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110周年征文(精选7篇)
xx一中将于2013年10月迎来110年华诞。为了发扬优良传统,挖掘丰厚积淀,激励师生向上,促进学校发展,打造文化品牌,特制订校庆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3年10月
二、活动主题:传承、发展
三、活动原则:热烈、俭朴
四、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员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在校学生,周边兄弟学校代表,市县教育局领导、市县领导等。
五、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领导组、办公室。
2、组织编写《百年风雨路 十年奋进歌——纪念xx一中110年华诞》,总结2003年百年校庆以来办学成果,包括学校发展、条件改善、学校荣誉、教科研成果、名师风采、知名校友、领导关怀、题词题字等。
3、局部更新校史展室,举办110年校史及办学成果展。
4、评选十大名师、十佳班主任、十大教学新秀。
5、围绕活动主题,创作、排练一场文艺晚会,共8个节目,每个节目时间5分钟,预计40分钟。
6、美化校园,包括版面更新、宣传栏制作、墙壁粉刷、条幅悬挂等。
7、扩建学生公寓楼,编制预算报告,申请专项拔款,改善办学条件。
8、主楼正门安装电子显示屏
9、主楼门厅安装触摸电脑。
10、搭建主席台,布置会场。
六、活动安排
8:00领导、来宾报到并参观校史展室。
9:00召开庆祝大会:
(宣布庆典大会开始,鸣炮、奏乐)
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国歌。
第二项:宣读贺信、贺词。
第三项:献花、献词。
第四项:校长讲话。
第五项:校友代表讲话。
第六项:市教育局领导宣读贺信。
第七项:县领导讲话。
第八项:表彰奖励。
10:00文艺演出
1888年, 在康有为等维新核心的不断努力下, 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 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生存危机的情况下, 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奋发图强寻求变革的最初尝试。在短短103天的百日维新过程中, 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道谕旨, 几乎包含国民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彻底废除科举制, 参照国外模式建立新式学堂取代传统的书院与私塾, 不但在北京建立京师大学堂, 还要在全国各省设立高等和初等学堂。当时, 湖北工艺学堂,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京师大学堂, 两广大学堂, 越秀书院等校顺应形势开设了“图画”课程, 此时开设的“图画”课程, 相较于洋务运动时期例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设立操炮学堂开设的绘图课相比更重了一层“艺”的因素, 表明“图画”在传统的思想价值领域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 西画在中国的传播也开始向学校教育的方向转移与靠拢。 (1) 因此可以说, 维新变法为后来图画手工专门科的创办提供了社会需要的基础和条件。
二、两江师范学堂创立的前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
1. 壬寅学制
1902年1月, 张百熙被任命为管学大臣, 清廷让他制定各主要学制章程, 因为在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 史称“壬寅学制”。此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教育制度, 他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 其中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 (大学预科) 、大学堂 (大学本科) 、大学院 (研究生院) 三级。大学堂也称大学专门分科, “科”即相当于后来的学院的概念, “科”下有“目”或“门”, 相当于当代意义上说的“系”。壬寅学制规定大学分科共设7科35目, 其中对设立图画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安排。
2. 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中规定给予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之特殊待遇, 造成当时的新式学堂越办越多, 在1904年中国新式学堂总数猛增到至少4222所, 入学人数至少达到92169人。鉴于一下冒出如此多的所谓新式学堂, 很自然地会存在管理不规范、各地方势力各行其是、当地教学人员思想方式跟不上等现象, 学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因此清政府觉得有必要再制定一个更新更翔实的标准进行规范, 于1903年农历闰五月初三日废止“壬寅学制”并以当时日本的学制为蓝本于1904年1月颁布了“癸卯学制”。此学制把大学分科成经、文、医、农、工、商、格致和政法八科, 虽然没有把美术或艺术专门列为一科, 但图画因为是实用之技能而被采纳为主要的学习课程并且对图画课的教学内容、主旨、方法甚至教学时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可以说, “癸卯学制”以法律的方式确立了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传授在当时中国的地位。
三、两江师范学堂的兴办和图画手工科的创立
1. 两江师范的兴办
