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精选8篇)

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 篇1

(注:这两种定义有不同,前者强调电子的得失,后者则强调氧元素的得失。根据前者定义,一些物质,如二氟化氙是强氧化剂,而根据后者定义,则为氟化剂。本词条主要描述前者。)

含有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物质,即氧化性强的物质常用氧化剂。

总之,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常见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中,氟气的氧化性最强,相应的,氟离子的还原性最弱,实际上,仅有少数化合物能氧化氟离子生成氟气,且基本为歧化反应。

凡品名中有“高”、“重”、“过”字的,如高氯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过氧化钠等,都属于此类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或空气)、氯气、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硝酸等。常见的这类物质有:

氯酸盐:ClO3-;高氯酸盐:ClO4-;无机过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硝酸盐:NO3-;高锰酸盐:MnO4-。

举例:

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O2、Br2、I2、S、Si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KClO3、浓 H2SO4 、HNO3、MnO2 、FeCl3等;

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 篇2

1.氧化反应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 对氧化反应的介绍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二《氧气》这一课题上。在这一课题中, 主要介绍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并且, 通过观察氧气与几种物质的实验现象, 总结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如表1所示)

总结:

(1)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 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2) 物质跟“氧” (氧气或者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3)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还原反应

对还原反应的介绍是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一课中, 这一课题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以及以碳和氧化铜为例, 介绍碳单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如表2所示)

总结: (1) 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为还原剂。

3. 小结

综上所述, 在初中阶段, 学生只从得氧与失氧的角度学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并不做重点要求。

二、高中生眼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介绍集中在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主要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节内容贯穿了高中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 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 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辩证关系

之所以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 仅仅依靠得氧与失氧的标准学习了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 并且将两概念分立, 缺乏对立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即化合价的升降或者电子的得失, 从辩证的角度理解氧化和还原的关系——相互转化, 相互依存。

(1) 相互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转化为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在另一反应中, 又可以充当还原剂。同理, 还原剂通过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在其他反应中, 又可以充当氧化剂。

(2) 相互依存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升价, 实质是电子的转移。针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即电子有得必有失, 得到电子被还原, 失去电子被氧化, 因此氧化还原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三、教学策略建议

1.明确新课标理念, 合理把握教学尺度

初中阶段, 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技能和知识, 而高中的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化学知识。在新课标理念下, 坚持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必修1, 必修2仍然旨在普及化学知识,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因此,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准确拿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更有利于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

2.做好知识的承上启下, 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控制好教学进度, 不能操之过急, 要按照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地深化, 对较复杂的概念可分阶段给出定义, 最后再达到完善的定义。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中:既对立又统一;2高一 (上)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存;3高一 (下)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4高二:有机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中学化学教材的这种编排, 目的是分散难点, 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蒋雪平.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点认识[J].理科考试研究 (高中版) , 2013, 20 (5)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小平.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 (教师版) , 2010 (3)

知识产权:城市创新的催化剂 篇3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窦文章博士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产权化。

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要,199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促进技术创新城市专利试点工作导则》,适时启动了以促进技术创新为中心任务的城市专利试点工作。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以试点促推广普及,以示范促深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启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2005年4月,宜昌被列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2007年12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宜昌市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宜昌市成为继成都、武汉之后第三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同时也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2008年汕头市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汕头成为广东省第二个跻身该行列的地级市。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为这两个城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两个城市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知识产权事业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发展,有力地激发了组织和个人的创造潜能,知识产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工作大幅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均明显改善,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两个城市的做法是知识产权催化城市和区域创新力突破性发展的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助于保障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

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获取技术和信息提供了便捷,完善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因而促进了为创新提供服务的平台建设,完善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同时,与创新体系相关联的制度、政策也将得到相应的完善。

宜昌市通过完善水电知识产权信息平台、信息服务体系和中介服务,带动了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创新合作效率。汕头市借助知识产权工作切实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升知识产权的社会服务和保障能力,扩大汕头对外影响力,营造企业创新及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提高了地方科技信息的交流效率,发挥了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作用,提高了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励知识的分享,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知识分享加快了城市的知识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及知识的广泛传播,从而推进建设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的创新性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持知识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能使得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强化成本、差异化、目标集中等竞争优势。企业享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也是参与了知识分享。

