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共8篇)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1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我要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发挥自己专业所学。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对自己作了以下计划:

1、通过自学自练提高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逐步向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所要求的的标准靠近;

2、通过市镇组织的美术培训以及自学,提高了自身的美术水平和能力,并且在实践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3、通过到市进修学校的培训,继续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使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更进了一层;

4、通过自身的实践锻炼,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结合,在实践中尝试着寻求一种适合本校学生的较好的教学模式,并锻炼、开发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和能力。

本学期在个人专业发展中所要做的一些具体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向本校的其他教师进行了学习,汲取精华,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应用性尝试;

2、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在上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又到自费培训效果比较好的学习班进行巩固提高,以适应教育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更高要求;

3、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主动学习,积极求教,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并不断创新,以探求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模式。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培训,通过集体学习以提高自己的 信息共享等各方面水平和能力;

5、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计算机培训,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操作能力;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通过交流座谈,相互学习提高,并向全乡的优秀教师学习经验,以促进自我发展。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各项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其他各方面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对于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我将不遗余力地积极参加,并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做好记录,以备以后更好的学习。同时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培训中务实、求真,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养。

希望小学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2

“小学期”是最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组织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诞生的新事物。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个完整的学年由秋季、春季两个学期构成,而“小学期”指的是在一个完整的学年里,秋、春两个学期结束之后,增加第三个学期。小学期一般都是在暑假,很多学校目前都开设了小学期,小学期通常持续的时间是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一些实践操作更强,更与工作、社会、时代紧密结合的课程。让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中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一些大学对这个为期只有短短一月左右的新生事物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承担起众多沉重的使命,针对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教师、学生均有所突破。正如有高校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开办“小学期”是为了“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国际性”[1]。

相对于其他专业开设“小学期”制而言,体育专业开设“小学期”的高校却很少,目前国内几所重点体育院校及重点师范院校均开设体育专业“小学期”课程,而少数省属师范院校则开设了体育专业“小学期”课程。对于体育专业“小学期”制的研究则几乎属于空白,体育专业开设“小学期”也属于摸索、尝试阶段。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小学期”制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希望通过设置“小学期”达到引进优质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目的。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各校“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些学校以学术为主要目的,如中国人民大学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进行全英文授课;有的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如北京化工大学请教授办讲座,请优秀校友交流经验,有些专业还联系学生去企业参观;还有的学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北京城市学院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去企业实践,而一些艺术类院校则利用小学期带学生们进行采风[2]。虽然“小学期”制已经登陆中国有近十年的时间,但对于“小学期”制是否适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对“小学期”制的开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一直处于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相对于其他专业开设“小学期”制而言,体育专业开设“小学期”的高校很少。目前国内几所体育院校,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均未开设“小学期”课程;而重点师范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也未开设体育专业“小学期”课程。在省属师范院校中也只是极少数院校开设了体育专业小学期。体育教育专业是否有必要开设“小学期”?“小学期”课程如何安排?如何能够体现“小学期”与“大学期”的不同?如何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一个月的“小学期”中得到更多能力提的升等问题对于已开设 “小学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来说目前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而对于体育专业“小学期”制的研究则几乎属于真空状态。

2 已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社会需要、体育自身的功能和学生的个体需要为依据,实行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体, 拓展体育相关领域,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着重培养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 [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学、练、研应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技能、知识教学活动中融入教学方法与探究活动的教导,身体机能训练中注入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训,拓展有关体育教学艺术等主题内容,突出教育特性[4]。在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的高校中,也正是以学生的“学、练、研”为指导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笔者以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为研究对象,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1年“小学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实践教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案编写)、实践训练(球类、队列广播操、健美操、游泳等)、教育实习动员(针对大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等。在该校2009年和2010年体育教育专业暑期“小学期”中则以学生分散进行为主,学院对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暑期“小学期”内容布置,内容主要包括: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到中小学、体育培训班见习、实习;学习相关裁判知识;“三笔字”练习;自我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5]。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的课程设置紧密贴合专业特点,希望通过一个月的“小学期”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运动技能、课堂教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希望通过“小学期”课程设置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一线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小学期”存在的问题

面对学校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高期望”,学生们却有些抱怨连连,并不买账。

3.1 影响学生假期计划

对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89%的学生认为“小学期”影响学生的假期计划。对于“小学期”的开设往往是学校提前一个月才通知暑假要延长一个月上“小学期”课程,许多同学早已在暑假安排了回家、度假、社会实践、打工、实习或是参加考研培训班,这与学校“小学期”的时间冲突,但为了凑学分、不挂科、交论文,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本的计划。所以在校内进行“小学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3.2 课程设置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

