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7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重服务、保稳定为工作主线,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信心、逆势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经济形势回升向好,较好地实现了“四保”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据统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3.70亿元,增长8.16%;财政收入40.32亿元,增长0.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80亿元,增长3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07亿元,增长17.96%;外贸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增长23.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9元,增长1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1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2.87%,增加值下降1.2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4.1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9.30亿元。
一年来,我们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共实施主要项目建设897个,完成投资277.80亿元,增长31.60%,是近年来我市实施项目数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255亿元的投资目标,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一是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67.2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42.52亿元,超额完成任务。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两条高速公路和河池机场加快建设,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实现开工,天峨至乐业、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等县际路网工程和通乡油路、通达工程等农村公路项目加速推进。二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虎鹰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广西泰星电子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锡综合回收及电子焊接工程、河池城区电网改造工程、河池市体育馆、河池市公安110指挥中心暨应急联动中心综合大楼、河池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以及市、县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河池学院东校区,江缘公司缫丝厂、织绸厂扩建,南方锌铟技改项目,市城区城西大道工程等扎实推进。三是竣工投产一批重大项目。龙滩电站一期、大化电站扩建、南方年产12万吨电解锌、河化合成氨尿素装置节能降耗扩能改造、都安永鑫日压榨能力4000吨糖料蔗、东兰烈士陵园保护和扩建工程、市污水处理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1个,市级层面重大项目竣工投产22个。四是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市财政安排前期工作经费7500万元,是河池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金城江至南宁铁路、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区北环公路、中缅油气管道(河池段)、龙滩电站二期、岩滩电站扩建、河池中心城区龙江河段综合治理及水电站工程等一批事关河池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健全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成立项目办和金融办,出台33条工作措施,强化“六个一”推进机制,建立动态督查考评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统筹解决用地、资金、审批、规划、环评等重大问题。六是积极争取资金用地支持。全市共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项目预算内资金15.2亿元,排在全区前列;争取到自治区财政厅政府投资项目资本金专项融资10亿元;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2亿元;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92.4公顷,是自治区年初下达我市指标的12倍。
(二)加快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以赴帮扶企业走出困境,三次产业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技改投资快速增长。一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21.85∶45.32∶32.83调整为21.94∶43.28∶34.78。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特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收入增长32.45%。全年接待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区前三位。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3.7%、8.2%、17.9%。二是工业技改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9.70亿元,增长192.36%,是我市技改力度最大、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增速排全区前列。金河、津泰、南方、吉朗等8家企业完成技改投入1亿元以上,宜州、都安等8个县市技改投资增幅在200%以上。三是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困难。第一,加强煤电油运协调和服务,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创造条件,年初停产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第二,争取到上级扶持企业发展各种专项资金74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市本级向金河、五吉等11家企业拨付技改贷款贴息430万元,向南方、广维等14家企业拨付流动资金贷款贴息500万元。第三,安排5000万元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作融资担保,搭建融资平台,促进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新增发放贷款26亿元。第四,为20多家重点企业办理土地抵押贷款手续,抵押金额8.78亿元。第五,促成广维集团与皖维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成源公司引进中国五矿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三农”工作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支农各项政策,农业在大灾之年仍保持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76亿元,增长5.06%;农民人均纯收入3268元,增长11.00%。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防灾抗灾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总产稳中有升,预计粮食总产量107.16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糖料蔗种植总面积113.74万亩,增加7.22万亩,原料蔗总产量430万吨。秋冬种面积169.19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新种桑园1.07万亩,面积恢复到59.05万亩,总体规模保持稳定。菜牛、山羊、香猪和瑶鸡、乌鸡、六画山鸡及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达44.29%。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广西宜州桑蚕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在宜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我市先进经验,并确定宜州市作为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蔗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预计本榨季可产白糖50万吨、产值18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林产品销量回暖,全市完成木材生产115.67万立方米,加工人造板28.43万立方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或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个。
四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开工1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15座,新建防洪堤8处3公里,完成水土保持治理6660公顷,新建人饮工程479处,新增5个重点小流域治理工程,解决23.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上项目均超额完成任务。天峨县被列为全国首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央扩大内需水利投资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进度排全区前列。五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落实农业补贴资金达8230.42万元,重点用于水稻和玉米良种推广、渔业用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农机购置等,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六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完成返乡农民工培训22805人,库区移民培训16839人。农村劳力转移培训12万人以上,帮助8.5万人转移就业。农民科技培训27万人次以上,均超额完成计划。
(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
全市完成城建投资43.96亿元,增长32.61%,其中中心城区8.29亿元,增长136.50%,城区建设实现“一年初见成效”目标,县域城镇建设全面展开。一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创新项目融资平台,争取到合同贷款、地方债券、意向贷款等建设资金20.34亿元用于城区项目建设,创历年城建投资新高。“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控制性详规、重点地段景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城西大道、城区绿化配套工程和人行道改造等一批项目竣工,城东新区南面路网一期工程、龙江七桥、“一江两岸”景观改造和生态恢复工程、金城江公园改造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为“两年重点突破,三年较大改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宜州、罗城、天峨、东兰、都安、大化等一批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巴马县荣膺“中国最美的小城”、“最适宜人居和最佳休闲养生十个小城”之一及“广西优秀旅游县”称号。宜州市在人民网主办的“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中荣获第二名。三是启动城乡风貌改造前期工作。坚持以规划为引导,将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与整村推进土地治理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有机结合,早动员、早部署、早实施,为今年城乡风貌改造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五)深化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活力增强
一是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成功引进浙江虎鹰、广东华昱等9家投资项目超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新签约项目340个,意向总投资209亿元,实施项目514个(含历年签约),到位资金145亿元,超额完成目标。实施外资项目11个,实际利用外资6351万美元,超额完成任务,增幅排全区前列。二是全方位加强对外合作。华锡集团总部回迁河池顺利推进。分别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泛珠贸洽会上与国内外客商共签约重大项目18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与国内外客商签约重大项目20个,意向投资总额66.69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7亿美元,增长23.98%。三是加大城乡消费。全市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3.45%、19.28%和15.57%。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10.6万台(件),销售额达1.84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3.8万辆(台),销售额达3.49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47亿元,增长128.80%,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新增500个农家店改造建设,项目覆盖90%的乡镇、50%的行政村。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财税、投资、资源环保收费、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和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良好开局,超额完成林改任务,勘界、发证进度排全区前列。五是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加强科技攻关,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站)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达18亿元,总利税1.3亿元,出口创汇1923万美元。六是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开展整治投资环境专项行动,全市清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19项。投入70多万元启用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加快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办结率排名全区前列,成为全区2个无超时办件的地级市之一。群众满意率达99.9%。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多措并举遏制财政收入下滑
受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国家减税减费、龙滩电站税收缴库形式改变影响,全市各项财税减收达5.5亿元以上。严峻形势面前,我们及时分析形势,强化收入监测,严格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挂点联系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全力扭转财政收入持续下降态势。全市财政收入从第一季度下降35.74%,到年末实现了正增长。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共压减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预算经费202万元。同时,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助推企业发展,支持项目建设,不断加大财源培植工作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上级一次性追加各类专项补助收入31.34亿元,比2008年增长33.20%,再创历史新高。危机之年,金融部门从河池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和河池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渡难关。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发挥了指导协调作用;河池银监分局发挥了监管引导作用;各金融机构应对危机出手快、力度大、效果好。全市信贷增量110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0亿元目标任务,新增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为河池经济平稳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七)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市
针对我市未完成“十一五”减排中期目标的严峻形势,以铁的手腕严格落实责任措施,扎实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重点启动南方、广维等重点耗能企业一批工程减排项目。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及各县(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建设,5家制糖企业减排项目通过验收,6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淘汰,国家环保部解除了我市“区域限批”。预计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下降4.5%左右,31家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7%,完成全年任务的116%。城区山头绿化、矿区生态恢复、石漠化治理深入实施,完成人工造林31.82万亩,占总任务的105%,完成沼气池建设2.38万座。污染源普查通过自治区验收,重点流域水质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近年来第一次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八)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初步统计,全年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增长39.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41.04%,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5.27%,文化体育支出比上年增长16.59%,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上年增长14.37%,环境保护支出比上年增长182.86%。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文化教育体育方面。“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落实职业教育攻坚中期目标,4909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全部获得资助。出台《河池市2009-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成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巴马县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成功举办迎国庆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第十一届铜鼓山歌艺术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暨旅游商品展示大赛等大型活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发展,成功承办广西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活动等大型体育活动,河池籍运动员覃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获得自由式男子摔跤60公斤级第二名,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一次。
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方面。帮助9639名返乡农民工、1359名大中专毕业生和689名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7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75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93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3.38%,控制在4.5%目标以内。