如前所述, 清政府将各地大小书院改为新式学堂, 新式学堂的出现而造成各门类教师奇缺。因此, 首先兴办师范教育培养本土教育家又成了当务之急。
事实上1901年清政府下旨各省书院改为学堂的时候, 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已意识到要首先从兴办师范学堂入手。他先后邀请缪筱珊、罗振玉、李瑞清、张骞等名流参与讨论筹划并于1902年5月上奏《筹办学堂折》, 请求在两江总督督署南京开办师范学堂以解决日后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问题。然而同年刘坤一病故。张之洞接任他的职务后更为积极地筹办师范学堂。在他奏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正月初八日的《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中说:“查各国中小学堂教员, 咸取材于师范学堂, 是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 关系尤为重要。” (2) 是年底, 他主持“于江宁省城北极阁前, 勘定地址, 创建三江师范学堂一所, 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士人皆得入堂受学”。学校虽在1903年3月开办, 但一开始校舍并没有建好, 张之洞提议暂借公所地方, 先行开办练习教员之法。同年3月, 派缪荃孙、徐乃昌、柳治微等赴日本考察教育两月之久。缪荃孙回国后, 主持学堂事务。6月19日学堂开学, 由中日教师先相互交换知识一年, 次年, 即1904年11月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两年多的筹备而创建, 开始正式招生开学。缪荃孙被委任为三江总稽查, 徐乃昌1905年任三江总办, 柳诒徵则在1903年6月被录用为三江的教习。学堂设在明国子监 (现在的南京成贤街东南大学校园内) , 建筑规划由湖北师范学堂长胡钧参考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蓝图而定。主要为中学以上培养教育师资, 开设博物、历史、舆地、图画、手工、音乐等课程, 手工、图画为必修课, 总教习为日本人菊池谦二郎, 图画教师为亘理宽之助, 手工教师为杉田稔。
值得一提的是, 姜丹书先生对此校的师范等级做过详细的解释:“我国最初的师范教育制度分两级, 一曰优级 (入民国改称高等师范) , 一曰初级。优级师范是培养中等以上学校师资的场所, 初级师范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场所。有些地方两级合办在一个学校, 例如江苏两级师范学堂 (在苏州) 及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在杭州) , ……而这个三江师范学堂, 是单纯的优级师范, 不附带初级, 故校名上不加标明。”并且还详细解释了为何一开始名字叫三江师范, 而后改成两江。“因为此校的学区, 是以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为范围的。其实, 两江二字, 已是包括了三省。原来在科举时代, 安徽与江苏两省合在南京一个贡院内举行乡试, 称为江南乡试, 所以江南这个名称, 是包括江苏、安徽两省而言的, 江南和江西乃是两江, 也就包括了这三个省。故两江总督直接管辖这三省, 安徽、江西两省的巡抚, 都受这一个总督节制, 换句话说, 这个学堂也就是两江总督职权下的一个教育事业, 则称两江师范是合乎逻辑的。” (3) 虽然姜先生描述了师范学堂的名称由来, 但同时我们可以从他的描述中感受到当时三江师范学堂的地位之高。此校是我国师范教育的鼻祖, 更是艺术师范的肇端。因为这一时期的“图画”普及教育开始蔓延而转向师范学堂。
2. 图画手工科的创立
1905年该校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后, 任命李瑞清为“师范传习所总办”, 并委任他做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 (校长) 。李瑞清上任后立即在全国率先按“癸卯学制”要求学堂设置“图画手工”的课程内容, 将“图画手工课”设置为各学科的必修科目之一, 这一举动因身为“优级”的学堂层次和高度而客观上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开端。
当时, 该校自然科学课程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全由日本教习担任, 图画手工课也大多由日籍教师担任, 在李瑞清刚刚担任校监督时对所聘的有些日籍教师不满意, 后来他亲自赴日本做教育考察, 选聘教师, 访得几位日本著名的教育家, 所以后来聘请的日本教师都非常优异。预科的图画课教师先是日本人亘里宽之助, 后是盐见竟。西画课主要由盐见竟担任, 用器画课由盐见竟、亘理宽之助担任;手工课的教师为一户清方和杉田稔。而中国画教习, 则由李瑞清的好友曾熙推荐的著名书画家萧俊贤担任。此时, 虽然图画手工课程已为学校中各学科的必修课程, 但学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图画手工科。因为“癸卯学制”所规定的关于优级师范的分科中并无图画手工这一科, 学校是无权违章擅自改动的。但是本身作为晚清书画家的李瑞清爱好美术, 并一向重视艺术教育, 他曾亲自前往日本考察, 得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有“图画手工”一科, 他也主张学习兴办。于是他“咨询校中诸外国教授, 汇集东西各国师范教育设科之成例, 竭言函应添设图画手工科的缘由, 拟定艺术专科之办法, 条陈学部, 奏准添设”。于光绪32年 (1906年) 在两江师范学堂里办起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师范类的美术系科———“图画手工 (专修) 科”。姜丹书说到李瑞清此举为:连办甲、乙两班, 培养成我国艺术教育第一辈师资六十九人, 散播开来, 成为各地最早的艺术教育种子, 滋长蕃衍, 开花结果, 实有“树木树人”之功。若无他首先特别提倡, 开辟园地, 不知道要推迟到民国几年才可能有此科设施?
