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数学复习计划(精选8篇)
第一阶段:2009.12.21~2010.4.20复习20个高考必考知识点,重点知识单元测试(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算法与概率,立体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
第二阶段:2010.4.21~2010.5.10专项训练,提高客观客观题得
分率,同时进行百题训练。
第三阶段:2010.5.11~2010.5.30高考模拟训练共6套(考试并
讲解拓展)。
第四阶段:2010.5.31~2010.6.6回归课本,安排答疑。
希望每位同学按照计划人怎复习、做题,发扬刻苦拼搏的精神,相信在高考中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职业高中的高职高考已越来越多的被社会、被政府、被学生和学生家长所认识、所认可, 并成为各职业中学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的平台, 成为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风火轮”.而就职业高中高考的数学复习来说, 对不少高考考生认为, 数学复习是难过的一道槛儿, 知识综合性强, 涉及范围广, 使许多同学感到既畏惧, 又无从下手, 那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高考数学复习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几点建议, 旨在抛砖引玉, 希望各位举一反三.
一、吃透考试大纲, 夯实基础
《考试大纲》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 从学生时代起就对《考试大纲》有所了解, 简单地说, 《考试大纲》就是对考什么, 怎么考, 重点是什么;答什么, 怎么答等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所以我建议同学们也应该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依纲复习, 必能抓住重点, 少走弯路.其中, 2009年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提到:数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 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从这明显指出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 强调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出发, 立足于数学学科, 夯实基础, 要求考生能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 把握中心概念, 注重各部分知识的综合性、相互联系及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各部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自主梳理出主干知识, 对主干知识要强化记忆, 加深理解, 做到微观上记忆清晰, 宏观上脉络清楚.
综观这几年广东省的高职高考数学试题, 总体来说难度不大, 没有偏难怪题出现, 没超过该考纲, 试题设置较为科学严谨, 题目分布情况也比较合理.因此, 我们更要关心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知识点, 知识面, 注重知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发现命题中图形, 数表和数列、周期性变化等变化规律.因此,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好题型, 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去掌握这些概念、定理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才会对公式、定理和规则熟悉, 解题速度自然就越快.
二、掌握题型, 注意知识归类与题型的积累
归类复习是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归类就是把每项的具体商品按其特性归在一处复习, 概念是归类复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目的是运用归类比较有利于学生把同类概念联系起来, 又把它们区别开来, 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从而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 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2010年高职高考数学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知能并重, 回归教材, 掌握题型, 注意知识归类与题型的积累, 强调“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些知识点看起来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 但它不过是纸老虎, 一捅就破,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演练时多注意积累这些新题型与难题的做题方法, 并力求掌握, 到了考场上就成了胜出的“法宝”.例如:求方程中的特定系数, 求含有方程根的一些代数式的值等问题, 由方程的根确定方程的系数的方法等等, 可以编制出各种考试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职高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也体现了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要求和考核的内容.因此, 只有把教材吃透, 对教材上的概念、定理、公式要认真领会, 牢牢掌握, 才能系统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正确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 高职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单纯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简单记忆和复述, 也不会考查教材上的原题, 但每次公开给学生分析试卷的时候就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似乎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它的影子, 不少考题都是从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里引申变形而来的.因此, 不要去死背, 而是应该仔细阅读教材, 认真琢磨书上的例题, 把重点放在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典型的例题、习题上, 并集中攻破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特别是学会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复习才具有实效性.
三、狠抓基础知识, 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 是提高高职高考数学成绩的根本途径.最近,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 考生由于概念不清楚、公式错用、张冠李戴而失分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 数学考试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 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打好基础, 切切实实抓好数学的基本功, 平时加强数学教学管理, 掌握全校数学教学状况, 在校园创设浓浓的数学氛围, 这是职业高中高考数学复习中最关键的因素.
