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论文(共10篇)
单位:湘潭县第八中学姓名:齐鑫义邮编:地址: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湘潭县八中手机:学科:信息技术
411216
***
信息技术
语言艺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湘潭市湘潭县八中 齐鑫义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和提炼课堂教学语言对教学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
一、课堂语言严密,准确规范
对信息技术概念的讲解或讲述操作方法时,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一定要使用信息技术的常用术语,否则会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如,在讲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时,我们不能把“存储器”说成“储存器”;在讲鼠标的操作时也不能把鼠标的“单击”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对Word文字处理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粘贴命令”不能说成“选定粘贴命令”等。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明扼要。言不在多,意达则灵。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三、课堂语言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
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阈值及感情流量,把握住感情色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 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引入新课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前面通过对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动鼠标,便可坐观世界风云变幻,尽揽各地风情。当你在浏览这些精美而颇具风格的网页时,你是否也曾蠢蠢欲动,是否也想过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四、课堂语言幽默风趣,比喻恰当,而富有启发
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言艺术,准确严谨,形象幽默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教学, 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 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 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 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 电脑操作娴熟, 能修理电脑, 畅游网海, 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用词要准确严谨
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 就是确切地使用概念、术语。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讲述操作方法时, 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记得在听一位教师讲课的时候, 他把闪动的“光标”说成“小竖棍”, 虽然形象, 但不规范;还有一位教师在讲鼠标的移动时, 满堂课都是“这儿”“那儿”, 如果不是在机房里演示, 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单击”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 而“点击”是生活化的语言,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 但不规范。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才学、灵感和知识的结晶, 是语言的调味品和润滑剂, 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愉悦情怀, 沟通感情, 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避免平淡的说教, 要化平淡为诙谐, 增强语言的幽默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使教学过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 在教授Word中使用文本框插入竖排文字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 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 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 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边看边摇头。”请大家说说看, 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教师接着说:“前几节课, 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字。在我们编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时, 如果我们采用竖排文字, 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 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字竖排。”我发现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信息技术本身缺少一种幽默,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语言, 很容易将课上得平淡无味, 就像在读软件的使用说明一样。当然,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发挥和智慧的结晶, 是要经过长久的实践经验积累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言之启智, 发展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抽象、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乏味, 教师教起来棘手。讲授时, 笔者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以“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概念的学习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同学们都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吧!”“看过。”“晚会上小品、相声、舞蹈等节目丰富多彩, 直看得我们心花怒放。但是如果不考虑演员们的表演水平, 还有什么因素使节目表演得如此成功、如此精彩呢?”学生七嘴八舌, 个别学生答道“舞台好!”“对, 舞台好, 如果舞台不好, 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而系统软件就相当于舞台, 应用软件相当于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网页制作软件Front Page……就相当于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和相声, 是应用软件。我们学习的Windows XP则相当于舞台, 是一种系统软件, 是Word、Front Page等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这样, 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概念, 而且知道了Windows XP是系统软件, Word、Front Page是应用软件。
总之,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幽默风趣、准确规范, 又要生动形象、有吸引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 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 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二、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三、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连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充分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进入教室时,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速度适中,面带微笑,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语言应凝重,情感要真诚,眼神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浮于形式,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是十几秒钟的时间里,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慈爱,对学生的信心和鼓励,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应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从而消除因可能回答不出问题而产业的害羞和畏惧心理。教师不应该用手指直指学生,直呼其名,更不应该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讥讽和蔑视。
