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2008年12月修订)
本科专业实习是学校本科教学体系中科研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建设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是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根据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我校专业实习基地可分为校级专业实习基地和院(系)级专业实习基地。校级专业实习基地是指:由学校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直接与基地单位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书所建设的专业实习基地;院(系)级专业实习基地是指:由各学院(系)直接与基地单位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书所建设的专业实习基地。
我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应坚持合理布局、点面结合的原则。“点”即有选择地重点建设几个高质量的校级专业实习基地,“面”即建设一批覆盖各专业的院(系)级专业实习基地。
2.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本原则,提高专业实习基地依托单位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地则可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并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加强基地单位的工作及管理咨询,人员技术培训等。
3.坚持就近就地、相对稳定、节约开支的基本原则。
4.坚持社会服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三结合的重要场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二、专业实习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专业实习基地应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所必需的学习、工
作、生活、卫生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条件。
2.专业基本对口,能满足专业实习任务的要求。
3.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管理经验的兼职指导老师。
4.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三、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的程序
1.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学院(系)根据对基地依托单位长期的了解,对符合条件者,可与其协商后达成初步意向,并将其基本情况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2.对符合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条件且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经协商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学院(系)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专业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原则上应包括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协议合作年限(原则上至少三年)、可容纳的实习人数、能聘请的相关指导人员等方面的内容。
协议书一式三份,由教务处、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学院(系)各执一份。
3.经学校批准,并签订了共建协议的专业实习基地,可在基地所在单位悬挂“中国人民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铜牌。
四、专业实习基地的管理
1.为保证专业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签订了专业实习基地协议的学校各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实习基地的管理并承担相关具体工作,教务处负责对全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统筹协调;
2、学院(系)负责根据教学方案,每年组织学生赴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活动,实习可采用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等方式,尤其鼓励有本校教师集中带队的集中实习;学院(系)负责根据协议与专业实习基地具体联系相关协作事宜;
3、除根据具体协议由专业实习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的相关支持以外,依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学生赴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活动的经费应主要从学校划拨的本科教学业务费中列支,在经费不足以完全解决专业实习所需的情况下,可向教务处申请使用 “本科专业实习专项经费”支持,但
原则上该专项经费只用于支持学院(系)开展的集中实习,教务处同时负有监督和检查该专项经费的职责;
3.为促进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教务处应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或学院(系)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实习教学情况。
4、学校每年根据实习基地建设情况评选优秀实习基地,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并推荐优秀专业实习基地参与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评比。
5、对协议到期的实习教学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五、附则
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建立稳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贯彻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符合高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学校“三个导向”的办学理念。雷电防护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校外防雷中心和防雷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的防雷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加强雷电防护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为学生迅速接触社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通过实习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雷电防护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已在上海、江苏、河南、深圳、武汉、安徽、嘉兴等十多个地方防雷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南京菲尼克斯公司等防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于学院对实习基地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紧密配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基地建设中比较明显,校院都非常重视防雷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地方防雷中心(含防雷企业)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同时防雷专业的校外实习时间为1~2个月,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分散,这对我们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的思想普遍存在。防雷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但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反映专业实习要求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再次,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简单。从目前雷电防护专业学生实习来看,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停留在参观企事业单位或者防雷检测验收等一些体力劳动,能够真正接触或从事雷电防护核心技术的很少,这不利于应用型防雷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缺乏对校外基地实习效果的监控。学生校外实习的成绩一般由基地指导老师给予评价,从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校外实习成绩均为“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实习成效。
三、采取主要的措施
首先,推进双督导制。在为实习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实习单位有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学生的督导教师,打造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实习实践基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建议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实习基地评估,对于评估为优秀的基地予以奖励;评估为合格的基地,继续支持建设;评估为不合格的基地,提出整改要求,直至达到合格标准。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管理中未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再次,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和信息反馈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以征求意见、问卷和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提出实习前评估、实习中监督、实习后考评全方位的基地管理模式。在校外实习前,根据防雷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对实习基地的条件进行评估,对于达到条件的则允许学生前往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双督导制和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巡查,加强对实习的监管;实习结束后及时收集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总结,对实习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上的水平。第五,建立巡视考勤制度。通过校内指导老师定期联系和巡查,加强实习考勤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实习生珍惜机会、规范行为。第六,订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条例)。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共同制动出详细的管理条例,由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条例进行日常管理,学校则派老师去进行指导。
四、取得的成效
首先,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绝大部分实习生表示,通过毕业实习,加深了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各地防雷中心实习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防雷中心项目和业务,对雷电风险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雷电工程检测与验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电防护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雷电科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次,有效的管理保证了实习内容与防雷专业培养方案高度一致。对基地的有效管理保证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获得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行业(企业)现状,合理安排和调整实践环节,保证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再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校外基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定期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第四,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注意帮助学生分析社会需求、合理定位自己。我们大力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实习基地成为能满足就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把防雷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抓好落实。几年来,实习基地直接吸纳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人,由这些基地介绍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有300-400人(含防雷专业毕业生和防雷辅修专业毕业生)。第五,与企业实习基地共建产学研基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专业教师深入基地一线,一边向基地专家学习,一边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基地解难答疑,成为行业专家;南京菲尼克斯公司为我校免费提供了价值数万元的SPD产品供师生做实验;四川中光高科公司承诺提供科研经费共同开展科研协作;杭州易龙与我校联合成立“防雷技术研究院;由实习基地资助的国内第一套防雷专业课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以上这些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
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行业以及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防雷专业大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何搞好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成了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奇伟.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100-102.