1.那么如何切切实实抓好数学的基本功呢?首先狠抓审题, 突出重点, 加强训练.数学是用形式化的符号语言反应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其符号通常表示的不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空间, 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的确定给符号确定了目标和标准.因此, 只有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职业高中高考数学中, 通过对信息内容的自动分析, 探寻解题的突破口, 以确定解题的思路、方案和途径, 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笔者认为, 审题意识的提高和审题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 也需要着重进行训练.因此,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审题, 可以适当做一些审题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逐步做到对试题浏览一到两遍, 做到胸有全局, 以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学生自己能读懂题意, 分析题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 而教师正面地给学生讲原理, 对如何读题, 审题可以作一些提示, 但绝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审题的机会, 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近几年的广东省职业学校高职高考数学试卷来看, 虽然考试题型基本一致, 难度大致相当, 但运算量的逐年增加, 使得对计算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造成很多同学解题上有很大的障碍, 看来只有平时多多训练, 在高考中才会轻松应对.运算能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运算的正确与否和速度的快慢上, 获得了解题的突破口之后, 在基本概念、主要公式、运算法则的指导下, 对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 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提高运算的合理性与简捷性的整个过程.
3.数形结合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由数想形, 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 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学好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其相应的能力包括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构造图形的能力等.识图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 对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在职业高中高考数学复习中, 我们要将基本功训练、提高和展示,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作活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因为这是职业高中高考数学复习的主要方向.
四、引导学生重视错题, 挖掘错题的功能, 用好错题资源
职三的复习, 各类“仿真”“模拟”试卷要做上十几套, 基本上涵盖了高考的整个内容.而在做的过程中, 记录着学习中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 是指把平时练习中的问题归纳、总结并收集起来.职三的复习中, 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做题方式, 完全是题海战术, 做过后从来不注重总结出题规律和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样不仅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 而且对学生身体的负担也很大.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和消化学习成果, 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最核心的、最好的经验, 都是从失败、错误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因此, 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 有助于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假如平时做题出错较多, 就只需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 把错误的习题从试卷上“剪切”下来, 在旁边写上评析, 然后保存好, 每过一段时间, 看一看.这样才能及时查漏补缺, 对症下药, 及时搬掉“拦路虎”, 及时予以补救.除了把不同的题目弄懂以外, 还要注意对自己不会的题型进行突破, 向老师求教解题技巧, 并做一些强化训练, 注意一题多解 (方法的发散) , 多题一解 (方法的归类, 举一反三) , 及时回纳.
五、时间安排及内容安排
第一轮用一个学期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全面系统复习各章节的基本知识, 第二轮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轮是最后一个月的模拟考试和考前心理辅导等.
在职业中学, 好多“差生”其实很聪明、很活泼, 只是调皮、淘气、好动,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不肯下工夫去学习.我们要对学生多点鼓励多点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让他们不再害怕数学.总之, 在中职学校高职高考的数学复习中, 我们要牢固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的点拨下培养学生逐步自主意识进行自觉学习,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高考、体验高考、磨炼意志和提高自身素质, 以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的应试能力.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 激发参与意识, 使学生乐于参与, 在职业学校高职高考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认华.思维导图在职高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网络财富, 2009 (2) :179-180.
[2]齐伟, 卢银中, 黄斌.思维导图-职高数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9 (6) .
