想一想:我有一天能飞起来吗?

2、画一画:我飞起来了!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从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1、我发现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我会收集资料参与学习吗?我能与同学一起观察交流吗?

3、我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我有梦想吗?

4、我能画出心中的梦想吗?

(二)课题:海底世界多奇妙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⑵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像短片、单色画笔(蜡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段有关海底的小电影和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海洋„„)你们还知道海洋中有什么吗?(珊瑚、水草„„)

2、在海洋中有数不清的生物。它们有大还有那么小的,轻便、千变万化。

3、今天我们就来表现想象海洋生物。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海洋生物。

A、小朋友,你们知道海洋生物有那些摸样吗?(课件出示海洋生物图片),(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B、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海洋中奇妙的生物。

2、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山、海、河流、陆地„„)

出示地球仪,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你知道那些是属于海洋的呢?为什么?

B、海洋中有很多生物,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奇妙的生物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如何表现:

A、出示一画面,假如这是我们的海洋。B、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海洋生物。

C、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想象海洋生物。

4、海洋的点缀:

A、我们的海洋这么美,如果再配上珊瑚水草等等那就更美了。B、课件欣赏作品

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得到海洋的启发而创作的。

三、学生活动,画出自己想象中海洋生物的摸样。

教学后记: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很大的好奇心,注意力很集中,能开动脑筋想象,因此草稿画得还不错。第二课时

一、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海洋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总结,推荐学生上台说说你是怎样画出自己的海洋生物的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鼓励学生多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物品。

教学后记: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很富想象力,效果不错。

(三)课题:五彩的泡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点、线与色表现作品。⑵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感受泡泡的造型与色彩变化;由泡泡引发学生对泡泡的幻想与想象。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相互欣赏;能共同分享接力画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圆形的构成游戏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教学难点:造型与色彩在画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泡泡水、铁线圈、彩笔或泡泡枪、颜料。教学过程:

(1)首先选择课室外一个场地,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师生在欢快的乐曲中开始作吹泡泡的游戏,然后老师选择三位学生作现场演示吹泡泡并向学生设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这些形状的色彩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和提示)

(2)接着让学生根据观察泡泡的形与色并拿起彩色笔在纸上尝试画出大小的圆形,最后选出三张作业由学生自评:对作业的感受?优点缺点,为什么?作进行讲解,教师对重叠构成的疏密、色彩搭配作小结。

(3)教师出示有秩序重叠和无秩序重叠组合的几张范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有秩序重叠构成画面产生的美感。

(4)教师提示学生除了用彩色笔表现出圆形和色彩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教师出示利用各种表现手法制成的范品让学生欣赏。

(5)教师对印、撕纸贴的制作方法作演示和讲解。

(6)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吹泡泡游戏得到的圆形及色彩启示,分四组以接力画游戏完成作业。利用彩色笔或其他材料选择一种方法表现一幅形与色组成的画面。画面形的组合应有大小、色彩的变化,美观有趣,可将造型和色彩进行适当夸张和变形。学生在作业时配以乐曲和儿歌:泡泡大,泡泡圆,压印撕贴画圆圈。你来吹,我来吹,一二三四一齐吹。有大的,有小的,还有动物形状的。像灯泡,像冰球,好像水果一串串。小朋友,快动手,别让泡泡都溜走。拿纸来,拿笔来,压印撕贴画下来。

(7)小结:学生互相欣赏观摩:

a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从观察与审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b、学生能在今后的创作绘画中获得启示。c、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d、对圆形、色彩的重复组合构成的初步了解。最后再以吹泡泡游戏结束。

(8)自评要点:我能按要求作好课前准备吗?()我有兴趣参加这节课的活动吗?()我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吗?()我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吗?()我在活动中有耐心吗?()

(9)课后拓展:从直观中获得形象思维,注重造型、色彩的观察、表现与联想。

(四)课题:快乐的小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表演(听、说、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喜欢小鸟的形态和色彩;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本课主题进行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感受与激趣)

1、听一听: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有小鸟叫声)供学生欣赏,然后讨论: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2、看一看:教师播放一段小鸟的录像片或展示图片,然后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小鸟?有什么不同的形态和花纹?

3、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喜欢的小鸟的色彩和形态。

4、演一演:教师或全体学生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进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鸟的故事。活动安排:

1、活动一(学习与尝试):

(1)教师出示课题“快乐的小鸟”,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小鸟的形态结构(头、眼、嘴、身体、翅膀、尾巴、脚、羽毛、色彩、花纹)。

(2)小组合作阅读教材,探索小鸟的画法。分小组尝试小鸟接力画游戏。

2、活动二(欣赏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小鸟形态,同时启发学生可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现不同形态、色彩、花纹的小鸟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3、活动三(合作与表现):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大纸上画一群快乐的小鸟。

(2)教师协调各组之间的协作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扬个性探究型作业,同时鼓励学生添加上背景。

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1)各小组将作品摆放到展示区内,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创作的乐趣。