关键词: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25-02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背景
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建立稳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贯彻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符合高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学校“三个导向”的办学理念。雷电防护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校外防雷中心和防雷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的防雷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加强雷电防护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为学生迅速接触社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通过实习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雷电防护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已在上海、江苏、河南、深圳、武汉、安徽、嘉兴等十多个地方防雷中心建立了实习基地,并与南京菲尼克斯公司等防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于学院对实习基地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紧密配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基地建设中比较明显,校院都非常重视防雷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地方防雷中心(含防雷企业)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同时防雷专业的校外实习时间为1~2个月,一般安排在暑假进行,加上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分散,这对我们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的思想普遍存在。防雷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但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反映专业实习要求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再次,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简单。从目前雷电防护专业学生实习来看,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停留在参观企事业单位或者防雷检测验收等一些体力劳动,能够真正接触或从事雷电防护核心技术的很少,这不利于应用型防雷专业人才的培养。第四,缺乏对校外基地实习效果的监控。学生校外实习的成绩一般由基地指导老师给予评价,从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校外实习成绩均为“优秀”,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实习成效。
三、采取主要的措施
首先,推进双督导制。在为实习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实习单位有经验的业务骨干担任学生的督导教师,打造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实习实践基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建立实习基地激励机制。建议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实习基地评估,对于评估为优秀的基地予以奖励;评估为合格的基地,继续支持建设;评估为不合格的基地,提出整改要求,直至达到合格标准。对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管理中未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再次,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和信息反馈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以征求意见、问卷和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提出实习前评估、实习中监督、实习后考评全方位的基地管理模式。在校外实习前,根据防雷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对实习基地的条件进行评估,对于达到条件的则允许学生前往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双督导制和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巡查,加强对实习的监管;实习结束后及时收集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习生的实习总结,对实习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面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上的水平。第五,建立巡视考勤制度。通过校内指导老师定期联系和巡查,加强实习考勤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实习生珍惜机会、规范行为。第六,订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条例)。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共同制动出详细的管理条例,由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条例进行日常管理,学校则派老师去进行指导。
四、取得的成效
首先,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绝大部分实习生表示,通过毕业实习,加深了对过去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各地防雷中心实习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与防雷中心项目和业务,对雷电风险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雷电工程检测与验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雷电防护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雷电科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次,有效的管理保证了实习内容与防雷专业培养方案高度一致。对基地的有效管理保证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获得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行业(企业)现状,合理安排和调整实践环节,保证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再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校外基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定期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第四,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在学生培养工作中,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注意帮助学生分析社会需求、合理定位自己。我们大力开展对学生的就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实习基地成为能满足就业需要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把防雷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抓好落实。几年来,实习基地直接吸纳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人,由这些基地介绍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有300-400人(含防雷专业毕业生和防雷辅修专业毕业生)。第五,与企业实习基地共建产学研基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专业教师深入基地一线,一边向基地专家学习,一边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基地解难答疑,成为行业专家;南京菲尼克斯公司为我校免费提供了价值数万元的SPD产品供师生做实验;四川中光高科公司承诺提供科研经费共同开展科研协作;杭州易龙与我校联合成立“防雷技术研究院;由实习基地资助的国内第一套防雷专业课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以上这些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
实践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与行业以及企业互动的需要。随着防雷专业大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如何搞好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成了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奇伟.浅析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0-102.
