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词(推荐9篇)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2.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3.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4.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5.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6.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简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 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有《盈川集》。唐汝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发愤于从军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宠武臣,使穷深入,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
【评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1.春夜喜雨(节选)【唐】杜甫---2.4课文---P1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忆江南(节选) 【唐】白居易---2.4课文---P1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观书有感 【宋】朱熹---5.2课后---P5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8.1课文---P70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8.1课后---P71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6.相思 【唐】王维---12.1课后---P108
第一课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目的要求:
1. 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表达的热爱早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和步骤] [ 作者简介 ]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
这首诗又名《初春小雨》。诗中所写当是早春景物,主要写小雨后的京都景色。起始一句点明地点并描写了小雨所形成的情状——长安街上下着纷纷洒洒的细雨;这细雨看上去十分可爱,它落在地面上就像酥油一样软润,野草开始萌发;这种萌发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隐隐约约。这一句,真实的写出了在小雨中所看到的野草萌生状态。
三、四两句是诗人对前两句所写景物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年中春天最好最美的时节,要远远胜过含烟柳树绿遍整个皇都的时候。这种评价,实际上包含了比较,将“烟柳满皇都”的景象与“小雨润如酥”所形成的景色相比较,目的在于显示早春季节的可爱,并以“绝胜”表明了他喜爱的程度。景物典型鲜明、比喻贴切生动而构思精巧是这首诗的特点。早春的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最具典型的小雨与野草,将他们安排于同一幅画中,鲜明的表现了早春的独特景色。比喻只有一个就是“小雨润如酥”,十分贴切的写出了小雨的软润状态,生动形象。将春雨、小草这些早春景物与尚未出现而又将要出现的“烟柳满皇都”景象安排在比较情景中,并以“绝胜”突出早春景物之美,构思十分精巧。
第二课时
无题
目的要求: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是对写法。“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5、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第三课时
相 见 欢
李煜
目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四、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
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
(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五、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六、写作特点
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七、小结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九、板书设计
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第四课时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 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赏析一: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赏析二:
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为”、“由于”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今天我们还把太阳比革命领袖,把阳光普照大地象征革命的辉煌胜利。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我们认为,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县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
第五课时
苏幕遮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
此调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
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
销魂”语。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
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
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
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
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
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
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
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
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
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
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
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
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
从军行
杨炯 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
李白 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唐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杜甫 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唐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黄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
白居易 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
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 夏完淳 明末
1、明确古诗词中考考点。
2、熟悉古诗词中考常考题型。
3、掌握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课内外古诗词,从不同角度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把握品析古诗句、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感悟情感主旨,和字句赏析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考古诗词阅读是必考点之一,但也是大家丢分最多的阅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拨开云雾,见答题技巧。
二、活动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一学)
学生根据近三年泸州市的古诗赏析中考题,归纳考题的特点。再分小组合作完成《醉花阴》的诗词赏析。
1、学生谈中考诗词题型特点,(教师明确),以及读古诗的.步骤。
2、听朗读后有感情朗读《醉花阴》
3、学生讲述该诗的内容,以及简介作者。
4、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诗词赏析题,并用规范的语言和答题模式回答。
5、总结答题模式
三、活动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一练)
1、学生阅读《望岳》,根据今天大家一起讨论的中考题的两个出题的角度为《望岳》出两题,并附上参考答案,看看谁做的最快最好!