首先,应试的前期准备——清家底,明目标,立自信。
我们都知道,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合适而坚定的目标,充分而经受得起考验的信心。所以,高考复习之初,我们务必做好两件事:认真总结与精心计划。总结就是对过去的学习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便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计划是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再次规划,对考生而言,这便是“五月计划”。这两样工作做得越充分,就会越有自信,就能少走弯路坐上赶赴目的地的直通车。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个清楚”、把握“四个关系”。
做好“三个清楚”,即一要清楚中学语文知识系统,二要清楚自己的语文观念,三要清楚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大致包括三个子系统:语言要素系统,即字、词、短语、语段、篇章;语言组织系统,即语法和修辞;语言接受系统,即阅读与运用。语文观念体现在学生身上虽较为模糊,但已基本形成。他们对工具性的认识较为明确,对人文性情感性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这个时候有必要让他们迷途知返,不再停留在功利观里解脱不出来。否则,阅读写作的人生体验会走形、真情实感出不来。学生摸清了自己的语文知识底子,回归到正确的语文观念,就会自觉矫正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告别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的毛病。这对于提高复习效率非常重要。
把握“四个关系”,即语文零散知识与整体素养的关系,学习储备与考试发挥的关系,知识系统与试题构型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的关系。简言之,这四个关系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对立、割裂的关系。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的“清家底”。
接下来,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规划高考目标。大的目标是高考的大学等次,具体的目标是确定语文学科的分数目标,比如“11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00分及以下的学生,向110分左右努力。“12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10分以下的学生向120分左右努力,“13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20以下的学生向130分努力,我戏称这三个目标为“警务目标”、“医务目标”和“开发目标”。这三个目标,对普通学生而言,并不困难。对部分学生来说可以两步走,第一轮复习实现“110目标”,第二轮复习实现“120目标”,第三轮复习实现“130目标”。有的可以从110到120,有的可以从120到130,不一而足。
这就是“明目标”的计划工作。
摸清了家底,调整了努力方向,我们就可以轻装自信地投入到复习征程中去了。
其次,精心研究教纲考纲,有条不紊地夯实首轮复习,对症下药地进行二轮复习,重实战讲实效地完成三轮复习。其时间分配大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第一轮复习,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完成第二轮复习,2013年5月至高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三轮时间比例约为4:3:1。
从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看,首轮复习中,语言基础的重点放在语言单位的组织关系特别是短语的结构,以及熟语的积累辨析上来;阅读的重点放在宏观把握、缜密而入情入理的思考上来;表达的重点放在设情入境的扩展仿写上来;写作的重点放在基础等级的典范性、发展等级的开创性上来。二轮复习应专题化,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三轮复习注重查缺补遗、总结提高,通过实战提高实效。其余,笔者就不多赘述了。
学霸分享说高三数学教材是考试参考的重点,也是考试知识点的基础。没有掌握数学教材的知识就不太可能取得高分。学霸认为,老师讲课本时学生应该认真听课,将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完全消化,提高课堂吸收效率,让思维与老师同步。否则,很容易出现知识漏洞。一般先以高三数学课本为先,书上的内容是基础。在掌握的基础上,按层次补缺和提高。
学霸认为,高三数学综合训练就是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后参考书练习或是老师布置的练习,这些练习一般是针对知识点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这些数学练习完成地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基础强不强。
一、指导思想
安徽省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在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兼顾了数学基础,思想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诸多方面的考查。融入了课程改革理念,拓宽了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角地考查了数学素养,多层次地考查了思维能力,形成了安徽省命题的独特风格。联系我省命题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了如下复习方案。
二、复习要求
(一)夯实基础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基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从学生反馈来看,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难题没做好,而在于基本概念不清,基本运算不准,基本方法不熟,解题过程不规范,结果“难题做不了,基础题又没做好”。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格外突出基本概念、基础运算、基本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本的基础作用和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
2.加强主干知识的生成,重视知识的交汇点;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规范解题习惯;
4.加强反思,完善复习方法。
(二)提高课堂效率
1.例题讲解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讲解中,让学生陈述不同解
题思路,对于解题过程中的闪光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褒扬或纠正;讲解后,对解法进行总结。对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领会不同方法的优劣,一题多用的题目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联系。
2.对于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指出错误之处,更要引导学生寻根问底,使学生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
3.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疏理本节知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注重师生互动
1.多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有些章节知识,按难易程度选择六至八道,尽量独自完成,无法独立解决的可以提示思路。
2.让学生自我小结,每一章复习完后,让学生自己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包括典型题目、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易错易做之题;
3.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①试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②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③试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关键步在哪里;④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哪些是知识、逻辑心理因素造成,哪些是属于思路上的。
(四)精选习题
1.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增强题目针对性,所选题目以小题、中档题为主,且应突出知识重点,体现思想方法、兼顾学生易错之处。
2.减少题目数量,加强质量。
三、具体措施
1.资料的选用,学生统一用一本资料即《创新设计》,老师拥有两种以上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资料进行具有针对性选择,改编和重组,使复习效果达到最佳。
2.认真研究学习2013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对2013年高考试题安徽卷和其他省市试卷进行细致分析。认真研究全国各地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方向,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复习的针对性。
