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标准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常大米标准(精选3篇)

五常大米标准 篇1

“大米市场价四五十元,水稻收购价却不到两元”,最近,一些媒体质疑高价五常大米的高额利润哪去了。五常大米到底有多贵?农民种优质稻米赚钱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黑龙江省五常市、哈尔滨市等地的大型超市和大米生产企业。

疑问一:市场上多少钱一斤?

【调查】一般不超过8元/斤。

记者在哈尔滨市多家超市发现,标注有“五常大米”字样的袋装米一般不超过每斤8元。

在哈尔滨的华联超市,记者见到标有“五常稻花香”的10斤装大米每袋售价34.9元;在新一百超市,xx品牌10斤装五常大米,每袋79.8元;中央红超市“xxx”品牌五常绿色大米10斤装每袋79元。

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的大润发超市,看到最贵的大米是带有原产地五常标识的xxx“稻花香”品牌大米,10斤装的价格是每袋80.6元。据销售大米的售货员介绍,该超市没有“礼盒包装”的五常大米,最贵的米就是这种80.6元一袋的了。

之前有报道称,“五常大米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了199元”。一位熟悉东北地区稻米行情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99元一斤的大米就是商家宣传的噱头,有价无市,市场上基本不流通。”这种大米以“抗氧化米”为卖点,是北京一家企业在民乐乡包了1000亩地专门种植的,主要作为“礼品米”馈赠。

疑问二:企业利润有多高?

【调查】大米收购价3.6元左右,普通包装大米出厂价5—6元。

2011年,五常水稻种植面积共188万亩,总产量达27亿斤,其中商品粮25亿斤。五常市农业局局长伊彦臣介绍,媒体报道2元左右一斤的收购价,是指稻谷的价格,也就是没有经过去皮、打磨等加工工序。从稻谷到成米,五常主要品种“稻花香”的出米率一般在54%—55%,折算成大米,收购价就在3.6元左右。

据统计,目前五常市的大米经销企业在200家左右,其中销售量超过10万吨的有10多家。伊彦臣介绍说,不同品牌、不同包装的五常大米,价格也不一样:销量最大的是纸箱包装和袋装的,占到大米销售的90%以上,一般每斤卖5—6元;有些礼品包装米,“像真空包装、铁盒、木盒,有些会卖到20多元一斤,甚至40元。”

五常xxx米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经理告诉记者,该企业今年的稻谷收购价在每斤2—2.1元,“今年的出米率在55%,折算成大米,每斤的收购价在3.5—3.6元。还有晾晒、保管、仓储、电费、人工等成本,这部分加工成本可以用出售米糠、碎米的收入抵消,主要成本就是包装和运输。”xxx今年的大米销售量约3万吨,包括了20多个产品品系,其中最高端的“xxx”5公斤装的售价在12元/斤,销量超过1万吨的“xxx”系列的出厂价在每斤6元左右。

从2009年开始进驻五常的中粮米业(五常)有限公司,把产品定位在“高端米”,目前的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该企业总经理助理张航告诉记者,他们与五常当地9个乡镇的600多户稻农签了订单,订单面积3万亩,共收稻花香8000余吨,长粒香4000余吨。据张航介绍,占该公司销量绝大部分的普通PE装(塑料袋装)五常大米出厂价是每市斤6元;目前最高端的产品“中粮特供稻花香礼盒”中,包含2块3.68公斤的真空包装的大米方砖,这种产品的出厂价是每吨3万元,折合每市斤15元。边永胜说:“一斤米如果卖到10—20元,那就是礼品装的价格了。”

疑问三:农民种稻能赚多少钱?

