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共8篇)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篇1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

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X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X。

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二)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三)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

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X特色变为现实。

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五)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篇2

苏州市吴中区越秀街道旺山村, 三面环山, 石头资源丰富, 采石场多, 但到处荒山岩石裸露, 沙尘暴和泥石流时常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人均耕地不到半亩, 村办工厂、生活垃圾污水污染严重, 周围水环境恶劣。2002年以后, 在上级统一规划下, 关闭矿场、停办小作坊, 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 共治理山体8万m2, 发展山林5000多亩 (总面积9000多亩) , 组建专业林业合作社, 负责专发展银杏、枇杷、水蜜桃、白茶、竹类、苗木花卉生产。面对上海、苏州大城市发展都市农业, 紧紧依靠石湖大风景区, 立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相结合, 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度假观光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竞技游乐于一体。成为独具魅力的集约化、多功能、高效益的当代生态农庄型度假观光胜地。生态园包括钱家坞农家乐、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农业观光园及尧峰山登高揽胜等旅游景区。

旺山村通过改造环境利用现有林地, 处处竹林环绕, 鸟语花香、瓜果满园, 充分利用原来废弃土坑发展水产养殖事业。目前整个生态农庄山林丰翠、茶园漫坡, 溪塘泉水引来游客络绎不绝。2011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解决当地村民就业800余人, 景区总收入超过2.5亿元。江苏苏州旺山村利用10年时间, 大搞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特色种植和观光农业, 获得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双丰收, 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现对照南北乡村绿化差别, 谈一下对本地区乡村绿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 南北方乡村绿化差异

旺山乡村绿化规划合理, 在大石湖风景区规划下, 科学布局, 将绿化、美化、亮化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 利用现有的山、水、池、林, 栽植竹子、枇杷、银杏、茶、水蜜桃等经济植物,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既突出了乡土特色, 也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但相对来说北方乡村绿化仍有以下不足。

2.1 重建设轻绿化

在北方乡村庭院绿化中, 村民大多喜欢将空余地用水泥硬化, 真正用于绿化的地块很少。村民对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美化村容村貌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村内外的公共活动场所、村内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重视, 但忽视了绿化与环境建设。村庄缺少系统的公共绿化广场, 家庭庭院内常常是简单地硬化, 村外没有系统的农田林网和体现本地特色的片林, 一些主要道路甚至没有绿化。一些乡村在环境建设上, 盲目模仿城市手法, 如在村内的公共空间建园林小品、亭台雕塑、设喷泉、堆假山。公共场所地面过度硬化 (有些地块水泥建筑占到80%以上) 。这样不但增加了建设投入和管理成本, 还破坏了乡村特有的自然风貌。

2.2 缺乏农村特色

乡村绿化, 到处都是千篇一律, 绿篱选小叶女贞, 花选就要樱花和百日红, 绿色就选塔柏和女贞, 种草到处是白三叶, 没有突出地域特色。绿化中很少见到乡土树种, 绿地整体规划, 不征求村民的意愿, 在乡村道路上砍掉原有的大树, 统一栽植大叶女贞、红叶李、雪松、塔柏、栾树、棕榈、广玉兰、法桐等绿化树种。有的村街道两侧大量栽植雪松 (树冠大) , 不考虑其生长特性, 几年后就导致农村街道狭窄。有些从南方、山东调拨胸径12cm以上大银杏树, 成活率不高, 有些即使成活绿化成本也较高, 栽植了3年都没有绿化效果。就这样片面理解绿化, 失去了农村林业乡土文化特色。

3 北方乡村绿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本”, 将农民增收和绿化相结合

在乡村绿化中, 要深入村户, 真正了解农民意愿, 一切从农民需要出发, 真正实现农村绿起来与农民富起来、村容美起来的有机结合。陕西省岐山县安乐镇南靠秦岭、北临渭河、西接石头河, 境内地域分布明显, 山、川原相间, 气候湿润, 到处绿树成荫, 被国家绿化委评为“全国森林乡镇”。当地群众广泛栽植猕猴桃 (2012年面积达20000亩以上) , 大多数村栽植5~10亩竹园, 农田林网以杨树为主, 石头河、渭河河滩都广泛栽植杨树速生丰产林, 这里的群众植树积极性非常高, 桂林村、新华村的苗木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

