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精选7篇)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篇1

1.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保障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的运行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以下简称EDI),是指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有关当事人按照协议或规定,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各自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处理。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以及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包括: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航运企业、港口装卸企业、外轮理货企业、船舶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内陆中转站、货运站、陆上运输企业、场站企业和多式联运企业,以及EDI中心等。在中国境内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经营活动的外资企业也应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全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制订EDI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

(二)制订EDI管理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制订EDI运行的费目、费率和费收规则;

(四)审批EDI中心的组建

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EDI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一)积极推动EDI工作的发展;

(二)负责EDI的协调工作;

(三)负责受理EDI用户的投诉工作; 第五条 EDI中心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将用户发送的电子报文传输至接收方;

(二)负责存储用户发送至EDI中心的报文信息;

(三)负责对转发的报文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泄露、修改和提取任何未经书面授权的经营机密信息;

(四)负责EDI的增值服务;

(五)除不可抗力之外,负责EDI中心的设备处于良好的不间断的工作状态;

(六)负责受理和审批用户的入网书面申请,并报口岸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七)负责新的电子报文的研究和开发,掌握电子报文的变更情况,并对变更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

(八)负责对EDI用户进行培训;

(九)负责承担为司法部门提供法律举证;

(十)EDI中心必须与用户签订协议,协议应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协议规则》并严格履行,用户之间签订有关EDI业务的协议必须向EDI中心备案;

(十一)EDI中心有权拒绝接收、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不按本办法规定的电子信息。

第六条 用户入网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履行所签协议的各项规定并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二)确保发送和接收电子报文信息的设施保持良好稳定有效的运行状态;

(三)按规定的报文格式和通信标准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四)确保进入EDI网络系统的电子数据报文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第七条 凡从事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企业以及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都应纳入所在口岸或经营地的港航EDI网络。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八条 EDI中心是负责口岸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网络电子数据传输、处理和运作,实行有偿服务的企业法人。

第九条 EDI中心设置应符合交通部编制的EDI发展规划。一个口岸地区原则上应由港航企业组建一个EDI中心。

第十条 EDI中心的设立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第十一条 设立EDI中心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

(二)有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四)有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软硬件平台和良好的通信环境;

(五)有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从业人员;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EDI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技术条件:

(一)电子数据交换

(二)存证

(三)报文标准格式转换;

(四)安全保密;

(五)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增值服务;

(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七)提供昼夜连续服务;

(八)能对EDI网络进行维护和扩展;

(九)提供报关、报验转换功能。第十三条 组建EDI中心申报的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合同;

(四)章程;

(五)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

(六)资信证明;

(七)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部直属和双重领导单位申请设置EDI中心应将书面申请报告连同符合要求的其他申报材料报交通部审批。

其他单位申请设置EDI中心应将书面申请报告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交通部审批。交通部在收到申报材料的次日起30天内,对符合条件批准设置EDI中心的发给批准文件和经营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发出书面批复告知。

第十五条 EDI网络内的工作人员须经EDI中心专门培训、考核,合格者须持有EDI中心颁发的上岗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EDI中心应对上岗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轮训和考核。EDI中心有权对严重失职者收缴其上岗证书。第十六条 纳入EDI网络的用户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是本办法所列企业、部门和单位及承认本办法的其它单位;

(二)有可稳定运行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和良好的通讯环境;

(三)有持有EDI中心颁发的上岗证书的专业管理人员;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用户入网,按以下规定办理入网手续:

(一)用户向所在地的EDI中心提出书面入网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和资料;

(二)EDI中心对入网用户的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在十五天内发出书面批准通知书,并抄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发出重新整改、申报的书面通知;

(三)入网用户一经批准,由EDI中心发给EDI入网证书,并登录入网户口,给用户发放密码。

第十八条 经批准入网的用户,应当按照交通部《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协议规则》的规定,与EDI中心以及其他有关用户签订EDI协议。第十九条 入网用户从事EDI运行管理的岗位人员需经EDI中心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一)安全、保密知识;

(二)有关法规和职业道德;

(三)电子报文的格式;

(四)EDI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程序。

培训结束后,EDI中心应对培训人员进行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

第三章 运行管理

第二十条 EDI的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必须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规则》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EDI的业务流转必须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规定》。

第二十二条 EDI接收、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的电子报文应符合交通部有关规范要求。

第二十三条 符合规范要求的电子报文具有与书面单证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四条 EDI报文格式应采用UN/EDIFACT国际标准或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无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时,可采用行业标准或协议标准,但在通信中应符合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EDI报文的代码数据应采用《EDIFACT代码表》所提供的国际代码标准或国家标准。无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时,可采用行业标准或协议约定的标准。第二十六条 入网用户需对报文格式与数据结构进行变更,必须按规定程序,经EDI中心等有关方认可后方可变更。

第二十七条 EDI中心及其用户的电子数据交换和传输系统必须安全、可靠,通信线路必须畅通无阻,数据和文档不得丢失。电子数据交换和传输系统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在任何时候、任何覆盖点均不得失效。

第二十八条 电子数据交换和传输系统的运行必须制订严格的保密制度,对电子报文特别是对EDI中心数据库的访问应设定密级,为用户保密。

第二十九条 电子数据交换和传输系统在运行中发生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的通信停顿,数据或文档丢失,泄露或失密等事故,EDI中心及相关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十条 入网用户的EDI设备必须实行专人操作,杜绝不洁盘片及文件运作,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EDI网络。发现计算机网络病毒,应及时报告公安部门和EDI中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计算机病毒侵入的直接责任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EDI中心可根据信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时间、信息量要求和密级进行收费。收费内容分别有开户、初装、通讯、信息处理、查询、检测和超时超员培训费用。

