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2025-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精选11篇)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1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⑴趣味导入,激发动机。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由图导入、故事导入、儿歌(谜语)导入、演示法导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等形式引出所学内容。

⑵动中求活,拼读音节。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演一演。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n、l和ü相拼规则中,我设计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三个好朋友j q x,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了小ü,小ü小ü有礼貌,急忙脱下帽,问声好。通过学习儿歌,戴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qx与ü相拼,两点要去掉的规则。而在学习n、l和ü相拼,两点不去掉的规则时,我也配上了儿歌:小ü小ü真淘气,整天捣乱和调皮,气得爸妈n和l。小ü小ü知错了,泪珠汪汪有两颗。同时,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从中教育学生应该做个知错就改、听话的好孩子。

②编一编。引导学生将拼音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如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在教每个字母时,给它们编出名字。如:a(小辫儿),t(小伞柄),h(小椅子)等。另外还采用戴头饰表演,“闯关”,“粘年糕”,“摘果子”,“到动物园参观”,“纸牌游戏”,“小青蛙回家”等游戏帮助学习拼音。

③动一动。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35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动”起来。如让他们“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音、做动作”等,这些游戏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一次复习“b、p、d、q”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

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我真为孩子们这些富有创意的想象所感动。

另外,我们还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④画一画。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心灵黑板”上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1”的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ì’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⑶多种形式,巩固拼读。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更熟悉拼音这套工具。我把拼音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①创设拼音化环境。在教室用品上部标上拼音名字,使用拼音化的课表,用拼音给家长写通知,让孩子回去读给家长听,在家中家具、电器贴上拼音标签,每天早上用拼音简单写一件自己亲眼看见或听到的事„„

②词组拼读。每天抽10分钟时间集中练习拼音,有时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我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

和口语交际能力。

③提前读写,巩固拼音。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可以试着用拼音来练习组词、造句的练习。一开始可先用拼音来试着写词语,待熟练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用拼音写下来。这样的练习可以布置在周末做,用对老师说的语气来写。题为“每周一句话”。这一练习不必过于严格要求,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巩固、运用拼音、也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开展得好,今后还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勾通的重要渠道。

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他们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在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很好的途径。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⑴趣味导入,激发动机。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由图导入、故事导入、儿歌(谜语)导入、演示法导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等形式引出所学内容。

⑵动中求活,拼读音节。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演一演。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n、l和ü相拼规则中,我设计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配上儿歌:三个好朋友j q x,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了小ü,小ü小ü有礼貌,急忙脱下帽,问声好。通过学习儿歌,戴头饰表演,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学做有礼貌的孩子,并掌握了jqx与ü相拼,两点要去掉的规则。而在学习n、l和ü相拼,两点不去掉的规则时,我也配上了儿歌:小ü小ü真淘气,整天捣乱和调皮,气得爸妈n和l。小ü小ü知错了,泪珠汪汪有两颗。同时,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从中教育学生应该做个知错就改、听话的好孩子。

②编一编。引导学生将拼音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如声调教学中,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编说童话学习四声。在教每个字母时,给它们编出名字。如:a(小辫儿),t(小伞柄),h(小椅子)等。另外还采用戴头饰表演,“闯关”,“粘年糕”,“摘果子”,“到动物园参观”,“纸牌游戏”,“小青蛙回家”等游戏帮助学习拼音。

③动一动。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35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动”起来。如让他们“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音、做动作”等,这些游戏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一次复习“b、p、d、q”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上来在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我真为孩子们这些富有创意的想象所感动。

另外,我们还利用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来编成“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课时进行放松休息,同时又可以巩固拼音知识。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ri„„

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每次不必一次做完,只要做一段即可。

④画一画。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心灵黑板”上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1”的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ì’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⑶多种形式,巩固拼读。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更熟悉拼音这套工具。我把拼音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①创设拼音化环境。在教室用品上部标上拼音名字,使用拼音化的课表,用拼音给家长写通知,让孩子回去读给家长听,在家中家具、电器贴上拼音标签,每天早上用拼音简单写一件自己亲眼看见或听到的事„„