【调查】种一亩稻的纯利润不到2000元 在五常,水稻生产主要有订单种植和合作社收购两种模式。企业与农民对接签订订单,通过建设种植基地,企业参与到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中,包括施什么肥、用什么农都涉及。农民自主组建的合作社,是农民种稻,合作社组织销售。

尽管有了多个稻米企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但市场价格的形成却不是任何一方能说了算的。就拿和五常相邻地方来说,吉林榆树的水稻最高收购价每斤1.6元,哈尔滨市的尚志、方正、阿城等地的价格是1.4元,五常可以达到1.9—2.4元,平均一斤水稻农民可以多挣5毛钱,五常的70万农民因此增收12.5亿元,平均每人增收近2000元。” 伊彦臣说。

五常市的民乐、安家等乡镇是优质栽培区,出产的稻米价格要相对较高。张航说,我们的收购价按照在市场价格水平的基础上加价5分钱来执行,其中不包括民乐乡的有机稻,那里的水稻收购价在2.4元左右。“企业与农户是双向选择,任何一方都决定不了价格走势。农民要受益,企业要得利,还要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可靠,那样才会有市场。”

“一户农民可以和多家企业签订订单,谁出价高卖给谁。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微利中生存,农民和企业绑得很紧,不可能出现企业暴利、农民亏本的现象。”伊彦臣说。

一位在五常从事稻米经销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信息现在很透明,企业和农户都能很充分地掌握行情变化,前些年开始,部分农户在秋后就与企业签订“保底期货”的产销协议。“比方说,双方设定一个1.9元/斤的保底价,农民送来1万斤米,但不要现钱。等到结算的时候,如果价格涨到2.1元,就按照高价结算,如果低于1.9元,农民也可拿到1.9万元。对企业而言,可以不占用大量现金,等到批米卖出去,再和农户结算,资金就循环开了。”

据了解,在五常,如果种普通五常稻,每亩总投入为800元左右,产量1300斤左右,卖粮收入加上种粮等补贴,除去成本,每亩净收入不到2000元。有机稻的种植面积有30万亩,每亩总投入约为1000元,产出1100斤上下,售价比普通米高,每亩净收入也不到2000元。

五常大米标准 篇2

一、五常市基本情况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端, 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24个乡镇、261个行政村, 人口103万, 是黑龙江省人口第一大县、全省经济十强县。其地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 素有“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之美誉, 是全国水稻生产五强县之一。2013年, 五常市有耕地面积418万亩, 其中水田种植面积210万亩。粮食总产量46.42亿斤, 比上年增长7.5%, 其中水稻总产量21.8亿斤, 比上年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561元, 同比增长12.4%。

二、当前五常大米品牌保护的现状

为加强对五常大米的品牌保护, 五常市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如进行稻米整合, 全市稻米加工企业由原来的350家减少到278家, 企业数量比原来减少了72家。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工作机制落实 (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行政问责) 、强化措施落实 (包括加强稻米加工企业管理、规范品牌标识的使用管理、强化稻米生产流通监管、加强市场建设与宣传推介) 。

三、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五常大米在品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忽视了品牌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护、品牌危机的预防与控制还有所欠缺、品牌整合政策资金支持不足等。

四、五常大米品牌保护的对策分析

1. 建议加强对五常大米品牌立法方面的保护

目前, 全国各地用不同地方生产的大米假冒五常大米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种假冒行为不仅损害了五常本地大米企业的利益, 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 必须在法律层面, 加强对不法企业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

(1)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一方面,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自身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其职业水平和道德操守, 使其识别假冒产品和打假能力不断增强, 从而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另一方面, 如发现自身执法人员行政不作为, 要给与严厉惩戒, 杜绝执法人员自身发生的乱作为行为, 坚决杜绝有假不打的现象。

(2) 要制定和完善地方品牌保护的法律体系。地方政府要根据五常大米品牌保护的现状制定或完善地方性的法规, 填补已有法律法规的空白。如可采取加大对假冒行为人的处罚力度, 增加其违法的成本。

2. 建议科学合理制定五常大米的产品质量标准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已把五常大米认定为中国原产地品牌保护产品并专门制定了“五常大米”产品执行标准 (标准号为GBl9266—2003) 。围绕这一标准, 建议五常大米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本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五常大米的质量监管, 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督促大米企业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禁止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大米进入市场。