扶贫开发和扶持库区发展方面。扶贫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投入3.1亿元。都安大化大石山区大会战胜利告捷,扎实推进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发展工作,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广东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产业不断扩大,贫困状况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比上年降低2.47个百分点。《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设计报告》获国家批准实施,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62亿元;龙滩、乐滩水库移民补偿规划有效推进;完成新建电站水库移民前期补偿和安置投资2.7亿元;完成大中小型水库后期扶持投资1.61亿元。
社会保障方面。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比上年提高35元/月。“五险”参保人数超过93万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新(改)建廉租房2519套,建成352套。新建经济适用房4547套,竣工2035套。农村危房改造一期工程开工20844户,竣工16053户。
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方面。“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90.81%,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实现了妇幼保健机构创等级建设上新台阶,医改工作有条不紊,成立了市级中医院。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科学有效处置。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九)全力抓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完善信访维稳机制,全市信访维稳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全年群众信访总件(案)数、(人)次同比下降30%以上,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84%,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5%。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和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各项重大活动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及时妥善处置岩滩电站库区移民“10·12”聚集静坐事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百日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市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四项主要考核指标全面下降。
(十)全面夺取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2009年,我市旱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灾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组织力量科学抗灾救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病能医治,灾区秩序稳定。特别是罗城县卡马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武警水电一总队的大力帮助下,我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军民团结拼搏,科学抢险,果断处置。经过6000多军民24天的日夜奋战,紧急转移避险群众36000多人(次),安置10多天,做到无一伤亡、无一重病、无一意外事故、无一治安刑事案件,确保了水库大坝下游群众、抢险人员生命安全和大坝安全,抢险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得到了国家防总、国务院新闻办的表扬,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在40年一遇的旱灾面前,全市投入抗旱人数达91.98万人,抗旱资金达4675万元,抗旱浇灌面积50万亩,解决29.01万人和19.32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达到了“保生活、保生产、保增收”的目标。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打造生态民族文化名城”主题,践行“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载体,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目标,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工作,着力在应对危机上下功夫、在保障民生上下功夫、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了一批制度机制,制定出台了一批符合河池实际的规范性文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实践活动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四保”目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群众满意率达98.25%。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关切关心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民族、国防、双拥等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市人民政府等4个集体和4位个人分别荣获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1人荣获广州军区第四届“国防之星”荣誉称号。我市荣获全国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单位。天峨县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宜州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国土局、南丹县被评为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先进集体。市统计局荣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环江县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大化县岩滩库区淡水养鱼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基地。巴马县、罗城县、都安县、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广电局、市档案局等单位获得自治区级表彰。监察、审计、工商、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宗教、税务、通讯、邮政、检验检疫、海事、农机、供销、粮食、技术监督、烟草、盐务、保险、地震、人防、水文、气象、人事编制、新闻出版、地方志、接待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驻河池中直、区直单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驻河池部队、公检法司为我市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在外有危机冲击、内有灾害困扰的2009年,我们积累了在逆境中发展、在困境中崛起的重要经验。第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信心,勇于应对挑战,敢于战胜困难,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第二,以“三个年”活动为载体,采取“四个非常”的办法是实现“四保”目标的关键举措。第三,抢抓机遇,全力争取中央、自治区支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第四,全力推进项目投资、技改投资、新增贷款三项目标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第五,全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第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改变作风、狠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这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成为重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人均水平低。二是工业化率低、城镇化率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很弱。三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四是城乡居民收入不高,改善民生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五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09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央、自治区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404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河池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驻河池中直、区直单位,向关心支持河池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0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对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机遇,结合河池实际,继续坚持“四个非常”,深化“三个年”活动,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加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创河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增加值增长20%;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2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内;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主要江河Ⅲ类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主要工作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增加值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以上目标,综合分析了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既考虑加快发展速度,又考虑保证发展质量,既考虑有利因素,也考虑困难条件,体现了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与中央、自治区精神吻合的原则,与“十二五”规划衔接的原则,符合我市实际。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认清我市的基本市情和准确把握好当前发展新形势。一是国家将我市作为广西“两区一带”的资源富集区加快发展,我们要用足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促进跨越发展。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我市高度重视与支持,同意把我市纳入西江经济带和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学习和运用,抢抓开放合作大机遇促发展。四是我市丰富的矿电、农林、生态、旅游资源和逐步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们必须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六是后发展欠发达仍然是我市最基本的市情,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
三、2010年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工作,继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一)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千方百计扩内需促增长
1.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主要建设项目510个,总投资1701亿元,投资301亿元。一是继续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全年要完成投资96.8亿元。公路方面:建成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加快六寨至河池、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开工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城区北环公路;加快续建天峨至乐业、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等路网工程;全面推进城西一级客运站、环江县大安至英豪四级油路、都安加脉至永乐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抓好县乡断头路建设。铁路方面:开工建设金城江至南宁铁路;做好黔桂铁路增建复线、河池至百色铁路的前期工作。机场方面:加快河池机场和机场市区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水运方面:抓住国家将红水河纳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机遇,争取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尽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实施红水河复航工程。二是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全年安排279个产业项目,投资130.72亿元。力争开工建设龙滩二期、广维生物质制5万吨/年聚乙烯醇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国五矿公司与成源合作技改、南丹金山100万吨氧化矿综合回收、大化艾格菲公司美国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岩滩电站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项目、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河池学院东校区扩建、市职教中心新校区、龙江河综合整治、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四是全力抓好征地拆迁。统筹安排用地计划,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安置,做到文明征地、和谐拆迁,确保项目用地需求。五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市本级安排2000万元,各县(市、区)不低于500万元;进一步完善部门集中联合审批制度和工作机制,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六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继续保持和发挥各级“项目建设办”的作用,加大力度争取更多的中央、自治区投资项目。坚持从早、从快将计划下达,把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落实到具体人。严格执行重大项目稽查办法,把项目建设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七是做好项目储备。要积极做好天峨(下老)至百色,贺州至巴马,桂林至河池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继续全力推进环江火电厂项目申报工作。同时,重点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好项目储备。
2.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加快房地产开发。抓紧编制今后三年城乡住房建设规划。适当提高中小户型、中低价格普通商品房供给,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鼓励房地产开发向乡镇发展,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城乡风貌改造建设,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鼓励农民拆旧建新。二是健全农村市场。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深入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三是积极发展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餐饮、休闲娱乐业,重点培育家政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消费热点。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富集区优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重技改、重服务、促调整、强企业、兴产业,下大力气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要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增加值增长20%。
1.加大技改力度。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尤其是要突出具有产业化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能突破传统产业技术瓶颈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等。2010年,要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力促南方、成源、广维、博庆、博冠、泰星、南丹锡冶炼厂等10家企业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按计划开工,促成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2.加快实施“三百工程”。紧紧围绕全市产业振兴计划,加快实施“三百工程”,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百亿产业工程:加快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在高新技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面有新突破,推进初级产品向“高、精、深”的高端产品延伸,推进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深度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新增矿产资源储量,扩大矿产资源基地,为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年内有色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努力争取龙滩二期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岩滩电站的扩容工程,做大电力产业。力争今年实现电力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二是百亿企业工程:通过市场运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向强优企业集聚,重点支持南方公司、华锡集团、成源公司、广维公司等重点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打造河池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今年,南方公司、华锡集团要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龙滩电站要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成源要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河池供电局、金河公司、博庆公司要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三是百里工业长廊工程:以市级四个工业园区和五圩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吸引一批外延关联度高、集聚效应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力争在引资扩容、发展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把“丹宜百里工业长廊”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食品加工、茧丝绸、机械等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聚长廊,实现企业集群化、项目配套化、产品精细化。今年,四个市级工业园区要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50%。
3.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工业企业,走出一条工业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创新型河池建设。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人才小高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冶炼、印染、加工等方面的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资源型工业的资源成本。积极引进专利技术,加快推进尾矿、废渣规模化综合利用。以采用先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速有色金属、化工、桑蚕和蔗糖等产业链条延伸。支持华锡集团、南方公司、金河公司等强优企业,重点研发生产锡合金材料、铟锡化合物材料、纳米氧化锌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材料制造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做强主导产业为目标,努力推动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桑蚕丝绸、绿色长寿食品等五大产业发展。整合优质饮用水资源,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出品牌,做大做强优质饮用水产业,力争年内形成100万吨优质饮用水产能。
