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关的成语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有关的成语(共12篇)

学习有关的成语 篇1

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4、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7、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9、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学习有关的成语 篇2

日语的惯用句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文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它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生动活泼, 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 是日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惯用句大多都是用极简短的语言来表达, 不仅被广泛用于口头会话, 也常被用于文章之中。通过惯用句, 我们可以生动、幽默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例如, 日语中的足を洗う (洗手不干) 、鼻毛が長い (好色)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非常忙) 等等, 而汉语当中, 也有很多的惯用表达。例如, “墙头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晴天霹雳”、“对牛弹琴”。这些表达在汉语中被分别归类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之中。由于在汉语中与日语惯用句对应的比例较大的是成语, 因此本文以成语为主要的比较对象。

不少学者专家都曾对中、日文的惯用句做过比较分析, 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身体词汇为中心的。而笔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发现中、日文惯用句之间的关于动物的词汇也是很有趣的比较对象。例如:犬と猿の仲 (水火不容) 、猫に小判 (对牛弹琴) 、蚊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子は蛙 (龙生龙凤生凤) 。可见, 在日语和汉语之间, 表达意思相同的惯用句所使用的动物词汇是有不同的。从这一点上说, 对中、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做一个归纳和分析, 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日语常用惯用句词典中收录的惯用句为调查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231个;以汉语《通用成语词典》中的收录的成语为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惯用句124个;以这些惯用句作为例子, 重新整理归纳之后, 找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试图从文化等角度来寻求其中的原因。

一、中、日语成语中的相同之处

(一) 有相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

井の中の蛙 (井底之蛙) 蟻の穴から堤も崩れ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俎上の魚 (俎上肉) 虎に翼 (如虎添翼) 牛に経文 (对牛弹琴) 塞翁が馬 (塞翁失马) 虎の威を借りる狐 (狐假虎威)

(二) 动物词汇来源广泛

例如:汉语

一马当先亡羊补牢门可罗雀风声鹤唳打草惊蛇龙飞凤舞鸟语花香杀鸡取卵鹦鹉学舌噤若寒蝉

日语

足元から鳥が立つ頭の上の蝿も追えない鼠が塩を引く後の雁が先になる虻蜂取らず蟻の穴からも堤も崩れる蛙の子も蛙狐と狸の化かしあい犬に論語鰯の頭も信心から鵜呑みにする

(三) 动物词汇使用时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

在汉语中, 有“鹤发童颜”一词, 而在日语里, 有「鶴は千年、亀は万年」的说法。相似的说法请看下面一组:

虎の子 (珍贵的东西, 宝贝) 時に遭えば鼠も虎になる (耗子逢时也能成老虎) 馬を牛に乗り換える (弃优择劣)

而汉语中, 有“生龙活虎”、“鼠目寸光”、“马到成功”等等。对于“虎”“马”等动物词汇赋予了褒义的含义, 而“鼠”这样的动物,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里都赋予了贬义之意。

二、中、日语成语中的不同之处

(一) 汉日语惯用句的字数不同

汉语的惯用句以成语为例, 成语多为四字。而其他的, 如“拍马屁”、“背黑锅”等等多为三字。可以说, 汉语的惯用句字数相对固定。与此相对, 日语中的惯用句没有固定字数, 如上所举之例, 「魚は鯛」、「兔に祭文」、「雉も鳴かずば撃たれまい」等, 有三字, 也有四字或者更多字数, 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惯用句中使用的动物词汇有不同的倾向

汉语惯用句方面, 在《通用成语词典》中的123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惯用句中, 有26个中包含了“马”, 13个包含了“虎”, 依次为“龙”, “牛”, “鸡”, “狗”等。

日语惯用句方面,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常出现在惯用句里。例如: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

(三) 惯用句中出现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不一致

如前所述,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的例子为数不少。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褒贬意义不同的现象。例如下面一组例子。

烏のお灸 (小儿烂嘴疮) 烏の行水 (蜻蜓点水)

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姜还是老的辣)

上面列举的日语惯用句中出现了「烏」 (乌鸦) 、「亀」 (乌龟) , 而惯用句本身并没有贬义之意, 甚至有褒义的表达。而这两种动物在汉语的惯用句中出现时, 例如爱屋及乌、缩头乌龟等, 有贬义之意。

