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1

赵所长传达了省、市教育科研领导近期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讲话精神,通报了去年全市科研课题调检情况、传达了《20xx度教育科研所工作要点》。各县区交流了去年的科研工作。赵所长对如何做好今年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最后,许院长就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讲话。

赵所长就做好20xx年全市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发展势头很好,市教育局领导和学院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基层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增强。名校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具有一个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科研队伍素质需要补充和提高。科研条件亟待改善。

(一)进一步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省、市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经费、设备、条件、人员等方面日益改善。要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结合我市“教育年”活动开展好科研工作。

(二)加强各级课题研究工作,保证研究质量,提高水平(省级即将结题的课题和市级30项重点课题)。积极争取国家级课题,对重点课题市教科所进行重点指导和管理。

(三)加强各级课题管理工作。全市“十一五”期间省市级规划课题在管理方面要求上档次(省课题立项结题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对30项市级重点课题)。逐渐实现网上管理,加强“三库”建设。研究过程材料,在做好书面材料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用微机管理课题。同时向市教科所指定邮箱上传课题研究材料(市教科所由任红负责)。30项市级重点课题首先实现上述要求。

(四)加强教育科研网及科研网络建设工作。今年,辽宁省教育科研网全面开通。保证省、市教育科研网资料上传工作。加强教师教育博客的建立以及宣传工作。建立好市县校三级科研网络体系。

(五)加强科研经验的宣传工作。注意发现、培养科研典型。适时召开本县区科研成果展示现场会。推广本地经验,市里适时召开现场会。

(六)市级各县区要建立专职科研信息员,专门负责本地科研材料的上报、上传(市教科所由石连洋负责)。

(七)加强科研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每年撰写1—2篇教育调查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八)进行阶段成果汇编。编辑本地《教育科研杂志》。编辑我市《中小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汇编》。

(九)以提高科研质量为核心,创新科研工作思路。使科研工作上档次,出精品。通抓课题研究,力求出在省内、市内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 市建设委员会党建工作总结

★ 园林施工员工作总结

★ 党建工作总结

★ 全县党建工作总结

★ 市环保局年终工作总结

★ 市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 市纪委工作总结

★ 市文物局工作总结

★ 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总结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2

一、明确方向, 科学定位——让教科研不再成为应景的花瓶

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一提起教科研, 都认为非常深奥, 是教育专家研究的事情, 自己没有这个水平和能力, 对教科研产生畏难情绪, 产生不了研究的兴趣和研究的积极性。这就给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学校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首先要帮助老师提高认识, 让老师明白:教科研就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就是研究的过程。从而让老师对教科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科研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使教研活动普及化、大众化。

其次, 给予教师方法上的指导。引导老师寻找有价值的课题, 如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如何利用群体的优势和合力进行分工协作, 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如何把研究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写出来, 用新理念加以剖析等等。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 让教科研不再成为一只应景的花瓶。

二、有效管理, 加强建设——让教科研人员不再成为配角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再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参加教研, 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推动课改的深入开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实际研究中, 教师往往是被动参加多, 主动参与少。再加上平时教学事务多, 教科研形同虚设, 完全成了一副空壳。因此, 教科研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有效的教科研管理制度

首先成立由校长挂帅的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其次, 建立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 把教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成长、评优评先、晋级、绩效评估挂钩。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课题意识, 消除对课题的畏难心理, 努力开创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2. 抓实教科研过程管理

在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的同时, 引导他们把课题思想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讲座、观摩、查阅资料等形式教会教师及时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性任务, 如个案、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论文等, 并纳入平时的教学检查。

如果将教育比作开垦一片希望之地, 那么, 课题研究正是教师致力改善教育教学、体验职业幸福、实现专业成长的“犁”。农村小学更要本着“研究、服务、指导”的宗旨, 以课题为抓手,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着力点, 以问题解决为基本范式, 切实推进基层教育科研转型, 让教师成为教科研的主角, 引领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三、合理转化, 充分运用——让“科研兴校”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