第三十二条 EDI中心的费收应按交通部制订的费目和费率执行,并应使用交通、税务部门制订的统一发票。

第三十三条 EDI通信方面的收费按国家电信部门的收费标准执行。对提供为社会服务的公共信息不得向服务对象收费。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交通部。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协议规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以下简称EDI)有关当事人之间所签定的协议,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的运行秩序,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中心和入网用户签订的协议以及入网用户之间签订的协议。

第三条 签订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协议(以下简称EDI协议)的EDI中心,必须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具有合法资格的EDI中心;签订EDI协议的入网用户必须是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企业和与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EDI协议是按照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签订书面协议,协议文本可参照《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协议(合同)提要》(附件)制订。

第五条 EDI协议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所传递的电子报文的种类和范围;

(二)电子报文所采用的报文标准、代码标准、安全保密标准和管理标准;

(三)对电子报文的安全保密要求和准确性、可靠性要求;

(四)电子报文的传递程序;

(五)电子报文的交接确认手序;

(六)费用的计算标准和结算方式;

(七)变更或解除协议的办法;

(八)违约责任;

(九)各方商定的其它条款。

第六条 当事人在协议内所采用的电子报文必须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单证替代纸面单证管理规则》的要求。

第七条 电子报文的传输,需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表》中的报文标准、代码表准、安全保密标准、管理标准。交换的电子报文,应采用UN/EDIFACT电子报文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报文中的数据元,必须遵照《EDIFACT数据元之目录》。报文所有代码数据元应参照《EDIFACT代码表》中提供的代码表准。

第八条 对非结构化的信息传输,或用户目前尚不能接受国际标准的电子报文,可采用电子信箱E-mail作为补充传输手段。第九条 电子报文的安全性

(一)为了保证EDI系统的安全,确保电子报文传输安全可靠,必须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共同维护好系统。

(二)当事人应负责防止非法侵入或非法传输,保护业务记录和报文数据不受非法侵入、灭失、篡改或毁损。

(三)一方若发现有违背安全、非法使用或非法传输行为,应立即通知对方及其他有关方,并进行调查,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对方及其他有关方。在此期间,电子数据交换应暂停直至安全情况恢复到双方满意为止。

第十条 为确保电子报文在交换和传输过程中可靠、完整,当事人可根据需要设置如下安全保密机制:

(一)身份鉴别机制,应采用EDI中心软件提供的口令字方法进行简单鉴别。

(二)确保数据完整性机制,对保密有特殊要求的EDI报文,可采用数据加密方法对整个或部分报文内容进行加密后传输。

(四)防止责任抵赖机制,除了保存EDI报文传输日志外,当事人可协议采用数字签名的方法。

第十一条 对需要数字签名的EDI报文当事人应在发送EDI报文时必须采用秘密密钥,对EDI报文进行数字签名,并将报文、秘密密钥、公开密钥及数字签名的结果留存,直到无争议为止。

第十二条 需由EDI中心接收、存储、转发的电子报文,由EDI中心通过各自的专用管理域(PRMD)进行交换。EDI中心与国外用户的电子报文,必须经由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公共管理域(ADMD)进行交换。

第十三条 当传送电子报文的当事人要求协议对方给予收到的确认时,对方必须接受该项要求。

(一)当事人未能在约定的合理时间内收到确认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当事人有权假定最初的传送未被收到。

(二)发现接收到的电文在形式上不正确或不完整或传送不够有序,应尽快通知发送方。

(三)若当事人接收报文经确认该项传送的报文的真正接收人有误时,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同时应将这项信息从其系统中删除。第十四条 对电子报文内容准确性的认可:

(一)接收方发现所接收的报文不符合标准,应及时通知发送方并要求重新发送。

(二)当事人如需要对其发出的电子报文履行数字签名,则应在EDI协议中加以明确。

(三)接收报文的当事人,有义务留存对方发送来的电子报文,并应在发来的电子报文上注明发送人、接收人、传送日期、时间和地点。

(四)电子报文进入指定接收人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发送人和接收人的作业地点分别为发、收电子报文的地点。第十五条 协议的履行:

(一)协议当事人应在各自的操作部位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保管反映系统运行情况以及所交换的全部电子报文清单输入EDI日志。EDI日志应由各方的专职人员作书面证明。用户可根据需要到EDI中心查询。

(二)任何当事人均不得将本协议书下的利益转让给与本协议无关的其他方。

(三)任何当事人在履行本协议书规定的义务时,因不可抗拒力的作用,无法履行或按时履行与协议有关的事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尽力采用其他方式通讯。在这期间,电子文件发生延迟、脱漏或错误或偶发的不良后果不负责任。

(四)当事人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违约表示弃权,应以签署书面声明方为有效。第十六条 费用:

按《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有关费用结算的原则进行计费,通讯费用和各方与协议外的其他方发生的费用均自行承担,涉及增值服务的费用各方各自与EDI中心结算。第十七条 协议的变更和终止:

协议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或需变更时,需经各当事人同意,并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变更或终止手续。如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外提出,必须负担对方已造成的实际损失。变更或终止生效日期前发生的义务和权利不因此而受影响。变更或解除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第十八条 违约责任

当事人违反协议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由当事人商定。当事人违反协议造成

对方经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协议的行为应承担协议规定的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履行EDI协议中发生纠纷时,应及时协商解决,或者申请仲裁机关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十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交通部。第二十一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管理规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的运作,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以下简称EDI)运作系统。

第三条 在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运作过程中,电子报文逐步替代传统纸面单证。

电子报文是EDI当事人按照协议和规定,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讯网络,在各自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处理的一种电子文件。第四条 电子报文必须符合语法标准,其报文格式及代码数据须符合《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办法》的规定。电子报文还须保证其所载信息的完整性和确定性。

第五条 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时当事人可按协议使用电子签名技术。第六条 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时,电子报文与纸面单证具有同等效力;电子报文的保存期与纸面单证相同。

第七条 以下23种电子报文替代相应的纸面单证:

(一)船期表报文(IFTSAI)替代进出口船期预报、船期公告。该报文应包含五日、半月或一个月内的进口船信息、挂港信息、联系人信息。

(二)挂靠信息报文(CALINF)替代24小时确报。该报文应包含进口船信息、挂靠港信息、装卸量信息。

(三)船舶离港报文(VESDEP)替代离港动态。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离挂港时间、卸货时间、装货时间、装卸量。

(四)舱单报文(IFCSUM)替代进口舱单、出口舱单。该报文包含一个航次的船舶信息、提单信息(包括第二个记录),货主信息、收货人信息、通知人信息以及货物信息,其中货物信息包括货物描述和含有运输信息在内的箱信息等。(五)船图报文(BAPLIE)替代进口船图、出口船图。该报文包含一个船名、航次的信息以及含有地点信息、危险品信息和必要注释在内的箱信息。

(六)集装箱装/卸报文(COARRI)替代装船清单、装/卸箱清单、理货清单、集装箱清单。该报文应包含船舶信息和含有装/卸交货地信息和残损信息在内的箱信息。

(七)集装箱残损报文(COARRID)替代集装箱溢卸、短卸、残损单。该报文描述与船舶有关的基本数据、描述与理货有关的单位及个人、描述残损箱信息,还应包含拼箱货提单号、残损信息以及必要的注释。

(八)集装箱溢卸报文(COARRIO)替代集装箱溢卸、短卸、残损单。该报文描述与船舶有关的基本数据、描述与理货有关的单位及个人、描述溢卸箱信息以及必要的注释。

(九)集装箱短卸报文(COARRIS)替代集装箱溢卸、短卸、残损单。该报文描述与船舶有关的基本数据、描述与理货有关的单位及个人、描述短卸箱信息,拼箱货提单号以及必要的注释。

(十)危险品通知报文(IFTDGN)替代危险品性能说明书、危险品货物申报单、危险品货物准运单、危险品船运申报单。该报文应包含船舶信息、装卸港信息、货信息和箱信息。

(十一)危险品清单报文(IFTIAG)替代危险品清单、危险品性能说明书。该报文应包含船舶信息、装卸港信息、危险品货物清单和箱信息。

(十二)装箱单报文(COSTCO)替代装箱单。该报文应包含船舶信息、装卸港信息、货物信息、货物描述、唛头、危险品信息和集装箱信息。

(十三)集装箱进/出门报文(CODECO)具有设备交接单部分功能。该报文应包含船舶信息、箱信息、残损信息和多式联运信息。

(十四)集装箱堆存报文(COEDOR)替代集装箱盘存报表。该报文应包含船舶及集装箱的有关信息、拼箱的提单号信息、以及有关的残损信息。

(十五)正式订舱报文(IFTMBF)替代集装箱货物托运单、订舱申请单。该报文应包含订舱号和港口、收货地和装货港、可选卸货港、发货人、收货人、通知人、订舱预配箱、订舱货物、集装箱细目、货物信息、运费条款以及其它信息。(十六)订舱确认报文(IFTMBC)替代订舱配舱回单。该报文应包含订舱单号和提单号,或者是拒绝订舱理由。

(十七)装箱指示报文(COSTOR)替代装箱单、预配清单。该报文应包含船舶有关的信息、卸货港和交货地点、提单号和集装箱细目、货物信息、货物描述、危险品信息。

(十八)装船指示报文(MOVINS)替代集装箱预配清单。该报文应包含船舶和装船信息、与提单号有关的信息、卸货港和交货地点、集装箱信息以及有关特种箱信息。

(十九)一关三检申报单报文(CUSDEC)替代海关申报单、商品检验申报单、卫生检疫申报单、动植物检疫申报单。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货信息、箱信息、提单信息以及一关三检当局在进口、出口、中转过程中为符合规范操作所要求的货信息。

(二十)一关三检答复报文(CUSRES)替代海关放行单、商品检验放行单、卫生检疫放行单和动植物检疫放行单。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货信息、箱信息、提单信息,以及一关三检当局对在进口、出口、中转过程中所申报的信息作出货物放行、查验、拒绝放行的信息。

(二十一)货物报告报文(CUSCAR)替代海关货物报检单、商品检验报检单、卫生检疫报检单和动植物检疫报检单。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货信息、箱信息、提单信息,以及一关三检当局对在进口、出口、中转过程中查验所需要的货物描述信息。

(二十二)申请作业计划报文(COSDEC)替代作业计划申请单。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货信息、提单信息、箱信息以及通知人信息。

(二十三)作业计划答复报文(COPRES)替代作业计划任务书。该报文应包含船信息、货信息、提单信息、箱信息以及同意安排或拒绝安排的装卸信息。第八条 电子报文的流转顺序按《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规定》执行。

第九条 电子报文替代纸面单证的安全保密问题,由安全技术提供保证,一旦发现擅自破译、篡改报文或冒充用户、抵赖责任等行为,将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给以相应的处罚。

第十条 以下情况应由当事人在协议中予以明确并报EDI中心备案:

(一)电子报文的保存地点和时间;

(二)电子签名的有效期和有效范围;

(三)对有正本、副本之区分的纸面单证,其相应电子报文的替代;

(四)对特殊需要的电子报文的流转程序。

第十一条 本规则第七条中一关三检申报单报文、一关三检答复报文和一关三检货物报告报文涉及到国际集装箱运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替代过程中还应遵守这些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EDI运作初期,允许电子报文与纸面单证并行并存,暂未入网的单位仍可使用现行的纸面单证并以纸面单证为准。EDI稳定运作后,交通部将根据实际情况陆续直至全部取消纸面单证。第十三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交通部。第十四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 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以下简称EDI)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保障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的正常运作,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是指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报文的传递程序,包括进口电子报文和出口电子报文的流转程序。

