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精选12篇)

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里小学五年级三班的韩梦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语文主题学习,真好!》。

我爱读书,从小就爱。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缠着爸爸妈妈问他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一年中为什么有时冷,有时热?”“为什么妈妈能生娃娃,爸爸那么高大却不能?”他们常常被我问得哭笑不得:“快长大吧!书,会给你满意的回答。”爸爸不耐烦地说。于是,在每个夜晚,在柔和的灯光下,妈妈开始给我讲书上有趣的故事,听着听着,我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在悠蓝色的夜空中,我仿佛成了一颗长着翅膀的小星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忽然,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故事中的小鹿斑比、善良的小矮人、可怜的流浪狗、流浪猫……

上学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自己看书了。现在,我拥有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不用跑到书店,一有时间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书的百花园里采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汲取花粉。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高大可怕;远古时代,人们钻木取火……哦,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拥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书,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 篇2

当今, 语文学习进入“死读书, 读死书, 读书死”的瓶颈, 学生不爱读书、不爱国语的现状让人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让学生从内心爱上语文、认同母语, 罗庄区以“主题”组合策略这一核心内容为突破口, 大力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探索。

“主题”原是音乐中的一个术语, 意思是主旋律, 后来被引用到文学创作中, 含有主意、主旨、中心思想的意思。而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主题”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既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 还包含类似的题材、写法、语言风格和表达规律等。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 “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 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1]语文主题学习, 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 充分重视个体经验, 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 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 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 就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 甚至单一的内容整合起来。在主题学习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密度高, 容量大, 综合性强,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如信息资源的获得, 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主题是统帅、是灵魂, 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题”的核心地位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如何更好地选择、组合, 目前都在探索中。我们将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 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主题组合策略, 掀起一场语文学习的革命, 让语文教学回归母语教育的本色, 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促进学生生命发展。

一、源头活水堪涤尘

窦桂梅老师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 指出语文应“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学好教材, 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 又要超越教师”, 呼吁回归教育的原点。而语文主题学习“主题”的确立, 更要追根溯源, 唯有源头清澈, 江海才能不浑浊。“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 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 愈能置于情境脉络, 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 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3]从主题教学的视野看, 语文学习既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 又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引领学生关注文化, 亲近母语, 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 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 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 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学习中, 沐浴母语文化的光辉, 通过体验与熏陶, 理解与扬弃, 鉴赏与反思, 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 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如果说“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和统帅, 那么语文课程标准便是语文学习王国里的“一国之君”。因为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就中小学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 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改革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学习方式的变革都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我们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探索时, 一定要在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主题。

具体来说, 单元学习主题的确立要做到“提一纲抓三点理七线”。“提一纲”即主题确定要严格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文件的规定。“抓三点”即要抓住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理七线”就是确立主题的七个依据:一是教材内容和单元教学重点, 二是课文内容及背景, 三是文章特色 (文体、语言、手法等) , 四是作者创作风格, 五是学情 (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需求) , 六是教师个性特长和研究专长, 七是主题学习丛书编排模块。语文主题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 结构是灵活多样的, 教师要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 更要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 利用主题将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语文学习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密切关系, 让语文学习之海水天一色、一碧万里。

二、反弹琵琶巧匠心

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不是多篇阅读作品的简单累加, 而是零散知识点和人文内涵的有机融合, 是个性与共性的立体呈现。主题学习的过程是在跨学科、跨时空、多层面、多角度的反三归一的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进行主题整合时, 我们从“求同、寻异、创新”等多个角度入手, 精心打磨主题, 将海量学习资源浓缩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或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反弹琵琶, 也弹出了生动的绕梁音。