(2)学生谈感受体会: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发现?我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有关小鸟的资料,讲一个小鸟的故事

(五)课题:昆虫王国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昆虫的色彩花纹及形体特征进行造型活动。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中探究昆虫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画、撕、摆的多种表现方法与体验合作的乐趣。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合作游戏与分享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以多种昆虫造型与合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线条的表现方法——疏与密;把握“对称”的概念。教学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

2、收集昆虫活体、标本、照片或仿生昆虫的塑料玩具、树枝。

3、有关昆虫题材的美术作品。

4、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教室放置挂满昆虫(纸制成或仿生玩具)的树枝,以树枝为载体进行故事引入(有关昆虫王国的童话或传说)。

2、让学生寻找树枝中的秘密(昆虫),在活动中观察、探究有关昆虫的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分辨害虫和益虫。

二、课堂发展

1、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欣赏更加有趣的昆虫形态。

2、让学生模仿昆虫动作与造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昆虫的结构与特征)。

3、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活动。

4、教师巡视与辅导。

三、反思评价

组织评价活动:学生把作品(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挂到树枝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1、寻找更多的昆虫知识或图片。

2、和熟悉的人说一说有趣的昆虫故事。

(六)课题:大鱼和小鱼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的绘画表现方法,并懂得运用。⑵过程与方法

能与小朋友一起画鱼。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与小朋友一起进行以鱼为主题的纸造型游戏。

教学重点:以大、小鱼的造型与画面构成游戏,激发小朋友的表现兴趣。教学难点:学习画、摆、剪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1、准备鱼的照片或《海底总动员》动画片。

2、有关以鱼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如图片、邮票、民间图案等),有关音乐。

3、绘制工具:蜡笔、彩笔、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在学生刚进入美术室时,就开始播放《海底总动员》。

2、故事引入:上课铃敲响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电影故事。

3、说一说:组织学生说说刚才看到了哪些鱼,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用动作表现。课堂发展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大鱼和小鱼(引导学生说出鱼的头形、体形、尾形、颜色等,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鱼形。在画时注意构图。

2、启发学生注意鱼的画法(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

3、与学生交流各种以鱼为题材的经典作品。

4、布置活动要求(活动具有选择性):

方案一:发挥想象,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鱼,也可以直接在纸上剪出鱼的形状,为它画上花纹,穿上漂亮的“外衣”;

方案二:按学生人数集体或分组直接在长卷纸上作画。

5、教师在黑板上勾画或布置出大海的图画,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6、组织美化大海的活动:组织参加方案一的学生剪出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组织参加方案二的学生为自己创作的大画添加小鱼和水草等物。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互相的欣赏与交流。

2、教师做简短的评价与引导。

3、建议参与方案一的学生把作品互相交换。

4、师生一起扮演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地活动,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寻找更多有关鱼的知识或图片。

(七)课题:小动物和妈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常见的颜色,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进行造型。⑵过程与方法

在模拟动作的活动中体验动物之间的感情;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大与小的概念;自主探索以线条为主的绘画表达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一说《小动物和妈妈》的故事;能体验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能大胆使用不同的线条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作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体会动物的亲情与人类的亲情;表现喜欢的动物。教学难点:关于动物亲情的细节表达。教学准备:

1、收集反映“小动物和妈妈”亲情的故事、图片。

2、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开始播放《小蝌蚪找妈妈》录像,直接导入课题。

2、故事引入:由教师或学生简单描述录像的内容。

3、说一说:小蝌蚪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当小蝌蚪见到妈妈时,它会怎么做?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请学生说出和表演教材中的动物。教师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小鸭、小牛、小熊„„)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做什么?你能模仿它们的动作吗?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引导他们注意小动物的颜色和基本的特征,同时想象一个故事,表演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动作。

2、在音乐中与学生欣赏相关题材得画家作品或优秀学生作业。

3、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作品的内容、线条和色彩,启发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形象来作画。

4、布置美术学习活动(两种方式)。

5、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完成有主题的作品。

三、反思评价

与同学交换作品,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课后延伸

与父母或亲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八)课题:奇特的海螺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螺的形象。⑵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欣赏中感受海螺奇特的形状变化;在想象画的花纹装饰中感受硬笔工具的性能。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海螺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螺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1、怎样画出海螺奇特的外形;

2、有耐心地画出海螺的花纹。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螺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螺的知识。

2、放大镜、VCD歌曲《小螺号》。

3、绘制几米长的海滩图。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去过海边吗?在海滩上是否发现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呢?有哪些呢?从而引出课题。

2、让学生吹一吹、看一看、说一说。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海螺实物或图片,介绍自己熟悉的海螺。

二、课堂发展

1、作品欣赏:在《小螺号》音乐中欣赏各种海螺的图片或作品,或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比较海螺实物与装饰绘画 异同。

2、与学生共同分析海螺的表面纹理特征,复习上学期“美妙的小世界”课题,演示用放大镜观察海螺,提示学生

以利用科技手段观察海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区画一画海螺。

3、运用美术教学的“再定义策略”,引导儿童构思、决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即在儿童创作前,要求儿童抑制习