(2) 五常大米企业要根据这一标准建立统一的企业标准。五常大米企业要建立量化的标准, 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根据企业标准定期对五常大米进行抽样检测, 只有达到企业标准的大米的生产企业才可以加入五常大米协会, 使用五常大米的商标。

3. 建议加大对五常大米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常大米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创新, 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 而这些改变的因素是需要一些龙头企业来带领, 因此, 五常市要加大对五常大米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1) 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五常市政府应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一定的优惠, 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扫除资金上的障碍, 使其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

(2) 龙头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训和引进的力度。龙头企业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就必须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因此龙头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对于科技水平或管理水平较高的人才给予奖金等方面的鼓励, 鼓励其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从而使企业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方法,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随着五常大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 五常大米已成为我国大米行业的佼佼者。但是在2010年发生的“假冒五常大米”事件中, 五常大米品牌受到了一定伤害, 说明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对于大米企业的市场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立足五常大米品牌保护的现状, 提出对五常大米品牌保护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五常大米,品牌保护

参考文献

[1]五常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五常调查队.2013年五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五常大米的发达之路 篇3

在这10年间,在行政力量的大力推动下,五常大米产业快速升级换代。然而,当造假泛滥之时,却折射出政府监管的匮乏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

行政力量推动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由哈尔滨市代管。五常市的水稻种植已有170多年历史,曾被评为“优质大米之乡”。

在2000年以前,五常大米的市场已经可以用“乱”字来形容。“五常大米袋子遍地都是,但大多是装了其他地方的米,每斤便宜几毛钱,口感差别却很大。”

2001年7月,五常市大米协会作为注册人申报并取得了“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2002年,由五常市农民育种专家田永太经过20年精心培育成功的“五优稻1号”“长粒香”大米,通过了美国绿色营养食品协会认证。更为重要的是,凡通过美国绿色营养食品协会认证的产品,将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获得免检资格。

这被看作是五常大米进军欧美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极好机遇。随即,五常市领导表示,将大力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和研究,并对五常大米进行深加工,将小包装、精工细作的优质绿色大米打入国际市场。

当时的五常市市委书记肖建春对大米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据知情人透露,肖建春进京参加两会的时候,带了一车五常大米作为“特供米”。“可以说,时任市委书记肖建春的营销很成功,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大多是官员和企业家,这样就把五常大米推向了高端市场,并且也为五常引入社会资本创造了条件。”

要想将五常大米推向高端市场,不仅是终端售价价格高,更重要的是大米全产业链的重新改造。

当时五常市基本以本地小作坊式米厂为主,不仅规模小,米厂与农户之间也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在销售环节各个小企业也是各自为战。

当时的五常市领导认为,要生产高质量的、纯正的五常大米,就要从育种、培训、检测,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整合。而这些不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厂所能承担的。

2005年,哈尔滨市领导到五常市进行考察,提出“葵花集团要把做企业的资源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形成制药加做稻的产业”。

葵花药业集团前身为黑龙江省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一家全国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下辖14家企业。

2005年11月1日,葵花集团下属子公司之一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对外宣称,“以制药的精神精制管理,倡导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为此,葵花集团还在五常市设立了葵花阳光米业水稻研究所,主要工作就是培育新的品种,然后发给签约农户进行指导耕种。到秋收季节,葵花阳光米业收购签约农户的水稻。这种企业与农户的对接模式,被看作是五常大米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经过市场整合,五常大米加工企业日趋规模化。2008年,五常市年加工销售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52家,其中5万吨至10万吨的企业已有6家,这些企业的总加工能力达到9亿公斤。“葵花阳光”“中良美裕”“壹百垧”企业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五常大米连锁超市,一大批企业则在大中城市社区建立定点销售点。完善的销售网络、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让五常大米销售实现升级换代。

升级换代的背后,是行政力量推动结果。随着转型升级的强化,一些社会资本以及大型国企也开始向五常大米产业进军。

资本大规模进入五常

为了推动大米产业跨越式发展,五常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促进大米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2009年7月23日,五常市政府与东方集团就共同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谷加工园区及五常大米交易市场项目签署了框架协议。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根据协议,五常市政府与东方集团共建全省最大的稻谷加工园区,以及全国一流的大米物流园区——五常大米交易市场;优质稻谷综合加工以五常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年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交易园区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年物流吞吐量超过80万吨。