3.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和作用: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认真总结上周复习效果,训练落实情况,制订好下周复习计划,训练安排。同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探讨,使复习时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周安排一个主题发言人,负责本周教案,训练试题的编制)。从而使复习、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4.备好“两课”(即复习课、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力求做到:
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
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⑤发展性:传授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
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应该做到:
①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多难;
②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5.考练结合。每周一次单元检测;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月一次月考;每次认真批改、评讲,要及时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题量难度适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听有所获。
一、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
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高考(课程)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是以整体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前提的。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价组《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试题注意数学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加强数学各分支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考查……要求考生把数学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掌握,而不机械地分为几块。这个特点不但在解答题中突出,而且在选择题中也有所体现。”
传统的数学总复习是将各章划分为若干课时,一个课时一个中心议题。这种做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第一,它将完整的知识结构切碎了、拆散了,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它受制于各个课时的长度,而各个议题的容量并不都是相等的,那么在复习中势必将短的拉长,将长的截短,难以做到重点突出;第三,它每课时都要追求“高潮”,可是这些高潮与高考的要求又不尽吻合,因而造成教学的浪费;第四,每个课时都要配置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而事实上有的议题并不需要设置解答题;第五,它受每个课时的制约,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的空间较狭窄。
以章为一个单元,先在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串讲梳理,从而建构既以本章为主线又广涉有关各章的知识网络系统,其次让学生进行客观性题目的练习,再讲练主观性题目。这样的做法可以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自由驰骋,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它不受每个课时的约束,从全章考虑进行统筹安排,更便于重点、热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而且做到经济实惠,可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益。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抓住典型、全面提高
1.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中学数学的重点知识包括:(1)函数的基础理论应用。(2)三角函数和三角变换。(3)不等式的求解、证明和综合应用。(4)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应用。(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曲线方程的求解。(7)直线、圆锥曲线的性质和位置关系。(8)新增内容有: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应用2、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突出抓好两点:(1)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对数学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务必弄清其来龙去脉,掌握它们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正用逆用、变用)熟练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证明和运算。
3、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造知识网络,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例如以函数为主线的知识链。又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的知识链。
4、认真领悟数学思想,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正确应用它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大纲》指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数学思想数学在高考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四种:(A)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以概念的划分,集合的分类为基础的解题思想,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正确,不重不漏,合理,便于讨论,科学分类的步骤是:明确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科学分类——逐一讨论——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B)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是贯穿中学数学的主线,函数是客观实践中量与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反映,方程则是这种关系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形式。
(C)变换与转化思想:在研究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常采用某种手段进行命题变换,以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常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把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②把较难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易的问题。③把没解决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常见转化方法有:直接转化法、换元转化法、数形结合转化法、构造模型转化法、参数转化法、类比转化法。
(D)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①寻求解题的切入点 ②简化解题过程 ③
转换命题 ④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完整。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利用图形进行思维简缩,对选择、填空题的求解住住能大大简化思维过程,争取解题时间。数形结合住住借助:①
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② 方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③ 以几何元素,几何条件建立的概念。④ 数与式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5、有计划地加强有效训练,不断提高四种数学能力。
考试大纲指出“对能力的考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各种能力,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切合考生实际,对数学能力的考察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为基础,加强思维品质的考察,对数学应用问题,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方法的深度和广度,切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
(1)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如下要求:(A)数学概括能力(B)数学抽象能力(C)数学推理能力(D)数学归纳能力(E)数学简缩能力(F)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数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操作的对象是概念,即从概念出发,严格遵循逻辑推理的规则(主要是“三段论”的推理模式)进行推理,达到判断和证明的目的。
