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反思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惠农政策反思(精选8篇)

惠农政策反思 篇1

方付建 曾润喜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中央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涉及农业、林业、农机、教育、医疗、计生、交通等多方面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在惠农政策体系中,有一个重要模块就是直补政策,或称针对原子化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直补政策是中央落实“多予”方针的有效方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农业补贴时代。目前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项,除了直接补贴外,中央财政对农民的补贴还有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重大技术专项补贴等。而为了保护和增加林地面积,中央财政还设置了退耕还林补贴等。

一、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积极意义

以资金发放为特征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感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产生了较好效果。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度。农村干群矛盾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强化和固化,并一度成为农村矛盾的主要形态。农村干群矛盾是在乡村干部“催粮收税”行为与农民“反催粮收税”的行为博弈中不断强化的。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交付的收税这一“政治任务”以及为保障本级政府的有效运转,乡村干部在催粮收税上可谓费尽心机、用尽手段,既有温和的说教,也有威严的诱逼,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不断增加的征收与反征收的博弈中,干部与农民的矛盾不断激化。不过,惠农政策的落实则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的农村干群矛盾得到了缓和,现在不仅不向农民征收税费,干部还时常下乡进行补贴资金的登记工作,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有些农民现在甚至主动和干部搞好关系,因此,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使“三农”趋于稳定。而基层干群危机的消解,也使农村不再可能成为改革发展的一个“雷区”。

二是有限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制度改革和体制转轨,农村生产力得到释放,那个时期农村经济非常活跃,农民收入增加很快,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粮食生产的相对过剩,由于人们对初级农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时期农产品价格不增反降,而与农产品价格直接相关的农民的收入也不增反降,这样的格局下,农民的相对贫困就越来越明显,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也日渐强烈。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向农民收取“皇粮国税”,这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甚至反抗。而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增多,农民的收入有了缓慢增长的迹象。虽然惠农政策不能从根本上使农民致富,但惠农政策所释放的信号是中央对农业更加支持,因此,农民的生产热情也会增长,而这会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有限度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规模惠农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因为,农民认识到从事农业种养植收益十分有限,具有经济人理性的农民愿意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在农业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态势下,国家的粮食安全遭遇严峻挑战,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也面临困局。而通过粮食直补、技术直补等补贴政策,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养植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更新和农业生产剩余收益的相对增加。不过,由于惠农政策基本是“撒胡椒面”的形式,只是有限度地增加了农业的种植收益,因而,这一政策形态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二、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若干问题

虽然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有一系列好处,但从当下农村发展需要来看,惠农政策不仅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导致农村出现新的矛盾和危机,也可能影响农业发展的取向。通过调研,笔者认为不宜过分夸大惠农直补政策的效用。评价惠农直补政策,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直补政策增加了基层政府的工作负担。直补资金一般是每年一发,而每次发放直补资金,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使农民知悉惠农政策,乡镇和村组干部需要转发兑付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帐单表册、走村入户宣传等,而为了防止直补资金的截留、漏发、多发、错发、少发等情况,每次发放资金,乡镇和村组干部都需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丈量土地、核实面积、制订账卡、张榜公示、协调纠纷、层层报批、督查验收等,由于这一工作直接面向原子化的农户,因此工作量十分庞大。笔者在乡镇调研时了解到,某镇2007年发放补贴时往计算机录入各个农户的补贴数额和相关数据,财经所十几个人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星期,为了赶进度,还请了不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临时帮忙。另外,为了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乡村干部还需要赶工制作各种检查所需要的材料账本,这些材料账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和制作。

笔者在农村调查,一些基层干部则反映他们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作准备。在一些乡镇,基层干部不仅需要出工,有时还需要掏钱,据乡(村)干部反映,每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需要个人垫付“三个一千元”:一千元的交通费、一千元的食宿费、一千元的电话费。乡镇干部也说到:搞直补,先调查登记,怕别人造假,要公示,翻来覆去,每年发钱,每年统计,很繁琐,为发这个钱真是麻烦。某乡镇领导则透露:在直补发放过程中行政成本要占补贴资金的20%左右。这部分经费一般都由财力十分有限的地方政府自行承担。

二是直补政策导致了新的不公平不和谐现象。由于历史原因,种植面积的官方数字、民间数字和实际数字往往并不相符,这就给发放直补资金造成了障碍。在补贴发放中,不少村组出现了未种田的领补贴而种田的没补贴的现象。有的农户在计税面积上种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也同样得到了粮食补贴。由于婚丧嫁娶,农村人口不断变动,但田地没有变动,于是有些农户只有两口人,但领的补贴甚至比有五六口人的农户都多。有些农户为了增加补帖金额,就虚报田地数量,通常将申报面积扩大几倍乃至更多,尤其在退耕还林、申报大户补贴等方面水分较多。有些农民还有将承包地、宅基地等区域连片谎报成荒地复垦计划,以获取国家大量补贴资金。