[2]周红.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10(2):51-5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学校为保证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遵照北京市教委《关于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要求》,建有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专业适用性。基地满足相应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提供适合职业能力养成的实习岗位。
2、“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学校和基地双方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3、相对稳定性。各专业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的单位开展合作,并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内(3至5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4、相对集中性。实训基地要具备同时接收至少1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条件,便于学校、企业实施实习教学管理。
二、学校职责
1、学校招生就业办负责全校各实习实训基地的统筹和协调,协助相关系联系、管理实习实训基地,系负责相关专业实习基地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具体工作。
2、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负责选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单位和场地,负责选聘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保证学生顶岗实习
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实习指导等工作运转正常规范。
3、各系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习企业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校外实习、实训计划,制定实习实训实施方案。
4、各系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三、合作企业职责
1、企业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2.配备业务强、技术精,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有相应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3.承担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在学生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4.指定专人,配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并负责与学校相关指导教师沟通学生实习情况,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为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
6.提供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
四、指导教师选聘
1、由学校选聘的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选聘的指导教师共同管理。
2.学校要选聘热心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实习实训指导经验,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的专业教师。
3、企业要选派熟悉实习学生岗位工作,热心负责的技术骨干作为指导教师。
五、建立程序
1.由学校和企业协商,确定实习基地建立意向。
作者:胡增祥 刘玉锦 张若文 高玲 王朝辉 杨洋 刘巍
论文关键词 护理教育 临床实习教学基地
论文摘要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学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这一环节的重要保证。为研究和交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本校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建设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思想认识基点,应把握的标准,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法等,尤其是对实习促进就业,建设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一体化的新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用于临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由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其认知、做事、合作与生存能力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唯一重要场所。因此,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北华大学护理学院近10年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在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具自身特色的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一、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
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经学校与医院商定,与学院建立稳定教学协作关系的地方、部门、工矿、部队所属的医院,承担高等医学院校的部分学生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任务。
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一般应是大中城市的二级以上医院,内、外、妇、儿各科设置齐全,并有能适应各种实习需要的医技科室。医院的设施和设备先进齐全。诊疗范围宽,病种较齐全。有健全的护理组织管理系统,临床护理方式先进,使学生有系统地照顾患者的机会。有一支较强的卫生技术队伍,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能保证直接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是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有良好的教学意思,学术氛围、学习气氛浓,能进行护理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护理文件、护理专题讲座、组织病案讨论等工作。有临床带教经历和带教经验。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教室、食宿等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能满足学生实习教学需要。医院的地理位置、交通、安全及物理环境优良。
二、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确定
确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应通过既往已有的友好交往或关系人为中介,进行充分的走访调研,真正摸清拟建基地的各方面条件,切实能够满足适合本校临床实习需要,才能考虑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医院。
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择机正式与拟建基地医院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洽谈,阐明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目的和意义、责任和义务、利益和好处等,展示学院办学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素质,提高医院方领导对建立临床教学实习基地重要性的认识,找到双方的结合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达成建立教学基地共识。
在征得双方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书面协议,由双方单位法人签订协议书,明确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关系,加挂学校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牌匾。
三、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管理
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应有一名院领导负责教学工作,并在医院教学管理机构或护理部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学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的人员。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组织科室护士长,成立该基地的实习指导小组。每个科室均有一名专门负责实习带教临床教师,执行和落实教学计划,做出具体的实习安排,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任务的完成。医院应把教学工作列入医院带教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奖金分配、教学津贴发放挂钩。
学校对医院的带教人员,享有在学校借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可参与学校有关科室组织的教材与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享有获得有关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权利;学校有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对实习医院进行人员培训、教学和临床护理指导,安排专题讲座、示范性教学查房和教学交流活动,帮助实习医院切实提高教学和医疗护理水平。
高等医学院校对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工作应加强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一般是结合学生进实习医院时进行实习工作安排与协调;实习中期专程进行教学检查,重点解决临床实习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实习指导、检查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听取带教人员和学生的意见,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效果
