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产业发展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芜湖市产业发展(推荐8篇)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1

着产进促工崛认的节展障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制定和实施好《芜湖市节能环保业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快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步推进芜湖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进芜湖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速推进业强市步伐,实现芜湖市在国家中部发展战略中的率先起具有重要意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真分析了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宏观背景、市场环境和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领域,以及发展的保政策措施。

一、规划的必要性

1、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世界一次能源缺,而我国一次能源更为紧缺,采取各种技术和政策手段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是解决未来能源路的必然选择。

2、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问题使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必然

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会议最重要、最热门议题之一。资源环境的压力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增了强大动力。因此,节能环保产业吸引的投资将飞速增。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中,必将成就和催生一大新兴行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

3、政策和经济环境昭示着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非常广阔发展前景

中央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国家政策上的扶持、政府采购拉动及巨额专项资金的投入,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发展和迅速壮大节能环保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

二、节能环保产业定义概述

(一)节能环保产业内涵 乏大出成的添长批的的增业竞经保商并产保及节业竞位环保业新展济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以节约能源,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的,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业流通、资源循环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行业总称。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能源产业。其核心是节能环装备制造及配套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以市场的建设。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具体领域

根据国家重点支持及相关领域,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能环保产业的具体领域作如下分类:

1、节能产业(1)节能装备(2)节能材料(3)节能产品

(4)节能服务产业

2、环保产业(1)环保装备(2)环保产品

(3)环保服务产业

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资源循环利用设备(2)资源循环利用产品(3)相关服务行业

4、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当前新能源产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核能等。

(三)节能环保产业特征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具有下述特点:(1)产品向高端延伸加快;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中低端产品产能相对过剩,争激烈,企业普遍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高新产品行业地,产品比重向高端延伸加快。(2)全方位渗透性加深;

随着资源环境成本逐步提高,企业普遍加强了行业节能保产品的应用,同时,社会消费理念发生转移,节能环技术向各行各业渗透加深。

(3)区域性和政策依赖性加强。

政府高度参与性和社会关注度推动全社会节能环保产的资金来源、管理体制、公司结构。产业结构形成了全的变化,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节能环保产业发不平衡。同时,政府的参与特性也直接受制于区域的经发展状况。

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一)芜湖市工业经济现状 基备现主值总加节成余节炉炉工工广变汽器基有新型芜湖水业斯璃件建在中共芜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芜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器、装制造为重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2008年实工业增加值4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年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37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二)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概况

2008年芜湖市规模上的节能环保企业总计64家,工业产值116亿元,约占芜湖市工业总产值10.3%。工业增值约32亿元,约占芜湖市工业总增加值7.8%。芜湖市能环保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 1.余热利用装备

芜湖余热利用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早,产业规模已初步形,余热利用装备企业主要有6家。主要产品有水泥窑炉热锅炉、有色冶炼行业(包括炼铜、炼铅、炼镍等领域)能余热锅炉、钢铁行业(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余热锅及余热锅炉配件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海螺川崎、金鼎锅、汉光工业炉等。工业总产值29.08亿元,约占芜湖市业总产值25.5%。工业增加值约13.9亿元,约占芜湖市业总增加值43.6%。2.节能机电设备

芜湖节能机电设备企业共有23家,涉及产品领域比较。主要有余热发电成套设备、节能型变压器、智能化输电设备为代表的特色节能产品和家用电器、机电设备、车产业、信息产业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节能电机、变频、空冷器等产品。行业龙头企业有奇瑞汽车、鑫龙电器、伊埃(芜湖)川琦、金牛变压器、美的空调等。3.建筑节能环保材料

芜湖涉及建筑节能环保材料企业共有46家,主要产品保温隔热板,粉煤灰加气混凝土,保温砖,环保涂料、型低能耗的塑钢门窗、节能灯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海螺材、神剑新材料、新瑞新型建材、振利节能等。2008年湖市建筑节能环保企业工业总产值约为44亿元,约占芜市节能环保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1%。4.新能源产业

芜湖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能、核能等产业。芜湖市太阳能产业主要指光伏发电产,主要企业为升阳光电科技、信义玻璃、长信科技、贝特新能源等,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单晶硅硅棒、光伏玻等;风力设备企业包括华鑫精密铸件、容川风电机械配、富山重工等。生物质发电、水电、核电企业均处于在或筹建阶段。

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材业绿大金锅污处完机专效人动加有成域示资相严的承以城芜湖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主要有7家(不含建筑节能环保料企业),主要涉及再生金属、垃圾、农林废弃物、工废弃物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企业有精诚铜业、州环保、物资交易市场等。6.环保装备

芜湖市环保装备在垃圾焚烧处理和污水、污泥处理这两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主要代表企业有鼎锅炉、海螺川崎、华林环保等。主要产品有垃圾焚烧炉,污水、污泥处理设备(沉砂池设备、水处理设备、泥脱水设备和脱水后污泥处理设备等)、除尘以及尾气理等设备。

(三)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存在问题 1.产业布局分散,关联度不高

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目前仅有奇瑞节能汽车具备相对整的产业链,其余大部分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生产能力较强,配套较弱,缺少整体产业园区。企业间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全面形成,缺乏产业集聚益。

2.产业规模较小,附加值不高

芜湖大多数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才等因素制约,缺乏总体发展的规划。大企业的龙头带作用和品牌效应不够强大,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高附值、高技术水平产品少。

3.产品技术缺乏优势,原创能力不足

芜湖节能环保产业生产企业虽然有不少有特色,有市场,优势的产品,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系统集能力和总成配套能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领参与竞争的产品品种单一。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备、缺少范工程平台。

4.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配给渠道不畅

芜湖市企业发展主要要靠自主投入。虽然行业的技改投逐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绝对值较少,与周边发达城市比有一定差距,投资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没有形成,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投资的软环境相对滞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四)芜湖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芜湖毗邻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居华东中心位置,具有东启西,连南接北,居中靠东,临江近海的区位特征。芜湖为中心,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有着40多座大中市、3亿多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2.交通便捷 多重个最场的代体升装在人加力工区发环湖区气大业种年取力中立围芜湖与长三角连接的立体化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有条铁路、高速公路在芜湖境内交汇,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万吨级深水良港,是国家对外籍轮开放的港口,是中国大的内河煤港。芜湖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均仅1小时车程。3.产业基础较好

芜湖工业门类齐全,企业集团发展能力强。以奇瑞代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海螺代表的材料、以美的、日立表的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工业系呈现出重工业化明显,轻工业也急需节能环保产业提。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纺织服、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也发展迅速。4.创新能力较强

创新平台的功能较为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明显,尤其重要节能环保领域集聚了广泛的工程技术、机构及研发才,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5.承载能力较强

芜湖现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工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竞争、投资环境均名列中西部地区开发区前列。芜湖出口加区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外贸出口加工。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县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能力较强、发展境良好,是各类投资者适宜的投资载体。6.要素资源丰富

芜湖拥有长江岸线7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1公里。芜水资源丰富,芜湖段长江年平均流量9万亿立方米,城日供水能力52万吨。芜湖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天然接受城市。在芜湖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中国第五钢铁生产企业马钢集团、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制造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还有铁、铜、锰、锌、石灰石等55矿产资源,储量达100亿吨。7.体制机制较为完善

芜湖享有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和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多来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清廉政府,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城市综合竞争报告中,芜湖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两岸四地200个城市第31位,列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1位。

四、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框架、战略及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促进中部崛起、国家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政策机遇,紧紧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市发展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经业供能力为核心,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以发展循环济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新的支柱产,为将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支撑。

(二)发展原则

1.突出重点、着眼市场原则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明确未来发展的特色优势行业,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区特色的产业、技术和产品。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原则

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自主品牌产品,注重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原则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以已基本形成的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培育新兴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配套链条,扩大产业集聚规模,极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4.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和信息引导。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制定产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5.优化环境、引导消费原则

强化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形成高效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投资环境。转变消费观念,倡导节能环保消费理念,引导合理的社会消费方向。重点发展、适度超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三)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和安徽省实施“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的战略契机,大力发展七大重点领域,推广四大重点工程; 力争2012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新增投资260亿元,销售收入超680亿元。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累计新增投资480亿元,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0%以上,形成芜湖市新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战略 1资源整合战略

发挥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实力和资源优势,以生产要素资源整合、构建产业集群基地、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和实施扶优扶强为重点,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

2产业提升战略

适应市场竞争态势,以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标志,实施产业提升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主导产品的调整和提升,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水平的提升,工艺装备的更新和提升,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提升。

