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
一、课题进展情况
(一)初步研究阶段,确定研究策略
根据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现在正处于从研究准备阶段到组织实施阶段的过渡。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对课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进展情况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定期每月集中学习一个小时。
2.原来研究对象研究教师课堂提问有所改变,变成了个案研究,即研究白莉老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再具体一点就是其所教授的班九年级(1)、(2)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具体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具体,便于操作,针对性更强,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3.课题中关于“有效性”的思考。原来对“有效性”的定位有点模糊,不明确。现在,正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让“有效性”这一尺度更有可操作性,更具有说服力。初步考虑的结论是对“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最好是定量的,具体,可观,易于被人认可的。4.进一步明确了记录课堂提问的方法。主要采用课题组老师有侧重点地分工记录,最后点评,讨论。另外,请学校的摄影老师协助,讲课的细节记录积累下来,便于课后集体研讨。
5.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记录,希望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反映课堂教师提问的现状,掌握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6.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收集,尽可能让材料保留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二)深入研究阶段、细化研究内容 1.撰写合于课题之需的教学设计
根据《研究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同课异构、有效教学、比较研究”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选择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建构不同的教学设计。2.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维视角体认“同课异构”,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从千课一面的逼仄中走出来;对自我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节;以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去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课异构中实现自己的卓越。
①以人为本,精心组织。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老师精神饱满,以相信、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挑战和性趣,从而学会学习、勤于研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
②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量”。即要有“容量”:从“实、广、深、活、和、真” 六个维度上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目标。要有“动量”:要有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要有“能量”:主要指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与学的反馈中获取,从“真问题”“心智体验”“技能经验”的培训内容、方法以及结果等方面去综合考查。.要有“再生量: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启示与影响,达到“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有机联系。
3.构建灵活有度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要求评课老师,根据《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得分参照表》对适于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编辑教师论文集,推荐发表研究论文或教学设计。5.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总结出课题研究流程之法 五步法:调研—设计—实践—研讨—共享
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生需要解决的困惑,发现教研中的问题,生成教研的主题。
设计:提出达成教研目标,课题组成员共同确定教研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教研目标要明确告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所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实践:由操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状,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实践。所有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思考。
研讨: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情景,由执教教师说明教学设计的思路,做了怎样的调整及调整的原因,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对比分析。
共享:针对教学实践,找出此课例的个性、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归纳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学方法、理论依据,提供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活动结束,教研设计者反思这种教研的有效性,参与教师反思影响教学实效的成因。
(二)总结出课题研究五种范式
1.异构研讨式:提供课堂实例——大家研讨——总结共享
①同一年级教师执教,其他成员各自明确听课重点关注的任务:导入、提问、重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课堂结构、媒体效益等等。②“异构”研讨举例:教学目标的达成;重点、难点的化解突破;反馈回授的技巧;媒体的合理使用;教学方法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等。③针对课例,听课教师点评,授课教师答辩,学科带头人在关键点发挥专业引领。
2.回播改进式:“同课异构”放样——回班上课——再集中时间研讨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教师有共同的执教经历和体验,对课例的探讨站在相同的对话平台,因而,教研效果比较好。
3.教学先进师范式:学科带头人上课--教师上课--研讨交流 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分别上相同内容的课,二者进行异同比较。学科带头人上课,理念、设计、课堂建构、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比照、参读、感悟的机会,加快了成长的步伐。
5.pk竞赛式:教师上课——教师现场打分—课后研讨
此法根据同一课题,教师通过说课,阐述教学设计思考,现场教学,听课者根据评课标准打分,事后,通过研讨形式互动评价。
(三)教师专业素质逐步提高 1.语文教研工作整体提升。语文教研组改进教研管理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工作受到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欢迎。同时,我们语文教研组所取得的成绩,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2.已发表文章
⑴白莉、刘亚飞等人在重要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相关课题的论文并获奖。
⑵在教育网页科研平台上发表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3.论文、随笔、教案、听课记录颇多。
4.开通教师个人博客15人,组建牛家梁中学语文教师博客群,加强交流,共享集体智慧。(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1.语文比赛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演讲活动,获校级奖励58人次,获县级奖励4人次,获市级奖励2人次。
2.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提高。由语无伦次,到言简意赅,作文教学出现整体飞跃。
3.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还是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简单罗列如下:
1.能查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很有限。我们能查阅的只有图书馆的杂志与期刊,而如今信息飞跃发展,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全面把握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查阅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才能走得更远,站的更高。
2.课题研究的宽度狭窄、广度逼仄,这给课题研究带来极大的片面性。
3.需要专家和领导的及时指导。我们都是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践,缺少的是专家的深厚的理论,领导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因此,需要领导和专家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下一步的打算
或许,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具体计划如下:
1.继续听课,记录教师课堂提问情况,不断完善课堂提问记录量表; 2.召开课题组会议,针对教师课堂提问情况,制定课堂提问策略; 3 .再次听课,验证课堂提问策略。
3.举办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的误区
(一) 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比较随意, 往往是想到哪里就提问到哪里, 提问也没有明确的目的, 导致初中生对提问并不重视。即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 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 缺乏层次性。而且, 语文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 往往挑选语文优等生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快速开展接下来的教学。但是, 这样就使优等生学习更好, 差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比如, 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 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诗词意境。但是, 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提问一直在围绕着诗词的翻译进行, 这样的提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无法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二) 课堂提问过多过杂, 没有逻辑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误区, 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 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所以设计了许多缺乏提问价值的问题, 使语文课堂变成了“提问的课堂”, 导致初中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有的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脱离实际, 没有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接二连三的提出问题, 造成初中生不能及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往往刚提出问题就挑选学生回答, 学生来不及思考。另外, 有一些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 把设计的问题一股脑地抛给学生, 使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无法衔接, 跳跃性过大, 给初中生学习语文带来了困扰。
(三) 课堂提问后没有及时进行评价
在课堂提问过后, 教师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使课堂提问没有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 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很多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是当学生回答问题以后, 就接着提问下一个学生, 至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也只用对或错评价, 缺乏真实的感情交流和学习技巧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本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活动。但是, 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都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 失去了师生互动的乐趣, 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改变。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选择合适的课堂提问内容, 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为他们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 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清教学目标, 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 在课堂提问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在提问时,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学生自主回答或者分小组回答, 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比如, 学习了王安石《伤仲永》以后, 我首先提出自主回答问题:方仲永的天资过人, 表现在哪里?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然后, 我还提出了互助探究式的问题: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这样的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片面课堂提问的弊端, 保证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
(二) 结合实际学情, 使课堂提问内容体现精练简洁
其实,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 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精炼、简洁的提问内容, 可以给初中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 让初中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 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课堂之初我提问:这个题目哪个词让你最感兴趣?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了三味书屋, 也就是从乐园走到了书斋, 你们从这两个地方读出了哪些感受呢?然后, 我选择学生到黑板上讲讲他们的感受。学生的回答不一定被认同, 学生之间可能对彼此的理解有争议。对此,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不求意见的统一, 只求言之成理即可。接下来在讲解完课文以后, 我进行提问: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给你一个机会, 你准备把自己的学习乐园建成什么样子?这个提问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 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创造能力。
(三) 对提问进行有效评价,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信心
语文教师在提问以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针对语文教师忽略课堂评价的现象, 我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 教师不要立即给予批评, 而要鼓励他继续思考, 找到另一种答题的思路。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教师要告诉学生不骄不躁, 继续努力, 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要想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 增强初中生的参与度。尤其在语文课堂提问时, 语文教师更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使语文课堂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摘要: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 鼓励初中生自主学习, 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提问内容, 确保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语文教师在提问中存在一些误区, 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 需要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8) .
