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精选6篇)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1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模糊语言学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模糊限制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在语言学框架下模糊限制语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其研究领域拓宽到语言学的各个层面,包括语义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翻译学、二语习得、认知、跨文化交际学、修辞学、文体学、篇章学等.我们透视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本质及其应用价值,评述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作 者:曾文雄 Zeng Wenxiong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年,卷(期):26(4)分类号:H030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言学理论研究 语言学应用研究 语篇 新发展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2

一、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从最初的语义范围延伸到了其他不同的领域。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 对模糊限 制语做出 了不同的 分类。从 语用角度 出发 , E.F.Prince (1982) , 何自然 (1988) 等学者提出, 模糊限制语可分成基本的两类, 一类是approximators, 即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或称作近似化词) , 另一类为shields, 即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或称作遮掩词) 。此分类在中英文中都适用。

1.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ors) 。这是一类最为常见的模糊语, 一般为程度副词或数量副词。这类词汇一般不影响所要传递信息的实质性内容, 但会影响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样具有模糊意义的词汇在传递信息的目的上具有极大辅助作用, 一方面听者对所修饰的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说者也能表现出坦诚和不夸张的态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 (adaptors) 和范围变动语 (rounders) , 前者指话语真实程度上的变动, 如英语中的kind of, to some extent等;而后者则是指可给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 如about, approximately等。

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 。这类模糊限制语指的是去除主观判断, 直接引用其他的相关判断, 这样的形式表达了语言使用者的不完全承诺性;因为说话者并无直接的信息, 只是拥有信息来源或者说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无保证, 引用了第三者的相关判断。在中文中, “据统计”、“据报道”等都是此类模糊语;而在英文中, 此类模糊语有we have heard that等。在信息传递的效力上, 影响的角度有三个, 一是说话者的责任减小;二是听者会在其信息无法判断来源的情况下, 选择性的相信;三是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 还可引起说话者和听者对消息真实度产生一定思考。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也分两类, 分别为直接缓和语 (plausibility shields) 和间接缓和语 (attribution shields) 。直接缓和语指说话人对某事做出直接猜测, 或说话人对某事持不确定态度。间接缓和语则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观点及态度。

从语义角度出发, 模糊限制语可划分为四类:形容词和副词 (如very, almost等) ;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成分 (如I think, I believe等) ;构成形容词或副词的后缀 (如-likely等) ;由连词as though等引导的程度状语或方式状语 (易来宾, 胡东平, 2004) 。

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和限制范围, 则可将其分为倾向“准确”的, 倾向“作者”的, 以及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 (张秀丽, 2010) 。

由于精确的概念标准的缺乏, 人们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但也正是模糊语大量的使用, 使得无精确性但具有新闻性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以及理解。

二、中国新闻与VOA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本文以比较有影响的E.F.Prince等学者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为基础, 借助Antconc3.2.0软件, 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从而对中文新闻与英语语言国家VOA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在VOA的官网上随机选取40篇常速英文广播, 自建微型语料库, 约18, 840个单词, 在新闻联播官网上抽取40篇新闻报道, 同样自建微型语料库, 约36, 880个汉字, 两种新闻内容均涉及各个领域, 保证在随机的基础上对所有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新闻的时间范围是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

此次研究将以句为单位, 对所选新闻中每100个句子里使用的不同种类模糊限制语的频率进行计算。充分利用Ant Conc3.2.0软件分析语料, 依据语用分类标准对语料进行检索找出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出现的频率和个数。在最后手动检索的时候, 对于不不符合条件的词频除去, 以最大限度保证最后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联播语料库/VOA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和分布

根据新闻联播的相关数据, 发现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并且直接缓和语在四中具体分类的模糊语中所占比例最高。语料中直接缓和语高频率的出现体现了汉语新闻中语篇的指导性、指令性和政策性, 也同时体现出汉语新闻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如“应该”、“必须”等词的使用。