随后,黑龙江省第一大稻米加工制作商北大荒、中粮集团也开始入驻五常市,甚至国际粮油巨头益海也开始在五常市布局。

大企业集团入驻五常市后,开始竞相占领有限的农地和农户资源。企业不仅与农户实行保姆式对接,人工费也开始逐年上涨。水稻收购价也由起初的1.2元/斤,一直上涨到后来的2.5元/斤。

资料显示,2010年东方集团要完成签约农地100万亩,把收购价格定到了2.4元/斤,此外还拿出100多万元给签约农户入了保险。

据知情人透露,大企业集团进入五常市场后,竞争开始白热化。由于五常市能开荒拓展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量旱田被改成水田,土地资源几近饱和状态。

此时,五常大米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局限在本地,而是已经被纳入黑龙江省有关稻谷加工园区建设发展规划。

东方集团五常大米项目启动后,该集团对外宣称,将按照黑龙江省有关稻谷加工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深度开发五常大米品牌,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地域经济优势,提高五常大米附加值和知名度;建设以稻谷规模化精深化加工为核心,集种植、收购、存储、加工、销售及物流集散为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使五常成为东北乃至全国一流的粮食集散地。

当时,具体负责此项目的五常市政府官员表示,建设稻米加工园区和大米交易市场,有利于解决目前黑龙江省稻米经营企业小而散、资源浪费、产品品牌杂等问题。然而,五常大米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仅仅是在生产模式上的转型升级那么简单。如何保障大米质量,以及让市场也接受不同等级的终端价格,才是大米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环。

造假泛滥

2010年1月23日,“五常假大米事件”被媒体曝光。报道揭露,当时用来生产五常香米的是普通长粒,但包装上写的都是“五常大米”,而批发到外地的五常稻花香,只有少量较纯的稻花香走高端市场,大部分都要掺一些别的品种。

有舆论认为,“假大米事件是五常大米产业在快速升级换代过程中,旧寡头丧失商道底线的结果”。

针对市场上五常大米造假盛行,2009年五常市政府曾委托某高校做了关于“五常大米原产地品牌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相关课题。

研究结果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上的大米品牌层出不穷,由于“五常大米”在全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东北许多地区的米商在打出“东北大米”品牌的同时也试图混淆“东北大米”与“五常大米”的区别,给消费者造成一种“东北大米就是五常大米”的错觉。甚至东北以外的许多厂商也盗用“五常大米”品牌扰乱市场,使消费者难以区分。

为了规避造假行为,五常市政府采取了一些手段,包括优化品牌价值链,加强原产地品牌保护的立法,制定和完善原产地品牌质量标准,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以规范内部市场竞争秩序等。

但如今五年过去,五常大米造假仍然盛行。有媒体报道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90%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

主管生产的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五常市水稻种植全口径为218万亩,其中稻花香种植在150万亩,其他种植的水稻一般是639、五粳稻等品种。“稻花香五优稻2号品质好,但是产量低一些,每亩大约产600~650公斤,其他水稻产量则高一些,大概每亩700多公斤。以去年为例,因为气候特殊,稻花香产量每亩达到670公斤”。

去年,五常市农业局原副局长秦利明也曾给媒体算了笔账: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按亩产1500斤水稻计算,年产水稻150万吨。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不会超过105万吨。

同时,秦利明还称,五常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大米企业为292家,产能达到400万吨。也就是说,即便从理论上说,五常大米的总产量也不会超过这个数。

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难怪连当地稻农都在质疑:“五常水稻产量就这么多,全国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

据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五常大米造假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使用“五常大米”商标,装其他大米销售,一般都拿比稻花香便宜很多的639或者并非五常产的普通长粒米冒充稻花香;二是给大米掺香精、上蜡,冒充稻花香;三是以勾兑和加香精方式制造假五常大米。