(2)运算能力提高运算能力注意以下几点:(A)合理运用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提高运算的准确性。(B)精心设计运算过程,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捷程度。(C)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
(3)空间想象能力。高考对这种数学能力要求有(A)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和画出图形。识别图形——能利用图形的题设条件“看”出几何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关系,几何体的几个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排列顺序。画出图像——能将题目给出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按照画法规则绘制相应的空间图形。(B)对几何图形的处理——图形的分割、组合、变形能对图形进行分割、补全、折叠、展开。能对图形进行平移变形处理,添加辅助线、面、体,将空间图形的某部分移出体外,空间图形的平面化处理将复杂图形简单化,非标准图形标准化。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向量知识解决有关立体几何问题是综合考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较之前三种能力,它是更高层次和内涵更为宽泛的能力。高考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要求是:(A)设计情景新,设问方式新的试题,增大思考量,减少运算量。(B)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考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思维,把文字语言,表格语言、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考察考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C)近年来对实际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过开放性试题和实际应用问题来进行的。
开放性试题包括:判断性问题、归纳性问题、操作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包括:直接套用现成方式求解、利用现成数学模型求解、根据数学条件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程序:审题——读懂题面,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利用图表理顺数量关系。建模——将题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解模——求解模型,得出数学结论。还原——将数学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通过检验得出应用问题的结论。
一、钻研教材“课标”, 解读高考说明
教材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 也是考试内容的载体, 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引着数学教育的方向, 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高考说明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教材中, 概率与统计主要有两块:其一, 必修3, 是《统计》与《概率》;其二, 选修2-3, 是《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与《统计案例》.《新课标》要求: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 学会列频率分布表, 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选取样本, 并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特征 (如平均数、标准差) , 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理解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等.
2010年高考说明有变化, 删除了以下内容: (三) 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 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二、回顾考查内容, 分析高考试题
概率与统计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中学数学中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 其试题的背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 从内容上、思想方法上, 都体现着应用的意识, 在展现分类讨论、化归和方程思想等的同时,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近四年浙江高考试题, 基本上都是2道小题或1道解答题, 解答题大都有应用的背景, 其难度中等, 但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题目的背景和题意理解的能力要求较高.其特点为:
1.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及古典概型、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发生k次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方差、抽样方法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如2007年的理科5 (选择) 、15 (填空) , 就考查了正态分布和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方差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试题往往与排列、组合, 甚至函数、不等式、数列等知识相结合
如2009年的理科19 (解答) , 2008年的理科19 (解答) , 都结合考查了排列组合, 其中2008年的理19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不等式的放缩等解题思想.
3.试题还常常是对常见题型进行改编
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变式和拓展, 再加工为立意高、设问巧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当前数学试卷的设计理念, 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 贴近考生的实际, 体现了人文性.
三、实施有效教学, 从容应对高考
1.一个吃透
首先应吃透考试说明, 并对照“课标”多加钻研, 才能明确复习要求, 把握考试趋势.注意2010年《考试说明》中对于几何概型要求的删除.
2.两个坚持
坚持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 回归课本.课本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以课本为主, 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 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 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 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 纵横比较、综合, 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这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的“树形图”, 方便学生在运用时能顺利“搜索”.
坚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数学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接受高中概率学习之前, 学生已经在以往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 形成了对概率或对或错的看法.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概率认知中, 学生的错误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对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划分不当、对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数量计算错误、对试验“随机性”的认识错误、对随机试验的“顺序”认识错误等等.因此要多给予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的机会, 让他们接触形式化数学知识的建构和组织.如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模型, 注重概率分布的应用.
3.三个加强
(1) 加强解题教学
其一要加强审题指导.波利亚曾说:“回答一个你尚未弄清的问题是愚蠢的”“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并没有理解问题就进行演算或作图.一般说来, 在尚未看到主要联系或者尚未作出某种计划的情况下, 去处理细节是毫无用处的”.由此可知审题之重要.比如在概率中对于复合事件的概率计算, 要分清事件的构成, 并注意关键词.要注意“恰有k次发生”、“某指定的k次发生, 其余均不发生”以及“到第k次才发生”三者的差异;要注意“至少一个”“至多一个”“恰好一个”“都”“都不”的差异等等.往往是一字之差, 就导致谬以千里.这种错误尤为可惜, 因为这样的失误使得解题过程刚刚开始其实就已宣告结束.只有在审题时主动地、最大限度地搜集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 才能使解题有一个好的开始.