②词组拼读。每天抽10分钟时间集中练习拼音,有时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我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③提前读写,巩固拼音。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可以试着用拼音来练习组词、造句的练习。一开始可先用拼音来试着写词语,待熟练之后,让学生用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用拼音写下来。这样的练习可以布置在周末做,用对老师说的语气来写。题为“每周一句话”。这一练习不必过于严格要求,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巩固、运用拼音、也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开展得好,今后还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勾通的重要渠道。

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他们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在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很好的途径。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2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新时代,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及学生个性的积极主动发展, 要求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感受到,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可以使学生“爱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知识, 可以使学生“乐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 可以使学生“会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爱学”,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 不再视学习为负担。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手、脑、口、眼、耳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刺激,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讲“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 可先让学生看一段课外阅读材料, 思考性状是怎么遗传的?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 引导学生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屏幕显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以动画形式显示DNA的双螺旋结构, 给出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配对, 形成子链构成两个新的DNA分子的过程图, 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等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立刻被调动起来, 同时, 兴趣和信心等非智力因素伴随着智力活动的进行, 从而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和需要, 激发了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顺利进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原来使用的挂图只能从一个平面去反映结构状况,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能利用立体图来表示细胞的外形以及内部组成。这样形象生动的图像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加深理解。通过教师精心设计, 使学生“爱学”,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二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乐学”,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交流, 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或讨论, 对于所学内容不明确的或不易弄懂的, 可以反复调看。学生还可以带着问题, 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中心的服务器连接, 上网到虚拟科学馆、生物园、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在网络教学中, 可以轻易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分化”一节时,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 通过在网络中搜寻出我国和世界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和成就, 同时还可以就某些问题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 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解决了多年来生物学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实际, 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网络技术可实现生物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和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平等互动。

三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会学”,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既能培养学生发现、创新思维的能力, 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 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教学“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课时, 学完了课文内容, 我又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探讨DNA的复制方式的吗?如果有兴趣的话, 可以自己去互联网上遨游一番。下节课, 你们将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和沟通, 课文中的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并且准备以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同学们特别感兴趣, 回家以后就忙着上网查找资料。在下节课上,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 人人发言积极踊跃,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就这样, 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 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 他们发现、创新思维能力, 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是教学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 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 并注重在教学工作中, 积极探索和实践, 合理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探索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游戏 探索

游戏是一项思想性强,并具有一定竞赛因素,以生动活泼形式出现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是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亦是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

通过游戏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战备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振奋革命精神,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忠诚老实、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发育、增进健康,发展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掌握跑、跳、投等基本技能。运用游戏,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时,兴致勃勃、情绪热烈、气氛活跃,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学习和提高田径、篮球、排球和足球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游戏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能发展机智、敏捷、迅速和智力。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游戏向学生进行教育,将游戏配合基本教材进行教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一、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1.游戏运用于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组织

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主要通过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报数字游戏、反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如球类教学中可选用“人手一球”、“击鼓船花”游戏,通过不同方式的传球,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肢体,快速有序地分发器材。

2.游戏运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肢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进入工作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椐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如跑动中的“听数抱团”、“拉网捕鱼”、“传球触人”等,可使学生跑出快乐,跑出兴趣。

3.游戏运用于专项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作好充分的准备。由此可以选用创编一些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同的游戏作为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例如,体操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游戏。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长江与黄河”、“叫号追人”等。这些游戏应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不仅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游戏在基本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须条件。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的、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田径教学中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教学打基础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的游戏,巩固提弯道跑技术。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又一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要求、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三、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1.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此,教学大纲安排了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但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2.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动量较大,运用游戏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但兴奋性过高时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四、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间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融为一体的游戏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人恢复较好的身心状态。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征,选用或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活动。如“组字”、“摆图案”等游戏,具有利益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五、结束语