类似的例子还有“虫”。日语中「虫がいい」表示自私自利。而在汉语用于贬义的较少。

(四) 汉日语中都有自己特色的动物词汇表达

汉语中关于“龙凤”的惯用句相当丰富。例如: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潭虎穴、乘龙快婿、龟龙麟凤、凤髓龙肝、凤子龙孙等等。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甚少出现。

日语中「鳩が豆鉄砲を食ったよう」 (惊慌失措) 、「鳩に三枝の礼あり」 (有礼貌) 「虫が起こる」 (抽风) 、「虫が嫌う」 (不喜欢) 、「虫が鎮まる」 (消气) 等说法。前者的“鸽”在汉语惯用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而“虫”在汉语惯用句中也不在表达人的情感上使用。

三、日语和汉语中惯用句表达方式异同分析

日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和动物有关的惯用句, 这些惯用句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人和动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大量和动物有关的词汇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不同, 在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的特点也存在差异。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 我们清楚地找到了汉语和日语惯用句在关于动物词汇之间的异同。想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 文化背景有相似之处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生活在东亚的土地上, 并且两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因此两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会存在一些共性。这种共性使人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另外, 由于日本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日本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更高。体现在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上的便是, 许多动物的文化内涵在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认识上是一致的。

例如上述所举的例子, 关于“虎”这种动物, 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会想到它的威武、凶猛。而“鼠”, 在中国和日本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动物。日本人民认为老鼠胆小, 猥琐, 所以有「頭の黒い鼠」 (家贼) 的说法。而在中国, 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 例如:贼眉鼠眼, 用来形容人的长相猥琐。汉语中有“胆小如鼠”, 日语中有「鼠のように臆病」 (胆小如鼠) 。又如中日两国人民都认为“猪”是一种懒又笨的动物, 而“羊”却代表温顺善良, “兔”则是机敏迅速的形象。可见在大的生活背景相同的情况下, 惯用句中的关于动物的部分还是存在不少相同的表达习惯。

(二) 文化之间有差异冲突

虽然中日之间有一部分文化是重合的, 但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岛国。因此地理环境, 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汉语和日语也各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它们对某一些动物的文化理解会有偏差。

例如“龟”, 中日两国人民都把它看成是长寿的象征, 但是在汉语中除了用于褒义的, 如龟鹤遐龄。还有在惯用句中出现“千年乌龟万年王八”来骂人的说法。相反, 如上所举的例子, 日语中的「亀」的褒义色彩较浓。在日本人看来, 龟是很吉利的动物, 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就有「亀の年を鶴がうらやむ」 (鹤嫉妒乌龟的长寿, 贪得无厌之意) 。

此外, 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烏」 (乌鸦)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中也有较大差异。在中国, 乌鸦和喜鹊是代表相反含义的动物。喜鹊是报喜之鸟, 是喜庆的象征, 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而乌鸦确是不吉利的象征, 经常和死亡、恐惧及厄运联系在一起。乌鸦的啼叫也被认为是凶兆, 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 抽走人的灵魂, 因此乌鸦是被中国人讨厌的动物。“爱屋及乌”, “天下乌鸦一般黑”中的乌鸦都是让人很反感的。而在日本, 乌鸦却是受到尊敬的鸟。据说日本人在处理垃圾时, 都会为乌鸦考虑, 把乌鸦能够食用的垃圾分开装袋以供乌鸦享用, 以致于乌鸦中也出现了“上班族”:为了能吃到不同地区的新鲜垃圾, 乌鸦们每天都很忙碌。另外, 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乌鸦的身影, 而它并不会带来什么坏运气。日本人认为乌鸦的叫声淳朴, 而喜鹊反倒是因为“喳喳”声, 被日本人看成是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不受欢迎。所以在日语惯用句中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

类似的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惯用句还有很多:

虫がいい (自私自利) 雀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面に水 (满不在乎)

馬が合う (投缘)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人手不足) 犬と猿 (水火不容)

(三)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在部分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中, 中日两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例如, 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日语中有多种表达, 分别是:猫に小判, 牛に経文, 豚に真珠, 馬の耳に念仏, 犬に論語, 等。

另外, 汉语的“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日语中有「鳥なき里の蝙蝠」。汉语的“守株待兔”, 日语中有「柳の下にいつも泥鰌はおらぬ」等等。

除此之外, 在上述的比较之中, 提到了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词汇。例如:

