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精选12篇)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篇1

本届五年级学生只有一个班,共54名同学,人数多,大班教学,难以注意到点,造成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不一。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没有音乐知识教学的连续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了,往往是教会一首歌,就大功告捷,所以学生参差不齐,加上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课习惯,给五年级音乐教学带来了难度。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郭志先

2011年9月

1、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基础,但每班还有个别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2、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三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篇2

一般艺术歌曲中的音乐情感表达

在一般的艺术歌曲中, 通常音乐负责表“情”的主要功能, 而语言则负责表“意”的辅助功能。由于音乐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 且人们创作与发明音乐之初就是为了表达情感, 因此, “情感论”一直被理论家们视为研究与论证的热点。19世纪, 音乐得以快速地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在欧洲, 音乐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此后, 许多理论家对于音乐与情感的认识基本都是类似的观点。戴里克认为, 音乐是我们表达情感的语言, 虽然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 也无法替代语言, 但却是人类内心进行情感宣泄的重要媒介。法国著名音乐与美学家杜夫嗨纳指出, 语言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传递信息的代码, 通过语言人类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与传达, 可以清楚地表达主观存在的事物。语言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被我们广泛接受的抽象的意指符号,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十分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语言表达的信息, 这一点是音乐无法实现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远远超越语言。它是一种不确定代码, 通过特殊形式向人们表达一种需要被接受者感知的, 只能用音乐这种形式去表达的特殊情感与意向。

虽然艺术歌曲实现了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但在艺术歌曲中音乐与语言之间依旧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春潮》便是一个有效例证, 这首艺术歌曲的词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丘特切, 他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该曲谱写了动人的歌词。《春潮》的音乐十分唯美, 其抑扬顿挫的格律、交错有致的音节和欢快流畅的节奏给人以无比流畅的感觉。创作者在对其进行配音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 不仅考虑了语言的选择, 还考虑了语言音调与旋律音符之间的相互结合, 因此对其音节进行了音律性设计, 设计为八个音节,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歌词的节奏感, 还使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有了完美的结合, 提高了歌曲的艺术造诣。

艺术歌曲的创作者在对音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协调, 借助语言文字的韵律和内容, 结合音乐的音律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定。无论是乐句划分还是和声技法都要进行合理的设定, 使艺术歌曲的各个部分之间可以相互协调, 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表达艺术歌曲的内在情感。《春潮》正是在其具体的表现过程中综合应用了变化音、三连音、和弦等方式向我们展现出了“春潮”的形象。《春潮》原本是一首诗, 被作曲家加入了音乐创作出了这首艺术歌曲。也就是说, 语言本身是可以直接向读者表“意”的。

无词艺术歌曲《练习曲》中的表“情”分析

笔者在前文已经论述过, 音乐在艺术歌曲中的主要作用是表“情”, 至于表“意”则主要是由歌词来完成的。表“意”只是音乐的辅助功能或者说是副功能, 这种副功能在音乐的形成阶段是不可忽视的, 且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一陈规受到了挑战。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悄然而至, 并走进艺术歌曲的行列,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本没有歌词, 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我们对其无语言音乐描写的实现和该曲的核心产生了不尽的疑惑。

《练声曲》中最为核心的两个因素是对位与线条, 这也是成就《练声曲》的主要因素。《练声曲》的创作中应用了大量对位化织体艺术进行表情达意, 而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唯一一首使用这种方式创作的艺术歌曲。

首先,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线条性, 这一点在旋律处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 《练声曲》因包含着丰富的织体形式与旋律变幻而经常作为声乐练习被使用。其次, 《练声曲》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位, 这其中包含了模仿与对比两个方面。对比主要表现在伴奏与旋律两个声部的相互对比, 而模仿则几乎贯穿所有的声部。正是由于这样的设定才使整个作品层次分明, 立体感强, 实现了音乐中情感的彰显。