3.2 以乡土树种为主, 体现乡村的自然风格

乡村绿化只有突出乡土特色, 才能体现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因此, 绿化必须避免盲目套搬城市的绿化手法和模式, 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结合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 注重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自然树木与植被, 充分体现乡村的田园风情和自然风光。要因地制宜, 尽量选用本地花木, 原则上不采用模纹图案、铺设草坪等绿化模式, 要营造自然生态的绿化形式。要纠正重花卉, 轻乔木、少灌木的做法, 加大乔木树种的比例, 行道树多选用国槐、榆树、苦栾、香椿、皂角、毛白杨、垂柳、泡桐、红果臭椿、合欢 (本地叫绒线花) 、楸树等群众常栽的树种。同时, 要注重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 进一步体现乡村特征。可选种柿子、核桃、石榴、山楂、枣、杏、碧桃等挂果时间长、易管理的树种。通过种植多季常绿的大蒜、葱、韭菜、豆角、西红柿、黄瓜等常食用的蔬菜, 既保持绿色常在, 又方便群众生活;选栽既开花又结果, 观赏实用两相宜的藤蔓植物 (如葡萄、葫芦、抹布瓜、看瓜、苦瓜等) 进行垂直的空间绿化, 还有利于房屋的夏季隔热, 生态、实用并节能。花灌木多选用月季、牛筋木 (蔷薇科) 、丁香、隶棠、丰花石榴、向日葵、牡丹、芍药、鸢尾、麦冬、红花酢酱草等好栽、易管理群众易接受的花卉。陕西省眉县首善镇岳城村结合农村卫生统一大整治活动, 对村民门前空地统一栽植绿篱, 绿地内再点缀几株小灌木外, 其余都让村民自行种菜, 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吃菜问题, 又达到绿化整洁目的, 深受群众欢迎。

3.3 以乡土树种为主, 体现乡村的自然风格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 好多村庄以农业为主, 村委会没有经济收入, 绿化栽植后无有效管护资金, 再加之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好多村庄有绿化没管护, 树木生长顺其自然, 有些地块仅比杂草地强一点, 失去了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实际调研, 明确管护资金、人员, 组织有责任心的村民到农林专业学校学习绿化知识, 切实把惠农、富农的绿化事业搞好。

4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乡村, 既要使农民拥有金山银山, 更要让大家拥有青山绿水、回归大自然的美丽家园。我们要尊重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农民需要出发, 就一定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靓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之灏.旺山村:生态田园风光秀丽富民强村[J].江苏经贸, 2011 (3) .

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建议 篇3

一、X村基本情况。

X村位于X县西南,距县城X公里,属半山区丘陵地段,全村地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亩,山地面积X亩。相传,X村的村名来自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全村共辖X个自然村,共分X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X户,人口X人。近几年,X村先后获得了省卫生村、省民zhu法治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好党组织、市绿化示范村、市便民服务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法治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X村发生的主要变化。

X.村民收入来源的变化。X年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到X年达到了X元,增长X.X%,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了X.X%,经营性收入减少了X.X%,财产性收入增长了X.X%,转移性收入增长了X.X%。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X村以劳务输出为主;经营性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村中务农人员减少和种植成本的上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有上升,但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还不高,其中财产性收入主要是田亩租金、利息、房屋出租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是每年的政府补贴和补助收入。

X.村庄生态环境的变化。党的十八大后,村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全村污水处理系统全部安装到位,并实行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拆除违建面积X万多平方米,道路硬化X多公里,安装路灯X余盏,几乎覆盖村内所有小路;新建公厕X个,立面改造房屋墙体和庭院绿化X户;新建了村景观潭、水车水碓、古窑址、健身步行道、党建广场、休闲公园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X.村民生活条件的变化。吃的方面,X年X村老百姓花在吃上面的费用平均每户X.X万元,X年提高到平均每户X.X万元,提高了X%。住的方面,全村农户基本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村里还出现了许多别墅式庭院。行的方面,全村家用小汽车数量从X年的X辆增长到了X年的X辆,增长了X%。家用消费方面,X年全村拥有电脑的农户为X户,X年提高到了X户,增长了X.X%。