蛙の子も蛙, 鰻の寝床, 蝦で鯛を釣る, 鯖を読む, 鯰に瓢箪, 蛞蝓に塩, 等。

由于日本四面临海, 陆地面积狭小, 日本人的食物中鱼类产品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创造出了很多和鱼类相关的惯用句。而中国由于地处亚洲大陆,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之中, 因此对陆地动物更为熟悉。所以汉语中和“马”、“牛”相关的惯用句则较常见。

四、结语

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为例, 试探比较了汉日语惯用句。通过比较分析,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异同点存在的原因。中日两国由于文化的差异, 对动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 要想更好地理解日语惯用句, 我们必须熟悉不同文化下动物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惯用句。

作者简介:张敏 (1983-) , 女, 江西玉山人, 研究生在读, 讲师, 日本文化方向。

摘要: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 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 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 都借鉴了汉字, 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 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 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 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篇3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被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shè)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鲤鱼跳龙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笔走龙蛇

唐朝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自知盛情难却,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有关带马的成语_成语 篇4

仗马寒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獐麇马鹿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上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走马章台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赴任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蛛丝马迹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指鹿作马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招军买马 犹招兵买马。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止戈散马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走马到任 指新委官员急速到任。后亦泛指接任新职。同“走马上任”。

野马无缰 没有拴上缰绳的野马。比喻任意行动,没有约束。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意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一马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倚马七纸 比喻文章写得快。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有关马的成语_中国成语精选 篇5

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四马攒蹄: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驽马十舍: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下马看花: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走马看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恋栈: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率马以骥: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肥马轻裘: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叩马而谏: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有关春节的成语 篇6

有关春节的成语

年年有余 新年快乐 步步高升 万事大吉

年年有今日 岁岁有今朝 恭喜发财 万事如意

吉祥富贵 花开富贵 广开财路 笑逐颜开

开怀畅饮 三羊开泰 开基创业 眉开眼笑

金石为开 开台锣鼓 春暖花开 开来继往

旗开得胜 诚至金开 逢山开路 张灯结彩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关于春节的祝福语

1、新年了,快接受我的祝福吧!要不然我就用快乐抽你,吉祥砸你,甜言蜜语灌你。如果还不联系,我就把你拖进银行,陪美女数钱乐死你。够狠了吧。

2、经过一年的风雨洗礼,再度迎来除夕之夜,这一刻,是快乐分享的时刻;是思念好友的时刻;是祝福,关怀的时刻;是希望,美梦成真的时刻…春节快乐!

3、迎来幸运的门神,贴上喜庆的春联,挂上喜祥的年画,点燃好运的灯笼;除夕到了,祝你幸运迎来幸福,喜庆带来美好,吉祥送来安康,好运得来辉煌!

4,新年到、春节好、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乐。天天好运道,日日福星照!祝你春节快乐!

5、新年的热闹,团圆的团圆;享受的温馨;温馨的问候;亲密的友谊;发酵,真的;真挚的祝福。新年到了,祝朋友鸡吉祥,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6、新年、新年新生活、新年新机遇、新年新机遇、新年新希望、新年新业绩。创造新生活、新生活的新成果将有新的机遇。祝你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7,除夕就要到了。为了防止我的短信被潮水般的祝福短信淹没,我们将提前送出祝福,显示您的VIP身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8、过年,是相聚的日子,春节,是祝福的时刻。短信,是传递的媒介,祝福,是不变的宗旨。今日除夕,除旧岁,问候相携开心到,愿你新年好运到。

9、快乐指南:邻里来串门,朋友聚聚餐,一起欢笑迎新年;放鞭炮,吃饺子,开开心心除夕到;发信息,念友情,吉祥如意平安至。愿你鸡年幸福满满。

10、想除夕,盼除夕,此刻眨眼即除夕,说祝福,送祝福,送你满满许多福,思朋友,念朋友,鸡年好运随你走,寄祝愿,传祝愿,祝你开心舒畅鸡年每一天!

11、除夕到,吃水饺,幸福来环绕;鸡年到,生活妙,疾病困惑全遁逃;放鞭炮,歌声飘,吉祥如意来报道;短信到,要欢笑,福禄双星将你照。除夕快乐!

12、冰雪晶莹莹,烟花亮闪闪,美酒香香醇,美味热腾腾,日子红火火,喜庆甜蜜蜜,团聚乐呵呵,生活步步高,祝福匆匆到;除夕到,愿你全家团圆乐逍遥!