1. 异中求同探规律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阅读主题指向的阅读集合, 在反三归一的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阅读集合, 既可以是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内容、同一出处等作品的“集合”, 运用同一体裁、写法、语言风格的作品“集合”, 也可以是能够诠释某种表达规律的作品的“集合”, 能够完成某些作品阅读方法的“集合”。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围绕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以同一作者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与地坛》《来到人间》《病隙碎笔》《扶轮絮语》《命若琴弦》等作品片段, 设计了“聆听一个职业病人的扶轮絮语”这样一个阅读主题;以“母爱”这一相同的内容为切入点, 整合了《合欢树》《母亲的复活节礼貌》《母亲, 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儿嫌母丑》《母亲桥》《母亲的存折》《我在散场后等你》等文章进行阅读, 设计了“悠悠寸草心”这一阅读主题。在学习《散步》时, 为了更好地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整合《爱的信笺》《母亲的复活节礼貌》《童年的药箱》《奶奶的手》《我在散场后等你》《父亲为我蒙耻》《母亲桥》《幸福午餐》《母亲的存折》《唯恐花睡去》《那一天, 我终于读懂了爱》《父爱在我的名字里》等作品, 设计了“于细微处见真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阅读阅读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利用同一主题把海量作品融为一体, 通过群文多角度解读, 学生在饕餮阅读中探寻规律, 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 同中寻异提品位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 世界上也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文章,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同一主题的作品, 其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比较法进行阅读, 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 提升阅读品位。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 根据单元学习要求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这一要求, 我们设计了“方寸之地万千情”这一阅读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爱”的七十二变。

如《散步》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母亲对儿孙的慈爱之情;《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宽容、忍耐、希望、期待、遗憾, 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懊悔、感激和怀念之情;《童年的药箱》继母对儿子任劳任怨、体贴、关爱, 儿子对继母的排斥、误解、渴望、感恩;《父亲为我蒙耻》父亲对儿子失望、无奈、气愤, 儿子对父亲的悔恨、警醒、感恩等。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是探讨关于“成长”的话题。如果阅读仅仅是探讨成长是烦恼还是快乐, 学生的思维就永远停留在地面。我们在整合学习主题时, 以《丑小鸭》成长经历为引子, 设计了“做好人生的加减法——让丑小鸭带你去选择”这一阅读主题, 在阅读教材课文《伤仲永》《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同时, 海量阅读《生活充满选择》《选择与放弃决定幸福》《选择与放弃决定着你的生命》《弱者回首就变强》《放弃死亡你才能好好地活着》《成功就是选择与放弃》《选择进路与退路》《选择最合适的, 那才是最美的》《钻石就在你的脚下》《人生的加法与减法》《鹰的40年和70年的选择》等作品, 让学生追随作品中的主人公, 经历一次次决定生死的人生抉择, 从而感同身受地领悟:成长,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临选择的过程, 要学会取舍。同是一块石头, 只挨了一刀, 充其量只能做台阶;经历千锤万凿就能成为万人朝拜的佛。

3. 发散阅读拓视野

发散性思维, 又称辐射性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 探求多种答案, 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在时下的语文阅读学习中, 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 以课外群文阅读为基础, 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文章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 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 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关键是要选择“可发散点”, 即文本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换而言之, 就是寻找文本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 找到这些“可发散点”, 就找到了学习的“主题”。

如以“你是我的眼——课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为主题, 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散步》《爱的信笺》《母亲的复活节礼帽》《童年的药箱》《奶奶的手》《合欢树》《母亲桥》《母亲的“存折”》等文章, 总结标题的作用。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为主题阅读《童年的药箱》《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的“存折”》《秋天的怀念》《那一天, 我终于读懂了爱》, 感受“追忆”的叙述方式带给我们的温馨回忆。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阅读《母亲, 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父亲为我蒙耻》《合欢树》《上学》《父母亲的旅行》等文章, 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技巧, 聆听时光的脚步声。以“认识新闻”为主题赏读新闻体裁结构、语言特色。以“孙犁小说艺术风格鉴赏”为主题从语言风格、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品味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 阅读反映战争的文章,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正义与正义战争的伟大。以“速读训练指导”为主题海量阅读不同类型新闻作品, 进行默读、浏览、猜读等方法指导和训练, 指导学生准确概括人物和事件。

4. 微课学习增情趣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在语文主题学习中, 因为“主题”的集中, 便于微课的制作与设计。所以在实验中, 我们借助于文字、视频、图片和音频等资源, 对学习主题进行跨时空的整合, 精心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微课”。