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小学期”课程设置广而不精、缺乏新意,且课程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课堂上学习的队列广播操、体操、球类、游泳等专业技能已经占用了足够的教学时间;普通话、三笔字的水平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暂的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有质的突破,名义上小学期是实验课、实践课,实际上却和平日里大学期的授课内容没什么区别,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小学期”学生练得更多,教师教得更少。对于专业技能课或者普通话、三笔字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来说,用假期一个月时间再次进行此类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不仅是时间上的浪费,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3.3 考核方式单一

相对于大学期的期末考试,“小学期”的考核方式不被学生重视,而且考核方式单一简单。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小学期”的考核方法有几种:一是写论文或者社会实践报告;二是完成作业的形式,如:三笔字中钢笔字和毛笔字考核即采用此办法;三是课堂点名的方式以确定考核成绩,此方法是最基础也是最无奈的考核办法。很多同学因为担心被挂科、少学分,不得不坐在教室、到达训练场等待老师点名。学生们认为小学期意义不大,老师只是被硬性地发放了教案,被安排了“小学期”的教学内容,没有对“小学期”课程深入的探究,效果甚至不如自学。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在校进行“小学期”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一部分学生甚至宁可冒着“被挂科”、“少学分”的风险,在期末考试结束后选择马上离开校园返家,不参加“小学期”;而在学校参加“小学期”上课的学生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相继离开学校返家或做其它事情。对此,我们可以看出,以目前此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开设的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可以说是失败的。

4 结语

作为一项教学管理制度的革新,首先要结合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特点,是否解决常态教育阶段遗留的问题,是否是“必需品”。小学期的实施其实是一项“大”工程,绝不是“由二到三”这样简单的改变。从现实情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小学期”是可行的,但并非是“必需品”,如果为了迎合“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路线”等办学理念如何将“小学期”合理利用,使“小学期”上得有意义、有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现实且意义重大的课题。分析笔者认为,让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办得有特色、办得有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理调整“小学期”时间

之所以称之为“小学期”,是因为它处在一个完整的学年里,秋、春两个学期结束之后,增加的第三个学期。正因该学期时间短,多数为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故称之为“小学期”。无论是“大学期”还是“小学期”,其目的都是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小学期”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主要以理论课堂以外的实践能力为主,学生对“小学期”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体育教育“小学期”的教学质量和结果,故此可将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课程内容与本该年级春季学期内容相结合,将“小学期”上课时间由暑假调整为春节学期期中的两周至一个月的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暑期“小学期”上课“无人问津”的尴尬,亦可作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弥补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设置无新意带来的问题。

2.“小学期”课程设置更趋于弹性和人性化

单从就业方向来看,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对此,专业理论课、专业运动课、普通话、三笔字等一系列课程的内容在“小学期”的课程设置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外语和政治同样重要。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小学期”课程设置我们可以以“学生选导师”、“学生选学科”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及由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推荐、审核后,选择几项“小学期”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这样的课程设置更为弹性和人性化,使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它方面的能力。

3.增设相关新兴运动技术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亦是如此。对生的培养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着眼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更要面向全社会全民健身、面向未来的体育工作。

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小学期”制时可增设一些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及新兴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秧歌、轮滑、健身球、街舞、跑酷运动、水中康复等。这样有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小学期”的认同以及增加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感,从而整体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的整体教学质量。

摘要:作为我国高校向国外高校暑期学校学习产物的“小学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但体育院校及高师体育专业开设小学期的院校却很少,对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也是一项空白。本文通过对已开设“小学期”制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实地研究,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制的开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成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小学期”制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小学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许又心,李斌.美国制造“小学期”在中国高校水土不服[N].中国青年报,2010-08-07.

[2]王海晋,庄岩,张漠风.暑假小学期如何办好面临挑战[N].北京青年报,2010-09-07.

[3]刘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4]彭健民.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5,(3).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3

【关键词】网络;金融专业;发展;建议

最近马云的一句话“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那么我将改变银行”,在国内引起不少的议论。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王健林的一席关于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对话,虽然引起阵阵笑声,却使得每一个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网络,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90年代我们还在用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在统计考试成绩,现在EXCELL使得这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在三分钟内结束;十年前网络对于我们70后80后的人来说还是一件比较潮的事情,而现在上网好像成了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必须;十年前我们还都像以往一样去百货公司买衣服,去市场买吃买喝,而现在只要敲敲键盘,想要的衣服、零食、各地特色都会通过快递送到我们家门口;几年前,我们还必须到指定地方缴费,现在通过网络可以轻松搞定。不过,网络也不是万能的,很多缴费项目还不能实现。像这样的不能实现的项目还很多,那么,这些项目是否应该自我改变呢?如果不改变,是不是像马云所认为的那样,将会被不可抵挡的网络巨浪吞掉?