X.村级基层治理的变化。一是用活“村情通+民情档案”,将最基本的“村务公开、户籍、土地、建房、务工”等X余项信息电子化、掌上化,实行分级管理、动态更新;二是建好“村情通+民情驿站”,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建设村网上代办服务点,让群众享有无差别的“掌上服务”;三是推进“村情通+民情沟通”,实时公布党员干部做实事、村级重要事项、热点问题情况,接受群众点赞、监督、评议。

X.村级集体经济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现在每年约有X余万元收入。村里结合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流转土地X亩建立种养殖基地,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约X万元,并为村民每年增加收入X万元,解决村劳动力X余人,实现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村民增收致富共赢。

X.村级组织建设的变化。一是创新“村情通+农村党建”,依托“村情通”平台,将党支部建在平台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群团建在群众“指尖”上,使农村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二是推行“五组一联”机制和“先锋红卡”工程,积极调动广大无职党员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推行服务群众“三定三包三评”机制,对党员服务群众的事项“月度计积分、季度亮星级、评指数”,并把结果作为年底评优评先和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几个问题。

通过蹲点调研,解剖X村这只“麻雀”,调研组发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建设问题。

从X村基层党建工作来看,党支部作用发挥充分,总体赢得了群众点赞,但也存在全村年轻党员偏少、党员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等问题。如X村X名党员中,X岁以下党员只有X名,占总数的X.X%,全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才X名,占总数的X.X%,农村党员的结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关注和重视。

(二)农村产业振兴问题。

从X村整体情况看,全村农产品特色还不明显,种养殖规模普遍不大,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产业如何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社会化保障水平,以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值得思考与重视。

(三)农民增收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从农民收入看,X年X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元),也低于X平均水平(X元)。在X元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为X元,占比X.X%,高出全省(X.X%)X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X元,只占X.X%,低于全省(X.X%)X.X个百分点,印证了X村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实际情况,说明离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还有很大差距。从集体经济收入看,X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为X多万元,主要依靠租金和分红,结构和层次还不是太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特别要重视集体经济构成问题,尤其要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可持续性。

(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

从教育来看,走访过程中,村民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上学有接送的校车,特别是对于父母在外打工需要爷爷奶奶接送的,老人感到力不从心。从就医来看,X村乡村医生今年X岁,年龄偏大,不会电脑操作,对病情只能作一些基本处理,走访过程中村民也希望优质医疗资源能下沉到村。从参保情况看,X年X村合计参保X人,占户籍总人口的X.X%,全村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X人,退休人员平均待遇为X.X元/月。农村医保、养老保险事关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需要在统筹考虑支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符合农村特色的社保体系。

(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调研组入户走访的X户农户中,X世纪X年代出生的只有两户,其余均为上世纪X、X、X年代出生,很多家庭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孩子大多在外求学、打工或者学校毕业以后留在外地工作,特别是现在X农村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子女在外求学或者毕业后在外工作的越来越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果没有人,没有劳动力,不仅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乡村振兴更谈不上。对当前比较突出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六)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像X村离X县城只有X多分钟车程,对类似离城市和城镇距离较近的乡村,要积极探索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因此,对于城乡统筹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因村制宜。

三、对策建议。

根据这次调研,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有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农村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和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乡贤、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士兵、优秀大学生村官等党员中优选村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建设,注重在农村现有优秀人员、青年农民、在外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三是要进一步突出服务功能。要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乡村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向村级延伸,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农民群众少跑腿。

第二,要做大做强农村产业,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方面,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效、生态、高质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土地资源。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启动百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下一步要规划和试点先行,前提是农民的利益得到优先保障。

第三,要因村制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要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两种资源,统一谋划,使临近城市的农村,不仅能够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也能享受农村生活的宁静,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特别是要结合大花园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绿化,推动农村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充分展现诗画X的美丽风光,使农村真正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第四,要做实做细农村民生保障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一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原则建议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化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加强对农村困难人群的保障,深化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完善精准帮扶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要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要在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加快培育乡村全科医生,弥补乡村医生“短板”;要高度重视农村老龄化和留守老人问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满足农村养老需要。