标题性与内容性是所有艺术歌曲所共有的特点,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艺术歌曲比一般的标题音乐更加符合“标题”这一名称。柴科夫斯基曾提出, 音乐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主要有两种:客观与主观。而主观主要有两种:一是作曲家内心的情感表现与技法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标题明显是不需要的;二是作曲家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发或者感染, 之后应用音乐的形式对这种情感进行表达, 这时标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总之这两者之间有着平等的存在权利。

无词艺术歌曲《练习曲》的音乐独立性分析

下面我们针对《练声曲》出现的偶然与必然, 以及这种标题音乐范畴中的非标题音乐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练声曲》的实质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

《春潮》这类既有音乐旋律又有歌词的艺术歌曲, 通过语言和音乐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作曲家对于“情”与“意”的双重表达。此类作品的特点是将作品、歌词、标题融为一体, 使人们在赏析时无法忽略其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即使在演奏中抽掉歌词, 人们也无法忽略其歌词在表“意”方面的价值存在。而对于《练声曲》这种天生就没有歌词的艺术歌曲, 作曲家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从音乐出发的, 并没有受到诗词的激发, 这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形式, 却通过单纯的音乐向我们表述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意。《练声曲》要表达的是音乐本身的独立, 所以, 我们不必过多地追求其音乐动机的来源, 因为这才是《练声曲》艺术独立性的真实再现。

《练声曲》通过单纯的音乐向我们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意, 这一点远远超越了应用音乐与功能音乐。这种建立在以纯音乐手段表达声乐的作品基础上的方式, 对艺术歌曲的“标题性”来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种在应用音乐体系中创作的独立音乐再度成就了《练声曲》质的飞跃。拉赫玛尼诺夫将《练声曲》归于Op.34, 帮助我们理解了《练声曲》的真正本质。也许我们对这种没有歌词的歌曲怀有质疑, 不知可否将其归入歌曲的范畴, 但是当我们理解了它的独立音乐时, 所有的质疑便烟消云散了。

综上所述, 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情感的表达, 而语言向我们展示的是语意。歌曲的首要因素是音乐, 主要功能是表达情感, 歌词的存在与否都无法影响其歌曲范畴的划分。对于艺术歌曲而言, 传统观念中喜欢以诗歌作为歌词, 但是勃拉姆斯却放弃使用诗词而选择了民歌词,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玛尼诺夫只是在勃拉姆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便成就了无声歌曲, 赢得了一片喝彩。这显然不是偶然, 而是独立音乐在表“情”层面的成功应用, 这种方式让音乐变成了作曲家的情感, 并使情感与音乐艺术产生了融合, 不仅远远超越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 还向我们展示了独立音乐的真正力量与伟大。

结语

《练声曲》是典型的无词艺术歌曲, 它完美地展现了艺术歌曲表“情”的主要功能, 淡化了在表“意”方面的副功能, 将无词艺术歌曲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音乐独立性成就了《练声曲》, 不仅让我们明白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还让我们见识到了音乐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与情感进行有效融合之后, 所产生的超越语言的力量, 正是《练声曲》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J].艺术教育, 2006, (1) .

[2]张霞.谈艺术歌曲5教我如何不想他6的艺术性和思想性[J].艺术教育, 2006, (8) .

[3]童忠良著基本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4]叔本华, 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360.

上好一年级音乐课所想到的 篇3

课后我一直在寻找答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在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独自适应新环境。孩子进人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因此出现了这一现象:老师在前面讲着,学生自己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的照顾),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断乳”是家长一股认识不到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行事。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加重了孩子不安的心理。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对自己不懂的事物很关注,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出来而已。因此课堂上会出现这一现象:老师在上着课,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冒出一句话,打断了授课过程。

综上所述,我觉得需要做的是:

一、课堂常规训练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小学,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孩子们的心里,还认为音乐课是开开心心玩的课,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除了对学生站、坐、行、排队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也是不能忽略的。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应该用音乐来训练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进行师生问好,设计师生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旋表示“安静”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的目的。在所有的课堂常规练习中,我都会给学生一个甜甜的微笑,甚至一个轻轻的抚摸,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学习的认可以及对个别学生的提醒,尽量不用大声的命令式的语言。