金融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它的载体是银行,它的主体是金融工作者和客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客户,但是想要成为金融工作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培养优秀的金融服务者是各大院校金融类专业的首要工作。我院作为宝鸡地区的一家高职学院,并且是宝鸡唯一的金融专业,为宝鸡地区甚至关中经济圈培养大批优秀的金融工作者是我们的主要工作。马云所说的如果银行自己不改变,那么他将改变银行。这令很多金融领域的人感觉危机临近,因为,仅仅三四年的时间,马云的小企业贷款已经初显成功的端倪。小额贷款对银行来讲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于繁琐的程序和无法保证的信用,使得很多银行都将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拒之门外。而小企业贷款其实是很大并且无限的一个市场,银行若丢失这一块蛋糕,我们今天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银行一定损失惨重。银行也不愿意放弃小额贷款业务。所以,多数银行暗地里都在紧锣密鼓地改变着。据此,联系到我们学院、我们金融专业,也必须紧跟发展趋势,适应社会潮流,培养金融领域需要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此,仅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

首先,培养学生的柜台能力只能定义为基础。我们的学生主要是高职层次,基础知识掌握有限,我们走的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路线,因此,我们的理论性教学比例应该较现在大大降低,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一定会比现在事半功倍。但是,金融专业不比其他专业,这其中涉及到银行办公系统的安全性,所以想通过在银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是行不通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购置一套与银行办公系统一样的教学软件,在教学中随时模拟银行各种国内外业务办理流程,例如开立账户、存取款、转账、出纳、记账、结账、审核、清算以及各种国际结算业务。通过这种不定期的“业务办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柜台能力,这是我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也是一种基本职业能力,技术性要求不高,勤学多练,熟能生巧,因此要求全部学生必须掌握。

其次,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就像马云所坚持的,未来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程度一定比现在要深得多,很有可能所有的行业离开网络都是死路一条,金融业也是如此。近些年来,网络银行的发展已经给我们的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影响,大大缩减了人力物力成本,也方便了很多客户办理业务。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络的深化,网络金融也一定与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紧密。因此,我们金融专业的发展也必须与网络密切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合理地涉及到网络的一些知识,比如熟悉网络银行概况、网络银行提供的业务以及如何在利用网络办理相关业务、网络银行与证券市场的合作、网络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网络银行所参与的国际支付结算等。这一能力与柜台能力有相似之处,一些金融类教学软件也包括这部分的练习。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银行的一些合作性质业务的熟悉。

再次,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随着网络在未来生活中的继续深化,实体银行的发展空间一定会受到影响,很多的业务会被网络银行取代,当然不排除现在柜台的一些岗位。因此我们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最基本的柜台能力和网络办公能力,还必须掌握网络无法替代的能力——咨询服务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对理财产品的熟悉以及向顾客所提供的理财咨询服务。目前我国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债券、股票、基金、黄金以及银行提供的各种保本不保本产品等等,有些适合团体,有些适合家庭。但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不了解金融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于是,很多投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就应运而生。我们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即要以此为重点培养对象,将来走向岗位后,能够完全胜任提供咨询服务的工作,为客户解决如下之类的问题:国内外经济趋势如何、国内外金融市场走势状况、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如何规避金融风险、何种方案可以为顾客保值增值并创造价值。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国家参与保险的平均水平、参与家庭理财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人民收入的提高,当国民的生活品质提高时,家庭理财和保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未来,提供家庭理财和保险服务,会像社区医疗一样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社区和乡村。这是一项重要的服务技能,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学习钻研和思考,当然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强大我院金融专业实力,配套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以及对骨干教师的再培训都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方面,单单依靠理论教学或者软件是不行的,除过相关经济学课程、金融学课程以及国际金融学课程必须做一定的理论铺垫外,还必须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会理财的过程,掌握各种技巧的使用和结合,感受为他人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损失利益的代价,同时也必须让学生们以顾客的身份切身感受选择的艰难和信任的寄托。这就需要采取合作办学模式,与学院附近的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既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又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者,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