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首创对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起到的拓荒和奠基作用无疑有着重大意义。他所培养出的近代中国第一批本土美术教育家对中国日后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此往后, 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开始向西方的学院美术教育模式靠近。新式的师范学堂培养出第一批本土的美术教育者和留洋归来的学生共同成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变革的两支重要力量, 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我们可以从两江师范学堂的创立背景看出高等教育制度建立的不易;从李瑞清首开先河在两江师范创立图画手工科看出这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需要, 时间上的第一和层次上的“优级”让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位置显赫;从她培养出的这第一批美术教育家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希望, 他们自身既是伟大的画家, 又大多一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 兴办学校, 辛勤耕耘, 培养了大批的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家和杰出的画家, 影响直至现在。
本文搜集整理了一些可以查到资料的史实, 加以汇总、研究, 为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110周年华诞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
祝愿南京师范大学永葆青春的活力, 为社会、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①赵力, 余丁.中国油画文献1542-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12, (第一版) :278.
②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折.
建校50周年,我们的学校领导以及师生们通过建校50周年校庆征文活动来庆祝我们亲爱的母校50岁生日。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建校50周年校庆征文范文来学习。
我是一名龙华中学预备班学生,去年刚入校,恰逢今年建校五十周年大庆,深感三生有幸。
每当清晨的朝阳金光闪闪地铺洒在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我自信满满地走进校门口,这一刻,顿感身心舒畅,愉悦感油然而生。看着这整洁、一尘不染的优美环境,心中大喊一声:“我们的校园真美,大大点个‘赞’!”
龙华中学有着悠久的成长历史,有目共睹的办学成就,鲜明的办学理念。在老百姓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因此深深吸引了我,半年书读下来,果然名不虚传。老师们教学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也是蛮拼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汪老师和数学老师王老师同时生病了,在课堂上,她们拖着虚弱的身体,嘶哑的嗓子里讲出来的英语语句和数学公式对我们学生来说依然是那么悦耳动听、形象生动。你要知道她们俩正发着高烧这种带病坚持阵地不下火线的战斗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全班学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到了下午放学时刻,两位老师实在是撑不动了,带着倦容,疲惫不堪地到医院打点滴去了,我们全班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默默地祝愿老师病能马上好起来,因为我们全班同学需要您们。XX中学老师不仅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还体现了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学者型的老师,她上课幽默风趣,中外典故信手拈来。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次听她的课,听着她娓娓道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就怕下课铃声响起。听说她还荣获过区园丁奖,龙华中学教师们,我为你们大大点个“赞”。
接下来,你要问我XX中学还“赞”在哪里,我邀请你到校门口看看那些匾牌就一目了然了,“区田径特色学校”,“XX年、XX年、XX年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家重点课题科研单位” ……这些奖牌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学校师生的辛勤劳动和付出的心血。让身子“动”起来,让心眼“活”起来,让脑子“转”起来,这一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使XX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人人都能成功” “我参与,我成功,我喜悦”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我班赢得了十月份校运动会全校第一名的佳绩,通过这次运动会我班全体同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团结奋进,更和谐乐群。在一次班会上,班上刘XX同学满含眼泪深情地向孙梦媛同学低头道歉,老师们也为之动容,她俩以前老拌嘴,爱抬杠,同学们都称她们俩是“小冤家”,现如今她俩亲似姐妹,学习上取长补短;生活上互相帮助,真令人羡慕。像这样的我们班还有一对,杭XX同学和胡XX同学。
这学期我还有一件兴奋的事要告诉你们,我在学校见到了我爷爷辈、父辈的偶像,全国劳模——杨XX老先生。杨老先生台上精气神实足,侃侃而谈,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热的年代。他的扁担精神在那个年代鼓励着一批又一批像我们爷爷、父亲辈的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这理念也是当下所提倡的,永不过时。会后我有幸和杨老先生合了个集体照,他千嘱咐万嘱咐,要我们像雷锋同志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听了老爷爷的话后,我每次路过学校庄严的雷锋像时,好像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催促我,认认真真学习,清清白白做人,做国家栋梁之才。
继往开来,展望XX中学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学生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们的期望,一定和XX中学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辉煌走向辉煌。
