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精选7篇)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1

任职资格评审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经济系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能力与水平评价机制,推动高素质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 专业划分 经济、国际商务等。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专职或主要从事经济和国际商务贸易工作并具有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国际商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在职人员。

第四条 资格名称

经济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级高级国际商务师。

第二章 申报资格

第五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六条 晋升经济系列研究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第七条 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或研究员级高级国际商务师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从事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工作7年以上,受聘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国际商务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二、具有硕士学位,从事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工作12年以上,受聘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国际商务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受聘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国际商务师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四、不具备上述学位学历,从事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工作28年以上,受聘高级经济师或高级国际商务师专业技术职务7年以上。

第八条 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十条 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研究员级高级国际商务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专业领域政策理论水平,并在经济学某一领域具有独创性研究。

(二)熟悉国内外经济动态和经济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经济活动中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通晓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及相关的国际法规,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连续三年以上主持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或作为主要业务工作骨干连续五年参与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工作,或连续五年主持小型企业的经济工作。

(二)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省(部)级、市(厅、地)级项目的前期论证、建设管理、后评估等工作,并达到预期目标。

(三)作为主要完成人(等级内额定人员)获一项国家级专业成果奖或二项以上省(部)级专业成果奖等。

(四)主要参与制定市(厅、地)级以上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或经济政策、重点行业规划以及重要规章制度等。

(五)2次以上主持或主要参与市(厅、地)级以上课题的调研(研究)工作,并形成相应的调研(研究)报告。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主持或主要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期间,获得省(部)级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奖项一项以上,或获得市(厅、地)级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奖项二项以上,或为企业连续三年以上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作出突出贡献,或为企业的扭亏增盈作出突出贡献。

2、主持一项以上国家、省(部)级或二项以上市(厅、地)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项目或大中型企业的中外投融资、企业改制、兼并重组、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优等项目的方案论证、可行性评估及组织实施。

3、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奖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4、主要参与制定市(厅、地)级以上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或从事行业规划、经济政策研究5年以上,主持制定的重点行业规划、重要经济政策、重要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等,经主管部门批准付诸实施。

5、主持省级以上调研课题二项或市(厅、地)级以上调研课题五项,分别形成调研报告,并被有关部门采用。

(二)学术成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在有CN或ISSN统一刊号,且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类或社科类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每篇字数1500字以上;

2、作为作者,正式出版有ISBN统一书号的本专业著作或译著一部,或为大中专院校采用的本专业教材一部,字数8万字以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评审标准中所规定的申报资格、评审条件等必须同时具备。

第十二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年限均按整年计算。第十三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各级任职资格均指本专业的。

第十四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工作业绩、学术成果均为本专业的,且为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取得的。

第十五条 本评审标准中涉及的“以上”均含本级。第十六条 本评审标准中规定的高级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考试或评审年限要求。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2

某材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某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工艺与材料研究型企业,拥有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近100人,占从业人员的80%,其中70%都拥有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者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由于对专技人员管理与激励不到位,导致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晋升通道不畅,人才流失严重。该研究所在员工成长与晋升方面主要依靠单一的行政晋升通道,论资排辈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员工成就感不强,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或者出现在其位不谋其事的问题,极大地削弱了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员工单纯依靠职务晋升提升个人成就感的观念和意识急需转变。

2.薪酬激励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发挥有限。由于该研究所薪酬与岗位挂钩,缺乏其他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 对于那些没有走上行政管理岗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在薪酬方面得不到充分激励,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发挥有限。

3.把不适合的人放在不适合的岗位上,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该研究所在进行内部岗位调整时,优先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行政管理岗位上;经常会出现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从技术岗位向管理岗位转型过程中,由于不适应管理岗位工作要求而出现挫折感,导致人力资源配置错位而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

二、多通道专业职务发展设计与管理

该研究所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发展工作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评审工作,开辟了专业技术人员新的晋升通道,具体工作方法和管理要求如下:

(一)建立健全多通道管理制度

通过健全多通道管理制度,为多通道专业职务评审及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与保障。

1.制定《关于加强员工多通道成长机制建设的管理办法》, 明确在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开展多通道建设的目的、原则、职业成长通道、多通道评审规则及相关管理工作要求。该研究所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发展需要,按照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二级专家、一级专家四个层级开展多通道建设,其中主管师、主任师分别与副科级、正科级对应,二级专家、一级专家分别与所长助理、副所长对应,享受相应行政级别待遇,但是在管理上以承担多通道建设项目为主,不承担对应行政级别的管理责任。