笔者在调查中就有干部反映他们那里就出现了造假事件,好在后来查出来了,没有引发大的冲突。而安徽凤台则上演一出树典型骗利益骗荣誉的闹剧:一村委会主任种田10亩谎报1060亩,层层申报,最终骗取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先进个人”称号,还骗取几万元的种粮大户补贴。可以说,在惠农直补中,有很多不公平的因素,这些不公平的因素造成了一系列矛盾。另外,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往往仅限于若干良种,没有涉及其他项目。而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由于国家没有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所以对甘肃省而言,惠农政策就隐含着不公平问题。

三是直补操作难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惠农的好处。为了让直补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各地普遍采取“一折通”的形式,即为每位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在县城农业银行开设一个专门直补帐户,定期将直补资金打入该帐户。由于合乡并镇等原因,现在一个乡镇的区域面积偏大,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只在镇政府所在地办公,笔者在调研中有农户算了一笔账:该村到镇信用社约9公里,全是泥土路,走路来回需花2个多小时,坐车往返需要八块钱,若坐“摩的”,来回需花30元。而自己家一年也就一百多元的补助,这样算下来每次去取肯定划不来。而有些退耕还林、粮食补助价款和生活补助等由农行代发,由于农行在大部分乡镇没有营业网点,农民一般需要到县城领款,这就大大增加了车费和食宿等开支。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上的原因造成有的“一折通”农户姓名不符、账号不对不能及时取到款,农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去更改姓名、核实帐单。

四是直补政策造成了资金利用的分散化。资金直接到了农民手里,农民怎么使用这些资金由农民自己安排。不少乡镇干部都反映惠农直补资金效果不明显,发给农民几百元,除了让农民高兴一下,觉得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关心农民外,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效用,因为在当下,几百元钱根本办不成什么事情,农民要么存银行要么消费了,有的甚至直接拿去打麻将输掉了。在分散化的种田模式下,种田的收益赶不上搞副业和出外打工的收益,虽然直补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对外出打工和搞副业的农民而言,外出打工的仍然打工,搞副业仍然搞自己的副业,这是农民的经济理性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是理性的,不会因为多了几百元钱就把心思转到种植上来。

在当下的农村,有很多公共设施需要大笔的资金来兴建,如果将分散的资金汇集到一起,则会产生额外的效果。在笔者调研中,有镇干部说道:现在国家搞新农村建设,用钱的地方多得很,如修路架桥、灌溉排涝、环境卫生等,都不是一家一户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集体来解决,私人小打小闹的代价是庞大的,我们镇一年几百万的直补资金,如果放在一起,可以干很多大事,公路、水库这些我们早就想整修了,但就是没有钱,如果这笔钱能统一使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好搞多了。

五是直补政策助长了部分干部腐败现象。有些地方由于缺少了一个客观有力的监督机制,政策的惠农效果就容易“缩水”甚至改变性质。比如,某乡就违背惠农政策,乡镇政府与村干部相互勾结、侵吞国家发给农民的种田补助。从2004年到2008 年国家给农民的专项补助,就没有给农民,而个别村则领到了少部分补助。这些补助资金一般都被乡镇和村组干部私吞或挪用。一般而言,在补贴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漏斗效应”,一级一级截流,最后到农民手里仅为零头。北京一位四川籍保姆自述,家里5亩田地拿到补贴只有2元。有些基层干部不在服务群众上多想办法,而是在如何“弄钱”、“截流政策”上动脑筋。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家惠农资金在一些地区被克扣和截留的问题凸显。惠农政策在基层屡屡被“打折”,贯彻执行不到位,已经影响到农民对国家惠农政策的信任。

六是直补政策触发了政府检查机器。为了预防和查处直补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等腐败行为,一般县市和省级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检查措施。比如,某区规定,为保障惠农政策落实,区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检查、督促、整改阶段抽调专人对各单位的清查工作开展全面检查,如发现不按照区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项部署任务的,坚决追究责任;某县为了保证惠农政策落实,每年县委、县政府要组织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税改办,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牵头,对乡、村两级当年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情况开展检查。同时,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情况实施检查;某省为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省里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则启动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监督检查工作从2008年2月份开始至8月底结束。检查分动员部署、学习培训阶段,摸清底数、自查自纠阶段,交叉检查、督促整改阶段和总结评估、深化提高阶段四个大的阶段。从各个地方的实践来看,一项政策的落实,造就了一系列的检查机构和检查机制,而繁琐的行政事务和高昂的行政成本则在不断的检查中大量增加。

七是直补政策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笔者调研的乡镇,由于粮食生产直补政策仅对水稻面积进行直补,部分原来不种水稻或不具备种水稻条件的农户纷纷改种水稻,不少农户为得到水稻生产直补款,已自行退林还稻、退经还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作物内部的结构调整。此外,由于有了补贴,有的农户索要原有承包地,有的将原转包给种粮大户的耕地转交给自己的亲属耕种,而不愿意将承包地转包给其他农民或种养大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

三、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何处何从

虽然直补模式的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调和干群关系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但这项政策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其实,在政策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一项政策执行的成本非常高昂而政策的收益比较有限,那么这项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同时,出台政策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一项政策的实施在化解某一问题时带来了更多的衍生性关联性的更难治理的问题和矛盾,那么,这项政策的功能和价值就值得拷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在执行中产生了巨大的执行成本,成为造成基层腐败的原因之一,触发了政府检查机器等带有顽疾性的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考量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