游戏是学生的“良师”,是体育老师的“益友”。有了它,一个枯燥的练习可以变得津津有味,一个沉闷的教学可以生气盎然,游戏还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我们呼唤有更多的游戏“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我们期待对游戏的研究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并助体育的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倪宏江.“分层次教学”尝试.体育教学杂志,1999(4).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邱雍炭.高中体育课堂“分流教学法”探讨.体育教学杂志,1999(4).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4

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文/穆贵超

摘 要: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是有效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活动;学习积极性;趣味

小学英语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实践,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口、眼、鼻、耳等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天生具有好动的特点。要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较为枯燥,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让机械的.单词学习动起来,能让句型练习活起来。如,教完11――20的数字后,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上玩溜溜球的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边玩边数,这样学生在玩中就会兴趣高涨,热情洋溢,并且也很好地练习了数字。在教学方位词left,right,up,down时,为加深学生印象,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说的方位词做相应的动作,说left的时候,学生身子向左移,说down的时候,学生就坐下,说up的时候就站立……然后,待学生熟悉以后,让学生上台来喊口令,这样,让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觉得轻松愉快,并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单词或句子时,教师不要只让学生读、背,还可以直接示范,带着学生做动作,动作的幅度可以尽量大到夸张的程度,也可以尽量说得夸张,只要学生喜欢,不违反教学规律就行。例如,教学“tall”时,可以尽量踮高两脚,甚至夸张些,站在凳子上,而教学“short”就尽量下蹲,直到最矮。另外,在设计各类游戏活动的时候,无论是上台表演、小组合作探究,或是其他的练习都要趁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团结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魅力。

游戏教学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要小学生整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都跟着教师的思路学,那对有些小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符合的游戏,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姚小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J].小学时代:教师,2010(07)。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5

合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而“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新摸式。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非常的适时和必要。反思当前的体育教学状况,就不难发现,课堂中学生就是缺少合作学习的意识与必要的能力,这跟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点拨缺乏有关。目前大多数合作学习往往是流于形式,生生、师生之间虽有合作学习之机会,但其实效并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成为全体体育教师急需探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几点想法。

1、提供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要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这平台上展示自我,显示风采。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小组伙伴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推动学习,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集体活动。而教师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情景,最关键的是教师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2、抓住特征,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

中学生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去选择最佳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时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年级的体育基础,选择运用方法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术技能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只要课中教师安排适当,学生就容易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3、建立常规,构建合作学习的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把这些规章制度深入到人心,这一点对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譬如,优秀学生的主角地位,差生的配角和依懒性等。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主、自信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建立合作学习的常规。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各小组产生组长,同时,应让学生明白:一个组是一个单位,也是一个核心,各组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建立常规,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日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安排,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各组之间要进行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互帮互学,促进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充满激烈的竞争。学生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适应社会能力目标得以逐一实现。但目前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各种能力欠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辅导和培养。

4.1 培养学生学会听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他人精华,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更正自己的行为。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在中途打断他人的话题,这一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调控。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当别人发言时,一是要学会认真地听,二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插嘴。倾听同学表述后你如有什么不同意见想表达时,应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加以归纳,作些总结性点评。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意识到倾听的益处。

4.2 培养学生学会说

培养学生学会说,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必要途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合作起来容易与他人沟通,通常表达起来头头是道,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学生则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且不敢说,长此下去,优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状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敢说。合作前,教师运用提示和预约的方法,鼓励部分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发言。譬如:“今天我们做一个‘赛龙船’的游戏,老师希望***,**等同学能先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说好不好?”接着,用掌声欢迎***等同学发言,等他们讲完后,老师又用激励的语言加以表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合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强自己要说的信心。