我校的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与北京、广东、海南、吉林等省市的地方、部门、企业、部队所属的14家医院签订了协议。每年进驻实习学生300人左右,为完成临床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和任务,按实习计划完成了毕业实习各项任务。在临床毕业实习期间,校院双方在完成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实习单位或通过实习单位推介在实习单位所在区域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达70%以上,形成了实习促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建设一体化的新模式。
五、讨论
1、提高认识,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前提
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实现护生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护理学院的延伸。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都要充分认识基地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找到承担临床教学工作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增强医院发展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等教学相长的结合点,真正把教学工作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医院应为培养护理学人才承担教育责任,学校应为基地医院提供智力服务,双方互惠互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学基地建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一旦签订了教学基地医院的关系,学校就要把握机遇,改善与基地的关系,密切与基地的协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人才优势扶植教学基地,使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护理学人才。
2、把握标准,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关键
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目前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此前由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可供作为基本条件。单一就护理学专业来考虑,还应侧重于包括临床护理带教人员、临床护理人员、医生系列人员、医技系列人员、护理服务对象、其他实习学生,以及由以上人员组成的人际关系、护理类型等人文环境的层次与水平。良好的实习环境将使护理本科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获得护理专业所需要的不同能力。
3、有效沟通,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保证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双边关系的协调在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会面临学院与医院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问题,学院应主动协调好双边关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主管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应有计划地经常与实习基地医院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带教老师保持联系,定期到各实习基地医院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现场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切实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实习计划的实施质量和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4、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发展前景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根据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及要求,沈阳农业大学(甲方)和(乙方)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就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职责:
一、优先为乙方的工作需要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或开展技术协作,可对乙方员工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
二、学生实习所得成果、合理化建议等,乙方有优先使用权。
三、可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为乙方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具体情况由双方另行商定。
四、根据乙方的用人需要,优先并择优推荐毕业生。
五、负责制定实习大纲,提出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于实习前一个月与乙方商定实施方案,并共同组织实施。
六、负责实习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安全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同时遵守《沈阳农业大学实习安全管理制度》)。
七、不得出现损害乙方合法权益的现象。
乙方职责:
一、提供适于甲方学生实习的场所和必要措施,并为甲方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配合甲方指导教师完成实习任务。
二、为甲方参加实习的教师、学生的生活(食宿、交通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提供甲方学生在实习期间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
四、提供甲方学生实习必须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五、与甲方带队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组织管
理等工作。
六、对甲方实习学生在实习活动中遭遇的紧急情况,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尽协助的义务。
七、实习结束时,为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签署书面意见。为认真履行本协议,双方有关领导定期研究有关实习基地建设和协作事宜。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对协议的条款进行修改,对于协议条款有争议时,依照平等互利原则进行解释。
本协议书由甲乙双方和甲方的相关学院各执一份,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年月至年月止,如需要延长,由双方另行协商。
本协议书经双方协商一致共同制定,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单位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单位地址:
一、校外实习基地类型
根据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和材料专业的具体实习要求, 将校外实习基地分为两种类型:即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和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短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学生教学参观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 这类基地一般技术含量较高,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企业效益、企业文化和环境都很好。大学生参观学习这类企业能提高专业印象, 稳定专业思想, 加强专业学习。综合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学生较长期的毕业实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课题研究方向或就业进行选择。
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
结合材料专业专业自身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为主线, 以经济建设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为依托, 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 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实现真实或仿真的环境, 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多功能并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格局。
1. 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基本原则和条件。
(1) 选择实习基地首先应该能满足我们的实习要求。企业应该具备比较完整的生产设备, 生产工艺流程, 一定数量的生产技术人员。即应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规模。 (2) 在生产经营类型和资源、生态等方面有区域或行业代表性, 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 基地建设和发展基础较好。 (3) 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并熟悉所实习专业培养计划和实习大纲。 (4) 基地建设坚持“就近”的原则, 立足本区、本市, 既便于开展工作, 又有利于节约经费开支。 (5) 部门领导有远见, 重视企业技术革新,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重视教育。基地的领导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 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6) 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 获得运用专业文化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实践技能;满足学生获取本专业的知识技能, 建立起一个宽阔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考的能力, 并能在教学实习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7) 形成自己的实习基地特色, 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增强职业适用性。 (8) 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既能满足我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又具备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条件, 有同我校合作的积极性。