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把这句话与教育工作相对应, 那么, 教科研就是教育的科技, 成果推广之后, 就可以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这么说, 谁抢占了教科研这一制高点, 谁就抓住了教育的明天。

作为农村小学, 要想提升办学品位, 形成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 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首先校长必须提高认识, 要有科学态度, 要有战略眼光, 有科研意识, 有组织管理科研的能力。要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 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教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有效课堂教学服务, 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服务。因此, 学校在完成上级要求组织的培训外, 更要强化校本培训, 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种学习, 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走出去”, 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同时采取“请进来”方式, 邀请专家、学者和教研员来校为教师上课、讲座。对于农村小学如果没条件, 可采取教师之间结对子、集体研讨、写教后反思等形式, 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作用, 让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现身说法, 给予其他教师帮助和指导, 有效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唯有这样, 教师才能实现由教书型向教研型的转变, 才能为有效课堂教学服务, 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科研的价值。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就会有成就感, 他们的自我价值才会得到满足, 也才能使他们以更饱满的劲头投入新一轮的教研。否则, 教研就是一朵无果的鲜花, 不论经历了什么, 开得多么鲜艳, 最终什么都不会留下。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3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增强,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参与或主持科研课题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并且普遍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是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提升。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指导。

三是办学品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武装。

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来实现。

记得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琼?皮亚杰曾经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师工作者队伍,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都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其实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现实教育生活中存在着。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有很多勤勉踏实肯干的教师,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不注重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当学校布置的教研科研任务与其它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退而求其次。我想,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淡薄、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不高也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这些尴尬充分暴露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各校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名校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行政参与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而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先导性的认识不到位或者是错位。科研兴校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真是在筆头上重要,口头上必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纳入工作日程。有的认为科研可有可无,或认为搞科研不是教师的事,甚至认为搞科研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科研薄弱校依然存在。

2.科研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地位不稳定,有“边缘化”的趋势

有的学校科研部(室)专职科研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县(市)区科研部学校科研室主任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多,领域不清。

3.基础教育科研经费匮乏,基本上是零运作

基础教育科研经费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市县科研部门没有任何科研专项经费,基层学校在科研投入上也很有限。

4.教育科研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不完善

有的学校追求课题级别或证书级别,而对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却不在乎,原因就和我们的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5.科研的功利思想严重,浮躁跟风现象普遍

如有的学校追求课题数量,不顾质量;追求课题级别,不顾实际;追求课题立项,不求结果,课题主持人(校长居多)及教师缺乏真实的课题研究,造成了“空壳”课题;追求证书,不重实效。

6.基础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

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增加了参加研究工作教师的劳动量,使科研工作成为一种负担,这不仅弱化了学校教科研活动所具有的功能,而且还打击了一部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信心和热情。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科研质量的提高,需要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并妥善解决。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严肃的教育科研态度

教育科研工作是扎扎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含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就必须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正确的前瞻性认识,切实转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强化科研工作的领导,领导首先要有科研意识——走出教育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误区。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应把教育科研工作做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校长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要认识到教育科研要讲求实效性、应用性——走出教育科研急功近利的认识误区。第三,搞教育科研要有自觉自为意识——走出“搞教育科研是负担”的误区。教师进行研究是工作所必须的,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教师的研究不是为自己增加额外负担,而是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就可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育、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就必须树立科学、严肃、求真、务实的教育科研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进入“创新思考—实践研究—成果运用—指导实践—提高水平”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校本科研,课题教研,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著名教改实验家华东师大顾冷元教授指出:“要把教师的研究指向自身的实践”。那种不顾学校和个人实际一味追求级别高的课题去研究或图虚名的做法是错误的,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体现,实现课题牵动。从学校和教师的总体情况上看,能够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规划课题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主要是要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参与或主持校本课题研究,就是要落实校本科研的基本理念即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实验室;教师就是研究主体;师生成长就是研究目的。有校本科研就要有校本课题,校本课题不要追求数量,关键是质量;不要求大求全求名,而要求实求真求精。有了校本课题就要有课题教研,课题教研就是采用科研的选题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团队,或者说是一批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从开题论证到课题实施再到得出结论,这个研究过程就是队伍历练和提高的过程。就是培训科研型教师的一个完整过程。科研、教研和培训能更好的体现集体的协作力和凝聚力,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3.推出精品,加强建设,形成市县校三级管理网络制度化