其次,培养学生能说。当学生都敢于说话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激发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效果清楚的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老师与同学表达学习与锻炼的心得体会,或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及疑难问题提出看法,在反馈时让他们带头先说,再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评价和学着说。让大家知道,讲话时应声音宏亮,讲解清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说话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让学时学会争辩。其实它是一种讨论的据理之争。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必须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做前滚翻动作时的“团身”练习,要求团身紧是为了便于滚动与滚翻,要求学生用自己正确的示范和说理的方法在争辩中明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效。从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5、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好时机,是学生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怎样去组织好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5.1 当活动中有诸多方法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民间体育跳短绳中,其花样较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动一番脑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各小组的花样跳绳比赛。看一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跳得花样最多!”这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先让大家商量讨论跳绳的方法和花样,并在各小组之间加以巡回辅导,然后,利用规定的时间,各组展示花样跳绳比赛。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临时请几位学生加以分析评判。这种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5.2 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日常课中,往往碰到学生对老师安排的课题因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问题而不能完成。即学生在独立探究中会出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通过仔细观察动作全过程,能相互启发,掌握方法要领,提高运动技能。譬如:一脚踏在30CM宽的起跳区起跳。学生常犯的错误有三种:一是离起跳去较远,而是超越起跳区,三是踩线。在分组练习时,一部分学生做练习,另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观察同伴的起跳动作,及时提示练习者调整起跳距离,通过几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在规定的起跳区域内完成起跳动作。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5.3 当全班学生完成动作困难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是常规教材。但是,“齐步--走!”,“跑步--走!”的动作往往不整齐。于是,可以借鉴合作学习的方法,先全班学生集体练习呼合,接着了解动作要领,然后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既当动作的指挥者,又当动作的执行者。即轮流当小老师,经过多次练习后,再进行全班操练,其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动作整齐划一。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感受

6.1 课前的认真准备,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教案,包括室内的体育理论课(有的课题内容应先让学生知道一定的理论知识),场地器材的设计与准备等都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

6.2 加强指导,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要加强课内巡回辅导,并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有思维、思考、想象、构思的空间,同时应适时调控,力争通过自主或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是提高合作学习的关键。

6.3 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归宿。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通过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就为他们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新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效。这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美好归宿。

巧用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教学 篇6

“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教学的结果来界定, 比如:“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根据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特征界定, 比如:“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符合规律性的教学, 是有效果的教学, 是有效益的教学, 是有效率的教学”。笔者认为, 把上面的两种观点有机综合, 才能更为全面的把握“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 “合作学习”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 那么,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近三年, 经过多次的“有效教学”、“合作学习”专题研课、观课与上课, 笔者对如何适时、适度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落实“有效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一、因“需要”而“合作”, 确保教学活动的意义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不是为了跟潮流, 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而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 获取很多组数据, 然后一一列举在黑板上验证, 显然是没有可操作性的。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它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迅速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又能让学生自觉合作学习。只有在个体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 学生才会产生主动合作的需要, 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有意义。。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学生、分析教材, 预测课堂上可能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需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问题等。筛选出具有一定深度、探索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问题范围广, 合作的几率相对就大。教师预设问题时, 需要把问题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此类问题才最具探讨价值。

例如, 二年级教学“平均分”时, 要求将42根小棒分给组里5个成员, 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发现孩子们处于不同的数感发展水平, 有1根1根地分, 也有2根2根地分……分到最后, “只剩下2根小棒, 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畅所欲言, 说:“每组有6人, 只剩下2根, 这2根就不能再分了。”而也有学生说:“可以分给组内的2个同学呀!”更多同学觉得不行, 这样不公平。如此的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因此, 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便可在数学课堂上增设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三、密切关注“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 及时调控、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身份不是是旁观者或局外人, 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教师应尽量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有效倾听学生的讨论或发言, 及时给予指导, 提前扫除合作障碍。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 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合作学习中, 如果教师只布置任务, 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结果的反馈, 学生就会觉得合作学习虎头蛇尾, 甚至迷失学习方向。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及时发现合作学习的亮点, 进行评价与激励, 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四、细化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很重要。通常以任务驱动式形式展开组织, 先布置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此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要重视对各合作小组组长的培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并能通过倾听思考, 学会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取长补短。让学生逐步学会合作, 就能使教学活动更加有序、有效。