2. 实习基地性质多样化、规模多样化、行业多样化。
省内外有众多的同类工厂和相关单位, 包括各种性质企业、生产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经营方式等具体情况, 进行分类比较, 选择性质多样化、规模多样化、行业多样化的各种实习基地。我们材料专业实习基地有生产电视电脑显像管显示屏的大型高科技上市企业———中国500强的安彩集团, 有全国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螺集团、山水集团, 有国家大型二级企业转型的股份制企业———焦作花台陶瓷有限公司, 还有近期迅速兴起的不定型耐火材料的个体企业———焦作振德窑业。实习基地性质多样化。从企业性质上有国企、外企、个企;从生产规模上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从生产品种和产品类型上有传统材料、特种材料或新型材料。学生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实习, 从中可以感受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个体企业规模虽然较小, 但管理模式简单高效, 学生能感受个体企业的创建及发展, 能激发可贵的创业精神。实习基地规模多样化, 了解行业的存在状况, 不能一味地追求国有大中型企业, 不能只看到企业的亮点和兴奋点, 不能只参观示范性的企业、高科技或上市企业, 还应该看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企业, 通过分析探讨企业发展和振兴之策, 试着自己去栽树, 获取培育发育缺陷的树, 这比一味在别人的树下乘凉要好得多, 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实习基地行业多样化。传统材料包括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人工晶体等, 为了增加就业面, 拓宽知识面, 利于专业课的学习, 材料专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要到这几个行业的工厂进行实习, 实习的工厂种类多。
3. 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
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 在符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条件的基础上, 经协商后可由学院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双方合作目的; (2) 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 (3) 双方权利和义务; (4) 实习师生的住宿、学习、交通等安排; (5) 协议合作年限; (6) 其他。校外实习基地一定要签订协议书。因为协议书的正式签订对校企协作双方共尽责任和义务起到了共同约束的作用, 实习的联系和实习安排都会比较顺利, 有章可循, 同时基地会安排专人负责实习事宜, 不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 为提高实习质量提供保障。
4. 校外实习基地挂牌。
校外实习基地按照要求, 由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 统一挂牌子, 而且一定要把牌挂在厂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因为实习基地协议书的签订是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签订的协议, 影响面比较小, 各车间领导和工人不一定了解。正式挂牌之后, 企业从领导阶层到每位职工都认可, 从内心愿意配合学生的实习, 会认真地讲解和手把手的教授。同时, 企业也提升了自身形象, 是校企双赢。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1. 完善管理制度, 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为适应实习基地建设需要, 学校将建立和健全各项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规定, 使之科学化、制度化, 确保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各学院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及本单位的优势, 制定本单位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 同时明确实习基地建设负责人, 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2. 巩固和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
对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突出专业性, 与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建设保持一致。各学院要与实习基地学校一起研究建立和健全教育实习保障体系, 使接受教育实习工作成为实习基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一。
3. 聘请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熟悉了解各种实习指导书, 兼职指导教师具体介绍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设备的维护和操作等内容, 使学生对实习装置有基本的了解, 以利于学生的实习。
4. 以焦作市为重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和社会各行业的优质校友资源, 我院已建实习基地有焦作坚固水泥有限公司, 焦作市华泰陶瓷, 焦作咏春塑胶有限公司, 焦作市振德窑业有限公司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的实习基地主要在河南省, 以焦作、济源、新乡为主, 实习单位的种类主要有陶瓷、水泥、玻璃等传统材料生产单位, 而且每个城市都是多种行业企业共存, 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路程上。
5. 政府对实习基地实行扶植, 政策优惠。
政府对承担实习任务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如贷款优先, 新上项目优先, 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以鼓励企业承担实习任务。
6. 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 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
学校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 各学院应从本单位的资金中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学校专项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各学院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 申请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双方共建项目, 双方研究成果的奖励, 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表彰, 联系、调研工作的旅差费和工作量补助, 共建研讨、检查、总结等会议支出。
7. 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
学校利用基地条件安排学生实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学校优先向基地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及先进的计算、实验、测试手段, 帮助基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积极承担实习基地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 并优先转让实习基地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8. 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院 (系) 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锻炼,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派专人负责某个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9. 实施优秀实习基地评选制度。
学校将根据实习基地发挥作用情况, 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检查评估, 对那些热情支持我校学生实习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以促进我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实习基地社会价值人才培养体系评价指标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诸多原因影响,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薄弱,可持续性差,严重制约了文科专业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研究文科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育机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
1.1学科培养价值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文科专业的发展。首先,校外学习基地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其次,校外实习基地活动,有助于检查学生理论学习质量和教学成果,有助于后期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设置。再次,校外实习基地环境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提前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最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教师和学校掌握学科发展重要课题,提高专业和学科的整体飞跃。