4.全力做好企业服务。继续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企业运输难、用地难、融资难、项目审批难等问题,促进工业企业持续健康运行。一是充分发挥领导联系企业“六个一”机制的作用,主动帮助企业和项目业主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制定重大项目进度表和企业服务事项落实情况,抓好跟踪落实。二是实行联合审批、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坚持“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凡重大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在我市申办事项的手续,做到优先办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采取技改贷款贴息、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办法,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加强与铁路运输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解决企业原料、产品运输难题。通过以上有效的措施,推动18家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50多家半停产企业正常生产,确保全市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加快工业健康发展。
(三)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视察河池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做好山水文章,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1.全力稳定粮食生产。推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严格耕地保护,坚守32.87万公顷耕地红线。落实种粮优惠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推广优质稻130万亩、单交玉米130万亩,粮食播种稳定在421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06万吨左右。
2.做大做强农业“三特产业”。第一,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糖料蔗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原料蔗总产量500万吨左右;扩种桑园3万亩,桑园总面积达60万亩以上,桑蚕鲜茧产量6.5万吨左右;扩种特色水果3万亩以上,水果总面积发展到158万亩以上;蔬菜种植发展到130万亩以上,毛葡萄种植稳定在10万亩左右,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0万亩左右。第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着力扩大优势养殖业规模,全市库区大水面渔业开发33万亩,产量2.3万吨;其中网箱养鱼200万平方米,产量1.1万吨;出栏牛20万头,出栏山羊70万只,出栏香猪110万头,出笼瑶鸡400万羽、乌鸡80万羽、六画山鸡150万羽,力争带动水产畜牧业实现产值增长3%以上。要大力推广天峨县结合移民搬迁实施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模式。第三,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围绕糖料蔗、桑蚕、果蔬、毛葡萄、油茶、八角、中草药、畜牧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加工企业,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主营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打造生态、绿色、长寿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基地、大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进印染技术和企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桑蚕产业大市,带动桑蚕产业率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格局。全市桑枝食用菌生产规模要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万棒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商品材产量达到190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达到38万立方米。力争增加固定资产或销售收入达500万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
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兴修水利长效机制,加快水利建设,完成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防洪排涝工程10处5公里,解决18万人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扩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公顷,新增恢复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要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惠民工程,开展水、电、路、房、医、教、能、保等农村公共事业综合建设。全市要完成1000个屯屯内道路硬化任务。
5.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坚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大力培训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促进“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培训骨干农民2万人以上、返乡农民工1万人以上。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特色城镇化进程
以规划为龙头,强调快节奏,按照“三高”要求,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年完成91个城镇建设项目,投资37.17亿元,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34%以上。
1.高起点做好城乡规划。以黔桂走廊城镇带和红水河流域城镇带为主轴,以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河池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以小城镇为依托、中心村为节点的县域村镇规划布局。
2.高标准推进城镇建设。中心城区方面:切实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重点突破,三年较大改观”的工作目标,重点围绕“两区一江一改”(即城东城西新区、一江两岸、旧城改造),倒排工期,快节奏、强动力、高效率,加速推进道路桥梁、城区防洪、给排水、供气供电、公共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快就不要慢,具备条件开工就马上开工。加快盘活土地存量,储备一批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实现中心城区建设大推进、大突破、大改观。特色城镇带方面:以中心城区为轴心,推动宜州、罗城、环江、南丹等丹宜工业走廊城镇带优先发展。以红水河流域纳入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加快天峨、凤山、巴马、东兰、大化、都安等红水河流域城镇带建设。要充分挖掘城镇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城镇特色塑造,在城镇化建设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风格。城乡风貌改造方面:按照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部署,年内要完成南宁至都安高速公路、柳州至宜州高速公路沿线中的都安县安阳镇苏利社区百才屯和登金移民点、地苏乡南江村南新移民点,宜州市庆远镇宜畔村圳岭屯、洛东乡寻田村社村屯、洛西镇枫木村洛寿屯等6个试点村屯的风貌综合整治。其余县(区)要同时启动2个以上村屯作为综合整治示范点,利用示范点经验,统筹推进面上新农村建设。
3.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要完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保洁、违章搭建专项治理,实施小区巷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五乱”现象,免费开放城区公厕。要加速推进生态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都要立体绿化、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特别要抓好城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山头绿化和沿江、沿路、小区等绿色景观工程建设。要不断提高城市亮化水平,完成城区12条路和10个小区巷等道路路灯安装及改造,打造一个五彩缤纷的城市。要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创建文明、优美、清洁的城市环境。
(五)加快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
要把旅游业作为我市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培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提升文化内涵,认真实施“1346”工作规划,促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同比增长25%以上;接待入境旅游者同比增长43%;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以上。
1.抓好一个规划。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自治区关于建设红水河流域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上半年制定完成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统揽全市旅游发展。
2.实施三大提升:一是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尽快启动河池市红水河流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积极推动“一江两岸”景观工程和城区周边的生态、人文景观(区)的建设,把市区作为全市旅游的集散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全力做好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着力推进景区升级提档;加快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等衍生消费品,推进成行成市,刺激旅游“二次消费”。二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抓手,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规范与监督管理,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提升旅游营销水平。要加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高品位策划旅游大篷车、推介会,高立意策划“一县一节”、“一月一节”活动,做到以节促游、以游促销。
3.打造四大特色品牌。突出“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特色,着力打造河池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新格局。一是挖掘红水河特有文化内涵,整合开发天峨龙滩天湖,东兰大同垂钓天堂、红水河第一湾,大化八十里画廊、奇石博物馆、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都安红水河英雄大峡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红水河生态”品牌;二是以长寿养生文化为依托,整合开发巴马长寿水晶宫、盘阳河,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凤山三门海等景区(点),着力打造“长寿养生”品牌;三是整合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加快开发宜州下枧河、南丹甘河白裤瑶民俗文化村、罗城仫佬族博物馆、环江毛南族博物馆等景区(点),着力打造“刘三姐故乡”品牌;四是以东巴凤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指挥所为依托,整合魁星楼、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七军标语楼等革命遗址,着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
4.构建六条精品线路。要在《河池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构建六条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红水河流域生态观光旅游线;二是世界地质公园探险旅游线;三是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旅游线;四是刘三姐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线;五是白裤瑶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线;六是东巴凤红色旅游线。
(六)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增强金融支撑,增加财政收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挖掘税源潜力,培植重点财源、新兴财源、后备财源,培育增长新亮点,加强财税征收监管,勤俭办一切事业,促进财税增收增效,努力完成财政收入45.56亿元,增长13%,力争达到46.38亿元,增长1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专项支出8566万元,比上年增长42.27%。
——加强做好金融工作,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引导银行金融机构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加大支持我市支柱产业、优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力度。一是认真规划组织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补助。二是通过增加地方配套经费、项目前期经费以及技改补助资金等方式,全力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发挥财政资金的“孵化”作用,吸引和盘活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金融信贷加大对我市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争全市信贷增量再创新高,为财政增收打牢基础;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搭建社会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外资、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路交通、旅游业建设和开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七)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1.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污水处理收费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财税体制等改革,加快释放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林改任务60%以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着力提高开放合作水平。要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机遇,积极参与和推动多区域合作,认真研究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等区域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组织开展利用外资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国内合作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系列活动,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交通、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引进一批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战略投资者,招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3.着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用好用足国家鼓励进出口支持政策,以稀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境外稳定的进口渠道,带动其他产品出口,千方百计扩大进出口业务。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览会和其他重要的展览会。加快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今年要确保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八)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先进市建设
在保增长、保发展的同时,要严格对照建设生态文明先进市的各项指标要求,全面铺开生态文明先进市的建设。今年全市务必完成净减排化学需氧量1万吨、二氧化硫1万吨的任务,全面实现“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目标。
1.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一票否决制”,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组织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工艺技术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南方、广维、金河、南丹工业园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工业节能降耗专项督查活动。全市推广使用6万只高效节能照明灯。在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8%,努力构建绿色河池、人文河池。
2.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力开展污染减排攻坚战,各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必须按攻坚责任状要求在2010年4月30日前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确保2010年6月份起形成减排量。河化、河池南方、全江等三家企业的二氧化硫减排项目以及河化集团废水末端治理工程必须于2010年6月30日前投入运行;河池鑫华冶炼有限公司要完善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市委、市政府计划用5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对中心城区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冶炼企业进行搬迁。通过全面整治,还市民一个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抓住自治区将刁江南丹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纳入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前期工作重大项目和列入“十二五”规划大纲的机遇,加速推进刁江污染治理,加强水、空气、土壤和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确保辖区环境安全。采取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育草、小流域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步推进石漠化治理。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城区生态恢复和农村沼气池建设,全年植树造林3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00万株,新建沼气池2万座,力争创建“森林城市”。
(九)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积极争取国家教育扶贫试点,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加快市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完成全市职业教育攻坚目标;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河池学院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坚持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2.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把支持就业再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3.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把产业扶贫放在首位,结合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继续深化广东对口帮扶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发展工作。争取将河池列入国家特殊贫困地区综合治理示范市。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高寒山区等贫困区域综合开发的投入,力争每个县(市、区)新增1-2个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企业。完成第三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任务和东莞市援建的15所学校建设项目,解决3万人以上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以上。