最后,培养学生的发掘市场能力。这一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包括一定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投资理念等,最主要的就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我们在这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开发以及管理产品市场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毕竟受到我们生源层次的限制。这一能力在这一方面,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发展他们的特长。

综上所述,作为宝鸡高校唯一一家金融专业,我们担负着为宝鸡地区甚至关中经济圈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的重任,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迎接各种挑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将金融实验室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实践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宝职院金融专业的牌子。同时,这也是本专业一批年轻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院系领导及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4

本人这一学期任教12电子(1)(2)班<<液晶电视>>和<<家电维修技术>>课程,并负责中级工考证实训。学期即将结束,特作个人总结如下: 首先:始终坚决服从学校各部门领导的安排调度,工作认真负责。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考工要求,学期开始就认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贯彻和落实。

再有:在实施计划的时候,紧紧围绕知识的够用性与实用性,理论讲解不求深入,只求够用, 去繁留简,不断拓展学生思维,以达到“管用,够用,适用”之目的。

最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强调自我能力的进步.始终坚信“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的理念,经常学习资深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吸收和借鉴宝贵的教学经验,业务水平取得了十足进展。

2012年上半学期个人学期计划 篇5

时光总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不觉中,这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感觉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抓也抓不住。回顾这学期,一路走来,有辛酸也有快乐。

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在每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都要早早地起床——检查早操。虽然早操做了快一年了,但是我始终都无法习惯,都想多睡一会儿。相对于早操来说,检查起晚自习就不会那么让人难受。另外巡逻大检查的时候,虽然站着有点累,也都还好,只不过有时候遇到违纪而又不讲理的人,就很恼火了。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失物招领,这学期让我有点不好受。对于黑板报,我每次都尽心尽力地去办,可是总会受到某些人的否定。和其他系的板报相比,我觉得也不差啊,为什么就是得不到有些人的肯定,反正我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有让我很窝火的就是加分条,简直就是只许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多的我也不想说,也许现实就是这样吧。

在思想上,我的变化也蛮大的。应该是变得更成熟了吧。很多话,很多事我都会经过再三考虑。很多时候,感觉什么都在变。人在变,心也在变。我也不清楚这样到底好不好,但是这确是无法避免的。这学期一开始,我感觉自己状态不怎么好,同事们的状态也不好。但是大家都在坚持,我也尽力并努力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我做事也许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但是我会尽量做好,至少要无愧于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在部门,虽然有时候工作会让我觉得身体上和心理上很辛苦,但

是我都选择了坚持。在这里,我觉得日子很充实。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愿意放弃,因为我爱这个部门,我对他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在部门呆了这么久,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让我成长了许多。在这学期,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到了大二,很多同事都要退了,希望在这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我们能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友谊!

个人学期计划 篇6

一.班级常规

新学期开始了,我刚来到德福双语幼儿园,我每天都会按时来园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给于孩子一个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本学期我会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每天要做的工作有开窗通风、消毒、清洁班级卫生、配合老师教育工作等。

二保育护理工作

1.对儿童出勤、锻炼、饮水、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记录,每天给每个儿童都要跟家长汇报情况,跟每个家长沟通交换一些意见。

2.有针对性的通过多种渠道,给家长提供儿童健康的建议。

3.加强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卫生保健方向

1.清洁卫生习惯,做好消毒工作及开窗工作。坚持每周五的清洁大扫除和水杯毛巾消毒。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及手脏洗手的习惯,上完厕所会自己整理衣物。

2.良好进餐习惯要安静愉快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不剩饭菜,不掉饭等;克服幼儿的依赖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3.有良好睡觉及穿脱能力,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不蒙睡,学习独立,有序的穿脱衣服鞋袜及所放的固定位置。

4.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每天消毒工作,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

5.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向家汇报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身体情况,利用放学时间与家长沟通,多征求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配合老师开班上教学工作。

6.团结协作,教师和保育两者配合,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常常沟通,一同探讨保教工作方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互相关心每一个幼儿,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教育教学工作

1.配合教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并给予示范和帮助。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7

本文以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为个案,对该中心的发展情况及其特色予以介绍、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简介

(一)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目的与职责

为推动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致力于促进学校教职员的发展。此外在剑桥大学2008 年5 月颁布的《大学教师发展政策》(2009 年更名为《个人与专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为《政策》)中,也对该中心的目的和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政策》指出,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目的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协助和促进教职员的个人及专业发展,使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教学和科研能力。[1]中心职责主要包括:(1)与校内外相关支持机构或部门联合开展有组织性的教职员发展活动;(2)发布与教职员发展机会有关的信息;(3)为学校各院、系、部门及教师个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并提供咨询服务;(4) 支持并协助学术委员会落实各类教师发展政策;(5)通过内外部监督和评估,及时汇报教职员发展活动或项目的执行情况;(6)为教师个人提供帮助,以满足其自身发展需求;(7)为新任教师提供旨在提升教学能力的专业化项目。[2]