南方和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科研机构都是相当受重视的,相对于我们北方来说教育科研机构的地位需要强化。我省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多挂靠在教师进修学院(校)。仅大连市教育科研所独立的。沈阳市、葫芦岛市教科所已并入教育局。在学校科研工作开展日趋重要的新形势下,加强市、县、校三级教育科研组织的建设很重要。各县(市)区应设立独立的教育科研部(室),整合县(市)区教育研究资源,并有专人负责教育科研工作。建立健全我市三级科研工作网络,为课题实验校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在理解贯彻省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规章制度,我市好多学校建立了几种科研室建设方面的制度,如队伍建设制度;条件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成果评审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还有学校建立了两类教育科研规章制度,一类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如科研室主任职责,科研骨干带头人职责。另一类是促进教师参与研究的制度,如科研成果、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等值得推广学习借鉴。

莘庄镇小学行政干部工作例会 篇4

思想务实 责任清晰 科学管理

2月28日上午,莘庄镇小学召开了行政干部工作例会,会上由副校长陆叶传达并组织全体中层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督导迎检工作的精神,对学校督导迎检进行了详尽地计划,具体地步骤,认真地落实。课程部主任蒋惠英传达了区教导主任会议,为全面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重新梳理与布置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工会主席谢慧华谈了三八妇女节活动的设想。党务办主任童巧平组织全体行政干部认真学习了《上海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考评指标体系(2013版)》,并作了具体的步骤,提出了五点要求,既分工又合作,认真完成“和谐校园”考评指标体系所需资料。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5

就直接的开门见山地说吧,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优补差”、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做老师的一个目标吧!从上次期末考试,和平时的单元检测中可以看出,影响中等生成为优秀生的是阅读理解和作文试题,而差生之所以是差生薄弱环节就更多了。基础知识不牢固,阅读理解失分严重,作文可以说在我们的考前的严厉警告下算是不敢怠慢吧,(有时在批卷子的时候会发现学生把上一页的阅读短文抄一段,或者满纸荒唐言,或者一篇甲骨文。觉得可笑又可悲。)大部分同学的作文成了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成绩而作文的作文,写长,字写好,开头结尾写漂亮,这样就真的ok了吗?以上是我的一些反思吧,接下来我来谈谈我在本学期的一些做法:

一、基础知识部分

这方面的的教学以差生为重点提高的对象,以课本和练习册、创维为资源,以小组合作,自学互助,以优带差,差生讲解,优生评价,纠错巩固,为教学手段。并且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每节课,让差生有成为主角的机会,让差生有收获,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让受表扬的范围扩大,让优秀生学会赏识,让差生获得自信!

二、阅读教学

我觉得阅读理解题,不仅对于差生是难点,对于优秀生也是难点,因为懒,懒得动脑筋:因为依赖,觉得老师总会告诉我们标准答案的;因为没信心,经常是做了还是错总和标准答案有距离;因为怕,没做之前就反复告诉自己这题很难,思维成了定式------“这题难我不会”。所以空白,所以放弃投降。也常常是因为这道题决定了他属于优秀生还是一个中等生。所以说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培优的关键。在练习册和创维上每篇课文都配得有阅读题,这些题要一道不落地练习。在布置的时候我很明确地告诉学生,今天的作业是“完成”阅读理解题。完成的意思是:没有空题,书写认真,准确率高。如果有空题,说明你是逃兵,在战场上当逃兵是要被枪毙的,当学习的逃兵是要受罚的。(扣积分卡)不要给失败找借口,可以问家长,可以和大家商量,但是一定要目标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能漂漂亮亮地完成。当然在讲解过程中只要学生答案接近标准答案,或者只要沾点边儿,都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

三、作文教学

在说作文教学之前先说说我的困惑:作文和说话之间应该一组近义词吧!就像在我们教材的语文百花园里,能说会道和习作园地总是邻居一样,可是我们一个个口齿伶俐的学生们为什么怕写作文,或者写不出好作文来,(能写的喜欢写的总是极少数)。