目前不少乡镇干部都建议变直接补贴为间接补贴,所谓间接补贴就是惠农资金不直接拨给农民,由县市政府和乡镇政府支配,设立专户,根据各个乡镇和各个村的惠农项目来使用这些惠农资金,惠农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的整修、危房的拆建、流域的治理、垃圾的处理、水田的改造、水利的兴修、社会保险的交纳、娱乐场所的兴建、文化活动的开展、村容村貌的保洁等。具体而言,就是用惠农资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托儿所、敬老院和超市市场等保障设施,公交线、宽带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自来水管、排水管等基础设施,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等生活设施,农田修复、林地保护、山体涵养、河流疏浚等生产设施。

惠农资金不直接发给农户,就免除了繁琐的调查、登记、发放等事项,而用这批资金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就不需要千方百计地从农民那里集资,也就不会出现直补资金发放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事件。当然,乡镇政府这样建议,有自己的考虑,惠农资金留在县市和乡镇政府,基层政府的资金就多了,支配能力就强了,也就更容易出现资金挪用、贪污腐败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为了发挥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效应,就需要改进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的设计和操作,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减少程序,将几种补贴整合成一种,按照一个标准补贴,补贴发放的时间也尽可能放在一起,这样既直观、简单、减少工作成本又便于操作,能很快使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也就是说,不应该在增加名目繁多的直补政策,政策越多越复杂,农民就越难把握,而干部寻租或腐败的空间就更大,所以,惠农政策需要简化、整合和归并。

另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分直补资金和其他各种财政拨款汇总在一起,设立专门的农村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资金,对这批资金的使用,可以先有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申报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项目,然后有特定部门,或联合多个部门来审查和审批各个申报项目,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地方设施和服务的是否资助以及资助金额。不过,为了防止资金出现漏洞或被截留、挪用、分解等,需要建立监督有效、信息公开、措施得力、惩罚到位的制度或机制。

惠农政策反思 篇2

关键词:惠农政策,南通市通州区,绩效,建议

“民以食为先, 食以粮为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粮油生产的稳定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无粮不稳, 无商不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是粮油出口国;日本更是通过巨额补贴、奖励休耕等多种措施保护国内稻米生产与贸易。

201 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农业部提出201 0年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 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惠农政策的实施概况

目前,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简称为“四补贴”。2009年, 中央财政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90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56亿元、良种补贴198.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30亿元, 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7月2日, 江苏省通州市被撤销, 设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我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 东临黄海, 南依长江, 拥有长江岸线10.77公里, 黄海岸线15.9 7公里。与上海灯火相邀, 同广袤的苏北平原一脉相连, 是接收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辐射的前沿阵地, 素有“金三角上小上海”之称。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自营出口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于苏北各县 (市、区) 前列, 综合实力连续3年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区) 行列, 全区基本实现小康。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2009年农业人口7 6万人, 占全区人口的6 1.6%, 人均耕地0.84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9 25 0元。2 00 4—2009年全区共发放“三项”补贴资金2 7 8 6 1.3万元 (明细见下表)

说明:2006、2007年水稻良种补贴每亩8元, 2008、2009年水稻良种补贴15元/亩;农资增资补贴从2007年开始按2001年计税面积对种田农户每亩补贴30元, 并且连补三年不变。2008、2009年对种田农户每亩补贴69元。

2005年以来我区稻麦棉油玉米良种补贴累计实施面积418.46万亩, 补贴资金4674.68万元。 (数据来源于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每年工作总结)

二、惠农政策的绩效分析

(一) 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自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七年下发一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为主题, 推出了扶农的配套措施。我区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发放粮食补贴、良种补贴, 后又陆续增加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 干部从原来“收钱催粮的”变成了“送钱送服务的”, 极大地缓解了干群矛盾, 密切了党群关系,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二) 稳定了粮食安全生产。

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加之我国耕地面积每年以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以我区为例, 2001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 3 4.2 6万亩, 粮食总产仅有5 4.4 7吨。2002年国家、省和市相继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对粮食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 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为120.99万亩, 比上年同期增长2.1%, 增加2.54万亩, 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9.3%, 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达51万吨, 比上年增长7.8%。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121.23万亩, 产量51.17万吨, 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17.51万亩, 比上年减少3.72万亩, 下降3.1%, 产量5 0.6 3万吨, 下降1.1%。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粮食恢复性生产, 有效的保证了粮食供需平衡。

(三) 解决了农村耕地抛荒。

1 9 9 7年我区年报统计耕地面积8 5 9 8 0公顷, 农村劳动力6 9.3 6万人, 人平均耕地面积0.89亩, 农户人平缴纳税金793.97元, 上交村级提留、乡镇统筹费及农户社会负担人平均3 4 6.7 1元。2001年我区统计年报耕地面积76760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0.88亩, 乡村实有劳动力61.75万人, 据调查核实, 实际计税面积只有1 1 5 1 1 1 8亩, 比年报面积减少647 92亩, 减幅为5.32%;特别是一些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 耕地抛荒情况更甚, 以川港镇为例, 2001年统计年报面积为4 6 3 9 9亩, 但实际计税面积只有3 6 5 7 4亩, 比年报面积减少9 8 2 5亩, 减幅高达21.17%。实施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后, 外出打工农民纷纷返乡种田, 到2009年我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8.54万亩, 比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08.02万亩) 增加了0.52万亩基本消除了抛荒田。

