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篇1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

班级: 学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1009班 李雪娣 20103181 大一下学年,我们学习了校医院开设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如何让自己过更健康的生活。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大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在平时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在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进行救助等等问题。

在平时活动中,大学生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导致受伤。这些小伤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作息,因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更有甚者,有些伤没注意的时候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通过这门课,我还明白了很多自救的小知识。

首先,一定要记住,总的急救原则,就是要保证有正常的呼吸和心跳,同时防止失血过多,尽量恢复伤者的意识。沉着镇静, 明确状况,分辨缓急,有意识时优先恢复呼吸和心跳,无意识有呼吸防窒息紧要,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恢复,大出血马上止血等等原则。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尽最快的速度,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因此,我们要镇定有序的指挥,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迅速而正确地转运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 1009班 李雪娣 20103181 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饮食要定时定量,起居要规律有常,学习和工作应劳逸结合,这样身心才能健康。一些人常纵情欢娱,甚至通宵达旦。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与人体生物钟运转相悖,会导致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紊乱,医学家称为“生物钟磨损”,直接和间接地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导致心肌梗塞、腰肌劳损、消化不良。而长期的心理紧张,或兴奋或沮丧,容易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症状,更会使人郁郁寡欢,患上抑郁症。将为疾病、早衰,甚至短寿敞开大门。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篇2

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学生为对象, 对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了尝试, 通过讲座以及发放问卷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在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做好艾滋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长春理工大学2005-2007届部分大学生2 335名, 年龄为18~23岁。

1.2 方法

1.2.1 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1) 教育模式。

针对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如下模式, 如图1所示。

在管理体系上, 建立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委员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健全以学院为主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小组。在教育模式上,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社会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将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为一体。

(2) 教育内容。

结合目前高等院校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 针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方面知识的相对缺乏, 对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淡薄等特点, 在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及管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抵御不安全性行为的能力;禁毒知识;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恋爱观[2]。

1.2.2 调查及评价

以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等内容为依据, 自行设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进行调查。健康教育活动前共发放问卷2 335份, 收回2 068份;健康教育活动后发放问卷2 335份, 收回2 147份。将发放的有效问卷统一收回管理, 由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问卷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但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了解不够。通过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活动和丰富多采的公众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 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1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基础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1.94%, 教育后平均为99.15%;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传播途径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70.57%, 教育后平均为99.66%;健康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问卷中预防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平均为54.30%, 教育后平均为98.6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13.6, 638.3, 1 160.1, P值均<0.001) 。

2.2 行为目标评价

通过书面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 绝大多数学生已能杜绝危险行为, 有些大学生能劝阻他人杜绝危险行为。99%的大学生能认识到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3 讨论

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是阻止艾滋病蔓延的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学校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场所, 是为学生、教职工、社区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功地帮助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可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相关课程领域, 也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如通过校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营造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培养爱心, 尊重他人等;建立有

利于学生和教工的环境, 达到强化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的目的;通过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等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他们在面对性和其他健康问题时能做出有益的选择。

学校是社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行为会直接影响很多社区成员, 学生可将在学校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传播给家庭成员和其他社区成员, 并积极响应国家和社区倡议, 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和亲友, 共同参与, 接受健康教育, 普及“防艾”知识, 增强“防艾”意识, 是全民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开放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且集保健、教学于一体, 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 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民族的未来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志凯.大学生健康教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2:201.

开展宣传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3

【关键词】宣传;健康教育;体会

自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我们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保健知识,有力配合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1临床资料

1.1病房环境介绍为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問题。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关心和安慰,早日康复。

1.2病房情况介绍我科是普通外科,收治病人中,以中老年病人、农村病人居多,手术后各种引流导管多,胃管、尿管、盆腔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病人要了解、掌握并学会的内容多。宣教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健康、康复。

2宣教方法

2.1长期以来,对病人的宣教一直是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宣教意识淡漠。通过工作中的实例来加强护士对宣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对病人进行宣教后,临床上遇到病人拒绝置胃管,拒绝翻身、拍背等,使护士们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1]要求每位护士做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住院期间的不同时期,根据病人的情况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2.2学会察言观色,反复强化宣教在宣教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态、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在宣教中发现病人出现茫然的眼神或心不在焉时说明病人不明白或没注意听,需改变宣教的语言与技巧。有的病人说一遍就懂,教一遍就会,但有的不行,需要我们反复强化宣教以达到目的。