第五,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一是要不断创新农村治理的组织形式。特别是要积极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鼓励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推动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

二是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联动体系,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扫H除E行动,坚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篇4

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做好五年有效衔接,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主抓重”,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阶段赋予的新使命,我们要紧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首要任务,做到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一是深化产业就业帮扶,“走”增收致富新路。

大力实施“3+*”战略,注重脱贫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在做优产业发展规划、做长产业链条、做宽销售渠道、做稳带贫主体、做紧利益联结等环节上下功夫,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户持续增收致富。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推进“三专”建设运营,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做强做优家庭农场、社区工厂,优化配置公益岗位,提高就业能力和薪资水平。

二是建强防贫监测机制,“断”致贫返贫之根。

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建强监测预警网格员队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扎实开展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常态化、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口家庭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按程序识别纳入“三类人群”,安排干部重点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靶向施策,助力消除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加强资金资产管理,“提”资金使用效益。

统筹用好财政衔接资金,保持投入总体稳定,充分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形成多方投入合力。指导市县提升项目库建设质量,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评价办法,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管控,力争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强公益性资产后续管护,强化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加大到户类资产利用的指导帮扶力度,推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四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融”幸福美好家园。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全市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动态监测系统作用,围绕搬迁安置区(安置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确保有劳动力户至少一人就业或发展一项产业。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林地等权益,持续提升安置区(安置点)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五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享”便捷舒适生活。

从农民最迫切、最期盼的水、电、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电商物流等入手,全面改善农村尤其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实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活动,围绕特色经济、红色资源、生态文明、历史文化等打造一批“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幸福美丽宜居示范新村,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

六是推进社会力量帮扶,“聚”巩固成果合力。

持续深化盐铜协作,着力优化方式、拓展领域、提升层次。做好中央和省级单位在铜帮扶的服务保障工作,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开展民主党派增活力、非公组织显担当、巾帼劳模树新风、时代青年做表率、爱心人士展作为等活动,积极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使用乡村优质产品和服务,全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七是持续深化扶志扶智,“激”内生发展动力。

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评选“八星励志”“一强四好”“六比六看”示范户及“好媳妇”“好公婆”、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社会新风尚。以“爱心超市”为载体,以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引导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切实改变一些群众存在的“等靠要”以及脱贫之后“缓一缓”思想,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使群众更好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增强致富能力,过上更好生活。

二、统筹兼顾推进,抓好衔接过渡。

一是做好规划方案衔接,制定科学工作路径。继续落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区县镇村认真编制乡村振兴中长期规划及五个振兴子规划,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因地制宜、分村推进等方式,发掘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是做好扶持政策衔接,完善优化保障体系。

根据中央关于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对脱贫户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保持脱贫攻坚期间金融帮扶、教育帮扶、医疗救助、住房保障等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三是做好机构组织衔接,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和机构健全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乡贤中选好带头人和后备干部,选派好第一书记,全力打造一支百姓信赖的农村干部队伍。加强考核奖惩,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评选先进、干部任用相挂钩,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三、接续拼搏奋斗,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聚焦提质增效,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3+*”战略和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路子,坚持“工农互动、优势互补、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做强“富裕村”、壮大“一般村”、提升“薄弱村”,持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长期稳定增收。

二是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振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春秋植树造林、冬春森林防火,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抓好农村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处理,加快户厕改造及户厕摸排问题整治进程,全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推进人才振兴。

聚焦乡村人口转移和人才短板,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进一步盘活人口存量,扩大人口增量,扎实开展博士硕士进*、领军人才兴*、产业大军建*、乡土人才迁*、返乡人员留*“五大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储备年轻后备力量。探索落实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

四是抓好基层党建,推进组织振兴。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加快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新体制新模式,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强化“旗帜示范”,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探索建立“智慧乡村”,推行“一村一约、一月一议、一村一网、一事一晒”的“四个一”村民自治模式,健全群众自治体系。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篇5

关于乡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运城市盐湖区西姚中心小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们理解叶老的意思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能力,以期学生具备自己会写并能写好的本领。

一、乡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平时教学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忽视了作文富有创造精神的表达能力;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表情达意,认识事物,认识社会。