2.制定《多通道专业职务任职资格标准》,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成果等三个方面明确每个层级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任职资格标准,让专业技术人员对照任职资格标准和自身工作实际,决定是否参与多通道评审或者参加那个层级的多通道评审。

3.制定《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从多通道项目完成情况、专业指导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进行考核,明确考核标准和管理工作要求。

(二)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评审

在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评审时,成立以研究所一把手为组长的多通道专业职务领导小组,负责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评审及考核工作;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多通道专业职务管理小组,负责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评审、管理与考核提供组织保障。

多通道专业职务管理小组对参与评审人员的条件和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经过分类整理后,提交多通道专业职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多通道专业职务领导小组重点从申报项目,按照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与公司发展的匹配度、项目与多通道层级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评审。

(三)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管理

按照《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要求,及时开展多通道项目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督促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按照评审项目进度开展项目的推进与实施,同时按照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薪酬待遇。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日常工资按照原薪酬待遇执行,年终根据评价打分结果,折合成工资系数,例如评价结果为90分,则工资系数为0.9,并比照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对应的行政级别薪酬标准,按照“补差”的原则兑现薪酬待遇。

组织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开展“师带徒”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明确对徒弟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传承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和人才梯队建设。

(四)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动态评价

该研究所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每届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届期满后,所有的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称号自动取消,并按照相关制度要求重新组织评审。同时每年开展一次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动态评审,对符合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评审条件和资格的人员及时补充进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队伍,对不符合要求的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及时淘汰出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队伍;对连续二年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低于70分人员,取消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称号,保持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队伍的动态性和活力。

三、多通道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升了项目管理能力。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承担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专业领域范围内自行选择的课题,二是从企业范围内征集急需解决的课题,三是制约公司发展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所有项目根据大小、难易程度、预期效果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分类发布,并组织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对多通道项目进行招标。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对不承担项目的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保留多通道专业职务称号,不享受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薪酬待遇。该研究所自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评审三年来,共计评审多通道专家35人,多通道人员每年推进实施项目40余个,项目完成率达到100%,较好地解决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该研究所的项目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该单位某一级专家自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评审以来,累计主持完成了孕育处理工艺研究及新型随流孕育装置研制、多品种中轮拖总装线接车台的研究应用、大型有芯工频感应电炉技术改进及应用性研究、电动翻转真空负压吸屑装置应用研究等多个项目,先后获得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发明专利13项,对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激发了技术人员活力。通过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评审,给专业技术人员开辟了一条新的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的问题;同时通过项目管理,将更适合做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保留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发挥其专长,有效解决了岗能不匹配和人力资源配置错位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发的活力和动力,在任务分配时,从原来专挑轻松、容易的项目做,转变成纷纷抢先承担关键、重点、难点项目,该研究所的技术研发氛围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3.优化了技术人员素质结构。通过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成果三个方面明确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职称评定、承担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师带徒,35名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共计带徒弟40人,并把徒弟业绩提升作为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业绩考核的因素之一,督促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对徒弟开展知识传承和专业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徒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改善了薪酬激励效用。通过将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薪酬水平同相应的行政职务薪酬水平相对应、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薪酬发放同绩效考核与项目完成情况相结合、多通道项目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相 匹配的方式,改善了公司内部薪酬结构和薪酬发放标准,在保证薪酬基本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薪酬激励效用,极大地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打造了一支素质结构优、技能水平高、企业归属感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公司市场竞争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5.提高了技术培训水平。将技术培训作为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业绩评价的要素之一,组织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将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推广,促进了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立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管理台账,对没有开展技术培训的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及时督促开展技术培训,平均每个多通道专业职务人员每年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次以上。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技术培训等方式, 较好的扭转了原来专业技术人员“埋头苦干、互不交流”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交流与共享。

四、结束语

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点越来越明确地聚集到如何帮助员工构建符合竞争力要求的核心专长和技能。经过该研究所实践证明,多通道专业职务设计是提升员工核心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职务发展通道,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推动公司绩效不断提升,促进公司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员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

摘要:基于本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多通道专业职务设计,开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职务发展通道,推动企业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促进公司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实现员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3

读者:刘先生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广西开展经常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桂职改字〔1993〕1号)在推荐、评审、晋升的原则中规定:

1.推荐、评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认定,不受岗位和名额限制。

2.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条件评价、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根据岗位设置、工作需要和个人德才表现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定资格与聘任职务分开进行,即实行评聘分开的“双轨制”。

……

4.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含考试合格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与工资等待遇挂钩,可作为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

根据文件规定:评价、认定,不受岗位和名额限制;评定资格与聘任职务分开进行;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只表明其已具备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与工资等待遇挂钩,可作为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因此,你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虽然从2011年12月算起,但不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起始时间。

在其单位完成首次岗位聘用认定后,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必须在有相应空缺岗位的条件下,才能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因此,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存在“时间差”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4

校人通知„2010‟33号

关于印发《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办法》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经2010年第四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电子科技大学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主题词:人事 专业 技术职务 聘任 办法 通知

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 2010年4月7日印发

附件

电子科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健全聘任组织机构,规范聘任程序,进一步强化学术评价,建立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包括教师系列、其他系列(含工程类、教育管理研究类、图书资料类、档案类、出版类、会计类、统计类、审计类和卫生类),其中教师系列职务分为教学科研系列、教学系列和科研系列。

教学科研系列是教学科研并重的职务系列,设臵教授、副教授职务。其职责是从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科学研究任务。

教学系列是以教学为主的职务系列,设臵教授、副教授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从事教学工作。长期(不少于五年)从事普通教育课程[大面积公共基础课程(含实验)、大面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含实验)]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秀,并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及教学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可申报教学系列。

科研系列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职务系列,设臵研究员、副研究员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和其他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可申报科研系列。

第二章聘任组织

第三条学校设“院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以下简称“院级聘任小组”)和“学科评审组”二级聘任组织。

院级聘任小组在指标数内提出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拟聘人员名单,向学科评审组推荐其他高级职务候选人。院级聘任小组由五至九人组成,设组长一人。

—3—

学科评审组分为教学科研系列(工学)、教学科研系列(理学)、教学科研系列(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系列、科研系列和其他系列评审组。学科评审组对需要复议的人员进行复议并作出决议;听取申报正高级职务和破格申报副高级职务人员的答辩。审议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拟聘人员名单,在指标数内提出其他高级职务拟聘人员名单。学科评审组由七至十五人组成,设正副组长各一人。

学校设“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职聘办”),职聘办设在人事处。

第四条学科评审组成员由校长办公会确定。院级聘任小组成员由各单位确定,报职聘办备案。聘任组织成员每年调整一次。

第三章聘任程序

第五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程序

一、正高级职务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推荐,公示,校内外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二、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三、其他副高级职务聘任程序

个人申报,材料审核,教授会议评议,院级聘任小组推荐,公示,学科评审组评审,公示,校长办公会审定,学校发文聘任。

第四章决议规则

第六条 各级聘任组织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指标数内进行推荐、评审。

—4—

第七条 在推荐、评审评委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时,实行回避制度。

第八条 各级聘任组织及教授会议作出决议时须遵守以下规则:

一、出席会议的成员人数,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未出席会议的成员不能委托他人代投或补投票。

二、推荐候选人时决议规则:

(一)只投一轮票;

(二)得票数达到出席会议人数二分之一的方为通过。投票通过的人数超过指标数,则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确定通过人数。

三、评审候选人时决议规则:

(一)每一轮投票,得票数达到出席会议人数三分之二的方为通过,得票数在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的进入下一轮投票;

(二)投票通过的人数超过指标数,则按得票多少从高到低确定通过人数。当出现并列导致无法在指标数内确定通过名单时,对相应的并列者再次投票;

(三)投票最多不超过三轮。

第五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已有文件中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第十条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5

为了认真做好我市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保证我市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一、评审标准及优惠政策

中学高级教师的量化及格标准为80分;未满35周岁以及小学中高参评者为85分。

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本评审细则向农村教师倾斜。凡长期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的教师, 从在乡镇中学任教累计到第11年开始,每年可获得0.5分的加分奖励。此项计分以10分为上限。

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凡在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1年以上的城镇教师,且考核合格者,从支教第1年结束时开始计算,每年可获1分的奖励。此项计分以5分为上限。

考虑到累积性贡献,本评审细则也向长年在一线工作的老教师倾斜。凡年龄40--45周岁的教师,从41周岁开始,每年可获0.2分的奖励。从46周岁开始,每年可获0.5分的奖励。

二、任现职期间业绩条件

(一)普通中学教师

1、政治思想表现及工作量(共8分)