自2010年五常大米掺假问题被媒体曝光后,五常市曾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稻米市场进行专项整治。

甚至在2014年年末,五常市还派出一个10多人组成的打假队伍,由一位副市长带队,专程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维权打假。

“调和米”的监管困局

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在五常市,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蜡等添加剂的造假行为现在已经很少。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又开始打“擦边球”,现在更普遍的造假方式,是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五常大米”。

“现在最难治理的造假是勾兑大米,也就是‘调和米。这种造假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说。

这位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说,在五常市有很多米业加工厂,采用的水稻大多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加工好的大米用来勾兑成“五常大米”。“外地水稻大量运入五常市,加工成大米后假冒或者勾兑五常稻花香大米销售。目前市场上批发价在3~4元/斤的,是掺有30%~40%其他产地的大米,而批发价在5~6元/斤以上的,算是纯度比较高的五常大米。”

将外地大米与五常稻花香大米进行勾兑,这种大米在五常当地被称为“调和米”。

2014年底,原五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媒体提供了一份关于“调和米”的调查材料,材料中标明五常市大米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了“调和米”问题。所谓“调和米”,是由五常市地产其他水稻、外地水稻、稻花香(五优稻4号)按比例调和而成。其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外地水稻和五常市地产其他水稻调和而成;二是由五常地产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三是由外地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

而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五常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料稻谷应为“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及通过审定并符合五常种植条件的其他粳稻品种。保护范围为五常行政区域内”。

而对于“调和米”到底是否合法,五常市官方态度则显得暧昧和无奈。

6月3日,针对“调和米”问题,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去商店买好东西就要花大价钱。每个企业面对销售群体不一样,‘调和米的产生是因为市场需要,根本不是企业自己要兑的,是客户要求这么做的,这没什么毛病!”

早前,赵春雷曾向媒体解释说,目前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GB1354-2009),而五常大米因其质量好,执行的是更高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9266-2008)。虽然五常市政府部门不允许企业“掺米”,“但企业掺米违反了哪条法律呢?”

他进一步表示,五常其他水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推荐性标准,标注“五常大米”,是合法的;外地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是合法的;而外地稻掺五常其他稻,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没有违法。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大米,政府部门没有权力阻止其加工和销售。

“‘调和米就是一种造假行为,政府是绝对不允许大米加工业企业在五常本地生产‘调和米的。”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却表达了另一种不同的说法。

“调和油是指质量比较高的油品,而‘调和米则带有调侃的意味吧。”王汝壮说,大概六七年前,政府开始在市场上发现了五常“调和米”。“生产‘调和米政府是坚决不允许的,质检、工商部门是严格监管的,‘调和米实际上是一种造假行为,影响政府信誉。”

对于“调和米”认识的不统一,造成了监管缺失。五常市质监局局长赵春雷曾向媒体表达了无奈:“调和米”问题让企业有空子可钻,是因为原来是行政命令式管理,而现在要依法监管了,却发现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粮食市场是开放的,政府部门无权阻止水稻加工企业运输水稻。”

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对于市场出现的“调和米”问题,执法部门认识并不统一。“无论是外地水稻掺五常水稻,还是五常本地水稻掺稻花香,法律都没有禁止性规定,这给执法带来困境,但以次充好肯定属于造假行为。”

对于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以及监管问题,本刊记者联系五常市市委书记辛敏超采访,其未予置评。

“说句实话,现在很多大米企业都想找香味大的稻花香,为什么呢?因为香味大的,他们掺别的大米好掺,香味小的,如果一掺,香味就没有了。我和某些企业负责人也聊过,我说你们不这么干(指勾兑调和米),能买楼买车吗?他们都承认我说的这些。”稻花香的培育人田永太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田永太说,他到市政府开会时曾建议,如果“调和米”杜绝不了,那么“调和米”在价格上应该有差别,并且要标明掺其他米的比例是多少,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上一篇:英语公文下一篇:我的梦_作文5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