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春酒》时, 按照“读美文之味—品语言之美—悟作者之情”的教学思路, 设计了《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美文》《舌尖上的乡愁》等主题的微课, 引导学生阅读《粽子里的乡愁》《手把肉》等文章, 用各色美味图片吊起学生胃口, 用各类美文片段勾起学生的乡愁, 图文并茂, 加深学生的感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观舞记》时, 设计制作了《修辞与文字共舞, 文字随艺术飞扬》主题微课, 播放不同风格的舞蹈、演唱片段, 指导学生利用修辞手法进行片段写作。引导学生阅读《秦腔》《家乡的皮影》《唢呐声声》等文, 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记录艺术, 让文字在笔尖舞蹈。

微课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干瘪而毫无生气的知识变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把枯燥的学习活动变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主题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结语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了这样一种美学观念, 即“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直译过来就是“宏大的方正 (形象) 一般看不出棱角, 宏大的 (人) 材 (物) 器一般成熟较晚, 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 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在几千年的实践中, 这种“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文化, 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 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和发扬, 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无数劫难而不衰败溃散, 并能够取得成功和辉煌的一个重大条件。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组合, 也可以用“大象无形”来阐释, 如果把主题仅仅定位于思想、知识或写作等技能层面上, 那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支离破碎的, 离开人文关怀的滋养, 只能造就出一批批学习之匠。正如窦桂梅老师在《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对“主题”界定:主题不仅仅是内容或情感, 而更应该是文化主题, 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 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 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 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 首先吸引人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 或是对自然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 或是对未来的希冀等, 无不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这些正是语文主题学习最好的栖息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主题素材浩如烟海, 语文老师恰如魔术师, 用自己的智慧将碎片知识化腐朽为神奇。但是, 无论怎么整合, 万变不离其宗, 立足人性, 回归人性, 带着这样的“主题”出发, 语文学习才能享受到母语学习的饕餮盛宴。

摘要:为改变当前语文学习中的“不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现状, 我们在进行“主题”组合研究时, 把零散的知识点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有机融合, 从“异中求同探规律、同中寻异提品位、发散阅读拓视野、微课学习增情趣”多个角度入手, 进行“主题”的组合与学习, 将海量学习资源浓缩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 带领学生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栖息地,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主题整合,人文关怀,求同寻异,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 2012:15-16, 3-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超越·主题·整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3.

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 篇3

“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实验研究”,是从“主题”组合策略这一核心内容入手研究。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不是多篇阅读作品的简单累加,而是零散知识点和人文内涵的有机融合,是个性与共性的立体呈现。在进行主题整合时, 从“求同、寻异、创新”等多个角度入手,精心打磨主题,将海量学习资源浓缩于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反弹琵琶,也弹出了生动的绕梁音。

一、异中求同探规律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阅读主题指向的阅读集合,在反三归一的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阅读集合,既可以是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内容、同一出处等作品的“集合”,或运用了同一体裁、写法、语言风格的作品“集合”,也可以是能够诠释某种表达规律的作品的“集合”,或能够完成某些作品阅读方法的“集合”。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围绕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以同一作者为出发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与地坛》《来到人间》《病隙碎笔》《扶轮絮语》《命若琴弦》等作品片段,设计“聆听一个职业病人的扶轮絮语”这样一个阅读主题;以母爱这一相同的内容为切入点,可以整合《合欢树》《母亲的复活节礼帽》《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儿嫌母丑》《母亲桥》《母亲的存折》《我在散场后等你》等文章进行阅读,设计“悠悠寸草心”这一阅读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利用同一主题把海量作品融为一体,通过群文多角度解读,学生在饕餮阅读中探寻规律,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成就感。

二、同中寻异提品位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写出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同一主题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比较法进行阅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提升阅读品位。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根据单元学习要求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这一要求,可以设计“方寸之地万千情”这一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体会“爱”的七十二变。《散步》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母亲对儿孙的慈爱之情;《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体谅、宽容、忍耐、希望、期待、遗憾,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懊悔、感激和怀念之情;《童年的药箱》表达的是继母对儿子任劳任怨、体贴、关爱,儿子对继母的排斥、误解、渴望、感恩;《父亲为我蒙耻》表达的是父亲对儿子失望、无奈、气愤,儿子对父亲的悔恨、警醒、感恩。

三、发散阅读拓视野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性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在时下的语文阅读学习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外群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文章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关键是要选择“可发散点”,即文本中蕴涵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换而言之,就是文本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找到这些“可发散点”,就找到了学习的“主题”。