在这些汉语新闻中, 范围变动语有“大约”、“几乎”等。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 要求能有足够的证据和具体的数据来增加其可信度, 但是在无法做到确切的数据之时, 范围变动型的模糊限制语提供了数据范围, 一方面使得数据得到运用, 但是并没有虚拟数据;另一方面, 读者也对所表达的数据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新闻也不至于失真。

统计结果显示, 在四十篇随机抽取的VOA新闻中, 与中文新闻不同的是,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次数要高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从单种限制语来讲, 间接缓和语的使用个数 (35.8%) 最多, 其次是范围变动语多于程度变动语, 多于直接缓和语。

间接缓和语在VOA广播新闻中较常出现, 例如it is sai等, 这样的表达大部分是通过用第三人称来传达信息发出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报道者如实传达信息, 而在对信息来源或者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完全确定时, 这类型的模糊限制语避免了传递者表达自己的态度或猜测, 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因报道失真所需承担的责任。

VOA新闻中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有around, nearl等, 这些模糊词多与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连用从而表达大约等含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虽然使数据显得模糊, 但是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读者在理解新闻的同时又避免了过度关注精确数据。

对比研究两种语言在新闻中的模糊语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 两种语言中, 存在差异最大的是, 汉语偏向于使用缓和语, 其中直接缓和语占主要部分, 这也和中国人在陈述观点上为力求客观公正是相一致的;而英语则是偏向于变动型模糊语, 这和西方人在表达上为显得简洁客观相一致。

三、结论

对于新闻语篇来讲, 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获得精确的信息, 因此, 适当采用模糊限制语便成了陈述新闻事实的一种有效方法。两种语言的新闻中, 都体现了模糊语强大的语用功能, 通过模糊语的使用, 体现表达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语言的表达显得委婉礼貌, 同时保护了消息来源, 这也是新闻通过语言的利用传达的一种人文性。

模糊性是这两种语言的共同特性, 但是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上的不同造成其使用的具体类别存在着差异。在英语和中文新闻语篇中, 模糊限制语呈现出在结构与分布上的不同, 主要不同为:中文新闻多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英语新闻表达中, 更多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了解这两种语言新闻表达上的共性和差异, 可以对语言表达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 减少因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角度和表达特色不同这样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两种语言的新闻中在限制语的使用上的差异也给从事语言主要是新闻翻译者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使得新闻文本的翻译更加符合本国语言使用的特色。

本研究尚存很多不足之处, 对于获得的数据研究还不够全面, 今后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易来宾, 胡东平.英汉模糊限制语语用对比及其交际功能[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2) :98-100.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3

信访工作属于言辞型交往工作,这要求信访工作者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较强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在信访工作中如何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易懂、得体便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信访工作话语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促进信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文章以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为语料,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调查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三大元功能与信访交流艺术的关系,以利于促进信访工作的有效沟通。

二、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

信访工作者面对复杂的信访情况,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点,从而会使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信访工作者有效处理各类信访事件。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功能与信访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关系密切,人际功能则与信访工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关,语篇功能在很大层面上与信访工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相关。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

在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可以有效地发挥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语篇功能。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在发挥三大元功能时具体的体现方式与其他语言成分稍微有些差别。第一,就概念功能而言,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发挥的是逻辑功能,而很少涉及经验功能;第二,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看,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所发挥的人际功能主要指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 具体体现为,信访模糊限制语通过介入系统和极差系统为对语言的态度功能做一定的评价。第三,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看,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所发挥的语篇功能不亚于人际功能,体现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四、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三大元功能分析

(一)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观点,概念功能包含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人们普遍认为,模糊限制语一般只与情态系统有关,其实不然。就信访工作中的语料而言,模糊限制语还与概念功能的逻辑意义有一定联系。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没有经验功能,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却具有逻辑功能。Halliday从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研究语言的逻辑功能。 此外,他还认为,逻辑语义关系虽然形式多样,但这些关系大致可分为扩展和投射两类。文章以此为准,以间接缓和语为例,从逻辑语义关系探讨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逻辑功能。