性思维,思考利用海螺的外形发展成为别的新奇的作品。

4、组织美术游戏活动,布置活动要求:第一种:比一比,看谁画得最有趣、最独特。教师进行巡视与辅导。课堂

可以播放背景音乐;第二种:集体作画。组织学生在海滩图中画出各种各样的海螺。

三、反思评价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讲评。

4、组织表演,引导学生学唱 《小螺号》歌曲,做各种吹螺号的动作,结束课题。

四、课后延伸

1、学唱《小螺号》歌曲。

2、听家人讲一个关于海螺、海星或海怪的故事。

(九)课题:美丽的海星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星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画出海星的花纹时有耐心。教学重点:以海星的记忆想象画创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难点:画出海星多角的外形特点,并涂色。教学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预告本课的题材范围,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工具,以及收集必需的资料,如海星实物、图片、照片,或向

熟悉的人了解有关海星的知识。

2、海星标本、海星图片或玩具。

3、照相机。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各种海星实物、图片或玩具给学生欣赏。教师:我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呢,不信?你们看!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尝试找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单色线条画、着色线条画、水粉画等),并与实物作比较,找出海星外形和花纹的特点。

3、教师分析创作海星的步骤(先画出海星外形,然后在主体形状上添加装饰)。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海星。教师:我还有许多亲戚长得跟我不一样,你能想出它们的样子吗?

5、布置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教师:聪明的小朋友,今天是我们海星家族的聚会时间,来了很多海星,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

6、教师巡视辅导。

三、反思评价

1、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星作品,互相欣赏。

2、组织学生扮演海星家族聚会的游戏。

3、教师照相,保存学生活动资料。

四、课后延伸

课后展览学生的作品。

(十)课题:七彩虹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彩虹的形状、色彩及其形成原理。学习用线条表现彩虹。⑵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尝试、游戏体验活动中,认识彩虹的形状和色彩,积极参加创作活动。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美丽的彩虹;对彩虹的形成原理感兴趣;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色彩想象画创作。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画出彩虹和心中的彩虹故事。

教学准备:有关彩虹的录像、图片、水粉颜料、画笔、七色卡纸。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发现(照片)

1、观察彩虹的形状与色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说一说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发现彩虹的形成及色彩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颜色的排列有规律吗?

二、欣赏与评述(画家作品)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一幅画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的色彩?这一幅画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没有清楚地画出来?

2、形式的描述与分析:这一幅画中有些什么形状?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这一幅画时有什么感受?画家是怎样画彩虹的?这幅画和照片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三、想象与创作

1、构思:如何创作?

2、创作: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四、体验与评价: 集体欣赏:

我能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我能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法与创意。

2、说一说:心中的彩虹故事。

3、自评(要点):

(1)我(知道/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我能画出()种颜色的彩虹。

(3)我(可以/不可以)画出心中的彩虹故事。(4)我(喜欢/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创作的快乐。(5)我(可以/不可以)说出心中的彩虹故事。

(十一)课题:神奇的大海怪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会用硬笔工具,能用线条画出海怪的形象;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⑵过程与方法

在想象画中感受硬笔或彩笔工具的性能;学会用色彩画海星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和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

教学重点:以大海怪的构想合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在收集到的资料中,综合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画一个大海怪。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展示数张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分析龙的构成。

3、提示:龙是由12种动物合成的,也就是具有12种动物的特征。

二、课堂发展

1、教师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海洋生物的资料(如海马、海龙、海螺、海星等),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作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将数种海洋生物的特征,有选择地结合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提示:你想合成多少种海洋生物的特征?合成的“海怪”能做什么?

3、使用学习卡,引导学生运用合成原理,创作出自己的大海怪。提示:以某以海洋生物的造型为主体。添加有特点的其他生物的大的结构,改变主体的头部、肢体与各部器官的造型。拟人也是一种创作的好方法,海怪会变得更神奇和有趣。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集体展示海怪作品,互相欣赏。

四、课后延伸

1、与熟悉的人说一说海怪的故事。

2、展示学生的作品。

(十二)课题:有趣的鞋子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鞋子;

(2)运用剪贴等技法,用纸材设计、制作出鞋子。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传统特色的鞋子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美、构思巧等特征;(2)在讨论中探究设计鞋子的方法,在实践中创造新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成果。教学重点:

(1)了解鞋的实用性与美的关系;(2)鞋的基本结构及色彩装饰性搭配。教学难点:创新的构思与制作。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

1、猜一猜:老虎鞋和大嘴狗鞋的用途。

2、比一比:老虎鞋与高筒靴的外形和花纹的异同点。

3、画一画:鞋的基本形状。

4、说一说:鞋的基本结构。

二、看一看、想一想:

1、看一看:学生范例作品是用哪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2、想一想:你喜欢哪一双鞋子?为什么?(构思、造型、花纹、色彩)