这个学期我的想法是从两个字入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第一个是“真”第二个是“趣”。真----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编作文,不抄作文,写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自己感觉到了,哪怕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呢,(写多了自然就会有)一定写属于自己的作文。趣-----一方面是指写有趣的事,一方面是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本学期第一篇作文,我是从孩子们爱看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得来的灵感,然后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活动,活动之后让孩子们写出了一篇作文,这样玩得开心,写的快乐。第二篇是一篇辩论稿,辩题是《小学生有没有必要佩带手机》,给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先让学生准备辩论稿,然后小组辩论,优胜者在班级辩论。在那场辩论会上,虽然我们的选手没有很多的辩论技巧,虽然最后也没辩论出个输赢,但是依然可以用精彩,激烈,紧张,难忘来形容吧!(一个个真可以说是伶牙俐齿了,)我想多年后他们回忆起来这也应该是他们童年生活的一个亮点吧!还有我们的百花园二是一篇以动物为对象的观察日记,可是我一问,孩子们有好多都没养过小动物,有的仅仅是见过别人家的小猫小狗,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于是我就布置作业让大家自己养一个小宠物,然后我们再写观察日记。于是在上周三就有了我们五二班的《动物展示会》,以后针对这个话题我们还会有后续。也就有了一篇篇真实的孩子们自己的文章。四、利用微信群和家长携手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在寒假的集中培训中听到这个信息感觉不错,于是新学期开学后在班里建立了班级微信群。

有了微信群之后可以跟家长更方便,更快捷,更直观的进行交流。比如:学校的资料费问题,学生的课外作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问题,当我把我们班作文课上的各种活动图片和视频发进群里的时候,有很多家长点赞,所以在我动员家长给孩子们买小动物的时候,大家就很积极地做这件事情。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刚开始这段工作上一些简单的做法,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可惜这份发言稿在周五打好后还没来得及等到下周一跟大家分享,就遇到了中心校领导到我们学校调研课改工作,我又很幸运的被听课了。

对于阅读课而言,在平时跟秀聊天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真不知道这课该咋上?”要是学校组织课程听课,事先会有通知,拿出24自教学模式,花个一两天时间精心设计个教学流程,从创意到各个环节的过度事先熟记于心,课堂上倒也应付自如。于是乎我的想法就是反正我也不准备晋级,也没有参加优质课赛奖的打算,平时就是让学生把该读地读会,该背地背会,该写地写会,练习题做会,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上级来听课次数是有限的,就算来了这么多人呢,也不一定就抽到谁了呢?但是事实证明,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这节课上的是漏洞百出,什么高级的低级的错误一大堆。

在课后的评课中郭校长提到人家西吉学校在课改中的做法,听了之后我觉得受益匪浅。由此我也想起了我们的元旦文艺汇演,刚开始接到通知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觉得困难重重,阻力重重。但是我们仅用一周的时间集思广益,全力以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边做,边演边改,甚至在上台前的彩排时我们还在往节目里添加‘笑点’。最后我们收获了很多掌声,最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

再回到课改,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别人在课改中的优秀做法,发扬我们汇演精神,共同出谋划策制订出一套我们司马小学特色的阅读课教学方法,然后不断地落实,研究,改进。这样不论何时,不论谁听,不论听谁,我们都能稳操胜券。

可是上周末,当听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魏书生老师和南京芳草园郭文红老师的讲座后,回头再看我的这些想法,自己都觉得自己渺小的像一棵草,一滴水;而他们就像容纳百川的大海,像根深叶茂的大树。自己抱着的是一种‘应付’的思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课改。有利可图才去做,无利可图就不做,做或者不做都做了利益的奴隶。思想不对了永远也做不好,方向错了永远也达不到!