(二)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机构设置[3]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隶属于学校人力资源部,接受人力资源部的直接管理。中心下设学术实践团队(Academic Practice Group)、学习与发展团队(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roup),以及为这两只专业性团队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的行政组(Administrative Team)。

该中心的机构设置如图1 所示:

学术实践团队致力于通过开发和协调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的教师发展项目,以促进学校学术型及研究型教职员的专业发展。团队中的每个发展顾问会分别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教职员开发有关研究、职业生涯等方面的发展项目;研究助理主要负责对中心现有培训或其他发展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调研,明确哪些是能够进一步促使教师学习迁移的成功因素,以便进一步改进项目,提升项目质量。

学习与发展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校所有教职员的潜能,为其个人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团队中的发展顾问会负责有关领导力、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教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项目,并及时了解那些旨在促进学校所有教职员(特别是新进教职工)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而开展的各类项目的运行情况。

行政组的主要职责是为上述两支团队提供行政上的支持与帮助。行政组主管会对各发展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进行部署,并分析各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服务支持经理则充当了类似于秘书的角色,主要审查各项目预算及各培训基金申请者的资格,并对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和项目实施环境的安全、健康程度等方面进行监督。

(三)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

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是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得以实施的关键,该中心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

该中心的运行机制如下图2 所示:

如图2 所示,学校各单位要委派一名教职员发展协调员(Staff Development Co-ordinator),在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和各单位、教师个人之间发挥联络作用,及时了解本单位教职员的需求,并与中心成员合作,为本单位教职员的发展提供所需信息。

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专业服务人员要在分析校内各单位教职员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为校内其他支持部门(如财务部门、计算中心、消防安全中心、职业保健中心、语言中心、残障人士资源中心等)提供质量保证、财务计划、数据处理等多种服务;同时,这些校内支持部门也要与中心合作,以保证该中心能够为全校教职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受制于学校最高权力机关———校董会(Council),并对学校最高管理机关———校务委员会(the Regent House)负责的学术委员会,通过校务委员会向校董会提出专门针对教职员发展的政策和程序建议。建议待审批通过后,学术委员会将通过学校人力资源部,监督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开展各类教师发展项目的运行情况。

(四)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专项基金

《政策》中对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财政预算也做了简要说明,即学校每年会从运行经费中拨出22.13 万英镑作为中心的年度发展经费,主要用于推动包括职业培训、新任职教师项目等在内的各类教师发展项目。此外,中心还设立了一系列专项基金来支持学校教职员的发展。这些专项基金项目主要包括:

1.员工发展计划基金(Employee Development Initiative,EDI)[3]

该基金主要以向申请者提供学费资助的方式,来鼓励学校教辅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当职业培训预算无法为某些特设课程提供经费时,教辅人员可向中心申请该基金,但是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所选课程将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帮助。申请成功者将得到相当于所选课程学费一半的助学金,但每年最多不超过150英镑。

2.职业培训基金(Vocational Training Fund)[4]

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学校教辅人员参加与自己目前职业有直接关系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申请者必须在征得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向中心提出申请。该基金每年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000 英镑,超出部分的课程费用则由申请者所在部门承担。

3.职业发展贷款(Career Development Loan)[5]

这是一种可延期偿还的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学校教职员个人支付其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费用。当个人参加课程培训时,可向银行申请300至8,000 英镑的两年期贷款,以用于支付课程费、书本费和生活费。学校教职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剑桥大学学习技能委员会(The Learning Skills Council)将为申请贷款的员工支付贷款应需偿还的利息。

(五)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项目设计与实施

剑桥大学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极具针对性,其主要针对新教职员(New Staff)、学术和研究型教职员(Academic & research staff)、学术教辅人员(Support & academic-related staff)以及领导和管理者(Leaders and Managers)四类群体,通过工作坊、短期汇报、面对面或在线授课以及研讨会等形式,从教学、科研、管理、个人及职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开设了350 余门培训课程,以满足各类教职员的需求。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各类项目的实施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特点

总体来看,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在项目设置、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一)系统、全面的发展项目体系,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推崇系统、全面的高校教师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校内不同类型教职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发展群体提供涵盖教师个人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和组织发展四个维度的项目,将教职员的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并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的经费来源,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激励环境