军人关于学习主题演讲稿 篇4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永不止步。

人生总是有很多选择。但是从我选择学习的那条路起,我就明白我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和坎坷的路。这条路,抑或阳光明媚抑或雪雨风霜,只要保持乐观向上,谦虚好学的态度,我坚信,走到哪里都能够赢得掌声和喝彩。

胸怀大志,无所用心,成天混日子,不仅与成才无缘,也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可见,尽义务与成才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尽好义务的过程就是增长才干的过程,攀上成才的阶梯,才能采集到优秀士兵的光环。对绝大多数基层官兵来说,在部队服役的时间毕竟是有限,服役期满告别警营后,我们要投身经济建设的浪潮,操枪弄炮的枪手或许要操作机器,或需要去操纵电脑等建设现代化事业工具,然而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有用的。《士兵突击》中,成才曾经对许三多说过那样一句话“当初不好好学,现在看我捣鼓坦克、大炮,羡慕死我了吧。”可见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许三多也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的却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不放弃不放弃”的精神最终成为了兵王。

学习方法主题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这次被选为走读生优秀学生代表,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将介绍自己在新学期连连取得进步的学习方法。

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6

新学期开始,我们一年级实施了语文“主题学习”计划。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这段时间以来,我也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共同享受、一同感动过„„阅读让我和孩子们分享了快乐!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 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开学前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会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二木为林、三木为森。背诵完了《画鸡》这首诗后,认识了“鸡”,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鸦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合理利用主题阅读丛书

主题阅读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仅仅围绕教材内容而设,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语文主题学习”微型研究四部曲 篇7

2.从话题到议题。在专门时间里, 比如学科组研讨或实验组内活动时, 教师们集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来说个够, 说个透, 像“上课话多”的问题还有哪些类似表现, 一起都来说。说清楚了, 就来研究如何克服, 答案也就相继出来。

3.从议题到专题。还是这个“话多”的事, 既然共识有了, 就去某教师课堂上回访, 可以不看其他, 就瞄准这一项, 大家都来监督, 看这一堂课教师表现如何, 可说可不说的话是否精简了, 必须说的话是不是做到了切中肯綮, 评价语言是否精当, 都给出恳切的意见。

语文“主题学习”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主題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同,其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又有规律可循,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益。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来谈一谈语文“主题学习”。

一、尊重学生,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在语文主题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要做到合理地分组,这关系能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使小组成员在互帮互助中一起成长,一旦发挥了小组的作用,不仅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要尊重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如此主题学习活动才会更富有生命力。

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确立主题

主题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来确定主题。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感兴趣、喜欢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学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主题学习的开展。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来,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归纳和确立学习的主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提高主题学习的效率。抑或是在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归纳所学内容的共同主题。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归纳主题,并以主题拓展相关阅读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归纳主题

学习主题的确立,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和拓展主题活动,进而充分发挥主题学习的效能。如,维护清洁卫生的主题;有关季节或是节气的主题;交通知识主题;文明礼貌主题等,通过对这些与学生生说息息相关的主题学习,十分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即生活”的教学观,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生活。

四、注重评价,发挥评价作用

语文主题学习的学业评价总原则是:评价内容多方面,评价形式多样化,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主题学习中应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互动,能够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效率。

总之,语文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在主题学习中应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目标。

语文主题学习收获 篇9

育红小学 房超

这个假期观看了肖承红《西门豹》、王玉兰《童年的发现》、王婷《丑小鸭》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三位教师主题运用灵活,1+X的多元整合课堂,配以相应的训练,体现了一课一得、以生为本,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语文主题学习”理念。不论是从理念上,还是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结构上,都让我收获颇丰,感慨语文是可以如此美丽、富有。

一、特别印象

三位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深厚的教学功底,通过这三节课展现的淋漓尽致。

肖承红老师讲授的《西门豹》一课,从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文言文《周处》到最后的推荐阅读民间故事《后羿射日》巧妙的结合,一个关键问题引领学生阅读,即可披文入境。如: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让孩子们先吟后理解,他的课堂注重孩子习惯学法引领,善于激发兴趣,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学,语言幽默诙谐,整堂课孩子们学的轻松快乐。

王玉兰老师在上《童年的发现》一文时要求孩子概括文章大意,或是孩子过于紧张,亦或是孩子阅读不够,答案差强人意。于是王老师让孩子们试着从本文题目着手,帮助孩子们一步步将题目变成了一句完整的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更可以先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这些内容合并,以此概括文章内容。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在还未深入课文的状态下,王老师就教习了学生两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扩充题目法、段意合并法。王老师的“二法”,让我感受到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要教,就得自会,不会,就得先学!我们并非教书,书的内容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做的是教学,教会孩子如果去学!