三、做一做、评一评、玩一玩:

1、做一做:做一双你喜欢的鞋。

2、评一评:进出自己和同学的作品的优点。

3、玩一玩:创设鞋子设计大赛和表演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

1、我课前能认真准备工具材料()。

2、我明白()色与()色搭配更好看。

3、我会用()等方法做漂亮有趣的鞋子。

4、我知道可以用()种材料来制作鞋子。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装》教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的童装》教案教学设计 第19课 我设计的童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些服装知识。②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联想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童服与美术造型、色彩搭配等关系。②在模仿服装与设计活动中,自由体会剪裁方法。③在探究设计与创作活动中,大胆想象、设计、创作与展示。

3.情感:①树立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②大胆进行创意变化,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教学难点:

能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裁剪、装饰一件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进行观察、选择衣服与启发创作构思。如:①服装是商品的一种,商店的服装带有季节性。②用“模特”展示各种造型、色彩的童装,能让顾客整体观察。③知道童装要符合年龄,挑选的服装要适合自己,形状要美观、大方、颜色搭配要和谐对比,比例要协调等。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与感受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品评服装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设计意识。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童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感知服装商店和商品的概念,学习用审美的眼光挑选服装。欣赏不同季节的童装,并根据服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的变化,发展创造性思维。③自主探究设计与剪裁方法。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喜欢什么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美在哪里?当你走进童装商店时,你是怎样挑选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自己?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搭配是否合理。

3.教师设计: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4..小组活动:讨论: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为自己设计一件美观大方的童装。

5.选择与构思。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并选择适当的纸材,抓住童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设计变化,绘画或剪贴与众不同的童装。

6.创作表现。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作业布置:

能选择适合的纸材设计装饰一件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结果:

岭南版美术教案 篇6

第1课 民间玩具世界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教学重点: 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

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2、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三册完整版)

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

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

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岭南初中美术课件 篇7

岭南初中美术课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

2.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打火机一支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

学生谈感受。

(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

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三、课堂发展

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

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

实用性:酒器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

科技: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课后延伸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五、课堂作业

1.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8

第1课、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类别,欣赏、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2、培养分析艺术品和欣赏遗产之美的能力。

3、了解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尊重和保护中国世界遗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2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欣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认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要保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不同种类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二)、世界自然遗产(8处)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山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四)、世界文化景观(3处)庐山、五台山、西湖

(五)、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5处)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

三、中国世界遗产美在哪?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美

1、形象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季节变化的美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美

1、历史文化美

2、建筑外形、装饰的美

3、科学的美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美

1、科学的美

2、自然的美

3、历史文化美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定原则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学反思

第2课、外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欣赏世界遗产的方法及相关的美术术语,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清晰、有条理。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饱满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并在课上分享感受、发表感想,再把收集的图片分类展示、欣赏。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世界遗产的异同之处。难点:如何梳理并清晰的呈现世界遗产的有关知识。兴趣点:世界遗产的相关趣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师通过投影播放有关外国的遗产经典图片及风光图片,旅游的VCD、世界地图

二、发展阶段:

1、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活动一:

展示黄石国家公园与吴哥窟的图片,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欣赏探索黄石国家公园的自然美,吴哥窟的艺术美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找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用图片、事实举例说明。活动二:

欣赏阿尔塔米拉洞窟笔画,探索史前艺术的特点,领略史前艺术的特点,领略人类文明的踪迹。

活动三:

欣赏欧洲古代宗教建筑艺术,了解克里姆林宫红场和比萨教堂广场的不同建筑风貌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与地域的不同特点。

举例分析欧洲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绘画艺术、宗教建筑艺术。以故事形式介绍“比萨斜塔”。活动四:

欣赏古埃及金字塔与古埃及的伟大文明。

探索陵墓建筑的奥秘,分析古埃及金字塔及其辉煌的成就。以故事形式介绍“狮身人面像”。课后反思:(活动效果 作业评析 改进措施)

第3课 点与线的魅力(2课时)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教学重点:

点、线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课堂发展:

1、介绍点、线元素的特点、种类。

点是表示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点。(它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规则的几何点和无规则的任意点等。)比较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和曲线、横和竖、斜和正、粗和细、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等)

2、解析点、线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3、引导学生欣赏点、线构成的优秀作品。

4、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点、线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第2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2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重复图案的特点、价值及设计知识。

教学难点: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重复设计移动图案范图、重复图案设计的实物及图片、图案基本形镂刻卡片、投影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基本形,提问:这幅图好看吗?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重复组合成的图案,问: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师述: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之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的面给我们的联想。

2、欣赏重复图案,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节奏感强又富于变化,色彩强烈而又统一,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这么多优美的图案只用两个字就可以代表它们的共性了,是哪两个字呢?(“重复”两字。)

(2)师指出: 这么多的图案都是由相同的形象重复排列组成的,这些图案都叫重复图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自然界里有没有重复现象呢?试举例说说。