1.2外部社会价值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还可以实现社会价值的扩散。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合作单位获取高校文科专业的技术支持,获取单位发展的助力;其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合作单位更快获取专业人才,节省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角色转换时间;再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善,有效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现实。
2高校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境分析
2.1规划性不足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规划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数量不足。实习基地建设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是很多文件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的普遍问题。二是选择标准较低。很多文科专业实习基地选择较为随意,专业对口性较差,无法实现专业实习目标;三是建设目标不清。很多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培养目标不明,培养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规划。
2.2深度性不足很多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还处于初级合作阶段,缺乏深度合作的意识和动力。具体表现为:首先,合作还仅限于接受学生实习,缺乏“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意识,“双师”交流滞后;其次,合作仅限于实习任务的完成,缺乏技术合作、项目合作、培训合作的动力和意识;再次,合作仅限于实习岗位的供给,缺乏对学生专业实习意见的指导和合作,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参考资源供给实习单位。
2.3长效性不足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重建轻维”思想严重,缺乏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管理。一方面,情感维护不足。很多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依靠的是私人关系,一旦实习单位人员变动,实习基地无法开展;另一方面,长效实习平台短缺。很多文科专业注重的是学生短期实习效果,缺乏与实习单位建立“假期实习”、“零星实习”、“课外实习”的多元长期实习建设。
2.4约束性不足文科专业实习基地管理相对较松,实习约束性较差,实习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习管理制度疲软。目前很多文科实习基地管理虚化,缺乏过程控制、巡检制度等严格的实习管理规章;二是实习评价主体缺位。很多文科专业校外实习成绩仍由学校教师评定,忽视了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评价责任;三是评价指标不全。目前评价依据主要是根据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出勤等材料,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胜任度、职业素养等关键考评点的评价指标设计。
3校外实习基地培育机制研究
为了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效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必须做好四大机制的建设。
3.1情感机制的维建情感机制是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的基础,是校企合作的润滑剂。校外实习基地的情感机制建设应该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信息沟通。即为了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高校文科专业应该时刻回应实习单位的发展变化信息,并能及时将文科专业校方信息传递到实习基地,建立双方长期情感交流的基础。二是做好人才交流。即学校应该强化教师到实习基地的交流,也可让实习基地优秀人才到高校承担授课任务。这是加强双方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做好发展战略交流。文科专业可以让实习基地参与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环节之中,经常征求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的意见,增强与实习基地的情感交流。
3.2激励机制的建构激励机制就是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的表彰奖励等。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激励机制可强化三方面的制度建设:首先,强化联系人激励制度。为了鼓励文科专业校内教师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应该制定有关政策,对教师主导建立实习基地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增强教师建立实习基地的动力。其次,建立实习教师激励制度。高校文科专业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是在理论课程之外承担的实习指导计划,实习经验和实习指导任务较重,因此更应采取职称评审加分、工作量加倍等物质激励政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实习过程的开展,应采取证书发放、物质计酬等激励政策来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再次,强化优秀实习基地奖励政策。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应该采取评优政策,对一些实习基地管理严格、实习效果好的基地颁发证书,调动基地建设激情和动力。
3.3利益机制的共享利益机制是文科专业与实习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实习基地可持续性建设的根本。高校文科专业必须从实习基地单位的内在利益需求出发,构建长效机制。具体而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项目深度合作。即实习基地可有针对性地提供部分合作项目,让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和学生广泛参加,节省了实习单位的经济成本,让实习单位获得经济利益。二是成果优先孵化。实习基地可以优先获得文科专业的优秀研究成果,实习基地建设成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实习单位获得技术利益。三是人才培养参与。即高校文科实习基地单位可以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优秀学员的优先选择权等,让实习单位获得人才利益。
3.4运行机制的完善运行机制就是在不影响实习单位任务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实习基地育人任务。高校文科专业运行机制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强化校内实训培育工作。校内实训是学生走向实习基地培训的基础,是实习基地后期合作的关键环节。校内实训的培育依托于三项建设:一是高素质校内实训队伍的建设,这是学生实习技能提升的重要保证;二是高水平校内实训室建设,这是学生实习技能提升的重要物质平台;三是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另一方面,做好约束监督工作。即要充分发挥实习主体作用,实现基地建设协议化、过程化、科学化。所谓协议化是指通过协议方式对合作双方的实习要求、实习效果进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所谓过程化是指强化实习基地建在实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评价三环节的过程监控;所谓科学化是指实习内容设计、实习效果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符合科学化的要求。
3.5保障机制的充实实习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高校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做好组织、资金、时间等保障机制的充实。组织保障是指高校文科专业要搭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实习基地管理机构,协调管理校内外地实习与上岗训练,保证校外实习基地的健康运转和科学管理。资金保障是指高校文科实习基地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高校应提高高校文科专业实习经费的发放标准,切实保证实习经费的稳定性;实习单位划拨实习经费,作为学生完成实习岗位职务的津贴和报酬。时间保障是指实习教育时间要体现周期性、长期性、灵活性的特点。所谓周期性,是指学生实习必须要按学期进行,不要间断。所谓长期性,是指高校文科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实习教育要长短期结合,重视长期实习。所谓灵活性,是指校外基地实习时间的安排要与实习基地工作相协调,根据实习单位的任务调整实习时间。
总之,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文科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成效,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文科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做好情感机制、激励机制、利益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智鹏.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
[2]张建碧,王万刚.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2(6).
参考文献
[1]林启德.校企共建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
[2]卢娜.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4).
[3]朱爱辉,杨莉.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模式研究[J].教改教法,2015(4).
[4]王兆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途径的尝试——“学院+行业”大旅游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旅游研究(季刊),(5).