走动的姿态不仅是教师精神状态或风度的表现,而且还有传递教学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课堂会显得单调而又沉闷。而教师若能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能够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感情交流。例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若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应当徐步而行,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以示表扬和鼓励。
总之,教学语言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表面上看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问题。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解,强化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学习上的喜悦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作 者:魏静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小学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23.71关键词:
朱国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将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幼儿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它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得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今年,我们学校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扶持下,有幸成为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那么如何将电脑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言教学活动中呢?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生活经验,扩大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要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可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每年仅有的几次春游、秋游活动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参加。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
案例1: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我们的孩子已有经验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长城、长江、黄河、珠穆琅玛峰、杭州西湖、海南椰林、台湾日月潭等图片,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让他们有话可说。在后续的音乐活动《大中国》时,相对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对歌曲的理解。
案例2:在活动《我和动物朋友》,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请到课堂上来和孩子们做朋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也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二、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强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电化教学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很会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案例3:在秋游活动后,让孩子们学习用连贯性语言表达秋游中所见所闻,可好多孩子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把活动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好多片段通过电视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当画面再现时,顿时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滔滔不决地回忆起了秋游中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争着要把自己的快乐说给大家分享。充分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案例4:在教学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教师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屏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春天来了,小白兔看见桃树下都是落下的花瓣,就拾起花瓣寄给它的朋友们。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小蚂蚁出现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花瓣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都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案例5:在总结性谈话活动《认识四季》时,要求幼儿概括四季的主要特征。老师制作了四幅动画课件,分别以春意盎然的田野、荷花盛开的池塘、落叶满地的树林、雪花纷飞的山坡为背景;然后插入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让它们飞翔、跳跃、舞动;又在每幅课件上分别插上《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这四首歌曲。课件展现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学龄前的儿童,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接受。传统语言教育简单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教已远不能满足幼儿对语言的需求。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生动的动画统合在一起,让幼儿多渠道感知,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6:在语言活动《花蜗牛爬高墙》,当活泼有趣的蜗牛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幼儿在一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往,真正体会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发现语言美的魅力,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7:又如散文诗《落叶》,通过课件制作,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四、渲染欣赏氛围,增强语言的感知力
理解作品内涵是语言教学的特点,语言活动中有许多儿童诗及儿歌,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及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童诗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比较抽象,幼儿很难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案例8:大班儿童诗《我家小池塘》,由于幼儿对文中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不深,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果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因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借助多媒体软件,通过对幼儿提供的多种信息,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屏幕上金色的太阳,潺潺的溪流,飞翔的小鸟,漂浮的彩云,晃动的月影,游动的小鱼,闪烁的星星和优美的音乐,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田园般的优美画面,给幼儿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幼儿能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提升了对作品的感知力。
案例9:在大班儿童诗《快乐小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小屋和萤火虫的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五彩鹅卵石搭建的小屋,一只只萤火虫闪着萦光飞向小屋,漆黑的小屋被萤火虫的萦光照亮了,此时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好美呀!当幼儿被引入美的意境时,幼儿美好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充分感受了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语言的想象力。