(3)引导学生看书中图例,师讲述:“重复与空间”这幅图,一大一小两个立体形状重复,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受;“重复与近似”一幅中是一些相似梯形的重复组合;“重复与发射”一幅实际上是一幅装饰画,以太阳光一样的放射线及光环组成,每一环内的形状是相同的,每两条放射线之间的图案也是相同的,用同样的手法设计广告、宣传画新颖而富于感染力。

(4)出示收集到的重复图案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重复图案不仅是设计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地运用在染织、室内装饰、广告等方面。

3、学习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

(1)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

先让学生阅读作业要求,找出课本内与之相吻合的图案,说说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然后师小结:重复移动图案的格子是大小相同的,是以一个单位的图案排列组合成的,排列方向可自由变动,正形和负形可交替用色。

(2)重复移动图案的骨格。

骨格就是图案的格子,只要大小形状相同即是重复骨格。

(3)基本形的分析。

重复移动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单位图案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个单位图案叫做基本形。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成败,那么,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构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基本形的设计必须做到:简练美观,减少对称,避免重复,正、负形面积相近。

(4)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 先在作业纸上打16个4X4CM的格子。

②在小卡纸上画出与格子相同大小的格子,并画出基本形,留出0.5CM左右大小的纸边,然后将正形(或负形)镂刻掉。

③对齐图案的骨格线,用铅笔将基本形描入格内,描时多转换方向,卡片可正反使用。

④为图案设计两种颜色,一深一浅最好。

三、作业

学生进行排列组合及设色。

第5课、美术在你身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有关美术的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懂得从身边发现美、认识美,了解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的关系。

3、审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创造的持久兴趣。教学重点: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对身边各种美术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难点的办法:通过实物欣赏、图片欣赏,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形式解决。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喜欢购物吗?

2、会买些什么东西?

3、老师这里有一些杯子,你会选哪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为什么?

(二)课堂发展:

一、发现美

1、看来同学们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你们发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在我们身边既实用又漂亮的东西真的很多。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影,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见解:“我不是探索,而是发现。”

3、说说在你身边有哪些让你特别喜欢的东西?

4、原来同学的身边有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一下身边的美术。(板书“美术在你身边”)

二、感受美

1、什么是美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2、美术的范围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观赏性艺术包括:绘画(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包括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实用性艺术包括:工业美术(又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所设计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是由于建筑包含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三、欣赏美

1、欣赏了这么多跟美术有关的东西,它们在外观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色彩

花纹

形状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一件物品要想让大家都喜欢,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的形状、花纹和颜色来做到。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很多美观实用的物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1)沙发

①你觉得这张沙发的精彩之处在哪里?如果由你来设计一张沙发你想怎样设计?

②我们再来看看设计师们的其他作品,看看有没有你还没想到的?(2)汽车

①汽车的其他作品:

四、创造美

1、设计师们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设计些什么呢?

2、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举办一个设计大赛,把你的好想法画在纸上。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互评,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你的看法。

2、学生自评,老师找出一张有特点的作品,由作者说出他的设计思路。

3、集体评价,每位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得到选票最多的作品为本次设计大赛的冠军,教师颁发证书。

(五)结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心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6课、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录相及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各种材质的特点,并学习利用不同的材质特性展开想像来创造神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实践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物创作出艺术品,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种中,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及认真、耐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及体验成功感。教学重点及难点

如何开发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的方法来“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展示法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将学生分组、检查学生用具。

2、以问题导入本课主题

师问:

1、哪些东西被同学们认为是随手可扔的“废品”? 生答: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吸管…… 师问:

2、同学将它们如何处理? 生答:将它们扔掉、将他们卖掉……

师小结:看来,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将他们随手扔掉或是卖掉了,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将他们留下来,做成其他的可以利用的东西呢? ◆ 老师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展开课题。

师:上个周末,老师去公园散步,发现在一堆枯树丛中有一棵很别致的枯树枝,于是我将他捡了回来……

(展示:作品“回归原始”)

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些艺术品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3、展示“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成品(历届做好的成品)如:“十二星座”、“孔雀开屏”、“我的家”、“竹”等创意作品

◆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神奇感,产生浓厚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学生被这些神奇的手工制作品吸引住了,每展示一件作品,他们都非常兴奋地猜测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于是得出的结果是: “花瓶”材料:纸、铁丝等;“孔雀开屏”材料:矿泉水瓶等……

老师小结:大千世界无其不有,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的身边都有许多不被人注目的东西,我们可以发挥想像,将他们充分地利用起来,既环保,说不定还可以做出可观性强,有个性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放飞想像的翅膀,化腐朽为神奇吧!

◆ 板书: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师:刚刚同学们看到了一些非常神奇美观的作品,他们都是利用废旧材料作出来的,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了,那让我们想一想神奇的根源到底在哪呢?