13、春节大杂烩,为你送祥瑞:快乐烟花媚,好运红酒醉。成功爆竹声声脆,如意年画幅幅美,健康步步紧相随,幸福天天把你追。鸡年大吉,大富大贵!

14、新春不送礼,短信表情意,祝福加问候,健康陪伴你,融入红酒品香醇,绽放烟花行好运,爱情甜蜜家庭美,事业辉煌家业兴。新春快乐,幸福一生。

15、小除夕,送祝福,送走吉祥如意虎,迎来金兔保平安。财运、好运、福运都来到,健康、快乐、幸福都送到,祝你新年快乐,福气多多,万事如意!

16、除夕之夜,惊喜无限;短信叮咚,祝福满满;福星进门,幸福绵延;禄星守岁,事业高攀;寿星献礼,好运连连。携手众仙,恭贺新年,愿你吉祥美满!

17、烟花绽放,吉祥盛开,红灯高挂,幸福点亮,门神贴好,好运开道,水饺下锅,快乐沸腾,祝福送上,平安相伴,除夕到,愿您合家欢乐,连年有余!

18、除夕夜,妻子说:老公,给我捶捶背!丈夫正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推辞道:过年捶背,不吉利!妻子想了想又说:那就给我洗洗脚,洗就是喜,越洗越喜!

19、春天里百花香,春风暖暖在身边,短信祝福送心上。送走除夕,迎来立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祝愿你事业顺利,春风得意;生活顺利,春风和气!

20、今夜不一般,除夕家团圆。对联红彤彤,灯笼光耀眼。鞭炮响连天,杯中美酒满。佳肴端上桌,水饺浓香传。祝福在嘴边,幸福到永远。祝除夕快乐!

21、除夕夜,真热闹,合家团圆多热销;迎新年,烦恼消,一生平安乐逍遥;铃儿响,短信到,朋友祝福又送到。愿你年年岁岁有今朝,快快乐乐直到老!

22、除夕的菜谱里没有冷冷郁闷,只有满满温暖;除夕的日记里没有行行悲伤,只有字字欢畅;除夕的短信里除了祝福,还是祝福,祝福你来年幸福芬芳。

23、除夕笑喧腾,深深祝福声;鸡年祝你笑声相伴,比爆竹响;事业辉煌,比烟花亮;喜事连连,比对联红;爱情甜蜜,比饺子更香。恭贺新禧,给您拜年啦!

24、对联写满吉祥语,爆竹声中辞旧岁,举杯畅饮迎新春,烟花绽放幸福年,一条短信传祝福,除夕快乐绕身旁,合家美满过大年,除夕,愿君合家欢乐!

25、燃放思念痴情的鞭炮,让真爱在夜空中唱响;喝下幸福团圆的美酒,让快乐的浪潮在心海鼓荡;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把快乐开心的节拍踩响。除夕快乐。

26、今夜星光灿烂,今宵欢乐无眠。除夕合家团圆,守岁宴会天亮。美酒飘香情暖,玉饺圆圆美满。对联红红吉祥,鞭炮响迎春年。愿朋友除夕团圆美乐!

声乐教学中技巧学习的有关问题 篇7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巧学习,实践,问题

声乐教学是声乐艺术体系的组成内容之一, 声乐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素质进行培养, 还要加强学生领悟、感受和体验能力, 加强学生对抽象声乐艺术的理解。声乐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 对学生进行吐字、呼吸和发声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音乐领悟和感受能力。

一、声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 模拟训练法。

声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超常发挥自身潜能。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的穿插各种调节心理的办法, 确保学生临场发挥和平时发挥水平的一致。声乐教学一般都是单独授课, 学生对这种单独的授课环境具有依赖性, 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逐步消除自身紧张心理, 通过重唱或者是合唱的方式来锻炼自身心理素质。

2. 情绪调节法。

声乐教学学生以后要经常参加演出, 学生要加强训练, 进行心理的调整和训练。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的注重个人得失, 这会造成学生临场发挥的紧张,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工作, 帮助学生打好基本功, 提高表现水平。此外, 教师还可以使用注意力迁移法来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 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感情表达和作品的二次创作上来, 帮助学生甩掉思想包袱。