沧桑砥砺半世纪,风雨兼程;辛苦奋斗五十载,世盛运旺。一步一步,旺庄中学在风雨中成长,终于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旺庄中学的50周年校庆。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薛老师布置给我的任务,作为一位小记者去采访我们旺庄中学的杰出的校友。这个消息仿佛给我打了兴奋剂一样,让我原本喜悦的心里更加喜悦了,脸上的欣奋更是无处盾形。
我要采访的第一个人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陈叔叔。他的个子不算高,宽宽的脸旁,一身庄重又不亲切的着装,体现了他的成熟和稳重,他的体型和董号叔叔有些相像,都给人一种春天般的温暖。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对他进行访问。
“你好,陈叔叔,请问您是我们旺庄中学第几届的毕业生?”我心中有一点小小的紧张。
“我是1975年进入旺庄中学的。”陈叔叔用随和的语气和我们攀谈着。
“那您在我们旺庄中学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有什么让您最难忘的事?”我渐渐地放松了下了。
“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在1976年的时候,高考制度又开始了,它让我有了对学习的一种热情和追求。”是啊,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已经不爱学习了,对学习没有渴望了,那么他会学好自己的功课吗?
“那您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陈叔叔想了一想,认真地说:“是我的班主任张志良,他教书的水平并不是比其它的老师好很多,但他有自己的特点,他会帮同学树立信心。我有一次看到了当时在国际上发行的《数学通报》觉的有些题目我们可以试着做做,便把想法告诉了张老师,老师非常同意我的看法,鼓励我好好去做,我感到非常激动,于是我就定了好几期的《数学通报》,自己在家钻研,再加上我那时候课程并不是很难,我便把心思扑在了《数学通报》上的难题上,于是我也有了一点点小的成绩。”信心是我们学习的源泉,有了信心,我们学习才有动力,有了信心,水滴会相信自己能净化尘埃;有了信心,雏鹰会相信自己能展翅翱翔;有了信心,沙漠会相信自己能化为绿洲……
那么有了信心,我们的成绩还会不好吗?我忍不住要为陈叔叔的真知铄见而赞美,于是我满怀敬意地说:“谢谢您的精美的回答。”
我接下来又听了邱书记的对我校的看法和期望。
“我很久以前就到过你们的学校了,那时候你们的学校比起现在可差远了,那时你们的学校还很简陋,80年代也没有你们这么好的生活水平,那时你们的教室虽然是旧的,但你们的老师是有一种精神的,他们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今天你们的条件更好了,因此你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旺庄中学的淳朴的校风,让我们旺庄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在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Distinguished leaders and guests, respected school fellows, teachers, students: 今天,我们欢聚江安河畔,隆重举行庆祝四川大学建校110周年大会,共同见证四川大学110年的光荣历史,共同领略这所世纪名校的厚重历史与青春活力,共同祝福她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thToday, we are gathering on JiangAn River to solemnly celebrate the 110 anniversary of Sichuan university, witnessing her glorious history of 110years, appreciating the significant history and energy of the century-long well-known university, and wishing her a better and glorious future.在此,我谨代表四川大学十万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四川大学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On behalf of the 100 thousand faculties and student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all leaders and guests presenting the meeting, express our greetings to our schoolfellow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ay sincere thanks to leaders, friends from various levels and fields,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作为四川大学校长在这里致辞,对我来说,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因此,今天我所表达的既是对四川大学厚重历史的真情感悟,更是代表川大全体师生员工表达我们建设新川大、再创新辉煌的豪迈情怀。
It is an valuable honor as well as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or me to give a speech here as the presid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大学的生命在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活力常在、青春永驻的不竭源泉。翻开川大历史,处处都能感受到精神的魅力、理性的光芒。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走向辉煌,得益于她孕育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从1903-1909年胡峻校长制定的“仰副国家,造就通才”,到1922-1924年吴玉章校长提出的“崇尚学术,启用新派”,从1926-1930年张澜校长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到1933-1946年张凌高校长实行的“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在历代川大老校长们的精辟概括和深遂思考中,始终蕴含着一个恒久不变、一脉相传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涵乾纳坤的宏大气魄,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这种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川大人对科学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和对理想的追求……今天,我们响亮地提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和“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理念和精神,正是对学校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在改革的潮流中涌进的家乡--筠连