4、神奇的根源在哪里?(课件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相片,通过观看录相,从中得到启示吧。

◆ 播放录相“化腐朽为神奇”5分钟。以直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录相片非常精彩,许多奇特的作品的创作来源引起学生们的一片惊叹声。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神奇的根源来自于生活,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师问:神奇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创造出神奇?(引导出下一环节)

5、通往神奇之路(课件展示)

◆ 展示各类不同的废物利用的作品,引导欣赏:

(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归纳出几种创造神奇的方法)学生讨论并总结,老师加以补充并板书 通过折剪贴等方法对可塑性材料进行创作 根据物体本身的形状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根据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过拼、贴、粘等方法以绘画的形式来完成 利用综合材料或是同类材料进行创作 教师小结:其实通往神奇之路是不计其数的,美的发现与创造得靠同学们丰富的想像力,而创造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我们没必要拘泥于一两种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出作品的构思,使作品生动而有活力,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师问:“花”大家非常熟悉的,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花呢?

生答:玫瑰花、牡丹花、梅花、牵牛花、荷花……

6、制作示范

师:今天老师来做一朵同学们都没有见过的花,大家看清楚了,这些花是用什么做的呢?

老师示范:《花儿开了》

材料:蛋糕包装纸、铁丝、啤酒

易拉罐等

◆ 刚开始老师拿出材料时,学生们都很奇怪,蛋糕包装纸怎么可以做成花呢?可是当作品完成后,他们都发生惊叹的声音。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用蛋糕包装纸所做的花,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说不定还能做出更加特别的花呢!

◆ 展示:运用各种材料及手法制作的花卉作品(吸管做的花、矿泉水瓶做的花等等)让学生思想更开阔,并产生创作欲望。

师问:请大家清理一下自己所搜集的物品,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怎么利用自己所收集的物品来来做出花的形状?

(学生这时翻看着自己带的物品非常兴奋,纷纷举手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生1:老师,我收集的是绳子,我想着可以将绳子卷成花的形状。

生2:老师,我把上次吃过的糖果的包装纸捡来了,纸的表面很亮,我想可以把它用剪的方法来做成花的形状。

师:看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伸手了吧,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把我们搜集到的“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创作一幅独特的花卉作品吧!

7、创作实践:

要求学生首先将所带废旧物品分类,利用现有的材料采用各种可操作性方法创作一幅花卉作品。(作业可单独完成亦可小组合作完成)◆ 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所以实践的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动手制作是本堂课的关键环节。我所采用的是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多样性联想和创意组合创作,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打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并学会独立思考。许多学生非常热情地将他们的想法与老师讨论交流,在得出最佳的创新思想后,就动手制作起来了。当然我会强调几个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能要点:如在剪刻物体时要小心,如何使形象保持完整,防止断裂;粘贴要仔细,当心功亏一箦等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

8、展示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并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明本组作品的创意思想及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及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予以表扬及肯定,并及时对作品加以补充建议。(以上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

(材料:一次性杯)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

(材料:枯树枝、红色纸)

(材料:吸管、彩色纸)

◆ 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并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老师小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树立环保意识,发现我们的身边更多的创作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发现美,创造美。课后,请同学们多留意和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看看我们还可以将他们利用起来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作品。

9、课后拓展

学生在课后创作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的作品,并在学校的美术制作馆展览,老师组织学生轮回参观。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受。(以下是作品在校展览的情况)

(学校展览情况实录)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等)

(材料:矿水泉瓶)

(材料:一次性筷、鸡毛等)

(材料:枯树枝、乒乓球、一次性筷)

(材料:彩色纸、棉花等)

(材料:彩色纸、木屑等)

(材料:牙签、彩色纸等)

第7课、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点,并能对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简单的描述并能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学会运用材质表现情感。重

点:对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等进行简单的描述。难

点:对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审美判断,要有独到见解。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几幅同学们经常见到的实物图片如:树皮、树叶、叶脉等)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教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纹理图形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还是周围的桌椅、窗帘,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纹理图案,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温馨和美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同学们知道这些纹理是怎样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肌理)(多媒体演示肌理效果图及局部放大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启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总结出肌理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形式美。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肌理。

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答:我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表面这些凹凸不平、五彩纷呈的肌理效果,在这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感受到美。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观、看、评、说这一主题来对肌理作品进行美的探讨、研究。首先请大家来当一个评论员来演示表述一下你对“肌理”的感受。

3.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肌理”作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时,要关注学生对“肌理”的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学生a、展示小海螺:

简述:我认为小海螺外表的波纹凹凸不平和肌理效果非常的美,它使我联想到大海的波涛和翻腾的白云,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师评:好!这位同学联想的很好,利用自然肌理发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要提醒同学注意,海螺表面上的斑点与波纹线的结合,有一种韵律美。

学生b、展示一幅大理石图片: 简述:我认为大理石自然形成的纹理图形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美感。斑斑驳驳的表面表现出独特的质朴美。它形成的“肌理”能让我联想一种久远的深沉的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就象过去历史积绽所形成的一幅画面。

评述:这位同学讲述的非常好,她把石头的形成能与历史相结合,体现出这位同学对“肌理”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要建议同学们对节奏美和秩序美多阐述一些。