第三条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报文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电子报文的传递和进出口业务流程应当减少环节、简化手续、高速有效;

(二)进口和出口电子报文传递程序在业务流程中不得互为交错,互为通用。

(三)电子报文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及时、可靠、完整;

(四)电子报文的处理必须安全、保密;

(五)电子报文必须按双方协议规定的方式传递;

(六)除根据协议规定必须有电子签名外,电子报文在传递时,收端人必须将接收回执传给发端人方为有效。

第四条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报文传递规则如下:

(一)船期表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货运代理或其货主。

(二)挂靠信息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引航站、外轮理货、集装箱码头;同时传递给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港监、边防。

(三)船舶离港报文由集装箱码头传递给港口调度、外轮理货、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同时传递给海关、港监、卫检、边防。

(四)舱单(进口)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集装箱码头、港口调度、外轮理货、港监;同时传递给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舱单(出口)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海关、外轮理货、集装箱码头。

(五)船图(进口)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商检;船图(出口)报文由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

(六)集装箱装/卸报文有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

(七)集装箱残损报文由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集装箱码头、海关、商检、保险。

(八)集装箱溢卸报文由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集装箱码头、海关、商检、保险。

(九)集装箱短卸报文由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集装箱码头、海关、商检、保险。

(十)危险品通知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港监、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货主或其货运代理。

(十一)危险品(进口)清单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理、港监;危险品(出口)清单报文由外轮理货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港监。

(十二)装箱单报文由外轮理货、场站传递给海关、商检、集装箱码头、货主或其货运代理、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

(十三)集装箱进/出门报文由集装箱码头、场站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箱管中心。

(十四)集装箱堆存报文由集装箱码头、场站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港口调度、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

(十五)正式订舱报文由货主或其货运代理传递给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

(十六)订舱确认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

(十七)装箱指示报文由货主或其货运代理传递给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场站、运输代理公司。(十八)装船指示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

(十九)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申报单报文由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传递给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二十)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答复报文由海关、卫检、动植物检、商检传递给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集装箱码头。

(二十一)货物报告报文由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给海关、卫检、动植物检、商检。

(二十二)申请作业计划报文由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运输公司传递给集装箱码头。

(二十三)作业计划答复报文由集装箱码头传递给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运输公司。

第五条 进口类电子报文的业务流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货运代理或其代理传递船期表报文。

(二)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引航站、海关、港监、卫生检疫、边防传递挂靠信息报文。

(三)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港监、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传递进口舱单报文、货物报验报告报文。

(四)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商检传递进口船图报文。

(五)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港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传递危险品通知报文和进口危险品清单报文。

(六)外轮理货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集装箱装/卸报文。

(七)外轮理货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海关、集装箱码头、商品检验、保险传递集装箱残损报文、溢卸报文、短卸报文。

(八)集装箱码头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外轮理货、海关、港监、边防传递船舶离港报文。

(九)集装箱码头、场站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港口调度、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传递集装箱堆存报文。

(十)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通过EDI中心,向一关三检传递集装箱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申报单报文。

(十一)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通过EDI中心,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集装箱码头传递集装箱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答复报文。

(十二)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运输公司通过EDI中心向集装箱码头传递申请作业计划报文。

(十三)集装箱码头通过EDI中心,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运输公司传递作业计划答复报文。

(十四)集装箱码头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代理、箱管中心传递集装箱进/出门报文。

第六条 出口类电子报文的业务流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货运代理或其货主传递船期表报文。

(二)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引航站、海关、港监、边防传递挂靠信息报文。

(三)货主或其货运代理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正式订舱报文。

(四)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传递订舱确认报文。

(五)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通过EDI中心,向海关、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传递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申报单报文。

(六)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通过EDI中心,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报关行、集装箱码头传递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答复报文。

(七)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港监传递危险品清单报文。

(八)货主或其货运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海关、商检、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集装箱码头、场站、运输公司传递集装箱装箱指示报文。

(九)外轮理货、场站通过EDI中心向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集装箱码头、货主或其货运代理、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集装箱单报文。

(十)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港口调度、集装箱码头、外轮理货、海关、商检、卫检、边防传递集装箱装船指示报文。

(十一)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通过EDI中心向集装箱码头传递申请作业计划答复报文。

(十二)集装箱码头通过EDI中心,向货主或其货运代理、场站传递作业计划答复报文。

(十三)外轮理货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海关、商品检验、保险传递集装箱残损报文、集装箱短卸报文。

(十四)集装箱码头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港口调度、海关、卫检、港监、边防传递船舶离港报文。

(十五)集装箱码头、场站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箱管中心传递集装箱进/出门报文。

(十六)外轮理货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出口船图报文。

(十七)外轮理货通过EDI中心,向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传递出口舱单报文。

(十八)船公司(承运人)或其船舶代理通过EDI中心,向海关、商检、下一港传递出口清洁舱单报文。

第七条 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EDI的有关当事方在业务交往过程中传递电子报文时,必须互相配合,共同遵守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所规定的进出口电子报文传递程序。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篇2

1.1 数据装载段

S12数据库系统划分成一个个的数据装载段 (DLS's) , 一个DLS即可以包含许许多多存储在内存中的关系, 也可能包含一个个仅存磁盘 (DISK ONLY) 的关系。每个DLS都有唯一的编号称DLS标识 (DLS-ID) 借以识别。通常实DLS的标识从1开始。所有DLS在磁盘中是以文件形式存放的, S12系统中共有三种DLS文件。一个常驻磁盘关系的所有磁盘DLS存放在一个文件中。对应某种类型控制单元的所有DLS's放在一个文件中 (如果文件长度太长, 可以考虑多个文件, 如JLTCE模块) 。所有重复和 (或) 分散重复关系存放在四个DLS文件中:对应所有在PLCE中有一个拷贝的联机 (on-line) 重复和 (或) 分散重复关系;应所有在PLCE中有一个拷贝的脱机 (off-line) 重复和 (或) 分散重复关系;对应所有在非PLCE中有一个拷贝的联机 (on-line) 重复和 (或) 分散重复关系;对应所有在非PLCE中有一个拷贝的脱机 (off-line) 重复和 (或) 分散重复关系。