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生敬业。

(1)评为县(市、区)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相当级别的综合荣誉称号者(或近五年考核三次优岗以上奖励,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省级单项奖,或大厂矿集团公司认定的先进工作者),计7-8分;

(2)获乡(镇)联校以上或市直、县直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相当级别的综合荣誉称号;或近五年二次获优岗奖励者,计6分;

(3)在学校(单位)服从安排,满工作量,所带所教班级进步明显,所担负的工作完成较好者,计4-5分;

任期内有一年以上未达到学校规定的正常工作量一半(含一半)者减3分。

所有参评者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凡有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扣5分;情节严重者,一票否决。近三年来有从事有偿家教家养行为者扣3分。所有参评者必须如实填报有关家教家养的具体内容。凡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取消参评资格。

2、教育能力及实绩(共22分)

(1)任班主任工作,获县(市、区)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或所带班级被评为县(市、区)以上优秀班集体;或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年级组长等,因工作成绩显著而获县(市、区)及以上优秀工作者的称号者。(部门工作获县(市、区)及以上优秀,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予以加分)记20-22分;

(2)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评为乡镇级或校级优秀班集体;或因班级管理能力强而出任后进班班主任且转化成效显著者;或任科任教师,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县以上集体项目比赛获二等以上奖励者,或音、体、美教师本人辅导的集体项目参加省、市比赛获优秀组织奖、精神文明奖、道德风尚奖者,记16-19分;

(3)担任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取得一定成绩者;音体美教师组建10人以上非盈利性训练队(兴趣班),体育类每周训练不少于三次、艺术类每周训练不少于一次、连续训练一学年以上,能管教管导,且无重大责任事故者;或科任教师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县以上集体项目比赛获三等以上奖励者;记12-15分;(4)任现职以来从未担任过班主任,教书育人实绩材料体现不充分者,记8-11分。

3、教学能力及实绩(共28分)

(1)坚持常规教学,能按规定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加班加点,能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能胜任相应学段各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历年教学考核合格以上,无教学事故。

(2)任现职以来,每届所教学科会考合格率不低于所在市(县、区)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或辅导学生参加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学科竞赛,取得较好成绩,或高考成绩不低于市(县、区)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

①市级以上名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且教学成绩十分突出者;本人在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大型赛课活动中获县级一等奖以上且教学成绩突出者;或辅导学生多次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或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市级二等奖、省级三等奖(省示范性高中教师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以上者;或近三年来,所任教的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在本市(县、区)同类学校中人均分和合格率排名在前五名(省示范性高中排名在前三名)者,记25-28分;

②能胜任学科教学,有自己特色,教学效果好,能够较好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特别是任教后进班,所教学生人均分、合格率、直升率、优秀率有较大提高者,记20-24分; ③能完成本学科教学,能领会课程标准,并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者,记16-19分;

④按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较差者,记10-15分。

注:①辅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必须有指导奖证书; ②所有的教学成绩必须有学校教导处出具的原始证明复印件,没有的不作计分依据; ③凡任现职以来从未教过毕业班的,在相应的得分中减去5分。

4、教研能力及实绩(共20分)

任现职以来,能根据自己的本职工作写出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文,并在县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获奖论文必须坚持逐级推荐的原则,除个别基层没有的专业或领域外,所有论文必须逐级参评获奖。凡越级获奖论文必须甄别情况,区别对待,不作为计分的唯一标准。

(1)在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以上的课题主要参与者(除领导外排名在前三位),或在省及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学、管理、教育论文,或所撰写的论文获省级教育学会/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者,记18-20分;(2)在科研课题评奖中获县三等奖;或所撰写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市一等奖、省三等奖以上者,记15-17分;

(3)校本教研课题的主要参与者(有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或所写论文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以上者,或在市级以上论文交流会上交流者,记13-14分;

(4)只有其他级别的论文(包括在学校交流的论文)者、或40岁以下无市级二等奖以上、35岁以下无省二等奖以上论文者,只能记8-12分。

注: 只有一项成果或只有一篇论文的参评者只能记该档最低分,在本档次中每加一项或一篇加1分,如有下一档次的,每两项或两篇加1分,可以累加至本项目的最高分(20分)。

5、辅导能力及实绩(共6分)

(1)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主持人(牵头人)或近三年来担任市级以上示范观摩课、教师培训班的执教者,记6分;