例一: (个体上访案例)

上访者:我的林业用地有120.4亩,但是我现在发现林权证上只写了105.4亩,……我觉得不对,肯定是村委员和林业局搞错了。

信访工作者:如你所述,你认为你的林业用地应该有140.4亩。但是根据你的林权证,你的林业用地只有105.4亩,不是120.4亩。

上述对话中信访工作者为了详细了解上访者所述情况,使用间接缓和语“如你所述”和你认为再次投射上访者所表达的话语含义,这足以体现模糊限制语具有投射的逻辑功能。

(二)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语言的人际功能包括互动功能、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发挥评价功能和权势功能的时候,作用尤为突出。

(1)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评价功能

根据马丁的观点,评价功能的核心是态度功能,态度又包含情感功能、判断功能和鉴赏功能。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则主要涉及情感功能,其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归属于介入系统,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则归属于极差系统。这两类模糊限制语分别通过介入系统和极差系统体现语言的情感功能。下面我们将逐一探析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情感功能。

例二:(个体信访案例)

上访者:我哥哥于xxxx年在xx政府就职,…… 我哥哥因病死亡,国家有没有补偿?

信访工作者:您的这份心情,我们特别能理解。您的孝心,我们特别尊重,也非常敬佩。但是根据xx部门提供的证明,……所以根据目前国家政策明确规定……,  经我们信访局商议,……

上述例子中,首先,信访工作者使用程度变动语“非常”和“特别”,这两个程度变动语是评价功能极差系统中的高量值情态副词,高量值情态副词的使用 有效地传达了他们对上访者的赞扬和同情之情。其次,信访工作者又使用了间接缓和语“根据xx部门提供的证明”“根据目前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和直接缓和语“经我们信访局商议”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而言,信访工作者通过评价功能介入系统中的“他言”和“自言”的方式有效地发挥了语言的评价功能。

(2)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权势功能的核心是话语的正式性,而信访工作者所接触的上访对象大多是人们群众,这就决定了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既有专业性特征,又具有非正式性特点,但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特征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他们的话语在信访工作中仍然占绝对优势,更具话语权。他们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不会像法庭审判时法官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那般正式,但也不会像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那样随意,信访工作者一般使用间接缓和语发挥语言的权势功能,如下例:

例三:(网络信访案例)

上访者: xxxx年x月x日……

信访工作者:您好,您的上访信件我们已经收到,根据《XXX市网上信访工作暂行规则》第十六条,……

上述例子来自书面信访案例,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信访部门使用了间接缓和语“根据《XXX市网上信访工作暂行规则》第十六条”体现了信访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人民群众和信访工作部门都必须遵守这一准则。这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权势功能。

(三)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语篇功能:

经过实际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信访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实际上也是构建信访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其一般通过衔接中的照应、重复方式构建信访语篇。在此,我们只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分析,如:

例四:(个体信访案例)

上访者:我是XXX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

信访工作者:如您所述,您大约工作了10年,…… 我相信学校也是为您着想的,……,您的情况与……有几分相似之处,……

上述例子是信访语篇的一部分,这个对话肯定还未结束,但对话中已经出现了构建语篇的衔接手段:模糊限制语。首先,间接缓和语“如您所述”与之前上访者所讲的内容相呼应,是照应的衔接手段;其次“大约”与上访者所说的“差不多”属于近义词,也属于照应的衔接手段;而“一点”则使用重复的衔接手段与前文呼。以此得知,在信访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构建方式一般都采用上述两种方式。

五、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运用与信访工作交流艺术

信访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信访问题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信访工作者处理问题必须有根有据、有理有节,既要符合国家当下的政策和客观实际,又要符合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由此可见,信访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業务能力,如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其中,信访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尤为重要。信访工作者需要谨慎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才能促进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上述系统语言学关于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分析,笔者就信访接访语言提出下述三点建议:

第一,尊重上访者的原意,恰当使用间接缓和语。在接访过程中,信访工作者所说所写的内容必须尊重上访者的原意,适当使用间接缓和语,以便更清晰地转述上访者的意思。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于上访者本人,他认为信访工作者在切切实实了解他的具体情况,没有主观臆测;于转办单位,他们也能清晰地了解到上访者本人的意思,而非信访工作者的意愿。

第二,正确体现相关政策精神,合理使用间接缓和语。信访工作者处理群众问题的依据是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信访接访过程中,信访工作者在说明相关政策的时候,有必要使用诸如“根据……规定”等间接缓和语来准确表达相关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信访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样的话语方式会让上访者更加信服。

第三,使表述更加准确且严密,必须适当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中难免会涉及不确定的因素,如时间、地点等等,这就需要信访工作者使用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以便更精确地表达话语的含义。如“一个月之内”等表述。当然,在能确定信息的时候,则不该过度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否则会给人造成敷衍了事的印象。

六、结语

在信访工作中,信访工作者应该注意锤炼语言艺术,只有合理使用模糊限制语,信访工作者才能有效控制话题,了解上访者的意愿,妥善解决上访人员具体问题。因此,强化模糊限制语意识、使用模糊限制语对信访语言进行提炼, 才能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者的语言技巧,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希望能以此激发更多语言学学者去发现、分析和分享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特性及功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这项研究能在信访工作者语言培训方面提供一些见解。此外,从系统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的角度分析信访工作者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仅仅是抛砖引玉,研究仍未大量触及信访工作中的模糊限制语,况且今后的研究还可以从语用学、语义学等角度展开调查,从而进一步深化信访工作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4

模糊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但发展很快。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出现于汉英报纸、商务交际、医学用语、法律、学术及科普文章等各类语篇中。但有关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分析及研究还较少。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影视作品中的台词独白与现实交际中的语言有很大相似性,故人们只是把它归于一般交际语言;影视英汉语言趋于口语化,而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近年来多聚焦于学术、科普文章等书面语篇。

2. 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和分类

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首先是Zaden (1972)在“Fuzzy-set”一文中提出来的,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限度。Lakof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Brown和Levinson认为模糊限制语是集合中的一个小品词、单词或词组。Yule在他的“Pragmatics”中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的是E.F.Prince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的划分。模糊限制语按其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这类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即“程度变动语”(adaptors);二是指给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即所谓的“范围变动语”(rounder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

3. 研究方法及语料

为确保数据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笔者从不同题材电影中选取了英汉电影剧本各10部,为确保客观性、多样性,剧本部分选自几个专门的电影网站下载下的剧本及字幕,部分选自《疯狂英语》原声版之电影沙龙,并着重选择语言含量大、贴近生活且语言地道的电影。然后再从这二十部电影剧本中,每一部电影剧本随意选取两个章节作为一个新文本,确保选取的每部电影的章节字数大体相当。这样共得到20篇文本。语料库建立以后,笔者具体分析所建语料库中模糊限制语的类型、使用频次、种类分布,对比其英汉电影剧本中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4. 结果与分析

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

4.1 类型的异同点

在使用类型上的不同表现在汉语电影剧本中应用了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三种,而英文电影剧本中则有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及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四种。汉语剧本中明显缺失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此类模糊限制语却在英语剧本中占有一定比率。如:He said you ran off with his fiancée and left him brokenhearted, he said.(出自电影“Bridget Jones’s diary”)。“he said”(间接缓和型)生动、巧妙地把话语的责任转移给别人。