二、从每一节课做起,课堂气氛要宽松、民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师生双方平等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而且特别注意这种交流侧重于对学生情感体验的正确引导。

要放下“老师”这个身份,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的感觉。然后从引导的角度人手,巧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给学生质疑、好奇的空间,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用鼓励代替指责,用交流代替命令,用探讨代替灌输。这种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将有利于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跳、敢唱,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创新。

几节课后,孩子们已经能够紧紧地围绕在我的身边。有一次排队时,当我走过一个学生的身边,他突然对我说:“老师你真帅!”我在一惊的同时内心也很高兴,因为学生已经认可我,已经喜欢我,愿意跟我做朋友了。因此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会像这个学生一样喜欢我,和我做朋友。

三、从教材上分析,合理掌控课堂节奏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合理调控音乐课堂节奏也是一门学问。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场所,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调控。可以打一个这样的比方——教学节奏犹如一个顽皮的精灵,跳跃在每一节课中,有人可以巧妙地指挥它,有人却无奈地受制于它。能够指挥它的老师,总能够让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夺人眼球,而受制于它的老师,总是让人感觉上课好像老牛拉车股力不从心。

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我认为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要认真钻研,反复聆听,预设课堂效果,设想弥补手段,这样才能查漏补缺,化险为夷。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生产线那样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50名学生可能有50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思路,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给教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四、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人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交融,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

1.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借用板画展示情境。板画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起到理想的教学作用。

3.借助语言带动情境。语言是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欢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启发。生动形象、抑扬顿挫的语言能很快地把学生带人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

4.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涵,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

一年级语文教情学情分析 篇4

为了及时总结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对教学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做好期末教学质量保证,现对本次教学质量检测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考试分析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的是多人协商精选,共同完成的语文试卷,从拼音到字词,从句子到阅读、看图写话有五大题型,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选择试题时在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增加试题的难度,目的是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为顺利完成下半学期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一年级组共有5个教学班的230名学生参加考试。总体平均成绩是84.71分。及格人数是220 人,及格率是94.2% ,优秀人数是135人,优秀率是50.66%,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3分。

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在学期中期对学生的学情做一个客观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都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检测结果看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学习质量反思教学。拿到测试的结果,我们共同分析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对策,希望能对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教情分析: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段小专题研究,本学期我组在教研中把新课标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先行课研讨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思考等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识字、写字作为本册教学重点,始终把拼音、生字,词语的掌握放在训练的首位,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平时积累,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并且采取多种方式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引导激励学生多认字,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味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培养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从试卷看,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听题,理解题意,答题正确,卷面干净,书写规范,较好地完成了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综观各班的期中质量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

1.拼音的掌握不够牢固。大小写字母的辨识,音节的拼读出现错误,书写出现多一笔或少一笔现象,造成失分较多,比较可惜。

2.二类生字成了考试的拦路虎。

因为学生认读生字和理解词义的局限性,使其遇到完全没有注音的阅读题时,思维受到了限制和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一现象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思考。作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应该掌握到怎样的程度,怎样扩大学生的识字量,都应该成为教学研究的范围。

3、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遗忘性较大,对已经积累的语言、词汇不能灵活地运用。突出表现在“按要求写词”和“把句子补充完整”题型中。

4、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5、在习作方面,部分学生观察不够,语言表达不具体

四、改进措施:

在对本套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需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我们要加强对同音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并逐步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使他们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2、培养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等学习习惯,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非浅。

3、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尽量减少学生的遗忘率。

4、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5、继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使家长能更好的配合我们共同教育好孩子。

6、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做完后检查的好习惯。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篇5

w w

w.5 Y K J.Com 1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作一全面反思。

一.试题安排

本次考试的范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单元。分五大部分。第一、基础知识部分16分。包括读音、字词、文学常识、病句内容,共8个小题。第二、填空题10分,6个小题。内容涉及学过的诗词及课外古诗词。第三、拓展延伸10分,内容涉及《西游记》、网络、短信。第四、阅读文段,包括一个记叙文,一个议论文,一个文言文。共34分。第五、作文50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20分。