五、“合作学习”不可“越位”, 要让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中,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两者是并存的, 缺一不可。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强调开展合作学习并非要挤占独立思考的空间, 因为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而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完善和提升。学生没有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 知识就无法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多数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那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了。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 应和谐共存于有效课堂。那种盲目的过多的合作学习, 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与有效教学是背道而驰的。此外, 合作学习的开展还切忌“形式化走过场”、切忌“学生参与冷热不均”等。

“有效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 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建构的过程。开展合作学习, 能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鼓励合作学习。有效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应致力于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情境, 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提升交往能力打好基础, 让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学会分享、学会学习。长期秉持这样的理念, 坚持这样的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就会充满智慧的火花与和谐的氛围。

摘要:长期以来, 由于社会对考试分数的过度关注, 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教学质量评价取向, 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恶化, 学生学得辛苦, 教师教得疲惫。课堂教学效果差, 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有效教学”成为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谨从如何巧妙组织“合作学习”的角度, 结合笔者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探讨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 (P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16) , 2004.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7

一、游戏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

由于是以教育为最终目的的,所以,设置的游戏拥有的教育性是极其重要的。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品质,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这就是游戏式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具有教育性,要将一些美德教育融入体育游戏当中。比如:为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有一定强度的游戏;如果想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就可以设置一些分组比赛式的游戏;如果想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智力,就可以加入一些益智元素等等。教师在创编游戏的时候,可以对既有的游戏进行大胆的改编,加入新的元素;也可以全新的创造,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游戏;甚至还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发地创造游戏,在创造中他们能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老师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要细致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表现多多观察,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来设置合适的游戏。

2.趣味性

体育游戏必可不少的特征,那就是趣味性。任何游戏,如果没有趣味性的话,那就不能称之为游戏。学生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如果游戏没有趣味,就没有吸引力,学生就不会投入到游戏中。为了使游戏具有足够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游戏创编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年龄特性进行关照,可以对游戏的动作、情节,增加新的元素;甚至可以用一些体育器材,增加游戏的方式。只有在趣味性上下工夫,学生才会投入到教学中来。

3.合理性

新创编的游戏还要符合另一个原则,那就是合理性。在体育教学中,锻炼身体素质是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在进行游戏设置的时候,要注意游戏中运动量的安排,是不是符合学生的需要;也不能太过于简单,使学生在游戏的时候,收获不了多少东西;另外,还可以对游戏加入一些情节,让游戏更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

高他们的兴趣。

4.安全性

在游戏的创编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还有游戏的安全性。设置的游戏,难度不能太大,不能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另外,游戏中不应出现一些过激的暴力元素,给小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再者,游戏中的规则要合理严谨,防止学生出现状况外的事情;最后,在游戏前,要提前看一看游戏的场地,会不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性对于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学生欢快地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集中注意力,防止他们走出视线,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事故。

二、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

1.以游戏开始体育课程

学生在参加体育课时,刚从教室走到了户外,一般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身体与心理,做好了准备之后才可以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在课堂的一开始,一般要进行整队,以帮助调整学生的状态,这时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戏,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数学加和报数”等等。

2.游戏式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设备,一般都是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而已。这些肢体活动基本上都沿袭着传统的那套活动体操,完全没有什么新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在肢体活动中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环节,使学生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在进行游戏的同时,也得到肢体的拉伸,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比如,创编一些好玩有趣的准备舞蹈,让学生在音乐中起舞,告别传统的没有新意的准备活动。

3.以游戏结束课程

经过一节课紧张激烈兴奋度高的体育活动之后,学生在情绪上与身体上依然是亢奋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在最后的时间里面,慢慢地从亢奋中调节过来。从情绪上与身体上都恢复平和的状态。游戏上面可以选择一些运动性不是那么强,轻松又幽默的,让学生舒缓身心。比如,进行“听指令深呼吸”的游戏等等,调整学生的呼吸。让学生能够极快地从体育课堂的状态中调整过来,方便学生再度回到室内,参加室内活动。