案例10:散文诗《春天》,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画面,用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儿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扩展幼儿的想象。教师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为散文配上雨滴声作为背景音乐。实践证明,视听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赏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春天是一本书,它还可以是什么?为什么?”来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然后在与作品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反复完整地吟诵,使他们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品味出其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为仿编和创编散文打下基础。创编散文要求幼儿的语言要准确、连贯,想象要丰富,难度较大。这样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1: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中,要求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让幼儿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展示“各种各样的云”,然后引导幼儿想象:天上的云还可变成什么?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幼儿们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群羊,”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堆棉花糖”,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白船,”也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还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鸟。”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正是多媒体中展示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幼儿充分的联想。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表达方式的不同,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而交警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深入的。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如何做到规范并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规范文明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对于密切警民关系,树立交警的新形象,促进道路交通管理事业的顺利发展,保障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构建和谐交通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艺术在执法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交警在执法工作中,不仅对交通参与者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也直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交警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交警讲树立形象关键体现在语言——这一日常的交流工具上,因此,只有做到说话和气、用语规范、不讲忌语,才能塑造交警在群众心目中的新形象。试想,如果我们在执法中说话不规范、不文明,甚至说脏话、气话,这就很容易引发口角,造成群众的不满,甚至会引起群众起哄,从而激化矛盾。相反,规范文明的语言会让群众倍感亲切,让群众对交警的思想水平、见识由衷佩服,对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心服口服,从而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交警的良好形象。
(二)可以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有利于争取交通参与者和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规的贯彻实施,实现交通秩序的根本性好转。交警工作必须依赖于全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做到这一点交警必须善于使用规范化的执法语言。使用规范化的执法用语,违法司机和群众易于被说服,主动改正违法行为;使用文明礼貌的体态语言,如给司机敬礼,违章司机往往会心怀愧疚之意而主动接受处理;使用标准的指挥动作,可以感染触动人们换位思考,自觉文明行车;使用严肃认真的语言,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可促使司机认识到法律的威严,自觉遵守交通法。反之,使用粗暴的语言和动作,必将人为导致执法阻碍,造成种种不良后果。“好语一句寒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也正是这个道理。
(三)是交警队伍管理综合素质的反映。交警的形象最直接地反映在语言交流和形体语言上。交警在执法活动中,语言的优劣直接反映出民警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巧妙使用语言,可以化恼怒为笑容,化争执为友善。交警平时直接与广大司机和群众接触,有的民警因不善于使用规范化执法用语,常常与群众发生口角,造成极坏的影响;有的因用语不文明使本来十分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有的因用语不当造成群众、司机不满,引起公愤,导致上访复议,造成这些不
应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话欠妥,不讲究语言艺术,不会使用规范化的执法用语。由此可见,交警使用规范化的执法语言能体现交通民警的整体素质,交警在执法中使用语言得当,有利于端正行业作风,树立交通民警的良好形象,有利于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充分体现“我在群众眼中,群众在我心中”的交警服务理念,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二、当前交通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使用语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人民利用社会舆论、媒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共识。这就需要民警规范的从事执勤执法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交通民警在与交通参与者交流时,由于自身的言语失误,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能遇到各种类型的交通参与者,民警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不乏个别交通违法者故意刁难,提一些问题或说一些风凉话,以达到激怒民警转移矛盾的目的,来逃避处理,往往有些民警由于年轻气盛,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说了一些过激的语言,让交通违法者挑出了毛病,使工作造成了被动。
(二)业务素质弱。有些交通民警不注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较慢,业务不过关,与交通违法者交流时政策性不强,说外行话,往往不告知交通违法者享有的权利,对交通违法者的处理意见也解释不清,法律依据运用不够准确,罚款时,处罚金额凭自身心情和对方态度好坏而定,结果造成交通违法者对处罚并不信服,致使上访复议增多。
(三)服务意识淡。有些民警对待群众说话冷漠,少数交警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以管理者自居,缺乏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说话不加思索,不知轻重,冷漠无情,使听者寒心,导致警民之间产生隔阂和障碍。
(四)综合分析能力低。有些民警纠正违法行为时,不问缘由,讲话直白,单纯的追求罚款,不给交通违法者陈述和申辩的机会,有的甚至训斥人,方法粗暴,极易制造和激化矛盾,不能很好的体现人性化的交通管理。
三、交通民警语言艺术的运用
当交通民警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与违法驾驶员交流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并要做到:心态平和不激动,口气平和不强硬,用语平和不带刺,动作平和不使粗,并要讲究点语言艺术,驾驶员不论其社会地位和身份如何,都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一方面,交警应当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大胆执法,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被管理者的年龄、驾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特点,灵活运用角色语言,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才能更好的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我认为采取
以下几点:
(一)对年轻驾驶员,要考虑其自尊心强,容易冲动,法纪意识淡薄,容易违法,对他们的处理语言使用上要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形成震慑,使其受到教育;对年长驾驶员,要考虑其一般态度和蔼,处事谨慎,心地诚实,很少故意违法,对他们在语言运用上则要心平气和,语调平稳,热情文明。
(二)对女性驾驶员,要考虑性别的差异,注意掌握分寸。女性驾驶员一般感情脆弱,胆小心细,对她们纠违时,语言上要有礼有节,用语平和,不要过于直截了当。
(三)对文化层次不同的驾驶员,要注重讲清道理,对文化低的驾驶员要讲清法规的重要性和违法的危害性,指明其违法之处及相关处罚条款,使其心悦诚服;对有些文化高的驾驶员有时只需点到为止,不必唠叨没完,使其反感。