4.2 使用频次的异同点

在使用频次上,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显著低于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总体观察频次,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种现象与中国剧作家和西方剧作家对模糊限制语的认识各有偏重有关;英语作者的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如:I was in London at a party last night so I’m afraid I’m a bit hung over.而在汉语剧本中一般会这样表达:“我昨晚去了伦敦的一个派对,现在还有点醉醺醺的。”另外,这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不同也有关联。

4.3 种类分布的异同点

在种类分布上,汉英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汉语剧本中,分布最广的是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在英语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程度模糊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语。除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汉语剧本中不存在种类分布外,其余三种模糊限制语在英汉剧本中都存在种类分布。

5. 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写作、翻译、习得、语用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们对影视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是值得去做的。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以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各种文化,从而获得创作的成功。它的研究成果对外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本文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运用, 并通过对比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得出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正确掌握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异同, 对剧本写作及教学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英汉影视剧本,模糊限制语,异同

参考文献

[1]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2]Levenson, S.Pragmatics[M].London:CUP, 1987.

[3]陈治安, 冉永平.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5, (1) :18224.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5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掌握好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从近十几年来的英语等级考试来看,大学生的写作并不理想;从与学生的日常英语会话中也不难发现他们的表达总不是那么得体。两年来,笔者收集了上百条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中的错误与失误,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中国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极度缺失,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描述就是“说钉子就是铁”。

1 模糊限制语的概念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G.Lakoff,1972)。此处所说的词语实际上是包括词、词组或结构,通称为模糊限制语,而并非仅限于模糊限制词。他们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或者提出客观依据,对话语做出间接评估等。模糊限制语直接影响到话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通常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ds)。

1.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作出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语确定一个变动范围。在言语交际中,这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武断,使话语更具客观性。它们分别是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

程度变动语(adaptors)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它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的更实际一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一些,避免过于武断。这些程度变动语包括:sort of,kind of,somewhat,really,almost,quite,entirely,a little bit,some,to some extent,more or less等。

范围变动语(rounders)只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词语。这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测量事物时经常使用的词语。这时说话人不必讲究实际情况与所说话语的接近程度,因为在话语中往往谈及了具体的数字。范围变动语包括about,roughly,around,approximately,essentially,almost,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等。

1.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话语结构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从而使原来话语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这种缓和型的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两种。

直接缓和语(plausible shields),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或者说话人表示他对某事持有的犹豫态度。它包括I think,probably,as far as I can tell,seem,wonder,hard to say,I believe,Iassume,I suppose,I’m afraid等。

间接缓和语(attribute shields)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的表达说话人对某事情的态度。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it’s said that…,presumably,someone says that…,as is well known,the possibility would be…等。

2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可主要从两方面来陈述。

一方面,模糊限制语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一般属逻辑语义范畴,它可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也就是说,一些原来“真”“假”不明确的话语一旦加上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能使话语符合真实;同样,一些不具真值条件的话语加上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就可以含糊其辞,不置可否。

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语中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并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因此属于语用范畴,其语用功能是使说话人得以恪守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等,尽量避免将意见强加于人,避免武断。

3 大学生英语表达中模糊限制语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为了能用英语准确的表达自己,不惜在句子中堆砌地使用实词、希望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在语义和语用上一一对应,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我们会发现,学生们是因为不注意语言表达的语境而不能准确、得体地输出语言,致使表达不礼貌或冒失、唐突、武断,有时候甚至会被读者或听话的人误以为说话人的品质、意图有问题,最终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其实,学生的有些语言错误与失误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善于使用模糊限制语。例如,有一位大二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他的作文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Thomas Alva Edison is the world well-known inventor who had ever invented 1328 kinds of things.这位同学想更准确的来说明爱迪生发明的东西很多,但相反,他表达的并不准确,爱迪生医生发明的东西远比这个数字大,仅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就有这么多,因此加上more than或about则会更客观、准确一些。再比如口语课堂上,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对话的:A:May I use your pen?B:I have only one.此对话中,B的回答显得有些伤害对方的面子,不礼貌,如果加上I’m afraid之类的模糊限制语会更得体。学生英语表达方面所出现的此类问题其实枚不胜举,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往往是在脱离英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里学习英语,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包括发音、拼写、词法、句法等等,而忽视培养学生使用得体的语言。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学生和老师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解决语言的正确性上面(主要是语法正确性),学生进入大学后,使用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使用语言不得体现象大量出现,主要表现为讲话时用词、句子太正式;另一方面,避免使用模糊限制语,认为其会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或者说他们对此类语言的掌握根本不够。