2、作文脱离生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在课堂上的学生就像笼中的小鸟很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失去了农村接近田野、参加劳动,身临春耕夏收景象的生活基础,写出的作文枯燥无味、缺乏乡村生活气息和乡村特色。

3、教师包办。乡村的学生数量相对少一些,所以课堂作文的命题、立意、评改由教师一人包揽,学生们的习作都在老师的一个框框里打转转,限制了学生自主发挥的能动性。

4、说与写的脱节。习作之前教师先说一通,无外乎是讲一些要求、提示之类的话。之后,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光写不说。我们知道说与写是密不可分的,说是写的基础。而忽视了“说”这一必要的训

3、推行“看”、“说”、“写”、“评”的四步法。

①看即观察。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拉动孩子们的习作情绪与思维。农村与城市不同,拥有春耕秋收、夏忙冬闲等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感知空间。大自然的杰作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原野里盛开的鲜花,让孩子们绽开了笑脸;泥土的气息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切的一切都在编织着孩子的梦幻。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及时地捕捉这些作文素材。

②说即口语。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说话不仅要用一连串的词汇,还有音色、强度、声调、语速、节奏以及说话时的表情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口语因素对于交流感情、活跃思维,促进写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③写即写作。在“看”、“说”训练的基础上,要把握词语和作文要素的运用,要表达真实的生活经历,不能失真,要有用“童心写童文”的特点。

④改即评改。讲评前,教师要提出评改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争论。教师只作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我认为,师生互动评改法是富有实效的方法之一。作文的自批、自改和自评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会起到很大的启发和诱导作用。

振兴豫菜的对策和建议 篇6

一、豫菜的历史与现状

豫菜历史十分悠久, 其雏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分布于黄河下中游的仰韶文化。当时的人们已在炊具、食具上利用红黑白等颜料绘制出色彩醒目的优美图案, 陶器也被普遍用于烹饪。我国烹调的始祖——伊尹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宴会——夏启的“钧台之享”, 即在河南禹县举行。北宋是豫菜的鼎盛繁荣时期, 形成了包括“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民间菜”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目前豫菜的烹调技法有60余种, 菜品6000余种, 其中开封的“糖醋熘黄河鲤鱼焙面”、洛阳的“牡丹燕菜”、安阳的“炒三不沾”、豫南的“桂花皮丝”等都是闻名遐尔、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菜和小吃, 素来为中外人士所称道。由于长期以来河南对豫菜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推广不够, 政策扶持不力, 缺乏开拓创新, 再加上豫菜自身的特点不很突出和鲜明等诸多原因, 致使豫菜在河南本地没有得到兴盛发展, 也未能走出省外、国外进行推广, 在现今中国的餐饮市场上无法同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相媲美。

二、振兴豫菜的对策和建议

河南省今后要采取切实措施振兴豫菜, 大力促进豫菜的品牌建设与发展, 尽快把河南省打造成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中原魅力的豫菜之乡, 使豫菜同近年来响遍全国的河南山水文化一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成为促进河南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力量。

1. 深入发掘豫菜传统菜点

豫菜的传统菜点是河南餐饮界的宝贵资源, 必须采取得力措施,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发掘和保护。2007年, 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组织河南烹饪界的中国烹饪大师、名师、河南烹饪大师、烹饪理论工作者、资深经营管理人员对首批豫菜的代表性品种进行了评选, 公布的首批豫菜代表性品种包括了糖醋软熘鱼焙面、煎扒青鱼头尾、炸紫酥肉、扒广肚、牡丹燕菜、清汤鲍鱼、大葱烧海参、葱扒羊肉、汴京烤鸭、炸八块等十大传统名菜, 河南蒸饺、开封灌汤包子、双麻火烧、鸡蛋灌饼、韭头菜盒、烫面角、酸浆面条、开花馍、水煎包、萝卜丝饼等十大传统面点、郑州烩面、高炉烧饼、羊肉装馍、油旋、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博望锅盔、羊双肠、炒凉粉等十大风味名吃, 酸辣乌鱼蛋汤、肚丝汤、烩三袋、生汆丸子、酸辣木樨汤等五大传统名羹 (汤) , 以及开封桶子鸡、道口烧鸡、五香牛肉、五香羊蹄、熏肚等五大传统卤味。这些品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豫菜的特点, 表现了豫菜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代表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彰显了河南作为四方之中其烹饪文明所独有的包容性、适应性。对以上公布的豫菜代表性品种, 应深入发掘和精心打造, 使之成为豫菜的招牌美食, 同时围绕这些豫菜代表性品种, 精心打造豫菜美食旅游线路, 使之成为弘扬河南饮食文化, 增强河南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 大力提升和创新豫菜美食