(四) 增加了农民种田收益。

2001年, 全区农民负担总额达71190万元, 年人均收入3795元。2002年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只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附加及农业特产税附加, 四项总额为81204万元, 人平均年收入4121元, 增收326元。2004年取消烟叶外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 农业税正税、附加合计95.8万元, 人均年收入5432元, 比上年人均增收597元。从2005年开始, 全面取消农业税, 农民种地实现了零税赋。

(五) 良种补贴提高作物优质率

良种推广补贴抓住了农业生产关键的要素——良种, 而且不单纯是‘补贴’, 更注重良种推广和良法配套, 实现了“一补多效”。在良种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优质率不断提高。2009年, 全区水稻亩产6 1 8公斤, 小麦亩产3 5 3公斤, 玉米亩产497公斤。2009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431公斤, 比上年增长2.1%, 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惠农补贴的效益有限, 政策效应无法延伸

2009年我区获国家“三项”补贴达9 29 8.18万元, 占当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 (241912万元) 的3.84%, 平摊到农民身上, 人均补贴只有122.34元。由于数额较少, 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有限, 而对生产资料的上涨却起到了刺激作用。若以2005年价格权数为100, 则2008年的化学肥料价格指数为120.5, 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为134.6。国务院农村经济研究部于保平教授说:粮价是种粮成本加上利润, 从多年来粮食成本收益数据看, 合理的成本利润率应该在30%以上。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好, 由于农资价格与机械作业费上涨价格的幅度远超粮食价格上涨幅度,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

(二) 补贴面积核实困难, 补贴的公允性受到质疑。

201 0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达951 324.6 1亩, 涉及4 0多万农户, 对千家万户农民的种植面积进行核实, 全部依靠基层干部实际丈量, 显然极不现实, 只有坚持农户自己申报、登记;村民小组为单位公示粮食生产补贴面积、补贴标准与金额;乡镇汇总核实;区里核实确认。一些村干部优亲厚友, 不该补的面积也当补贴面积上报了, 有些村甚至为解决经费不足, 虚报面积, 套取国家补贴资金, 农民虽没吃亏, 但影响了惠农政策的严肃性。按照种植面积补贴, 低中高产田同样补贴, 不能体现粮食质量、产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利于耕地利用, 也不利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按照种植核定面积补贴, 改变按交售国库数量补, 不利于国家粮食储备, 也有悖于国家与粮食面积挂钩、确保粮食安全的初衷。

四、完善惠农政策的建议与构想

(一) 加强种子与主要农资价格市场监管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 种子安全更是粮食安全的根基。”种子管理部门、工商及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和抽查, 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准入门槛, 对种子零售商实行执业资格制度, 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 对未经审定和不适宜本地推广种植品种要严历查处。同时对个体经销户要规范经营, 控制虚抬种子价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 加大农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对生产企业不执行最高限价、政府指导价, 对流通企业不执行规定的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等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农户要建立农村合作社, 购买农资原料时可以统一购货, 从而减少成本费用, 还可以避免购买到假农资。

(二)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测算, 种植经济作物的规模不能低于170亩, 种植粮食作物不能低于300亩, 否则农业经营没有市场竞争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 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土地流转, 在农业补贴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 用于支持农民协会, 在技术、信息、服务方面给农民以必要的支持, 促进我国的农业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的方向发展,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三) 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现在都在搞“家电下乡”, “送免费科技大餐下乡”活动, 能否把这些活动的成功经验借鉴到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中来, 搞“免费发放良种”等活动。针对我区油菜品种市场“多、乱、杂”现象, 若不发挥良种补贴应有作用, 则将失去良种补贴意义。另外油菜、水稻、小麦亩均用种量少, 所需的良种补贴资金少于玉米、棉花等作物, 很容易实行种子全部补贴, 且可操作性强。为此, 可以先油菜、水稻、小麦良种补贴试点, 对全区水稻、小麦、油菜主推品种, 按照精量播种的原则, 实行免费定量供种;若所需种子高于精量播种量的, 其超出部分由农户承担。这样做既容易稳定粮油面积, 又有利于推广普及良种, 实现品种规模连片种植, 提高品种一致性。2008年上海市已经采取了这种办法, 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建议可进行调研总结并示范应用。

(四) 农业补贴政策仍需完善

从那些发达国家保护农业的成功例子来看, 一个国家农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了解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允许对农业的补贴“三箱”政策后, 我国更要从作为规则的制订者中为本国农业争取利益最大化。要加快国内农业补贴的立法进程, 从而保障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权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统计年鉴2004-2010年