学生c、展示一幅作品:(用绿颜色涂在纸板上,然后把黄沙撒在上边)

简述:我的作品“无题”是受沙漠的启发,目的是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请同学们自己联想。

师评:好!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把自然与人工肌理相结合,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创作意图也非常好。(增强环保意识)

一、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1、点评: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创意,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自然肌理的美感,体现了平静的、动态的、节奏的韵律美。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肌理效果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些感受受到线、面、纹理、方向、形状和力度等方面的引导。同样,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肌理作品时也要注意到这些方面。(比如我们常见的,树的年轮、土墙、沙丘、贝壳等等)

2、提问: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自然肌理的偶然性强、舒畅、自然、开怀,有种天然的美感。人造肌理没有自然肌理真实,但能表现出人的意愿和想法,能突出主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五人为一组,组成八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肌理并做出想法、表述。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与赞赏。强调对肌理作品的分析、研究。着重对运用表现情感、乐趣进行探讨。

四、评价:由于每位同学的生活经历和爱好兴趣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肌理的感受认识是多样性,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述新颖的想法。在增强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空间,展示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

五、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1.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2.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

第8课、海风•海潮•渔歌 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

1、审美目标:以版画形式为表现,感受大海的魅力,领略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

2、技能目标:学会刻纸版画的创作方法。

3、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对构图的理性分析,练习对事物的情感表达。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海及其艺术作品的美感,拥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5、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目标:把艺术深入生活,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通过刻苦的刻纸版画,提高学生刻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

6、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目标:通过练习对大海的情感表达,开拓学生对美术的创作领域。

二、教学重点:以大海为题材的刻纸版画的创作技法

三、教学难点:

1、创作构思的把握,情感的表达。

2、画面构图的思考、物体造型的创作精神。

四、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

(1)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有效地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把握创作的动机。(2)通过对比学生作品,引起学生对于构图的重视以及物体造型的灵活变化。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听……大海的声音》(5分钟)播放一段大海的声音,*提问:“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样的?”

•提示:我们听到了海浪声、海鸥的叫声,你脑海里面浮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景象?是晚上的?白天的?有些怎么样的景象?……

——教学目的:创设联想的气氛,让学生投入教学情景。★语言过渡:我们每个人对于大海都有不一样的情感,或许我们与大海都有一个约会。你想对大海说句什么话吗?来看看别的同学对大海说的悄悄话吧!

2、课堂发展:

(一)《我和大海有个约会》——展示学生的卡纸雕刻作品:(10分钟)<1>休闲的夏日,还记得那屡清爽的海风吗?

<2>鲸鱼跳出水面,难道它也好奇陆地上的我们吗?

<3>我渴望坐上一艘不大不小的帆船,多么想在夜光下体会惊涛骇浪的刺激啊!<4>如果我是一只海鸥,我一定会用我神奇的翅膀飞到海的那一边看一看

<5>我认为最美的事情就是和你坐在月亮上,看着鱼儿跳舞,听着星星唱歌了!<6>海里面最威猛的肯定就是鲨鱼了!看!这是多么矫健的身子啊!<7>我一直相信,神秘的海底下有着传说中美丽且善良的人鱼公主!

<8>总有一天,我会去到海底下冒险,在那里我会像故事中勇敢的主角那样征服海洋!

——教学目的: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同时配以文字表达,勾起学生对于大海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于大海的创作激情。*提问:“你知道这些画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该画种的特点。2.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创作这画的方法与步骤。

(二)《大海连连看》——展示与大海有关的图片资源:(15分钟)

——教学目的:(上一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创作欲望,而这一环节则旨在于为学生呈现具象物体的形象,为创作提供有用的信息。)1.为学生创作提供图片资源,激发灵感。

2.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领悟简笔画的趣味。让学生学会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绘

出事物的特征。

3.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学会利用资源,学会构思,学会创作。

★提示: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用铅笔简略的记下你认为有趣且有参考作用的造型。

*提问<1>:大海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主要是印象中的内容为主,比如海面上能看到景象。与大海紧密相关的事物。如:交通工具—各类船;人物—海军、潜水员等;动物—海豚、海鸥等。

*提问<2>:大海里面有些什么?

(三)《对比新发现》——展示两组刻纸雕刻作品(8分钟)——教学目的:对比画面的细微区别,领略创作的要素。

*提问<1>:对比下面两张作品,你认为哪张的构图更好看?为什么?

•提示:观察画面中最大区别的地方,注重个人感受,细心品味一下画面的感觉。

★构图贴士:

•主角突出,配角点缀--有序 •下面满,上面空--稳重 •左右两边拉拉手--均衡

*提问<2>:对比下面两张作品,你认为哪张的鱼更有个性?为什么?

•提示:首先要问自己,你喜欢那张的鱼,然后欣赏它的哪些地方?