王婷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设计一道语用训练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他会对那些伙伴说什么呢?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写话,特别符合二年级孩子的知识水平。找准语用点随堂练习,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王老师通过品读童话,感受通话,创编童话,做到了情感和想象齐飞,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节朴实、真实的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量是如此的惊人!整体的感觉就是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是扩容、提速、增效的课堂!

二、多方位的收获

收获

一、课堂容量大了,教材处理简洁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共同特点。抓住文本的一个联系点实现大量的阅读。

收获

二、周密统合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统合教学模式,即根据一个主题,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融合,让学生对该主题有更深刻、条理或系统的认识。肖承红老师的《西门豹》,以捉迷藏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教会学生读故事的方法——一招是了解故事,一招是了解人物,让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课前的文言文《周处》以及民间故事。

收获

三、及时提炼学法、写法,并迁移运用。不管是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在精读完文本材料之后,及时总结这一类文本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自主、高效地学习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或者进行《主题学习丛书》的拓展阅读或者链接其他相关材料,如此学习,省时高效。王婷老师的《丑小鸭》和王玉兰老师的《童年的发现》都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题目扩充法、段意合并法、圈画关键词法等,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这样的语文教学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真正的痕迹,甚至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多方位思考

三位教师的课共同特点就是课内开展课外阅读的量大,效率高!老师们均以最认真的姿势展现,三节展示课文字是美的,孩子是美的,老师也是美。它带给我更深刻的思考。

1、如何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1)练好自身的阅读基本功,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2)丰富评价内容,探索多种方式,保持学生读书热情。(3)积极利用“一米阅读”软件,鼓励学生去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和课外书籍。

(4)定期开展各类展示活动。

2、选择好训练点以及阅读主题的链接点,以实现增量、增效。

(1)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主题丛书与教科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主题丛书与教材及阅读材料的区别和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要点,链接的内容及训练点。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与主题丛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取舍和运用教科书、主题丛书、相关材料的各种设计,提前做好规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

语文主题学习汇报 篇10

——在“语文主题学习”推进会上的讲话 侯权

尊敬的尚局长、李主任、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南梁完小召开“语文主题学习”推进会,首先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的教科文局尚局长和教研室李主任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开的是“语文主题学习”推进会,其实召开这次会议我们曾有两个会议主题,另一个就是“语文主题学习”落地会议,我更倾向于第二个会议主题,为什么呢?推进会大家可能容易懂一点,但落地才是我们急需要做的,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使我思想上豁然开朗的一次成长经历:大家还记得在北关小学研讨会上,我提出的复制---想把北关小学的教案和课件拷回来,供我们研讨后使用。李主任当场答复不可以,说别人的做法只能做参考,不一定适合你,你必须研讨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当时心里总想不通,认为李主任说法有些偏激,不能很好的减轻教师的负担。第二次上林州,一些校长和老师多次给我说,“你和李主任说说,把二小和八小的教案拷回去,我们就省劲多了。”我和李主任见面好几次都想说出来,但就是没有勇气。到六小学习时,我和胡江梅老师在课间休息时到教师集体办公室参观,和六小的一位语文教师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说:“你们这么近,把他们的成果搬过来用就行了。”她说,没有用别人的,这些课程都是她们自己研发的。我夸夸其谈:“天上就有飞机在飞,你们买一架开上就行,还非要自己去造„„”那位老师说刚开始她们也这样想,但林州市教体局张贵栓主任说,复制可以,但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不切合学校的实际,现在她们已经深有体会了。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心里想:幸亏没有和李主任谈这件事,差一点让领导认为我朽木不可雕也,原来这是认识高度的问题,怪不得人家当领导,我和李主任认识问题不在一个平台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可以看的很远,但没有根基的大厦一定不会牢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可以复制,但要做好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在遵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自主组建自己的教研团队,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名师工作室”,打造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快速成长起来,只有我们心落地了,行动才会落地,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才能扎扎实实推行下去。