(四)对不同类型的违法驾驶员,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语言,对坚决不服从管理、故意纠缠的违法人,要考虑社会影响,不冲动,不激化,重程序,重规范,做到有理、有节,必要时另找适当场所进行处理,尽可能在执法过程中避免与违法人发生对抗僵持。
(五)对不太讲理、脾气倔强的违法人,要保持情绪稳定,不愠不火,不与其争辩,避免与其发生口角,该说的话说到位,对执法有利的话多说,不利的话不接话茬,避
免同违法人发生正面冲突。
(六)对性格内向,爱“面子”的违法人,要顾及违法人爱“面子”的心态,尽可能的做到执法语言简洁明了,纠处违法行为快速果断,尤其在大庭广众下注意言辞,避免损伤违法人的自尊心。
(七)改训为谈,提问是交警执法处理违法的有效办法,而责问、训斥可能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因此,交警在执法中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尽量不要指责对方,切不可感情用事,不能因为司机的恶劣行为而表现出憎恨的情绪,动辄就发脾气,拍桌子。交警在执法中要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改耍派头为讲情感。只改发狠话为贴心话,改粗暴话为文明话,改冷漠话为热心话,改过头话为实在话,语言上不宜偏激,更不能挖苦训斥,用语应温和,严肃诚恳,适时讲明违法,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来劝导被管理人。
四、如何学习和掌握交警语言艺术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交警队伍的文化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民警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引导民警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悉执法程序,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民警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鼓励民警参加教育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来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
平和工作能力,才能为提高语言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交警队伍的道德修养。加强持久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政治思想工作。坚持用优良传统教育广大交警,经常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帮助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深入学习“八荣八耻”,使民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牢记“我在群众眼中,群众在我心中”的服务宗旨。
(三)加强语言素质教育,提高民警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修养的养成,归根结底,落脚点是要求交通民警要在实际工作中表达出来,这要求民警要多锻炼,在日常学习中,组织民警进行模拟训练,模拟纠正违法行为的现场,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演练,互相学习,互相总结,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严格执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做到纠违程序化、规范化,努力减少因行为、语言引起的误会,不断强化交警执法行为,树立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交通民警在执勤执法当中,最直接、最便利、最频繁的工具就是言语。我们说话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某种客观的信息,而是要引起对方的反应,控制对方的行为。那么光有清晰的表达还不够,还要说得巧妙,这就要求交通
从故事中克洛普的做法, 笔者联想到了教学中我们的行为与做法。新课程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了, 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 说一就是一, 犹如故事中的登山者。在学生面前我们想尽一切办法, 希望学生能够把我们传授的“本领”吸收, 可往往却事与愿违, 学生根本就不领情。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此学科的特点, 分析学生的心理, 寻找一条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参与学习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决定了“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非连续性、涉及面的广泛性
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如物理学科, 不先学好力学知识, 就不可能学好电学知识。数学学科也是一样, 不先讲授加、减法, 就无法讲乘、除法;不先学习正数内容, 就不能学习负数内容;不学会代数知识, 就无法学习几何、三角的知识。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则不然。没有学过Dos操作系统的人, 照样可以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先学习Word, 还是先学习Excel都没有关系;不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照样可以尽情地在国际互联网上遨游;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 既可以学习Word, 也可以学习WPS。再加上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所以只要学生有需要或者感兴趣, 他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某一块内容, 但是教师不一定掌握并精通此学科所涉及的所有知识或操作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
2.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诞生时间短, 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之快, 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速度,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此学科面前是同一个身份, 永远都是一个学习者, 并且学无止境。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以上特点,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象在生活中实属常见。有个孩子, 7岁时, 就已经成为乡邻附近闻名的“电脑小神童”了。当邻居、父母同事办公室的电脑出现故障时, 总是第一时间找他帮助解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更有理由放下教师的“架子”, 让课堂活动中多一些“学生在上”、多一些“学生强人”, 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示弱”正是一种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艺术, 在优秀的学生面前示弱,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 在自卑的学生面前示弱, 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产生一股愉悦的学习力量。
二、巧用“示弱”收获多
1. 主动“示弱”, 拉近师生距离
一般情况下, 多数人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很高, 必须言正心直, 有高尚的品德及专业素质, 而且还应有渊博的知识, 由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从而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让学生尊敬老师, 以达到学生“尊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但是, 如果平常教师懂得在一定程度上“示弱”, 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次上, 由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教师古今中外比比皆知并能熟练且准确地移教于学生, 无非就是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和尊严。教师“示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防范心理, 打开心扉, 以期心心相通。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笔者就采用过主动示弱的战术。例如, 每年的新生见面会, 在自我介绍中, 笔者都少不了这样一段话:这学期, 由我担任你们的信息技术课老师, 为期一年。虽然教学多年了, 有很多经验, 但是学生却是一届比一届厉害, 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方面, 在你们之中, 肯定有很多高手, 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希望我们能够互相配合, 互相学习, 互相进步, 期待我们愉快的合作。这样的开场, 使得师生关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
2. 巧妙“示弱”, 强化知识理解
教师在授课时, 若能寻找适当的教学情境, 有意设置一些谬误以“示弱”, 让学生来发现错误, 并使学生通过“排谬”来获取知识, 更能激活学生思维,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亦能获得奇效。例如, 在讲解VB语句中的if语句时, 循环条件的设置是最关键的, 一不小心就会成死循环。在介绍完if语句的执行过程后, 笔者说, “接下来由我来写一程序段, 即兴来一段哦, 所以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错误, 你们的任务就是读出它的结果。”于是笔者拿起粉笔假意边思考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程序 (其实这段程序里面的条件设置就存在着问题) 。过了几分钟, 底下还是一片寂静, “看来这脑袋瓜不够灵呀, 还没有出结果吗?”话音刚落, 下面就有窃窃私语声, 有一个同学说:“老师, 你写的这个程序段是不是有问题呀?这个条件永远都不会成立, 没有结束的时候, 结果出不来呀!”听完这位同学的疑惑之后, 其他同学似乎也有同感, “是呀, 肯定有问题, 是死循环。”此言一出, 说明学生已经找出了笔者设的“陷阱”, 通过这一读程序环节学生意识到了循环语句中条件设置的重要性。