(2)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必须有完整的教研活动纪录);或本人通过上县级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对青年教师进行辅导者;或指导的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必须有指导老师证书)记5分;

(3)近三年来每年都上一次校内公开课者(须有学校出具的专项证明),记4分。(4)辅导教师实绩在材料上体现不充分者,计1-3分。

注:上各级示范课、研讨课、公开课须有详细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记载或评课记录。

6、专业基础知识(共8分)

对所教学科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好的、新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普通话、计算机等级水平及继续教育培训学分达到规定要求。

(1)具有所教学科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记8分;(2)具有所教学科本科学历,记7分;(3)具有所教学科专科学历,记6分;

(4)普通话未达标者,差一级扣2分,差两级扣3分。(5)继续教育培训学时、学分未达要求者扣2分。(6)参加湘潭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且获得结业者加1分。

备注:凡教非所学但取得本学科专业培训合格证者,在相应级别上扣2分,未取得本学科专业培训合格证者扣4分;虽有合格学历,但专业基础知识较差,在备课及其他材料上出现知识性错误者,在相应级别上扣2分。

7、教案(共8分)

(1)传统教案或电子教案(本人参加讨论的集体备课教案)内容注重师生沟通策略,教学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并具有个人教学特色,教学后记对改进教学有指导意义,并能起示范作用,记7-8分;

(2)比较注重师生沟通策略,教学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记5-6分;

(3)教学内容齐全,但不太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或教案全部为幻灯片者,记2-4分。

备注:所有的教案必须是当时的原始教案,集体备课的教案应有全体教师的签名。凡网上下载的教案和其他抄袭的教案一律作造假处理,一票否决。

(二)各级专职教研人员

专职教研人员评审条件比照普通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条件,要求全面达标,并突出教研成果和业绩。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业务思想端正。把主要精力用在素质教育的教改和教育科研上,没有滥编、滥印、滥发复习资料的行为。

(2)专职教研人员必须有5年以上学校教学经历,其教学经历应足以证明本人符合教学一线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3)面向基层,工作作风好,能经常深入教学一线组织教研活动或听课,培训教师,有详细记录。市级教研机构教研人员,下县(市、区)校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0天,听课不少于80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人员,下校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80天,听课不少于100节。对于女性50岁以上,男55岁以上的教研人员,标准可适当降低,但要有近三年中一年的听课(评课)笔记。

(4)任现职以来,主持开展过一项以上教改或教研课题(要求有计划、有资料积累、有总结和实施效果)。

(5)能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典型经验文章,县级教研员有2-3篇在市以上报刊上发表或会议上交流并获奖;市级教研员有2-3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会议上交流并获奖。

(6)能独立承担骨干教师的辅导或培训任务,效果明显;或为青年教师上辅导课、示范课一期两次以上;或一年中帮助青年教师修改、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小学教师

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的参评对象主要是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一线教师;办学经验丰富,管理科学有序且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校长以及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人员。

对申报小中高的参评对象应由市人事局职改办、市教育局教师科共同组织相应的问卷调查。

1、政治思想表现(共8分)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

2、教育能力及实绩(共22分)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

3、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实绩(共28分)教师标准:

①教学能力强,重视素质教育。能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学新颖,能启迪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上课程被所教学生的70%以上列为最喜欢的科目,被70%以上的所教学生视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能接受科学的新事物,能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学生学科素质发展全面,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分数或等级)及格率达100%,且优秀率达60%,且本人在本学科的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市级一等以上奖励者记25-28分。

②描述性评价同上。所上课程被所教学生的60%以上列为最喜欢的科目,被60%以上的所教学生视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分数或等级)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50%,且在本学科的教学竞赛中获市级一等以上奖励者记20-24分。

③描述性评价同上。所上课程被所教学生的50%以上列为最喜欢的科目,被50%以上的所教学生视为最受欢迎的老师;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分数或等级)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40%,且本人在本学科的教学竞赛中获市级二等以上奖励者记16-19分。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受欢迎程度未过半数,或所教学科学生成绩(分数或等级)及格率达不到100%,或本人在本学科的教学竞赛中未获市级奖励者只能记15分及其以下。

校长标准:

①能忠实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重视素质教育。能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能在本校积极推行。治校有方,有一套科学、严谨、能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以人为本的规章制度,学校在全市有较大影响力,是众口一词的名校;育人有术,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是高一级学校竞相争夺的对象;其办学经验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宣传,且本人三次以上被评为县(区)级以上优秀校长者记25-28分。