4 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讲,首先要注意自身口语表达的得体性,继而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大学生,尤其高年级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无论从词汇量的积累还是语法的掌握方面基本上都不存在大问题了,所以教师应该将语言教学的重点由基础的语言教学向更高一级进行转移,比如对学生多讲解西方文化现象,多渗透语用学方面的知识,强调语言表达一定要结合语境,以使他们输出的语言更纯正、更地道。

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讲,除了英语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知识的丰富之外,主要是要培养一种重要的学习风格———模糊容忍度。模糊容忍度是人从感觉上愿意容忍那些与自己的信仰及知识结构相悖的观点和思想的程度。模糊容忍度高的人思想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模糊容忍度低的人思想较保守、教条,不易接受新事物。二语学习者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大量与母语相矛盾的信息,如不同的词汇、语法乃至整个文化体系。Naiman et al.(1978)发现模糊容忍度是仅有的能预测他们那所高中(处于多伦多)法语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学习法语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发现表明模糊容忍度的确是学好二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培养学好二语的一个重要素质———提高模糊容忍度,这是一种学习风格,也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也应该逐渐培养自身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从潜意识里去接受那些与母语相异的语言与文化,这样才能讲出更地道的英语。

总言之,模糊限制语对更准确的英语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大学生这一方面知识的不足也给广大高校英语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我们不仅仅是纯知识的传授者,主要是要培养大学生学习异域文化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史秀菊.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Lakoff,George.“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In P.J.Levi Perranteau&G.Pharres(eds.)Papers From the Eight Regional Meeting.Chicargo:Chicargo Linguistic Society.1972.

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篇6

一、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一般人们认为在商务英语谈判中, 谈判双方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履行最少的责任都倾向于明确的表明各自的立场﹑条件和责任。然而, 少了模糊语言的运用这些要求是无法达到的。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模糊表达能使谈判顺利地进行, 试探对方的真正意图, 从而达到最后的共识。

1. 模糊限制语使表达的信息更准确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 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会话双方都应该遵循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4条准则:A.数量原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要求的详尽程度;使自己所说的的话不要超过要求的详尽程度。B.质量原则:不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说自己缺乏证据的话。C.关联原则:说话要贴切。D.方式准则:避免使用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洁;说话要有条理。商务英语谈判中所使用的模糊语言看似违背了格莱斯的会话原则, 实际上深层次地遵循了会话原则。有时候描述中的不确定反而会提高表达的效率, 尽管模糊限制语看似含糊, 却更具客观性和精确性, 它们以一种笼统而综合的形式, 含蓄地传达丰富的信息。例如:

(1) Generally, we could offer speical discount only for our familiar clients.

(2) In general, our products are sort of better than those of other companies.

模糊限制语“in general”及“generally”暗示了说话者的观点与实际情况是基本相符的, 至于与“in general”或“generally speaking”相符合的情况、程度、范围及界限都是笼统而模糊的。但是使用了这些模糊限制语之后, 这些话反而变得更精确、语气也显得更温和了。说话者既遵守了合作原则, 又暗示了实情, 保全了质量准则, 起到了双重的效果。因此,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还可以起到保护说话人, 避免说话人承担过多责任的作用。因此也就更易被接受、更易理解了。

2. 模糊限制语使表达更加灵活

由于模糊限制语的有限模糊性和近似性,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恰当的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灵活地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进退自如, 留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在商务英语中, 为了促进生意的达成、加深贸易伙伴间的友谊, 人们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使用模糊限制语。

(4) I suppose our offer is reasonably good if you take qu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5) I am afraid that we need to consider the matter more detailedly.