3外向拉动战略

充分利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经济趋缓所造成的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推动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拓展。充分利用芜湖地域优势,结合产品结构调整需求,主动承接长三角经济区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和产业的梯度转移。

4延伸拓展战略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确定的发展战略重点,充分发挥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现有技术和产品优势,按照技术相通、工艺相近、市场相融进行产品线的整合与延伸;希望在经过周密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下,为求得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积极拓展出新的产业和产品领域。

(五)产业布局

芜湖在合理的产业布局基础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配件、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光伏产业、节能环保材料、节能机电设备、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七大领域及再生金属循环利用、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城市节能产品推广、农林废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四大工程。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大工程、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芜湖市以七大重点领域为中心的节能环保集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五、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重点领域

1.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配件

重点建设奇瑞节能环保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打造芜湖技能环保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汽车整车产品基地、汽车零部件产品基地、新能源汽车产品基地等三大产品基地,同时建设相应的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汽车文化娱乐、汽车零部件交易平台、汽车及零部件的第三方物流、汽车教育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在汽车部件方面,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零部件,培育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能力,增加零部件附加值。

2.余热余压利用设备

依托水泥、钢铁、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推动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制造成套化、系列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一个以海螺川崎为龙头的完整而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打造芜湖特色的余热余压利用行业动力装备集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为芜湖市大型风电设备、核电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

3.光伏产业

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机遇,依托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节能改造工程,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通过长效机制,打破制约瓶颈,推进现有光伏产业和光伏电站项目的加快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电池组件、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及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企业,拓展光伏产业链,开拓芜湖光伏产业发展新天地。

到2015年,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0MW。

4.节能环保材料

新材料是芜湖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节能环保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环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核心技术和产品,研究低能耗、绿色生态的技术,研究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技术。借鉴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成功经验,依托国家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产业。

1)建筑节能环保材料

芜湖新型墙体材料企业50余家,应积极培育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脱硫石膏、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纸面石膏板等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2)节能结构材料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先进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重点发展膜分离技术及硬体纳米膜材料,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产品。

5节能机电设备

把握国家节能减排机遇,加强节能机电设备的技术引进,及本地企业的研发工作,立足原有产业基础,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初步形成配套完整、相互支撑的产业集聚。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配套产品企业。依托芜湖奇瑞汽车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型汽车配套机电设备;依托海螺川崎等余热发电产业,大力发展余热配套节能电器设备;依托美的、日立等,大力发展家电配套节能机电设备。

6环保装备

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治理力度的加强,建议芜湖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放在污水、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以及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适当发展环境检测设备。

鼓励环保装备生产企业向环保工程的工程承包方向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为芜湖环保装备生产企业与本地环保建设项目的联系搭建平台,积极支持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把环保装备产业建成芜湖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7节能环保服务产业

“十一五”环保规划出台、节能降耗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给中国节能环保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芜湖在节能环保服务行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将对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芜湖市应加强与高校、科研、设计、咨询公司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技术,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机构,推动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工程

1.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工程

由于市场需求强劲,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达相当规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废杂金属回收、拆解、生产、加工体系。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芜湖市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必须加大发展力度,做好“三个一批”的重点工作,即抓一批重大技术、抓一批重大项目、抓一批重点企业和园区,列入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2.汽车零配件再制造工程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一个既节约资源,又突出环保的产业,再制造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有限资源的浪费。目前中国起步较晚、认知度低、技术落后、流通不利以及法规与政策不完善等等因素,也制约了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向前发展。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却极具发展潜力。

3.城市节能产品推广工程

路灯太阳能化:城市道路照明要向“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照明”方向发展。太阳能路灯正成为城市道路照明行业的新宠。

建筑节能化: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家用及办公电器推广化:推广高效节能灯、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城市交通: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4.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工程

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工程旨在促进生物质能技术进步,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近期农林废弃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的重点领域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生物质气化(炭化)发电。

六、发展芜湖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牵头单位:发改委;参与单位:经委、城乡建委、环保局等)

建议成立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集聚各方面资源,切实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协调各部门、各地区间的行动。

(二)落实规划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牵头单位:发改委;参与单位:经委等)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国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和芜湖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产品市场需求,编制节能环保产业、产品发展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产品、开发的重点技术,支持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组建节能环保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规划实施。

(三)完善管理体制,提供体制保障(牵头单位: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单位:统计局、发改委、经委等)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根据节能环保产业理论,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指标分析。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全面系统地收集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信息和国内外发展动态,为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四)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资金渠道(牵头单位:财政局;参与单位:发改委、城乡建委等)能纳节使中进项鼓租环人不能究相能内业单经境在作基或备外的 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编制节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将重点项目优先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市政府建立发展能环保产业发展资金,对重点项目实行倾斜,合理安排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作用,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程。积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申请银行信贷和国家专资金,进行设备租赁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节能保产业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牵头单位:事局;参与单位:教育局、科技局等)

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节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和推广应用。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用人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培养节环保产业建设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省外、国内外专门人才,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节能环保产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

(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牵头位:市经济合作办;参与单位:商务局、外办、发改委、委等)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2

1 医疗旅游的现状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 (WTO) 对医疗旅游 (Medical Tourism) 的标准定义为: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医疗旅游产生的原因是人们因定居地的医疗服务价格过于昂贵, 医疗体制不太完善, 到异地 (跨地区或跨国) 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 并和当地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从本质上来看, 医疗旅游是兼具旅游业和医疗行业两个行业特点, 行业优势充分互补发挥的新兴产业。

医疗旅游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的医疗旅游, 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比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 不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了享受更好的医疗技术, 以旅游的形式完成医疗就诊的过程。其特点可总结为两点: (1) 目的性单一, 以治疗疾病为实现旅游的目的, 完成单一的旅行活动。 (2) 受众较窄,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 出国旅游对于经济切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言, 只可能是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居民;现阶段的医疗旅游是将旅行、疗养、治疗、护理等诸多要素结合的全新模式。医疗旅游的目的地也发生了转变, 随着兼具气候和区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服务结构的健全化, 价格低廉化, 推动了很多发达国家游客涌向发展中国家“反向就医”的浪潮。2000年以来, 泰国和印度首先推出以医疗服务为主结合疗养、休闲、观光等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医疗旅游服务模式[1], 印度成立国家医疗旅游委员会, 运用民族传统医学因素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并通医疗旅游博览会宣传推广本地的医疗旅游项目。2007年, 亚洲的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5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年收入合计高达34亿美元, 大约有290万外国人到这5个国家进行观光旅游和治疗[2]。在国内, 部分城市已经推出了部分医疗旅游服务项目, 比如北京的“快乐人生健康游”;三亚的“中医疗养国际旅游”品牌;杭州“人文关怀深入健康旅游”等, 但是这些医疗旅游的项目繁多, 管理混乱, 噱头炒作大于实质性经营, 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因此缺乏国际竞争的优势。

2 芜湖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因素分析

2.1 医疗资源优势显著

芜湖市有57家综合医院, 包括7个三级综合医院、13个二甲综合医院, 37个一级综合医院, 18家专科医院, 三级专科医院6个, 二级专科医院8个, 一级专科医院4个。其中弋矶山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镜湖区人民医院、芜湖市中医院等各具特色和技术设备专长, 具备了全国一流的医疗条件, 有些项目已经具备了国际水平的优势专科项目, 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结构合理, 各具有特色, 吸引了安徽省内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医人员纷纷前来寻医。

2.2 旅游资源优势

芜湖市江南片 (四区三县)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尤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 旅游资源有7大类, 20种亚类, 32种基本类型。其中自然类旅游资源亚类有6种;人文类旅游资源亚类有14种, 代表性单位资源62处。芜湖市区历来是滨江旅游胜地, 是皖南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著名风景区的北大门, 文物古迹众多, 有建于宋治二年 (1065年) 的赭塔、千年故刹广济寺、天门山、丫山、学宫大成殿、中江塔、以及享誉大江南北的十里长街, 人文景观资源丰富 (见表1) 。

近些年芜湖政府大力发展动漫旅游产业, 建成方特游乐园一期和二期, 投资第五代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 举办芜湖国际动漫展, 吸引到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2.3 地理交通优势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地处长江下游, 南倚皖南系, 北望江淮平原。北与合肥市、马鞍山市毗邻, 南与宣城市、池州市接壤, 东与宣城市相连, 西与铜陵市、安庆市交界, 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芜湖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维一体交通网络城际交通和公路运输方便省内外游客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客源潜在市场良好, 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系统的完善为开展医疗旅游奠定了基础 (表2) 。