姓名:学号:电话: 电子邮箱: 中文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筠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面对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春风村真抓实干,创新工作,艰苦拼搏,已经建设成为中国的独具魅力的“最美乡村”并在现代化旅游业的热潮中扬帆远航。筠连最具特色的茶叶也早已随着改革的春风吹向海外,成为支撑一方的重要产业,绽放出它最具特色的风采。关键词:改革开放,筠连,农民,新农村,旅游,茶叶。
小平同志曾经谈到“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经过的这36年,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采取了很多有效地改革措施,如所有制改革,价格改革,建立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和对外开放等。这些都在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的家乡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
改革开放以来,筠连经济、社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虽然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仍然进步巨大。筠连县委、县政府立足筠连县情,围绕建成二级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解放思想宽环境,招商引资促发展;调整结构壮支柱,增收聚财脱困境;基础建设树形象,协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川南煤海”、“中国苦丁茶之乡”、“中国奇泉之乡”三大品牌,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进程。
早在几十年前,家乡的地理条件相当恶劣,交通相当不便,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常听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的人说,那个年代太艰难了,大部分家庭都有七八个孩子,很难吃饱,一遇到天灾就吃野菜、树皮,这些吃光了,就吃白泥,那些年饿死病死的人很多。没有天灾的时候孩子们吃的东西也少,都不够分,大家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家里面都没有几件多余的衣服,通常都是出门的人才穿,有时候天太冷了,就往衣服里面加些干草,为的只是保暖,但是草容易扎人,极不舒服。那是的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最多就是看看破烂的小书,上面画着些人。也没有钱上学,到后来像我父母他们那一辈的好多人本来成绩也都不错的,但因为家里面人多,穷,吃饭困难,就被迫辍学回家当劳动力了,总之过得确实很难。
现在他们常常感动的说:“还是共产党好,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老一辈对共产党非常感谢,印象十分深刻。提起的时候都经常热泪盈眶。
到了后来,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使得家乡发展了起来,虽然速度在农村不是那么快,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县政府根据筠连的历史和现状,觉得筠连的农业要不断发展,要以推广科技成果为先导,以农田基本建设作后盾,并以资金投入作保证,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烤烟、茶叶、林业等各种经营项目,并尽可能的发展农村特色景观旅游业;
现在的筠连农村,变化巨大。像如今的筠连县春风村就在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春风村幅员面积5200亩,辖187户、829人,土壤瘠薄,资源缺乏,属典
型的山区贫困村。然而在2004年以来,春风村干部群众发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的精神,开山凿路,掘池引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翻番,从起步的人均1800元快速提高到2011年的10050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和谐村。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如下:
一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400元,2008年增至5500元,4年翻了一番多,并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该村以水果、花卉、茶叶、畜牧等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人均纯收入达3475元;乡村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收入是一大特色,人均达484元;工资性收入达1541元。
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4年来,春风村修建环村水泥路7.8公里,组道碎石路5.6公里,便民路12公里,公路形成大中小3个环线,新修人畜饮水池11口,新建沼汽池136口,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气”;电话普及率从5%发展到98%,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户平2部,电视普及率100%。三是村社更加文明和谐。春风村在基层组织的带动下,以争创“和谐农家”、“五好家庭”、“卫生庭院”和以开展“美在家庭、美在村居”活动为载体,注重搞好文化建设,强化村民素质,提高群众生存、生活质量。全村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2006年至2008年,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在2011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获得四川“最美丽乡村”称号之后春风村正努力打造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乡村。近年来,春风村利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依托水果、花卉、茶叶、肉牛养殖,开发建设以特色农业为支点的旅游经济。2011年,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400亩,水果栽种面积达到3500亩,肉牛养殖达到2600头。其中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以春风组集中连片1200亩李子园,龙塘组成片种植1200亩优质花卉苗圃基地,中沙组成片种植优质无公害1500亩茶叶园为景观基础,结合农家乐,发展林下养殖乌鸡,年出栏“桂花乌鸡”6万只,形成“山村李花+原生态美食”的旅游结合。春风村与腾达镇人民政府先后成功举办三届“李花节”和一届“品果节”,以陶然居农家乐为代表的19家农家乐生意火爆,年收入都在10万以上,农家乐旅游发展迅猛。游客能在看风景、赏李花、品李果、尝农家菜和农事体验中得到乡村旅游的休闲愉悦体验。目前,全村有宜宾市农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授予的“三星级农家乐”5家,“二星级农家乐”11家,“一星级农家乐”2家,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旅游经济比重增加,这种建设省级“旅