(一)创设和谐课堂环境,优化提问氛围
新时期语文课堂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需要教师从几方面优化课堂环境:首先,不再坐在教师的宝座上发表权威言论,而是放下教师的架子,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欢喜,教师一定要主动走进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积极讨论,一起游戏,让自己的笑容绽放在与学生交往中,绽放于语文课堂之上,学生才会从中受到感染,语文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一路向前;其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不尊重学生,很难得到学生的爱戴,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的组织都不希望参与。对于一部分喜欢刨根问底的学生,此时教师不要将他们的创新意见扼杀于摇篮之中,要充分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他进行表扬和认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再有,教师要放弃课堂的权威角色,不要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发展。
(二)创新课堂提问方法,优化提问途径
1、比较提问法
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同题材不同体裁,同体裁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同背景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索,通过分析、比较、归类, 寻同求异,培养学生寻求事物规律性的习惯,同时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同一作品内容的比较设题,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描写了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接着写了海鸥、海鸭、企鹅惊慌失措的丑态,作者的构思是颇费匠心的。在此教师可以设题,让学生从声音、行动、形态等方面将海燕与其它海鸟作比较分析,这样海燕的形象就更加鲜明,各自的象征意义也得以揭示,有助学生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再如《社戏》,教师可以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设题:“迅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就没有昨夜那么好吃?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这种比较提问能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2、探究争辩法
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和看法有分歧的问题上,可以让学生探究争辩,在争辩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变色龙》,教师在分析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点后提出: “如果奥楚蔑洛夫秉公办法,处死了狗,会带来什么后果?反过来,如果奥楚蔑洛夫坚定捍卫小狗的利益,又会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争论,来剖析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沙皇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化的必然性和他的身不由已。然后让学生联系自身在新时代中应追求的自我价值进一步议论。
(三)关注课堂提问时机,提高提问效率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接受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提问设置太难,学生会“冷场”,如果提问得太浅,学生会敷衍了事,起不到任何实际的价值和作用,如果提问的时机没有把握准确,提前提问无法实现提问的目的,如果学生已经了解了再提问,只能画蛇添足。由此可见,提高语文教师提问艺术,不仅是提问技术的增强,还需要提高驾驭课堂、控制课堂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提问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最后有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大约”、“的确”,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内涵,教师可以提问:“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你怎么来看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得很深入,激发学生的思考。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方式,必须深入关注。课堂提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促进师生关系的纽带,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深入探索优化提问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启迪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能力。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修炼的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现在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提问上多多话功夫,以提问来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就主要从什么是提问,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问的技巧,名师的提问方法艺术等方面来论述语文名师的课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艺。
一、什么是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二、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为着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发出问题。可是所发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文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提问时必须注意一下问题:
1、提问不能过于简单,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学生齐答了事,根本就不经过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2、提问要分清主次轻重
3、提问不能过于空泛,不着边际
4、提问不能过于雷同,要有新意,比如说不能每篇课文都问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等等。
5、提问要清晰,不能含糊,模糊不清。比如:问《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文眼,你们看是那句话呀!这样的问题学生猜了半天,还是不能使教师满意,以至于使得学生和老师的兴趣全无。
要让课堂中的提问有效,就必须注意以上的问题,不能让一个问题抛出去,久久得不到学生的回音。这样不仅不能发挥提问的作用,反而影响课堂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让问题提得有效,有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呢?这就需要一些提问的技巧了。
三、提问的技巧:
首先,提问要相机,适时。也就是要把握最佳的时机提问。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这一点。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之处提问。比如说《祝福》一文。《祝福》教学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复述课文,再谈感受。对于感受,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的地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礼教杀人”的主题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还要在将要得出规律时设问。如《故乡》一文。老师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心欲通而不求通,口欲答而说不出,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1)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2)从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3)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迹,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其次,提问要恰当,适度,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造一个新的形象,或引发出新的观点,使教学内容得以加深或拓宽。它可以对课文中人物、情节、场景进行再创作,或增添插叙,或续补情节,或改写人物等等。如下提问:(1)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玛蒂尔德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辛劳白费时,她该怎么办?(2)《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如果没有“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那么他们俩可能还有什么结局?