在为期五周的校外实习中,我的岗位是汽车销售人员。以下就是我的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参与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与管理,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活动,熟悉和掌握实习单位的业务内容与业务流程,学习企业文化,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掌握营销的技巧,为毕业论文收集素材,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
1.深入了解自身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了解单位主营业务。
2.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
3.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客户发展模式等等。
4.掌握公司日常决策的方式,学习企业文化。
5.通过实习发现日常管理和单位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三、实习方式
1.直接参与单位日常营销工作,多向公司员工了解,有条件可与领导直接交谈。
2.学习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熟悉公司的业务知识。
3.营销业务、市场调查与预测。
(1)在进行营销之前进行调查与预测,包括市场调查方式,资料和信息来源及流通渠道,鉴别信息自来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运用定性或定量预测方法,如价格、需求、供给等,需进入市场进行全面调查,有效地处理调查资料,为业务铺平道路。
(3)运用所学的营销知识,进行试销,熟悉商品的定价依据和过程,了解销售渠道的构成和网点分布,运用有效措施,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量
四、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自己要多多观察,认真学习,掌握本职工作,要定期记录自己实习工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做好铺垫,最后要把自己在工作发现的问题整理、分析,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五、实习时间
关键词:实习实训基地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汽车工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65-02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下称长汽高专)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发挥吉林省“高教强省龙头学校”示范作用,坚持服务汽车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功能,培养汽车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服务。长汽高专长期致力于实现“五个示范引领”:第一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示范引领;第二是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四是在自主汽车文化传承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示范引领。该文重点针对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
1 长汽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该校以“校企融合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办学模式。该校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工学交替。自2006年起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学生已有数万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一汽-大众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解放公司、丰越有限公司、大众-大连发动机、大众大连变数器、天津一汽丰田、天津技术中心、东风日产、国际物流、民太安保险、平安保险、通立4S店等陆续成为该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为该校办学目标的需要,让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每年去这些企业的人数达到3 000人以上,每半年去一汽-大众公司工读交替学生达2 000余人,这也体现了该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2 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2.1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用户”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职业教育需要到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实际操练,实际操作比学习理论知识重要的多。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会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技术。在培养目标上,该校坚持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国家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紧密连接,把握一线前沿高端技术与技能,激发学生职业潜能。
2.2 始终满足教学需要
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与该校进行合作的企业有:一汽-大众工读交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汽技术中心等多家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新开发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东风日产、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外地大型企业和配套企业。
2.3 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
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择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对学生实习结束后,发放全勤奖、评选优秀实习生,对企业所缺岗位马上招聘在该企业实习过的优秀实习学生入职,并且与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拿到毕业证直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色管理方法和经验
3.1 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可以发挥教师“产、学、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汽车职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共同培养专兼职师资团队、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员工化”,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学校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所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学校与社会更密切的联系;广泛进行调研,选择一流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有的课程聘请工厂资深工程师来校讲课,按照准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4 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的完善
4.1 关键在于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网络化管理
第一,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一直以来对大批量,集中实习的管理有相关的、成熟的管理制度,但对零散的小型企业,个体企业实习的学生欠缺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不到位,学生第3年的实习过程达不到随时监控。应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实时监控。第二,学生从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离开后,到下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的更新不到位,信息滞后,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该建立一个应用完善的信息系统,从学生入学到最后毕业,学生所有实习单位都能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查到。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成绩等所需所有资料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4.2 重点在于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工学交替的实践形式。为了保证其顺利进行,该校现阶段管理以校、院两级进行综合管理。学校教务实习科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实习计划,审批各项岗位细则,监督、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情况,以及经验总结。第一,辅导员老师是学校的基层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的顶梁柱。介于这种角色,辅导员老师在带队下厂的同时,多多加强其与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学校教务企业实习科顺利完成学生实习任务。第二,不断地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学生顶岗工作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企业入职培训、专业岗位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其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3 加强工学交替的考核制度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工学交替的实习考核方法,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30%。企业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态度、工作质量、岗位技能、现场管理、出勤情况等。学校考核办法是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成绩,这里的理论学习应使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即使企业进行的人员培训或技能提升,也需要学校进行的理论知识巩固。通过生产一线的实践,学生们强化职业技能,学到了工艺过程、现代企业的管理,工厂内的师傅手把手的互动教学模式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们尽快地掌握了操作技术,提升了学生们的竞争力。把工学交替模式下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与就业推荐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其自主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现阶段,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增强学校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9(30):34-35.
[2]关六三.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探究[J].实验室科学,2007(6):135-137.