4.抓好库区移民扶持。积极稳妥实施岩滩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在全面完成应急启动的岩滩库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5个,投资5026万元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年投资2.2亿元的岩滩库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库区移民口粮补助款兑现和教育、就业扶持工作。抓好新建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库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新村建设、移民教育培训等七大工程,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发展库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执行库区移民包村帮扶责任制,建立库区移民逐步走向富裕的长效机制,维护库区和谐稳定。
5.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农合”医疗和网络建设,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实现参合农民在市内就诊“一卡通”。完成在校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万人、覆盖率95%,实现“五险”参保人数88万人以上。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大力帮扶新失地农民、五保、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关注老年人生活。
6.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河池民族剧院、河池民族博物馆和县、乡、村三级文化项目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努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7.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示范窗口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提高联防联控重大传染性疾病能力,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8.抓好人口普查和计生工作。今年是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关键年,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扎实推进,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人口计生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诚信计生”工作,加强县乡服务站所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9.坚持为民办实事。今年要做好下面十项惠民便民工程:
(1)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校舍安全状况;对就读普通高中的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家级贫困县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对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库区移民家庭、扶贫异地安置家庭、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户等特定人员给予学费资助。
(2)实施医疗卫生保障惠民工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保障工程,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对符合条件准备办理结婚登记的人员及新婚夫妇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孕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给予补助,以控制出生缺陷高发状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5%以上;实施五保村建设一期工程。
(4)继续实施文化惠农工程。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工程,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农民广场、村屯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每月每个行政村放映一场电影;继续实施20户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5)实施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工程,解决和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及革命老区农村部分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少数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和廉租住房工程。
(6)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村屯通路、沼气池建设工程。
(7)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解决库区移民交通、饮水、危旧房改造等困难问题,建设一批水库移民新村。
(8)实施超级稻种子补贴项目工程。全市推广超级稻面积55万亩。
(9)实施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万村千乡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
(10)实施“放心肉”工程。加强乡镇屠宰场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改造,改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条件和环境,确保广大农村地区肉品质量安全;开展定点屠宰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保证上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外事、侨务、宗教、统计、气象、地震、人防、水文、广播电视、档案、老龄等工作。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力争今年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组织力量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按照“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强化抓源治本,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大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年”活动,充分发挥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2.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定“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隐患整治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总量总体下降,事故伤亡人数下降,不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3.加强平安河池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等“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
(十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扎实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履行职能,把该管的切实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真正放开,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2.进一步提高执行能力。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转变工作作风,整顿文山会海,强化工作措施,把抓落实作为工作的起点,集中精力抓落实,一门心思抓落实,一以贯之抓落实,在落实上下工夫,在落实上求实效,切实做到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
3.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形势和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善于研究和分析,及时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4.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行之有效的督查机制,对已部署的重点工作要重点督查、跟踪到底;对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各级领导要亲自拿在手上,紧抓不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维护发展大局。
5.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尊、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独,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廉洁从政的模范。
“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 一说是由葛传椝先生在1980年首次提出的。他提到, 在旧中国和新中国, 说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四个现代化”, 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译成英语就分别成了imperial examinations, Imperial Academy, May Fourth Movement, Four modernizations[2]。这样的英语就是中国英语。此后, 不断有学者对“中国英语”作出定义和解释。有人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 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体[3];有人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 通过音译, 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4]”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定义至今仍未达成统一。虽然定义各不相同, 但所有这些定义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 即“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5], 它是区别于从词汇和句法上讲都是不规范的所谓中式英语 (Chinglish) 的。
在汉译英时, “中国英语”是不可避免也是被广为接受的。这是由翻译的目的和“中国英语”的特点所决定的。但在使用方面, 译者易犯两个错误, 一是使用不当, 一是对使用的度的把握不当。“中国英语”的使用, 特别是在政府文件的英译中的使用, 关系到文件的准确性和可接受度。若过多使用“中国英语”, 即异化过度, 则会影响理解, 甚至导致误解。若该用不用, 过多的使用解释性翻译, 一味归化, 也容易导致意义的误传, 丢失特有的中国文化信息, 以致不能完全达意。因此, 译者在处理政府文件时, 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慎重把握“中国英语”的使用度。
1“中国英语”的特点
就词汇方面而言, “中国英语”的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又可以表现时代特色, 具有表意准确, 表达方式统一的特点, 如: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 , Five Classics (五经)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中草药) ,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 reform and opening up (改革开放) 等等, 这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大部分都完整地保留了汉语原型, 恰当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现实, 忠实地传达了中国的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
就句子结构而言, 地道的英语多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严谨的逻辑, 句式结构趋于多样化, 而“中国英语”则经常使用很多形容词来修饰名词, 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 句式结构比较单一, 但在形容词和副词选择上趋于多样化, 易给人留下修饰繁琐的印象。
2“中国英语”适用度实例分析
为准确表达中国的社会文化现实和表现方法, 在政府文件的翻译的策略上, 我们一般多采用异化翻译法, 即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 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但异化翻译是否能无限使用, 即“中国英语”是否处处行得通, 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们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看“中国英语”的适用度。
2.1 词汇层面
准确是政府文件翻译的基本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事关国家大事, 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后定稿的, 均有准确定义。其中有不少有政治含义的词汇特别是涉及到方针政策和国家主权的, 必须吃透原文, 多从政治方面解读, 同时表达方法也要让目的语读者能够接受, 因此译者要掌握好翻译的分寸。例如:
政务公开transparency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 (中央编译
局)
“政务公开”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因而在许多政府文件中, “政务公开”的翻译采用了异化翻译法, 译
为make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或Government Affairs Open-
ing, 这显然是典型的“中国英语”。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 (中央编译局) 中, 这个词被译为transparency of administration, 译者在这里还是作了很多考虑的, publicize (宣扬、公布、发表) 含有“炫耀”或“带有特定目的”并且publicize不会将所有的都公之于众, 政府在publicize的行为中还可以采取其他非公正的方式达到“公开”的目的。而采用了transparency (透明) 之后则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政务公开”的决心, 也会在那些对中国政府存在偏见的西方人心中留下较好印象。因此, 虽然transparency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也同属“中国英语”, 但此处异化翻译恰到好处。
但是, 并非所有译者在使用“中国英语”翻译带有中国特色词语时都能不偏不倚, 即非常适度, 例如:
科学发展观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中央编译局)
十七大报告译文 (中央编译局)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专有术语处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两次。西方并没有“科学发展观”这一说法,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因而就其翻译而言, 也相应译成了“中国英语”。字面上看, “科学发展”可以是“科学的发展”, 或者说是“发展科学技术”, 也可以是“符合科学规律地促进发展”。科学发展观指的是后者。曾经有人把它译成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后来又出现诸如scientific thinking of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等版本。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 是重要的指导方针[6], 因此“观”只是一种说法, 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才是“观”的实质, 将“观”译为“outlook”采用的是异化翻译法, 但在这里异化, 是否所有能让外国的读者体会到内在的深层含义, 是否过于空洞, 值得商榷。因此, 可以考虑将它译为Scientific Policies on Development, 这样更加一目了然, 传达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翻译的目的就达到了, 既指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因而, 此处采用“中国英语”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来翻译“科学发展观”, 有些超出西方读者的理解能力, 因而使用不当。
2.2 句子结构层面适用度分析
作为“意合”的语言, 汉语句子常常结构松散, 句子成分间缺乏形态联系, 外部结构模糊, 句中各成分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 语境的映衬。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报告中长句偏多, 句型结构单一, 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 “一逗到底”, 连接成分使用较少, 主从关系不明显, 而英语作为“形合”的语言, 句子往往以形统神, 句中各成分的连接有明显的形态标记, 结构紧密, 主谓突出, 层次分明。因此, 翻译时要分清主次, 明确逻辑关系, 搭建起严整的空间结构, 多使用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连接词等手段把汉语的并列结构转换为从属结构, 突出重心, 合乎英语的表达习惯[7]。例如:
例1: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再接再厉, 开拓进取,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Hu Jintao as General Secretary, let us pool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th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our people;redouble our efforts to break fresh ground;complete all the tasks set forth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and constantly win new victories in reform,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中央编译局)
此句位于《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正文中最后一段, 在中文文本中, 特别是宣告、号召性文本, 一般最后一段都有增强气势的作用, 除了此句“再接再厉”和“开拓进取”对仗工整外, 原文还连续用了“凝聚起”、“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及“不断夺取”五个动词类短语加强语气。仔细观察译文, 译者在翻译时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动词并列的特点, 采用pool
redouble, break through, complete all, constantly win五组动词
短语, 但英文有较强的逻辑结构, 行文时很少出现五处动词连用, 因而虽然译文带有极大的中国特色, 但连用五组动词, 增强全文结尾气势, 起到很好地号召作用。因此, 这里使用“中国英语”的结构, 既传递了中国特色, 又在目的语读者理解能力范围之内。
3 结束语
“中国英语”在翻译政府文件时很难避免, 尤其是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这种庄重文体时, 会使用到更多的“中国英语”, 因为译文的功能是宣传解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 所以翻译时要以我为中心, 完整传达政策内涵。但“中国英语”并不是处处行得通, 使用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西方人难以理解的中国英语, 应该尽量少用, 避免过于浓厚的“洋腔洋调” (中国味) , 以便于实际意义的传达。
摘要:政府文件带有很深的意识形态烙印, 翻译时译者往往会采用“中国英语”, 使用异化翻译法, 保留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句型, 以向目的语读者忠实地传达文件信息, 但那些并不适用“中国英语”英译的地方如果采用“中国英语”, 则适得其反。翻译时, 译者应当把握“中国英语”的适用度, 在合适的地方可以适当舍弃一些中国特色, 使译文既能完整传达信息, 又能让读者接受其表达方式。
关键词:中国英语,适用度,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法
参考文献
[1]曹宁.也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 :128-130.