魏书生老师有很多炙手可热的身份,可是他看上去就像个老顽童,一会打拍子,一会跑步,手舞足蹈,说话就像说快板,很有节奏感。整整一天,你就看到他在台上风趣幽默的表演,脸上始终是乐呵呵的表情,给我的感觉他不仅是一个教育思想家,还是一个表演家,演讲家。

他的讲座充满着快乐,充满着温暖,充满着哲理。他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要学会训练自己快乐的能力,训练大脑中那根快乐的神经。要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眼睛向下看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研究当下,把事情做细,把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做好!不要荒芜了自己心灵的责任田!

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幸福从来就不在远方,就在本校,就在本班,在讲台,在笔尖,在心灵!”

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篇6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确立了“把孩子引向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 教师成名 打造名校 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实践“开放式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办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师资优良、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

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教学示范校、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市级绿色工程学校、市级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校本研究先进单位;学校还被命名为教育部规划课题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在2009年聊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全面督导中以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获得优秀。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二、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如《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提高的意见》《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拜一位师傅,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即分层分批派出学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邀请市内外的名师、教育专家来校作课、讲学,本学年,邀请实验小学的各科老师来校指导;分层实施“同课异构”战略,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月要上一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五年内的教师每学期各上两节教科研实践课,市级教学能手以上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挂牌示范课,其余教师人人一节实践课;几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三、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而课题研究能让我们的研究有目的有方向。

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与月评挂钩);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

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子课题组成员都要对组内上交流课,各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努力使一个课题研究得以在课堂中真正实施。

四、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几年来,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及获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验与研究》和《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分别获市级一等奖,其中《小学生激励性评价研究》的教学成果奖获省三等奖。

为认真总结宣传与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学校每年举行有一定规模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

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中华奇葩》。学校以教科研刊物和教育网站为基地,宣传教育科研知识,传递教科研信息,发表教师教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以此为依托,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谈谈农村小学教师的教科研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科研

目前,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及“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么, 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优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

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要求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强教学研究, 否则, 便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意义有三点。

(一) 从教学观来说。

现代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前卫的教育思想, 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从教师观来说。

新型教师已经不同于过去的教书匠。教师是职业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个体, 还要融入不断发展的群体, 要善于在职业生涯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 要与时俱进, 否则, 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 从学生观来说。

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生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基础, 继续学习的巨大潜力;高度的责任意识, 密切接触社会, 学以致用等, 同时这也是现代教育所面临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如果不认真研究, 怎能对学生施加正确的影响和引导呢?

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怎样的优势呢?从自身的工作来看,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我作为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最了解学校、班级、学生及教材的情况。了解学校、学生的情况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一线教师是农村教学工作的实践者, 整天看的做的想的都是教学工作, 对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的对象、任务、内容、过程都非常熟悉, 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孩子的了解, 由于自己就是在农村长大的更是感同身受;对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利弊、甘苦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这些都是提出课题、研究课题的最有利的条件。当然, 和专业教科研工作者相比, 他们需要下基层调研才能找灵感。而对于我们来说, 搞教科研可谓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 小学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少年儿童, 因此, 我们教育研究的对象一般也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个性实体, 不了解他们, 农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就难以有效地进行, 教育研究就更难以搞好。而小学的教师和领导, 特别是教师, 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 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的音容笑貌、个性特点都了如指掌。这不仅会给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便利, 而且会使有关的实验研究不被假象所迷惑, 自然更有利于获得正确的结论。

再次,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已经19年了, 这也是我进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优势。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 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实践工作,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经常碰到一些新问题, 而对这些经验只要进行系统化, 将之提高到理论高度就可以出成果;碰到问题, 只要用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思考、研究, 在实践中探讨, 则同样是可以出成果的。实践中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 用心去总结, 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出自己的看法, 那么同样都可以出成果。

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由于课务较重、琐事多、个人家庭负担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事教育研究也有诸多的困难, 因此, 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要有较高的心理素养。

