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精选8篇)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1

我是2011年5月份转为正式党员的,经过一年的党员生活历练以及我的生活感受,我现将一年来的感受向组织汇报。

思想方面

这一年来,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指导思想的认识,我们党自建党以来,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年代以及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党员,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每个党员都要牢记这样的告诫:“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党是一个执政党。因此,我们党员都要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最近看到了一则关于”最美司机-吴斌“报道,让我感触很深。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途中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后被送往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抢救。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48岁。他的先进事迹得到广泛流传,并被人们称为杭州最美司机。在自身身体受到这么大的打击之后的吴斌仍旧平稳的将车停住,保证了车内其他乘客的人身安全,堪称“最美的司机”。我不知道吴斌是否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他的精神绝对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更要时时刻刻拥有吴斌的这种精神。

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我不断更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人生的岔路口,我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所以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又做了更加充实的准备。从2011年5月份到2012年1月份我都在准备考研,中间经历了一次环境专业学生党支部大会和几次党员义务劳动,这些活动都使我枯燥的学生生活增添了几分活力。今年3月份到5月份我又在准备复试,可以说考研不仅仅考的是智力更是心理承受能力。在复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插曲。我原先报的是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可是我的专业课考的不是很理想,导致在复试的时候很被动,因为是专业课,要是别的课考的不好还是有情可原的。面对惨淡的专业课成绩,我还是 “坚强”的准备复试,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点承受能力还是的有的。当时复试的时候一个老师问我你为什么 会选择考这门专业课,我是真的喜欢,我也是如是说的。结果是凭借我“强大”的心理素质,我还是被录了。通过我考研的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到那么一点点感想就是:事情既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做的无非是面对他,并且尽力挑战他,或者是直接退缩。很庆幸的是,是党教会我不放弃的原则,假如当时我因为自己专业课考的不是很理想放弃了,我想我会遗憾的。

工作方面

临近大四了,学院及班里很多事情我由于忙自己的事情很难顾及,在此请组织批评。5月份初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说来也不是很难,但是很耗时间。我几乎是最先开始,却最晚结束的。我暂且将我的毕业论文叫做我的“工作”吧。我是由张XX副教授知道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XX”具体过程就不说,这里我只想说一下我的感受。我是制备生物炭的,每个制备过程都需要一天,而且不能离开,每天我的午饭和晚饭都成了问题。多亏了有几个好朋友一直陪着我,每天中午晚上给我带饭,这让我非常感动。由此我想到了假如我正真走到了工作岗位,我每天还会这么幸运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就是我的毕业论文,我和我的导师倾注了很多的汗水和努力,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论文也是拿到了“优秀毕业论文”的殊荣。这也让我想到了一点,以后走到工作岗位的我们也是要有这样的拼劲的。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平的,要是我也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整天糊弄老师,糊弄自己,我想拿优秀的肯定不是我!人和人的智力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就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一事无成,我想这跟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学好自己的基础和专业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我们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每一个人走上社会,干好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我们应当紧追时代发展的步伐,把自己培养成德、志、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其次我们应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书呆子”,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教育,只有持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紧跟党的领导,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入中国共产党意味着我们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殷切期望,更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做同学的表率。轻化学院的一名党员,我承担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服务岗的工作,我一定会严格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服务同学,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感谢四年来母校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可以在这里生活,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充实自己。祝福母校明天更美好!

此致

敬礼!

XX学院

XX班

XX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2

阅读中感悟

一、有温度的文本

翻开康轩版六下教材扉页,编者的话:

亲爱的同学:这一册课本,将为小学最后一个学期揭开序幕。在这里,我们想送你四个祝福:第一,希望你拥有细腻的观察力,并懂得珍惜、关怀你所拥有的。第二,希望你拥有宽广的视野,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开创未来。第三,希望你能永远保有童年的美丽记忆,并且带着这样的记忆,朝向下一个目标启程。最后一个祝福,期望你能拥有足够的智慧及勇气,坚持自我,展翅飞翔,踏稳成长的脚步。

再看最后一篇课文《放你单飞》(作者:郑明娳)文本段落:

跟你相处,我才理解:人际之间的任何关系,都少不了“朋友”这一词来润滑。所以,我认为努力使你成为我的朋友比让你仅做我的儿子来得重要。其实你已经时常提醒我的缺点、讨论我的性格,做诤友的工作。使我深知,亦感动:长久以来,你都在宽容地接纳一个有太多缺点的母亲。

二、有价值的目标

《放你单飞》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 认识性格在个人成长中、过程中的意义。

2. 能从生命体验中选择写作的素材。

3. 体会父母的心意,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另外,我关注到台湾国语高年级教学目标中“写”的部分中有培养欣赏、临摹碑帖的兴趣的要求。毛笔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这样的设定对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公民是很有益处的。

三、课后接地气的练习

和大陆的教材一样,文选式的教材后面有相应的问题导读和检测。

《放你单飞》课后练习的读课文回答问题有:

1. 作者对于儿子在“个性”及“交朋友”这两方面有哪些期许?