2.3真诚相待,耐心宣教要达到宣教目的,必须对病人真诚相待、耐心负责。如有位60岁的牟爷爷,疝气病人,准备择期手术。老人长期吸烟,护士对他说明吸烟的危害,劝他不要吸烟,老人满口答应,但偷偷在厕所内吸烟。护士发现后,跟他讲吸烟对他的疾病有影响,吸烟、咳嗽、便秘会影响腹内压增高,老人听了以后,很感动,说以后不吸了,最后老人顺利渡过手术期出院了。

2.4通俗性健康教育语言必须具备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等特点,这是由口头交际方式所决定的,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确保健康教育语言表达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我们着重强调以下3个方面:①语言必须具有朴实无华、简单明了、生动流畅和亲切自然等特点。②少用或尽量不用“行语”或术语,特别是医学术语。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多解释。③多用平易明了基本词语、常用词汇或大众词语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是反应一个人的水平的重要标志。

3采用查对制度

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对我们护理工作进行了考核。具体做法是:

3.1自查以提问的方式了解病人的程度,发现掌握不好者,及时给以补充宣教,以达到宣教目的。

3.2抽查护士长每天不定时的抽查,通过询问、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宣教中的薄弱点,对护士进行督促和指导。

4小结

实践证明,做好宣教是我们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去做,才能真正提高病人的自身保健能力,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唐戈.将健康教育学纳入护理学体系的构想.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55.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论文 篇4

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得与体会 篇5

姓名:

班级:

学号:

这学期,我们选修了校医院开设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十几周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大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在平时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在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进行救助等等问题.相信这些知识会在今后自己的生活中发挥极大作用,尽可能的减小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的可能,让自己在生活中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节奏,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和体魄。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生命的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膳食的平衡,各种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取,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都是我们保持自身健康不可忽视的。

其次,在这门课上学习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方法,这使我在今后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并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天有不测风云,有很多事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因而学会基本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了进行急救的步骤、生命体征的判断方法、各种注意事项、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方法等。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学习,当遇到他人需要急救的时候,能够操作得当,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挽救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段时间里,老师教给了我们很多很有用的知识。

比如关于艾滋病的危害,传播以及预防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艾滋病是人类现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它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病毒可以侵入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人最终会感染上各种的致病微生物而导致死亡。而且,艾滋病目前几乎算是不治之症。所以面对可怕的艾滋病,我们要以预防为主,艾滋病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和性。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洁身自好,做好防范措施,才能远离艾滋病的威胁,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

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常识的学习,大学生大多热爱运动、冒险,很有可能会遇上一些突发的事件,掌握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在面对突发状况,又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抢救的情况下,对缓解伤情,挽救生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学习了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搬运、固定四大急救技术,意外创伤急救法等基础而又有效的急救方法,学会了这些我想以后万一遇上了什么突发状况,我们也能科学有效的进行自救和互救。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上节课老师讲的大学生性卫生保健,中国人自古就很含蓄,性,往往是一个让人避讳的话题。小时候,家长、老师总是在孩子们面前“谈性色变”,所以我们一直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恰逢热血方刚的年纪,对性充满了好奇,歌德曾经就说过“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以,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性卫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引导大学生理智的看待性,树立正确的性心理,性观念,保持身心的健康,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在那节课上,我第一次真正系统的接受了一次性教育,性再也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而是正大光明的放到了课堂之上,我觉得这就是这门健康教育课值得称道的地方,虽然我们上课时还是显得很羞涩,很多人都不好意思。但是,我相信通过那节课的学习,很多人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被解开了,今后面对这种问题再不会显得手足无措,这就足够了。除了这些,我们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像是大学生的营养与饮食卫生,在平时活动中,大学生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导致受伤.这些小伤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作息,因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节课的学习让我真正掌握到了急救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了更多关于大学生的性卫生保健、大学生的营养与饮食卫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了这些知识的学习,我改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规律,注意营养的搭配,了解了各种常见传染病及其特征和传播途径,学会了如何判断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与否的方法。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篇章二: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4、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篇章三: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实施门诊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7

1 实施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门诊实施健康教育是广大病人的需求

病人尤其是初诊病人最希望了解有关疾病的药物治疗, 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可以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减轻焦虑情绪, 配合治疗, 并提高病人的自我监护自我护理和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