如英国其他高校一样,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所获得的财政支持是十分多元化的,中心不仅可以得到国家层面的发展基金,而且学校也会从运行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作为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人力资源部也有一定的经费预算用于支持中心的发展。如此多元化的财政支持,从资金上保证了教职工参与教师发展相关的课程、培训等活动,对促进大学教职工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为奖励英国各高校支持教学的行为,还专门设立了教学质量提升基金(Teaching Quality Enhancement Funds),为全国74 所教学与学习绩优中心(The 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CETL)进行投资,以支持高等教育机构中师生的自我发展。[7]2006 年至2009 年间,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为此共投资了5.25 亿英镑。这就意味着在这3 年间,平均每年每个中心都将获得230 余万英镑的拨款。[8]

(三)基于教师需求与发展的运行机制,使项目更具操作性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在运行机制上,首先会要求教职员个人通过自我省察、同伴评价、参考上级部门评审意见与学生评价结果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然后学校各单位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为教职员的个人发展提供必要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各单位委派的教职员发展协调员,会负责将教职员发展需求汇总给中心,中心将以此为依据来设立发展项目。接下来,教师在自己所在单位的教职员发展协调员或同事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师发展项目来促进自身发展,并接受中心的考察和自己所在单位的评估。由此形成了立足于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由“教师个人———学校各单位———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学校”四个层面形成的循环运行机制,使项目更具操作性。

三、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教师发展理念,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将其视为教师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心则主要是为教师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

虽然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十分注重高校在职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三级培训体系,但这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所体现的教师发展理念更多是强调外在影响,并没有关注高校教师个体的真实需要,忽略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师发展理念上,我们应转变观念,对教师的主体地位予以更多关注,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增强教师的主体效能感,力争通过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来提升我国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二)丰富教师发展的内容,形成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形成了系统的、专业的、全面的教师发展项目体系,教师能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展自己。

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则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设计者与实施者是分离的,所以关于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大多带有行政意味,培训内容和形式也过于单一,通常以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实践。因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在设计和实施环节,应注重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需求的基础上,为校内不同类型的教职员开设真正适合于他们的发展项目,促进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做到灵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三)设立高校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保障并激励教师发展项目的有力实施

在剑桥大学,国家和校方都对中心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中心经费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能激发教师参与发展项目的积极性,为高校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激励环境。

而在我国,虽然各高校都有一定的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往往只重视在人才引进时的花费,在教师发展方面投入经费不足。而且从高校的各类教师发展激励措施来看,教育部设立的各奖励项目,高校并没有真正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专款资助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创新,鼓励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同时政府应向高校下放更多的自主权,在高校进行教师发展机构建设试点工作,以此来推动高校的自身发展。

(四)完善教师发展组织机构,提供高校教师发展的协作平台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终身、持续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组织机构的支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研究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中心各团队以及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都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为中心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在我国的高校师资三级培训体系中,北京、武汉两大中心及教育部所属六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作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向各个高校师资培训点传达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司下达的命令,并执行教育部和高等教育司发布的通知。可是这种极具统一性的组织协调机构并不具备独立性,实质仍是接受上一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各高校的教师发展项目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支持作用。为此,我们应加大对教师发展机构的改革力度,基于高校自身发展需求来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同时各相关机构之间在职责划分上也应当做到分工明确化,避免相互推诿,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化、协作化的发展平台。

(五)转变评估方式,以评估带动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质量提升

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发展中心会从多方面对教师发展项目进行评估,不仅有通过在线或面对面方式让项目开发者和接受培训者共同参与的内部评估,而且还有来自校内其他部门的外部评估。这种全方位的评估方式,不仅能保证中心各类发展项目的质量,而且还能使中心充分了解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课程尚未形成相对固定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参与培训的初衷往往是为自己将来的职称晋升奠定基础,仅是一种被动接受,将其视为一门必须完成的“功课”而已。因此,国家应尽快完善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评估体系,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发展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作为英国最早的教师发展机构之一,围绕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四个维度,开展教师发展项目,致力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该中心在项目设置、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剑桥大学,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中心,高校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2]University of Cambridge.Staff Development Policy[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olicy/staffdev.html#cppd/2015-01-29.

[3]University of Cambridge.Contactus[EB/OL].http://www.ppd.admin.cam.ac.uk/contact-us/2015-02-08.

[4]University of Cambridge.Employee Development Initiative(EDI)[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pd/pdp/vocational/edi/2015-01-29.