大力提升和创新豫菜美食是促进豫菜振兴的必由之路。河南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在继承传统豫菜菜点的基础上, 借鉴和融合国内其他著名菜系的长处, 同时增强豫菜菜点的科技含量, 全方位地提升和创新豫菜美食。实际上, 在豫菜的辉煌时期, 南方的川菜、粤菜、杭帮菜, 北方的京菜、鲁菜, 都曾把豫菜的精华拿来为己所用。现在豫菜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同样要有拿来主义的意识, 把别的菜系中好的烹调技法、好的原料、好的造型拿来, 在传统豫菜的基础上, 结合河南的饮食特点进行创新, 开发新派豫菜, 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品尝。取料广泛, 选料严谨本来就是豫菜的一大特点, 今后要继续充分利用河南优质食物原料丰富多样的优势, 大力进行原料创新, 运用先进的食品和烹饪科学技术, 创新豫菜新派美食, 重点开发符合时代创新要求的绿色、环保菜点。豫菜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其所从属的中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要充分利用这一突出优势, 大力增强豫菜美食的历史文化内涵, 使品尝豫菜美食与领略中原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 提升豫菜的文化品位。还要实施豫菜美食专项旅游系统工程, 开发兼有河南特色、各地地方特色和豫菜风味特色的, 又能包容全国各大菜系和容纳世界美食的餐饮系列, 形成融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使河南省真正成为豫菜美食旅游王国。

3. 打造豫菜“老字号”餐饮名店

河南餐饮行业还应树立品牌意识, 重点选择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豫菜“老字号”餐饮企业, 加强引导和扶持, 使河南省餐饮行业的“百年老店”重现辉煌。2007年, 河南省公布的首批河南“老字号”餐饮店里面, 包括了郑州合记烩面、郑州老蔡记蒸饺、开封第一楼包子、开封又一新饭店、洛阳真不同饭店等76家著名餐饮店。河南各级地方政府要对这些豫菜“老字号”餐饮名店用于改造、扩建、开办连锁店等投资项目所需的费用给予贴息支持或资金补贴, 并推荐作为政府及各行政机关进行商务接待、大型会议、旅游团队等活动用餐的优先承接单位, 并以这些河南餐饮“老字号”餐饮企业为主要依托, 着力打造和建设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豫菜餐饮名店, 作为弘扬河南饮食文化和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平台。

4. 加强豫菜品牌建设和宣传促销的力度

在今天的中国餐饮市场上, 豫菜的知名度要比川菜、粤菜、湘菜、鲁菜等低的多。分析其原因, 除了跟豫菜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观念陈旧、对消费市场的应变能力不强、缺乏对豫菜文化的深度挖掘等因素有关外, 还跟对豫菜进行品牌建设和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有着很大关系。所以, 要树立做品牌、“酒好还要勤吆喝”的新观念, 摒弃重经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 大力促进豫菜的品牌建设, 精心打造河南“豫菜之乡”的旅游形象, 加大豫菜的宣传促销力度。首先, 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 全方位地在国内外宣传豫菜。其次, 河南省相关政府部门和餐饮企业, 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对豫菜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进行专门的研究, 认真归纳整理豫菜特色菜品的烹制、用料、特点及其相关传说典故, 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出豫菜研究系列丛书, 同时在河南各地的旅游导游图、旅游宣传手册、景点说明书中也加强对豫菜的宣传。再次, 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举办豫菜赛事和豫菜风味美食节。2007年12月1日至3日, 在漯河市举行的由河南省商务厅、河南餐饮业行会、漯河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举办河南省第二届豫菜品牌大赛, 是河南省餐饮业发展史上以豫菜为主题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型主题赛事活动, 充分展示了豫菜的风采, 对树立豫菜的品牌意义十分重大。像此类的赛事活动政府应定期持续举行, 使之成为豫菜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最后, 举办大型综合文化艺术节也是宣传促销豫菜和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手段。可以结合河南文化的精髓, 联合打造一个通用的河南文化品牌, 比如可以推出“品河南豫菜, 看少林工夫, 听河南豫剧”类似的大型综合文化艺术节, 并将其办成闻名中外的节庆活动, 让国内外游客全面真实地感受河南的豫菜文化、少林功夫和豫剧风采的精神享受中记住豫菜美食的独特风味。