自“语文主题学习”全面铺开以来,我中心校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扎实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以语文主题学习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抓手,把读书当成第一要务,采取各种形式让师生读起来,写起来。重点抓好两件事:读书和写字。中心校先后两次赴林州参观学习,接连两次到城内小学观摩了读书交流会,相继参加了北关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观摩研讨会和道德讲堂活动。

在语文主题学习学校内部工作上,做到了

1、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领导组。

2、召开了南梁中心校语文主题学习动员会。

3、制订了“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及“1285”工作方案。

4、外出学习的领导和教师做了讲座和汇报。

5、组织骨干教师上展示课,进行示范引领。

6、进行了备课、作业、评价制度一系列改革。

7、坚持了教师粉笔字一日一练。

8、开展了晨读、午写、暮醒的师生同写一手好字、“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

9、推广了幼儿韵语识字教学。

10、举办了教师和高段学生道德讲堂、读书交流流动观摩会、主题学习课堂展示会、小组建设主题班队会等各种活动。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的开展,我们庆幸得感觉到南梁中心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师专业成长在不断提速、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养成、师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提升。

今天我们召开推进会,总结反思以前的做法、安排部署今后的工作。我中心校通过这一阶段推广“语文主题学习”,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年初制订的一些目标方向和举措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甚至南辕北辙,不得不予以搁置甚至弃之。主题学习目标一直在研讨,但与实际执行总是处在不同的轨道上,这个责任主要在我。

我将目标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归结为四没有:“没有分解、没有衡量、没有监控、没有考核”。

1、没有分解,是指我们当初指定的实施方案,尤其是“1285”工作方案更多地是我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其他校长和老师没有参与制订,没有把措施有效分解,我本人又有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没有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对接,造成语文主题学习扎实推进的第一层脱节;

2、没有衡量,我们的目标举措很多只是一些比较空洞的口号,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衡量指标,到现在还是悬空的,比如我们搞得图书漂流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没有监控,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推进过程中缺乏对过程的监控管理,虽然我们搞了很多活动,但都是一些流动观摩及展示,导致有些学校和教师存在应付心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没有考核,我们设定的目标和活动没有对应的衡量指标,没有和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考评方案和语文主题学习相关性不大,结果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很多老师们上课普遍感觉很茫然:上课时课内知识不让细讲了,课内知识考得少了,那么上课干什么讲什么呢?这可能是目前老师们比较困惑的地方。对于如何解决老师们的这些困惑,找到一个抓手和突破点,我想教科文局三位领导关于“语文主题学习”讲过的几句话能为大家指明方向。

赵局长在4月19号召开的校长会上说: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把“语文主题学习”这件事搞好,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中考、高考,也是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选择,根据我中心校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与其困惑、茫然、不知所措、苦苦挣扎,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地选择。我坚信这次选择“语文主题学习”这个课题,在不久的将来,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旧事回放、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就会真真正正地懂得这次选择的深层意义,那将是一种厚实无价的丰硕收获。

尚局长在第一次林州之行座谈会上说:我们要懂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在第二次林州之行研讨会上说“适应者必生存,不适应者必灭亡之”。我的理解就是“放手”,紧握你的双手,什么都没有;放开你的双手,世界就在你的手中。当我们选择“语文主题学习”,需要放弃一些旧有的理念和方法时,当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手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不愿放手的人,会失去这次语文教学改革或者说革命的机会。所谓,放弃了小溪,将还你一片大海;放弃了一棵树,将给你整个森林。