完善政策 惠农惠民 篇3

笔者在今年实行“财政同级审”的过程中,对某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了审计调查,该县主要是对水稻种植进行保险,保险金额为200元/亩,保险费12元/亩,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4.8元)、省级财政补贴25%(3元)、县级财政补贴10%(1.2元)、农户交缴25%(3元),审计发现,该項保险业务虽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参保意识淡薄。由于这是一件新的工作,且涉及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在推行这一工作中没有进行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有的农户根本不知晓,而大部分知晓的农户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对水稻参保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因灾造成的水稻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寻求经济补偿,对他们来说是件陌生的事情,他们靠政府救济抵御风险的意识强于保险意识,认为参不参加保险无所谓,甚至极少数认为是保险公司推销一种新的商业保险。据审计了解,乡镇政府为了完成该項任务,将由农户负担的保险费即3元/亩,由乡镇财政代垫,农民实际未参与该項保险。

二是勘赔定损操作简单。在乡镇政府作为参保主体后,由于没有落实到农户,只是本乡镇实际田亩数进行上报,加之保险公司也未进行实地测定,对其中转包、实际种植面积与参保面积的情况掌握不足;其次在实际发生水稻受损时,农户未参与保险,上报灾情不及时,乡镇政府没有掌握全面的受灾面积,乡镇政府上报灾情积极性不够;再次方案中确定直接损失率在30%以上才由保险公司赔偿,而且在计算损失时,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分为分孽期、抽穗期、成熟期,根据植株的损失数量确定损失率,在基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勘赔定损工作根本操作不了。但是天灾常年发生,农户水稻受灾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保险公司对该項保险业务又一定要作出理赔,所以保险公司为了弥补乡镇政府垫付的保险费,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在理赔时以赔付标准按一定比例进行推算拨付乡镇。从某县2010年看,赔付金额为1 006.54万元,约为5.9元/亩,占保费的49.23%,赔付受灾面积占参保面积的11.85%。

三是理赔款未分发到户。乡镇政府在收到理赔款时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没有参保依据,大部分乡镇将款存留账上,既使有少数乡镇在发放时也只是简单地按面积发放,受灾重的与受灾轻的没有区别,滋生诸多其他问题,所以干脆不发放。由于实际参保资金是各级财政资金补贴和垫付的资金,而在实际工作中,是保险公司和乡镇政府得到实惠,使这項工作仅仅停留在资金转付、账面操作层面上,并未体现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了完善该項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体现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宣传上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结合赶墟日,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項重要惠农惠民政策,是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在观念上和思想上教育广大农民正确面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潜在风险,尽管科技在发展,“望天收谷”的时代正逐渐远去,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一直都存在,详细宣传解释保险条款,帮助农户算好一本账,使农民体会到水稻保险的好处,让农民了解水稻保险、接受水稻保险、受益水稻保险。

二是完善保险程序。保险公司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按参保自愿的原则,逐村逐户确定种植面积和参保面积,尽量实现应保尽保。乡、村要指定专人受理农户报损,并及时上报保险公司和县农业局,保险公司要在24小时内会同农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勘查确定受损面积,按方案要求不少于7个工作日及时支付赔偿款。

三是改革赔款方式。为了保证赔偿款及时发放到位,防止挪用、占用现象发生,在签发保险单时,保险公司为参保农户办理赔偿卡,在受损赔偿金额确定后,直接转入赔偿卡中,使受灾投保的农民能感受水稻保险的好处,并自发宣传,从而让水稻保险不仅仅是保险业务,而是惠民政策的延续;水稻种植不仅仅是营生方式,而是国富民强的基石,让党和国家的这項惠农政策真正逐一播撒在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种植到每一片希望的田野里。(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林业惠农支农政策 篇4

原标题:林业惠农支农政策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全区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所有者。

补贴标准:权属集体和个人的公益林,从2013年起每亩补助15元,其中:兑现给公益林所有者的管护补助14.75元/亩,支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共管护0.25元/亩。国有公益林每亩补助10元。

办理程序:①自治区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到各级财政部门;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公益林管护合同登记造册;③各级林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审核;④各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到各级林业主管部门;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管护补助资金汇入公益林所有者“一卡通(一折通)”账户。

申领所需材料:公益林管护合同(权属集体的还需提供村集体管护补助支出使用方案和村集体当年管护补助支出公示材料)。

政策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林业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桂财农〔2010〕157号)。

咨询电话:0771-6783979(自治区林业基金管理站)。

二、退耕地还林补助政策

1.退耕地还林原有政策补助

补助期限: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

补助对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退耕农户)或退耕还林者。退耕农户自行退耕还林的,补助对象为退耕农户;退耕农户委托他人还林或者与他人合作还林的,其利益分配等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合同约定。

补助标准: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现金210元;每亩退耕地每年生活费补助20元;一次性给予种苗造林补助费每亩50元。

退耕地还林任务,国家从2007年起暂不安排。

2.退耕地还林完善政策补助

补助期限:完善政策补助期限,是在原有政策补助期满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的期限。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

补助对象:退耕农户。

补助标准: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办理程序:原有政策补助期满后,经自治区和国家阶段验收合格的,原有补助到期次年起兑现补助资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每年对阶段验收合格的退耕地还林保存和管护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验收合格证明;县财政或林业部门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农户一次兑付该生活费补助和管护费补助。

咨询电话:0771-6783943(自治区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助政策

补助对象:全区所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乔木)、封山育林业主。

补助标准:从2011年起,一次性给予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乔木)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每亩300元,封山育林一次性给予补助每亩70元。

