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精选8篇)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 篇1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5:00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2、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有化

4、友谊社

5、居养

6、福利国家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

3、选择社会保险筹资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六个,分别是: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中国统帐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德国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英国最早建成福利国家,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三、简答:(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答: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是:(1)

劳动者收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2)

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1)

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除了满足人们政党生活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这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基本条件。(2)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3)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2、简述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实行改革调整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答: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1)立法较早。发达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各国实施的所有保险项目和具体做法都创始于发达国家。其中疾病、残障、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最早出现在德国。强制性失业保险如失业救助制度由英、法两国创建。家庭津贴是由新西兰于1926年创建的。(2)保障全面。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比较全面,覆盖面广,包括的项目多,顾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员和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在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保障项目囊括了社会保险各大险种,保险对象不仅包括所有雇员,以及无工作的公民及幼儿,并且参加了保险后,就成为终身被保险人。(3)给付优厚。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不仅推行的时间早、覆盖面广、项目多而齐全,而且提供的待遇也非常优厚。(4)管理相对统一。在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是比较集中和统一的。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由于超过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过度福利”政策的实施,不同程度地给各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能力下降;(4)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6)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

近10年的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开源——增加保险费收入;二是节流——降低保险费支出,其目的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具体的办法是:(1)提高缴纳保险费的标准;(2)增加缴费(税)项目;(3)取消某些保障项目,降低待遇水平;(4)基金筹集模式从现代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5)对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改革措施。

四、比较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制度。

答: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意外事故而致伤残、死亡,或保险期满后,由保险人按约给付保险金。人身保险从社会意义上说,它是人类社会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分担风险的一种社会活动;从保险经营者方面来说,它又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人身保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可以看出,在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这个最终目的上,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一致的。但是在其性质、举办方式、保障范围、保险责任和法律范畴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1)性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举办的主体不同;保险的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2)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略有不同。(3)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不同。(4)保险受益人的资格界定不同。(5)立法范畴不同。

但是,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同一社会保障项下的两大不同险种类别,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保险是人身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相互补充,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3)此消彼长。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由于具有同一的经济保障作用,所以,从长远看,它们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是有一定界限的,即人身保险的发展以社会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最基本生活水平为条件;同样,社会保险的发展也只能以人身保险仅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资格的人们为条件。

2、比较三种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适用性。

(1)现收现付模式。现收付模式指的是以支定收,即根据当年养老金支出的需要确定养老保险税(费)率,从而保证保险税(费)收入与保险基金支出的财务平衡。其偿付能力表达式如下: S=CEW-PRW(式中S偿付能力;E在职职工人数;C保险税(费)率;W社会平均工资;P工资替代率;R受益人数)。

这种模式是通过代际间的债务转换来实现的,在理论上S值为0,所以又称之为零积累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S值不小于0,就称之为具有偿付能力,使S值不小于0可能性越大,则潜在的偿付能力越大。但是由于人品老龄化的影响,使得制度赡养率(R/E)不断攀升,要维持零偿付能力,势必要不断调高保险税(费)率C,而C又不能无限制地上升,否则会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现收现付模式下的偿付能力呈不断减弱趋势,需要从制度外(政府财政)不断注入持续扩大的资金锗能维持社会保险正常运转。

(2)完全积累模式。完全积累模式是指以个人账户为基础,所有保险税(费)及其收益完全归个人所有,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量按月或按年领取养老金的模式。那么在任一时点t时的偿付能力可用下式表示:S=SA-SP(式中S—偿付能力;SA—保险基金累积额;SP—保险金支出累积现值)。当且仅当S≥0时,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具偿付能力。

(3)部分积累模式。它是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其偿付能力可以用现收现付制下的偿付能力和完全积累条件下的偿付能力相加求得。

五、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答: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到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6342万人,比2003年底增加83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1224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为4100万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为其中60%以上的人员提供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目前,各项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确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探索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多层次体系;二是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了从国有企业向城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延伸;三是普遍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四是实行原行业统筹下放省级管理,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建立了上下贯通、覆盖全国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五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领取,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六是完成辽宁试点任务,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

第一,在保障项目方面,责任不明确,助长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依赖倾向。第二,在账户设计方面,债务不清晰,放大基金缺口和“空账”。第三,在运行方式方面,机制不合理,增加制度和道德风险。第四,在制度建设方面,体系不健全,抑制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第五,在组织保障方面,管理不顺畅,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2、试述中国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统筹基金的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在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总结借鉴国外发展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各自利弊,结合中国同情确立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可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作用,有效缓解职工高额诊疗费用负担的风险,这种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济性和公平性。但单纯的社会统筹,其结果会导致个人自我约束过弱,过分依赖社会医疗保险,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医患制约。从目前我国的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看,也没有这个能力实行完全的社会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一方面可以在现实的医疗消费中建立医患直接制约机制,促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医疗消费心理,转变为自我约束的医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就为自己年老、有病时储蓄医疗费,有利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机制,有效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产生的缴费来源减少而支出增大的压力。但单纯的个人账户制,没有社会统筹的互助共济,由于目前我国职工收入水平较低,而医疗成本高,支出管理控制的手段跟不上,会导致部分大病患者和多发病患者因个人账户支付不足影响医疗或因病致贫影响基本生活。