企业知识分享为技术创新起到了催化作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知识共享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比如国家专利技术(宜昌)展示交易中心就通过这些专利信息,增加了合作创新的机会。汕头市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和区域。依托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印刷包装、工艺玩具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在技术上突破一点、在产业上带动一片的格局,并运用知识产权激发商贸、旅游、饮食等传统服务业的活力,发展壮大品牌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持续改进,能够为区域创新提供更高级的资源

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需要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企业能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发掘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挖掘知识产权相对集中的高附加值产业,进行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企业不仅通过知识产权进行防御,同时可以主动出击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根据创新活动的需求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为建设创新城市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了创新人才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围绕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战略需求,制定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和吸引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具有较高知识产权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宜昌市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对外交流合作机会,支持国际专利保护工作,对本地知识产权相对集中的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产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引导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汕头市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工业经济带、高新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专业镇为重要载体,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化基地,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工业。

知识管理帮助企业获取创新需要的资金。首先,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将资金集中于能提供最大市场利益的技术创新项目。其次,知识产权的创造及应用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能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注意和地方的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通过结合地方产业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降低机制、政策的实施难度,使得知识产权工作与地方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相匹配,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宜昌市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依据先天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制定了水电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汕头市在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宏观指导管理能力的同时,着重注意培育形成一批与汕头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支撑架构。

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城市需要基于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实际情况,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切忌当作“政绩工程”,搞“运动式”突击建设。当然,知识产权工作也应该与国际通则接轨,并积极考虑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特点,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也是融入国际社会,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从现实角度来讲,也可以防止或有效应对国外有些组织打着知识产权名义设置贸易壁垒,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

我国在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但总体来讲此项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从知识经济产业内部构成看,我国知识密集性产业发展落后,知识产权数量总量尚小;其次,从知识经济产业的技术含量看,我国知识经济产业总体技术含量偏低,知识产权质量有待提高;第三,从教育、科技的投入结构和强度看,我国知识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

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篇4

每年冬季医院急诊科都会接诊大量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我院自入冬以来已经接诊30余例,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居民朋友,冬季尤其是冬春交替谨防一氧化碳中毒。下面具体和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O)俗称煤气,是无色、无臭、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的气体,不易察觉,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生产中见于炼焦及冶炼工作,煤矿瓦斯爆炸时也有大量一氧化碳产生,防护不当容易引起中毒。

二、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需要哪些条件

1、环境中必须有一氧化碳的产生。如煤、木柴、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以及煤气管道泄露等。

2、较长时间在通风差、环境密闭的场所居住或停留。

3、吸入较大量的一氧化碳。

三、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日常生活中,如在室内门窗紧闭的情况下使用煤球炉,火炉无烟囱,或烟囱堵塞、漏气、倒风,以及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烧不完全,或在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不正确安装和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均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四、什么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天气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冬季在北方经常发生,尤其是冬春交替时期往往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时期。由于我国冬春气候变化的特点,这个季节风天减少,大气扩散能力很弱,早晚温差大,冬春交替夜间和早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雾气,由于降雨、降雪和气温回升使气压偏低,空气的扩散能力很弱,这样的天气容易导致一些使用煤炉取暖和做饭的家庭和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家庭,出现煤烟和燃气热水器的废气排放不畅甚至倒灌的现象。五、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什么

一氧化碳(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30—360倍。一氧化碳(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造成缺氧血症。一氧化碳对全身组织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最为严重。

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所占的比例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患者中毒前的健康情况,如有无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以及中毒时体力活动等情况有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中毒时间的长短,根据中毒程度可为三级。

(一)轻度中毒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吸人新鲜空气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二)中度中毒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及皮肤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出现多汗、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甚至出现浅昏迷。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经过系统的治疗,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

