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精选9篇)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 篇1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你看,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身处农村,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14 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吧,出示温馨提示: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3、生字宝宝也来了,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4|、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篇2

何兰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

三、比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用“ ”画出来。(4分钟后,比比谁找得最正确!)2.学生自学。

(二)后教:(说一说,读一读)1.指名回答问题。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葫芦的可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

(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请用“~~~”画出来。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好!)2.学生自学。

(二)后教:(读一读,议一议)1.汇报自学情况。2.抓住主要词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错误。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当堂训练

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篇3

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学科:语文 班级:小学二年级 人数:40 授课时数:3课时 课型:新授课 周次:第15周 授课时间:6月15日星期二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从而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环节(组织教学:3分钟,复习引入:6分钟,讲授新课:66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 授课教师:*** 时间: -05-15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师:但是葫芦怎样健康的成长,我们知道吗?我们都知道叶子长不好是不能够长出好的`果实的,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为此他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吗?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你就知道了。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学生对照课后生词表默读课文,看看是否能自己找到答案。(时间:8分钟) 师:讲授板书好的生字(以比赛的方式,使同学们又快又好的记生字) 布置作业:对生字掌握不熟练的同学课下学会这些生字,下次课默写生字。 第二课时 1观看课件“轻松一刻”部分。(欣赏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和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注意画面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选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以了解学生对生词的掌握,从而调整教学进度。 3选学生朗读课文。提出以下问题供思考: (1)一开始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3)“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 (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样了? (5)看着小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以上问题在前面的大屏幕上) 4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作业布置:(把本节课学过的生词的意思弄明白,再书上标出词语,让学生造句。) 第三课时 1、读课文。 2、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 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总结课文内容。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不要固执己见, 要善于听从别人劝告。如果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所以同学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给你的好的建议。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心情: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总结: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事物生长的规律,没有认清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结果什么失去了心爱的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3.指名答。(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答。(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

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小结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教案、反思 篇5

说课人:李巨兰

说课时间:2010、10、27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教材与学生情况,确定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让孩子们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识记生字、写字,进一步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完成。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议议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葫芦一个

四、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葫芦实物,让学生看看葫芦的样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葫芦身上来,然后过度到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生字教学。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就要求学生把生字在文中标出,并自学生字了。由于这课生字不多,才有六个,所以采用抽读 的形式检查生字的认识情况,再用拼读、去掉音节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读音。最后设计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桌里找找老师提前放好的葫芦词语卡片,谁找到并认识,这葫芦就是给他作为奖赏。让学生在这种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加深了对生字的识记。把识字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前,目的是为讲解课文扫清障碍。

3、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入手,以“从哪看出他想要葫芦?”“他得到了葫芦吗?”这两个问题为主线,带着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而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首先男、女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然后根据问题,自由地读一读、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与语句。在这一环节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等等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文中有两个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一个感叹句,一个反问句。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接着分角色朗读邻居与种葫芦人的对话,进一步感悟种葫芦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此出示“小葫芦与绿叶的对话”课件。使学生了解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葫芦为什么会落了的原因。

4、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5、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2)、动手画一画小葫芦。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6、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李巨兰

执教时间:2010、10、27 执教班级:二(2)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让孩子们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孩子们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葫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葫芦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检查认读生字情况。(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2)全班拼读生字(3)大组开火车读生字

(4)个人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2、游戏巩固:让学生在桌子里找出老师藏的葫芦词语卡片认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分自然段抽读课文。(同学们在家预习得非常好,生字词语都读得很准确,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预习情况。检查标段。男女生分自然段朗读。)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从哪里看出他想要葫芦?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1)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语句。)板书:葫芦可爱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这句话是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3)全班齐读取该段。

3、这人得到了他想到的葫芦了没有?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板书:生蚜虫

(1)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自由朗读第二段,男生回答怎么想的?女生回答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有几个蚜虫怕什么!”