教研室李主任多次强调“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人生”、“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教师教的再好再多,也不如让学生多阅读”、“一定要让阅读成为小学学生的第一重要习惯”、“一定要从深挖洞转到广积粮”。我的理解就是“读起来”,学校要以大量阅读作为切入点。通过这次推进会转变了观念的老师你就指导着学生去读书;还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老师你就引领着学生去读书;还有一些放不开手、不理解的老师你就陪伴着学生去读书。总之一点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要读起来,创设一种处处有书读,时时想读书的氛围,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爱上阅读,因此喜欢上主题学习。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我们不妨将“语文主题学习”推进工作分为三部曲:选择—放手—读起来或者说共识—共鸣—共振;即在“选择”的过程中,各位校长和老师充分参与研讨,取得对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共识;在目标分解(放手)的过程中,各学校的行动计划要横向协同、纵向一致,取得共鸣;在目标(读起来)执行中,有计划有节奏地按照既定行动大纲实施推进,产生共振。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语文主题学习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读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书香,会唱响南梁的办学特色。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我中心校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还有很多急需改进之处,但只要我们认准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革的方向,并且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在以后“语文主题学习”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一定能让“语文主题学习”在我校落地生根,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思考 篇11

一、教师亟待转变观念

“语文主题学习”敢于挑战传统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学校在开展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学校或老师依然在传统观念与新思想之间摇摆。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裹足不前。新的语文教学方略,是要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说”,转化成学生积极自主地“读”,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获得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由于对新课改提倡的课堂面貌和效益缺乏直接的体验和认识,许多教师心里没底,认为自己不讲,学生怎么会懂,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即使观念上认同了“语文主题学习”,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有所顾虑。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没有得到有效利用。2006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正式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并配套下发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是一套很好的系列读物,经典的篇章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升华孩子的人生境界,扩大孩子的阅读视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这套丛书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应用。

3.教师对主题教学课程模式的认识和掌握运用亟待提高。教师应转变观念,深入研究,提升自身素质,拓展文化底蕴,做学生大阅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领者。

二、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教师是改革的先行者。对此,教师必须对课程本身有深层的理解和价值认同。

1.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精雕细刻,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结果学生还是没有学到实质性的东西,日复一日重复琐碎的分析课文、字词训练,让语文这个本应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学科变得索然无味。新课改强调广泛阅读的大语文格局,学生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应该在课堂上教给孩子阅读方法,指导孩子进行大量阅读。如何进行大量阅读?我们努力以三分之一的时间教语文课本,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大量阅读。把“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习惯于强调课堂——课堂就是完成课本,课堂就是要把教材教得死去活来,学生学得筋疲力尽,学生一学期的读书量局限于一本课本,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学积累,没有泛读作为基础,学生面对教师在精读课中的讲解和引导,很难引起共鸣,教师的旁征博引无异于“对牛弹琴”,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靠语文教师的“讲”,而主要是靠学生的“读”。课外阅读材料介入语文课堂后,语文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积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变得有滋有味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教”这一方面的特点。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狠抓落实,体现在引导、点拨上,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方式进入了课堂。讲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学生学到的多;教师讲得少了,占用的时间少了,只要引导有方,学生的学习更有保证。老师指导下的课内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感到阅读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课内阅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更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因而让学生逐步爱上阅读。

2.帮助孩子围绕“语文主题学习”,正确选择阅读书籍。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书籍,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阅读教材。学生要多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经典读物,让孩子采得百花酿甜蜜,从小积累丰富的文学素养,开阔视野,储备积淀,在不断的阅读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投入到教学中,鼓励、引导教师压缩教材教学时间;我们还要按照“多样的题材、多样的体裁、多样的语言表达风格”这“三个多样”原则选购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同学聚到一起读书,形成浓浓的班级读书氛围;同时,通过开展读书会、评选读书大王等形式,倡导阅读过程中的共同交流;定期开展 “好书漂流”活动,增加阅读多样性。我们还可以从图书选购、亲子阅读等方面引导家长买好书,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家庭读书氛围。

3.改革评价方式。改变教师评价内容和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关注课改的全过程,并发挥期中、期末考试的反思总结功能。改变学生评价内容和方式,从过去单纯考查知识技能,转变为考查学科素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阅读量、背诵量、日常写作等均进入评价范围;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纳入命题范围,发挥评价促进语文课改的功能。同时,广泛发动家长参与,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语文课改的积极意义,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促进课改的顺利开展。