综合借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各自作用,采取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险和储蓄保险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横向”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个人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账户具有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的优点。这种制度模式也比较适合我国职工的社会心理。

武汉大学《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给付 医疗保险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2.社会保险给付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5-12-26 20:43:00

200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是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2、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征税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个人。

3、社会保险给付

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

4、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患病而失去劳动收入时,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医疗费和生活费的保险。疾病保险于1883年为德国创立,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早立法。

5、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以英国、瑞典为典型代表。1941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英国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

答: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发展的整体上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经济落后与保障需求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

(2)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险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发展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着各个国家社会保险的发展,使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有保障形式上的不平衡;保障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险发展地区上的不平衡。(3)殖民统治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的影响极其深远。

(4)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其他保障形式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2.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下同)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保险给付意味着被保险人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2)社会保险给付所规定的条件,是被保险人领取给付金的依据;(3)社会保险给付的标准,是以能维持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最低生活水平为原则。

3.编制社会保险预算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社会保险预算必须反映所有与社会保险事务有关的收支,以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将现行各部门掌握的社会保险收支统一归并到社会保险预算之中。二是统一性原则,即任何社会保险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而不应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列入预算。三是专款专用原则,即社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四是适度结余原则,社会保险支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编制预算时难以测算的,为了不给经常性预算造成太大的压力,社会保险预算收支相抵应适度留有结余。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调剂。

4.简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中转制成本的形成过程。

答: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当一个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建立时,政府利用在职职工的强制性供款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养老金受益,并向在职职工承诺在未来也按一定标准向其支付养老金受益。既然现收现付制制度没有将当前职工的供款支付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受益,而是使用其向当前的退休者支付受益,那么承诺在未来支付养老金受益的当前供款就成为了政府的借入债务。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

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一个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90%以上)转变为一个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替代率58.5%),也即一个现收现付制统筹账户(20%)加上一个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38.5%)。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也就是说,只有转为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部分的隐性债务显性化为转制成本。具体到制度本身来说,就是在制度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在老制度下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也没有为个人账户储备,因此改革后这些职工就没有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这些职工包括在改革前就已经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的职工,被称为“中人”。

三、论述题(30分)

比较社会保险基金的两种筹集方式(征费与征税),试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税”“费”之争,并谈谈你的观点。

答: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能否尽快建立健全。那么,能否以开征社会保险税作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呢?相对于缴费制和储蓄制来说,开征社会保险税是否是中国社会保险筹资的最佳选择?这是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创新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围绕“费改税”这个主题产生了两派意见。

反对实行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认为费与税都是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是手段而非目的,它们均为实现制度的目标服务,并取决于特定的制度模式。在新型社会保险制度正在定型、各种相关问题尚需缓解的条件下,如果不能对费与税两者及其决定与制约因素有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就对此作出重大变革,其结果可能会因准备不足或预期偏高而适得其反。

赞成社会保险“费改税”的人士指出我国社会保险机制不完善,不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也未将保险资金列入预算内管理。保险基金征缴困难,欠缴企业增多。各地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基金筹集比例标准高低不同,资金管理分散,筹集成本高,调剂面窄。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缺乏监督,难以满足社会保险支出需要等。通过开征“社会保险税”,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避免随意收费和分配不公等问题,全面实现保险基金分配的公开化,带动社会的保险机制,利益机制,和分配机制全面运转。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也正结合本地实际进行贯彻落实。然而,无论是从社会保险费征缴实践来看,还是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现行社会保险缴费制度都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征社会保险税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最佳途径:(1)开征社会保险税可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2)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的公平性目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3)开征社会保险税有利于降低制度运行成本;(4)有利于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 篇2

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H学院2008~2010学年四个学期期末文科类专业课程考试试卷(共56门课程的试卷)的定性分析,认为,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存在如下问题(限于篇幅,具体统计略)。

第一,从试题题型与认知层次的维度来看,问题主要有:一是试卷题型比较单一,缺乏创新题型的设计;二是试卷中对知识记忆的考核所占分值过大,缺乏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即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核。例如,有的试卷对知识考核的分值最高达85分。

第二,从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来看,试卷的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高低不一。若试题内容的覆盖程度较低,则试卷中的试题集中在某些章节上,这样就导致试题取样缺乏代表性。

第三,从试卷内容的效度即考试内容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代表性来看,在试卷的内容效度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代表性偏差(考试内容与课程标准内容无关)和代表性不足(考试内容只抽取了部分内容标准)两方面。试卷内容效度低,则说明该门课程考试的目的没有达到,也就失去了考试的意义。