游名村”对筠连县乃至宜宾市乡村旅游具有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和支撑作用。
春风村在短短7年时间里,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800元提高到12581元,走出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之路,从石头缝里闯出新天地的“春风精神”是灵魂。总结春风村发展的经验,可概括为“四个力”:立足自身挖潜力、改革创新有魄力、基层组织强有力、艰苦奋斗聚合力。
筠连是川红功夫茶和早白尖良种茶的故乡,也是宜宾早茶最适宜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茶叶的品牌打造,将其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根据筠连县茶叶历史,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正向筠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努力让筠连灿烂的茶叶历史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茶叶是我们县大宗传统农产品,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较为明显的是1978年筠连茶厂的“筠连红茶”新茶参展春季广交后引起国外客商的热情关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筠连红茶”首先出口前苏联,但是到了对外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先后畅销英、法、澳、日、苏丹、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仅1985年筠连茶厂的外销量就高达2500吨,直到九十年代也一直畅销国际市场。1985年,筠连茶厂生产的川红功夫获得第24届葡萄牙里斯本世界食品博览会金质奖。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业部门和茶办的指导下,始终贯彻科学种茶的精神,小茶园、密植茶园得到广泛的推广,茶叶单产大大提高,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70000余亩,建成了全国100个年产五万担商品茶叶基地县之一,同时红碎茶的生产和出口达到高峰期。此间涌现了一批较为典型的茶叶加工和流通企业,如原筠连县茶厂、巡司八一茶场、双河乡茶厂、筠连县外贸局(公司)茶厂、筠连县供销社茶厂、筠连县土产公司茶厂、巡司乡精制茶厂、巡司红星大队茶厂等,它们为筠连茶叶出口创汇和茶农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促进了筠连茶叶的发展。
八十年代末,随着茶叶实行“二改三”、放开经营的改革后,市场开始由红转绿,县政府调整了茶叶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良种、开发名优的茶叶发展方向。进入九十年代初,在县茶办、茶叶站的指导下,全县又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良种
茶园建设,同时以天香茶厂为代表的部分茶厂开始生产名茶。特别是巡司银星良种茶叶专业村的成功建成,使茶园亩产值由一般的几百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高的达到8000多元,全村茶农收入达1080万元。
现在苦丁茶作为筠连茶产业的一支“生力军”,现有成片苦丁茶50000余亩。1997年筠连人发明苦丁茶新工艺以来,筠连在苦丁茶产业上实现了驯化种植、新工艺制作、无性繁殖技术、机械加工、地方标准、地方证明商标“六个突破”,取得了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2009年,筠连苦丁茶产量达2.05万担,产值10757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000余元,占据了筠连茶业“半边天”。总的来说,在筠连,在农村,改革的春风使得这些成就得以体现,人们的生活得以提高。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瞩目世界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不断探索、反复摸索的伟大事业。要实现两个百年计划,必须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相信以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定能让中国崛起,定能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吴保恒.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最后讲话的前前后后.领导干部网,2010.10.9
[2]田纪云.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新华出版社网,2009.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6]见十二大报告
[7]
[8]
[9]http://baike.sogou.com/v13069.htm
尊敬的xxx书记、xxx校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出席xxx建校xxx周年庆典活动。首先,我代表xxxx大学向贵校建校xxxx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长xxx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长期以来,贵校以优良的办
学条件,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享誉中国和世界。
xxx大学和贵校从xxx年起就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签定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过去几年,两校实现多次高端互访。这些交流活动给互相之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者,他们应当具备高水平的科技知识,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在未来数十年里,那些放眼全球、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大学建立广泛交流与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新型学习、研究和职业经验的大学,将会取得巨大成功。
未来,我非常希望我们两校之间以合作办学为平台,进一步加大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金秋十月,羊城处处流金溢彩。在这收获的季节,****大学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五十年的风雨兼程,春种秋收,无怨无悔;五十年的筚路蓝缕,一路创业,一路艰辛,硕果累累。这所历经曲折仍然奋斗不止的大学正以满腔的创业激情,恣意挥洒在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浸润在广东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里。几代人的青春与追求,几代人的创业,多少得失与收获都谱写在这令人心动的乐章里。