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某学科与社会相关机构通过协商, 在对方业务活动范围内开辟建立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校外实践教学课堂, 是高校开展校外实习教学的必备空间要素。这里的“相关机构”指的是与应用型文科专业对口的各类社会机构。他们的需求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能力指向。基于这种分析, 作为发起方的高校及相关专业, 在选择共建伙伴时主要考虑的应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1]。
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双方要有共同语言。有共同语言, 才能彼此熟悉、认同和信任, 才有交流的可能性并实现资源的共享。这种共同语言的形成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为前提基础的。高校有一大批教师从事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理论上积累了大量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该领域的理论专家。他们正期待着与实践的深度对话。身处实践一线的各类各部门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处理各类问题的实战技巧, 其中有一些经验尚未被我们发掘、总结、升华和推广, 也正希望能够从高校和学术界找到立论依据。双方的合作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而这种思想与观念的碰撞在一个侧面上又反映在相关专业的学生身上。学生经过多年系统的理论学习, 从教师那里获得先进的理念和学科相关知识, 进入对口部门工作会使他们迅速地弥补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上的不足, 克服紧张心理。可见, 合作双方的共识体现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这样一份艰巨而光荣的社会责任。
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要通过细致的商谈, 在人员调配、岗位安排、实训内容、实习周期、经费筹措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实习基地要有组织机构以便于日常管理, 要有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的安排既要反映学生课堂所学, 又要有所新意。实习周期既要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与锻炼, 又要符合实际情况。
二、应用型文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定位
(一)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新教育模式, 往往与传统概念中的应试教育相对。我们认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应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身心健康的、知识基础牢靠的、业务能力过硬的、适应当今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素质教育具体应包括五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基础, 道德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业务素质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并最终养成的。
(二) 完善高等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
完整的高等教育教学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实践教学形式除了常规的实验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毕业论文 (设计) 以外, 更重要的是生产性的实习实训环节。以往我们往往陷入这样一个误区: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 认为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社会培养理论过硬的人才,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种错误的人才观指引下, 高校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忽视实践因素对学生成才的影响, 这也就等于违背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一根本的教学法和人才培养原则, 势必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我们必须认识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理论向前发展的动力, 课堂教学不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就无法让学生掌握最先进、最实用的理论知识。
(三) 提供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尺度
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基本导向。社会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 高校就应该量体裁衣。近年来,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重点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从大学毕业证书到四六级证书, 从单一专业到双专业双学位, 从身体健康到身心健康, 从主修课程到社会实践经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业务素质、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的金钥匙。社会的整体进步需要高学历人才, 但从大学校门中走出的“高学历”青年是否可以被称为“人才”, 需要由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评价。
校外实习基地建在校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走出校门亲身感受一下来自社会对人才的召唤, 感受社会的人才品味, 体验一下自身素质和修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生活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预演, 是在实际工作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的过程, 这有利于他们准确自我定位、树立信心、提升综合能力。
(四) 提高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
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综合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的实际效果。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反映实践、总结实践、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并总结实践反映出学校教学的质量, 学生能否在校外实习基地工作阶段运用理论并且成功指导实践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质量。人才的价值在于对理论的综合与驾驭, 学生到达实习岗位后, 能否快速解读岗位、进入工作角色并担当一定的工作职责, 直接反映出高校的理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
通过每个轮次的实习实训工作, 参与实习指导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观查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 发现哪些事务对学生来讲是熟悉的, 哪些是陌生的。分析造成学生实践恐惧的原因是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还是学生心理压力等其他因素干扰。我们也可以与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就学生工作状态与效果展开访谈, 主要剖析问题, 也可以倾听学生对自己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自我评价, 以及从实际问题处理角度反观学校课堂学习的切身体会。排除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切身感受对理论教学的改革是最有说服力的。如果问题出在理论教学方面, 在下一轮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一部分更贴近实践的理论内容, 删除过时的或不切合实际的理论内容, 调整其中一部分理论的难度和知识侧重, 以此达到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完善教学内容的目的。
(五) 推动科研工作向现实生产转化
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性质与科研工作特征出发, 加强府校间的交往与联系, 能够有助于高校教师从实践出发全方位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校教师也可以主持或参加横向课题的立项与研究, 使科研工作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际贡献在于指导社会生活。学者通过一系列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学生可以带着调研题目来到实习基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培养高年级学生的科研意识, 训练他们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的一手资料, 对他们完成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参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来说都是很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 促成学生直接就业
促成高年级学生通过实习的道路帮助其就业, 即把实习岗位变成单位用人的实验场。我们也不断地思考, 是否可以就此开拓一种促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顺利对接的崭新就业模式。经过对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跟踪研究及与用人单位的言语交流发现,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现在遇到一个难题, 经过公开招考进入工作单位的新人在工作中暴露出不符合岗位要求的特征, 但根据制度设计却只能面对事实。从近年来一些被实习单位挑中、实习结束后继续留用从事业务工作的学生来看, 他们似乎有这样一些共同特质, 他们理论功底扎实,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文笔好, 记忆力超群, 同时善于与人沟通和表达。在这些能力之中, 理论功底似乎只是基础性的一面, 更多的能力要求被划归素质教育的范畴[2]。
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和落实质量工程要求的重要工作。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体力量, 理论教学重要, 实习教学同样重要。与社会其他组织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与逻辑合理性。在我国高校建设资金普遍紧缺的情况下, 只能寻求社会方方面面的援助, 同时也给社会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结识人才的机会。但这种合作不是盲目的跟进, 而是要充分认识校外实习基地的性质与功能, 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合作的基础是信任, 合作的原则是平等, 合作的机制是共建共勉。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双方, 只有基于这样一种共识, 这种合作关系才能保持稳固并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亮, 王映雪, 何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府校合作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 (6) .
【中国人民大学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中国校外教育11-14
当今中国法治建设与传统文化?11-27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单选题06-12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11-04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教育建设10-03
健康中国与健康管理11-1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