二、提高大学课程考试试卷质量的措施

(一)明确大学课程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编制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试卷前,首先要明确考试的意义。考试的意义主要是指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影响。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为明显的作用即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的效果往往通过考试来了解、评定。同时,考试也是评估、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会对学习产生反作用力或“回流效果”(backwash-effects)。[1]第一,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很多时候,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第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M.Struthers对英国一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研究后提出:考试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行为来对付不同的考试任务。[2]其中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是Noel Entwistle对于考试与深浅式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3]他提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种:“浅式学习”(surface-approach to learning)和“深式学习”(deep-approach to learning)。“浅式学习”的特征是:学习者的目的只是再现部分学习内容,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记忆。“深式学习”则具有不同的特征:学习者的目的是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他们会批判性地研读学习内容,把所学到的思想观点与自己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结合,融会贯通;他们能够把论据与结论联系起来,思考论证的逻辑性。Entwistle指出考试与深浅式学习有关。有的考试内容与形式会促进学生进行“深式学习”,而有的则会让学生只进行或注重“浅式学习”。由此可见,考试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很大。

然而,考试对学习的作用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目前,英国教育界的考试评定理论专家们纷纷提出:考试不应仅仅是为了测量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考试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4]从我国目前有关考试的研究中也得出,大学考试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深式学习”。

(二)试题题型与考试内容要具有切合性,并体现不同的知识类型

大学考试是按照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侧重于学生对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技能水平以及基于学科知识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而考试内容不仅需要代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期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必须代表课程标准运用这些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

因此,教师在编制试卷时,一要考虑考试题型与考试内容之间要存在一种切合性。也就是说,一些考核内容通常只能借助于特定的题型来检验,反过来,不同的考试题型实际上就是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填空题要求学生回忆事实性知识,选择题要求学生再认,有时可能需要学生在选项中进行甄别,论述则需要展现思考过程。这意味着不同的题型检测不同学习目标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因此,试题题型与考试内容具有切合性也是提高试卷质量的要求之一。

二要考虑如何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布鲁姆(R.S.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主要分类”的层次对所考核内容在各层次上有所体现。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主要分类”在2001年被再次修订,这些认知技能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表2-1)。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水平分类系统,为教师编制试题提供了框架。

考试应当提供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类型的任务, 并采用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类型的任务呈现方式。课程标准的知识或技能目标要求包括了从事实性知识的回忆到真实问题的解决等多种认知技能。鉴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着力点应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 在编制试卷时, 必须围绕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 认真制定命题计划, 严格试题取样质量和程序, 重视对学生思维方法以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进行评价。我们在进行试题分析的时候, 是把“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四个层次整合成“综合应用”。那么,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领域主要分类, 记忆、理解、综合应用各层次比例都应在试卷中适当反映出来, 客观、真实地检测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要考虑到考核内容不仅需要代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期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必须代表课程标准运用这些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课程标准的不同内容标准对学生在认知要求上是不同的,就相关内容标准设计的考核内容也必须反映这些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认知水平和复杂程度。

(三)制定命题计划细目表,努力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评价一份试卷主要的指标就是“四度”,即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但本文只分析试卷的内容效度。那么,如何提高试卷的内容效度呢?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编制试卷前进行试卷设计。为了使考试内容的取样对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有较好的代表性,既能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又能反映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的相对比重,还能确定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考试题目的数量比率,应对考试进行设计,以保证考试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同时还能保证考试难度的合理性。为此,最好就是按双向细目表编写命题计划。“命题计划细目表”应该按照教学内容(章节或部分)纵向排列,并按各部分的教学时数和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之后再按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目标分类、试题类型和难度等几个方向进行分解,构成细目表的“横向”。其中,教育目标分类按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分类方法,在操作中也可以把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合并为综合应用。按照这样的细目表编制试题,是对保证考试质量的基本要求。具体可参见表2-2。

(四)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其精要

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直接尺度。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且这样的描述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考核目标。因此,在编制试卷前,教师都应当有清晰的、明确的考核目标,并以其作为编制试题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其精要,并且,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明确的告知学生所学课程或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

注释

1[1]丁兰, 吕浩雪.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1999, (1) :52.

2[2]M.Struthers.The Impact of Assessment on Studying[M].SCRE (Scottish Counci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Newsletter, 1995:4-5.

3[3]M.J.Atkins, J.Beattie, W.B.Dockrell.1993Assessment Issuesin Higher Education[R].Sheffi eld, DFEE.

4[4]BROADFOOTP.Exploring the ForgottenContinent:A Traveller's Tale, the1993SERA lecture[J].Scottish Educational Review, 1993, 26 (2) :88-96.