半个世纪磨砺成长
****大学的前身是广东省一所曾经广为人知的高等学府——*******。1957年10月,在祖国大地百废待兴之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字、国务院发文批准筹办,之后学校从广州迁往海南通什,1981年从海南迁回广州。四十多年来,学校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数万少数民族大学生。1998年随着广东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广东民族学院改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于2002年再次更名为****大学。
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日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设置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1998年,学校更名易制,改办************,并于2002年更名为****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学要建设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基地、科研信息中心和工业实训中心。同时,学校仍承担民族高等教育的任务,继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人才。
从民族高等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再到职业技术师资高等教育;
50年了!50年间,****大学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路——
50年的创业筚路蓝缕!
50年的发展弦歌不缀!
50年的精神自强不息!
50年的硕果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这是一所有着光荣历史而一路艰辛的学校:从创办民族高等教育,到探索职教师资高等教育,她义无返顾,一次次听从祖国的召唤。
几经易名和拓宽办学空间,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执著精神不改,历经坎坷却不减一脉相承的创业激情。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的师生秉承“艰
苦创业、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精神”,使****大学从当初的单一的培训课程发展到今天学科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七大门类,办学层次从建校时的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对这所历经风霜的学府而言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这种执著追求的办学精神写照。
学校目前设有电子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文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政法学院、民族学院、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大学英语部、体育部等3个教学部和广东省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学天河学院是学校主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本科二级学院。共有63个本科专业及其方向,44个专科专业,面向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地招生,在校全日制学生14097人,至今已经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培养8万多名合格人才。学校2000年开始招收留学生,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留学生慕名来校求学。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学与科研联系,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大拓展了办学空间。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7人,其中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739人,具有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9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教师24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7人。有数十位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除了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高补贴政策和科研奖励政策外,学校还实施教授每月津贴1000元,副教授每月津贴200元,刚入校的应届博士两年内每月津贴500元的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到2010年,****大学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将超过40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达到120人;努力提高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人员在教师、研究人员中的比例,到2010年专任教师中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引导教师积极获取“双证书”(教师职称证书、工程技术专业职称证书)。同时鼓励教师尽可能通过生产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让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教学实训。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等科研项目256项,出版学术专著68部、教材91部,发表学术论文2505篇,获国家、省、部、市等各级奖励100多项。
50年的艰辛与坎坷,一路探索发展与创新,成果斐然。50年尽管弹指一挥间,但凝聚着****大学几代人的追求与拼搏,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倾力打造广东职教师资的摇篮
几乎是十年前,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不被纳入视野的教育种类。然而,也几乎是十年前,广东这块充满挑战的沃土因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快速催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职业技术教育所需要的师资从何而来?