这类提问必须以课文为本,再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如上面的两个教例的答问必须符合小说的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如游离了这两点,再创造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一课时,课前我先为学生播放由此词改编一首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时而低沉舒缓,时而激越高亢的旋律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语气,为课堂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然后,设置词中体现一个亡国之君情感的相关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我我觉得比较有效地一些提问技巧。最后,我们再谈谈一些名师的提问艺术,让我们从名师的提问艺术中学习提问的技巧。
四、名师的提问方法艺术
方法艺术是名师个性化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位名师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提问方法艺术。比如于漪老师的反问推进艺术,钱梦龙老师的曲问简答艺术,宁鸿彬老师的妙问生花艺术,于映潮老师的问题串讲方法艺术,郑桂华老师的轻问比较方法艺术,支玉恒老师的有效追问艺术等,他们的课堂提问艺术都非常具有有效性和代表性。这里就具体分析一下钱梦龙老师的曲问简答艺术。
“曲问”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意在让学生通过特定情境下语感的体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种提问能增强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这里以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提问为例。一般的老师讲这篇课文,一般都采用串讲法,在讲文中的人物时,一般都采用直问法,直接问同学们“文中写了那些人物”,而钱梦龙老师这篇文章的讲解,另出了新意,采用曲问简答的艺术,他问同学们:“同学们刚刚预习了这篇课文,那么你们知道愚公老爷爷有多大年纪了吗?”他的以一个问题,不仅使同学们自己明白了知识点,还在无形中强调了重要副词“且”的意义,用法,让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另外,他接着追问:“愚公老爷爷那么大的年纪还去挖山,肯定很累,那么,还有没有其他人去帮他挖呢,有多少人去挖山呢?”在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了各种答案后,又根据学生的答案,继续追问:“还有小孩去挖山,那他爸爸不心疼吗?”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把文中的重要知识点都带了出来,老师没有刻意强调,说出每一个字,却让同学们自己在问题中找到了答案,并且记忆深刻,他们不仅在问题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还获得了知识。这就是提问艺术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好的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还可以让老师教得轻松,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生命线,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力求帮助学生走进语文课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求知欲及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4-0102-02
一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背景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生源素质不是很理想,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是太明确。而我们的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往往只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压制,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未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问设计简单、随便、盲目。我们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能全面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面临的困境
根据对课堂教学的跟踪和调查,我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面临的困境如下:学情估计不足,课堂提问效果不佳
教师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调查学情、生情,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提问,不合理地设置问题、提问,没有考虑教学班的学情,也没有认真地思考学生的现状,也没有考虑问题设计的目的,造成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空泛。学生被搞得学习目标不明确,重点抓不住,难点没解决;课堂提问所占时间虽多,但效果不佳,收效甚微。学生渐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加重了学业负担,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与学脱节,课堂提问不切合实际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考、会考及应试教育指挥棒等因素根深蒂固的影响,课堂提问往往作为检测和考核知识的独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造成了教与学、学与用的脱节。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个性发展以及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提问。课堂提问往往忽略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发展的个体。违背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心理上产生厌恶和反感,学习效率低下,整体学业无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得不到应有提升。
3.问题设计单调,课堂提问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设计枯燥乏味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开放性、启迪性。老师一味提问,学生一味回答,根本不会融会贯通、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这样,既浪费学生时间、耽误学生学业,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破坏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学习氛围。
4.营造氛围不浓,课堂提问挫伤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互动和平等。教师提问时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融洽气氛。教师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口头认可甚至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提问或听学生回答时板着脸孔,言词中带有威严,甚至使用严厉的语气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面临的困境的理性反思,究其原因有:(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前沿教学理论的支撑与指导。(2)教研常流于形式,各学科缺乏教研的氛围、深度和力度,教研质量难以提高。(3)学法指导不足,学生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学策略不够明确;问与练混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学情把握不足,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致使教学效果不佳。(5)教师讲解过多,完全操纵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生是发展的个体”的学生观,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策略一: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难易度。按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注意问题的难易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去完成不同梯级的问题,可以增强学习成就感,增长能力,培养学语文的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减少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如教学《孔乙己》时,对一般学生可以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设计口头复述情节等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对中等生要求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要求把课文改成课本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问题设计的难易度,使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策略二:精心选择问题,注意启发性。老师在提问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清兵卫与葫芦》和《奥伊达的理想》两篇小说都涉及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问题的设计如下:(1)二者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2)对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你更赞赏哪一种?请谈谈理由。(3)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这种设计就会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策略三:灵活运用提问,注意积累性。语文学习中有大量的美词佳段、诗词歌赋、文言积累、名言警句、名人名篇、文学常识等需要记忆,这些是构建学生知识大厦的原材料,是地基,是点亮学生智慧的心灯。可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很重要。语文问题设计中就不能忽略这些,可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安排朗诵、背诵、口语交际、分组讨论、口头作文、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消化,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策略四:陶冶情操激趣,注意人文性。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堂提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考虑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策略五:大胆取舍提问,注意生活性。语文老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大胆取舍,真正做到“少问”与“精问”。聚焦“趣味”和“开放”,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多样的问题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好奇探索的求知欲,自觉主动地完成提问。如口头作文的设计:初中开学时,让新同学说:“跨入初中后,_______”;学了《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让学生说:“我第一次_______”;学了《木兰诗》让学生说:“木兰还乡后,_______”;学了《蟋蟀在时报广场》让学生说:“蟋蟀切斯特还乡后,_______”等。这些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是初中语文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还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典故,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语文学习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7).