二、声乐教学中技巧学习的有关问题

1. 学生的模仿引导。

声乐教学技巧的首要技巧是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要进行理智模仿, 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 保持清醒的思想。首先, 学生可以对音像制品进行模仿, 这种音乐模仿包括了歌词语言发音模仿和声音音色模仿。学生在模仿音像制品的时候要注意, 音乐制品的声音音色是经过处理的, 盲目的模仿音像制品音色会造成学生声音观念和歌唱技术的错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外语音像制品, 但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其次是对崇拜对象的模仿, 学生崇拜的对象可以是教师或者歌星, 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要首先把握歌曲旋律, 结合自身的嗓音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 避免盲目的挤和喊, 声乐训练要循序渐进, 避免拔苗助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演唱技法进行研究, 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分析, 提高学生对声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声乐鉴赏和表达能力。

2. 教学过程中的想象启发。

声乐艺术一般是作词者和作曲者合作完成的, 声乐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锻炼自身的发音和吐字的能力, 还要提高自身的领悟和感受能力, 领悟以及感受能力的锻炼就要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有事实根据的想象, 学生要在听觉表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预想和联想, 对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以及情感进行更加深刻的把握。首先, 预想主要是指内心听觉的预感, 通过经验可以预先得知发声质量的好坏。学生要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锻炼自己的预想能力, 通过预想来选择正确的发声感觉, 提高发声能力。其次, 联想是指教师在声乐训练和歌唱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歌唱状态, 取得意想不到的发声效果, 学生通过想象歌唱者的发声动作, 既可以建立自身正确的发声感觉, 逐步把握声乐艺术精神实质, 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

3. 教学中的感情抒发。

声乐学习既不是对歌唱家和教师音色和动作的简单模仿, 也不是声乐学习中简单的预想和联想, 而是通过教学和学习来锻炼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能力。学生要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表演的魅力, 让观众直接、真实的感受到演唱者抒发的生动、深刻和真挚的感情。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感染力培养, 学生在日常练声的过程中要掺入自身的感情, 充分把握声乐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目的, 学生在练声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保持微笑。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调节, 帮助学生轻松放松喉头, 在提高学生演唱积极性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进而顺利的完成教学的目标。此外, 声乐课教学练声的过程中要贯彻整体协调的原则, 实现学生身体部位的整体协调, 锻炼学生的呼吸、发生和共鸣能力。整体协调还包括了声音训练、语言训练和情感训练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各种难题, 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练声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

结语

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的技术, 它需要对学生的吐字、发声以及呼吸进行控制, 帮助学生掌握音奏、音高和音准技巧,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体验、感受和表达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首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消除学生的心理包袱, 提高学生的自信。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声音技巧, 通过想象和模仿来提高自身的模仿能力和发声能力, 在练声的过程中要加入自身的情感, 对创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意图进行分析和把握, 逐步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浅谈声乐训练及演唱技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 (02)

[2]王濛濛.声乐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演唱技巧[J].大舞台 (双月号) .2009 (06)

[3]刘媛.声乐换声技巧探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1 (03)

成语学习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篇8

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稳定而且能牵一发动全身的支点。学习成语抓住几个切入口:文言字词、典故内涵、人文感情的等,依次充分展现成语校本课程的多元教学功效。下面谈谈本人的教学实践。

《厉兵秣马》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学生预先上网了解崤之战的内容。

结合PPT投影的地图,清晰、准确介绍一下“崤之战”的经过。

二、汉字探源

(一)校本教材《成语文选》课文重要字词梳理

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2.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4.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二)说文解字

1.引语:汉字除了具有表音功能外,还具有表意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理解了字词的起源,不仅记得准,记得牢,还能记得有趣呢。下面我们就从梳理的字词中请几组同学为大家演示如何识记汉字。

2.选派各小组的代表上讲台“说文解字”,要求:

(1)从字形的角度,明确所使用的造字法,并分析它的本义。

(2)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清晰的逻辑推理,引申出2—3个常用义,并写出实例(尽量用学过的课内古文或成语做例子)。

3.教师示范

《说文解字》:“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貌。”

会意字,本义“兵器”(厉兵秣马)

引申义:①士卒,军队:招兵买马。②战争,战祸。兵祸连结

三、文化解读

(一)开篇语:语文这门学科从表及里,包括“形、韵、神”三个层次。形,就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韵,就是文学化的表达与接受;神,就是透过语言文字探索广博浩瀚的历史文化。因此,学习语文不单纯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从书籍中汲取文化,让文化逐渐沉淀为我们的人格。任何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被历史选择,历经岁月淘洗而保留下来,就在于它们承载着某种文化的价值。何为文化?我想,文化最核心的特征便是,它是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普遍接受并奉行的道德准则、生活智慧,情感态度等。