二.班级得分情况(和其它班比较)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最高分

及格率

1班

42

2970

70.71

97

59.5﹪

2班

38

2875

75.66

101.5

60.5﹪

3班

36

2634

75.26

100.5

66.7﹪

4班

38

2366.5

63.96

88

26.3﹪

由上表可以看出,2班平均分是75.66最高,但和三班差距不大,三班是75.26。及格率方面,2班是60.5﹪,并不占优势。

三.学生答题分析

第一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基础的掌握不深刻,满分占16分,多数同学在5--14分之间,满分率为0。其中有3名同学得分在4分以下。本部分包括8个小题,1题写字注音题,所选的都是重点课文里的词,但竟然有5个学生一分没得,说明学生对课文掌握不好。2小题是词语题,找错别字,3小题属于词语理解,这两题属于平常积累题,学生得分一般。4小题属于课文理解,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作者混淆,虽容易,但不得分。5小题属于搭配题,学生得分可以。

6、7小题不难,学生也能得分。8小题属于病句修改,第一个病句难一点,学生失分多。

第二部分是填空题10分,都是学过的古诗词。学生失分多是由于错别字。

第三部分是拓展延伸题10分,三个小题。1小题属于名著阅读,学生虽知道答案,但由于平常不细心,不知道字怎么写,以致失分。

2、3小题都属于口头表达,学生都能答出,失分不大。这类题大都得6分左右。

第四部分是阅读理解,包括三个阅读文段,共34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属记叙文阅读,10分,第一题是词语把握题,学生能做出来。第二题,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由于文中有答案,学生能做出来。第三题属于句子分析,学生知道意思,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不得要领,不知道怎样说,也造成失分。第四题,分析人物心理,学生不会写。第五题,也是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分。

《学会倾听》,属于议论文阅读,12分。1、2、3小题属于论点和论证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高。4小题仿写,学生得分一般。5小题补充事实论据,学生语言不精练,失分。6小题考查古文知识,学生大部分不会。使分严重。

文言文阅读,考查了《出师表》和《隆中对》,题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高。只是最后翻译题,学生意译而不指译,失分多。

第五部分,作文,50分。两个作文题,任选一个作文。但学生写的话题作文抓不住话题,议论文没有议论文的框架。

一类文:8个。二类文:12个。三类文:18个。最高分43分,最低分8分。

作文失分原因:

①文体不分,杂糅。

②中心不突出。

③字体潦草,字数不够。

四.反思自己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阅读教学中有时为了赶课,存在开快车的现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重点训练,同学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另外,未重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训练。对古诗词默写检查不够。

3、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4、课外阅读面太窄。

这学期,我自认为我尽心尽责了,从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我做到了一位教师的责任。

五.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类推进:优生促进、中等生优化、差生转化。

4.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文章来 源

w w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篇6

017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第三单元

《我们从小爱学习》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准确地朗读北京儿歌,并能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二、指导学生能够用清脆、活泼的声音演唱说唱歌曲《我们从小爱学习》,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热爱。

三、通过儿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新儿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问好!

2、律动《小动物的叫声》

二、师生游戏打花巴掌、谈话导入:开学一个多月了,在学校你有哪几个好朋友?经常玩些什么游戏?

2、学生介绍。

3、师介绍游戏打花巴掌:打巴掌时,边拍手边念儿歌。我们一起来玩吧!

4、跟师学念儿歌,谁念得好就和老师打花巴掌。

、同座两人一组,打花巴掌《我们从小爱学习》。

三、学唱歌曲、初听范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得小朋友是怎样玩得?他们和我们玩得一样吗?

2、学生交流:不一样,有说有唱

3、师小结,说唱歌曲,板书题

4、跟琴学唱,师重难点教唱

、学生跟琴齐唱,师生对唱

6、完整跟录音演唱歌曲。

8、学生表演:和你最好得朋友一起拍拍唱唱。学生评价。

四、儿歌创编、师:我们从一拍到五,你能接着编儿歌吗?