5[5]王少非.校内考试质量标准:一个框架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0) :44.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 篇3

1.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出版活动都要接受出版行政管理。这里讲的出版活动,不 包括( )。

A.出版物的出版

B.出版物的印制或者复制

C.出版物的进口

D.出版物的交换赠阅

2.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 )。

A.登记制

B.审批制

C.保证金制

D.登记备案制

3.对出版物的管理不包括以下内容:( )。

A.出版物只能由出版单位出版

B.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

C.出版单位实行财务审计制

D.出版物不得载有禁止内容

4.对出版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包括( )。

A.出版单位法人制

B.年度出版计划与重大选题备案制

C.出版单位年检报告制

D.出版单位利润上缴制

5.图书版本记录不包括以下项目:( )。

A.书名(或者图片名)

B.著作者(或绘制者)、编辑者、翻译者的姓名(或笔名、 单位名称)

C.著作者通讯地址及电子邮箱

D.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名称

E.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印数

6.与图书相比,期刊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系统性较强

B.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强

C.有固定名称,按顺序编号连续出版

D.开本较大

7.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

A.文字

B.图表

C.天头和地脚

D.间空和线条

8.下列关于出版物总发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总发行的销售形式主要是批发和零售

B.一种出版物的总发行权只能由一个单位拥有

C.总发行是指总发行单位统一包销出版物

D.大型出版物零售单位也是总发行的销售对象

9.出版物从出版单位到达消费者手中通常需要经过的环节 不包括( )。

A.回款

B.批发

C.零售

D.总发行

10.下列表述中,没有错误的是( )。

A.编辑在处理上级领导机关提供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汇编

书稿时,由于不需要也不能对法律条文做任何改动,所 以不需要通读全稿。

B.书稿复审应当审读全部稿件。

C.因时间仓促,书稿三审无法达到规定要求,可以在审读 校样时再进一步修改。

D.在出版社终校时,作者同时审阅另打印的一份校样并进 行了修改,编辑或校对人员应将作者修改的内容全部 誊抄到终校样上,并仔细核对,防止遗漏。

11.编辑工作者不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 )。

A.文化产品的设计师

B.文化成果的发掘者

C.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D.文化传播的把关人

12.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形成出版产品的物质资源

B.出版人力资源

C.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

D.形成出版产品的精神资源

13.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版物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

B.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内容构成

C.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表现为商品 属性

14.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用来查找汉字古义及古文字形体的 是( )。

A.《辞海》

B.《辞源》

C.《说文解字》

D.《康熙字典》

15.某种图书定价40元,共印10000册,若以65%的发 行折扣率全部售完,则该书的造货码洋和销售实洋分 别为( )。

A.40万元、26万元

B.40万元、14万元

C.26万元、40万元

D.14万元、26万元

16.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

D.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17.某书第1版第1次印5000册,后又重印了两次,各4000册。 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全面修订后再印4000册,则此次印 刷的版本记录应为( )。

A.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B.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C.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D.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18.“三校一读”制度中的“三校”是指( )。

A.作者、编辑、校对人员共同参与校对

B.由不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

C.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计算机校对

D.由一名责任校对校读三次

19.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 为( )。

nlc202309022017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2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二、简述题(第1、2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侵犯著作权必须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3.结合所读过的书刊,简要陈述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 要求。

三、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后,请以此为启发,写一篇文章(60分)

写作要求:

1.自拟标题,参考词:书香,特色,责任,格调,文化;

2.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3.字数控制在1200字左右;

4.如有错别字和病句要酌情扣分;

材料:

不官不商,有书香

杨 绛

解放前钱钟书和我寓居上海。我们必读的刊物是《生活周刊》。寓所附近有一家生活书店。我们下午四点后经常去看书看报;在那儿会碰见许多熟人,和店里工作人员也熟。有一次,我把围巾落在店里了。回家不多久就接到书店的电话:“你落了一条围巾。恰好傅雷先生来,他给带走了,让我通知你一声。”傅雷带走我的围巾是招我们到他家去夜谈;嘱店员打电话是免我寻找失物。这件小事唤起了我当年的感受: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生活书店后来变成了三联书店。四五十年后,我们决定把《钱钟书集》交三联出版,我也有几本书是三联出版的。因为三联是我们熟悉的老书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书香。我们喜爱这点特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C

6.C 7.C 8.A 9.A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二、简述题答案略

三、综合题答案略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分析考试题 篇4

学号:__________ 课 程 名 称: 数学分析试卷: A考试形式:闭卷 学院(系):_______授课院(系):_数学___ 考试日期: 2006 年1月 5 日试卷共 5 页

_____ 级_____ 班

线

一.简答题(20分).下列命题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错误,请给出反例. 1. 集合xsinx|x0,1有界.2.如果limnan2,则limnan2.3.如果fx在0,2上连续,则fx在0,2上有界.1

4.如果函数fx在点x0可导,则fx在点x0一定连续.

二.证明下列命题(12分).

ynA0,1.利用极限定义证明:如果lim则存在自然数N,当nN时,yn0. n

2.设函数fx在点x0的邻域Nx0,中有定义,在点x0可导且有

fxfx0,xNx0,,证明:fx00.

三.计算下列各题(20分).

1. 设fxcos3(sinx),求fx.