(二)小组交流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的文化,要求:

1.用一个成语概括你从文本中所提炼出的文化。

2.选择一个角度切入,先分析文本,然后合情合理地引出文化。

3.围绕你所提炼出的文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议论,谈一谈你对它的看法,可以肯定,也可以辩证地批判。

4.小组成员写完后相互交流,推荐一篇最出彩的文字。

预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弦高)

面对秦国偷袭自己国家的突发情况,弦高没有选择溜之大吉,明哲保身,而是用疑兵之计拖住秦军,火速派人回国报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个人在危机时刻的选择,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风骨。弦高,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用他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强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岳母刺字,到文天祥的舍生取义,在狼烟四起、风雨如晦的危难时刻,总有那么一批仁人志士,舍生忘死,挺身而出,为祖国抵挡疾风骤雨似的箭矢、刀剑、子弹。中华民族绵延千年而文脉不断,文明不熄,正在于我们的骨血里永驻着爱国主义的民族之魂。

◆韬光养晦(郑穆公)

明知客馆中的秦军士兵是秦国偷袭郑国的内应,郑穆公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礼貌:以粮食供给短缺为由,委婉含蓄地劝说他们主动撤离,令敌人全身而退。郑穆公深知,郑与秦实力悬殊,逞一时之快而怒斩秦兵,将堵死与秦讲和修睦之门。郑穆公深谙“韬光养晦”的生存策略。当自己处于劣势时,掩藏智慧和锋芒,以期打消强大对手对自己的猜忌,先保全自己,然后在卑微者的位置上,默默无声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实力,当积蓄足够的力量后,再去和强者叫板,改写自己的弱者地位。韬光养晦策略,在汉武帝大战匈奴、刘备种田中曾得到生动的应用。一分本钱就做一分本钱的生意,有一份实力就说一份实力的话。谁说中国人只会诗情画意、琴棋书画,在应对犬牙交错局势的斗争哲学上,中国人同样出类拔萃。

四、成语应用

聚焦“厉兵秣马”,辨析四个句子中“厉兵秣马”用得是否恰当?说说理由。

五、课堂总结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提出,语文课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这种“本色语文”的理念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更能以多种学习方式明确地体现。在高中阶段建设基于语言文字开掘文化意义的新领域,拓展高中语文教学新的视角,构建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有效途径,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省、内化中,成为人文底蕴深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青年。

有关千金的成语 篇9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千金买笑 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千金比屋 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刻千金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一笑千金 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弊帚千金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 辞金蹈海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 金台市骏 犹言千金市骨。谓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所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 千金一诺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千金一笑 犹言千金买笑。 千金一 见“千金一瓠”。 享帚自珍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燕骏千金 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燕昭市骏 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一顾千金 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一纸千金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饮冰食蘖 “蘖”念bò。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宋・王迈《岁晚偶题》诗:“饮冰食檗坐穷阎,旋觉星星上鬓髯。”亦作“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 饮泉清节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中流一 喻可贵难得。语出《i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浊Ы稹!焙,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解释〗弊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解释〗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探骊获珠 骊:黑龙。《庄子・列御寇》记载: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有关风俗的成语 篇10

2、相沿成俗: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3、遗风旧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4、遗风馀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5、遗风馀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6、一民同俗: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7、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8、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9、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10、化民易俗: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11、极重难返: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

12、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13、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14、染风习俗: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15、入境问俗: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16、伤化败俗:败坏教化和风俗。

17、时殊风异:时:时代。风:风俗。殊、异:不同。时代不同,风俗也不同。

18、树俗立化:树立风俗教化。

19、毁风败俗:〖解释〗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

20、移风改俗:〖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21、移风革俗:〖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22、移风易尚:〖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23、遗风余俗:〖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24、遗风余习:〖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25、遗风余象:〖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26、百里异习: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7、抱素怀朴:抱:胸怀;素:质朴;朴:敦厚。指风俗敦厚,人心质朴

28、采风问俗: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29、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30、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31、风土人情: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32、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33、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34、伤风败俗: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35、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36、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37、祝发文身: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38、比屋而封:〖解释〗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39、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出处】【解释】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示例】【故事】