比如, 我所在的学校, 教师平均年龄53岁。对于搞教研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教师认为, 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有许多老教师认为“科研值不了几个钱”———因为即使获市级一等奖学校也只能奖励100元 (现在讲绩效工资, 取消福利, 这100块能不能发也是个未知数) ;还有许多老师认为“职称已经到顶了 (指已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学校18名教师16名已是高级教师) , 还进行科研做什么”;大多数老师认为“当教师的只要把课上好了就行了, 搞科研是多余的”,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搞教学研究, 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 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二) 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原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 真正的师范毕业生寥寥无几。即使是师范生, 在校读书时一般也不太重视理论的学习, 理论水平不高, 因而在研究方面, 站得也不够高, 看得自然也就不远。这就会给他们以后的发展带来许多障碍。因此, 要想搞好教育科研,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就显得特别必要。

(三) 要不断提高科研意识。

我校有些老教师从事教学工作30多年, 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可就是从来没有想过要用教育理论去总结它, 并把它写出来拿去发表。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看到教育杂志上的文章后常感叹:这些人所写的, 其实我也早有这样的体会, 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但就是从来没有想到过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更没有想到过这些东西写出来竟然也能发表。事实上也是这样, 我们心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写出来的, 可就是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把它写出来然后拿去发表, 因而一次次地错过了机会。所以我们 (尤其是年轻的教师) 要不断地增强科研意识, 就要善于抓住机会, 尽快把自己的想法、做法总结出来。

总之,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要求也将愈来愈高, 除了学历文凭之外, 也要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因此, 搞好教育科研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的立身之本, 届时, 农村小学的教学科研才能真正显现出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09, (5、6) .

[2]中小学学校管理.2010, (5) .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8

在听取大家交流发言后,赵福禧指出,大家对如何做好工商联工作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他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一要认真学习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要把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贯彻落实。二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化”上下功夫,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加强调研,树立典型,扩大教育活动覆盖面。三要切实加强工商联理论和实践研究,按照全国工商联要求,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会等课题,创新思路方法,推动工商联事业发展。四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按照市委统战部要求,做好区县商会更名为区县总商会工作。继续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加强对街镇商会工作指导。五要抓住年轻一代这个“新着力点”,通过组建、完善市、区县两级青年创业者组织,形成覆盖日益广泛的民企接班人和青年创业者培养工作的组织体系和网络。努力培养和发掘一批代表性青年企业家。

会上,市工商联副主席高开云、徐惠明,秘书长杨茜分别通报交流了近期工作,各区县工商联党组书记结合工作交流了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小学校研究大教育”、“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等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教研工作计划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抓好“农村小学写字教学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

2、认真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

3、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切实开展教研活动,发展特色,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4、积累经验,撰写教学论文。

三、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课题研究: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3、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4、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

(二)教学研究:

1、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课堂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努力体现现代教育观念,体现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并根据个人特长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加强规范课的研究。骨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方法作探索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提高科研含量。

2、认真开展“研训一体化”教研活动,加强说课和评课环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研训一体化”活动,严格按照“说课上课评课”改课,反思总结五位一体的顺序进行。

3、加强听课活动,坚持外出活动汇报制度。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教学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返校后要及时汇报,以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提高。

4、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教学笔记”。有计划的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都有所得。从而及时了解教改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善于将学习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作经常反思,按时、认真撰写“教学笔记”。

(三)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研究分析工作,规范科研管理,建立完善制度和措施。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提出教育科研三个一要求: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搞一项教育实验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举办讲座,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结题报告撰写等科研方法。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10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任教师、合同管理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写好培训学习心得。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分析”光盘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观看、网上自学等。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工作实际。具体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推进高效课堂理念,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1、教科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四上午早读、第一节为语文学科校本教科研时间,第二、三节为数学学科校本教科研时间。真正落实“周四听课日”及“每听必评”制度。每次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位老师上一节校级研讨课,课后及时评课并做好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务处是开展校本教科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务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维语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科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校本教科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科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科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科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科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科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

这种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

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就会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科研活动互补。

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科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师徒结对。

让新任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针对我校新任教师较多的现状,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指导老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课堂永远为新任教师开放着,并经常进入新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开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开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

2、校外:走出去。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3、参加双语教学活动:

我们每学期都参加以县教育局牵头的双语教学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参加课堂展示及观摩学习。二是参与其他学校的课题实验。每次参加完这场活动,大家都觉得受益非浅,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4、积极参与课题实验。