②条件同上。其办学经验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宣传,或本人两次以上被评为县(区)级以上优秀校长者记20-24分。

③条件同上。其办学经验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宣传,或本人被评为一次县(区)级以上优秀校长者记16-19分。

④未达到上述条件者只能记15分及其以下。

4、教研能力及实绩(共20分)

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一线教师着重于教学研究,校长着重于管理研究。校长没有管理论文的只能记13分以下。

5、辅导能力及实绩(共6分)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

6、专业基础知识(共8分)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

7、教案(共8分)

参照普通中学教师评审标准执行。

(四)勤工俭学人员

勤工俭学人员评审条件比照普通中学高级职务评审条件,要求基本达标,并突出在校办产业开发,发展中的效益和业绩。参评者教(工)龄不低于25年,且参评前须通过全校教职工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70%以上。

(1)熟练掌握劳动技术教育理论、勤工俭学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过程,能根据勤工俭学既是教育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特点,能根据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区、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和采取可行的工作计划及措施,推动了本地区单位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既育人又创收。

(2)市、县勤工俭学管理部门的教师和区、乡(镇)勤工俭学专干,要求所在地的勤工俭学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或处于本地领先水平。

(3)能结合勤工俭学实际,承担劳动技术教育任务,有任现职以来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计划、教案、工作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因材施教,上好劳动课,并能正确指导学生实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能独立制定科研方案,承担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显著,投入生产且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受到县以上教育部门表彰;或科研论文及经济工作总结能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五)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评审条件比照普通中学高级职务评审条件,要求基本达标,并突出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表现和业绩。参评者教(工)龄不低于25年,且参评前须通过全校教职工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70%以上。

(1)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实验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经验丰富,效果显著,所负责的学科学生实验合格率在95%以上。

(2)熟悉本学科各种教学仪器的性能、特点、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操作、维修、保养教学仪器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及自制教具的能力,自制教具在县级以上评比中获奖或在其范围内推广。

(3)能根据实验教学的实践,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6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试行)》(沪教委人[2002]46号)、《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上大内[2003]第064号)、《上海大学2003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上大内[2003]第229号)文件规定,遵循科学发展、“教学是基础,科研上水平”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完善我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师资队伍,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

一、根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和高级职务岗位设置的意见(试行)》,在市教委批准的总编制数和核定的教师岗位总数内设置岗位。

二、岗位设置坚持总量控制、重点扶持、实事求是和动态平衡原则。

三、学校将岗位设置到学院(部门),岗位数将根据学院(部门)的发展变化情况,原则上每年在启动正常晋升聘任时下达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缺编岗位数。

第二条 申请正常晋升聘任的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申请聘任人员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合格。

三、申请聘任人员的学历要求参照《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上大内[2003]064号)执行。

四、申请正常晋升聘任教师系列职务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教师职务基本任职条件。

五、申请正常晋升聘任教师系列职务的人员需通过由教务处、评估办和院系、部门组织的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价。

六、申请聘任人员的外语能力要求按学校《各类专技职务聘任外语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实施意见》(上大内[2007]116号)执行。

七、申请聘任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按学校《关于转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上大内[2008]160号)执行。

八、任职年限: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实际担任5年以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博士毕业满二年或实际担任5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条

上海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聘任一般在每年的3月或9月启动。若在3月启动,申请人员提交的送审成果和佐证材料应以2月28日之前的日期为准(其中任现职年限可延长至当年7月31日);若在9月启动,申请人员提交的送审成果和佐证材料应以8月31日之前的日期为准。

第四条

各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与学术能力要求见附件。若各学科对研究系列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与学术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则研究系列参照相应学科教师系列要求的1.5倍执行。

第五条

正常晋升聘任程序:

一、学校下达各学院(部门)当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拟设置岗位数。

二、申请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人员填写《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评议表》(申报正高的人员一式5份,申报副高的人员一式3份);《上海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请表》(一式2份);任现职以来科研成果一览表(科技处、文科处签字盖章);以及提交相关的佐证材料。

三、学院(部门)将相关的申请材料放在指定的会议室内公示一周,供教职员工自由翻阅。

四、学院(部门)思想品德考察小组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等提出考察意见;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对照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学术能力的要求,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初步推荐意见,并将申请人的有关材料汇总表格上传人事处(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