2.4 医疗价格优势

与北美和欧洲日本等地相比, 我国部分医疗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一致, 但是价格却是发达国家医疗费用的70%左右, 就全国而言, 部分的医疗手术在芜湖地区的费用也比江浙沪地区便宜, 价格优势是今后开展对外医疗旅游的主要卖点。

3 影响医疗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医疗旅游实质上是全球医疗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 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有利于医疗成本的节约, 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是基于法律政策, 环节, 交通, 人力资源等因素, 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下文将按照各个影响要素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3.1 法律限制

一些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法律限制行业竞争, 防止国外医疗供应商冲击国内市场, 否认国外的认证标准。以美国为例, 部分州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限制国内病人接受海外治疗, 他们规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只限于本国的医疗供应机构 (如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 , 并且可报销的医疗项目是有限的[3]。

3.2 缺少有较高素质的医疗旅游专业人才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 在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硬件资源上, 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但是医疗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较慢, 医疗服务人性化欠缺, 导致医疗服务管理混乱、权责不清, 项目收费不合理, 严重的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3.3 医疗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医疗旅游的开展, 大量外来病人势必引起对目的地卫生资源的争夺, 而短期内医疗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医疗病人的大量增加甚至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或者医疗等候时间延长, 影响了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甚至会遭到当地居民的抵触。

4 当前芜湖医疗旅游发展思路

芜湖进一步发展医疗旅游行业,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规范发展

修订相应的法律政策, 支撑医疗旅游事业发展, 逐步放开异地医保就医限制, 推出相应的医疗旅游套餐, 鼓励异地消费者刷卡就医, 推动芜湖医疗旅游行业的发展。完善医疗技术与服务保障芜湖居民享有医疗卫生资源。

4.2 整合发展

医疗旅游行业的兴起势必会造成现有的医疗资源向异地医患消费者倾斜, 如果不拓展现有的医疗资源, 发展医疗行业, 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所以合理的整合和规划现有医疗资源, 在政府的引导下, 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的重点企业相结合, 积极融资, 吸纳人才, 拓展目前的芜湖医疗资源, 做到医疗旅游资源整合分类:以纯粹治病为目的医疗性旅游资源特色中的之医疗性旅游如外科手术中医治疗医学整容等;以康生为目的之保健性旅游如温泉疗养香薰水疗人工按摩等, 做到旅游, 治病两不误, 在闲适惬意的旅游中获得健康。

4.3 营销发展

统筹规划做好市场营销充分利用好各类大事件, 大型节庆日会议文体活动等重要的宣传媒介, 积极运用一些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营销方式如网络营销, 体验营销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4]。

4.4 专业发展

打造具有专业水平的医疗服务队伍, 加大国际认证和宣传力度, 引导一些有条件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应该积极争取国际资质认证, 以增强医疗患者的就医信心和认同感。从消费群体看, 医疗旅游产业的消费者,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比较高。消费者不仅仅要求得到及时的治疗, 并且还要求更好的疗养环境, 也要求更好的感知当地的人文底蕴和自然景观。就目前来看, 芜湖的医疗服务队伍, 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还需要提高。医疗队伍也缺少专业医疗旅游和护理专业方面的人才, 旅游服务的专业技能也缺少提高。从本质上说, 发展医疗旅游产业, 医疗机构就需要转变传统医疗机构服务体制, 转向以提高消费者综合体验,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制。相应的医疗科研机构和高效也应该加大对医疗旅游产业服务能力提高方面的研究。

摘要:医疗旅游行业是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两大行业相结合的新兴行业, 旨在跨地区接受医学诊治和疗养康复是医疗旅游的重要目的,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医疗旅游事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医疗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分析芜湖医疗旅游资源优势, 最后找到适合芜湖医疗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提出战略性措施, 为医疗旅游在安徽省发展提创新。

关键词:医疗旅游,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水平,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Woodman J.Patients Beyond Borders—Everybody’s Guide to Affordable, World-Class Medical Tourism[M].Chapel Hill, NC:Healthy Travel Media, 2007.

[2]环球旅讯.医疗旅游业将在全球实现增长[EB/OL].http://www.traveldaily.cn/article/31837.

[3]刘俊英, 余正.发展医疗旅游的障碍分析和应对策略[J].上海医药, 2010, 31 (10) :460-462.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3

摘 要:公共自行车交通由个体交通向准公共交通转化,是城市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与举措之一。同时公共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在建设低碳城市、创建资源友好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芜湖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为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近些年,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共自行车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其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已成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良好补充。

当前中国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方兴未艾,以杭州、武汉为代表的一些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公共自行车建设提供了借鉴。在安徽省,合肥、池州、芜湖等城市已建有或正在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但诸多问题仍未解决。因此,现针对芜湖市公共自行车进行实地调研,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进行对策研究。

一、芜湖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现状

2012年9月22日,“世界无车日”那天,芜湖市迎来了首批870辆公共自行车。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芜湖市公交集团等单位经过多次尝试性的调整,针对系统租赁点的建设进行不断完善,站点覆盖了城市各功能地区,初步形成了服务点网络,有效改善了芜湖市主城区的公交系统运营现状,为市民提供提节能、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现在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方式是,芜湖市住房与建筑委员会负责前期建设,由天轴自行车租赁管理有限公司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运行并由公交集团负责对该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市政府相关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在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的同时进行站点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准备,同时注重租赁点与周围建筑及人口密度的协调。截至2015年2月15日,芜湖市公共自行车已有553个租赁点,15544个停车柱,投放12000辆公共自行车;每个租赁点均设有监控探头,能将信息直接反馈给相关人员从而进行检测、调度、维修、养护以及保洁,使各租赁点的公共自行车保持在存量总额的20-80%,避免“停车难”问题。2013年11月,租赁系统验收工作结束的同时,开始执行收费标准(不足1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不足2小时1元,依次累加)。还设置了公共自行车客服热线,为居民解决相关问题。

另一方面,从使用者现状来看,4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70%。同时使用者的职业分布广泛,但半数以上使用者为企事业职员、学生、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群所占比例达70%,说明使用者多为中低收入人群。同时购物出行使用比率偏高,这与出行时间紧迫有关。价格方面,虽然公共自行车面向市民收费,但多数市民使用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因此市民更多使用的是免费的自行车。有22%的人群对租赁系统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人占51%。由此可见,芜湖市公共自行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逐渐被市民接受。

二、芜湖市公共自行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芜湖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站点设置不尽合理

芜湖市各城区、街道之间的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密度不同。但目前芜湖市尚未能根据不同站点周围的人口密度等因素划定不同规模站点,导致有些地方车不够用,有些地方车没人用的情况,未很好地发挥公共自行车的效果。

(二)管理系统不健全

据市民反映,在借还自行车时,时常出现借出的自行车无法使用,而还车时又有坏的自行车停留在站点导致无法正常停还自行车。如此问题,却未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服务热线和网站这个沟通环节也未得到充分利用。据统计,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信息仅有9条,主要集中于2012年,以后的实况基本上没有及时跟进,这无疑给市民了解公共自行车最新信息造成了阻碍。

(三)使用潮汐现象普遍

上下班高峰期,借还车不方便,是社会调研过程中普遍反映的问题。这种现象集中于高密度的商务办公区和城市生活区。同时由于还车难而导致的租车时间长,租赁费用的增加,这是广大市民无法接受的,也违背了政府“便民、利民”的初衷。因此,怎样应对潮汐现象,实现高效率的调度,最大程度贴近使用者的需求,是交通运营公司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运行环境不畅通

芜湖市作为一个沿江码头城市,虽然水上航运发达,但陆上交通近年来却受交通拥挤的困扰。随着城市的发展,芜湖市的公交车和私家车数量剧增,交通拥挤现象严重。目前芜湖市无公共自行车的专用车道,且非机动车道过窄,多数车道出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争抢路面。

(五)使用群体爱惜意识不足

据调查,芜湖市公共自行车自推行以来,可谓“伤痕累累”。据鸠兹网记者报道,7月份维护的公共自行车共1053辆,其中更换内胎369个,每日平均接到40个客服电话求助二次开锁问题,每日需修理的故障车辆近80辆。在租赁系统试运行期间,有些市民甚至将公共自行车带回家,不能很好地遵循借车还车的相关规定,粗暴使用,没有自觉爱护的意识。

三、芜湖市公共自行车运行的优化建议

针对调研征集到的市民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运营公司的负责人对公共自行车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解决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服务点布局