以游戏式的教学,可以让教师不再面临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上课状态不好不投入的局面。如果设置得当,甚至一整节课,都可以从头到尾在做不同的游戏,这样学生一听到要上体育课,

就会十分期待,体育活动也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了轻松愉快的基本印象,也容易更好地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当代青少年的身體素质并不算很好,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没有兴趣,通过游戏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整体提高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印丽梅.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

[2]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3(35).

[3]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教学法 现状 策略 注意事项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入新型教育模式——游戏教学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现在的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为课堂主导,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问,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不能接受新型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练习,游戏教学法不能达到传统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心思比较浮躁,采用游戏教学法不仅不利于教师管理学生,还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3.游戏教学法尚不成熟

由于游戏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较短,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校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摸索新型教学模式,担心这种不成熟的教学模式会耽误正常的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游戏教学法,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游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策略

1.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能够接受游戏教学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因此,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了解新型社会的需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2.把游戏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游戏教学法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课本知识,采用合理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如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奇偶数的区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游戏:把奇偶数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抽取卡片,区分和辨认卡片中的数字,从而加深学生对奇偶数概念的理解,熟练地区分奇偶数。

3.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扩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拓展课外知识,游戏教学法能有效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有关圆的课外知识。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又能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

游戏教学法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切实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管理。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教师必须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有效地管理学生。游戏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去发现,并及时解决。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春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7).

[2]罗敏文.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9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农广校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素质教育.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运用直观明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但是,这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进行素质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主要的还是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几何》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农广校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农广校学生的基础,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用直观教学就是在数学课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在教学中更加直观、易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下,在《几何》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必须善用简单的教具、模型,让学生亲身感受、自我体会,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性思维;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性思维,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本人在《几何》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的体会.

1.强化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概括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起点.学习数学必须强化概念教学,《几何》的逻辑性特别强,更要根据概念的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激发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概念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依赖关系.作为数学概念,一般不同于其他概念,由具体直观的形象通过抽象的思维活动概括出来的概念,应尽可能通过直观教学,使整个思维变得更容易掌握.

例如,在“棱柱”的概念教学中,一般教师会先提出概念再让学生观察模型,但是反过来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在具体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观察其主要特征,再抽象概括出:“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感到直观形象,记忆牢固,掌握准确,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又如在“异面直线”的概念教学中,如果先讲述概念,再展示模型,学生一般都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经学过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我用两条小木棍演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再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模型,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会总结出两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情形,根据学生这种认识,再结合课本给出“异面直线”的概念.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的认识当中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从学生思维的认识过程来看,直观感性的认识就是思维的起点,再由具体性上升到抽象性的概念是一个概括的过程.通过直观教学概念,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直观理解公理、定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公理定理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但学生在学习公理定理的过程中由于害怕公理、定理的抽象性,通常只求记忆不求理解,在应用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在讲解公理、定理的时候,必须直观地讲明公理、定理所表述的内容和应用的条件,让学生理解透彻.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为模型进行直观的教学.

如在讲解确定平面的条件“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个顶点作为直线外的一点,所对边作为直线建立模型,当三角板的顶点或边的位置变动时都会引起三角板所在平面位置的变动,这样直观地讲明“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个公理.又如在讲解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时,学生都知道“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但也有“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为什么这里平面只能用两条相交直线确定而不可以用两条平行直线确定呢?学生会有这个疑问.为解答学生这个疑问,在讲解这个定理时教师可以把课本和讲台作为两个平面,课本两条对边作为平行直线,演示“两条平行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而这时课本所示的平面却不一定平行于讲台所示的平面,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了解到两条平行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但它们所确定的平面却不一定平行于这个平面,只有“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才是“两个平面平行”的必要条件.