其二是加强解题教学的针对性.应勤于研究学生的薄弱环节, 课堂教学和练习反馈中尽可能多暴露学生出现的错误, 加强纠错.比如不少学生常常会将二项分布概率公式与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混淆;二点分布、超几何分布及二项分布分辨不清等.教学中, 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每课必练, 每练必改, 每改必评, 每评必纠.”要重视学生作业反馈, 讲评错因, 讲评得分点, 而且更应精选练习, 减负增效.所做练习, 力争做到五性:基础性——着眼双基, 中档为主, 面向多数学生;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 重点训练;发展性——传授方法, 学会迁移;综合性——纵横联系, 知识内外交叉, 多角度、多层次, 练习求精, 以求高效;系统性——滚动复习, 知识前后衔接, 梳理归纳成串.
其三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解题反思.应引导学生对错题及时订正, 对易错、易混、易漏点进行收集和梳理,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再犯.如:①将“有放回”和“不放回”条件混用;②“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混淆, 造成理解性错误;③将“有顺序取出”与“无顺序取出”混淆;④在相互独立事件中, 对“在第k次发生与否都结束条件下事件恰在第k次结束”与“前k-1次不发生而第k次发生”的关系理解错误.
引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和学到的方法及时进行回顾、反思、整理, 关注那些形似质异和形异质同的问题, 尝试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抓住通性通法的本质, 科学有效地实施解题分析、解题思维链的形成、解题后的反思与优化, 从而通过有限问题的训练来获得解答无限问题的解题智慧.比如求解概率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以下步骤:
①确定事件性质, 是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的哪一种.
②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即先判断是至少有一个发生, 还是同时发生.
③运用对应公式求解.
(2) 加强模型意识, 进行模式识别
概率问题亦是应用问题, 怎样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概率模型,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并加以理解.概率问题主要涉及古典概率、互斥事件和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积的概率以及分布列问题等.
一般概率的运算问题, 其运算类型可分为“+、-、×、÷”四种, 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 举例如下:
①主“+”型
如事件A可分解为有限个互斥事件A1, A2, A3, …, 则所求概率P (A) =P (A1) +P (A2) +P (A3) +….此类题特点:分类型 (如恰好、至多、至少问题等) .
②主“-”型
对于正面事件C较难或较繁解决时, 可利用其对立事件D, 运用“-”加以解决, 即P (C) =1-P (D) .
③主“×”型
对于相互独立事件的积问题, 以“×”运算来解决.
④主“÷”型
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问题, 通常是利用“÷”运算解决.
了解典型分布列:两点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 并密切关注有限不放回抽样的概率模型.
(3) 加强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是适用于数学全部内容的通法, 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结合进行.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思想, 都是高中数学的精髓, 但这些“思想”有时只能意会, 教学中老师往往也只能是“渗透”.只有在“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 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 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 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才能变成可能.因此, 在教学中, 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运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其进行多次再现、不断深化, 逐步内化为自己能力的组成部分, 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比如在概率中常可以渗透以下思想:
①数形结合思想
例1 如果事件A、B互斥, 那么
(1) A+B是必然事件;undefined是必然事件;undefined与undefined一定不互斥;undefined与undefined一定互斥.
点评 本题通过集合之间的关系、结合Venn图解决, 选 (2) .
②分类讨论思想
例2 将一个骰子连续抛掷三次, 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undefined
点评 已知三次点数a, b, c依次成等差数列, 要根据公差是否为0进行讨论, 又b是a与c的等差中项, 所以a, c同奇同偶, 接着又对a, c同奇同偶进行第二次讨论.
③方程思想
例3 从男、女共36名同学的班级中, 任意选出两名委员, 如果选相同性别委员的概率为0.5, 求男、女同学各有几名?
点评 本题把某些基本事件作为未知数, 根据条件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21, 15或15, 21)
④转化与化归思想
例4 某地区为下岗人员免费提供财会和计算机培训.每名下岗人员可以选择参加一项、两项或不参加培训.已知参加过财会培训的有60%, 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的有75%.假设每个人对培训项目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 且各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有影响.任选1名下岗人员, 求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
点评 本题是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问题, 解决的关键是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 (0.9)
4.四个克服
(1) 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不在多, 能典型就好;题不在难, 有思想则灵.我们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记忆, 而是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 自我感觉知识薄弱处, 及时有针对性地自我训练, 逐步达到良好思维形式的形成.