2.设fx,gx可导,且fx0,gx0,yxgxfx,求dy.

xaaxa0.3.计算极限 limxaxa

4.写出函数fxexsinx的马克劳林(Maclaurin)公式到5阶. 2

四.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叙述函数fx在点a以实数A为极限的定义,并证明limx1

x2,x1 2.求A,B使函数fx,在x1处可导 AxB,x12x35. 2x3

3.叙述函数fx在区间I上一致连续的否定定义,并证明函数fxcos在0,1上不一致连续.

gx存在,求证gx在2,上一致连续. 4.设函数gx在2,上连续,且xlim1x

五.证明下列各题(24分).

1.设fx在a,b上连续,且limfxA0,limfxB0,证明存在a,b使xaxb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篇5

中国的南海有哪些挑战以及怎么解决南海问题?130

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中国的对策

面对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友好的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方面地开发南海。中国希望能够和有关国家根据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议。(1)增强海权实力,掌握制海制空权。要改变南海小国自持地利优势军事占领南沙的局面,必须解决南海空中支援问题。解决空中支援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建立南海军事基地;二是建造航空母舰。目前两个方案都是可行的,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2)加强对南海的管控力量。在中国海军尚未有完全控制南海的能力之前,多建造渔政船,通过渔政船巡航护渔强化对南海的控制。为配合渔政船的巡航,中国海军应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动态,一旦渔政船遭遇非法侵害,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3)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增强政治互信,阻止域外大国参与。近年来南海争端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积极涉入南海问题。面对美国的涉入,我国应加强与东盟的沟通与协商,争取在南海问题上达成一个新的协议,劝阻东盟不要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并声明拒绝域外大国涉入。

(4)加快开发南海资源。南海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一个开采年限,我国应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又能够宣誓我国的主权。

问答题:

1.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32

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63

先写出新军事变革的定义163,再写出主要特征是什么163

3.国防法规当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27和义务25。

九月份第几个星期天是国防教育日

(三)4.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入伍的形式有哪些?20

1.2.3.4.5.6.我国最近一次航天飞行是什么?兵役法规定的兵役制度是什么?(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20 国防领导体制29 全民国防教育55 《武经七书》具体内容63 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人民战争思想83、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84)

7.胡锦涛军队指导方针是什么?(科学发展观)94

8.新世纪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稳而不定)102

9.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睦邻、安邻、富邻)122

10.精确制导武器武器分为哪几种?138

A.导弹B.精确制导弹药: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制导鱼类

制导地雷(自主式、寻觅式、半寻觅式)139

11.国防动员50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国防交通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全民国防教育)

12.五维战争(陆、海、空、天、电)135

13.航天技术分为(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地面测控技术)150

14.印阿马岛战争中那颗导弹的名字(飞鱼)

15.现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系统、欧洲

“伽利略”系统)152

16.北方四岛是指哪四个岛?(泽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是哪两个国家之间引

起的纷争?(俄罗斯、日本)

17.大国的防御政策(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111

18.中国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

警察部队、民兵)

19.有哪些战机的机种属于隐形战机?(141 美F117A、F-117、F-

22、X-47B)世界上先进的隐形战机有哪些?(俄罗斯T-50战机、美国F-35 “闪电”、YF-

23、B-2战略隐形轰炸机)

20.中国的战斗机群是什么?(米格

29、米格30、米格31国没有隐形飞机,包括隐形战机、隐形轰炸机、隐形侦察机。

21.侦察监视技术包括哪些?(红外、无线电、雷达、微波、多光谱等)146

2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盟)109 23.射程导弹(2500公里 中程、远程、战略导弹、战术导弹)47

《孙子兵法》里面的阐述“主不可努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全选)

24.下列属于载人航天器的有?153

航天飞机、空间站、空天飞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

大学生--党校考试试题大全 篇6

姓名

单位或班级

听课证号

总分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得分

1.今年是中国发生辛亥革命 100 周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共产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 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后,目前全党正在开展 创先争优 活动。5.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6.党章规定,年满 18 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 其他社会阶层 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7.党章中,关于党员的义务有 8 项,党员的权利有 8 项。

8.每个学生党员都要把自己培养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和可靠的 接班人。9.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群众路线。

10.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 发展真理。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得分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A)。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 D.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2.中国共产党在(B)上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六中全会 3.以下哪位优秀党员是县委书记的榜样(C)。

A.郑培民 B.任长霞 C.焦裕禄 D.孟二冬 4.预备党员在党内能享有的权利是(A)。

A.申诉权 B.表决权 C.选举权 D.被选举权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职务较高、党龄较长的党员可以不履行党员义务。B.党员对党的决议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先不执行。C.共产党员必须信仰共产主义,也可以信仰其他宗教。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B)。

A.一般组织 B.政治组织 C.群众组织 D.民间组织 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C)

A.最高目标 B.最高纲领 C.根本宗旨 D.奋斗方向

8.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将哪些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洗雪了百余年来民族耻辱的正义战争是(D)。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0.毛泽东同志在哪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D)A.雷锋 B.董存瑞 C.焦裕禄 D.张思德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学习成绩优秀,当上了“三好生”就可以入党。

B.马克思主义说明的问题只适用于以往的社会,不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社会。C.共产党员必须信仰共产主义,也可以信仰其他宗教。D.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1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C)算起。

A.填写入党志愿书 B.入党宣誓 C.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D.党组织找他谈话 13.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A),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A.党的支部 B.党的书记 C.党的培训 D.党的组织 14.下面(D)不是预备党员入党宣誓的誓词。

A.拥护党的纲领 B.永不叛党 C.保守党的秘密 D.学习党的知识 15.《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的作者是(C)。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江泽民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得分

1.党的纲领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最终奋斗目标,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任务和基本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等。

2.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其内容是什么?