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益冲击着传统的语文教学,回顾近年来的课改实践,“大语文”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效显著。“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带来了全新的改变,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师备课无须在精耕细作、咬文嚼字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也改变了学生,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了,课堂上气氛活跃,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语文素养大幅度提高。孩子们回家不是立即拿起遥控器,而是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还改变了学校。学校教育变得生动活泼,着眼于孩子的长足发展,浓浓的书香充满校园;甚至改变了家长,“语文主题学习”如同一座桥梁,让家长深刻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语文主题学习演讲稿 篇12

单元整体推进是把一个单元当成一个整体,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把握“以篇为范例”的原则,进行“以点带面”单元整体推进教学。在学生完成教材单元内容之后,再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整体补充,以此改善以往的表面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得到深化。

一、单元整体推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单元主题模糊

在实施单元整体推进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对单元主题认识不清楚的现象。比如在“童年”这一单元中,关于单元主题问题,一些教师认为是童年趣事,有的认为是童年往事等,多数人都忽略了“难忘”这个主基调,进而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深入分析,最终造成了失去单元整体推进支撑点的情况。

2. 课堂提问不精确

合理的设置课堂提问方式能推进“语文主题学习”的顺利进行。但现实情况是在很多课堂问题设置上都存在一些偏差:有时候提问范围太大导致学生没有方向;有时候提问范围太小又造成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还有提问过于复杂使学生不知所措;或者是过于简单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课堂问题问题设置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而造成的,也可能是语文教师对单元内容理解不透彻所引发的。

3. 忽视了“整体推进”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已经明确了主题,也正确设置了课堂提问,但整体学习效果却不是很高,经过后来的实践和探索,发现这是因为在“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重形轻意”而导致的。也就是说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篇文章的讲解,然后把文章简单地堆砌起来,而忽视了单元整体推进中“整体推进”的意义。

二、“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推进策略

1. 认真分析文章,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阅读每个单元中的所有文章,以此正确把握单元的主旨,找到文章内容及写法中的联系,进而提炼出整个单元主题,为学生指明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比如对这几篇文章:《咏柳》、《饮湖上初晴后雨》及《春日》,虽然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及艺术表达手法都不一样,但这三篇文章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是赞颂大自然的,且都是用诗歌形式呈现,用诗行抒写情怀,所以可以将主题提炼为“诗意自然、情趣人生”,结合文章体裁特征和单元教学要求,以此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在于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推进让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其感悟能力和“诗词”的审美意识,同时丰富学生情感,使其能更好的体会诗意。

2. 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提问是主题课堂的重点。课堂的推进成果的成功取决于学生是否按照主题去理解文章、能否完成学习目标以及主题内容是否引起了学生共鸣,而上述内容又是由问题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的。比如在设计《咏柳》这篇文章的课堂提问时,本来设想:柳树有怎样的特点呢?后来经过思考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浅显,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也不能引起共鸣。因此围绕朗读,最终决定这样提问:你喜欢哪句诗词?你认为该怎么读?请朗读词句,并结合文章表达的情感,说明这样阅读的原因,以此让学生去思考。这样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体会诗词的意境,还能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学会读完之后可以听录音,通过录音将学生带入文章中描述的意境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意境美,将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 落实教学目标,整体推进

在“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推进中,仅仅只是明确了主题、确立了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还应该去积极的落实和整合。由于单元整体是由单独的个体文章组成的,因此应该在抓住主题的同时重点去落实目标,寻找文章契合点,将其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整体推进。在品读《春夜喜雨》时,很多学生认为文章中使用的是拟人修辞,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让其明确文章使用的是拟人手法,这是文章的表现形式,而并非修辞手法。这两者的区别是:拟人手法是艺术形象塑造,而拟人修辞只是用于语句修饰。课本中这一单元都是诗歌,文章的契合点是诗歌特点、表现手法,这些需要学生通过品读进行总结。要按照本单元知识进行课堂练笔,实现读写结合,使其读写能力能得到同步提升。

结束语

相关研究人员曾讲到:教学的最正确做法是“教”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直接交与学生,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方法。这其实也是新课改的核心,单元整体推进就是从单篇向单元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培养的是学生的的学生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葛峰.徐州市公园巷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活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2]徐宝娜.潍坊市高新区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秦敏.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合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

上一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下一篇:近年来我国深基坑工程技术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