(2) 克服只练不讲, 或评讲没有针对性.讲评试卷要做到六个到位:批改统计到位;归类分析到位;暴露思维到位;小结反思到位;变化拓展到位;矫正练习到位.
(3) 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试题, 不加选择, 整套搬用, 题目重复, 针对性不强, 效率低下.
(4) 克服高原现象.高三复习中“大考”“小考”不断, 次数过多, 难度偏大, 成绩不理想, 形成了心理障碍;学生忙于应付, 被动做题, 兴趣下降, 思维呆滞.
总之, 在高三的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钻研教材课标, 分析高考试题”, 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率教学, 以使学生更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让学生更从容地应对高考、应对人生长河中的一切“考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淑玲, 李振涛.影响概率问题的关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 (11) .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现就谈谈我本人在数学复习中的粗浅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复习课的色彩,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复习课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要想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复习氛围是很重要的。目前,中考数学的命题,新增了开放性、探索性等实际应用题。而数学教学融入有意义的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为了缓解学生复习时的紧张情绪,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生活化,这是提高数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比如,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的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副扑克牌,在扑克牌上做数学文章。每次出4张牌,学生运用运算法则,采用不同的運算顺序,得出4张牌的结果为24。学生把每次的运算过程都列出算式,看哪个组能列出最多算式,学生在娱乐竞赛中就能掌握最基础而又最灵活的运算法则。再如,用七巧板拼图竞赛游戏,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并根据不同的图形设置数学题进行解答,如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全等、多边形的相似、轴对称图形等,既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思维,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狠抓双基,全面巩固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察,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7:2:1,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识记理解公式、定理,运用公式、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万丈高楼从何谈起。夯实基础是灵活运用的前提。复习教学中,切忌好高骛远,使学生如坠雾中,如悬空中。
三、广泛收集资料,精心选制题目
中考复习的后半期,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排山倒海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就是有三头六臂,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多大帮助,甚至阻碍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思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不算,且收效甚微,陷学生于深潭迷雾中。因此,对于每一份资料,每一张试卷,教师要先全面通读,“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筛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题目给学生做,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大纲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以及重复训练的题目,教师要考虑将其删去,对于涉及教材重点知识又有必要重复训练的,教师也要注意题量,而不能不管试题好坏,不管资料质量,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一古脑儿见题目就拿给学生练,此是劳命伤神之举。当然,精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掌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研究大纲、钻研教材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四、坚持“先练后教”的原则
复习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再现过程。学生往往认为,复习就是将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再重复一遍,认为复习的内容都是学过的,自己已经懂了;学生甚至会认为,这么简单,没有新意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再学,于是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教师的复习教学。如果教师不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一味地将知识点进行灌输,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妨试用“先练后教”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步骤是:课前备课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选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课堂教学中,根据例题的数量和难度,规定时间让学生先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特别要关注差生,与差生一起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就能发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问题,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不足与缺陷时,自然会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产生知难而进、通于攻破难题的信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中考说明确定的重点、难点渗入教材的知识点,激发学生重新认识教材知识点的兴趣,学生就会全神贯注地投身于复习教学中,子曰:“温故而知新”,正是此意。
五、灵活进行变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许多题目稍加改动,便可得到一种创新型的题目。比如,已知和结论交换一下,把定点改为动点,把结论设置成猜想等,都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都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推理演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既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性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又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实践性。教师每节课都能依据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根据要求自己编写数学题目,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
【谈谈高考数学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高考数学复习计划大纲10-03
高考数学文复习10-11
上海高三数学高考复习05-31
高考数学复习易错题09-22
高考数学向量专题复习11-05
高考数学复习:解析几何11-02
高考复习计划07-11
高考前复习计划06-28
高考政治复习计划安排06-18
英语高考冲刺复习计划书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