答: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资料。第三,实行个尽其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四,彻底消灭阶级和三大差别。第五,人类获得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精神境界。第六,政党和国家灭亡。

5.下面是党员八项义务的第一、第三项的开头一句,请你写出每一项后面的内容?

答: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论述题(30分)得分

学校党委号召学生党员应该努力做到“四个模范”(做努力学习的模范;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做团结同学的模范;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和“八个带头”(带头尊重老师;带头帮助同学;带头参加集体活动;带头遵守公共秩序;带头讲卫生、整理宿舍内务;带头节约不浪费;带头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带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结合党的性质谈谈对“四个模范”和“八个带头”要求的认识?自己应该如何做到“四个模范”和“八个带头”?(答案写到背面)前问要点:①党的性质决定着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

②学生党员是学校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只有学生党员具有先进性才能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 ③学生党员做到“四个模范”和“八个带头”是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行动。

后问要点:①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②按照“四个模范”和“八个带头”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遵章守纪,身体力行,做好表率;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 篇7

关键词:语言测试学,完形填空,效度

一、引言

时至今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已近十年,当下许多学校都采取了一项举措,即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参加英语分级考试,并以此成绩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分层教学,总的来说成效明显。在整个试卷的构成中,完形填空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项综合性填空题,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随着语言测试的发展,该题型已经成为英语考试的重要题型,考点常涉及词汇、语法、上下文的推测能力等。出于形成区分度的考量,该题型往往略有难度,让不少学生颇感头疼。鉴于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信度和效度是成绩测试中衡量测试结果的两个重要指标。具有很高信度和效度的成绩测试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科学而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并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杨惠中认为,“效度是考试的核心问题。如果一项考试的信度很高,但并未考到应考的内容,这样的考试效度不高”。只有以效度为主导的语言测试才会对外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之前关于完形填空的研究均浮于就考试例文作简要分析,从测试学的角度来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故本文拟从语言测试学的角度,以厦门大学2012年英语分级考试中的完形填空为例,对其进行效度分析,并尝试就存在的些许瑕疵提出改进拙见。

二、完形填空的类属特点

在现代语言测试试题中,完形填空是一种重要题型。通常,它选取一段或几段措辞准确、表达地道、题材得当的语言文字为母本,以现代语言测试学科学命题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考查目的与要求,将其中的10个字词、短语或小句剔除,设计成空白,在文章后面为每处空白均提供四个选项,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整体感知与合理推测,选出正确选项,以恢复原文的准确、地道、得当的本来面貌,藉此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的测定。

完形填空属于综合考点单技能间接试题,特点就是把各类考点综合起来放在一定篇幅中进行考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均有所要求,但更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因而属于较高档次的题型,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也较容易体现学生的层次差异,因此,这种题型是目前测试中准确性较高的题型。

三、完形填空的理论依据

完形填空的理论来源涉及历史上不同时期语言教学和测试理论的三大体系。第一代体系从距今四五百年前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它将外语视作一种知识进行教学和考查。教考的内容被具体化为一个个的语言点,测试方式是知识型试题,如听写、释义、语法填空、句型转换等,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以语码为纲的教考体系,听说读写分开,轻听说重读写,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第二代体系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九十年代逐渐失声,由于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影响,该体系认为语言就是一套形式系统,学考语言就是学考该形式系统的技能,学习方式上强调句型的操练,题型主要是多选题(multiple choice)以及语法填空等。由于该体系的语言素材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故本质上说,仍是以语码为纲的体系。第三代体系崛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已经在教学测试领域占主流地位。该体系的核心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的一种能力,包括抽象能力和交际能力。该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潜意识的习得而不是刻意的学习。主要采用任务型试题的测试题型,即在某一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将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考点进行综合处理。所以,这是一种以信息为纲的体系。

在二代和三代体系之间有一个次体系,完形填空就属于该次体系。其理论依据是语言学家Oller提出的单一能力假说。Oller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的交际能力是一种单一能力,不能再细分为多个因素。”测试时,只需一道综合题即可考察受试者的全面水平,完型填空恰恰就是这种综合题的典型代表。诚然,完形填空自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二代体系被认为过时而三代体系由于操作上的可行性尚未被普遍接受的情况下,该次体系未尝不是最佳选择方案。此外,完型填空还具有便于评卷和结果分析客观公正的优点,加之与其他题型的得分率有较高的相关度,因此,它被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广泛采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语言测试效度在完形填空中的体现