芜湖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以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主要分为六类:一是换乘点类,位于公交车站、火车站等地,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二是社区类,主要位于各大居民小区出口附近,方便市民出行;三是公共建筑类,主要位于人流密集、交通便利,但是较为拥堵的公共建设点附近,方便市民转换交通工具;四是旅游景点类,位于风景区内,为“走路累,开车堵”的游客提供便利出行;五是大专院校类,位于各类大学校园内,为学生提供便利;六是工厂附近,方便工人上下班使用。

芜湖市公共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使用人数也在扩大,其站点布局就更需科学地分析。各服务网点分布可以以主要的大型服务点作为系统的框架,再以小型服务网点为主体,并结合重要交通枢纽等设施布设基本服务网点;在人流集中区域布设大型服务点;大专院校类、工厂类、景区类等相对独立,可单独布点,纳入周边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不与上述服务点冲突的条件下,安插各类小型服务点,分散设置在各居住小区附近。建议大型服务点间距以1000-1500米为宜,小型服务点间距建议为500-600米,构建密集便利的服务网络。另外,综合考虑服务站点周边的人流特点,建议将服务点的规模等级化,不同地段的服务点修建不同数量的锁车柱,配备不同的车辆数。大型服务点的交通位置和功能重要,用户多,周转率高,配车规模建议在50~80辆,如上文提及的换乘点类、公共建设点类附近宜建大型服务点;小型服务点按需设置,因地制宜,配车规模以10~30辆为宜,规模较小或比较偏远的小区、景点周边可以考虑修建小型服务点。

(二)拓宽非机动车道

相关部门要在“少占或不占非机动车道”上下功夫;此外,要保留或拓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并且在特殊地段开辟单独的自行车专用通道,以保障行人和自行车的优先。据《交通工程手册》规定,最小的非机动车道应不小于2.5m,而在交通量较大的市级主干道上非机动车道因尽可能大于6m。如武汉市在2010年就将改善非机动车道、绿色自行车道深入城区实行到位,一方面是新建道路在规划方案中设计,随道路同步建设;而对于已建成道路,在两侧增加自行车道,或压缩机动车道、取消现有路边停车位,真正实现了“绿色交通”体系。

(三)改善服务系统

随着公共自行车投放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人群的扩大,自行车遭到破坏的现象也愈加严重了。在现阶段增加维修工作人员便十分重要。据了解,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司维护人员达400多人,即便如此,有时候也显紧张。而国内城市因为车多维修人员更少,导致供需矛盾更突出。在调研中,有很多受访者建议每个网点都应配备维修与服务人员以及简单的维护工具;或至少在早晚租还车高峰时,每个租车点有管理人员值班。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共自行车的资源流转率,也会大大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能力。这方面,芜湖市可以借鉴杭州市的先进做法。据了解,为了第一时间发现故障车辆,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特别研发了一套“疑似故障车辆判别系统”。如果被租借车辆,在2分钟内就被还回原锁止器墩位,那么系统就会判定这辆车是“疑似故障车”,管理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处理。

据维修人员表示,公共自行车的损坏主要是人为原因。所以,作为公共交通的共同参与者,在享受便利时也应尽到自觉维护公共自行车的义务。如果发现自行车存在问题,尽快归还或者联系工作人员。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公共自行车这样绿色出行方式的宣传力度,加大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认同感,践行环保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运营后,上万辆“小绿”们穿梭在芜湖的大街小巷,已成为了芜湖城市流动的绿色风景线,让市民享受着便捷、低碳的短途出行。自行车交通作为“低碳出行”的载体,在居民的短途出行中扮演者不可忽视的角色;同时,自行车也解决了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便利了市民的生活。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刚刚起步,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誉,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芜湖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现状,并结合了国内外一些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针对芜湖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为芜湖市公共自行车广阔的发展前景做贡献,为安徽省早日实现16市公共自行车全面覆盖的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凯峰.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交通科技,2013,(02):154-157.

[2]钱俭,邓志锋,冯雨峰.杭州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J].规划广角,2010,(01):71-76.

[3]黄小宝,吴世军.武汉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和对策[J].商业经济,2010,(24):58-59.

[4]樊家龙.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芜湖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06):505-508.

[5]耿雪,田凯,张宇,黎晴.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J].城市交通,2009,(04):21.

[6]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

芜湖总部经济发展刍议 篇4

来源: 芜湖日报2009-02-19理论与实践

随着芜湖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中心城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汽车、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近年来芜湖大规模城市建设与改造,方特、滨江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成与带动,芜湖作为安徽现代新型、皖江龙头城市,其辐射力、影响力和产业集聚力明显增强,再加上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芜湖的总部城市特点和优势也逐步凸显。

芜湖市目前总部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存量资源的扩张型。比如海螺刚开始来芜其总部经济特点并不明显,随着其在全国各地的扩张和壮大,芜湖总部位置越显突出。第二种是本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为总部企业。如部分原国有企业改制后为了扩张将原址退二进三,设立总部,在城郊或三县选址建厂,这在镜湖区还比较普遍。第三种是外地总部企业的迁入或者建立地区总部。但总体来说,我市总部经济发展数量不多,规模偏小,还相对滞后。

发展总部经济目的与效益

总部经济的经济含义在于通过功能和组织结构空间上分离(总部+基地模式),对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进行跨区域配置,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对总部城市而言,总部扎堆可以带来诸多效应:税收贡献、消费带动、资本聚集、增加就业、产业重塑等。因此谋划发展总部经济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是政府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需要,更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增加就业的需要。

总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市区各级都应制定相关政策,要全面研究对总部企业、总部地产商、引荐人等在税收、房租、水电、产业、投资额等方面的奖励与扶持;当然,政策优惠应该是合理的优惠,并不是减免、优惠得越多越好,要与产业引导基金有机结合,形成“奖励+扶持+引导”的综合优势。二是环境优势。环境优势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交通区位,还应包括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三是金融等专业性服务的优势。专业性服务业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如:银行、法律咨询、中介服务,包括航运、物流、保险、信息等等。当然,我们芜湖的专业性服务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还处于劣势,但我们要有这方面的考虑。在制定发展总部经济产业规划时,要把这一点作为重要支撑优势来安排。四是智力优势。智力优势也就是人才优势。芜湖的高校在安徽城市中相对较多,但跟南京比,又相差甚远。所以如何打造我们的人才优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比如建立培训中心,发展教育总部,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引入智力优势内容,要进一步完善芜湖市人才引进体制机制,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五是商贸优势。镜湖区都市休闲旅游业示范区建设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政府的有效管理与服务,对促进芜湖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的消费市场环境有利于总部经济的发展。六是大企业带动优势。要千方百计扩大服务半径、培育市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让企业自觉在芜湖发展总部(或把总部搬过来),如欧尚在芜湖设立安徽总部,国美、双鹤药业、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等均在中心城区设立总部。七是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优势。发展总部经济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环境,特别是在服务理念、技术、政策设置等方面要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

要统一规划,有序发展

在规划和发展总部经济时,我们要锁定目标总部企业,锁定目标产业,紧紧围绕如何降低总部企业成本、如何优化服务环境、如何形成产业集群等吸引总部企业入驻芜湖。发展总

部经济必须做到统一规划,通盘考虑,错位发展。我市有三县四区和两个开发区,其产业发展各有特点和优势,哪些区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哪些区域发展商贸经济总部,哪些区域发展金融等专业性服务业总部,都需要政府牵头、统一规划、明确功能、合理布局、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有序竞争,从而有利于整体推进总部经济发展,达到企业、政府、社会“三赢”的目的。

从发展总部目标来看,芜湖既要把目标瞄准国际性大型总部企业或国内知名总部企业,又要注重发展地区总部、二级总部。从产业发展来看,一是要把制造业总部作为发展的第一位。我市有很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我们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多个省级园区,我们有奇瑞、海螺的龙头带动。二是要把商贸服务业作为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把商贸营销总部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三是要建立一个发展的平台。包括中央商务区(CBD)、都市休闲旅游区、购物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这些都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平台。四是要把总部经济发展与楼宇经济结合起来。从规模上,总部经济主要有三种业态:第一是总部经济园;第二是总部地区或者总部花园;第三是总部楼宇。我们要首先对楼宇进行认定和规划,确认总部楼宇,制定相应政策。在顺序上要先发展总部楼宇,再发展总部社区(花园),再发展总部经济园区,这是我们发展总部经济的路径。作为镜湖区来说,就是要从发展总部楼宇开始,到发展总部社区。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5