2、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启示: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⑵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⑶。
月出惊山鸟⑷,
时⑸鸣春涧中。
词句注释
⑴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⑵闲:安静。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⑸时:时而,偶尔。
诗意:在我空闲的时候来到山里,正好碰上桂花凋落的时候。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而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芙蓉楼送辛渐1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2,
平明送客楚山孤3。
洛阳亲友如相问4,
一片冰心在玉壶5。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城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瀚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人名。花满蹊,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蹊(xī):小路。
4.留连:舍不得离开。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5.娇:可爱的。
6.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黄莺叫得十分和谐动听。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词句注释:
1.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 涕(tì):眼泪。
4.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 漫:随意地,胡乱地。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6.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的景色相伴。
8.作伴:与妻儿一同。
9.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0.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赏析: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九州:中国。
3.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4.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5.恃(shì):依靠。
6.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12降:降生。
作品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卜算子①·送鲍浩然②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③,山是眉峰聚④。欲⑤问行人⑥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⑦。 才始⑧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句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
②鲍浩然:诗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⑧才始:方才。
作品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①,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②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③啼。
【唐】杜 甫
①蹊:小路。
②留连: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yù)柳①斜。
日暮汉宫②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hóu)③家。
【唐】韩 翃
①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②汉宫: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③五侯: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泊船瓜洲①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宋】王安石
①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邗(hán)江县南。
②京口: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和长江北岸的瓜洲隔水相望。
周恩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240题
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是。
16、这首诗中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感情。
2、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
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 的哲理。(即含义)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理? 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8、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 的赠诗而作,说说依据。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诗中哪一句能够说明这一点? 含义。
19、结合全诗,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说表达的意思,反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20、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21、本诗形式是 言 诗。题目中“酬”的意思是,是作此诗答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宴上写的一首《 》的。
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
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赤壁》 诗句,作简要品析。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10、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
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达出自己 之情。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其哲理是什么? 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
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想感情?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限的酸。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抒发了 之情。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什么? 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情? 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14、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15、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 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1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简述理由。
1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分析。
11、诗中巧妙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溶入两处地名,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
三、《过零丁洋》 境况危险的句子是:。
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12、“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雨打萍”比喻:。是:。
1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2、诗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是:。
14、品读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表明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千古名句是:。A.诗的题目“过零丁洋”,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的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B.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写国势的危急和诗人身世的坎坷。是龚自珍笔下的 , 的奉献精神.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诗人的。D.这首诗融叙事、说明、描写于一体,纵论古今,慷慨激昂,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说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气节。
6、从语言形象性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诗:
15、用你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常常被人引用、赞赏。请选一角度,谈谈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其中的原因。
8、诗中第二联,在写作上运用对偶、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
17、诗中以“风飘絮”“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比喻国家命运惨淡,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
18、诗的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修辞手
9、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法)写出了 ;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
过零丁洋
别云间(夏完淳)写了诗人 的心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19、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简要赏析)20、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以联的巧妙之处。
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21、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
23、一二句是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
和 是:,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苏轼中秋夜举杯
24、文天祥拒绝降元,在生死关头,他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邀月,浅唱:,;可谓万般惆怅;弃疾酒酣梦忆,高的壮歌,请对这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作点赏析。歌:,真是雄豪壮美;范仲淹思家忧国,低吟:,感慨发白泪垂。
25、诗中的“辛苦”“ 浮沉”写出了诗人 的身世,“寥落”写出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了诗人复兴之路上的 之情。句。,?
2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句表达的1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情感和形式上加以赏析。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2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前后两个“惶恐”与“零丁”的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意思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28、中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请举一位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并简述其事迹。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29、本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比较,在抒情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不 相同,本诗侧重,《己亥杂诗》侧重。(每处只填2字)
16、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又30、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诗人那样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的英雄气概。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的开阔胸襟。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词的下阙,从 的自然变化,联系 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的感慨 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5、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 B.词的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1、有人就此词上阕内容写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下联:
2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思想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5、词的上片意写,下片写。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26、全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8、月常常入诗。诗人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选出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是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张养浩在诗中写到的“,;
,”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3、解释“表里”、“踌躇”的意思。;
4、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该如何理解其含义?