办理程序:①退耕农户或者其他造林业主向所在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乔木)或封山育林申请书;②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组织编制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作业设计;③县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乡级人民政府应当与造林业主签订退耕还林合同;④造林业主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的要求完成人工造林或封山育林任务;⑤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验收合格证明;⑥县财政或林业部门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造林业主一次性兑付人工造林种苗和造林费补助、按合同分五年兑付封山育林补助。退耕还林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造林业主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种苗的,应当征求造林业主的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退耕还林验收合格后,种苗采购单位应当与造林业主结算种苗造林补助费,超过国家种苗造林补助费标准的,不得向造林业主强行收取超出部分的费用。

咨询电话:0771-6783943(自治区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后续产业造林补助

补助对象:退耕农户。

补助标准:按不同林种、树种一次性给予补助,其中:用材林每亩补助420元、水果类经济林每亩补助720元、食用香料类经济林每亩补助480元、中药材厚朴每亩补助600元、中药材金银花每亩补助300元、低效林改造每亩补助300元、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地还林和配套荒山荒地造林)补植补造每亩补助50元。

办理程序:①退耕农户向所在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书;②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③县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乡级人民政府应当与退耕农户签订合同;④退耕农户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的要求完成任务;⑤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验收合格证明;⑥县财政或林业部门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农户一次性兑付补助。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需要的种苗,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组织集中采购,也可以由退耕农户自行采购。集中采购种苗的,应当征求退耕农户的意见,并采用公开竞价方式,签订书面合同,验收合格后,种苗采购单位应当与退耕农户结算种苗造林补助费,超过国家种苗造林补助费标准的,不得向退耕农户强行收取超出部分的费用。

咨询电话:0771-6783943(自治区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

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明确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再强调南北方地域差别和林种、树种等区别,全国统一按照“乔木、灌木、草本”三种标准实施。即退耕还林栽植乔木的每亩补助共1500元(包括两次森林抚育补贴共200元)、栽植灌木的每亩补助共1000元、还草的每亩补助共500元。在工程实施的第1、3、5年进行检查并兑现补助,第1年检查工程完成情况,第3年检查保存情况,第5年检查抚育及成林情况。

中央安排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给省级人民政府,即我区退耕还林(乔木)补助标准: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同时,《总体方案》还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宣传、检查验收等工作所需经费,主要由省级财政承担,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咨询电话:0771-6783943(自治区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当年有该项目计划任务的县(市、区)。实施森林抚育的国有林、集体林或个人林所有者,具体补贴对象视国家当年下达的计划任务而定。

补贴标准:补贴100元/亩。

办理程序:①林权所有者提出书面申请;②乡镇林业站或县级林业部门核实林分和面积;③符合条件的纳入项目设计范围;④预付40%的抚育补贴资金;⑤抚育后提出验收申请;⑥经自治区级验收合格;⑦出具验收清单给财政部门;⑧由财政部门拨付余下60%的补贴资金。

申请材料:①补贴申请书。②验收申请书。

政策依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0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0〕113号)。

咨询电话:0771-6783935(自治区林业厅营林处)。

七、珠防林工程项目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当年有该项目计划任务的县(市、区)。当年实施该项目的造林主体。

补贴标准:荒山造林补助300元/亩。

办理程序:①造林主体提出书面申请;②乡镇林业站或县级林业部门核实地类和面积;③符合条件的纳入工程项目设计范围;④经县级林业部门验收合格;⑤出具验收清单给财政部门;⑥由财政部门兑现造林补助。

申请材料:造林补助申请书。

政策依据:每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林业厅联合下达的工程项目计划文件。

咨询电话:0771-6783935(自治区林业厅营林处)。

八、海防林工程项目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当年有该项目计划任务的县(市、区)。当年实施该项目的造林主体。

补贴标准:荒山造林补助300元/亩。

办理程序:①造林主体提出书面申请;②乡镇林业站或县级林业部门核实地类和面积;③符合条件的纳入工程项目设计范围;④经县级林业部门验收合格;⑤出具验收清单给财政部门;⑥由财政部门兑现造林补助。

申请材料:造林补助申请书。

咨询电话:0771-6783935(自治区林业厅营林处)。

九、油茶造林补助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当年有该项目计划任务的县(市、区)。当年实施该项目的造林主体。

补贴标准:中央补贴300元/亩,自治区给予适当补助50元/亩。

办理程序:①造林主体提出书面申请;②乡镇林业站或县级林业部门核实造林面积;③符合条件的纳入项目设计范围;④造林主体造林后提出验收申请;⑤经县级林业部门验收合格;⑥出具验收清单给财政部门;⑦由财政部门兑现造林补贴资金。

申请材料:造林补助申请书。

政策依据:每年下达的油茶造林项目计划文件。

咨询电话:0771-6783930(自治区林业厅油茶办)。

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补助政策

补贴对象及范围:当年有该项目计划任务的县(市、区)。

补贴标准:中央每年下达资金计划安排,自治区适当配套。

补贴方式:工程建设实行报账制,以工程检查验收结果作为支付工程资金的依据。按照工程建设进度,根据单项工程检查验收结果和有关财务凭证予以报账。根据实际情况,工程实施可预拨部分启动资金,待报帐后再拨付其余款项。