[2]葛传槼.漫谈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 1980 (2) :15-18.
[3]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 (1) :7-11.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18-24.
[5]朱万忠, 刘婷.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J].高等教育建筑, 2008 (1) :78-80.
[6]王平兴.英文翻译解读[EB/OL].[2009-03-25].http://www.sailingo.cn/blog/227.html.
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清费减负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在继续实施有针对性清费减负政策的情况下取得较快增长,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一、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872.82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205.08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6.38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166.44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501.30亿元。2009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9%。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10.87亿元,增长2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较大,2009年,全省共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按规定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92.76亿元,增长39.6%,比上年增收550.52亿元。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5月份起,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房价止跌回升,促使土地市场转暖,政府土地供应增加,土地市场出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
2专项收入88.19亿元,比上年减收(以下简称“减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2.0%。主要是2009年取消内河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三项收费分别减收2.98亿元、2.53亿元和5.08亿元。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8.46亿元,减收10.06亿元,下降2.9%。减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部门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两费”共计减收9.11亿元;二是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起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影响较大。其他部门收费如水利、林业、人防办等部门,由于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暂停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一些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有所减少。
4罚没收入80.80亿元,增长7.5%。其中,公安罚没收入41.05亿元,占全部罚没收入的51.5%。增幅较大的主要有法院、检验、检察院和公安罚没收入,2009年这些部门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59.7%、38.5%、30.2%和20.5%。罚没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罚没收入增长较快。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电子警察、移动警务通等高科技设备,采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方式,实行异地罚缴等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加强了罚没收入收缴管理。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7.65亿元。下降1.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分别下降41.9%和44.4%,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0.5%,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小汽车牌照拍卖收入、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6其他收入106.84亿元,增长15.2%。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比去年净增长,彩票发行费比上年增收较多。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195.24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46.73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85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81.32亿元。2009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少85.55亿元,下降30.5%。分项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下降55.4%;专项收入10.89亿元,下降37,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47亿元,增长5.3%;罚没收入4.99亿元,增长48.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60亿元,增长81.0%;其他收入17.11亿元,下降21.9%。
(三)主要征管工作
1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注重发挥业务优势,主动汇报协调,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做好《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向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法制办等汇报当前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情况,主动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委将制定该条例列入2009年和2010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厅上报的该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10年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认真执行非税收入征收相关规定,努力消化燃油税费改革和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通过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征管情况、规范减免、加强直接执收执罚等措施,强化收入征管,规范征收行为,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09年,对省本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基础资料、执收项目、使用票据等进行了清理核定,分7期组织省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在省本级全面启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稳步推进市(县)财政应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17个市(县)部署应用。
3积极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文件规定,积极做好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调整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据测算,省政府先后出台的三批收费减免政策,每年可减轻我省企业和群众负担20亿元左右。会同省物价部门对所有部门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以目录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规
定,对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对我省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五项收费(基金)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好五项收费(基金)的清缴和清退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机动车辆号牌工本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交通负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及退还结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清退力度。
4加强和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2009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的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巩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成果,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为推进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进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人民银行共同参与,完成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采购。
5切实加强海域使用金管理。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采取措施,从管理制度、征管手段等入手,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确海域使用金实行就地全额缴库,切实强化海域使用金管理。为克服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科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促进温台产业带发展,2009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缓缴、减免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温台沿海产业带用海项目应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的缓缴审批工作。
6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2009年,我们以国务院出台《彩票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彩票监管,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一是在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召集省级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的通知》,确保彩票管理条例在我省的顺利贯彻落实。二是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扩大彩票销量的各类促销活动,及时审核批复同意福彩中心动用“3D”调节基金进行组选加奖等活动方案,积极筹措彩票资金,2009年,我省共发行彩票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国第四位。
二、2010年上半年全和省本级级征收简要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546.09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111.15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4.10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256.42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178.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1739.74亿元,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15.8%。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2亿元,增长325.7%。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出让收入。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067.13亿元,增收1650.58亿元,增长396.3%。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情较好,土地出让价升量增,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二是各级财政落实国家五部委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精神,加强土地出让金缴库及收支管理,加快土地出让金入库速度;三是上年第四季度土地出让较多,收入基本上在今年年初缴库;四是上年同期房地产行情低迷,同比基数较低。
2专项收入50.79亿元,增长2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增长较多,分别增长50.4%、34.5%、15.7%。排污费收入比去年下降11.7%。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9.58亿元,比去年下降3.7%。其中教育收费减收3.87亿元,下降10.2%。国土资源收费减收2.85亿元,下降18.2%,交通运输收费减收1.73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所致。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监督检验、人防和建设等部门的收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
4罚没收入37.16亿元,下降18.3%。主要是因公安交警部门去年对历年的交通违法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罚没收入下降较多,去年同期交通违法罚没收入较多,上半年公安罚没收入下降42.8%。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56亿元,增长27.6%。主要是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使来自国有资源(资产)的各项收入正在成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6其他收入38.18亿元,下降2%。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73.35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25.72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07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9.28亿元。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收10.06亿元,下降12.1%。分项目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增长3.6%;专项收入5.95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教育附加费征收4.42亿元,增收3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9亿元。下降18.8%,主要是教育收费、法院诉讼费和国土部门执收的耕地开垦费减收较多,涉农、涉企收费有所下降所致;罚没收入1.55亿元,下降35.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5亿元,增长34.7%;其他政府非税收入2.25亿元,下降77.7%。
(三)主要征管工作
1主动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在广泛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上报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送审稿)》及起草说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到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并积极参与省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和协调解释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积极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2深入调研,重点加强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建设。一是根据财政部要求,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今年底到期的水利建设基金、民航机场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等三项政府性基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水利部来我省的实地调研工作,向财政部书面报送了上述三项政府性基金征收使用情况,结合全省实际积极研究提出保留和规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针对性建议,得到财政部肯定;二是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商务厅对2002年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重新制定出台《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需要。
3积极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根据省企业减负办、省
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2010年财政部门企业减负工作思路。同时,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对我省开展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进行部署。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
4加快推进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去年12月份德清信息系统应用观摩会议征求市(县)财政意见基础上,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人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确定了2010年系统实施方案。3月份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在湖州地区投入试运行,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业务与技术问题修改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6月底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财政、国土、人行三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形成。年底前该系统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5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为抓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项目、标准、征缴和票据都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执收项目、执收标准和资金收缴管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避免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以票管收、信息控费的管理功能,“收支两条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6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金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我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行为,并对符合减免中央部分海域使用金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提出减免申请;认真落实省政府扶持政策,审批48个温台产业带滩涂围垦项目缓缴申请,批准缓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6.84亿元。
7积极支持彩票发行销售,强化彩票市场监管。积极拓展彩票市场,支持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丰富彩票玩法,提高彩票销量。深入开展调研和检查,促进我省彩票市场规范运行。会同省民政厅等单位对全省福利彩票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体要求,赴有关省就彩票市场监管及彩票机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不断完善我省彩票管理。
--2011年2月22日在宜春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长 龚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就《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各位代表审议,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元,达107.9亿元,增长3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3亿元,增长39.1%;市本级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数量达到4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丰城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樟树进入‚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9亿元,增长31.9%。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9.3:56.5:24.2,非农产业比重首次突破80%,尤其工业主导地位更为凸显。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2.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6%,居全省前列。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69.2亿元,增长36%,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70.8%。十大产业基地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4.78亿元,增长43.8%;实现利税57.51亿元,增长43.5%。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跨越1000亿元大关,达1044.4亿元,增长49.3%,其中过百亿元的工业园区达6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之首。富士康成功落户丰城,实现引进世界500强零的突破。丰城华伍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高安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城顺利开工,明月山机场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有望明年建成通航。昌铜高速、杭南长高铁开工建设,高安建陶基地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展顺利,咸宜井铁路列入省、部‚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公路‚迎国检‛工作圆满完成。