(2)指导读好“有几个蚜虫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改成陈述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老师读前一句,学生读后一句。

(3)课件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指导朗读,理解“自言自语” 看图,说说种葫芦人的表情。

4、邻居劝他他听吗?找出邻居与种葫芦人说的话。在哪个自然段?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2)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课件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葫芦落了 出示烂葫芦让学生观察。

五、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六、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七、作业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2、动手画一画小葫芦。

反思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小学教 学设 计 网--更多语文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书写中,学生能熟练识记本课生字词,写好“棵、盯、治、怪”四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3.通过具体词句反复的朗读,体会这棵葫芦的可爱,以及最后葫芦落了的伤心。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写好“棵、盯、治、怪”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明白故事内容。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从具体词句中体会小葫芦的可爱,以及没能得到的葫芦后的伤心,读好感叹句与陈述句。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葫芦的“芦”在单独读时是几声的?(二声),看到“葫芦”这个词,你能知道课文围绕着“葫芦”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后梳理出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藤上挂(结)了几个小葫芦,有一天(叶)上生了(蚜虫),他(不治虫),没过几天(叶黄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咱们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同桌两个先读一读,一人一段,然后再交换读,读错的同桌指出来。生:同桌合作中。。。

师:都读好了吧,咱们分大组展现一下你们的实力,看看哪个大组读的最好,能够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漏字,不拖长音。

生:每个大组读一段展示(每读完一段其他组评价有没有问题,然后克服上一组里的问题继续展示)

师:课文都读的这么好了,看看单独的词你是否认识了呢?(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图片)生:指名领读

师:去掉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出来吗?谁来挑战。生:2-3名同学领读。

师:大家一起来摘一摘葫芦吧!(出示单个生字)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大家看到那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还结(挂)出来了小葫芦,课文哪一自然段在说这个事呀?(生快速找到第一自然段),你从这段中看到葫芦藤是什么样的?找一位同学先起来读一读。生:示范读。

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中咱们能读出这棵小葫芦藤怎么样啊?(很可爱、很喜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师:好,那同学们再读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短语重读一下试一试,就像老师这样......(示范读中)。再找同学起来读一下。生: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咱们再看一看花谢了以后怎么样了,谁起来试读一下?(指名读)

生:(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师:花谢以后藤上是怎么几个小葫芦啊?(生快速回答“挂了”),什么是挂呀?(生发言)好,快速想象一下小葫芦挂在你眼前,有小风轻轻吹过,小葫芦在干什么?(也在随风摆动,摇晃)所以我们不禁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看好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感叹句)。师:读感叹句一定要带着自己充分的感情在里面,我看谁能读出小葫芦的可爱来?从花谢以后开始读。生:多名同学试读。

师:那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得到了吗?(生能快速回答:没有)你从哪个自然段读出来的?(生能快速回答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伤心的心情。生:齐读中......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小葫芦藤都结出小葫芦了,到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吗?咱们下节课再讲。

五、书写指导

师:把课文翻到66页,看到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先观察,哪6个字是左右结构的,(确定出“棵、治、谢、盯、邻、怪”后,再观察哪四个字是左窄右宽的,(棵、治、盯、怪),这节课咱们先写一写这四个字。

每个字都要先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并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该注意的地方。

棵: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写舒展。

怪:左高右低,右上部的“又”撇捺舒展开,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能超出撇捺的宽度。

盯:左高右低,“丁”旁的横要拉长些,竖勾收笔要靠近竖中线。

治: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第二课时

目标:

1.写好“谢,想,言”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2、3自然段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说出“叶子被吃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懂得叶子对于植物很重,只要叶子长得不好了,这株植物长得也就不好了。

重点:写好“谢,想,言”,体会2、3自然段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难点:知道“叶子被吃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懂得叶子对于植物很重要,只要叶子长得不好了,这株植物长得也就不好了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

师:咱们再来回想一下上节课留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指着黑板说)看这里(孩子们能快速说出叶子上生了蚜虫)好,哪一段说的这个事儿(生快速说出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先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齐读)

二、品读

师;从这一段中你能读出葫芦主人想的什么,又说得什么呢? 生: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好,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体会出葫芦主人什么样的心情啊?(不在乎、无所谓)谁能读出那种不在乎来的语气来?(找多名同学起来试读),再看这两个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对比读一读(指名同学试读)师: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能看出语气怎么样啊?