1、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

语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学习者的学习,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试题的评估。测试之后,教师需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来判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成绩。此外,李筱菊指出,“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并且只能通过对语言运用行为的测试来进行。”因此,语言测试学本身亦对完形填空提出了新的要求:(1)强调语言的综合性。语言是一个综合性整体的实质,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囿于单项练习,譬如,听力练习时既可考察听的能力,亦可考查语言理解能力。(2)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故完形填空的命题应更注重语言实际应用场景的设置,以利于考查学生真实语境下语言的运用程度。基于语言测试学理论,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在试题的命制、内容、评分方面加以改正,就会对语言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效度问题

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考了它所要考的内容,表明一种相关性,即测试与测试目标的关联程度。效度的验证需要考察试卷的内容、被测成绩、所测试卷的结构等,确定命题者想要测量的内容和能力是否得到检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即考试是否达到了目的,考试所考的内容是否就是想考的内容。

3、完形填空对考点效度的要求

考点效度包括两层意思,即考点的层次和考点的焦点因素。考点层次是指对一个考点进行处理或决定需要受什么层次的语境的制约;考点的焦点因素是指每个考点所刻意考查的因素。考点层次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单词(W)、词组(P)、句子(S)和语篇(D)。层次越高,考点的效度就越高,高层次能包括低层次而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考点的焦点因素包括语法因素(G)、惯用搭配因素(C)和意义因素(M)三种,它与考点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低层次的考点往往侧重于考查语法,高层次的考点往往侧重于考查意义。

考虑到完形填空设计的初衷,因此试题中以语法为考查焦点的项目必定占大多数,同时也应结合文章语境,尽可能高地设计考点层次,换言之,考点层次越高越好。

另外,一道科学合理的试题应该在语法项目上有着合理的分布。对某些项目考得频率过高或过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均是不合理现象。一份试题中各种题型间也应注意在语法项目上的分工与均衡。这种情况通过一些语法项目表进行简要分析即可显示出来。

五、一则完形填空实例分析

下面就以2012年厦大英语分级考试完形填空为例,从语言测试学的角度对这一题型的命题质量进行效度分析和检测。

It was Cathy's birthday last Tuesday.Her husband,Paul,bought her a beautiful(*91*)of flowers with what seemed to be an unusual flower as the centerpiece.Cathy was delighted(*92*)the flowers.They looked wonderful and smelled wonderful,(*93*).Cathy got very(*94*)when she saw the beautiful flower in the center of the bunch.She bent over to smell it when it seemed to(*95*)her in the nose.Paul was amazed.He became so interested in the flower(*96*)he took it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at Kew to find out about it.An expert examined the flower and told him that it was a kind of orchid(兰花)called a Cymbidium.This flower seizes anything that looks(*97*)an insect so that it will carry its pollen(花粉).If you try to smell it,the Cymbidium will try to grab your nose!(*98*)next time you(*99*)a rare orchid,hold your nose---just in case it proves to be a Cymbidium.It is not as innocent(*100*).

91.A)bunch B)bush C)bundle D)handle

92.A)at B)in C)with D)for

93.A)either B)so C)too D)also

94.A)exciting B)excited C)excite D)excitement

95.A)blow B)beat C)hiss D)hit

96.A)so that B)that C)therefore D)as

97.A)for B)as C)the same D)like

98.A)So B)So that C)However D)Whenever

99.A)like to sniff B)liking to sniff C)want to sniff D)liking sniffing

100.A)as it seems to be B)like it seems to C)that it seems to D)than it seems

1、对该考题的考点效度分析

观察以上统计图我们发现,10个考点中有两个考到语篇层次,5个考到句子层次,2个考到词组层次,1个考到单词层次。中档层次占到70%,最高层次占20%,最低层次占10%,词组以上层次占70%,呈现良性分布的态势,试题效度较高。

2、对该题命题技术的分析

(1)从图中可见,该题所考查的10个考点大多为固定短语,动词形式,介词搭配等基本的语法项目,其中有几个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语法形式,但都不是特别难,没有过于隐晦的诡题。对于英语基础较扎实的大一新生,经过认真仔细的阅读和分析试题,完全有可能将所有的考点全部做对。

(2)对该题考点分布的考察。从图中可以发现,该题的考点分布较为合理。10个考点涉及了8种考查项目,客观地讲,已属不易。在所有项目中,对动词形式和固定短语的考查有所侧重,但我们推测这与整套试题中侧重介词与动词的意图相重复。果然,在对整套试卷各个题型的考点详尽分析之后发现,动词形式和固定短语的考占了近70%,而在本完形填空题中,10题中竟有四道是测试固定短语搭配的,显然这个比例稍高了些,可视作该完形填空试题的一处瑕疵。故建议在本题中撤掉一道固定短语题,改为其他未考到的语法项目,如构词法、反身代词等。在其他题型中亦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整份试卷的考点覆盖面变得更大,考点分布更趋合理。

当然,或许在难度和区分度上,该完形填空题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本文的目的仅是对其进行简要的效度分析,故在此不另作检测。

六、结语

作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英语分级考试已在众多高校得到推行。具有很高信度和效度的成绩测试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科学而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并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效度是考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2012厦大英语分级考试中完形填空的效度分析可见,该题的命题比较成功,命题者在语言测试学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良苦用心勿容置疑,我们对其成功之处近乎吹毛求疵的“挑剔”,旨在使以后的命题更加科学,更加令人满意,从而保证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凤兰,丛建明,袁瑛.高校校内英语成绩测试信度和效度的研究——从测试学角度谈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吉林: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9(3).