--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38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14户省属企业完成社区移交;164户非工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改革进度走在全省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快,五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3%,提
前完成省下达任务。‚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继续巩固,‚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行政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依法有序推进,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政策全面落实,共为90家企业减免收费870多万元。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10.9%;完成外贸出口5.57亿美元,增长68.8%;引进省外资金193.4亿元,增长43.2%,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8个,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工业项目145个,项目个数列全省第一;成功争得‚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品牌。深入开展‚锂能产业招商突击月‛和‚锂能产业基地建设百日攻坚战‛活动,全市锂能产业签约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签约资金800余亿元,首期投资金额218亿元,已进资、动工或投产企业28家,其中3家企业生产出锂电产品、4家企业生产出锂电池样车。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居全省综合先进市前列,樟树、丰城等6个县(市)获得表彰。森林防火和林改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市‛;宜丰荣获‚全国林改典型县‛。中心城‚13579‛绿色工程纵深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开展试点,袁州等8个县(市、区)获省表彰。土地整理项目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大力实施,新增耕地1.75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使用,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86%;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稳定达标。4个工业园区列入省级生态园区创建试点。全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现‚一次申报、率先摘牌‛,增获‚中国宜居城市‛、‚人民满意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多张国家级名片。
--抗洪救灾全面胜利。全区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降雨之强、险情之多、灾害之重均属历史罕见。危难关头,各级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全力以赴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成功抢险93座水库、化解970处圩堤险情,紧急转移威胁区群众13.7万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洪灾过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面打响水利建设主攻战,赢得了抗洪斗争的重大胜利和大灾之年的农业丰收,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教育‚三名工程‛稳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宜春实验中学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在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丰城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奉新受到通报表扬。成功承办 ‚欢乐中国行〃魅力宜春‛大型文艺晚会、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等重大活动,上高农民摄影展获全国摄影群星奖,宜春文化艺术中心落成并成功举办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等重大演艺活动。樟树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第十三届省运会上,我市奖牌、金牌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王大茶油》、《春满明月山》分别获得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和第二届中国秧歌节最高奖。《宜春市志》作为建国以来宜春的第一部地方志顺利出版发行。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民生保障有效落实。全市民生支出突破12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8大方面、88项指标,其中64项超额完成。全市2532个行政村100%实现通水泥(油)路、81个渡口100%架通桥梁。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农保参保、小额贷款发放、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9103例,完成网络直报8259例,居全省第一。袁州在全省率先启动19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溢洪道达标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新开工面积148.06万平方米,新建住房18895套(户)。市场价格监管加强,确保了群众基本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33元、5799元,分别增长10.2%和 14.2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宜春中心城、万载、宜丰荣获‚省文明城市‛称号,103个单位获‚省文明单位‛荣誉。被国家主流媒体誉为宜春英模群体‚井喷现象‛,成为我市新时代的闪光‚名片‛,王茂华、谭良才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省见义勇为标兵‛,我市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城市‛;32人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深入推进,涌现出100多个各具特色的和谐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覆盖行政村率达42.5%。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政府工作中坚持了‚五个注重‛:
(一)注重发展速度与增长质量的统一。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内生动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27.46亿元,增长44.1%;利税总额160.76亿元,增长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5.9%,提高36.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64.4亿千瓦时,增长3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电力能源、机电、食品、建材和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11亿元,增长2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2%。围绕‚决战园区、跨越千亿‛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攻战,滚动实施了15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工业投资增长4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4%。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在宜春召开,对我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予以肯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仁和集团中药集成创新技术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江西惟思特等4个项目获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江西福斯特和联威新能源等5个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江特电机研发平台被认定为省特种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家,新批高新技术企业11家,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46个。市、县两级先后与26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达170余项。
(二)注重做大市本级与做强县市区的并重。坚持实施重大项目推动市本级、带动县市区发展战略,围绕区域性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了重大产业与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市、县两级共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25.64亿元,增长28%,其中无偿资金15.64亿元;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的项目23个,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2.34万亩。积极推进市本级‚三大战役‛,市本级财政总收入达10.65亿元,增长40.2%;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引进落户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签约资金800.3亿元,实际进资项目86个。在做大做强市本级的同时,强力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加强对再创新一
轮县域经济新优势的支持和指导。各县(市、区)自我加压、发奋努力,综合实力均上新台阶,GDP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量落地;丰城、樟树财政总收入分别高达27.6亿元、17.1亿元,高安、袁州均突破10亿元,上高超8亿元,过亿元乡镇(街道)达到8个,比上年增加3个。更加注重市本级与县市区的联动发展,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增长24.5%;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8.5%。全市银行机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再次突破100亿元。南昌银行、九江银行、顺银村镇银行在宜春开业;浦发银行、上饶银行初定宜春落户;宜春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顺利推进。批复筹建小额贷款公司6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总数跃居全省第四。樟树被评为‚2010年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三)注重城市建设与‚三农‛工作的统筹。以实施城建三年大会战为契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化率达41.1%。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暗访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城建大会战开工项目400余个,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267亿元。中心城区启动实施了‚六个六‛工程和166个城建项目,已开工88个,基本完工15个,完成投资102亿元。人口倍增工作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人口达47.6万。各地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市)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2家,列全省第三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000家,达到1226家。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经验交流会分别在奉新、丰城和上高召开。有机农产品数量和基地面积稳步增加,全市有机农产品认证71个,基地面积49.34万亩,丰城等3个市(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丰城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高产油茶之乡;万载成为全省唯一的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891个村点全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村691个。
(四)注重打造金山银山与保护绿水青山的兼顾。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在确保赣江水质、宜春中心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的同时,全面启动了袁河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宜阳新区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建设,积极做好各县(市、区)集中饮用水源和7条河流控断面水质监测,确保了水质全年优于三类,城区空气质量全年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深入开展专项污染整治,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3家。顺利通过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丰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被授予‚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丰城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宜春经济开发区等3个园区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宏宇能源等4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上高荣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大力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宏宇能源和合力照明等企业产品列入江西省节能产品推荐目录。以‚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和‚森林宜春‛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49万亩、通道绿化2054.6公里。袁州在全省率先整区启动封山育林。全市新增省级森林公园10个、城市森林公园5个。
(五)注重改革攻坚与和谐稳定的协调。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有效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七大系统国企改革顺利推进。财政改革取得
新成效,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全面推行,市本级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更加规范,纳税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稳定。相继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进乡村‛集中行动月和‚为市民解忧、促城区和谐‛专项活动,取得了亲民惠民促和谐的重要成果。积极探索维稳长效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城乡和谐平安新秩序的决定》等‚1+4‛配套文件,促进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抓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的维稳工作,发挥了‚护城河‛的作用。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我市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工作和丰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上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大力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5件。‚五五普法‛顺利结束,荣获‚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组织‚在线访谈‛11期。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发挥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切实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国家安全、新闻外宣、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统计、档案、扶贫、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宜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迎难奋进,团结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任务,24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个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其中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翻了两番多。五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3%。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29平方公里扩大到2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武吉高速宜春段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明月山机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社会事业取得大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得到巩固,高等教育发展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落实。生活水平有了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1%,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五年。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城乡居民对治安的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持续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全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中心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节能减排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发展的实绩表明,‚十一五‛时期
是我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驻宜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宜春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聚集度偏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矛盾增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凝聚与辐射功能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增加;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不和谐因素和安全维稳的压力依然较大;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依法行政和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更加认真、有力地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总体发展目标。围绕 ‚决战‘十二五’、奋力站前列‛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建设 ‚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五大类、38个主要指标,其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75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达到247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达到180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分别达到24150元、9770元。这些目标体现了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主要任务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纲要(草案)》提出了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九项主要措施。
1、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思路,按照区域协作、优势强化、分类引导的原则,重点培育锂电新能源、建筑陶瓷、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鞋革、食品、竹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突出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大产业,重点培育盐化工、烟花爆竹、新型建材、资源循环利用、货运专用车等特色产业基地。
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推进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油茶、毛竹、粮食、畜禽和有机(富硒)农产品五大产业。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继续把繁荣农
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村庄布局、美化农村环境。
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将‚打造全省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崛起区、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行区‛作为中心城发展定位。构建以宜万组合和丰樟高组合为区域中心、5个县城为次中心、小城镇为重要节点的城镇体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加快崛起的重要抓手,促进县域发挥各自优势,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