在谈判中由于尚未完全了解对方的最终条件底线, 如果贸然地明示自己的观点或条件有可能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况。但使用了”I suppose”和“I am afraid”等模糊限制语, 可以有效地给自己留有后退的余地;同时试探性的询问了对方的态度和底线, 这样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反映来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始终使自己握有主动权。因此这种灵活的回答方式可以更有弹性的控制谈判的进程和效果, 有利于合作的促成。

3. 模糊限制语使表达更加礼貌

美国语言学家利奇在其《语用学原则》中将礼貌原则划分出六类:A.得体准则;B.慷慨准则;C.赞誉准则;D.谦逊准则;E.一致准则;F.同情准则。这些准则的基本思想就是: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多让自己吃亏;尽量多赞誉别人, 多贬低自己;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感, 减少双方的分歧, 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重,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双方意见相左的情况, 如果双方针锋相对的批驳对方的观点会极大的伤害双方的感情而最终导致谈判的破裂。此时利用模糊限制语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模糊化, 同时又能从模糊中获得一定的暗含意义。这样就可以在不伤及对方的面子和感情的情况下有礼貌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白, 避免了尴尬, 紧张的谈判气氛。有力地促成了双方信息的交流。

(6) Something goes wrong in the proposal.

这句话说明对方犯了一个错误, 但使用了“something”而不是“you”则泛泛的提出了错误的存在, 没有明确地说明是对方的错误, 缓和了语气, 也给对方留了面子。对方就会愉快的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促进了谈判的顺利进行。

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策略

1.刻意模糊表达、笼统含义, 避免直言

由于制约国际商务谈判的因素有很多, 在谈判中有一些问题是不能直言不讳的;另外为了避免不利形势的出现也常常会采用迂回战术, 模糊表达。例如:

(7) A:Your price is too high to accept.

B:But I am afraid that other buyers would believe our price is very reasonable.

面对A抱怨价格太高不可接受, B没有直接驳斥伤及对方面子, 而是使用了“I am afraid”和“other buyers”等词语来侧面说明自己不会接受价格降低的要求。但也没有用“impossible”, “no”等词语来一口回绝, 而是留下了一定会选的余地, 为谈判的深入进行创造了空间。

2.受权有限, 不做明确表态

在谈判中如果对方提出的条件自己没有足够的权限去定夺时, 常常会使用一些模糊 (限制) 语进行模糊表态。既可以为自己的下一步谈判创造时间, 又可以礼貌的拒绝对方的要求。如:

(8)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m on your side.But, I have to report to the board first

说话者首先用“as far as I am concerned”来表达作为个人而言同意对方的要求, 但用“but, I have to report to the board first”来告诉对方最终的决定权在董事会那里。说话者直接把决定权转嫁给上级, 表达受权有限, 无法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当然这只是说话人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去考虑下一步行动的托词。最后他完全可以以董事会不同意为借口回绝对方的要求, 推卸了自己的责任, 和对方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3.给谈判留有回旋余地

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 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判断, 从而使命题的真值产生一定的模糊变化。正是这种模糊变化使得谈判双方的立场有一定的进退空间, 不至于因为话说得太死而失去变通的机会。可以说正是因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谈判才能够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罗素:论模糊性.大洋洲心理学和哲学杂志[J].1923, p.84~91

[2]L.A.Zadeh.AF uzzy-Set-TheoreticI nterpretationo fL inguistic Hedges.Journal of Cybernetics[J].1972, Vol.2

[3]G.Lakoff:Linguistics and Natural Logic.Semantics of Natural Language[J].1972

上一篇:关于成功励志的名句下一篇:关于物理学习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