[2]周长银.98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考点效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Oller,J.W.Jr.Evidence for a Gener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actor:An Expectancy Grammar.Die Neueren Sprachen,1976(75):165-174.

[4]龚金莲.语篇的衔接连贯与完形填空[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107-111.

[5]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J].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调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6-01

一、导言

考试作弊是指用欺骗的手段违反考场制度和规定取得“好成绩”的一种违纪行为。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影响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更重要的是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准则,败坏了学风教风;最终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国外众多研究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相当普遍,其比例在13%—95%之间;我国教育工作者调查发现,30.8%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有作弊行为,10.6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作弊意图。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深刻认识这些形成因素是我们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的重要前提。每种作弊行为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心理因素驱使,而是受到多种心理特征的影响。

虚荣心理:有一部分学生靠自己的能力考试及格完全没有问题,而他们往往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来保持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因此就有人选择了作弊这条“捷径”。虚荣心理属于“想要好成绩,夺取名利”这一项,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有12%是因为爱慕虚荣而作弊,而B校达到了17%,可能是因为B校学生之间竞争压力更大,互相比拼的风气更严重,所以造成了更大比例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去作弊。

冒险心理: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或是平时根本不用功学习,到了期末考试前发现靠一时努力无法弥补漏洞,于是选择了作弊这条铤而走险的道路。冒险心理属于“想过关,没得选择”这一项,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有13%是为了及格冒险作弊,而B校也有14%,两个学校人数比例大致相当。

强迫心理:有些考试作弊属于真正的心理疾病所致,如强迫症,此类群体或是考试焦虑,或是缺乏自制、自信不足,严重者遇到考试不论难易,头脑中想到的都是作弊。强迫心理属于“不知为什么,没法不做”,调查显示两个学校人数都占了很小的比例,A校作弊学生中有3%的人属于强迫心理驱使作弊,而B校也只有2%,说明这并不是一种作弊的主流心理。

侥幸心理:有关资料统计,大学生考试作弊率高达39.1%,而作弊被抓的仅占0.5%左右。正因为作弊被抓的可能性如此之小,总有学生心存侥幸而选择考试作弊。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近1/5抱有侥幸心理,而B校几乎达到了1/4,可见侥幸心理在大学生作弊心态中占有很大比重。

从众心理: 这是很多学生作弊的原因,由于看到周围有同学因作弊取得了好成绩,于是觉得自己不跟着作弊吃了很大的亏,不由自主选择了作弊。尤其是看到平时学习没有自己努力的同学通过作弊得到了更好的结果,心里的不平衡油然而生。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有1/5是为了追求心理平衡选择作弊,而B校几乎达到了1/4,可见从众心理在大学生考试作弊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缺乏自信心理: 调查中也有学生反映,自己会因为对某门课程的恐惧而选择作弊,在他们心中觉得这门课不作弊就不能及格,这种极不自信的心理导致了作弊行为的产生。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有14%是因为考试缺乏信心去作弊,而B校也有7%,可见自信在考试中非常重要,如果不自信和作弊形成了恶性循环,那对学生的危害将会很大。

猎奇心理:现在大学生都很有想法,尤其是90后,无论从价值观念还是个性心理健康的水平上,都容易偏离社会日常标准。一些学生为了体验一次作弊,追求刺激,以作弊取乐。调查显示现实生活中真有为了追求刺激而作弊的人,不过人数都占了很小的比例,A校作弊学生中有3%的人感觉刺激去作弊,而B校仅仅有2%,说明这并不是一种作弊的主流心理。

义气心理:调查中发现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参与到作弊中,很多时候是给同学传递答案。也许他们内心并不是非常情愿,但碍于情面发生作弊行为。调查显示A校作弊学生中近50%的人是义气原因去帮助同学作弊,而B校比例也超过了1/3,说明当代大学生认为“义气”就是无条件地帮助同学,不管对他们有没有真正的好处。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考试作弊现象自古有之,它不仅影响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准则和道德底线,最终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在研讨了国内外学者对作弊现象的大量研究后,本文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到导致作弊现象发生的八大心理主要。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一些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对策:提高学习动机、加强学风建设、改变评价制度、加强监考力度、引入竞争机制。通常情况下,往往单一的措施无法有效制止考试作弊的发生,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因时、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慧英,张英.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6.

[2] 刘蕾.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年1月下.

[3] 石中英,作弊与监考[N].中国教育报,1999年12月4日.

上一篇:西塞山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下一篇:长期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