3. 真诚“示弱”, 赢得学生信任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所说过的话确保句句都是真理, 全部正确, 更何况是教师, 教师也是普通人。在教学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给出正确答案也是常见现象, 这时教师就应该真诚示弱:不知则不知, 勇于亮丑, 不狡辩, 不遮掩, 诚实诚恳也许更能提高自己的威信, 赢得学生的尊敬。笔者所任教的一 (11) 班学生比较活跃, 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让他们自己整理本课重点的时候, 就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如:上网的时候出现了某些问题, 该怎么解决呢?突然被学生问到, 再加上有些网络技术问题笔者还真没有遇到过, 所以很难立刻做出回答, 每当这时, 笔者都是诚恳地向学生表明, 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有遇到过, 等老师实践以后找到答案才能回答, 要是你们比老师先找到答案, 不要忘了告诉老师, 让老师也学一招。
总之, 在课堂上巧妙运用示弱艺术, 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还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胜利感、自豪感, 能够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愉悦地学习。运用“示弱”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正面的教学方法可谓殊途同归, 是异曲, 但有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何耀根.高中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浅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2) .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艺术
幽默是才学、灵感和知识的结晶,是语言的调味品和润滑剂,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愉悦情怀,沟通感情,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避免平淡的说教,要化平淡为诙谐,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教学过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曾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是关于盲打练习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设立了“打字能手”“打字高手”“打字神手”三个荣誉,学生们争着想成为“打字神手”,这节课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快乐,而且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word中使用文本框插入竖排文字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故事。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是边看边摇头。’请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教师接着说:“前几节课,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字。在我们编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如果我们采用竖排文字,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将文字竖排。”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本身缺少一种幽默,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语言,很容易将课上得平淡无味,就像在读软件的使用说明一样。当然,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发挥和智慧的结晶,是要经过长久的实践经验积累的。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艺术
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就是确切地使用概念、术语。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单击”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点击”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还有,如:“将鼠标放在word工具栏上的某个按钮上停留片刻,就可以看到相关提示。”这句话中,“鼠标”怎么能跑到电脑里去呢?应该是“鼠标指针”。不恰当的表达往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并使学生产生误解。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
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生动的语言要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变化,要富有节奏感,使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协调同步。教师在语言中要注意运用修辞,如拟人、比喻、儿歌等手法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例如,在认识电脑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主机箱比作电脑的心脏所在,各个部件都要听它的;把音箱比作电脑的嘴巴,可以唱歌给我们听。在认识Windows XP时可以把桌面比作我们的课桌,图标就好像是桌上的“书本”“台历”“茶杯”,是我们在电脑中所使用的工具。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启发思维的语言艺术
启发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时机,制造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的答案。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键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最近,小明上电脑课很认真,学得很棒!于是为了鼓励他,小明爸爸给小明买了台电脑,想看看这台电脑是怎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想。”教师依次出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图片,并问:“这台电脑有什么问题?”学生说没有键盘、鼠标。教师又问:“电脑可以没有键盘、鼠标吗?为什么?”学生马上回答:“不可以,鼠标和键盘都是用来操纵计算机的,要想往计算机里输入文字和数据,一般要使用键盘。”最后,教师小结:“像鼠标、键盘这些我们用来向电脑发送指令和信息的设备,我们称它们为输入设备。如果你想计算机乖乖地听你的指挥,就必须学习怎样使用鼠标和键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键盘这个新朋友。”整个过程,教师均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总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幽默风趣、准确规范,又要生动形象,有吸引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和高效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出真知的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一、明确教学语言的要求
(一)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二)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三)教学语言应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四)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一)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
(二)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
(三)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四)选用诗句、名言,是教学语言文学化
(五)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六)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
三、用严谨的态度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要吃透教材
(二)要博众家之长
(三)要苦练基本功
(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它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力争做到音韵美、文采美、情感美、情趣美、幽默美,富有生动性、启发性、形象性、感染性、催进性。而教师高超的语言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下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在高效中运行。关键词:教学语言 要求 运用 提高 艺术性