2、学生编儿歌:你拍六,我拍六

你拍七,我拍七

你拍八,我拍八

你拍九,我拍九

你拍十,我拍十

3、唱一唱自己编得儿歌,同座打花巴掌

五、拓展部分、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是以学习为主题的打花巴掌,告诉我们学习要认真,不怕困难,其实还有很多以花名、讲礼貌、爱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我们一起听一听!

2、欣赏北京儿歌《打花巴掌》

六、小结

说说这节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师生再见!

第二节

题:《捉问号》

教学目标:、感受和表现乐曲热情欢快、诙谐风趣的情绪。

2、通过歌曲的演唱,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3、掌握42拍子的节奏,并有表情的演唱此歌曲。

准备:电子琴,许多彩色的问号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师生问好。

2、练声:《我们从小爱学习》

二、教学部分、刚才我们唱了一首歌曲叫什么?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到底是不是很爱学习,我这里有很多的彩色问号,谁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把这彩色问号送给他。

2、游戏:捉问号。看谁捉的问号多。总结:我们小朋友还小,学到的知识有限,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有。

3、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歌曲:捉问号

(1)老师弹奏电子琴,学生随音乐拍手,一起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歌曲的旋律。

(2)老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曲,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记住歌词。

(3)老师边弹琴,边教唱歌曲,要求学生唱出问号的自夸自大的表情和学生不认输的情感。

4、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问号霸道骄傲的表情,激发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战胜问号的勇气。

、分组演唱歌曲。

陈凌宙:音乐高歌海关情 篇7

作为黄埔海关的一名行业员工,陈凌宙的工作很难与音乐搭边。但作为一名业余的歌曲创作者,这份工作又给了陈凌宙太多的灵感。不久前,陈凌宙的作品《飞翔吧,友谊之鸟》在感动奥运精彩瞬间——2008奥运原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进京领奖的陈凌宙谈起自己的创作之路,感慨颇多。

陈凌宙生长在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从小喜欢音乐既是遗传也因耳濡目染。“那时家里定期会举办家庭音乐会,二姐演奏秦琴、哥哥弹吉它、我拉小提琴,父亲负责打击乐。”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陈凌宙内心喜欢音乐的火种被全面点燃。陈凌宙10岁起随父亲学习小提琴。中学时在学校乐队担任小提琴手,参加工作后在湛江港务局宣传队演话剧、唱二重唱……,多才多艺的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都认识这个敢唱敢演的年轻人。1983年,他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开始了正规系统的美声学习。由于此前参加宣传队时就开始创作歌曲,进入专业音乐学院后,虽然学业繁重,陈凌宙还是没有放弃创作。毕业前夕创作的《星海之歌》,凝聚了他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虽然这首歌至今未发表,但每当陈凌宙拿起歌谱,心里就很踏实。

陈凌宙进入黄埔海关后,主要负责海关的文化建设,成立了演出队。“黄埔海关的演出队很有名,海关总署都知道,我们吹拉弹唱的人才都有”。从这时开始,陈凌宙有意识的创作一些行业歌曲。1990年中国海关总署征集“海关之歌”,陈凌宙的作品《海关之歌》最终获得特等奖。对于此类的命题作文,陈凌宙坦言自己慎之又慎。儿童歌曲是陈凌宙创作的另一重点方向。“这可能与我喜欢小孩有关,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可听可唱的歌曲太少!我们成长年代的儿童歌曲简直是大繁荣”。创作儿童歌曲,陈凌宙认为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俯下身来,真正走近他们。陈凌宙说,他打算将他创作的儿童歌曲《快乐成长》《听听小鸟说啥哩》联同其他歌曲一起收录成辑,“不为出版,只想用这些音乐体现我的一种生活态度”。

一年级音乐学情分析 篇8

班级成绩

一、填空。(10分)