1.2 控制数据

S12的数据库中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关系数据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数据。这些数据用来帮助数据库系统寻找和确定所需存取的关系数据, 我们称这部分数据为数据库控制数据。它包括下列关系和表:1.2.1指针 (MASTER POINTER) 和DLS首 (HEADER) 。一个模块的DLS起始地址总是放在主指针区域。8086情况下, 指针放在407E:1A。如果是80386环境, 则使用保留字MP代表主指针区域起始位置, 指针则放在MP:1A位置, 因此主指针的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DLS的起始部分总归是DLS首。该首是一个关系 (R-DL-SHD-V4) 。仅一个元组。1.2.2全局目录 (R-GDIR-V4) 。该目录中存放了本模块需访问的所有关系的目录信息。每个元组对应一个关系。1.2.3本地目录 (R-LDIR-V4) 。对应每个本模块物理存放的关系, 在本地目录中都有对应的一个元组。该元组给出了关系的详细描述信息。1.2.4本地字典 (T_LDIC_V4) 。本地字典是以表而非关系形式出现。它定义了关系元组的具体格式。表中一行对应一个域。1.2.5主区:PRIMARY AREA。内存中关系的元组通常是存放在所谓的主存区PA中的。每个关系都有着自己不同的PA区。1.2.6辅区:SECONDARY AREA。PA和SA的结构是相同的, SA的长度是PA的15%, 且初始化时SA是空的。内存中关系的元组通常是存放在所谓的主存区PA (PRIMARY AREA) 中的。每个关系都有自己不同的PA区。当PA区空间满了而新的元组又要存储时, 该新元组将被存放至所谓的辅存区SA (SECONDARY AREA) 中。两者虽然结构相同, 但其存取方式却是不同的。PA和SA结构如图1:-TA:该域用来存放关系的元组。-RIA:该域描述一些重要信息, 如域数目, 元组长度, 分配元组数, 关系类型, 虚拟域值等。-TIA:1个bit对应一个元组, 用于指示该元组是否删除。-1:已被删除。-0:未删除。-UCA:一个bit对应一个元组, 用于记录该元组被修改的次数。该计数器值在数据同步时用来判定同步的方向。-SIA:2bit对应一个分配的元组, 每次元组被修改后都要设置该域值。当关系的内存数据被存储至磁盘中用以更新关系的磁盘数据时将依据该值信息确定元组是否需存储至磁盘。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1.3.1数据库管理系统共分四部分:—数据库控制系统 (DBCS) :控制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数据库安全系统 (DBSS) :保障数据库数据的正确一致及系统故障时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库组织系统 (DBOS) :支持数据库数据的再结构, 以节约内存空间和节约访问时间。—数据库管理者 (DBA) :负责数据库所有数据的准备工作。1.3.2数据库控制系统。数据库控制系统 (DBCS) 是数据库系统和用户的接口。它主要执行系统内所有对数据的操作请求, 诸如读, 修改, 删除等。此外DBCS还将负责数据库当前状态及对重复关系的主从拷贝数据一致的周期性检查。

1.4 数据库安全系统

S12的数据库是通过一个个分散在各功能模块内的DLS组成的。这些DLS在系统磁盘中存有副本, 加上常驻磁盘的DLS's, 整个数据库系统都能在磁盘上找到副本。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对于磁盘后备关系的数据修改, 除内存修改外, 还需在磁盘的副本上进行更新。甚至对某些关系做完磁盘副本后还需将修改前后的新老值记录在一个所谓的安全文件上, 以便将来的数据恢复。当系统发生故障, 导致数据紊乱时, 安全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数据库数据恢复到原先一致的情况。DBSS中由于安全文件的内容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 因此,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可以根据安全文件记录内容对各数据库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如倒退或前进至某一时刻, 也称后向恢复 (ROLL BACK) 和前向恢复 (ROLL FORWARD) 。*后向恢复。—部分后向恢复 (PARTIAL ROLL BACK) 。当系统执行ORJ或其它数据增删命令时, 遇上故障停止, 此时DBSS将自动进行部分后向恢复, 以确保数据一致等。—一般后向恢复 (NORMAL ROLL BACK) —一般由操作人员请求开始数据库的后向恢复至一指定时间。*前向恢复。—部分前向恢复 (PARTIAL FORWARD) 。仅仅某个DLS被前向恢复。—一般前向恢复 (NORMAL ROLL FORWARD) 。该前向恢复将恢复安全文件中所有DLS信息。

2 关系实例

2.1 DBCS对各种关系的访问过程

其过程如图2所示:

2.2 访问过程介绍。

下面将以本地实关系为例介绍DBCS对其的访问过程。对本地实关系R_FMM_CTB (RID=017D) 的访问分下列几步:2.2.1据MASTER POINTER找到模块内DLS的起始地址C900:0000。2.2.2于DLS的起始部分R_DLSHD_V4, 从其域D_SEG-LDIR&D_OFF_GDIR找到全局目录。2.2.3 GLDIR_V4在R_LDIR_V4中的目录位置CA35:0E60。2.2.4据2中的目录信息可以找到全局目录R_GDIR_V4的PA地址:R_LDIR_V4.D_SEG_PA———〉关系R_GDIR_V4的主存地址C9CF:0000R_LDIR_V4.D_OFF_RIAP———〉R_GDIR_V4的RIA区地址C9CF:04B0。2.2.5_GDIR_V4元组中搜寻D_RID=017D的元组, 并由D_DEST1得到R_FMM_CTB在R_LDIR_V4中的元组地址CA35:0400。2.2.6 R_LDIR_V4.D_OFF_LDIC找到关系R_FMM_CTB的LDIC (本地字典) 地址C900:01EE。2.2.7 R_LDIR_V4.D_SEG_PA找到关系R_FMM_CTB的主存区地址CED2:0000。2.2.8 R_LDIR_V4.D_OFF_RIAP找到关系R_FMM_CTB的RIA区地址CED2:02BE。通过RIA中的信息可以知道此关系的域 (DOMAIN) 数, 然后从LDIC中确定每个域的字节数及相对起始位置和存取方式。有了上述信息很容易访问关系的主存区元组。 (见图3)