三、结语

饮食文化具有显著的旅游资源特征, 在旅游六要素中有着重要地位, 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 是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进而形成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源远流长、特点鲜明的豫菜既是增强河南旅游产品综合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中外游客来河南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今后应把豫菜的振兴同河南旅游产业大发展结合起来, 以振兴豫菜作为推动河南旅游业的重要突破口, 在建设河南旅游强省的过程中促进豫菜的振兴。

摘要:豫菜历史悠久, 特点鲜明, 振兴豫菜有利于提高河南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和推动河南旅游业发展。今后应深入发掘豫菜传统菜点, 大力提升和创新豫菜美食, 打造豫菜“老字号”餐饮名店, 增强豫菜的品牌建设和宣传促销的力度, 促进豫菜的振兴。

关键词:振兴,豫菜,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苏锡国:豫菜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前瞻[J].河南社会科学, 2001 (6) .100~102

[2]李大嘴余云彩:话说中国菜系 (十) :白发老妪之豫菜[J].饮食科学, 2005 (4) .17~19

[3]吕世范:河南特色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

[4]河南商务厅:关于振兴“豫菜”工作实施意见[Z].2007~08~07

乡村振兴几点建议 篇7

驻村帮扶,要沉得下心融入群众。心中装着群众,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把重心放在帮扶那些特殊困难群体上,把精力用在解决民生事、解除民生忧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理清工作思路,发挥基层党建作用。驻村帮扶,要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主心骨,基层党员是农村发展的排头兵,既要抓基层组织结构的建立健全,又要抓“三会一课”的落地落实,更要抓党员发展的提档升级,使得处处闪耀组织的光辉,事事展现党员风采。

找准工作方向,抓好产业就业帮扶。驻村帮扶,要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立足产业总体布局,结合村情实际,既要巩固壮大原有产业,又要引进促进新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长效发展。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要摸清村情、吃透政策,找准发展方向。要继续支持村级产业发展壮大,结合村级合作社加快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本村产业,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同时抓住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契机,提升村民就业率。

乡村振兴之组织振兴情况汇报 篇8

市委组织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是抓好前期工作调研。由组织部副部长带队,分五组下基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及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二是推行“1331”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骨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实现“两增收一美丽”目标;构建一套运行顺畅、效果良好的农村工作机制。依托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组建民富商务公司,建成XX个村级民富中心网点,构建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落实责任、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和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及完成时限,每个季度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把工作抓实抓牢。建立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乡镇书记分别挂钩联系1个先进点和1个后进点、领办1个党建项目、培育2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每年至少打造1个组织工作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增效。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一线跟踪考察干部范围,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踊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培育典型帮扶转化。市财政每年安排xx万元党建专项经费,通过筛选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重点示范村,着力将联系点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的示范标杆,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二、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选择“生活富裕”,占xx.x%。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xx人、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xx.x%。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xx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xx人,占xx.x%。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三、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xxx家,省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xxxx家,同比增长xx.xx%。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xx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xx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xxx个,示范点xx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xx个,总数达xxx个,同比增加xx个,增长xx.xx%。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xxxx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xx万吨,综合使用量达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xxx%。全市有xxx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xx%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xxx%,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x.x亩地的小麦,产量xxx斤,毛收入xxx元,投入成本xxx元(整地xx元、种子xx元、化肥xx元、收割xx元、农药xx元),人工未计,亏本x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xx.x%。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

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xx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xx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几点建议

x.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x.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xx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x.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上一篇:我喜欢的季节三年级作文350字下一篇: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