40、移风易俗: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41、有伤风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42、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43、比户可封: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44、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45、谇帚德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i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学习有关的成语 篇11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成语;巧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普通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的第一个专题就是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很多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所以也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大多脱胎于古代汉语,大多也是文言词汇,它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所以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语汇的积累,增强写作中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直接的妙用是利用成语的许多古汉语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学习高中文言文,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无论是教文言文或是学文言文,如果能巧妙地用成语辅助,古汉语和成语的学习同时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效益。

联系常见成语来推求词义和加深对文言词语的印象,帮助理解一些常见文言现象,把枯燥单调的实词记忆依托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成语上,既感受到古今词义的变化,又在变化中感受差异趣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下面是近年全国各地高考卷和江西卷部分文言实词释义题的一些实例,题后附有所能联系的成语。

2015年(北京卷)9. ①至公也。 至:极、最——至高无上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忍: 对…狠心——于心不忍

2015年(上海卷)16.聪令有闻者。 令:美好见巧言令色

2015年(浙江卷)16. 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错)——首当其冲(要冲)

2013年(江西卷) 10.B.工丹青 工:主管(错)——工于心计(善于)

2011年(江西卷) 9.D.亦不能夺之 夺:强取(错)——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2010年(江西卷) 9.A.乱而继迁薄我 薄:轻视(错)——日薄西山(逼近、迫近)

2009年(江西卷) 9.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为国捐躯

2008年(江西卷) 9.A. 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克勤克俭

从上述题目可以看出实词考查都是选择一些常见字,但也是易错字,易错的原因是往往考查不常见的义项。因为这些义项随着语言的发展,渐渐在日常语境消失了,学生只能在文言语境中有接触。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义项往往保留在成语中。所以只要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时时带着联系成语的意识,我们就化烦为简,变怕为趣了。

笔者在教授高中语文课本时梳理出:

必修一:

“夫晋,何厌之有?”见“贪得无厌”解释为“满足”;“范增数目項王”见“道路以目”解释为“使眼色”;“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见“数不胜数”解释为“尽”;“素善留侯张良”见“安之若素”解释为“平素、平常”。

必修二: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见“匪夷所思”解释为“非,不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见“耽于幻想”解释为“沉溺”;“女也不爽,士二其行”见“毫发无爽”解释为“违背,差失”;“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见“付诸东流”解释为“兼词,之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见“不言而喻”解释为“明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见“化险为夷”解释为“平安、平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见“吉人天相”解释为“帮助”。

必修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见“三令五申”解释为“反复陈述”。“非我也,兵也”见“短兵相接”解释为“兵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见“正中下怀”解释为“合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见“狐假虎威”解释为“借助”;“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见“一暴十寒”解释为“日晒”。“内立法度,务耕织”见“不务正业”解释为“致力从事”。“履至尊而制六合”见“如履薄冰”解释为“登,踩,踏”。

必修四: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徒劳无功”解释为“白白地”。“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见“前倨后恭”解释为“傲慢”。“臣请就汤镬”见“赴汤蹈火”解释为“热水”。

必修五: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见“从谏如流”解释为“谏正、劝止”。“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见“载歌载舞”解释为“一边一边”。“聊乘化以归尽”见“聊以自慰”解释为“姑且”。“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见“夙兴夜寐”解释为“早”。“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见“不矜不伐”解释为“夸耀”。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见“无可匹敌”解释为“比得上”。“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见“无人问津”解释为“渡口”。“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见“迥然不同”解释为“远”。

选修教材和传统教材中也有值得积累与成语联系密切的实词,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词类活用这一文言现象在成语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中“衣”可联系“衣锦还乡”(“衣”,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穿”);“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中“树”可联系“十年树木”(“树”,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中“名”可联系“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名词作动词解释为“说出”);“孔雀东南飞”中“东南”可联系“东奔西走”“南征北战”(“东南”“东西”“南北”都为名词用作状语);“日食饮得无衰乎”中“日”可联系“日理万机”(“日”为名词作状语,每天)。

学习动词的使动用法时可联系“惊天动地”、“威武不屈”、“斗鸡走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意动用法时可联系“不远万里”“草菅人命”“厚古薄今”“幕地席天”“敝屣千金”“羞与为伍”“不耻下问”“先公后私”“人贵自知”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文言句式时,同样可以联系成语来分析讲解。如“为”或“为……所”等被动句式,可见成语“为人所制”“为情所困”;“于”或“受……于”等句式,可见成语“囿于成见、受制于人”。学习倒装句时,动宾倒装可联系“何去何从”、“时不我待”、“唯利是图”、“何罪之有”;介宾倒装可联系“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状语后置可联系“绳之以法”、“持之以恒”、“嗤之以鼻”。

学习有关的成语 篇12

一、课后的反思

在一堂数学课上课过程中, 学生往往由于课上新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紧张和兴奋的状态, 思维高速运转, 到了结束后, 对课上内容进行顾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 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

(一) 概念反思多角度, 围绕中心挖内涵

对于概念学习, 教师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般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

1. 老师是怎样引入这个概念的, 它与哪些已经学过的概念有联系, 又是怎样的关系?