4、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按照‚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有比较优势服务业‛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业、社区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将宜春打造成覆盖赣西及周边地区城市群的服务业高地、全国著名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5、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以创新型宜春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技发展新模式,实施五大科技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主导和管理作用,努力建立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教育发展体系。积极实施‚6666‛人才工程,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竞争力,加快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握改革的节奏、力度和时机,谋划和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解决束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最优发展环境。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7、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以实施《宜春市文化发展纲要》为抓手,全面实施‚三大文化‛工程,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8、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公平正义、成果共享,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促进全体居民共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围绕公路扩网、铁路扩能、水运发展、机场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先发展低碳能源和传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电力需求管理。继续加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任务。合理开发和优化配臵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三、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工业三年强攻战、城建三年大会战、农业三年升级战、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为抓手,以开展‚产业升级年‛活动为动力,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发展速度再创新高、发展质量再上台阶、区域经济再增特色,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 千方百计引项目。继续实施重大产业招商,充分利用我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这一品牌优势,突出重点区域,盯紧重点产业,深化‚敲千家门、引万名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升级,力争全年引进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150个,5亿元以上项目35个,引资总额达到250亿元。突出加强与中央、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行业50强企业的对接,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继续坚持市直单位招商,完善考核办法,切实兑现奖惩,力争市直单位全年引进项目100个,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引资总额80亿元。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完善责任主体,凝聚部门合力,促进在谈项目早落户、已批项目早开工、建成项目早见效。大力推进口岸平台建设,加快宜春锂电铁路口岸作业区、高安陶瓷基地铁路口岸作业区、高安国家陶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万载烟花爆竹公路口岸作业区建设,力争在宜丰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协调开通万载烟花爆竹经上海出口运输通道,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全力以赴争项目。继续将跑项争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谋划和落实,敏锐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重点围绕‚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项目,围绕优势资源开发、民生需求培育项目,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争取项目,力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进入国家、省
规划‚笼子‛。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市国家级锂能基地的金字招牌,千方百计挤进‚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基地和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力争建立省级、国家级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中心和研发中心。
争分夺秒促项目。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明月跨铁路大桥建设,推进明月山机场、明月大道、宜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配合杭南长、昌吉赣客运专线建设。完成昌铜高速奉新-南昌段建设,推进昌铜高速奉新-铜鼓段建设,力争启动宜丰-上高-新余一级公路改造,推进宜春-万载-铜鼓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宜春-万载段尽早开工。支持昌樟高速扩建、丰城铁路专线建设。启动高安建陶基地、樟树盐化工铁路专线运营。继续推进洪屏抽水蓄能电站、西气东输管道和丰龙煤矿建设。抓紧做好咸宜井铁路、丰电三期、万载热电联产、上高电厂和铜鼓、上高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宜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宜阳新区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2011年竣工投运;启动袁州彬江110千伏、宜春锂能产业基地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和10千伏配电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快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潦河、锦北、丰东、袁北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抓好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做好中心城区及县(市)应急水源建设的规划论证。
(二)着力提升大竞赛的成效和水平,争创县域经济新优势
深入推进工业强攻战。围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决战1600亿,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00亿‛的总体目标,注重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壮大工业总量的增长极。继续举全市之力,有效整合锂矿资源,强力推进锂能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突出整车制造,争取产业链每个环节拥有5-8个项目,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做响‚亚洲锂都‛品牌。二是坚持把产业基地作为提高工业承载能力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强化发展举措,以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加速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十大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80亿元,力争1-2个基地进入国家产业示范基地行列。尤其把工业园区成规模、上水平、见效益作为着力点,力争2个以上挤进全省第一方阵。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动力,加大市直部门支持力度,确保宜春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三是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支撑力。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按照‚上下延伸、协作配套‛的要求,在促进大产品、大项目落户的同时,切实加强部件产品项目的跟踪推进。实施滚动淘汰制,精心筛选100户优势企业,实行市、县两级重点调度、重点支持和重点奖励。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15户,超5亿元企业达到50户,超亿元企业达到400户。全力推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联威锂电、宏宇能源、江西惟思特、华信手机、四特‚两城‛、泓邦超高压电缆、奉新纺织印染集控区等项目的推进建设;抓紧青山能源、比亚迪等项目的落地开工;加快宜春重工、泰明光伏、格林美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项目的竣工投产;促进斯米克陶瓷、龙工齿轮等项目的达产达标,加快形成一批工业新增长点。
深入推进城建大会战。加快宜春中心城区‚六个六‛工程实施。争取未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全面启动‚五区‛建设,突出抓好宜阳新区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城市创建力度,力争2013年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抓紧做好‚13579‛绿色工程收尾工作,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继续谋划实施一批高品位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数字城管‛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县(市)城市建设提质扩容。按照‚三年拉框架,再造新城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投入,突出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丰城、樟树、高安三市城市要素集聚,扩大城市规模,加快构建中等城市基本框架,努力打造市域区位中心城市;加快其他各县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继续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做好靖安争取国家级生态县等申报工作,力争宜丰、铜鼓两县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全市5个乡镇、6个村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新增省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村20个。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加快省级示范镇和市级重点镇建设。强化村镇规划管理,依法管好农村用地,加快小城镇建设。以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和全省百强镇,不断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大力开展道路街巷、违章搭建、临街建筑、环境卫生、集贸市场‚五整治‛和园林绿化、公用设施、景观环境‚三建设‛达标活动,使全市集镇环境有较大改善。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战。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推进农业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影响大、品牌硬、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确保农业招商引资额达到招商引资总额的20%以上。重点加快油茶、毛竹、粮食、畜禽和有机(富硒)农产品等五大产业发展,力争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突破40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1600家以上。积极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省部级名牌农产品,争创宜春农业知名品牌。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现有的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再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以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力争农机总动力突破700万千瓦。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力争今年中心城区蔬菜基地面积达1.3万亩,三年内达到2万亩,蔬菜自给率达80%。落实地方储备粮任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突出抓好通道绿化等‚五大提升工程‛,确保完成造林40万亩,力争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继续在全省站前列。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突出抓好20个村镇联动试点,100个整村推进示范点,4000个集镇和自然村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扎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5座重点圩堤的应急处理和5条中小河流的治理,抓紧135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1358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溢洪道达标建设和大坝清杂、270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确保防洪安全。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快锂电新能源、生物和新医药、机电、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有机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增长20%以上。深入开展‚科技入园、科技进村、科技惠民‛活动,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积极申报全国节能试点城市和一批以锂电节能为主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着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6666‛人才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快科技成果的培育和引进,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与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认真抓好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强化环境监察与目标管理,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调整结构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产业集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着力把宜春打造成赣西服务业新高地和湘赣边际商贸休闲中心。全力推进中心城区五金商贸城、龙达物流、大润发超市、汇金商贸广场、赣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期扩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红林大酒店、汇龙大酒店等五星级宾馆建设。不断完善中介服务市场,促进中介行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态,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研究,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内强外引‛的办法,以丰城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高安陶瓷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城为示范,依托明月山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加快启动明月山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入驻宜春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促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打好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升级战,突出‚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体定位,打响‚月亮之都、禅宗圣地‛品牌。精心做好第五届月亮文化节、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筹备工作,加快禅都文化博览园、宜春国际温泉禅修中心、明月山温泉康疗中心、梅花国际温泉度假区、袁州酌江风景区二期、樟树新恒基养生天堂和閤皂山道教休闲度假区、丰城仙姑岭风景区、铜鼓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靖安中部梦幻城、宜丰东方禅文化园、奉新百丈寺与仰山漂流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旅游全面升级,力争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继续开展‚六个十佳‛创评工作,力争启动明月山温泉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铜鼓红色旅游景区和奉新百丈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争取奉新宋应星公园、高安贾家古村和宜丰东方禅文化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便利连锁店、放心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和完善消费信贷,做好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储备和供给,加强消费市场监管,保持物价稳定,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继续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纳入考核目标的七个系统的国有企业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纳入考核目标的集体企业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及新农合参合率均稳定在92%以上。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运行监督,规范对民生改善、重点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管理。
大力激活资本市场。支持各银行机构以扩大信贷规模为重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银企对接,大力开展信贷营销活动,确保全年新增信贷资金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继续做好企业融资和再融资工作,扶持正邦化工、远大化工、百神药业等已具备申报上市条件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大力支持江特、仁和、华伍等已上市公司发展。加大外埠银行引进力度,争取引入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宜春设立分支机构。稳妥推进袁州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力争上半年完成宜春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年内开业。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及金融租赁,务实推进中科招商、深圳国银公司的落户。深入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全面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组建,确保年底前小额贷款公司机构县域全覆盖。继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银行授信范围和额度,提高融资效率。
加快全民创业步伐。加强创业文化的培育和宣传,完善和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积极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大胆创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引导企业强化创业意识,积极开展‚二次创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遴选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优先配臵各类生产要素,促其迅速做大做强,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完成企业增加值7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上交税金90亿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对全市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70%以上。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切实解决劳动者求职难、企业用工难等问题。完善落实扶持自主创业政策措施,继续推进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重点抓好改制企业、园区企业、非公有经济员工的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工作,妥善做好失业人员、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及生活保障工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13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每年分别提高到1560元、2400元。加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继续推进教育‚三名工程‛,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10项重大教育工程,重点抓好中心城区5所学校建设,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民生工程,积极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充分发挥宜春学院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真做好国家二类城市语言评估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步伐,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做好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和先天性心脏病普查工作。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调整和红十字会体制理顺工作,巩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饮食用药安全惠民工程。继续办好明月山写作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继续实施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工程,力争农家书屋覆盖行政村率达76%以上。在宜春中心城和部分县(市)大力推行数字电视,推进‚广播村村响‛和宽带网络入户进村工程,确保全市70%以上行政村实现‚广播村村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竞技体育工作,推进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积极承办好第七届全国城运会有关赛事。继续深化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高度重视社会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安监站和监管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止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强化抗震设防措施,提高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巩固‚万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进乡村‛活动成效,继续抓好‚为市民解忧、促城区和谐‛活动,扎实开展‚五类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切实落实维稳‚1+4‛配套文件,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推动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常态化、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常态化。继续加强人民调解、安臵帮教、社区矫正和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天网工程,创新社会管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群众安全感指数全省领先。