调研时间:2011年11月18日——11月27日

调研人员:安徽工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1班

张艳梅 张晶晶 时甲 李东 李成成 邱振仪 邵和云 陈雨露 周翔宇 季春英共10人

调研对象:芜湖镜湖万达广场 报告时间:2011年12月1日 报告人:李成成

概述:2011年3月30日,位于镜湖区弋江中路与赭山路交汇处的芜湖镜湖万达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标志着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广场正式进驻江城芜湖!为深入了解这一商业巨擘未来的发展前景,笔者这次和几位队友一起对芜湖万达广场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万达广场周边的环境,并对其潜在的竞争对手芜湖联盛广场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收集、分析、总结各方面因素之后,认为芜湖万达广场必将成为芜湖市未来繁华核心所在,大大促进芜湖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可能影响万达广场未来发展的一些潜在风险,在此,我们也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接下来,笔者将从万达广场的区位分析开始,分析芜湖万达广场,并得出结论,以及谈谈自己此次调研的心得。

正文:2011年3月30日,位于镜湖区弋江中路与赭山路交汇处的芜湖镜湖万达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标志着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广场正式进驻江城芜湖!这是国际万达在芜湖的首个巨献。笔者这次所需调研的正是芜湖万达广场,目的为预测芜湖镜湖万达广场未来发展前景。

1.关于万达:在国内地产界,一直存在“南万科北万达”的说法,万科走的是住宅地产开发路线,万科走的则是商业地产开发路线,两者各不冲突,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国内的No.1,大连万达集团自1988年成立至今,经过23年的发展,商业版图迅速扩张,足迹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其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的品牌已根植全国。借助着成熟商业和万达品牌效应,形成一个个成熟商圈,创造许多商业奇迹,使万达集团享有“城市新中心缔造者”的美誉,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商业不动产领军企业,拥有国际化商业背景。

2.关于芜湖镜湖万达广场:芜湖镜湖万达广场位于弋江中路和赭山路交叉口,用地8.3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15933平方米,实际出让面积679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文化、办公、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万达第三代综合体,包括商业地产和住宅。

3.关于人口:芜湖是安徽第二大城市,人口众多,仅芜湖市就有138万人口,镜湖万达广场附近更是人口密集。除神山口附近小区外,还有汀苑小区、铁路小区、伟星左岸生活社区、扬子新村、绿地、二炮干部修养所、镜湖新城、东苑小区、新都花园等等。同时,芜湖工业学校、芜湖市十四中学、安徽工程大学均在附近。此外,银光电器照明有限公司、四海汽车修理厂、鑫晟汽车修理厂、南京铁路职工基地、耐火材料厂等皆环绕与此。另外,附近还有市五院、博英医院、广济医院,这些也会带来相当的客流。

4.关于交通:芜湖万达广场位于芜湖市中心镜湖区,位于弋江中路与赭山路的交叉口,东至规划道路、南拥景观湖浴牛塘及营盘山路、西至弋江中路、北临赭山东路,紧邻芜湖市内首座高架,贴近规划中的芜湖市首个民航机场和芜湖城市轨道交通(地

铁),交通体系十分发达。7路、21路、33路、42路、45路、104路(晚)、228路等十余条公交网汇聚于此,5分钟通达全城,立体化布局,交通十分便利。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统计,5分钟内通过这里有608辆车次,包括轿车、出租车及摩托、电动等,这说明万达广场交通是非常好的。

5.关于周边配套:附近除拥有鸠江菜市场、金三角菜市场外,鑫海洋酒店、各种饭店、宾馆也很多。还有市第五人民医院、广济医院等,另外安徽工程大学、芜湖工业学校环踞周围,其他如五一广场、火车站、广济寺、赭山公园、神山烈士陵园都距离不远,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局齐备,汽车维修厂、加油站都很近,周边商业配套成熟,生活便捷。

6.关于选址:众所周知,近年来芜湖城市东扩,包括市委、市政府等部门搬迁至城东政务中心,城东新区成为近年来崛起的热土。万达广场的选址,符合芜湖城市东扩的战略部署,万达广场刚好位于城东和城中的交界处,镜湖区与城东新区的连接处,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

7.关于商业布局:芜湖城市东扩,城东新区成为近年崛起的热土之后,附近新建住宅项目较多,但商业方面相对滞后,已经落地的商业项目迟迟未能启动。而万达广场、神山口一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属于商业上的空白点,大连万达正是看中了这块空白点,才在此兴建万达广场。

8.关于市场潜力:根据国际经济学,市场潜力=支出潜力*地理单元人口数,芜湖市地区人口之多毋庸置疑。而同时芜湖市是安徽省次中心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安徽经济金融中心,即使相对于周边南京、上海来说消费并不高,起码也属于中等水平,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水平决定支出状况,消费支出巨大。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恩格尔指数不断下降,原有的商业中心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芜湖市场潜力巨大。9.关于市场定位:经济的发展,带来需求的增大,原有的商业中心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加上芜湖商业网点布局的问题,成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业网点缺乏,市民会有感慨“购物只能去步行街”。而万达广场是万达第三代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的典型代表,集合了多种高端体验于一身,目标市场定位高端,将迎合并解决这一问题。随着同步于北京、上海等高端生活配套的出现,将使芜湖拥有更高起点、更为现代的中心商圈,以及更为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

10.关于项目业态和消费模式:未来的万达广场,将包括一栋快捷酒店、商业用房、商业内接组成的商业楼,二栋18层办工塔楼,三栋板式高层住宅和两层地下室,功能为商业、设备用房和停车库。拥有百货、超市、住宅、影城、KTV、商务酒店、特色商业街等多种业态。包括8.2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10.1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4万平方米的室外步行酒吧街、1.5万平方米的地下超市、6000平方米的万达院线。将国外室内步行街与中国商业大楼相结合,同时在商业大楼中组合多种项目业态,在商业中心增加文化、娱乐、健身、餐饮等,完美打造“一站式”消费享受。在这里,你只需要停好车子,就可以享受到吃喝玩乐多种服务,这样的消费模式才是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消费模式。

11.关于商业运作模式:万达拥有独特的“订单商业模式”,不可复制的开业旺场模式,即其独创的订单式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简单来说,业态规划在前,建筑规划在后;商业订单在前,建筑建造在后。万达广场先吸引众多品牌商家入住,再根据需要设计规划广场。与5000余家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实力企业强强联合,确保开业之前就满场,开业之后持续旺场经营,短时间内吸附最大流量人群,聚起人气,实现此后一直人气旺,商铺旺,缔造无可争议的人气中心。正是采用了正确的商业模式,万达

地产才能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大步前行。

12.关于竞争对手分析(以联盛广场为例):联盛国际商业广场,位于赭山中路与北京东路的交汇口,这里行政金融单位林立。同时,距火车站与汽车站仅500米距离,汇合火车站与汽车站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构筑车站商圈,是具有先天优势的财富商圈。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双塔写字楼、儿童乐园、健身娱乐会所、大型超市、淘宝商城等,是主张体验式消费的健身娱乐之地。(1)。地理区位。万达广场位于弋江中路和赭山路交叉口,贴近北京中路、神山路和营盘山路。联盛广场,位于赭山中路与北京东路的交汇口,距离两站仅500米之遥。联盛广场有两站带来的人流,万达位于多个路口交汇之处,两个广场相距仅两站路,步行10分钟即到,甚至可以形成商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人流,其地理区位差别不是太大。(2)。项目业态。万达拥有百货、超市、住宅、影城、KTV、商务酒店、特色商业街等多种业态,集购物、餐饮、文化、办公、娱乐、休闲等于一体,具有注重休闲娱乐及商业化。联盛则推行体验式消费,拥有大型超市、淘宝商城、儿童乐园、健身中心、游泳馆、溜冰场、羽毛球俱乐部等,以健身娱乐为主,二者并不冲突。

(3)。经营模式。万达独创“订单式商业模式”,与5000余家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实力企业强强联合。联盛主张体验式消费,注重零售。

(4)。目标定位。万达目标定位高端,联盛则是中端。近年来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高档消费需求增多,加上商业网点布局缺陷,高档商业网点空缺,定位高端的万达迎合了部分消费者需求。此外,中国人传统的“买涨不买跌、买贵不买贱”的心理,万达定位不输联盛。(5)。商铺面积及价格。联盛主推小面积、低总价、易出租的小商铺,户型面积为37——72平方米,均价7500——8000。万达更看重大商铺,发展大型超市、百货、酒店及公寓,市场价格40000元每平米,二者差距颇大,影响不深。(6)。开业时间。联盛广场开业时间定于今年12月底,万达则在明年9月前后,这使得两家并不在开业时期打对台,同时,联盛广场先行开业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而利用联盛广场先行运行带来的人气,更有助于万达将来的盛大开业。