五、对于尚未符合正常晋升聘任基本条件,但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已达到正常聘任条例规定的人员,由于学校工作特殊需要,可由学院聘任领导小组组长向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推荐陈述,本人需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汇报,由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投票表决是否进入正常晋升聘任程序。

六、人事处核对申报人员的相关信息,并将审核通过的申报人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经公示无异议,将申报人员的材料送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由校外专家对申报人员进行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评议。

七、经过校外专家的评议,人事处下发所有送审人员的校外专家评议结果,如申报人员对校外专家评议结果有异议,可向学校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八、通过校外专家评议(平均等第大于等于B)的申报人员,人事处在校园网上公示进入校内学科组人员名单,并组织协调召开校内学科组对申报人员的评议,学科组成员对申报人员投票表决(通过票数为应到人数的一半以上),人事处将结果返回相关学院(部门)。

九、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对照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与学术能力的要求,对申报人员的材料进行复审,分符合条例和未符合条例两种情况分别制表,经学院(部门)聘任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正式向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推荐拟聘人员名单,并将拟聘人员排序、材料汇总上报人事处。

十、人事处向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提交通过校外专家和校内学科组评议,并经学院正式推荐的人员的汇总材料,经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核,投票表决拟聘人员(通过票数为应到人数的一半以上)。

十一、人事处将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投票通过的拟聘人员名单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

十二、公示无异议后,人事处正式发文公布学校聘任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书。

第六条

对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试点的学院(部门),可参照上述程序,成立相应评议和聘任机构,制定相应操作程序和办法,报学校审批、同意、备案后执行。聘任结果需向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通报通过后,由学校统一聘任。学校有权否决或重新表决学院聘任结果。

第七条

在正常晋升聘任申报过程中,未通过校外专家评议、校内学科组投票表决,或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投票表决的人员,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在下次申报时需更新1/3主送校外专家评议的申请材料。

第八条

聘任合同管理及其他事宜按《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试行)》(上大内[2003]第064号)执行。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上海大学

2008年12月31日 附件:冶金和材料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一、教授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一)论文(著)和专利

任现职以来,发表论文8篇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授权发明专利6篇(件)以上,其中3篇被SCI、EI、ISPT收录。

(二)教改、科研项目和获奖(至少具备以下1项)

1、主持国家级课题;

2、作为课题第二或第三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项以上(单项到校经费在300万元以上);

3、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2项到校经费100万元以上);

4、主持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项以上(单项到校用于研究的经费100万元以上);

5、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1项(排名前三位);或者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前二位);或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前一位)。

二、副教授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任现职以来,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篇,且其中2篇被SCI、EI、ISPT收录。

三、研究员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一)论文(著)和专利

任现职以来,发表论文12篇以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授权发明专利8篇(件),且其中4篇被SCI、EI、ISPT收录;破格聘任人员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5篇以上,其中6篇被SCI、EI、ISPT收录。

(二)科研项目和获奖(至少具备以下1项)

1、主持国家级课题。

2、作为课题第二或第三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1项以上(单项到校经费在300万元以上);

3、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2项到校经费100万元以上);

4、主持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项以上(单项到校用于研究的经费100万元以上);

5、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1项(排名前三位);或者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前二位);或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前一位)。

四、副研究员岗位应具备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篇7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改革,人才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才建设质量和干部队伍稳定,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军总医院着眼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对人才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以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和推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从制定考评体系、强化淘汰激励机制、改进评审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政策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完善考评体系

创建一流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对人才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医院紧紧抓住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完善的晋升考评体系,为选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1.1 设置晋升准入“门槛”

医院拟制了一套详细的指标体系,作为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准入“门槛”,以此对干部能力和业绩提出需求导向,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激励干部努力进取。规定晋升对象除通过国家、军队的考试和考核外,还必须符合医院规定的各项晋升条件才具备参评资格。如晋升主任医师的科研业绩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发表统计源期刊论著不少于7篇(第一作者),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第一完成人)且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前三名)等条件才视为合格。除此之外,还须满足相应的医疗、教学条件,且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日常业绩评价合格的基础上,方具备参评资格。对出站博士后等院外干部,也要求满足相应条件后方可参评,以提高培养人才的含金量。该项政策实施近三年来,医院各项业务工作得以显著加强,所获国家高等级科研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等指标连年名列国内大型医院前茅,发表国内外论文数、国内论文被引用数等论文指标连续3年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名。医护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收入等各项指标也得以全面提升。在全面提升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工作质量,推动医院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开始脱颖而出。