2. 作者为什么说儿子已经是自己的“诤友”?

3. 课文题目为《放你单飞》,从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所指的“单飞”,包含哪些意思?

四、看得见的清晰来处

康轩版《国语》教材从“编者的话”开始,给学生介绍了本册教材的主要编排目的,这好像是我们教参上的东西,其实想想,为什么不让学生了解清楚呢?4个单元14篇左右的课文,都有文章作者、生卒、籍贯、作者博客、出处等介绍。比如《放你单飞》这篇课文选自《散文的创造》(痖弦主编),每篇课文的来龙去脉,都有一个清晰的交代。

仔细翻找我们的《语文》,很多文章没有发现作者的名字,这种“英雄不问出处”的文章绝对不在少数。试想,如果每篇课文都能清楚地标个出处,就不会出现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课文了。

五、摸得着的实在引领

很巧合的事情是和大陆的教材一样,六下语文都安排了相同的习作练习:一次书信。

《给母校老师的一封信》,要求学生抒发自己对老师真挚的感情。教材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模仿对象,读文本中那些华丽而可怕的修辞:“老师,您就是天使!您就是大树!您就是海洋!”……这一段又一段华而不实的话会给学生怎样的示范呢?这样的教材会造成一种习作教学的偏向:“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目前,过分看重‘文笔’的偏向很突出,应引起高度警惕。(温儒敏)”

而康轩版习作练习《给自己的一封信》引导与建议是这样的:

从某一个事件写起,带出写这封信的原因。写出自己的优点,期许自己能更加精进;写出自己的缺点,鼓励自己能努力克服。写出对未来的愿景,勉励自己能怎样的努力,站稳脚步,不断向前。

这样的引领,我想,即使是文笔不是很好的学生,也能循着教材的引导,写出一篇真情实感的习作。

感悟中思考

傅国涌在《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说道:“小学语文课本,当然不可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但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在底线的意义上,我们的国民是由小学教科书塑造的。小学教科书担负的责任,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如果在这个阶段所接触的、所学习的都是跟文明的基本常识相吻合的,是真诚的,是自然的,那么成为健全人的可能性就加大了。我很欣赏苏兰老师说的:任何一家的编辑、作者,皆不如我了解我要教的孩子们,每一份教材皆需我挑选,修正,补充成为我的孩子们较适合的学习素材。若用过去的观念,是不敷学生应付未来的。

每位教师都拥有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责任,我们应以怎样的理念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以真诚自然抵抗矫饰作态

2011年3月,我执教《微笑着承受一切》。主角:桑兰。这是一篇励志的课文。请看片段: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补充习题”上有这么一道题:桑兰是多么了不起啊!读了以上片段,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班级中大多学生都这样回答:桑兰,我们敬佩你,我们要学习你那种坚强乐观的精神。只有一位日籍的小朋友这么回答:桑兰,你很痛吧?你要好好休息哦!读到这个回答,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温润的东西涌动。

想起台湾吴敏而教授在观两岸四地的课后感叹:很多大陆的教师在预设答案,心中没有“小读者”(学生)。确实,我们一直在预设答案,而且预设的是我们都不太相信的答案。

近日,偶然翻到陈丹青2007年11月出版的《纽约琐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1998年7月31日的中文版的《世界日报》,头版第三条新闻是“泰坦尼克号男主角莱奥纳多昨日亲往纽约医院看望中国体操队员桑兰”。因为十七岁的桑兰在前几天国际比赛摔断颈椎骨后,每天都有跟踪报道,她公开向媒体说渴望好莱坞偶像莱奥纳多亲自来看望她。

读到这一段,我不禁松了一口气,这才是正常的!这才是一位正常的17岁姑娘的思想!

曾经和一位移民美国的朋友聊过我们的教材,她说,美国小学阶段学人物时,特别是历史人物时,都是讲这个历史人物的整个生平、主要性格特点、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国教科书里只讲这个伟人的一点,比如朱德的扁担、列宁的灰雀故事。教材是每年都需要调整的。而在删与不删之间,衡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当初选择的理由又是什么?