这样通过建立空间模型讲解公理、定理,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这些公理定理的内容和成立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公理定理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直观严谨地解题,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农广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态度也不够严谨,初次接触立体几何,在解题时较难根据平面图形直观地想象出其空间结构,而且经常忽略过程的论述,而直接应用相关结论解题,解题过程缺乏逻辑性,解几何题往往变成解代数题.如书本中例题:如图,直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有A,B两点,在α内过A作AC⊥l,在β内过B作BD⊥l.已知AC=6 cm,BD=24 cm,AB=8 cm,求CD的长.

在解这道题时,连接BC,CD后,部分学生还不能看出△ABC和△BCD是直角三角形,这时可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作出它的空间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完成这一步后,很多学生又常常会忽略论证△ABC和△BCD是直角三角形而直接应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BC,CD的长.所以在完成概念和公理定理的教学后,教师还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调解题的严谨性.在讲解这个例题时必须强调利用已知条件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及线面垂直定理证明△BCD是直角三角形,并用严谨的格式组织解题过程.这样要求学生用严谨的格式解题,通过训练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格式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10

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能阶段, 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 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 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 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 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 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 场地、器材及比赛时间, 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它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许多资料表明,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 动机是正确的, 但也应看到, 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 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体育教学模式相对固定, 千篇一律, 使学生失去兴趣造成的。在体育教学中, 多利用游戏手段,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游戏, 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 在教学训练中被广泛应用, 可见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1 游戏的选择。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 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素质的提高, 教材内容应多样化。

1.1.1 选择一般身体发展的作为准备活动的游戏 (如“拉网捞鱼”等) 。

1.1.2 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 (如“迎面拉力跑”等) 。

1.1.3 选择完成某些教学训练任务的为教学训练手段的游戏 (如“先进间跑投篮接力”) 。

1.1.4 选择能使游戏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高度集中, 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训练中来的游戏。

1.1.5 选择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或在体力上得到恢复的放松性游戏。

1.2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1.2.1 一般准备活动是慢跑、行进间操、定位操, 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方法, 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又有利于组织教学, 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 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1.2.2 专门性准备活动, 如短跑教学课, 可采用训练加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 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 可采用“两人争球”、“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 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 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 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1.2.3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 正确运用游戏法, 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 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行进间跑投篮接力”“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 灵活了教学方法, 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 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 使学生跑出恐惧, 跑出厌倦, 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接力跑比赛, 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网、缩小场地, 对规则进行变异等,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1.2.4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 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 不宜采用游戏法, 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 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 建立动力定型。

1.2.5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 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 可以增加趣味性, 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 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护球破坏”“打活靶”等游戏, 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 学生比较兴奋, 积极性较高, 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防止负荷过大, 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1.2.6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 有助于消除疲劳, 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 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 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能性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 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 使机体的生理、心理行到放松。

2 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2.1 体育游戏的讲解

2.1.1 讲解时注意事项。

首先应注意教师与游戏者站立的位置, 教师应站在游戏者都能看见和听得清的地方, 讲解要简明扼要, 并注意不让游戏者面向阳光或迎风站立。

2.1.2 讲解游戏的顺序为:

游戏的名称;场地布置;游戏者的队形及站位;游戏的方法;游戏的规则与要求;游戏的结果。

2.1.3 讲解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掌握游戏的过程和方法, 应采用讲解与示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又要讲解示范动作的结构和要领, 帮助游戏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此外, 在讲解游戏内容时, 还要对游戏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自然常识的教育。

2.2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游戏应在教师规定的信号下开始, 在进行中, 教师应观察游戏者的行动, 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 及时补充说明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使游戏能正确地进行;及时教育参加者自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员, 对于违犯纪律的行为, 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教师善于观察与调整游戏的活动量, 如发现运动负荷不足或过大时应增减活动的紧张程度、比赛的次数, 扩大或缩小场地, 或者进行轮流活动和短时间的休息 (休息时, 可评定学生在执行规则方面的情况, 提示游戏者要遵守规则, 注意安全的研究战术等) , 对体弱与病残者更要特别关心, 给予区别对待。如发生偶发事件应及时进行教育。