(三)重度中毒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除上述症状外,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常并发惊厥、抽搐,出现脑水肿。可伴有肺水肿、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和严重的心肌损害等。如合并呼吸中枢麻痹,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障碍、肢体瘫痪、偏盲、失语、吞咽困难、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等后遗症。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七、什么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约2--60天的“假愈期”,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①精神意识障碍:呈现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状态;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③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④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八、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进行家庭急救

(一)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病人抬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病人的衣领、裤带,放低头部,并使其头向后仰,有利于病人呼吸道通畅。在现场抢救病人时抢救者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护口罩或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自身不测。

(二)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三)能饮水者,可喝少量的热糖茶水,让其安静休息。

(四)病人如已昏睡、昏迷,可用手指按压刺激人中、涌泉等穴,让病人苏醒。

(五)同时立即拔打“120”急救电话,迅速送医院治疗,在等待救护车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六)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七)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九、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系统的治疗(院内治疗)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最佳,但中毒超过36小时者效果甚微。吸入氧气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增加一氧化碳的排出。吸入新鲜空气时,一氧化碳由碳氧血红蛋白释放出半量约需4小时;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30--40分钟,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20分钟。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减少或防止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改善心肌缺氧和减轻酸中毒,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所以对一氧化碳中毒稍重者应积极尽早采取高压氧治疗。另外配合防治脑水肿、改善循环和营养心肌治疗、改善脑组织代谢等治疗措施。

十、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 篇5

一、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斓鞍自荚?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三、诊断要点

1、中毒史 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

2、中毒发现。

3、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四、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1、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2、防治脑水肿 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3、纠正呼吸障碍 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24h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4、纠正低血压 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5、对症处理 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按摩疗法。

6、预防感染 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7、其他治疗 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五、综合医嘱

1、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3、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

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

目前我国用煤火取暖的家庭还为数不少,虽然国家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进行大量的宣传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但是悲剧仍然屡屡发生。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自救呢?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可以通风的门窗,关闭煤气开关等,但不可为此耽误过多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中毒者衣领及腰带使其呼吸顺畅。

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治疗的医院抢救。

在等车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手指掐其人中穴。若患者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在抢救中,大家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防止肺炎并发症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一、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 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如果有中毒史、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有中毒发现及上述中的表现,应警惕是一氧化碳中毒;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二、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措施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2、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进行吸氧、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纠正低血压、抗休克等治疗。

3、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宣传,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

4、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 篇6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实验的讲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有助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知识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数的实验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亲密关系的引导下, 课堂的气氛是和谐的、融洽的, 教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绝佳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 语气是温和的, 神情是柔和的, 而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喜爱, 会全力做好老师喜欢的事, 甚至会将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转移到老师所教的科目上去, 即使是他不擅长的科目, 他们在课堂上也会聚精会神地听讲, 认真地思考问题, 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这门科目的学习中去, 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那么, 如何才能与学生处好关系呢?首先, 笔者比较注重与学生的初次见面, 在第一节课上, 笔者会以一种比较风趣、特别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笔者会请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在他们介绍时做好记录,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 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和他们交心做朋友。其二,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笔者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始终让自己高高在上, 摆老师的架子, 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低姿态, 主动地去和学生们聊天,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 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式与他们做朋友。其三, 教师要保持年轻的心态, 与时俱进, 关注学生关注的信息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 学生们会和你有亲近感, 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你, 也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你的学科并将为之付出努力。

二、在实验中大胆质疑, 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初中化学实验相对都比较简单, 学生通过老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动手把实验完成。并且大部分的实验现象都比较明显, 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实验的现象, 并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想要说明的问题和相应的化学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又安全的实验, 笔者都尽量安排时间让同学们根据实验的现象自己设计问题并自己解答, 这样, 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会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人教版第二单元有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我们按照书本的要求去进行实验, 稍作改动的是, 将烧杯内的水换成红墨水以期看到更明显的实验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水被倒吸了约五分之一。针对这一实验现象, 学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倒吸? (因为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小了) 变小了多少? (变小了五分之一) 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可能是由哪些情况引起的? (温度、气体的量) 这个实验和温度有关系吗? (没有, 我们是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才打开止水夹的) 那么这里压强的减小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是由于气体的量减少五分之一引起的) 气体到哪里去了呢? (被反应掉了, 反应又没有生成新的气体) 空气中的什么成分会和磷反应呢? (氧气) 说明氧气占空气成分的多少呢? (五分之一)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和学生的自问自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让整个课堂生动、立体起来, 又让学生们很好地理解了进行这个实验的目的, 掌握了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还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 若将课堂中的知识和日常生活链接起来, 那么死板的知识会变得鲜活生动,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走出课堂, 贴近生活, 体会化学的奥秘。