1.2 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方法

健康教育具有提高病人依从性,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对与知识缺乏和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如与吸烟有关的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的根本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戒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就是科学、严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3 健康教育是密切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

许多医疗纠纷是由于医务人员没有细致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他们所关心的医疗护理问题或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引起的。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医疗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医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 增加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4 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

健康教育已列入新医改方案。医院应从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型转变。健康教育顺应了新医改的需求, 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降低医疗费用的开支。

2 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处方。门诊健康教育应从病人进入医院的第一时间开始, 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等各个环节。

2.1 候诊健康教育

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病人, 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包括健康处方、宣传资料、医院信息报等, 使病人和家属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门诊导医应向病人和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就诊知识、挂号知识、就诊程序、交费检查以及取药等知识, 贯穿于病人整个就诊过程中。

2.2 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各诊室的分诊护士针对病人知识程度的不同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的不同, 对病人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 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 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2.3 专栏宣教

在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宣传栏, 以科室特点为主, 结合季节性发病和常见病防治, 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 定期更换内容, 做到内容精炼, 文字简练, 重点突出,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且实用。

2.4 电视讲座

我院在门诊部分科室, 如B超检查、针灸科、妇产科、输液室等安装了电视, 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 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目的, 同时缓解病人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5 咨询教育

在门诊服务中心配备了咨询电话和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从事健康教育咨询工作。我院服务台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服务项目, 来医院测量血压的人较多, 测量血压的同时提供健康知识咨询服务, 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病人进行教育, 指导就诊。医护人员对门诊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的问题进行解答时做到有问必答, 随时满足病人的需求。

2.6 健教处方

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如胆囊结石、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 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 在门诊服务中心和体检中心根据人们的需求随时发放。

2.7 专题讲座教育

医院结合门诊慢性病病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健康讲座, 宣传保健知识。如开展的糖尿病病人专题讲座, 详细讲解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胰岛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使病人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控制疾病的发展。

2.8 针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教育

如2008年突发的“毒奶粉事件”、手足口病, 2009年突发的甲型H1N1流感, 都及时从网上下载宣传资料, 在医院服务中心发放, 并组织人员培训, 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安抚群众情绪, 起到一定的稳定社会作用。

3 体会

3.1 领导重视, 健全机制, 全员参与

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病人多、人群杂、流动性大、病人停留时间短、疾病种类多、治疗环节多、病人看病心切等特点, 要做好门诊的健康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领导重视, 建立健全实施、管理机制, 监督部门管理到位, 全体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全员参与, 才能做好门诊的健康教育工作[2]。

3.2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做好门诊的健康教育的保证

护士要学习礼仪规范, 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 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病人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诚恳的态度、和蔼的语言接待病人, 做到这一点是护患交流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 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注意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要尊重病人, 关爱病人,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提供主动服务, 以良好的职业情操感染病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门诊护理工作不应是单纯的分诊导诊和治疗操作, 同时, 要担当起病人初诊复诊和其他护理环节上的健康教育工作, 随时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3.3 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工作

门诊护士在上岗前除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注重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应用接触和沟通的技巧, 站在病人立场上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 了解病人的心理, 解答病人的问题。利用护士例会和业务学习, 对护士进行培训, 并对健康教育做得好的护士进行表扬, 推广经验。

3.4 坚持科学性和灵活性的门诊健康教育

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要有说服力, 要通过健康教育给病人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应保持健康教育内容的精炼、 新颖、实用及教育形式的多样广泛。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29.

对骨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体会 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骨科 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健康教育能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并且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技能,能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1]。骨科患者的特点在于患者的伤肢受到制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骨科疾病知识,日常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外,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等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骨科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以及体会,旨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17~64岁。

健康教育:对骨科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主要是依靠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进行讲授以及示范。教育形式:书面教育、口头教育,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制作患者住院指南(小册子)、建立病区墙报宣传栏、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召开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告知患者骨科疾病的基本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通过书面文字以及图片的教育使得患者能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在其进行休养康复的过程中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骨科护理等。具体的骨科健康教育如下。