二、以务实开放抵抗好高骛远

很喜欢龙应台的这句话:文化,它看不见,而且它不比速度;它比安静,比深沉,比细致、比温柔绵密,比———慢,也许50年是一个测量单位。那么,如果我们的教材更富有人性化,更具备基本常识,更具有审美感,更具有逻辑性,中华文化就不会在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断层。

一些自选教材的标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材首先要有趣,要符合孩子年龄和心智;要有料,有新鲜的视域,含有丰富的信息量,让孩子惊奇;要有种,帮助培养现代公民的判断力、同情心、正义感、参与热情。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不仅仅是教会应试,不仅仅是培养各种职业技能,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要在孩子生命的合金里,融入真诚、包容、热心、细致、善良、创意、沟通表达的能力、自主阅读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这些元素,生命合金才可以锻打成器,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由此可见,教育并非是无用的,就看我们教什么、怎么教。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基于今天这样的一个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我们应该如何重新认识我们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如何拥有“坚毅恢弘之胸襟”来向世界学习,向我们自己学习。

三、以人生智慧抵抗理想口号

很欣赏康轩版送给学生的毕业箴言,特别是这个单元所蕴含的三个智慧中的“尽本分才能造就成功的人生”。想想我们常有宏大的理想口号:诸如“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之类,其实,尽本分造就自己成功的人生,做事量力而行,这些人生经验更具实在性。有时,承认自己的弱点,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台湾在五年级的教科书中也选用了《晏子使楚》一文,然而却体现了不同的主题。教科书把《晏子使楚》和《公鸡生蛋》《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编在一个单元。在单元练习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代智慧的故事,除了这三篇课文写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把你觉得最有趣的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由此说明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人在处理问题上的聪明智慧。

最后一套碟(外一篇) 篇3

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往事。

是的,其实看书看到感人处多半不是被书中情节感动,而是因过往发生的相类似的事产生共鸣,才会击打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自从阿公去世之后,家境就一日不如一日。真正富足优渥如公主一般的生活只存在于我的童年,可惜那时候我没有过多的物质需求。

我恨,恨小时影碟机如此盛行,以致我唯一的乐趣就是看动画片。家里成堆的一套套碟片如今仍然存在,明晃晃的色彩扎在我眼中能沁出血来。我感觉它们和伊的生命有对等关系,我看掉的是伊的生命。我恨我小时候的不懂事,压抑不住自己的欲望缠着伊买了一套又一套的碟片,如今弃之如敝履的碟片。

我总是在心里用“没落的贵族”来形容我的家庭,当然没法说出口。幼时的服装吃食玩具,永远是最好的,上面永远有看不懂的各国文字。

我忘了那时我几岁,总之半大不小,明明知道家道中落还是克制不住欲望的年纪。

伊每个月有劳保,但总是坚持不到每个月发劳保的十五日,于是每个月的十五日伊就早早去离家很远的银行,混在一群拎着菜篮、嘈杂的、没知识的老太婆中等待。那个银行,门口总是太阳很好,所以总有三姑六婆站着嗑瓜子,专喜欢在十五日站在门口有事没事炫耀般的说句“等不及的”“死要钞票的”。

我实在是悔恨。那明明是很明白的年纪,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每个月还是不知节省,让伊受这种侮辱?或者我节省了,对高档的吃食与服装说了“不”,但不够坚决,导致伊以为我是早熟懂事继而更加疼惜我更加坚决地给我买,而我却矫情地半推半就存着怀念过去优越生活的念头应允了?

不管怎样,我都不容原谅。

记得那是十四号,连做中饭的钱都没了吧,于是伊向菜场里卖菜的大婶借了一百块。我待在家中,我记得很清楚,在看《数码宝贝2》,每个90后都看过的动画片。我心里存着一个念想,要收集《数码宝贝》系列。尽管第一部电视上放过,情节我亦可倒背如流,可就是想要。

我一开始也很明智,对自己说不行不行,看过了还买什么买。但有时候人就是有这种劣根性,欲望可以冲昏头脑。我苦苦和自己斗争了许久,最终还是去和伊说了。我实在不愿意回忆这一段,后悔莫及。伊为什么不断然拒绝我,或者直接给我俩嘴巴,因为我的任性。

伊没说什么,只是在围裙上搓了搓手,用一种奇异的目光看着我,看着我,就这样一直看到我心颤,我想说“不要去了”,但终究没有。然后伊胳膊绕到背后解掉围裙带,撸起饭桌上中午买菜剩下的零钱,打开斑驳老旧的门带我出去了。

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影碟店正好有那么一套。伊付了账,一只手拿着碟斜在快落山的太阳光中眯着眼看,碟片包装上的色彩真鲜艳,真晃眼。我站在一旁看着这幅画面,心里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没有满足的快乐,只有莫名的胜利的快感与浅浅的懊悔,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心情。

你看,我那么小就懂这么多。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家古色古香的影碟店,夕阳透过橱窗照进来显得很暖,纤尘就在角落跳着舞,在走起来呷呷响的老木地板上看起来就像起了风。