1、世界上许多事情,只有。

2、分享快乐,可以

3、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你弱

4、我们从小要相信,不信

5、每年的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6、我喜欢吃的蔬菜有。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括号内打“×”。(6分)

1、大伙儿一起商量小队活动计划,别人发表意见时,小东会认真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老师表扬王林同学的作文写得好,小欣说:“王林有什么了不起,我的画儿画得比她好多了。”()

3、给别人起绰号,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

4、买东西的时候,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拿了钱赶紧溜走。()

5、现在的许多卫生纸,明信片不是再生纸制成的。()

6、发票是顾客购物的凭证。()

三、阅读连线。(4分)

把下列相关最密切的两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塑料玩具绝缘性好

塑料饮料瓶色泽鲜艳

塑料插座使用方便

塑料日用包装材料不易破碎

四、问题。(10分)

1、你知道哪些水还可以再次利用?

八年级语文学情教情分析 篇9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人在本学第一学期任教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大都是农村儿童,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近一年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如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各种作业,认真复习,做读书笔记等。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差,如上课不发言,回家不预习,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师再三催促才交作业。

八年级语文学情教情分析

巴彦县长春中学

奏响音乐五部曲 激起学生万般情 篇10

关键词:音乐;高效课堂;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美佳作。要使学生感知作品的美,深入体会作品,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一定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受新课改的启发:要重视多媒体科学技术的运用,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将音乐纳入语文教学中,利用音乐教学,全面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我的尝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全心参与把握文章精髓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这种兴趣只有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听课的情绪,才会领会作品的独特魅力。

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文,主要讲述了翠翠和祖父之间相依为命、真挚纯朴的感情以及翠翠情窦初开,对心上人傩送“那份薄薄的凄凉”的情感。但文章缺乏故事情节,且语言质朴,激不起学生的审美欲望。于是我借助多媒体制作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加上黄磊的《等等等等》为背景音乐,在舒缓悠长的旋律中,古镇、青砖、石板路、小桥、流水,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情风俗历历在目。再加上“翠翠爱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誓言……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日复一日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的歌词,黄磊充满忧伤的演唱,仿佛诉说一个古老而凄婉的故事。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对文章的理解一下子豁然开朗。通过讲解学生理解了作者是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说明的主题。

二、巧设情境,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吴立岗在《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一书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在教师、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产生满意、愉快、合作、互动、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它就能极大地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教师只有从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努力营造和谐、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中学生,他们都热爱音乐,喜欢用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自己的情操,在课堂中如能渗透音乐,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品读并探讨作品,不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吗?

如,在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时,除了一个图文并茂、意境优美的课件外,伴着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学生品味了“清晨靜观”“落蕊轻扫”等画面,领略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并比较阅读了台湾著名作家罗兰的《秋颂》。这样的一堂课,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享受着作品与作者的意境。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除了欣赏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外,还可以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音乐中赏析作品,学生的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三、音乐伴奏,激发学生诵读欲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诵读对于学习语文的益处。虽然它是一种传统教法,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在“少慢差废”的指责声里,理智而又谨慎地进行了反思,传统的口诵心记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认同与肯定。但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他们大都对诵读缺乏热情,我在教学中,特别是针对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文言文等,配上不同的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文章独特的美。

如,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在课堂上,我播放了精心选择的琵琶演奏的古曲,在悠扬美妙的乐曲声中,教师带着学生反复吟诵,学生积极踊跃,争着朗诵,抓住这一契机,我适当穿插知识讲解,让学生懂得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学生在诵读中产生共鸣,欣赏到了文化经典的艺术魅力。再如,《赤壁赋》一文,我配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古筝曲,学生热情洋溢,饱含感情地品读出了文中那“绝尘脱俗、潇洒神奇”的美感。