⑴骨科基本知识:在患者住院治疗以及康复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适当给患者进行相关的骨科的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骨科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均需要固定伤肢,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如石膏、牵引或是夹板的固定注意事项,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正确的固定方法能避免病情的恶化还能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术后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进行体位正确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是健康教育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正确的体位能使得伤肢愈合较好,同时能使得患者感觉比较舒适等。及时告知患者预防和有效应对切口疼痛的方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尤其注意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采取的措施有: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末梢血运;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指导和协助患者尽早主动、被动运动,以加快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向患者介绍相关的骨科并发症以及相应并发症的诱因。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预防知识。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以及出现褥疮。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伤口附近的清洁卫生,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等。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给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被压肌肉组织等的血液循环。患者出院时,还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是轮椅等使用方法,以及出院后的饮食调理等。

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骨科患者,致病原因常常是由于突发意外事件,导致大部分患者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行动不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以及烦躁、后悔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情变化以及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指导,使患者能消除其悲观和恐惧的心理,配合临床治疗。患者入院后,首诊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练习有效咳嗽,适应床上大小便,告知禁饮食的目的和意义。另外,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患者也会因此产生消极的心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的恢复时间,以及相关的知识。使得患者明白疾病恢复需要一定长的时间,要有一定的耐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坚持做物理康复治疗等。同时也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属说明,建议家属能给予患者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患者能尽快康复。

⑶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骨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肢体活动会对伤肢等造成影响或是发生二次骨折等情况,因此不能进行过多的肢体活动。所以应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消除患者的顾虑,能定期积极参加功能锻炼。另外,在进行功能锻炼以及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由于害怕疼痛患者常常会不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早期的功能锻炼能使患者的伤肢更好更快的愈合,对于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除了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练重要性外,还要向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重要性教育。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能使得家属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康复锻炼以外。家属还可以在家中辅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支持辅导,加快患者疾病的痊愈。

结 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出院时均对其疾病有着基本的了解,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和功能锻炼。骨科疾病的愈合情况较满意,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是死亡病例。

讨 论

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医院宣传资料等,这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促进其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的良好载体和传播途径[2]。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消除或是减轻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疾病康复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使得患者自愿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疾病的痊愈速度以及生活质量。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能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于骨科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痊愈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帮助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普及基本医学保健知识,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如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将会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是一项最有价值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将在护理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莉萍,刘锡玲.对骨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771.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心得体会 篇9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5

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6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

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

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7

这个学期我有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这也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这也能够看出来大学对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见解说明其重要性。通过老师的讲课,我才知道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现象都是跟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可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同学对这个都不重视,甚至是还没有这个概念,我也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在网络上看到别人说抑郁了什么的,我心理还是比较怀疑的,抑郁症和其危害性我都是知道的,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并不清楚哪些东西属于抑郁的现象,所以网上看到每个人都说自己抑郁了就会产生一种不相信的感觉,觉得哪有那么多,上课后我才了解到,原来抑郁的现象真的特别多,许多人一直没有关注罢了。

比如有的人看待一个问题会用特别悲观的监督去看待,也有些人对某些事情的执念特别深一直沉溺进入不愿意忘却,这些都是有一些抑郁的轻微症状的,老师说很多人包括我们在坐的同学都是这样对一个事情看不开,就容易产生不好的心情,然后又不能及时得到疏解,久而久之就容易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个学期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的知识点的,也给我们讲了许多的疏解的方法,还通过许多案例让我们来分析怎么取开解他们,我影响中最深的是这对情侣恋爱的问题,就是一男一女恋爱,然后男的后面出轨了,因为女生是初恋,所以一直忘记不了想不开,后面还割腕了。

虽然后面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让我有很大的感触,爱情本来是美好的事情,可是成为了这样的结局真的让人感伤,老师跟我们分析了其中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一方出轨了,但是还有一方面是那个女生性格比较内向,然后分手后也没有人陪她聊天什么的,不开心的事全都憋在心里,所以久而久之就导致自己郁闷、抑郁了,所以才发生后面的事情。

这就告诉了我,我们在遇到心里想不开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去找别人倾诉或者通过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千万不要一直憋在心里,最后明明是别人的错误却伤害了自己。

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的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注意,我们可以适当的运动,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或者去找玩的好的朋友聊天,说出自己的郁闷,再或者寻找专业心理医生的开导,千万不要闷在心里惩罚自己。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8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

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9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上一篇:手持机操作规程下一篇: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优秀管理员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