1.2 强化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

为克服以往职称评审工作“重科研、轻临床”和“重答辩、轻技能”的不足,医院将基础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列为晋升的必要条件,制定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理论考试由医院组织题库,以笔试的方式对各专业基础理论和关键理论进行考核;技能考试由专家考核组按照拟晋升对象所应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进行考核。例如对拟晋升中、初级医疗系列干部,主要考核接诊、查体、病历书写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扎实程度;对拟晋升高职人员,重点考核疑难病例的分析、诊治能力和大项操作技能。以突出对不同层次干部的业务要求。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评审。此项措施对解决科技干部中存在的科研和临床对立、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临床能力较强、科研业绩显著的复合型人才开始脱颖而出。

1.3 注重日常业绩评价

干部的日常业绩是其能力素质的基本反映。以往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法较多依赖于现场述职答辩结果,对干部的日常业绩不易进行评价。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医院设立了业务工作日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分别设置能够体现干部日常业绩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对干部任期内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各级评委会可实时调阅比较,为人才评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项改革既提高了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在广大科技干部中营造出重视日常工作,在点滴之中努力积累业绩的良好导向。

2 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的促进剂。医院着眼研究型医院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出台多项举措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和选拔质量。

2.1 严格执行淘汰率

经过资格审核、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日常业绩评价等层层筛选,每年评审前资格审查的淘汰率都比较大。其中晋升正高职和副高职人员的淘汰率均超过50%。即便如此,医院仍对各级评审规定了严格的淘汰率。以晋升高职为例,要求中评委对晋升高职务人员的淘汰率不低于20%,高评委在此基础上再淘汰10%以上。通过确定和严格执行淘汰率,一方面保证了人才选拔质量,另一方面,增强了参评干部的危机感,在全院营造出一种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2.2 实施全程外语评审

从2006年开始,医院在高职评审中实行用外语评审,要求所有参评对象和评委必须全程用外语进行述职、答辩和提问,对科技干部触动很大,增强了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2007年,医院进一步提高了将全程外语评审方式扩大到中职晋升。两年来的外语评审改革,激发了广大科技干部学习外语、应用外语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极大地调动了科技干部的外语学习热情,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得以较大提高,为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和为奥运会提供有效医疗服务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实行“一票否决”

在对医、教、研业绩等“硬件”指标做出明确要求的同时,医院在晋升政策中还增加了医疗安全、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软件”要求,将评审晋升政策的导向、约束作用扩大到医院建设的各个领域。如在任期内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纠纷,或违反医院《医德医风管理规定》的,以及由于工作失误、错误给医院造成损失或影响的有关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不允许参加评审,并按情节程度延缓1至3年晋升。

3 改革评审组织形式

为使评审晋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规范、客观、公正和人性化原则下有效实施,保证人才选拔质量,提高评审工作效益,医院对评审的组织程序也进行了改革。

3.1 优化评委会组织结构

为充分发挥各级评委会对人才选拔和评鉴的指导把关作用,医院对各级评委会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要求各级评委组成中,55岁以下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总数的2/3,以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在掌握前沿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上的优势。在新一届评审委员会中,既有院士和老专家坐阵把关,又有大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外语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同时,还从国内知名医院、医科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不少于执行评委总数1/3的院外知名专家担任评委,不仅优化了委员会结构,还带来了新鲜的学术空气和人才评鉴理念,增强了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多维评鉴人才、准确选拔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 改进评审程序

在评审前一个月,机关将评审政策、标准条件、评审材料要求等有关文件在网上公示,以便于参评干部了解政策,准备材料。评审办公室对每名参评对象进行认真联审,加大论文成果、研究课题、日常业绩、考核成绩等的审核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参评对象的申报材料上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学术腐败。为保证评委有足够时间了解评审对象情况,将参评材料提前3天送交每位评审委员。涉及执行评委和提问专家等敏感问题均采取现场抽签确定的方式,杜绝了打招呼、人情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由于评审工作做到了严格、规范、公正、透明,因而达到了晋升者服众、落选者服气的效果。在淘汰率较高情况下,三年来院党委和上级机关没有接到过一起有关反映或投诉,树立了各级党委和评审委员会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医院建设和发展。

3.3 实施无纸化评审

上一篇:三八节祝福语-三八节祝福语 妇女节经典祝福语下一篇:小兔子找太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