2. 这个概念有没有现实背景?

3. 这个概念是怎样来定义的?你能否从另一角度来定义它呢?

4.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你自己能否也能举出一些符合概念内涵的例子呢, 能否清晰地辨认概念的正例和反例。

5. 你能否用日常语言描述这个概念, 进而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这个概念, 再尝试着用图形语言描述这个概念呢?

6. 这个概念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

(二) 命题反思重联系, 抓住重点想过程

对于命题学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下面问题进行反思:

1. 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2. 这个命题中涉及了哪些概念, 这些概念自己已经理解了吗?

3. 这个命题是采用什么方法证明的, 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已经学过的结论或概念, 你能对命题的证明过程复述一下吗?

4. 这个命题与哪些已经学过的命题有联系, 又是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命题作为基础来推导另一个命题吗?

5. 这个命题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6. 有哪些其他命题与这个命题有相同结论。譬如, 结论是“两直线平行”, 那么与两直线平行的命题有哪些?

(三) 复习反思分层次, 理清头绪出规律

对于复习课, 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1. 每一章节知识组成怎样的一个体系, 能否用一个网络图或者表格形式将知识串联起来。

2. 不同知识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 知识体系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4. 能否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类, 归纳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解题后的反思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之后, 主要从检验、内省、总结、拓展四个层面进行反思。

反思一:检验。检验是对问题解答过程的正确性进行复查, 这是反思的基本层面。

反思二:内省。内省指在解题后应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规律并发现自己在解题中显露出的知识能力的缺陷。

反思三:总结。解题后, 应对习题进行总结归纳、类化提高。一是把类似的习题归为一类;二是注意某些题目的应用, 便于归纳成知识体系, 同时培养自己的归纳、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反思四:拓展。拓展有两层含义: (1) 思考题能否用另外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即追求一题多解。解题后应注重探求多种解题方法, 并对多种解法作出比较, 讨论它们的优劣之处, 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2) 思考能否对问题进行变式、推广。解题后, 应对原题的条件、结论进行再思考, 看看条件是否可以变化, 相应的解题方法有无变化, 也就是一题多变, 逆命题是否成立等, 应进一步做力所能及的推广, 培养自己大胆猜想、验证的探索能力。

三、进行自我评价

在数学学习中, 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不定期的评价。通过反思, 用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去督促自己, 改进自己的学习, 这就是把自我反思作为自我评价的效能。学习者应按照“评价—反思—再评价—提高”的模式去实现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反思发挥评价的作用。把评价与反思、评价与激励联系起来的自我评价, 是提高数学学习的重要措施。

笔者一般在每次测试后及时要求学生填写测试自我评价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数学测试自我评价表如下:

1.错题剖析表

2.错题更正或部分试题的其他解法 (除标准答案外的其他有创意的解法)

3.测验后的感受: (1) 本次测验按实际水平应该得分多少? (2) 你认为在数学常规学习中以下那些方面自己做的比较好:_____。 (3) 你认为班上有哪些同学是你学习上的榜样? (4) 你认为自己有那些经验与教训可供其他同学学习或借鉴?

4.典型试题再研究: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某道试题或某几道试题谈谈你的再研究。

通过以上的自我评价过程不仅促成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 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反思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对学习的全面反思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反思各学习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 的学习质量。 (2) 反思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特尔曼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密切相关, 通过对自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的进一步分析、评价, 可以明确自己存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并制订改进措施, 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整体性。 (3) 考试后的反思。考试后的反思显得尤其重要, 是真正的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补充,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总之, 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注重学生自我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 同样不应忽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数学反思学习之初,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寻找时间让学生多进行反思学习;在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进行时, 教师还应该及时正确地指导。只有这样, 中学教学中的反思性数学学习活动才能开展好,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君文、张恩华著, 《数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耽美小说范文下一篇:新目标八下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