一、精问, 激趣创境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 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 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 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 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 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 教师问:“白求恩是哪个国家的人?”哗———学生齐刷刷举手:“加拿大人。”因为文章第一句清楚地写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又问:“多大年纪了!”哗———又齐刷刷举手:“五十多岁了。”……老师把课文中的句子依次“改造”成一个个问题。整节课老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 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课堂气氛看似热烈, 但效果如何, 可想而知。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 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和加工教材, 对教学内容做到取舍有度, 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 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 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 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 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 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 唤起创新的欲望。
二、巧问, 曲折生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 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 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一文时, 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一句中的“孀”字与“遗”字的含义, 也没有直接问其义, 而是巧妙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愚公的邻居, 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 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开始被问住了, 看看课文释解, 才恍然大悟:“这小孩没爸爸!”这样, 通过巧妙提问, 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 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 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 却产生了“错综见义, 曲折生姿”的功效。
三、浅问, 化难为易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越深越好呢?当然不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 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 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 学生一时无从回答, 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 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
四、拓展, 提供话题
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 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表面看似思想活跃, 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 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 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 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话题不同于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 学生只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 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 所以“答案意识”淡化, 交谈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在话题的情境下,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教学资源是共享的, 在共享中又体现着教师“导”的作用。例如教《伟大的悲剧》, 在学生学完以后, 教师提出话题:“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 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最后两句话:“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让学生围绕关键句子展示讨论、各抒已见。交流互动达到高潮时, 教师可顺势一点, 拓宽话题:失败英雄知多少?“壮士一去一复返”刺杀秦王失败的荆轲;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伟大的悲剧知多少?这样, 在“话题”的情境下, 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 思维空间拓宽了, 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通常包括指导预习、问题教学、设问学习、简洁转新四个步骤。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提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
一、对课堂提问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提问的使用率也已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有必要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上课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注意力涣散,思想不集中,容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吸引。这时,富有技巧的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
2.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欲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高质量的问题设置和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能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顺利地解决问题。
3.富有技巧的提问能够诱导学生展开定向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富有技巧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按“启动──定向──活跃──收拢”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时,可把握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我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难”字,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①“难”表现在什么地方?②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深入课文,辅以师生之间积极主动的讨论,展开定向思维,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本文的中心。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对我们组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法手段。但教学中,往往又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端,为此,笔者认为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
1.课堂提问要新奇有趣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首要的问题是课堂提问必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意新颖性,具有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课堂教学中,提问就必须有一定的特异性,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问题要难易适度,有启发性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二、课堂提问的尝试
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问题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后,教师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两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疑于无疑,平中出奇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善于激疑,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教《济南的冬天》时,可以问: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提问即可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最终明白了这是作者通过对冬天的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特点与济南的天气特点相对比,以此烘托出济南的冬天响亮、温情的特点。这是曲折行文的一种写作方法,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3.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们碰到这种情况时,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式教学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这么两句话:“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教师可以提出:既然“舍不得吃”,却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两者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思索会明白:“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俭约、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了其它,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这种写法使人感到真实可爱,富于情趣。学生弄懂了这两个句子,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上述课堂提问的艺术并非是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一堂课并非只是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更多的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教学法有更深的理解,努力掌握,灵活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推荐阅读:
论文(如何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11-07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10-02
初中语文智慧课堂10-05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方法07-12
初中语文课堂点拨技巧09-08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07-13
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07-19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谈10-02
十个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10-0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议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