分析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篇3

关键词:ATM;IP;数据分析;交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015-01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业务为主的一种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含义的数字以及字母和符号等。计算机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递。电信技术的发展,使其数据交换的技术也随之出现。

交换即转接,是交换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交换是指按照某种方式对传输线路的资源进行分配,交换技术主要包含了报文的交换、分组的交换、线路的交换以及分组的交换等几个方面。

目前的宽带数据通信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即IP与ATM,IP的网络核心节点为太位路电器;ATM的网络核心节点为ATM交换机,其目的为了实现信元的高速交换。

一、目前数据通信的几种交换方式

(一)电路交换:能为任意一个入网的用户提供一条临时使用的物理信道,这种方式被称为电路交换,是由通路的各节点内部早空间上完成的信道接续而形成。这条物理信道始终被用于信息的传输,因此不允许被用于其他的计算机。

(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同时也被称作为包交换。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用户发来的数据分割成相同长度的数据包,因此被称为打包或者分组。分组交换是指在每个数据包前面加一个分组头,作为将发往何处的地址标志,然后分组交换机会根据不同的地址标志对其转发到目的地。

(三)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同时也被称为信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是将用户之间不直接存在的信息进行接收以及发送的特殊物理信道。同时还将用户正在进行交换的报文进行存储,当输出电路出现空闲的情况时,再将报文发送到需要接收的交换机。

二、DDN

(一)DDN的工作方式:DDN作为高质量、高宽带的数字数据通信网,数字信道为信息传输的主要信道,因此不具有交换的功能。用户的数据信息应该根据之前约定好的协议,采用同步转移的模式对数字进行分复用的技术,所以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对通信宽带和速率传输进行事先设定。

(二)DDN提供的业务:DDN网作为全透明的网络,因此可以为分组交换网和互联网提供中继电路;不仅可以对一点对提供多量的业务;同时还可提供图像、G3传真以及语音和智能等多种业务来满足用户的要求。

三、FR

(一)FR的工作方式:FR的主要任务是将在原来的交换基础上进行分组交换做出相对简化数据传输新技术。它在OSI第二层主要采用简化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送和交换。因为FR仅完成OSI的物理层与核心层的功能,将控制流量以及纠错等任务留给终端来完成,因此不仅使节点机之间的协议简化,同时还提高了传送的效率。

(二)FR的特点:1.传输效率高。2.产生的费用低。3.兼容性好以及组网的功能性强。4.网络资源的使用率高。

(三)FR提供的业务:FR主要使用的面向连接交换技术,虽然能够提供需要交换的PVC和SVC,但目前只能采用交换虚电路的方式。

四、IP

(一)IP的工作方式:IP交换是一种高效的IPoverATM技术,同时也被称为三层交换技术。简单来讲,三层交换技术即“二层交换技术加上路由转发技术。”IP只对数据流中的第一个数据包进行路由地址的处理,由路由转发,继而按照已经计算好的路由在ATM网建立虚电路VC。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数据包在今后不用经过路由器,可以直接沿着VC的方式进行传输,提高传输的效率。

(二)IP的交换的特点:1.因为彼此之间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因此IP在进行交换的时候不需要事先建立通信线路,可以随时将信息发送出去。2.通信的双方可以不使用固定的通信线路,因此,提高了对通信线路的使用率。

(三)IP提供的业务:适合多种业务的环境,目前主要使用于宽带以及IP骨干的传输。

五、X.25

(一)X.25的工作方式:X.25的交换方式主要体现在传统储存转发方式的基础上,进而发展的一种新型交换方式。X.25的主要工作是将用户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割,每个分割后的分组都有一个分组头,而分组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明将要发往的地址,最后按照地址的排列顺序挨个进行交换网的发送。

(二)X.25的特点:因为X.25的交换动态主要为分配线路资源和传输的效率高,因此能为不同种类的终端提供互通的便捷。其具体内容如下:1.交织传输。2.统计时分可复用:采用动态的方式对线路资源进行分配。3.逻辑信道:在分组的交换方式中,每条逻辑信道在一次呼叫过程中都有相应的逻辑信道号。因此被用于用户的区分。4.虚电路:虚电路是根据报文的需要,以及占用多个时隙相应的缓冲空间而来的,因此,进行呼叫时不需要建立固定的物理通道。5.分组多路的通信:因为每个分组都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的终端可以做到与多个用户终端同时通信。

(三)X.25提供的业务:分组交换可以提供永久虚电路,同时还能开发以及提供增值的数据业务。

六、ATM

(一)ATM的工作方式:ATM的转移模式是立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主要目的是将数据分解成固定长度53B的信息,目前将这样的分组叫做信元。而ATM主要以信元为单位进行复接、交换等工作。复用的时候只要具备信元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发送工作。

(二)ATM的特点:1.不仅可以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同时支持无连接的业务。2.因为采用的数据包属于固定长度的模式,因此有利于宽带的交换。3.采用异步术同时能够采用服用技术。4.ATM技术使其协议以及网络功能得到简化。

(三)ATM提供的业务:ATM常用于局域网互联、互联网以及虚拟局域网,还可用于电视领域。其主要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速度。

七、结束语

我国VTS系统数据交换格式实践 篇4

我国VTS系统数据交换格式最新实践

结合欧盟SSN研究报告和我国有关VTS数据格式标准化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VTS数据交换的`具体内容.针对船舶动态位置信息、船舶静态信息和船舶航程相关信息,定义了基于电文和XML的两种数据交换格式.