13.市场风险:任何一家企业的投资运行都不可避免的伴随着风险:万达大胆的选址神山口城东商业空白点、远离中心商业区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风险;推行高档消费迎合城市需要的同时,也在远离更为广大的消费人群;大商铺、高总价、国际化的同时,也在隔绝众多业主;此外,城市的发展规划在不断变动,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也在瞬息万变,消费者偏好也不固定,这些都给万达带来更多不可预测性。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6

一、做法

巢湖在示范区建设中,自我定位是“主场、主角”,视此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决战、决胜”的机遇,力争抢占高地,先行先试,努力打造江北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使巢湖成为全省特色明显的承接产业转移核心示范区。

1、设立组织领导机构。2010年2月8日,巢湖市成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集中区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单独办公,具体负责集中区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同时,该市还拟成立巢湖市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编制相关配套规划。为确保示范区各项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序推进,该市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委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编制了《皖江城市带(巢湖段)空间利用总体规划》,目前已经形成初稿。同时,正在组织编制巢湖集中区建设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规划、沿江城镇体系规划、沿江水利设施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巢湖市贯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已经草拟,正在征求意见。

3、启动集中区建设。2009年11月,经过认真调研,比选方案,巢湖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集中区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开发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13条措施,推进集中区建设。巢湖集中区地跨姥桥、沈巷、二坝等三个镇,布局建设面积200平方公里,形成“533”的发展思路筹划总体框架,即:重点承接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五大产业;大力发展姥桥、沈巷、二坝三个组团;建设和县滨江新城、沈巷生态新城、二坝新型化工新城。

4、加强开发区建设。将开发区和集中区同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进一步编修巢湖经济开发区等7个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和扩大开发区范围,进一步加快巢湖市经济开发区汽车配套产业园等4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引资承载能力。积极创新探索开发区和集中区建设模式,突出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一是与江浙沪地方政府或开发区合作,共建园中园、托管园、共管园;二是与央企或国外战略投资者合作,封闭开发产业园区;三是与芜湖、马鞍山等市合作,“飞地”模式共建产业园区。

5、开展大规模招商推介。去年下半年以来,分别组织赴厦门、南京、温州、杭州、上海、北京等一系列招商活动,与奇瑞汽车、东风汽车、中粮集团、雨润集团等著名企业进行洽谈对接。同时,该市还组织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论坛、承办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洽谈会(苏州)等大型推介活动,成效良好。

巢湖市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发挥地区优势,重点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1、化工产业。以华谊煤化基地、庐南重化基地、安徽省精细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硫基化工、精细化工等三大系列。其中,二坝镇引进的华谊(上海)煤化基地整

体搬迁项目,总体投资达300多亿元,目前巢湖市已经配套投入8亿元。

2、新型建材业。充分利用170亿吨的石灰石资源,发展各类新型和特种建材,重点建设一批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力争2010年全市水泥产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

3、电工器材业。重点依托无为高沟的安徽省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通讯、军用、核电等特种电缆。

4、采掘加工业。依托丰富的铁矿及铜矿资源,打造铁、铜矿采掘业集群;以马鞍山长江大桥桥西工业园为载体,争取引进特种钢生产线,形成优质钢材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二、建议

1、把握机遇,激发全市干群建设热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战略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为安徽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对池州加速崛起、实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议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我市即将拟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资料汇编下发,组织引导全市广大干部深入学习有关内容,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支持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立足现有,打造承接新载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战场是“园区”。巢湖市在积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突出加速建设集中区,目前,机构、人员全部到位,工作意见正式下发。我市作为铜池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核心区域,迫切需要加速推进力度和速度。建议,以现有部分园区为基础,按照“搭建平台,拓展空间,优化布局,全面承接”的思路,进一步扩区扩容,拉开框架,力争我市的集中区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志性品牌。

3、迅速行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心任务是“承接”,承接的直接手段是招商引资。巢湖市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了二坝现有引进的上海华谊煤化项目,短时间内可望建成大型化工新城。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坚持对外招商、平台建设同步并举,尽快组织赴外大规模招商推介,重点对接央企、对接商会、对接重点开发区,紧紧围绕加速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的目标,全力引进牵动性大、集聚度强的大项目,提高产业承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7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地处长江下游, 南倚皖南山系, 北望江淮平原, 全市常用耕地17.51万hm2, 辖44个乡镇698个村。境内地形地貌多样, 土质肥沃,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无霜期长达240 d, 为小宗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小宗农作物门类齐全, 品种繁多, 历史悠久, 享誉度高。

1 小宗农作物生产现状

据2012年以来的调研, 全市种植的小宗农作物主要有杂粮、豆类、油料、水果、蔬菜、其他类共6大类53种, 种植面积8.08万hm2 (含复种) , 分布于全市4县4区36个乡镇。其中一大批地方特色小宗农作物的种植已初具规模, 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无为县蜀山、泉塘的荸荠, 襄安、泉塘的席草, 白茆、福渡的蒌蒿, 白茆的乳瓜;南陵县烟墩、何湾的野生葛, 籍山、工山的蓝莓, 东七的莲藕;芜湖县湾沚、花桥的甘薯、小籽花生、吊瓜;繁昌县的马坝长枣、庆大葡萄等 (表1) 。

2 小宗农作物生产特点

2.1 特色鲜明, 效益明显

在所调查的作物中, 有不少产品因品种优良、质量好, 市场供不应求, 经济效益非常好。如玉米中的黑糯、彩糯等品种, 最高效益达到30万元/hm2;夏、秋2季种植的蒌蒿, 纯收入22.5万~30.0万元/hm2;野生葛粉售价50元/kg, 产值达7.5万~10.5万元/hm2, 如酿成葛粉酒, 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蒜薹和收获蒜头纯收入约9万元/hm2;蓝莓市场售价高达200元/kg以上, 产值45万~75万元/hm2;冬桃在10月下旬至春节上市, 占领冬季市场空缺, 产值300万~450万元/hm2, 生产潜力巨大。此外, 莲藕、小籽粒花生、荸荠、席草等纯收入均在4.5万元/hm2以上, 是种植水稻收益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形成了一个特定区域 (行政村或自然村) 的支柱产业。

2.2 品种古老, 风味特别

有些作物种植效益不一定特别高, 但在当地却有着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甚至世代相传, 有着独特的口感风味, 独具地方特色。如无为县蜀山、泉塘, 镜湖区方村旗杆的荸荠, 个大、味甜、汁多、渣少, 即使市场价格高, 也颇受欢迎;南陵县凤州、新光一带的小籽花生, 东七的莲藕, 烟墩的野生葛;芜湖县湾沚、花桥等镇的黄心山芋、小籽花生等, 都有着各自古老的优质品种, 形成了主导产品。

2.3 工艺独特, 品质上乘

芜湖县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老梁牌”山芋粉丝口感好、有韧性, 不易煮糊;用传统人力木榨加工的“老芮牌”芝麻油具有特殊的品味, 是机械加工产品无法比拟的。繁昌县马坝长枣经过特殊加工工艺, 制成半透明状, 注册的“代冲牌”金丝琥珀蜜枣商标是安徽省著名商标。无为县白茆镇的乳黄瓜经独特的加工后, 色泽亮丽, 肉质脆嫩, 一直是加工蔬菜中的上品;严桥花生米具有传统的加工工艺, 使花生米的口感独树一帜。

2.4 培优培新, 活力提升

不少小宗农作物都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 通过改良当地品种、引进外地优质品种, 极大地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如水果中的新种类蓝莓, 4年前引进芜湖市, 目前已进入盛产期, 因口感好、又具保健价值, 很快受到市场青睐;再如2011年引进的新培育成功品种冬桃, 2012年刚挂果, 目前全国仅有2~3个地方少量种植, 其花似映山红、果实玫瑰红, 果重达0.4 kg, 果味甜后鲜, 得到品尝者的一致好评, 极具发展潜力。此外, “春晓牌”小型礼品西瓜、“小金山”牌小籽花生、无籽西瓜、水果黄瓜、牛奶草莓、葡萄 (提子) 等特色瓜果都是通过引进特色新品种, 极大地改善了品质, 提升了产品档次。