小学教科研工作例会 篇11

但教师教科研方法及研究成果外化途径等仍存在着单一和层次较低的问题。通过创新校本教科研平台,创新课题研究机制,创新教师研训模式,创新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科研;校本教科研;微型课题研究;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主体,教师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终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以及实现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必要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普遍意识到教科研对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益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科研现状的分析,阐释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教师教科研现状

教师教科研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师研训。教师学习的主要形式包括理论学习与各级各类研修与培训。理论学习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和学科期刊为主。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研修以在职方式为主。市区级教研活动的最常见形式,是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内容以听课为主;假期短期业务培训和网络函授课程,也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教师研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及技能训练、学科及相关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课程标准教材分析等。

其次是教师教科研与校本教科研。教师自主反思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驱动力?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教科研以撰写教学日志、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等形式为主。校本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提升教师团体合作意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科研的活动以听课、磨课、评课为主,也有少量的课例研究。

最后是教师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形式是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教师参与的课题以校级课题为主,还有少量的省、市级课题的子课题。论文发表以教育类期刊为主,发表在学科专业期刊和核心期刊的较少。论文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主,聚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学理论的教学应用,也有少量的经验总结。

二、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

通过对教师教科研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校本教科研的低效

目前,校本教科研依然是行政管理机制,学校是教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管理者,教研组是教科研计划的执行者。学校对校本教科研的管理重数量,轻质量,“走过场”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校本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纵观各学校的教科研规划,听课、磨课和评课仍然是学校教科研活动的中心。而聚焦“如何上好一堂课”,并不等同于磨课、听课和评课。

鉴于以上原因,校本教科研就需要主题化和系列化,需要专业引领,需要理论指导下的主题研讨,需要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关注。若教师没有教科研的主体意识,就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者,而不是专业上的参与者。校本教科研的目标是让教师在参与教科研合作实践的过程中,明晰自身专业成长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科研需要教师践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利器。教师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日志的撰写,是提升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石。有价值的教学日志能使教师回顾走过的路程,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反思;也可对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进行反思,对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等,提出对应措施。教师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炼原有的经验,修正行动计划和探寻事件背后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瓶颈

一是课题申报门槛偏高。比如,省部级课题明确要求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教师如果主持课题研究需要有两名专家推荐。课题主持人多数为学校领导、教研人员或具有荣誉称号的教学骨干,并需要课题主持的经历,而大多数教师是被动参与课题研究。普通的一线教师既没有主持过课题,也缺乏相应的资历和能力,也苦于没有合适的选题,因而对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教科研能力感到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

二是课题研究层次偏低。中小学教师参与的课题主要来自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的子课题,以及依据省、市课题指南申报的课题。这些课题一般以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主,与教学实际存在差距。学校或教研组或教师个体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教学规划形成课题。这类课题针对性强,适应面广,但课题层次相对较低。课题研究只有从教育教学需求着眼,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其研究成果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课题研究呈现方式单一。课题对于论文发表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至少有两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数核心期刊更愿意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层次低的课题成果难以在核心期刊发表。同时,教师受教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的限制,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论文多数在一般性的刊物上发表,其研究成果难以形成影响,也谈不上推广。

3.教师研训模式的需求差距

由于教学负担过重,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而教师教育科研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又与教师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培训供需间差异的原因很多,以网络培训为例,现有的远程培训内容包括通识课程、课标解读等,这些课程并非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尽管培训对总学时和每日学时有严格的限制,但依然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另外,现有的培训缺乏有效的跟踪机制,没有关注研训后教师教科研的状态。

4.教科研激励机制的缺乏

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条件中,对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有硬性规定,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卓识。职称的评定激发了初级和中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教科研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尽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定已经逐步纳入正常职称评定体系,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教师而言,晋升高级职称后,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因而易产生职业懈怠,使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失去了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的动力。这是因为教科研激励机制的不足造成的。