★造型贴士:

•抓住特点--像模像样 •个性细节--生动独特

(四)《作业布置》——具体交代作业要求以及下周任务(2分钟)★提 示:

1、工具:小刀、卡纸(最好选用黑色)、剪刀、胶水

2、资料:本课做好的笔记,回家后准备的图片资料等。

第9课、开发海洋.畅想未来 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以海洋为题材。从海洋相关资料的收集、欣赏到萌发创作的激情,既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又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把现实的美和心中的美变为艺术的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本课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在充分领略海洋的丰富内涵与人文精神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重点:

启迪想象思维、探索未来海洋,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难

点:

如何使画面立意新颖、表现大胆。

三、解决难点的办法:

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加以启发,可参观深圳的海洋世界,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海洋的相关资料,为开发海洋、畅想未来做好铺垫,欣赏海洋题材的科幻画作品,以海洋为题材,张扬个性、畅想未来的海世界。

四、兴趣点: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自孩提时代起,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这节课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正是他们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

五、教学准备:

海洋题材的科幻画和想象画、海洋生物图片和电教资料,范画。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自主的探究、感悟。启发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新课导入:(2分钟)设疑:“移居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目标,很多科学家正在设计描绘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人造海岛”、“海上城市”、“海底世界”、“海洋农场”等,这样人类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资源。有些海洋工程已开始实施,这些宏伟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请同学们想一想,未来的海洋会是什么样的?(2)讲授新课:(8分钟)展示电脑课件,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创设一种超越时空的未来海世界奇妙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人类在发展,因此对未来海洋的设想没有穷尽,那么你是怎样想象的呢?)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让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对未来海洋的畅想用语言描绘出来。在学生描绘过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海洋科幻画作品欣赏,让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件展示:热情的海洋宝宝诚邀我们一起去畅游,看看它去过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播放美国科幻片《未来海世界》片段和剪辑的海洋开发利用资料图片)

海洋宝宝:“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蓝色、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我们看到的蓝色正是海洋,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水的星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出现在海洋,可见海洋和人类有着密切的渊源。

海洋宝宝:我们身边的大海如诗如梦、如此美丽富饶,我们心目中的大海又如何去表现呢?(勇于质疑、大胆想象,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开辟空间。大胆尝试、表达自己对海洋的美好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海洋宝宝带你们走进未来的海洋世界去看一看。

未来海世界:

“未来海世界”一直是人类依靠高科技向海要空间、向海要资源的理想目标,未来海底的人类新家园与现在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毫无疑问,对现实海洋世界的探究,引发出对未来海洋世界的思考和畅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海洋现象等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收集的过程中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在探究的氛围中交流资料,感受人类生活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启发学生思考,在对现实世界海洋开发状况的层层深入的探究中,自然地引发学生对未来海洋世界的畅想。)“未来海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异彩分呈的奇景:流线型的封闭式玻璃幕墙建筑、海洋仿生车、时空穿梭机和管道式交通枢纽……,人类在环保的前提下,在不影响海洋环境和不惊动海洋生物的条件下,建成了大型的海洋观光游览站、海底购物广场、海洋景观公园、海底度假村……。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天然状态下的海洋生物,人们在海洋里生活居住,尽情享受海底旖旎的风光。

学生分小组讨论。(此刻他们沉醉在对未来海世界的遐想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在构想着海洋的宏伟蓝图,表现出了他们求新、求奇、求趣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海洋宝宝:尽管大家对未来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丽,可是你们知道当今的海洋状况吗?(引出身边环境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自然联想到我们美丽的海滨城市深圳,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深圳周边近海一带,遭受着臭气熏天污染严重的深圳河水日夜不停的排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蔚蓝海岸”不再蔚蓝,在滨河路上,时时袭来的深圳河臭味,使人不得不掩鼻而行)

海洋宝宝:在广东,许多昔日曾是海洋生物摇篮、鸟禽栖息乐园的海湾、河口、沿岸海域和内陆江段,不仅80%受到破坏,不少地方还成了排污纳垢的超级垃圾场。污水横流、毫无生机的水域更是随处可见。随着人类向海洋的进军,人类对海洋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生产建设措施已经和自然因素一起,成为影响和改变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最终导致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海洋的环境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会随之变坏,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未来的海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尽情地畅想吧!

(试想,要是没有古代人遐想的传说“嫦娥奔月”,能有我们现实中的宇宙飞船和火箭吗?我国“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事实证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与它前瞻性的构想是分不开的。)

海洋宝宝请大家设计一张未来海洋合理开发利用的宏伟蓝图。

(教师针对不同创意的侧重点展示一批优秀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独特创意、构图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初步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八、作业布置:(28分钟)大胆地在创作中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图和各种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创造潜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内心世界的独白。让同学们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学幻想当中。

评价方法:(5分钟)(1)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激发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2)找出几名同学谈谈创作体会,抛砖引玉、拓展思路。

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2分钟)个性化的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施教方法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启迪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路的前提下,课前吸取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节省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兴趣和创造欲被激活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开发海洋的课题。

上一篇:高塘岭镇中学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下一篇:唱响三爱,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