3 小宗农作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优质种源少, 品性难保持

在小宗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 发现其存在单品面积小、计划性不强、种子市场乱、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由于小宗作物繁殖方式多样, 不少作物需采用嫁接苗、组培苗、脱毒苗和扦插苗繁殖, 优质种源数量稀少, 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品种更少。生产中多以地方农家品种作为主要种子来源, 农户长期自繁自用, 未经提纯复壮、脱毒, 同时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 种性极易出现退化、变异;加之不法商贩出售伪劣种子, 使得产品品性难以保持。

3.2 劳动强度大, 用工成本高

相对于大宗作物而言, 种植小宗作物受产品特性的限制, 不便于进行机械化作业, 大多数果蔬的采收管理均为手工操作, 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用工成本高。如甘薯、荸荠的采收必须人工作业, 用工量大;蒜薹采收需人工用刀片切口后抽取, 工效不高, 人工成本也大[5]。

3.3 加工程度低, 附加值不高

从调研结果看, 全市小宗农产品, 多数是直接食用或经过简单初加工, 附加值不高, 产业链条不长, 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如制作高档席草制品的原料, 传统的晾晒干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 需要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机械烘干;果蔬类小宗农产品, 由于上市时间集中, 耐储藏时间短, 缺少现代物流装备和大型冷库等专业储藏设备, 有时只能集中降价出售, 与深加工相比, 附加值不高。

3.4 市场理念弱, 发展受限制

虽然目前全市已有部分小宗农产品注册商标, 少数品种也有无公害认证, 说明生产者市场意识增强, 但总体而言小宗农产品发展仍处于初级水平, 大部分未形成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市场运作模式, 有的生产单位只在意独享自身的生产技术, 不愿将其推广普及, 限制了产业的扩张。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 受工业园区建设、苗木产业向岗丘区发展、野生动物危害 (野猪) 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岗丘区生态环境变化较大, 一些适宜在红黄壤上生长的甘薯、花生、中药材等作物种植出现滑坡, 面积迅速减少, 造成原材料供应不足, 无法大批量地进行商品生产, 发展规模偏小。

4 发展小宗农作物的对策

针对全市小宗农作物的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芜湖市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要求, 提出了挖潜地方种质、引进优良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推广标准模式、培育一村一品、传承独特工艺、孵化产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

4.1 合理布局, 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因地制宜, 制定小宗作物的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 积极引导种植已有的特色品种, 摸准市场需求, 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加大开发力度。根据生产实际调整结构, 整合资源, 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结合美好乡村建设, 加快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建设, 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特色。岗丘区拟发展适合红黄壤种植的甘薯、花生、药材、板栗、桃、李、吊瓜、野生葛等作物。既要保证品质, 又不与粮争地。纯圩区拟发展适合圩区种植的草莓、葡萄、荸荠、大蒜、蒌蒿、生姜、席草、莲藕等作物, 充分发挥圩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

4.2 强化科技, 确保质量

强化科技支撑, 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构建小宗作物产业技术体系, 加强对小宗作物种质资源搜集、整理、筛选、鉴定和利用研究, 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在优质种源产地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做好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工作, 选育一批商品性好、抗性强、在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新品种。对面积大、有特色、区域优势突出、市场前景看好的地区进行产业化研发。鼓励和扶持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组培中心、脱毒中心, 提高无性繁殖材料质量, 保障生产用种的数量和质量, 壮大产业规模。

4.3 政策引导, 创新机制

甘薯、花生等传统农作物, 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劳动强度大、效益低, 大规模种植又缺乏资金和人力, 农户已经逐步退出市场。各级领导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切实提高对小宗作物产品开发的认识,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尤其要加大对从事小宗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 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倾斜、信贷扶持, 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行业合作社进入小宗农作物的生产, 积极探索发展新的机制。

4.4 发挥优势, 做强特色

针对芜湖市小宗作物目前种植、管理的生产实际状况, 充分发挥其高效、特色、创汇和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等独特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加工出口为龙头, 示范引领、规模种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景观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实施品牌战略, 加快小宗作物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 建立一定规模、稳定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 加大产后开发力度, 通过精深加工, 开发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系列食品。通过注册商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提高产品档次。进市场、入超市、投广告, 用工业的理念做强小宗农产品, 孵化出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建设美好乡村服务。

摘要:介绍了芜湖市小宗农作物生产现状及生产特点,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以为该市小宗农作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宗农作物,生产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芜湖

参考文献

[1]张雄, 山仑, 李增嘉, 等.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 (3) :80-85.

[2]刘宏, 陈永红.我国小宗粮豆产需形势分析与发展思路[J].农业展望, 2012, 8 (4) :36-38, 43.

[3]刘永红, 何文铸.四川小宗粮豆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 2003, 16 (3) :107-111.

[4]孙桂华, 薛亚杰, 孟令文, 等.辽宁省小宗粮豆作物生产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J].杂粮作物, 2001, 21 (5) :35-36.

芜湖市产业发展 篇8

摘 要:芜湖是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首个中国第四代主题公园建成并运营的城市。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的相继建成运营,使芜湖市从旅游中转城市一跃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近年来,芜湖过度依赖主题公园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的格局越来越凸显。在此背景下,应明确芜湖主题公园的特征与城市旅游的互动现状,探究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发展的互动策略,如创新理念,树立景城一体发展战略,组团发展,打造芜湖旅游景区(点)集群,加大自主力度,激发集群创新等。

关键词:芜湖;主题公园;城市旅游;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2-0023-04

一、背景分析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现代的旅游目的地形态,自诞生以来对欧美国家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己得到广泛认识。主题公园是根据一个共同的或一系列的主题设计,结合了景观、环境、游乐设施、表演和展览等内容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体现了人类对于休闲偏好的重要转向。[1]目前,主题公园的发展在经历了以自然类型为主的第一代、以微缩模拟为主要类型的第二代、以都市休闲为特征的第三代之后,正式迈入了以强大科技力量为支撑的第四代。我国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建主题公园。1989年9月建成的“锦绣中华景区”,将旅游目的地形态的旅游主题公园概念推向了全中国。[2]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乡镇城市化进程的30年,可以说主题公园的建设已经融入很多地方城市化的步骤当中。[3]在城市,旅游发展要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策略,促进城市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后工业时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等问题;要么作为实现城市扩张的策略,通过大型旅游项目开发构筑增长极,建立消费空间,创造就业,其中以城市大型主题公园开发最为典型。[4]多年来,许多地方都在争相上马各种类型、规模的主题公园,在短期内确实也给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但是,研究发现,忽视城市及区域文化内涵而

建设的主题公园,则缺乏生命力,最终“无魂而衰”。衡量一个主题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它所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而是它对特定时空背景下区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有效整合和完善表达;因此,主题公园的“主题”应深植于区域文化之中,那种完全外来移植的娱乐公园可能盛极一时,但却面临被竞争者所替代的威胁。[5]

芜湖,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同时,它也是首个中国第四代主题公园建设并运营的城市。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芜湖,拥有着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便捷的交通以及众多的城市知名品牌,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水上世界、方特东方神画等主题公园的相继建成运营,使芜湖市从旅游中转地一跃成为了旅游目的地。当前,芜湖还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欢乐芜湖”,规划建设多个主题公园,届时芜湖将超越美国奥兰多,成为全球主题公园最多的城市。但在芜湖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依赖主题公园的“头重脚轻”旅游格局越来越凸显。随着周边城市主题公园的不断建设,尤

其是2016年6月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即将开园,以“方特”为品牌的的芜湖旅游业压力倍增,危机四伏。因此芜湖如何立足本土文化,提升方特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实现与城市旅游的互动发展,已成为芜湖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芜湖主题公园特征

(一)发展阶段

芜湖主题公园的起步阶段是以2007年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为标志的;随着方特梦幻王国、方特水上世界、方特东方神画的相继建成,芜湖主题公园的发展迈入了成熟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题公园产品类型逐渐丰富,客源市场和旅游收入相对稳定,旅游品牌初步形成,城市的旅游主体形象基本确立。

(二)发展格局

方特五期、六期、七期以及芜湖古城、海洋公园等或已建成,或即将面世,芜湖主题公园将基本实现从多元化到集群化的发展格局演变(图1)。

(三)主体功能

芜湖主题公园正在进行从注重娱乐功能到突出教育功能的转化。从最初的方特欢乐世界,到如今的方特东方神画和未来的方特·中国复兴之路,经营者逐渐发现纯粹的娱乐项目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希望能在娱乐和实践中增长见识,了解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扩展个人的知识面和眼界,加深对当地文化底蕴的进一步认识,方特主题公园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对芜湖、安徽乃至中国文化的挖掘。芜湖方特东方神画,其实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它不仅是娱乐性的主题公园,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载体。