作 者:刘月胜 黄习刚 何荣希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水运(上半月)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年,卷(期):“”(5)分类号:U6关键词:VTS 数据格式 电文 XML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数据交换;继电保护;标准

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部门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门之一,目的是对电力系统的相关运行进行管理以及控制,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故障以及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以实现自动化的发展。在故障发生的最初阶段,继电保护装置会自行切断故障设备,并且将信号传输给管理人员,再交由技术人员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处理,令电力可以正常的使用。

1继电保护数据的交换现状

数据交换管理办法 篇6

为促进与完善高校各部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建设, 各高校分别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将各个应用子系统进行整合集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各应用子系统所使用的系统及数据库不尽相同, 可能同构, 但更多的是异构系统,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将原有各系统数据整合到公共数据库, 同时各系统可方便调阅公共库中的数据进行应用, 从而形成一个无缝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

1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原则

1.1 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平台的目的是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等原有业务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由于各原有系统的技术构架不同, 信息的表示也各不相同, 要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之间交换数据, 首要的问题就是定义一种标准的数据格式及数据交换的规范, 以方便实现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语言平台应用之间的平滑通信。

1.2 支持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库的交互及数据存取

数据交换首先涉及到如何与各级部门、各异构系统及其异构数据库进行交互, 实现数据的存取。能够对各级部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定义数据抽取规则, 从而实现自动地从各级部门的数据库或相应业务系统中抽取公共数据库所需的数据。数据存取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支持多种异构数据库, 如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DB2、Sybase等;能够集成各种异构的业务系统, 通过接口实现与应用的交互, 完成数据的存取, 如Web Service接口、文本型数据库接口;

1.3 信息传输

支持灵活的数据交换方式: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情况,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有不同的更新要求, 可分别灵活采取多种数据上传的方式, 比如, 对于信息变更频繁的数据, 能够实现实时更新, 而对校园中变动不是很频繁的数据, 如人事数据、设备数据, 则实现定时更新, 如可定义每日上传一次, 或每周一次。对于数据上传的时间, 也可灵活定义, 如为了避开网络高峰, 减少对系统的影响, 可定义在晚间及凌晨等系统和网络均比较“空闲”的时候来进行数据的同步;支持大数据量、支持跨平台、跨多种网络模式的分布式数据交换;有高可靠性和和安全性。

1.4 数据转换

平台需要能够适应各系统数据内容和格式的变化, 提供可视化的转换配置界面, 并实现各系统数据与中心标准数据之间灵活的转换。

1.5 质量控制

能够对交换数据进行验证和质量控制, 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 进行数据验证, 验证数据是否符合入库要求;能提供完善的日志。

1.6 数据交换的安全

支持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2 数据交换平台中的数据整合模式

根据不同子系统的数据库, 可以建立图1所示的整合模式。在该模式中的公共库选用Oracle (9i/10G) , 应用系统业务库包含Oracle8i/9i/10G、DB28.1.2/8.2、Sybase11.5/12、SQLServe2000、DBF、A CCESS、EXCEL等, 其整合线路可以定义为3类: (1) 基于业务库表进行ETL抽取输入公共库 (A、ETL抽取) ; (2) 基于业务库输出虚视图进行ETL抽取输入 (B、ETL抽取) ; (3) 基于业务数据源文件或中介文件进行ETL抽取输入 (C、ETL抽取) 。

其中A类线路的适用于业务库遵循执行标准规范、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业务库能为公共库提供需要公共的表的读取帐号的情况;B类线路适用于业务库遵循执行标准规范、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业务库能为公共库提供该视图的访问帐号、公共库能够明确给出业务库输出格式要求、业务库能依据公共库整合的要求建立输出视图的情况;C类线路适用于公共库不能直接访问业务库、应用系统能依据公共库整合要求提供输出文件、业务库能为公共库管理员提供文件结构说明的情况。

4 平台中数据的订阅模式

要将公共库中的有用数据调入各子系统中加以应用, 需要制定数据的订阅模式。根据系统的不同, 制定了同构系统的订阅模式和异构系统的订阅模式。

4.1 同构系统的订阅模式

在同构系统的订阅模式 (图2) 中, 公共库和业务库都选用Oracle (9i/10G) , 其订阅线路为: (1) 应用系统基于公共库数据表的ETL抽取 (A、ETL抽取) ; (2) 基于公共库数据表的增量快照输出 (B、增量快照) ; (3) 基于公共库数据表跨库视图输出 (C、跨库视图) ; (4) 应用系统基于公共库视图的ETL抽取 (D、ETL抽取) ; (5) 基于公共库视图完全快照输出 (E、完全快照) ; (6) 基于公共库视图跨库视图输出 (F、跨库视图) ; (7) 基于公共库数据文件输出 (G、文件输出) 。其中A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应用系统能独立配置和运用ETL工具进行抽取、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公共表读取帐号的情况;B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的情况;C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的情况;D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应用系统能独立配置和运用ETL工具进行抽取、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公共输出视图的结构和读帐号;E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E线路主要适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的情况;F线路主要适用于应用系统能处理中介数据文件的情况。

4.2 异构系统的订阅模式

异构系统的订阅模式 (图3) 中, 公共库用Oracle (9i/10G) , 业务库可能是Oracle8i DB2 8.1.2/8.2、Sybase 11.5/12、SQL Server2000、DBF、ACCESS、EXCEL等, 其订阅线路为: (1) 应用系统从公共库数据表中抽取 (A、ETL抽取) ; (2) 基于公共库数据表跨库视图输出 (B、跨库视图) ; (3) 基于公共库视图应用系统ETL抽取 (C、ETL抽取) ; (4) 基于公共库视图跨库视图输出 (D、跨库视图) ; (5) 基于公共库中介文件输出 (E、文件输出) 。其中A线路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应用系统能独立配置和运用ETL工具进行抽取、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公共表读取帐号;B线路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C线路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应用系统能独立配置和运用ETL工具进行抽取、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公共输出视图的结构和读帐号;D线路用于两个数据库系统网络连接有保障、公共库通过订阅工具为应用系统提供可执行订阅脚本、应用系统在自有数据库中完成订阅脚本执行;E线路用于应用系统能处理中介数据文件。

5 结语

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 建立有效安全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关键。在该平台的公共数据库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数据仓储, 将为高校的决策和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而加快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许鑫, 苏新宁.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 (6) .