三、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途径

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从自觉走向自为的标志。创新校本教科研平台,创新课堂研究机制等,都是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创新校本教科研模式,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校本教科研”诉求成为应然。校本教科研以校为本,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为载体,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抓手,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是学校深化教改、实现全面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校本教科研制度,建立教师教科研团队,创新校本研修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启迪教学智慧,创新科研思路,转变教育观念。校本教科研的核心是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和专业发展,它需要教师团队的协调合作,通过互相学习,获得共同成长。教学工作坊、课例研究、同课异构、科研沙龙、名师工作室等都是有效的校本教科研途径;其中,课例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是短期内解决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捷径。

课例研究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它通过教师集体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检查(具体包括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课例研究是回归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直面具体教学的实践性课题。它以课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为中心。教师团队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收集、解释、记录、改进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团队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参与的教师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将教师的发展最终落实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上。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不仪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教师个体或群体实施的课程领导,基于校本和学情,让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计划制订,参与校本课程决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转化为实践。

2.创新课题研究机制,推进教科研成果应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现有的实际状态。因而,它一旦形成研究成果后,就要在教育教学中随时加以运用。微型课题切口小,研究周期短,它立足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微型课题植根于课堂,是教师“基于问题,基于教学实践,基于个性”的草根式研究,也是教师基于教育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和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研究。

教师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依托,不断探索、认识教学规律,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为理论。微型课题的研究内容多数围绕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展开,且研究的内容具体,注重对某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主,研究切入点小,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较灵活。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中能够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提炼经验,形成系列化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科研管理部门为鼓励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应对微型课题研究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针对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存在着定性研究有余、定量研究不足、课题成果的阐释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进行课题报告写作的指导等;其次,指导教师如何规范地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和教学论文,并将其中比较好的成果在教科研网站上分类展示;另外,利用教科研平台推广教师个人的课题成果。如通过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方式,确定教科研成果推广项目;通过重点课题资助的办法,鼓励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系列化,推广应用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网络资源库,为积累和交流教科研成果搭建平台。

3.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服务教师教育科研需求

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和助推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培训单位需要创新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动态设计培训计划,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培训特色,服务教师教育科研和专业成长。承担着教师培训的县、区教师发展中心,要通过整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职能,以及教研室的教学研究职能、教科所的教育科研职能和电教馆的技术支撑功能,追求教育资源运用集约化、发展效能最大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研、科研和培训的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内涵提升,最终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们在保证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借助“国培”和“省培”等项目进一步强化研训的实效。承担“国培”和“省培”的院校要做到培训的内容必须服务教师的需求,以加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做好跟进工作,确保教师专业得到真正发展。

从培训的形式来看,集中培训可以满足大型的项目需求,但是集中培训的综合成本较高;同时,送培到县乡增加了培训组织者和专家的工作量,培训难成规模。而网络培训相对来说,成本低,覆盖面广。它作为数字化的学习培训模式,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方互动等优势,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解决了他们的供需矛盾。网络教师培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素养,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远程培训重在增强实效,可设计自助“菜单”式培训。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参加相应的培训,培训后相关专家要进一步跟踪指导,帮助参培教师把理论内化为实践,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教师希望得到包括科研方法及选题、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教材使用分析等内容的指导。科研方法及选题的指导有助于教师从对教育科研的“力不从心”中走出来,尽快得心应手地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教师的学科知识直接影响其学科观念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的使用和对学生的评价,而这些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教材使用分析的培训既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基本框架和编写意图有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通过学教材、用教材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常规考核的同时,也要完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我们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如采取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法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跟踪,将教师的自主发展、校本教科研、参与校本课程、学习培训经历等载人档案,按照教师阶段性发展情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将教师成长的不同时期,以新手教师、成熟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类划分,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以不同层次的标准对照相应发展阶段的教师,以促进教师学有所长,以此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科研管理部门需改变教师评价制度中“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肯定和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成果,合理配置向教学科研倾斜的教师评价指标,激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意识,及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科研态度,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教师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学习者,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通过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教学探索,将教学反思的过程内化为教育教学的内在素养,深化校本教科研,形成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研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从政策、资金投入、绩效管理、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关注教师需求,为教师研训保驾护航,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上一篇:国美电器客户管理下一篇:今生,与你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