[5]University of Cambridge.Human Resource Division.Career Development Loan[EB/OL].http://www.admin.cam.ac.uk/offices/hr/ppd/pdp/vocational/vtf/2015-01-29.

[6]University of Cambridge.Courses and Programmes[EB/OL].http://www.ppd.admin.cam.ac.uk/courses-and-programmes/2015-03-03.

[7]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EB/OL].http://www.hefce.ac.uk/whatwedo/lt/enh/cetl/2015-02-03.

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 篇8

关键词:高职 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 方法 效果

一、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不足之处

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目前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其余学期主要以在校授课及校内实训为主。总结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实施状况,发现该专业学生在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单位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产生失落感,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此阶段,恰恰是学生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差错的一个时期,学生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心理恐慌。三是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学生到异地实习,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个别学生达不到实习要求,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出现中途离岗。

(二)学校监管不到位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教师跟随学生。因此,一些学生在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同时一些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三)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不少企业考虑到本企业利益、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因素,对高职实习生,持不欢迎的态度,有的干脆拒绝。勉强同意学生实习的,往往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培训指导方面意识不够浓厚。有的把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的工人来使用;有的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生产线,很少动手操作;有的安排一些可有可无的跑腿、打杂工作;实习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四)实习评价流于形式

在评定的过程中,成绩的评定往往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较为随意,实习单位把关不严,而学校无从得知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实习评定有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成果。

二、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以2011级数控1班为观察研究样本,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从第三学期开始至第五学期,每学期开展为期一至两个月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跟踪调研,综合实习完毕后的评价结果,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制度。

采取的具体方法: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将数控1班分为3组,分配到万州地区3个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每组10-12人,实习条件安排如下。

对三个组的初始条件进行不同设置,以观察在不同的条件下,实习效果的具体差别。

注:1.实习专项资金:企业每接收一个实习学生,学校提供相应的补贴资金。2.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周一次去企业了解汇总情况;3.指导教师驻厂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天与实习学生同在实习单位,亲自监管指导。4.校企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该组由双方安排具体人员组成,负责学习中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全套工作。

实习专项资金,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对实习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培养质量与资金有无直接影响关系;指导教师的监管指导方式,主要用来比较哪种监管指导方法更适用于学校的监管指导。实习评价体系: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计算最终的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所占权重不同。评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学生填写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学校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各具体小项进行打分评价。企业填写实习反馈意见表,对本次实习作出整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取得的效果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

开展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原有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地熟悉工作岗位,熟悉企业内部的运营方式,加强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学习,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学校的教学内容总要滞后于实际工作的要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这是许多学校的共识。仅靠每年一两次的教学调研和为数不多的企业访谈、专家座谈会很难切实整改优化滞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该模式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难得的机会。学生和教学一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企业,切实感受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知识要求之间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观察,日常与学生、企业的访谈,确定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明确了目标,就为后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三)建立新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成果。

四、结论

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切实可行。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提早适应工作岗位;对教师,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对教学,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对学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应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和制度。

参考文献:

朱永强,何永强,黎云汉.高职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8).

作者简介:

张子容(1984— ),女,四川简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数控技术教学。

(责编 田彩霞)

摘要:本文以高职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学期中到企业进行短期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指出了实施方法,分析了取得的效果。有利于弥补顶岗实习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提高学生工学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 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 方法 效果

一、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不足之处

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目前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其余学期主要以在校授课及校内实训为主。总结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实施状况,发现该专业学生在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单位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产生失落感,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此阶段,恰恰是学生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差错的一个时期,学生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心理恐慌。三是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学生到异地实习,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个别学生达不到实习要求,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出现中途离岗。

(二)学校监管不到位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教师跟随学生。因此,一些学生在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同时一些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三)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不少企业考虑到本企业利益、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因素,对高职实习生,持不欢迎的态度,有的干脆拒绝。勉强同意学生实习的,往往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培训指导方面意识不够浓厚。有的把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的工人来使用;有的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生产线,很少动手操作;有的安排一些可有可无的跑腿、打杂工作;实习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四)实习评价流于形式

在评定的过程中,成绩的评定往往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较为随意,实习单位把关不严,而学校无从得知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实习评定有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成果。

二、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以2011级数控1班为观察研究样本,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从第三学期开始至第五学期,每学期开展为期一至两个月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跟踪调研,综合实习完毕后的评价结果,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制度。

采取的具体方法: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将数控1班分为3组,分配到万州地区3个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每组10-12人,实习条件安排如下。