政策依据:《关于印发及项目验收办法的通知》(桂发改农经[2009]1106号)

《惠农政策》全文 篇5

12.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3.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本民收入,必须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保障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开展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帮扶行动,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探索农民工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证制度,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现阶段,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相挂钩。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和企业负担。优化中西部中小城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环境,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14.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快片区规划实施,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制定并落实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乡村旅游扶贫等工程。扶贫项目审批权原则上要下放到县,省市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对象、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情况。健全社会扶贫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平台。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加强贫困监测,建立健全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等机制。经济发达地区要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三、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推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继续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农村客运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篇6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民生问题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调查惠农政策的实施是否真正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组成实践团队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不用填写真实姓名,大约耽误您五分钟的时间,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数人意见,相信您会认真完成!

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华中农业大学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组

2011年7月2日

说明:请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或者直接在中填写。

一、您的基本情况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小专或技校)

□大学本科及以上

二、对相关政策的认知情况

当地您知道的已实施的政策有:

一、农业生产类

种粮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

二、社会保障类

农业综合(水稻)保险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农户住房保险补贴。

三、救灾救助类

各种救灾、救济类补贴。

四、设施建设类

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财政扶贫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农网改造补贴

五、特定群体类

计生补贴、移民补贴、教育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农村低保及五保补贴

六、日用商品类

“家电下乡”彩电、电冰箱等指定家电品种的补贴

您对各类政策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了解较少完全不了解

1、农业生产类

2、社会保障类

3、救灾救助类

4、设施建设类

5、特定群体类

知道一般不知道

1、您是否知道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

2、您是否知道农村合作医疗○○○

3、您是否知道国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

4、您是否知道粮农补贴○○○

5、您是否知道农机补贴○○○

6、您是否知道家电下乡○○○

7、您是否知道养老保险制度○○○

三、对相关政策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您是否知道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

2、您是否知道农村合作医疗○○○○○

3、您是否知道国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

4、您是否知道粮农补贴○○○○○

5、您是否知道农机补贴○○○○○

6、您是否知道家电下乡○○○○○

7、您是否知道养老保险制度○○○○○

四、相关政策及普及

1您觉得当前农民负担重不重?

A不重 B没有以前重 C负担还是很重的2、您获取国家最新惠农政策的常用途径(可多选)

A电视、广播B报纸、杂志C网络D村负责人的宣传 E亲戚朋友

3、你们村委是如何宣传这些政策的?(可多选)

A开集体大会B逐户宣传C板报宣传D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文件E4、您对合作医疗的看法

A很好,很满意B定点医疗机构少C医院价格高D报销比例小

5、您觉得家电下乡政策给您和您周围的人切实带来了实惠吗?

A是的,很实惠B跟以前一样C不需要,没买过D不实惠

6、您所在的村负责人对国家农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吗?

A很好B一般C不宣传

7、村负责人对国家政策的落实积极吗?

A积极B还行C很敷衍D置之不理

8、村里发放的财政补助及时到位吗?

A很及时B一般C老是拖D不足量

9、您打算通过何种方式养老?

A子女养老B政府养老C自己养老D养老保险

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 篇7

一、实施惠农政策主要做法

(一) 惠农补贴工作实施过程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在借鉴前几年实施惠农补贴工作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 2008年各调查县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优先安排支农惠农资金, 惠农补贴工作实施与落实情况良好。以平顺县为例, 平顺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落实惠农政策领导组, 各乡村也分别成立了领导组, 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为了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户, 该县制定了“五到户”方案, 即:政策宣传到户, 清册编制到户, 张榜公布到户, 资金兑现到户, 补贴通知到户。由于惠农补贴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农户这个主题运作, 惠农补贴工作进展顺利。其他调查县开展惠农补贴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平顺县基本相同。

(二) 补贴范围与标准符合惠农政策规定, “一卡通”兑现方便快捷。

惠农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各调查县均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 明确相关补贴标准, 即种植1亩小麦直补10元, 农资综合补贴51元, 良种补贴10元;种植1亩玉米直补5元, 农资综合补贴35元, 良种补贴10元;种植1亩杂粮 (除薯类) 直补5元, 农资综合补贴35元。对于购买农机具的农户, 各地按照农户所购买农机具类型发放相应标准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惠农资金发放形式较为简便, 各调查县采取发放“一卡通”、“一折通”的形式, 第一时间将补贴资金发放至农民手中, 农民兑现惠农补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三) 督导与监督措施到位, 惠农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户有保证。

为了避免惠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截留、冒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问题, 各调查县采取了多项监督措施以保证惠农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以文水县为例, 该县财政局、农业局、信用联社组成的督查组, 对全县惠农补贴发放工作多次进行重点督查, 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 强有力的监督措施确保了惠农资金落实到位。

二、实施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

(一) 惠农补贴范围与标准逐年增加, 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004年我省粮食直补范围仅为小麦和玉米;2005年粮食直补范围扩大到谷子;2006年不仅扩大了粮食补贴范围, 增加了杂粮, 而且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增加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07年、2008年粮食补贴范围扩大到除薯类以外的全部粮食作物。粮食补贴金额、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金额、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也在逐年增加。惠农政策年年有新举措, 农民年年有新盼头, 实实在在的补贴给种粮农民吃了“定心丸”。