记得有一年, 校园外一户人家正在建新房, 工人们正在往坑里倒生石灰, 笔者便组织学生站在学校栅栏旁边观看, 看到工人们向坑里的生石灰加水而产生大量“白气”时, 学生们都惊呼起来, 这时笔者向学生们解释起了熟石灰的制造过程, 并对他们念起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并告诉他们“粉骨碎身全不怕”就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的过程。而“白气”是因为在反应中产生了大量的热的缘故。学生们都直呼过瘾, 并说这是一堂快乐难忘的化学实践课。通过这次观摩, 学生们亲身体会到了“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 明白了学好化学不仅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还对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中化学氧化剂知识点 篇8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系统;反应顺序;高中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6–008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主线,它通过四个步骤即得失氧的角度、电子转移的角度、原电池的原理和电解原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始终,既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认识其他未知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在北京卷考试说明中[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均为较高的II级——理解(掌握),具体表述为: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关系。但又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的结尾又出现了最高的III级——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具体表述为: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在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中,如何处理物质间纷繁复杂的反应,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相关文献[2]从竞争反应的角度将高中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平行反应又称骈枝反应、竞争反应,反应物能同时平行地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反应,得出不同的产物。其中反应较快或产物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较高的称为主反应,其余称为副反应”[3]。在高中教材中,明确指出属于竞争反应的很少,如“1,3-丁二烯的1,2-加成和1,4-加成是竞争反应,到底哪一种加成占优势,取决于反应条件”[4]。而高中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因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顺序——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逐次顺序进行,并非同时平行地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显然不属于竞争反应的范畴。

本文依据考试说明和要求,从氧化还原反应顺序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系统,应用氧化还原系统对高中教学突破难点,降低思维难度及培养有序思维具有独特作用。详细阐释如下。

1 氧化还原系统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反应物的反应能力表现为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强弱,一定的顺序则是多种氧化剂的氧化性和其共轭还原剂的还原性的排序。勒米斯用图1[5]的跷跷板原理来形容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江敏用图2[6]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体系,并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结合电极电势,建立了中学阶段典型物质间的氧化还原系统(酸性条件下),如图3[7],并进行了相关解读。

大学阶段,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相对强弱可通过标准电极电势加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如图4[8]所示,左下的氧化剂和右上的还原剂之间的反应是自发的。图5中按电极电势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呈现的规律[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是高中学习氧化还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另一典型物质间的氧化还原系统。在进行相关考查时,因高中未介绍电极电势,故给定必要的信息后再进行不同物质间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以期区分不同学习潜力的考生。

2 氧化还原反应系统的应用

2.1 将多种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氧化还原系统行为

例1 (201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卤化物和卤酸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某小组为探究其中一些盐的性质,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如下:

4 结语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的有些学习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将大学复杂的知识简约化处理的,简约但不简单。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往往也是大学的重点内容,甚至将某些内容进行改编后融入高考题中,考查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入理解,进而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鉴于此,高中运用氧化还原系统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思维难度、培养有序思维及高考备考有现实意义。

致谢:本文得到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郑克强老师的启发和指点,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考试院.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4:228~231.

[2]刘连亮.高中化学中“竞争反应”的归类解析[J].化学教学,2012,(12):66~68.

[3]王箴.化工辞典(第4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716.

[4]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

[5][英]勒米斯.牛津图解中学化学(英汉双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8.

[6][7][8][11]江敏.从系统角度对化学反应的知识进行构建1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3~5.

[9][10]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9~360.

[12]严宣申.化学原理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4.

上一篇:平安夜活动安排策划书下一篇:雨夜西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