2.3 做好裁判工作。保证游戏活动始终能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在裁判游戏工作过程中, 裁判员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监督遵守规则的情况, 才能保证游戏的教育作用, 否则就会降低游戏者的情绪, 甚至会发生互相争执。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 也可以由游戏者担任, 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 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2.4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适时结束并总结。活动时间已到, 活动次数完成, 活动目的达到, 参加者尚未疲劳, 余兴未尽时, 要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进行总结。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 其效果都不好, 而应在规定时间划规定的次数后结束, 或当学生较满足, 还有余兴, 但又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在游戏结束前, 教师应预先提出结束的时间。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结果, 对活动过程中参加者的表现进行讲评, 指出双方在遵守纪律和规则、运用技术与战术、发挥集体智慧等方面的优缺点, 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 应提出表扬, 对游戏的失败者, 不应指责, 而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 克服缺点, 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讲清下次再进行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鼓舞精神, 提高兴趣。总之, 在总结中, 评定要公平合理, 要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以使参加者通过游戏受到教育, 学得知识和技能。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 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 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选择的科学的运用, 并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科学、新颖。使之成为学生实施健身教育的一部分, 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5 (5) .

拼音教学中运用游戏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运用

游戏活动体育教学技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在进行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就要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要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之中,让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得以缓解,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和其他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素质。

一、游戏法概述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我们还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游戏教学法有这很强的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进行减压,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教学法还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人数较多,所以没有一定的纪律是无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戏教学法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团队精神,还有效地缓解了自身压力,同时增强了组织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二、体育游戏活动原则

将游戏加入体育教育中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疯玩,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基于此点考虑,一些游戏就需要有它的原则。

1.趣味运动。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同时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这一特点将趣味性和运动性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竞争性强的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出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可以得到锻炼,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2.差异化运动。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的情况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划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比如,这个时期的男孩子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反之,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比较文艺的,那我们就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这样因材施教,结合他们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活动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不能脱离教材。无论哪一种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开展的,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要将游戏和教材相结合,让游戏成为服务于体育教学的工具。所以,游戏设计要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4.安全问题。体育课是一门户外运动的课程,这就不得不强调安全问题了。体育课运动量大,运动范围大,同时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运动,以防扭伤的情况。还有,在上课前要对班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了解是否有重大疾病史。在游戏的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一定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三、体育课中游戏的开展

1.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身体状况,根据这一状况制定相应的活动,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工作。还要让学生们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在上课过程中出现扭伤、拉伤的情况。准备活动可以选择跑跳类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

2.进行诱导。在体育教学中会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掌握时会有些吃力,从而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类似的游戏,让学生们的大脑中大概有这个动作的印象,然后在通过分解的动作加以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掌握这一动作。

3.提高身体素质是关键。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这也是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所在。我们可以采取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法来改变一些枯燥的运动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地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学生不喜欢枯燥的跑圈式活动,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追逐类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跑圈不再枯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比赛要公平。体育运动就一定会有比赛,比赛就一定会有裁决,教师一定要做到裁决公平,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做出准确的评判。尤其是对竞争比较强的游戏,我们要用公正的评判让学生信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减少师生之间的差距。

5.调节心理,恢复体力。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调整学生的情绪,降低学生的疲劳度,使学生的体能尽快地恢复,使学生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放松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使学生得到放松和缓解,从而达到身体机能的放松。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教学法不得不说是新教育改革下的一个突破,他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地减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然,游戏教学法不能脱离教材,老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受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缓解压力,同时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井贵;;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28期.

[2] 陆明;;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4期.

[3] 曹东丽;;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年21期.

上一篇:新学期国旗致词下一篇:有关春节的英语作文2个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