四、音乐欣赏,沟通诗歌与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规定,增加音乐欣赏的程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文字欣赏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之一,换句话说,音乐教育在语文教育欣赏方面起着督导作用。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意蕴美历来受人青睐,正由于它的脍炙人口,为作曲家所偏爱,有些已成经典之作,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利用好这些音乐,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我不仅自己演唱,而且播放台湾著名歌手徐小凤的同名歌曲《虞美人》,在徐小凤的歌声里,学生更容易感悟到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也充分品味到了作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字字血泪的一面。将读、唱、品、背融为一体,学生很快就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意蕴。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可播放由诗歌谱写的同名歌曲,让学生边演唱、边品味,达到诗歌鉴赏的最高境界。

五、适宜刺激,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受教育者如同打开了平时作文仓库的钥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用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学观来讲,就是通过学生适应外部刺激来发展他们的才能,通过乐曲的刺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自己脑中的记忆,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将他们无声的苦思苦想变成有声诱导,通过老师的启发训练,就连平时难以涉足的细节描写,学生也能写得精练动人。

例如,写歌颂老师的文章,可选一些有关歌曲:《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啊,米兰》《好大一棵树》等;写父母亲人,可选择歌曲《烛光里的微笑》《一封家书》等。将学生的思绪加以启发,营造一个感人的氛围,让学生用语言编织自己心中的事例,然后加以整理、创造,写出佳作。

用音乐穿插课堂的每节课后,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让他们在课内情境的熏陶下,写出心中的所思所想。如《故都的秋》教完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段歌颂秋的文字。

教学中应启发学生从理论上实现音乐鉴赏。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然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都用高超的技艺,将乐曲的美妙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师也可让学生播放几首他们感兴趣的乐曲,然后让他们尝试着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将音乐的妙处及内心的感受描绘得逼真细腻,做到了“情由境生,有感而发”。

信息技术运用是各学科教学通用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情绪的艺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科技工具辅助教学,将多媒体音乐渗透到教学中,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变得更有效果、更有效率、更有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篇11

单位: 东南小学

姓名: 孙瑞娟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简便计算题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较低,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二、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三、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二)存在问题 填空题中的第1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3大部分学生对于简算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我班个别学生 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

四年级学情分析 篇12

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准备的一个基本要素。摸准学 情,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学依据。学情分析的基本内涵可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已学过并掌握的知识;

二、学生相对于学习新知识,尚缺乏的知识;

三、学生的思维水平;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大方面针对四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实践探究能 力这一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一、四年级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教学学情分析。

四年级同学有了小学前三年学习的基础,并且经过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对资料的搜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地基础,然而在对实践操作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

在《风筝》这一主题活动中,有些孩子不能够自主地去探究,从而不能够 真正地达到与实现我们实践探究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的意义

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

于注重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地尝试、体验,让孩子发现总结问 题,从而积累经验。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积极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有很强的 求知欲。课堂上有了想了解的问题,然而课下对于问题的解决、资料搜集 等方面,积极度明显下降。

三、调查研究

经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同学能够运用自主一种或多种方式进 行信息的收集的只有 21.6%,能够在课堂上自主实践、探究发现问题的有 56.2%,然而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的只有 18.7%。

四、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上面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至少掌握一种或者

一种以上的信息收集的方式,其中以上网查找、在图书杂志上查找资料的 居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采用适当的收集方法,还有一段的距离,对此老师在课堂中加大了对信息收集方法的指导力度,通过情景再现的形

式来对同学们进行信息收集方法的指导。将大部分同学常用的信息收集方

法以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另外,在第二项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发现,孩 子们在课上小组探究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孩子们的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是相当的薄弱的。针对这种情况的学 生,我采取了特殊对待方式,鼓励发现、针对于不同的班级形成不同的激 励方式,例如有的班级注重组的概念,那么就鼓励小组同学,有的班级注

重性别,那么就以性别来激励。最后一项调查问卷中显示,班级的孩子很

难将我们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延续到课后,针对于此,我们一方面让孩子 以多种方式去进行探究,另一方面以小组分工的形式来完成,既可以促进 作业的完成,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小组分工。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学生的课 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后测与跟进

经过上述方法的调整和更换,学生们课后基本上都能够积极地进行信

上一篇:有一种美丽400个字作文范文下一篇:《八年级第一学期班务计划_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