5、全曲起笔概述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 ”、“ ”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则概括了。
7、诗词往往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请说说你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理解。
8、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聚”和“怒”运用 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区山峰、黄河 的地理形势。点名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铺垫。
10、“踌躇”和“伤心”写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的是。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点出了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12、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13、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 兴”,百姓也苦呢?结合内容谈谈看法。
六、《饮酒》(结庐在人境)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两句诗是:。
4、诗中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5、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南山奶粉”的广告巧妙套用诗中佳句是:。
22、说说你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理解。
7、诗中 几个字暗写官场的污浊。
8、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3、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怎样的心情?“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看”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
24、“心远地自偏”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赏析 说说为什么?(或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2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的是: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
26、“心远地自偏”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是指。么道理?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7、诗中“心远”的意思是,在诗中的作用是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
28、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认为它不好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 他一起回家。
29、这首诗的语言与《归园田居》一样具有 的特点。
12、诗人归隐之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30、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1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画面。
31、《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景。一个是“既饮”
14、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5、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说说其原因。
16、诗中问答妙趣盎然,形象生动,与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
32、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问的句子是:。
3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
1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生哲理? 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说 ?。
18、结合诗人的理想,谈谈你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七、《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19、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诗中借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21、让我们走近诗人,去体验:,的淡泊与和谐;让
5、诗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
6、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信心倍增的句子是:。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的坚毅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
7、诗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到精神的寄托。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8、诗中展示作者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的诗句是:,2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7、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9、诗中用宗悫(què)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 是 ,.2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
10、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的理解。精神,让我们用诗中 ,29、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诗句,请分析其 两句共勉。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11、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诗中,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的信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3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1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姜尚、伊尹两人的故事,这
32、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样写的作用是 是:。
14、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 的情绪。诗中表现表现诗人坚信自己总会
33、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的句子是:。
34、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
15、诗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诗句是:。是:。
16、诗中化用前人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且反映作者内心极度郁闷和
35、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感情激荡起伏的句子是:。
36、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
17、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又有,还有。回复跌宕,让人感叹,18、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7、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简单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品赏。
38、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精妙,请你大
19、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如同诗中所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说:。
20、诗人在诗中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请是:。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
21、“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2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而不能食?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1、身处逆境还关心社会,表现博大的胸襟诗句是:。
2、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诗中也有表达类似
24、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情怀的句子是:。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一反 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诗人在诗中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
5、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添了无限春意的诗句是,;杜甫在《春望》中运用夸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 并渲染出特定的 的氛围;二张,表达了对家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龚自珍在《己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亥杂诗》中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诗句
6、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是。
7、诗中抒发诗人当时政治思想的句子是:。
7、诗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怒”字。
8、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是:
。
9、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9、诗中诗人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一个接一个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句诗是:。试在诗中找出描写风卷茅屋的动词,并挑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10、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10、结合全诗,谈谈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的理解。
11、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透过本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 杖,仰天长叹:“呜呼!,!”
1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
12、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
13、岑参用利,歌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塞北之雪。谢太傅之“兄女”则曰“白
13、读第1段,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哪些动词写出了秋风的威猛? 雪纷纷”若“ ”。(《咏雪》)
14、本诗中有描写、叙事、抒情的诗句,各找一个例子。
14、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15、诗中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强烈渴望的句子是:。
15、冬日清晨,凭栏而立,看雪落枝头,婀娜多姿,你禁不住会轻轻吟诵诗人有所
1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杜甫的哪感慨的名句:。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写出诗名。
16、诗中与东晋才女谢道蕴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未。若柳絮因凤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7、诗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用现代观念,结合本诗评价杜
17、古人写雪,手法不一。诗中 句和刘义庆《世 甫的思想。说新语·咏雪》中的 句,比喻精妙;而张岱《湖
18、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这首诗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心亭看雪》中的 句,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1、这是一首七言诗,诗歌的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写。
2、诗中写出边塞风狂雪早点句子是。
19、当你读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句时,脑海中显现出一幅怎
3、诗中写边塞苦寒生活,侧面衬托大雪寒威达句子是。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4、从视角角度来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得诗句是。
5、诗中写军营中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20、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2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6在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诗人用“白日斜”烘托了。
2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限二字)
23、诗人东方虬在《春雪》中有诗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以花喻雪,本诗中诗句“。”与其匠心略同。后人称东方虬的诗句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句三分。请具体分析此诗句的妙处。
24、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试举例说说此诗是怎样表现这个“奇”字的?
2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表现依依不舍惜别之情的句子,如诗中。李白《送友人》诗中。
十一、《己亥杂诗》
1、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2、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作者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3、老一辈常用来自喻为落花,仍有甘愿牺牲自己,关心青年人成长,培植新生力量的高贵品质,正如诗中所说的:“。”
4、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5、诗中将浩荡的离愁升华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的诗句是:。
6、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7、诗中以物抒情,表现诗人虽然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8、这首诗写了诗人哪三种心境?
9、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的“吟鞭”指。
10、“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
11、从表达方式,诗的前两句、,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慨;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认为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3、诗的前两句是如何写离愁的?
14、请对诗的后两句作赏析。
【关于初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词】推荐阅读:
关于伟人的初三语文作文06-24
关于心声初三作文06-12
关于天空初三作文07-17
关于初三开学了作文09-11
关于围墙初三作文600字06-11
关于温暖的初三作文开头06-15
关于懂得理解初三话题作文07-08
关于体育中考作文初三作文09-07
关于被爱初三作文09-24
关于初三爱好的作文600字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