对三个组的初始条件进行不同设置,以观察在不同的条件下,实习效果的具体差别。

注:1.实习专项资金:企业每接收一个实习学生,学校提供相应的补贴资金。2.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周一次去企业了解汇总情况;3.指导教师驻厂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天与实习学生同在实习单位,亲自监管指导。4.校企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该组由双方安排具体人员组成,负责学习中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全套工作。

实习专项资金,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对实习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培养质量与资金有无直接影响关系;指导教师的监管指导方式,主要用来比较哪种监管指导方法更适用于学校的监管指导。实习评价体系: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计算最终的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所占权重不同。评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学生填写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学校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各具体小项进行打分评价。企业填写实习反馈意见表,对本次实习作出整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取得的效果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

开展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原有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地熟悉工作岗位,熟悉企业内部的运营方式,加强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学习,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学校的教学内容总要滞后于实际工作的要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这是许多学校的共识。仅靠每年一两次的教学调研和为数不多的企业访谈、专家座谈会很难切实整改优化滞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该模式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难得的机会。学生和教学一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企业,切实感受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知识要求之间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观察,日常与学生、企业的访谈,确定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明确了目标,就为后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三)建立新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成果。

四、结论

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切实可行。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提早适应工作岗位;对教师,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对教学,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对学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应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和制度。

参考文献:

朱永强,何永强,黎云汉.高职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8).

作者简介:

张子容(1984— ),女,四川简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数控技术教学。

(责编 田彩霞)

摘要:本文以高职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学期中到企业进行短期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指出了实施方法,分析了取得的效果。有利于弥补顶岗实习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提高学生工学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 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 方法 效果

一、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不足之处

本文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目前该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其余学期主要以在校授课及校内实训为主。总结近几年的顶岗实习实施状况,发现该专业学生在现行顶岗实习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不能正视岗位分配。单位将学生分配到不同岗位,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产生失落感,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此阶段,恰恰是学生实际操作中最容易出差错的一个时期,学生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心理恐慌。三是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学生到异地实习,时间比较长,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私自离开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个别学生达不到实习要求,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反实习纪律,出现中途离岗。

(二)学校监管不到位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教师跟随学生。因此,一些学生在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同时一些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三)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不少企业考虑到本企业利益、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等因素,对高职实习生,持不欢迎的态度,有的干脆拒绝。勉强同意学生实习的,往往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培训指导方面意识不够浓厚。有的把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的工人来使用;有的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生产线,很少动手操作;有的安排一些可有可无的跑腿、打杂工作;实习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四)实习评价流于形式

在评定的过程中,成绩的评定往往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较为随意,实习单位把关不严,而学校无从得知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实习评定有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成果。

二、学期中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以2011级数控1班为观察研究样本,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从第三学期开始至第五学期,每学期开展为期一至两个月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跟踪调研,综合实习完毕后的评价结果,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制度。

采取的具体方法:在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的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将数控1班分为3组,分配到万州地区3个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每组10-12人,实习条件安排如下。

对三个组的初始条件进行不同设置,以观察在不同的条件下,实习效果的具体差别。

注:1.实习专项资金:企业每接收一个实习学生,学校提供相应的补贴资金。2.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周一次去企业了解汇总情况;3.指导教师驻厂监管指导: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每天与实习学生同在实习单位,亲自监管指导。4.校企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合成立顶岗实习工作组,该组由双方安排具体人员组成,负责学习中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全套工作。

实习专项资金,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对实习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培养质量与资金有无直接影响关系;指导教师的监管指导方式,主要用来比较哪种监管指导方法更适用于学校的监管指导。实习评价体系: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计算最终的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所占权重不同。评价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学生填写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对学校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各具体小项进行打分评价。企业填写实习反馈意见表,对本次实习作出整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取得的效果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

开展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原有顶岗实习模式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学生能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地熟悉工作岗位,熟悉企业内部的运营方式,加强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学习,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学校的教学内容总要滞后于实际工作的要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这是许多学校的共识。仅靠每年一两次的教学调研和为数不多的企业访谈、专家座谈会很难切实整改优化滞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该模式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难得的机会。学生和教学一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走进企业,切实感受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知识要求之间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观察,日常与学生、企业的访谈,确定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明确了目标,就为后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三)建立新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成果。

四、结论

学期中校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切实可行。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的能力,提早适应工作岗位;对教师,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对教学,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对学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应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和制度。

参考文献:

朱永强,何永强,黎云汉.高职机电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8).

作者简介:

张子容(1984— ),女,四川简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数控技术教学。

上一篇:仓单注册流程下一篇:栽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