浅谈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语言的自觉修养。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被完全取代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起到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使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要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有艺术,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教学语言的要求
(一)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准确性,就是指教师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混不清的语句,不说无关紧要的话,从而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内容;精练性,就是用词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逻辑性,就是对每个问题的论证、推导理由充分,步骤严谨,无懈可击,合乎逻辑地引出必然的结论;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话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否则就会导致概念不清或判断错误,推理上自相矛盾,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智力的发展。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交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通过语言活动过程反映出来的。可见,语言对于展现交流心理过程至关重要。交流双方融合还是神离,成功还是不欢而散,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于语言艺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窥,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在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有的新教师时常会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如果这样,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讲礼貌,学会听,认真听,听清楚;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我还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是教师的理想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无疑须具备科学、简洁、规范、准确的特点,可这仅仅是语言表达的底线,长期沉浸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免会感觉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所以,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追求语言的艺术化。
一节课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去讲课,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就要将那些抽象、深奥的课文内容生动地转化为通俗易懂、比较切合实际的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听进去。
学生理解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而教科书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的,文字虽然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因此,教学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刺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恰当举例,选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后易于理解。马克思曾说,逻辑的发展完全必限于纯抽象的概念,相反,它需要历史的例证,需要与现实不断接触。教师完全可以用形象化的文字语言来表述认知与逻辑,这既是情商的体现,也是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奥妙所在。也就是说要提高情商,就可以提高语言的形象性。要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断地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乐学的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发生作用,这便是“无声语言”的独到之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候我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来调动学生,如在整理学生的纪律时,我用符号“=”表示坐好,“‖”表示站立,“△”表示爬下静息,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乐于接受,偶尔的训练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来得好。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语言应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器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
教师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用权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象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用权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节器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象飞瀑激流,所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表达别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用权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会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以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顿挫,也叫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的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理解教师所讲的整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教师在讲课时,要随着讲授的内容不同,内心的情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语速的快慢缓急,语音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调节器的刚柔抑扬也发生变化并有机结合为一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音量易于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清晰地反应刺激物;而刺激过强、过弱均易引起兴趣扩散,没有效果。教师讲授的语句不宜过长,否则学生就会对句子的全意不能精确理解。在语调节器上,重要的地方,声音应当较高;次要的地方,声音适当降低。这样有起有伏抑扬顿挫、铿锵自然,学生听来悦耳,就会全神贯注地听讲。
(四)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生动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语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导语,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设计好一个导语,因势利导,那么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其兴趣,活跃其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刘欢唱的歌曲《好汉歌》,让学生先听,从而激起学生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气。“听了这么雄壮的歌曲,你是否也有这种抱打不平的冲动呢?”从而让学生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效果非常好。既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定下了基调,又活跃了氛围,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要他40分钟规规矩矩坐得端正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如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语言要简练,清晰。记得我在教《葡萄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时经过的那个地方吗?(火焰山)在这旁边有个美丽的地方——新疆吐鲁番,下面随着音乐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样引人入胜的设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带他们走进课文。
由此足见,好的导语就像磁石一样,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一)讲求音律,节奏中求美感