三、芜湖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发展的

互动现状

(一)主题公园提升了芜湖城市旅游的整体形象

随着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资源竞争、产品竞争、市场竞争走向形象竞争,“旅游业发达国家开发旅游的成功经验是塑造整体旅游形象”[6],而塑造城市良好的旅游形象,就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旅游品牌。近年来,芜湖市凭借“方特”品牌,吸引了众多省内和长三角游客,大大提升了芜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竞争力,“方特”已成为芜湖旅游形象的代表。

(二)主题公园加快了芜湖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芜湖主题公园在优化芜湖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实现旅游创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芜湖一期方特欢乐世界开园,当年芜湖旅游总收入仅50.07亿元;到2012年芜湖旅游总收入已达到了218亿元,芜湖也跻身全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列;在2016年元旦期间,芜湖就实现了“开门红”,三天的小长假旅游总收入达到了8.62亿元。芜湖通过主题公园的建设不仅创造了全新的旅游品牌,更拉动了一批与此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和产业链条。“方特”给芜湖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门票收入,更重要的应是其外部效应或外溢贡献,如给芜湖交通、餐饮、住宿、商业、房产、金融服务带来的突出贡献。

(三)主题公园优化了芜湖城市旅游环境

主题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硬件和社会文化氛围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芜湖方特主题公园的建设不仅凝聚了城市人气,更促使政府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强化了芜湖城市的管理,提升了城市品位,营造了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与此同时,“方特”的建设更是带动了芜湖马仁山、丫山、陶辛等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以“方特”为中心的旅游景点集群的形成。

(四)芜湖城市旅游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证

在发展主题公园的同时,芜湖在全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各种创新文化品牌不断涌现。将雕塑艺术引入城市公共空间,建成国内城市公园中唯一将雕塑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雕塑公园;在对中山路步行街、鸠兹广场的改造中,将城市功能建设与旅游景区打造紧密融合在一起,既强化了景观和市民休憩功能,又考虑到旅游要素,使其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在滨江公园的建设中,既重视防洪功能的强化,又注重沿江景观、人文历史景观的展现,使其成为国家3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建设风景区;龙山房车营地的建设,将工业发展成果转化成旅游产品。这些城市旅游项目的建设,为芜湖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四、芜湖主题公园开发与城市旅游发展

互动策略

(一)创新理念,树立景城一体发展战略

当前,芜湖旅游应实施景城一体化发展,以主题公园和城市旅游为核心,坚持城市旅游和主题公园在旅游功能、要素方面的互补,按照“双轮”驱动模式,即:主题公园是大轮,城市旅游是小轮,城市旅游紧跟主题公园加快发展。近期,可考虑重点扩建历史悠久、在皖南有一定影响力的芜湖动物园,可将其与即将建成的海底世界联合开发,实现“上山动物乐园,下山海底世界”。同时,大力加快芜湖城区城市休闲、度假、购物等旅游景区(点)的建设。

(二)组团发展,打造芜湖旅游景区(点)集群

随着芜湖高铁线路的不断增多以及未来芜宣机场的建成,芜湖交通将更加便捷,游客数量会大幅增加,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同时,便捷的交通也会使游客来的快,去的也快,因此,芜湖应将旅游线路向县区延伸,向城郊过渡带延伸,进一步提升马仁山、丫山、天门山、陶辛水韵等市区、四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形成芜湖旅游景区(点)集群,提升芜湖旅游产品的品质,打造一批与“方特”媲美的芜湖旅游精品项目,上规模、出特色,吸引游客在各景区(点)增加驻留时间,全面提升芜湖旅游承载力。

(三)推陈出新,创新主题节事活动

主题公园的推陈出新不仅要注重游艺项目的开发创新和活动表演的推陈出新,更要注重园区景观的常变常新。园区景观关乎主题公园带给人的第一感觉与整体印象,因此园区景观的及时维护与更新不容忽视。[7]芜湖一期方特欢乐世界自2007年开园试营业至今已近十年,因此,定期在对园区景观及时维护的基础上,需制定景区更新规划,按一定比例对园内其他景观进行调整与重构。另外,芜湖“方特”品牌在省内外以及长三角地区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迫切需要策划独有的主题节事活动,来增强芜湖主题公园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如可举办芜湖方特欢乐节、芜湖欢乐旅游节等主题节庆活动。

(四)打造高铁旅游线路,实行景区定价差异化

2015年,宁安高铁和“中国最美高铁”合福高铁的开通,芜湖交通环境极大改善,高铁的开通缩短了来芜旅游的行程,大大提高了芜湖旅游的可进入性,芜湖旅游进入了重大变革时期,旅游业态、游客数量、出行模式都会相应发生显著变化。芜湖旅游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旅游专家、旅游企业进行系统性的旅游规划线路,在高铁线主要城市的公共场所、大型商业体、车站等进行旅游线路营销宣传。

同时,主题公园要积极完善定价策略,实现价格差异化。目前芜湖“方特”客源基本以一日游散客或团队为主,这样游客在芜湖就难有更多的消费;加上旅游旺季时排队时间较长,游客难以尽兴。如果“方特”门票能够在两日内有效,或者可以留下更多人在芜住宿,则又可以带动酒店、饭店、商场等行业的发展。另外,还可根据现实情况对票价加以调整,如推出半日票等以分散游客的旅游时间。同时,可发展真正实惠的会员卡制度来吸引更大的本地市场。目前,“方特”已发行针对本地市民的年卡,但因限制条件较多,并未被市民普遍接受,如果“方特”继续忽视本地游客,随着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开业,加上芜湖进入高铁时代,未来更多的芜湖人可能会舍近求远。

(五)加大自主力度,激发集群创新

主题公园的建设与经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拥有新的创意和闪光点,才能保持对游客的新鲜感。首先,芜湖主题公园应加大自主创新扶持力度。目前芜湖“方特”巳拥有一百多人的创意团队,可以进一步与本地旅游专业院校合作,创办方特班,扩充创新团队力量,以实现项目、管理、经营的不断创新。不断借鉴国内外主题公园集群的先进经验,结合芜湖实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积极开发适合芜湖本地市场的新型游乐产品。其次,不断创新主题公园的营销手段。芜湖“方特”应大胆尝试主动营销手段,使公司与合作企业从纯粹的交易关系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力求与各地旅行社(尤其是本地旅行社)成为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另外,可适当地探索“事件营销”。最后,“方特”可依托芜湖良好的城市建设基础,以动漫产业、汽车产业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城市休闲和主题度假为主线,以“东方奥兰多”为方向,以主题公园为品牌,加强旅游与文化、汽车等产业的融合,建设时尚休闲欢乐城巿。在“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和开发主题公园项目,形成主题公园集群,打造中国欢乐名城。还可参照德国大众汽车城模式,联合奇瑞汽车,建设汽车主题公园,开展工业旅游和汽车赛事,打造汽车文化旅游城。

参考文献:

[1]钟士恩,张婕,李莉,等.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回顾、评价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5,30(8):115-126.

[2]纵崔丽,包先建.2000—2012年国内主题公园在品牌方面的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4):36-38.

[3]徐春燕.我国主题公园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梁增贤,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发展与城市居民就业——对华侨城主题公园就业分配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4,29(8):62-69.

[5]吴必虎:城市化进程中的主题公园与区域经济——评《中国主题公园与区域经济》[EB/OL].[2016-04-20].http://travel.

ifeng.com/news/detail_2015_02/17/40568267_0.shtml.

[6]王忠丽.论主题公园建设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D].开封:河南大学,2005.

[7]尤韵.休闲经济背景下主题公园发展的创新导向——以宋城为重点案例的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研究 院,2013.

(责任编辑 高道友)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Wuhus Theme Parks and City Tourism

SUN Kun1, WANG Shu-min2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Tourism,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241003,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covery and Health Services,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241003, China )

Abstract: Wuhu is one of the “Three Central Tourism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also the first city to build and run the 4G theme park in China. The completion and operation of Fanta theme parks turned Wuhu from a tourist transit city into a tourist destination city. But in recent years, Wuhu has relied too much on these theme parks so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mbal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hus tourism. The author thinks that under this background, Wuhu should be clear about the feature of the theme parks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ity tourism,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hus theme parks and city tourism, such as innovating relevant concept, setting up a city-view integ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lementing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building Wuhu tourism view cluster, enhancing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bility, motivating group innovation, etc.

上一篇:我的小电风扇作文600字下一篇:硕士答辩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