[2]黎小红, 田富鹏.异构数据库中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4) .

[3]段永威, 秦峰.异构数据源数据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 (4) .

[4]董向辉.分布数据整合与共享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N].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无需互联网的数据交换技术 篇7

不需要登录和付费

通过类似的网络,我们可以在火车、飞机或类似的场所与其他用户打一盘手机游戏,也可以和邻居来一场星际争霸。零售业也将因此得益:商店可以将最新的优惠信息发送到路人的智能手机上。当然,这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隐私和安全的问题,因而,相关的技术有必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隐私控制功能,同时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广告过滤系统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先行者,苹果的iBeacon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现在,苹果公司正在试图找出iBeacon的明确定位:由于iBeacon技术只允许iBeacon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单向连接,所以它可以是理想的移动支付、电子票据或市场营销的解决方案,但是它并不适合用于在设备之间传递数据。iBeacon通过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Bluetooth LE,也称为Bluetooth Smart,也就是所谓的智能蓝牙)的信标工作,采用标准的128位AES加密系统。iBeacon可以确定用户的距离,通过“近”(几公分)、“中距”(几米)和“远距”(超过10米)3种类型的距离,iBeacon基站可以判断用户正在信标面前、正在接近和正在离开。在美国,苹果正在各种商业场所(例如麦当劳)试验iBeacon。我们还不知道该技术最终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只知道目前iBeacon支持运行iOS 7和Android 4.3起的所有设备。

Google Nearby使用蓝牙和WLAN

Google Nearby计划帮助移动设备之间直接建立连接,该技术比苹果的相关技术复杂许多:与iBeacon不同,该技术可以让任何设备与所有其他参与者建立连接(网状网),Nearby将根据数据通信的距离和需要的传输速率决定使用WLAN还是Bluetooth LE。Nearby能够通过一种人类无法听到的音频信号,使用特殊的声纳系统准确检测设备的精确位置和距离。另外,Nearby也支持信标,因而,能够实现智能手机和苹果iBeacon的信标应用。目前,Google为开发者提供两种不同的编程接口:Nearby Messages API可以用于开发本地用户共享Office文档或者多人聊天的应用;Nearby Connections API用于建立实时的数据连接,可以用于开发本地多人游戏、视频流或虚拟白板之类的应用。Nearby当前支持Android 2.3以上的设备或者是安装GooglePlay服务7.8版本的iOS设备,并且使用者甚至不需要Google账户。

目前,使用Nearby已经可以在Google Chromecast(Google在2013年推出的一款数字电视棒,运行精简版Chrome OS操作系统。主要功能为将传统电视、显示器等升级为网络电视,使其具有播放网络媒体的功能。能够将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中的媒体内容流式传输到电视或音响系统)上使用来宾模式玩游戏,又或者用于通过声音传递网址的浏览器扩展程序Google Tone。

原则上,Wi-Fi联盟的两种连接概念(Aware和Direct)希望干的是和Google Nearby一样的事情,但它们只使用WLAN进行通信。Aware是一种能够在没有GPS、蜂窝或热点连接的情况下,自动检测和定位参与者的技术。不同于常规的WLAN网络,更多的参与者,Aware将工作得更好、更快。由于长时间的WLAN网络连接将耗费大量的电量,所以Aware使用被称为“心跳”的简单信号保持集群连接。按照Wi-Fi联盟的介绍,这种技术的电池负载很小。从技术角度来看,Wi-Fi Direct与Aware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Direct只是为了方便两个设备之间直接传输数据的技术,类似于Apple AirDrop。

Wi-Fi联盟本身不提供任何Aware和Direct的应用程序,而是完全将空间留给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让他们自主地实现有关网状网络应用的想法。许多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状网络实现特殊的功能,其中最普遍的应用或许是查找附近的联系人: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音乐厅,应用程序可以显示我们的朋友当前的位置,甚至通过导航定位功能,引导双方找到对方。类似的应用也可以用于电影院、举办活动的广场和工厂车间。除此之外,Aware甚至可以用于“物联网”,特别是在智能家居领域,该领域正缺少一种广泛使用的智能化设备通信网络标准。

目前,制造商英特尔、Broadcom、Marvell和Realtek最新的WLAN芯片能够支持Wi-Fi Aware和Direct。旧芯片部分可以通过固件升级更新,但它们的更新程序需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商来提供。

通过TransferJet快速传输数据

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简称IFA)上,东芝公布了一款名为TransferJet的适配器(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400元起),该适配器可以用于Windows个人电脑与Android或iOS设备之间交换数据或者与数码相机等其他支持该技术的设备交换数据。类似于NFC,TransferJet是一种近场通讯技术,可以在5cm的距离内进行通讯。但不同于NFC,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高达375Mb/s,这意味着它甚至可以用于传输PDF文件、照片和影片。目前,该适配器通过USB或Lightning(由苹果公司所制作的专属接口)连接设备,但是TransferJet联盟的成员,例如索尼有可能采取其他的应用方式,该技术最终有可能被直接集成到智能手机上。

上一篇:山东大学强军计划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书下一篇:西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