教学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腔调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高亢的声音表示激昂和感奋;柔和的声音表示温馨和愉悦;低沉的声音表示悲哀和哀婉„„使语言富有音乐诗词般的音律节奏和变化,讲者朗朗上口,听者愉悦轻松。生物学家认为,适宜的节奏作用于学生的神经系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学语言的节奏过慢,学生的大脑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学生会感到不解渴;节奏过快,学生来不及全面处理信息,会造成消化不良,教师也会在“忙”中出错,造成知识“漏网”。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调、语速,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带进去。”
(二)进入角色,带着感情讲课
情感,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教学的语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语言条件下,教师可以进入角色,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词汇和语调,感染学生情绪,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结合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优雅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等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使有声的语言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蒙发,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非语言行为”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情”的艺术并不是无原则地逗学生一笑,也不是庸俗地去油腔滑调,更不是把语言搞得花里胡哨,弄得课堂像一个剧场,而应是将课堂教学语言把握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恰到好处的分寸上。
(三)运用修辞,让教学语言“活”起来
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条小河,修辞就是在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教学语言比作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天上的缕缕白云。语言艺术离不开修辞,“浓妆淡抹总相宜”,教师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依照教学内容需要,巧妙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给平铺直叙的陈述增加色彩,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听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四)选用诗句、名言,使教学语言文学化
诗,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寄托,其原因不但在于它的思想和意境,还在于它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引用古代诗歌、名言,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此外,诗化语言概括、凝练、优美、课堂教学语言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应不拘一格,夹杂些散文和诗化文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使之情绪高涨,学生听课如沐浴春风,知识会像涓涓小溪注入学生心田。
(五)寓教学与娱乐之中
天空之美,离不开云霞星辰的点缀;大地之美,离不开花草树木的点缀;生活之美,离不开真情与至爱的点缀。有了点缀,也就使原本单调的事物多了一份灵动的色彩,一串变换的音符。教师如果大胆地而有有分寸地引入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等娱乐手法点缀于课堂,同同样可以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兴奋剂”。它可以把人的思维调动到最积极状态,寓教于乐,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在引用歇后语、笑话、小幽默、小故事时要注意分寸,否则,会使得其反,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六)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神态语: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这一举手一投足间感受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紧张时,我会微笑着向他点点头,以热情、信任的目光让他得到信心和勇气。当课堂纪律松散时,我会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我的不满,学生通过察言观色,感受老师的不满意。这些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势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
暗示语:暗示的最大效果,是要影响其心理,让他自动自发,不是完全听命于他人。通过赞扬的方法来暗示学生,使他们在和谐、融洽、轻松的气氛中懂得应该怎么做才对、怎样做才好。其教育效果远比使用教训的方式、强制的手段好得多。另也有期待、名言及爱的暗示,语言若能融注爱的暗示,将变得奇妙无比,教育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想。导入语:即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所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之教学语言。短则一、二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语言要体现本课宗旨,具有一定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富有鼓动性,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作用。提问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印象。
表扬语:表扬要注意语言表达,要讲究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运用不同的表扬方式,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还应讲究语言的应用。表扬学生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批评语:批评总是不受人欢迎的,而教师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因此研究批评时的语言表达方式,要使学生听了能够在心中点头,肯定老师所说的话并加以改进!因此加强批评艺术的研究,探讨一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如何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使批评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使批评的语言能入耳入心。
三、用严谨的态度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刻苦磨练,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一)要吃透教材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维的衣裳”。语言功力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为根本,言之有理有据,道之确凿无误和言简意赅。说到底,艺术性教学语言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对事物本身的透彻理解。教师要吃透教材,自身思维明晰,逻辑分明,语言贴切,达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的境地
(二)要博众家之长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修养是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的效果,教师要向哲学家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家学习语言的严谨,想语言学家学习语言的规范,向数学家学习语言的准确,向文学家学习语言的生动,向诗人学习语言的精炼,向相声家学习语言的幽默,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只有这样,教师的语言储备才能丰富起来。
(三)要苦练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寓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的获得,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练。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表演”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要像演员那样,”台下多下功夫”,“台上”才能吸引观众。