(六)更加注重提升素质和效能,进一步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科学理政,大力提升公信力和创造力。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努力构建法治政府,确保市、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准确研判分析当前形势,加强对国家和省政策调整的跟踪衔接,用科学的眼光、创新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继续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高效务实行政,大力提升执行力和操作力。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充分激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完善‚两个中心‛建设,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
成本,实现‚一个门进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继续做好清项目、优流程、缩时限工作,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落实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政策。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简化公务接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上。
为民勤政廉政,大力提升亲和力和感召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群众,畅开民声通道,办好‚在线访谈‛,努力使发展目标、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办好若干件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急切的实事好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以良好的政风行风凝民心、解民忧、惠民生。
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一、狠抓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对照《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梳理制度建制缺失,完善健全政府采购各项制度,规范以公开招标为主体的各项政府采购操作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执行,坚持依法行政,严肃操守秘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违反招投标廉政监管制度的问责办法》、《政府采购工作权力节点监控管理办法》等,重点加强对政府采购的操作流程、供应商的诚信监管、采购合同履约验收等方面制度和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二、巩固和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与规模。
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采购项目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一是加强采购政策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站、报纸、座谈会等平台和载体,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各方当事人对政府采购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政府采购政策落实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政府采购执行力度。与会计局、预算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加强协调和合作。积极推进将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中来,配合采购办开展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全面掌握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工作状况。查找和分析制度建设和采购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促进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进行。三是继续做好空调、汽车协议供货工作。进一步完善定点采购和协议供货的相关配套措施,继续做好镇区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项目的拓展和落实工作,在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的基础上,优化品目结构,发挥规模效益。
三、突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
将发挥政府采购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摆上突出的位置,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对被列入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清单的产品,在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首购、订购制度,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
四、强化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文本标准化、格式统一化、程序规范化的政府采购操作流程。一是采购文档标准化。针对采购活动涉及的招标文件、开标程序、采购公告、评标规则、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内容建立和完善格式化的函件、通知及合同文本,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二是评分方法标准化。进一步优化技术评分的要素。一方面要缩小评分跨度,另一方面对技术指标进行细化,规范评分细则,努力减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自由裁量权,确保采购活动公平、公正。
五、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勤政务实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和政府采购当事人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听取采购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沟通与探讨,克服和避免采购人倾向性需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二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爱岗敬业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交流工作和解决突出问题,完善政府采购办和中心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接受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拓宽采购人信息反馈的渠道。三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采购效率,从采购需求确定、方式审批、招标文件制定、组织开标评标活动、供应商履约和服务等方面,建立政府采购事项限时制,规范办事环节,明确办事时限,落实相关责任,努力确保政府采购效率的提升。
六、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向社会公布**区**镇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本报告由工作机构基本信息,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共七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区**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地址:**市**区**镇平安路1号;邮编: ;电话:)。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基本信息
2010年,为更好的开展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镇党政办负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日常管理工作,并对我镇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指导。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工作人员得到了进一步补充,我镇各部门均有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全镇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3人,兼职人员10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市**区**镇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492号令),2010年本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着力在深化公开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公开载体形式、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完善了基础性载体建设,拓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初召开工作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制定工作要点,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任务。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各部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各村(社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管领导、责任机构和具体工作人员,形成了镇、村(社区)两级联动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
(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先后制定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制度》、《便民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规范》、《便民中心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职位代理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工作制度,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规范、有序运行。
(三)严格履行信息公开义务
按照《条例》明确的公开重点,全面公开了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发展规划等内容。通过印发《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制度等作了进一步明确。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加大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四)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监督
1、内部监督:由镇纪委牵头,党政办等部门具体负责政务公开的日常监督和组织协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并纳入镇政府考核各部门、村(社区)目标。
2、群众监督:设立行政效能投诉电话以及首问责任岗监督投诉电话,对受理的因服务态度等原因造成的投诉,及时查实,及时处理,并建立台帐;对群众反映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反馈,制定出整改措施。
3、社会监督: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办事处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和形象。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
(1)镇政府机构信息:分为机构的职能和主要的领导的基本情况。
(2)政府决策信息:包括政府的重点工作。
(3)工作信息:分为工作的进展、应急管理、总结、农村工作、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等。
(4)行政执法:分为行政的监管、复议、处罚。
(5)财政信息:如公开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为五保户、困难户等发放生活费及救济金。
全年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4条。其中,概况类信息5条;计划总结类信息24条;法规公文类信息12条;工作动态类信息76条;人事类信息3条;其他类信息94条。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
“**区**镇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首页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查阅我镇各部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0年我区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总量达4000人次。
2、便民服务中心
在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和公告栏,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信息,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办事程序、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投诉联系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了全镇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状态、结果实时查询。全镇所辖9个村、1个社区均建立了全程代办站无偿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全年接待公众查询数3000人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公共查阅点
在镇党政办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10年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40人次、借阅文件61件。
4、新闻媒体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重大事件、重要政务活动、重点项目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5、便民服务手册。
印发《便民服务手册》,内容包括各办事项目工作流程、服务事项、办公时限、投诉监督方式等,使来办事者一看就清楚、一问就明白,为来办事者提供了方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依申请公开情况
全年没有收到信息公开的申请。
五、收费及减免情况
对《条例》规定应该公开的信息没有收费。
六、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的情况 全镇全年没有因要求信息公开未得到满足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诉讼和申诉。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诸多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公开内容的及时性、全面性以及公开形式的便民性等都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一)加强学习。学习区政府政府公开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区政府要求,进一步深化全镇各部门政务公开内容。
(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仅限于镇政府部门职能及工作动态方面,今后在信息公开内容上要加大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及时公开。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人员少,办公条件不够完善,下一步要增加政府信息工作人员,配臵专用办公设备。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业务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深,下一步将组织对信息工作人员业务进行集中培训。
O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辖区内桑拿和洗浴中心、卡拉OK厅和歌舞厅、酒吧、美容美发店、洗脚屋和发廊、路边店和小饭店等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性行为服务的暗娼391名。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全国艾滋病峭点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问卷,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监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学特征等,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和梅毒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本次监测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暗娼静脉血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检测。调查均取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采用匿名调查方式并承诺对调查信息保密。
1.3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采用全国统—下发试剂和方法,进行样本HIV、梅毒和丙肝血清学检测和结果判断。
1.4 统计处理
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核查,了解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筛选出有效的问卷。由专人录入艾滋病峭点监测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然后通过SPSS 17.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样本来源
391个样本中,来源于桑拿和洗浴中心的29人,占7.42%;卡拉OK、歌舞厅和酒吧3人,占0.77%;宾馆和酒店118名,占30.18%;洗脚屋和发廊156人,占39.90%;路边店和小饭店85人,占21.74%。
2.2 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391人,其中年龄30岁以下237名(60.61%),30~59岁153名(39.13%),60岁以上1名(0.26%);汉族183名(46.80%),少数民族208名(53.20%);文盲1名(0.26%),小学58名(14.83%),初中254名(64.96%),高中/中专75名(19.18%),大专及以上3名(0.77%);未婚135名(34.52%),在婚224名(57.29%),同居28名(7.16%),离异/丧偶4名(1.02%);本省籍351名(89.77%),外省籍40名(10.23%)。
2.3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8个问题中,知晓6个以上的达到99.23%,见表1。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与HIV感染者或者患者一起吃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为89.51%。见表2。
2.4 既往患性病情况
最近1年内被诊断患有性病的有11人,占2.81%。
2.5 受干预服务及检测情况
最近1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和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369人,占94.37%。同伴教育者64人,占16.37%。最近1年内做过HIV抗体检测的114人,占29.16%。
2.6 血清学检测结果
391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确认阳性1名,阳性率0.26%;梅毒阳性21名,阳性率5.37%;丙肝阳性2名,阳性率0.51%
3 讨论
黄丽花等[4]对大理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进行综合干预表明,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此外知晓率受当地采取的干预措施的影响。从监测结果看最近1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和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占94.37%,即该人群还有部分的人未接受过相关的干预。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娱乐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深入娱乐场所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力争将干预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百。同时,我们要探索一套符合当地该人群特点的宣传干预模式,以有效提高该人群的依从性及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理解。
调查对象中,有5.37%暗娼梅毒抗体阳性,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在商业行为中传播给患者,且有可能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性。及时治疗性病,是控制HIV传播流行的有效手段[5]。在监测中如发现暗娼血清梅毒抗体阳性,应及时告知,使其可以尽早地就医治疗。通过性病门诊提供预防艾滋病的信息,利用性病门诊医生的外展服务直接为目标人群提供性病服务,将预防与医疗工作一体化,可以达到更好效果[6]。在日常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中,要加强多部门的合作,相关机构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使艾滋病防治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吐尔逊.尤努斯,王钰.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J].地方病通报,2008,23(4):78-79.
[2]邓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4.
[3]周雪梅,于敏,池红,等.暗娼人群高危行为干预技巧及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S1):25-26.
[4]黄丽花,林灿松,李风芬,等.大理市娱乐场所性服务者性病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效果[J].疾病监测,2006,21(6):290-292,324.
[5]陈发春,赵燕,肖海涛,等.2010年当阳市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3):73-74.
【河池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