生:第一个感叹句语气很强烈,第二个句子语气很平淡。师:按照感叹句的读法,谁想试着读一读葫芦主人自言自语的说的内容啊?(生试读中......)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试着读一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依然是谁说的话?你们从第几自然段找到这句话(第三自然段),这是个什么句子?(问句的语气是什么样的)(上扬的)再试着对比读读上面的两句话。

师:我们依然可以读出那个人对于治虫子这件事还是不着急,有一个人是替他着急了?(邻居)(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接下来咱还是三人小组合作,注意邻居着急的语气,葫芦主人依然不在乎,无所谓的语气读出来。生:小组展示

师:看这里(指着黑板),到现在我们都学完了,我们却发现,(叶)长了(蚜虫),(不治虫)(叶)黄了,小葫芦(落)了,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很重要啊?(叶子)得出叶子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也就落了。所有的植物都是这样啊,想一想我们教室植物角曾经有一棵桂花很香的,我们养着养着,叶子蔫了,慢慢的掉了,花儿有些还没开,也就落了,如果它的叶子长得很好的话,花也不会落,也就不会死掉了。书写指导:

谢:先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再让孩子们说说注意的地方,“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 篇7

设计者 新登镇小 徐萍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 以朗读为载体,语感训练为突破口。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思考,在读读悟悟中对课文有所感悟与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课件的使用以学生的自读自思为基础,学生有所悟后为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而运用相关动画。根据学生心理,采用漫画的形式,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生交往过程 相关课件

一、看图设疑,激发兴趣。

1、先后出示图(一)、图(二)。

2、描述两幅图上的葫芦是怎样的?随文学习生字“葫芦”。二、初步感知全文。1、带着疑问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说说“好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全落光了?”

3、学生找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1)、随文学生字:藤、哇、盯、邻

(2)、重点读好下列几句(可以与陈述句的朗读作比较):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4、再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要求能突出重点。

三、感悟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一节。

(1)、(出示人物)师: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瞧(出示课件)这就是他种的葫芦。你能找到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它的吗?

(2)、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填空:( )的葫芦

(3)谈谈葫芦的可爱之处,从中体会“挂”字的含义。2、学习第二、三节。

(1)、观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思考:你觉得种葫芦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我觉得这是一个“傻乎乎、可笑、不听劝告……”的人。汇报的同时借助动画重点感悟“盯着、自言自语、奇怪”等词句。

(3)、分角色朗读或给2--4节动画配音。

四、总结延伸。1、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可以从种葫芦的人惊讶的表情中去猜测)

2、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预设:*叶子和果实有密切联系。(适当拓展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填空。)*种果实要及时捉虫。*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图(一):小葫芦长得很好。

图(二):小葫芦一个个变黄,落下来了。

出示:重点句与对比句。放大课题出示一个漫画人物。播放:一棵长势很好的小葫芦,镜头拉近,最后定格在一个挂在枝头的葫芦上。播放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以及种葫芦人前后截然相反的夸张表情。(动画突出种葫芦人的动作及神情)播放无声动画。出示种葫芦人弯腰看葫芦时懊丧的样子。

出示植物生长图及相关作业

我知道:植物果实的生长与它的( )、( )、( )都有关系。

《我要的是葫芦》优质课教案 篇8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续写 篇9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颗葫芦。他经常去施肥,浇水、锄草,慢慢地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又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看着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别提有多高兴了。

忽然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又爬着一些蚜虫,心想,这回不能再让你害了我的小葫芦了,我得赶快把你处理了。于是他开始在叶子上喷洒农药,给小葫芦治病。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没有了,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小葫芦一天比一天大。

上一篇:数学史概论教案下一篇:《小小设计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