(四)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如果一个教师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就不会拥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教师只有怀着对教学工作的高度热情,对学生深深的挚爱和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才能讲好课才能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发展。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它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力争做到音韵美、文采美、情感美、情趣美、幽默美,富有生动性、启发性、形象性、感染性、催进性。而教师高超的语言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下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一直在高效中运行。
参考文献
1、《教师素质培养手册》 主编高长梅、欧阳慧 九洲图书出版社
2、《课堂教学艺术完全手册》主编张万兴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简析于永正老师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作者胡海舟《江苏教育研究》
时间: 2010-5-11 16:12:00 来自: 阅读: 472评论: 0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要想课堂取得高效,就得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如何讲究课堂教学语言?一是提高语言质量;三是把握语言的原则;三是锤炼语言的艺术性。通过教师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种类
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流程,以及教学用语的实际功能来说,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可以分为导入语、描述语、提问语、点拨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另外,体态语也应视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教学语言,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补充、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常能产生“妙不可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二、课堂教学用语的一般运用原则
1.导入语要以情“煽”情,富有激趣性
新课伊始,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应该充满情感,激发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先揭示课题后,以充满阳刚之情的语气导读:在我的心目中,战争的场面是激烈的,战士们是勇敢善战、坚强机警的代名词,可是这儿的战斗是在哪呢?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本课中写谁与谁的战斗?结果怎样?学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抓住了,自然产生阅读的急切欲望。
2.描述语要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师课堂教学时描述性语言同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抑扬顿挫地抒情,时而渲染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时而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些富有文采与情感的语言,总是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于不知不觉中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先播放桑兰比赛、获奖的镜头,再现她轻盈、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具体感受桑兰跳马成绩的优秀。继而教者以舒缓的语调描述:桑
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如此优秀出色、运动事业前程似锦的17岁少女,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意外从马箱上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稍作停顿后语气转而激昂)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使桑兰悲观绝望,她以顽强的毅力微笑着承受一切!请找出有关语段感情朗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然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语言得到训练。
3.提问语要精炼明确,富有启发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一条主要渠道,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语言应该简洁明确,问题宜少而精,教者应精心设计一两个主干问题串连全文内容、人物情感和文本思想,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难点。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所谓要言不烦。例如:教学《梦圆飞天》一课,先播放“神舟5号升天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欣赏,可以设计以下个问题导读:同学们,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话要说?课文是怎样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地探究,就能较好地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相关的大体内容。
4.点拨语要适时适度,富有点拨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轻易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疑难费解的问题。在学生疑而思、思而不解之际,教师要适时点拨,发挥其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作用。同时,教师的点拨语要适可而止,不能全部代学生所劳,否则“解铃还是系铃人”,必须削弱了“问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的点拨应像一个路标,为学生指点迷津,提示思考的方向;教师的点拨应像一个支点,使学生借助于这个“支点”能自主地深入探究,向文本知识的深处“潜游”。
5.过渡语要自然,富有灵活性
过渡语犹如桥梁,能带领学生从这一个学习点转向下一个学习点,使教学环节前后贯通,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承接,使学生思维螺旋式深化。教者安排过渡语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适时引导学生,或切换思维点,或深入挖掘、感悟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过渡语贵在自然妥贴,贵在灵活而不牵强,让学生思路如潺潺溪水,一路畅行,不觉突兀。
6.评价语要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态与课堂表现,教师少不了要进行点评。一般说来,评价语应简洁明确,对错优劣恰如其分。同时,评价语要带有激励性,表现好的固然要加以肯定、表扬,表现欠缺的也要找出其可肯定处,略作肯定,并指出需要更改、努力的方向,避免“一味捧杀”与“一味棒杀”。
7.总结语要情思绵长
一堂语文课的总结语因文而异,或收束聚合,或拓展开放,但都应达到“课已尽,趣未尽”的效果,卒章显志,点明文章主旨与情感。好的总结语对所学课堂知识起着总结强化作用,对学生思维起着整理升华作用。教学《水上飞机》时,可以这样设计结尾:人类真有本领,能研制出“水上飞机”,不仅能在海面上驰骋,而且能够腾空飞向蓝天!让我们做个小小科学家,放飞自己的想象,造一架水上飞机,让它发挥新的作用。请以“我开水上飞机”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开的是哪一种水上飞机,它什么样儿,你在水上飞机上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学生自然会梳理课文的脉络和内容,进行模仿。这样安排既对课文略作整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兴科技成果的好奇和向往之情,甚至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结束安排真可谓情思绵长,课尽意未尽。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想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师首先要潜下心来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源头活水”,使教学语言扎根于一个较丰厚的文化层面上;其次教师还应向身边的人学习,尤其是教师同行,多方采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加强教学反思,反思自己课堂语言的成败得失,长此以往,必然能逐步修炼到文思泉涌、妙语连珠的境界。唯有这样的教师才能
算作语言大师,才能用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像蜜一样“粘”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如沐春风般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语言不是画卷,却比画卷色彩斑斓;语言不是糖果,却能让人咀嚼出甘美香甜;语言不是蜂蜜,却能粘住听者的奔放思绪;语言不是钥匙,却能启迪人们心灵的闸门。我们教师要刻苦修炼课堂语言艺术,让它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论文】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07-09
浅谈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9-07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5-24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思考论文05-31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