就广东而言,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社会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然而,广东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缺乏,与广东实施“科教兴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不适应,急需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解决职教师资人才的匮乏。
于是,从1994年起,****大学义无返顾地承担了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培养职教师资成为学校致力追求的办学目标。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教育乃当务之急,师资又是职业教育之首。
广东是经济发展大省,要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然而,作为日益重视的职业技术教育,之前的师资培养的缺席仍然是制约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广东全省技术人才需求量达500多万人,缺口200万人,职业技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工作母机。
学校改制以来,致力调整专业结构和改革课程,积极为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中学、技校、中专学校培养师资。目前,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校长培训中心”等,为打造广东职教师资摇篮奠定扎实的基础。
“双师型”老师培养“双证型”学生
致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是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综观当下高校发展的规律后形成的办学理念。这是学校新的党政领导邝邦洪、王乐夫、李月、吕清、罗海鸥、潘自勉、林伦伦、林卓、冯灿仪、王培林和老班子成员、广大师生形成的共识。
人才质量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致力于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更是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21世纪高等院校的发展与竞争,****大学奋起直追,新一届校党委提出了“突出特色、以质立校、建设新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强调要以质立校、特色兴校,提升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早在1994年,学校已经突破传统的专业课程设计,开设多门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业,对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进行有效地探索,取得卓越的成效。目前,学校已经确立了“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办学定位,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型”学生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面向职教”是为职教培养师资,培养“本科(学士)+技师”和“研究生(硕士)+高级技师”的“双师型”师资;“服务职教”是职教师资进修,职教校长培训,专业技能考证;“引领职教”是政策法规研究,教学体系研究,职业资格标准研究。“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具备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生产实践实训教学能力,既能做“教师”又能做“技师”;“双证型”学生是指
学生除了获得大学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通过相关职业技能鉴定。
建设高水平的工业实训中心是学校创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目前,学校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电气工程虚拟演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型重点实验室和高等职业技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这些教学设施满足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
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在教育界素有“大学工厂”之美誉。中心面积2万平方米,分12个实训区和虚拟演练、通信工程、模拟数字及电路、微电机运动控制、IT项目学生创新设计室等58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保证了本科教学实训实验的需要,基本上解决了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只注重理论而缺少实训操作的问题,更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个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系列性、综合性的实验实训和创新研发基地。从课程、专业的设置到实训的完成,学生可以在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实现“一条龙”作业,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只能说而做不了”的师范教育模式,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试验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衍达教授先后三次莅临中心,考察后评价说: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从验证型的实验向综合型的项目训练过渡。它的办成“教学工厂和创意工厂”的新思路将会创出特色,特色也是优势。”
培养“双证型”学生是学校提高人才质量培养追求的目标。学校采取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专业口径宽、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以素质+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致力把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高教职教研究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基地建设好、利用好,充分发挥这些基地、中心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双证型学生”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双证型学生”奠定基础。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双证”(学位证书和技术岗位资格证书)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一直超过96%,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充分就业,这也是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率的根本保障。从2007年开始,****大学迎来50名首届职教硕士研究生,同时还参与为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培养工程硕士,这将为广东职教师资队伍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培训师资,是****大学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坚持以“双师素质”为导向,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中职中专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双师素质”技能培训,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组织并承办了14个校长培训班、49个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23个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班,培训总人数累计达2816人次,学员遍及广东、湖南、天津、广西等省区。
春华秋实 桃李芳菲
50年春华秋实,50年桃李芳菲。50年间,****大学培养的8万多名毕业生奔赴世界各地,在祖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展露才华,报效国家。他们当中,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五一”奖章获得者,有奋战在职业教育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有勇于开拓的民营企业家,有参加海外维和的和平使者……
当前,****大学秉承“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育人理念,着力营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严教为业、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依托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和学校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延伸了课程教学和实训的空间,把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成长实验创新。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1项,省级奖励114项。其中学生先后获得:
2004年参加全国本科生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赛区(中高职及本科学生组)选拔赛”的冠军和季军;
2005年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全国1项;
2006年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赛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APIDA第十四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学生组)金奖;广东省大学生动画大赛、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2006年“航天杯”首届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广东赛区暨“动感地带杯”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总决赛本科组冠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二等奖;
2007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和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学生项目“最具推广值奖”;全国师范院校DV作品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一等奖;广东省第八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获二等奖。
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教育,涌现了主动要求到西藏任教的2000届毕业生房秀丽、2002届毕业生吴丽杏、2003届毕业生郑伟等同学;涌现了见义勇为、与三名持刀歹徒搏斗身负重伤的电子工程系98级学生吴宇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关注的焦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建校110周年征文】推荐阅读:
小学建校十周年征文10-25
建校十周年祝福语10-29
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校长讲话10-30
在建校周年庆祝大会上学习领导的致辞07-13
在电大建校25周年校庆仪式上的讲话11-23
在××卫校建校7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稿07-03
110周年校庆工作方案09-11
护士节110周年演讲稿2006-21
建校文艺演出方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