(二) 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发展。

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 在广大农民思想中基本形成了“国家重视粮食生产, 多种粮多补贴”的想法。农民积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008年我省粮食种植面积3111.33×103hm2, 比上年增长2.74%。其中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在连续四年增加之后, 继续大幅增长, 面积达到1378.55×103hm2, 增长8.51%。我省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态势, 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

(三) 以现金形式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农民的心理满足感明显增强。

由于政府部门发放补贴资金形式贴近农民生活, 广大农民对于补贴资金发放形式较为满意。这种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使农民由粮食补贴政策的间接受益者变为直接受益者, 农民切实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贴心关怀。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距离”缩短, 农民的主人翁感和心理满足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实施惠农政策存在问题

(一) 惠农补贴金额低于农民的期望值。尽管惠农补贴年年增加, 但是高涨的农资价格基本抵消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所得, 有限的政策性惠农补贴资金难以真正有效地调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存在季节性滞后。惠农补贴资金从着手准备发放到发放至农民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层层落实。有些地区惠农补贴款发放较晚, 错过粮食播种时节, 补贴款未能起到及时补助粮食生产的作用。

(三) 惠农补贴资金对改变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的模式触动不大。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经营, 惠农补贴资金又有限, 惠农补贴政策没有起到改变种植业生产粗放经营模式的助推剂作用, 目前我省种植业生产仍然存在粮食种植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链条短, 粮食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四、强化惠农政策建议

2008年下半年以来, 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波及实体经济的情况下, 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出现转变, 国际粮价从上涨转为下跌。在这一不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市场形势下, 国家惠农政策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切实保护与稳定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我们还需要对惠农政策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 强化与完善惠农政策, 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信心。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增强, 不能削弱;给农民的实惠只能增加, 不能减少。我们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必须有政策支撑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惠农补贴的力度能否进一步加大, 对提升农民的种粮信心起着重要作用。各地应该继续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寻求本地拓展惠农政策的积极做法。一要适当增加与改变补贴方式。在国家与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首先要继续增加普惠制的惠农补贴款项。其次可以结合当地种粮特点, 对种粮大户与一般农户的补贴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进行补贴, 对具有地域风格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粮食品种给予优品补贴。此项措施对于有效鼓励粮食种植大户、特色种植区域稳定发展, 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要继续改进补贴落实方式。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发放环节,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间应结合粮食播种时间提前或同步发放至农民手中, 提高惠农补贴资金有效利用率。

(二) 加快土地流转实践探索, 转变粮食生产粗放经营模式。

农户一家一户获取惠农补贴资金较少, 种植优势难以显现, 长时间提升种粮积极性效果不会明显。如果能够实现土地流转, 实现集约化经营, 可以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显现规模效应, 有益于提升农民长期种植热情。目前我省土地流转工作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各地应抓住此契机, 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引导农民以入股、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动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集中, 促进粮食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通过有效的土地流转, 改变粗放经营模式, 最终确保出让土地的农民各项利益不受损失, 种地农民收益较大幅度增加的“双赢”态式。

(三)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

农业抗旱防灾能力, 减少农民种粮隐性成本。目前我省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存在老设施年久失修、使用效益下降;新设施建设慢、配套工程跟不上;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匮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弱的问题, 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种粮隐性成本。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的力度,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要拓展现有工程规划, 继续在北部地区建设抗旱水源、水土保持工程, 在中部地区发展集雨灌溉工程, 在南部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和引黄灌溉工程, 尽快提高抗旱减灾水平, 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种粮收益。

(四) 加大多层次培训力度,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2013年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三问 篇8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变化?

解答:与2012年的支农惠农政策相比,2013年的政策措施,总体上来说,支农惠农的扶持力度更大,一些补贴继续提高。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原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许多内容。

从数量上看,2012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共有33条,而2013年出台的政策则增加到了39条。从内容上看,新增加的内容有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对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对土壤有机质提升的补助,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补助,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扶持,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等。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内容针对今年国家的农业发展形势和特点进行了调整,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也能满足更多农民的需要。

二问

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关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有哪些?

解答: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与农村改革、现代农业生产结合更加紧密。其中的大部分政策措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针对种植业生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测土施肥配方补助政策,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政策,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补助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二是针对畜牧渔业生产:生猪大县奖励政策,畜牧良种补贴政策,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渔业柴油补贴政策,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三是针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减免政策,“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政策等。四是针对建设项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农村沼气建设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等。五是针对生态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等。

三问

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中,关于农民生活和培训的政策又有哪些?

解答:在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中,也有部分政策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分为农民培训和生活补贴两大类,具体说:一是针对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政策等几项内容。这些培训项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依托项目,为农村培育实用技术人才,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2013年一项新增加的内容。二是针对农民生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等。除了上述两类政策外,2013年的支农惠农政策还提出了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计划”,同时新增加了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

补贴

10元 2013年,国家针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继续分地域实行良种补贴。按照规定,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667平方米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每667平方米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667平方米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粒每粒补贴0.1元。

上一篇:烟草生产合作社下一篇:在区老龄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