同时我看到夕阳下伊微驼的侧影。几根发丝被染成了橘红色,额上的皱纹显得更深刻,那握住碟的手啊,皮肤干涩,微微用力便绷出细细的干纹,不知何时上面出现了这么多老年斑。我就这么看着看着,眼泪涌了出来。我小,但我敏感,赶紧用衣袖擦了,跟伊出了店门。

慢慢走在路上,伊不知道为什么,口角微微含笑说了一句:“现在我身上就三块多钱了。”

听了这样一句,我努力忍住泪水,心里装满了后悔。

回家以后,我根本没兴致看,之后也没动过。这是我买的最后一套碟片。那天晚上我睡在伊身旁,偷偷哭了半夜。

又是写在出发前的思想汇报一篇 篇4

从小到大好像每个学期开始前都会写点啥祭奠被堕落的假期,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又是写在出发前的思想汇报一篇。远离昌平的日子也早就忘了啥是吃苦耐劳,怎样艰苦奋斗。每天宅在家里睡觉上网偶尔翻翻书,即使不吃不喝,每天没有建设的消耗的房租也令人咋舌。在这里的生活已经过半了,学习上,一学期下来的教训就是怎么提高效率,好好利用时间。考试成绩不是令人满意,也许每个老师的松严程度不同,但是反思自己,感恩节的黄金时间也没有好好用来看书。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再一次从同学身上得到见证。Everythinghas a deadline.My deadline to take everyday seriously iscoming.至于生活上,美国朋友没认识多少,但是亚洲朋友认识了很多。其实,要说没机会结识美国人还是不正确的,只是潜意识的选择和周围熟悉的中国同学一起学习,思想汇报《又是写在出发前的思想汇报一篇》。如果你的英语足够厉害,个性足够突出,和老师成为朋友都是可能的。这个环境问题,怎么说呢,还是不解释了吧。再次还要纠结一下资金问题,突然知道班里的同学(的家长)真是卧虎藏龙,不得感慨一下上一代努力挣钱,其实他们享受的机会或者要去享受的概念很少,大部分都是为了我们能经历更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总是纠结来纠结去,但是还是处在消费阶段,一年内,我一定要有建设。我觉得实习也是不容乐观的问题,如果要在这里找到工作,经验是王道啊。知道的2个有工作经验的同学就收到了nyjobfairs的面试通知,学术背景0的小本llm谁会看得上呢?哎~事业上毫无起色,爱情更是遥遥无期,和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哎,也不解释了吧。明天就要出发去新奥尔良probono了,也许对于JD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只读了一学期的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个打酱油的一周。哎~加油吧。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5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意义深远的纪念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都是典范。

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1]该文被选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作品名称纪念白求恩创作年代近代作品出处《毛泽东选集》作者毛泽东作品字数1000字作品原文纪念白求恩同志(1)(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2),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3)工作,不幸以身殉职(4)。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5)。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6),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7)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8);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9)见异思迁(10)的人,对于一班鄙薄(11)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词句注释(1)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医生。1936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2)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远,以„„为远。(3)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1937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以五台山区为中心,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4)以身殉(xùn)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5)列宁主义认为„„世界革命才能胜利:参见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166、229—234页)。[1](6)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7)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山西(晋)、察哈尔(察,原来是一个省,1952年撤销)、河北(冀)、热河(原来是一个省,1955年撤销)、辽宁五个省部分地区。(8)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益,更。(9)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义。(10)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11)鄙薄:轻视,看不起。(1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13)麻木不仁:本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创作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2][1]作品鉴赏主题思想《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意义深远的纪念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艺术,都是典范。这篇文章,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事实根据。因为白求恩当时是在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加之又是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在论点提出之前,非将生平事迹交代清楚不可。文章的重点既在阐述他的革命精神,叙述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愈省愈好,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旨突出。因此,作者用两个复句、七十多个字,将白求恩生平事迹的最主要部分介绍得清清楚楚,而且在“ 五十多岁了”、“ 不远万里”、“ 不幸以身殉职” 等词语中,饱含了赞扬和悼念的深厚感情。生平事迹介绍完了,作者立即以一个设问句过渡到全文的论题上来。为了启发读者进行思考、推论,设问句先说白求恩来中国的动机和目的,然后才问“ 这是什么精神”,最后予以确切的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一回答的前两个分句,是递进句式,而不是并列句式。因为从广义解释和文章分析,共产主义精神是包活国际主义精神的。所以,该文的论点是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先以一个长句从理论上将列宁主义所主张的国际主义作了具体说明,然后指出: “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这就不言而喻论证了白求恩是国际主义者,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的精神,当然是国际主义精神。紧接着以第二个长句从我国当时的革命斗争实际出发,提出中国共产党员要实践列宁主义路线的具体要求和目的,并归结为“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至此,深刻阐明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学习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习的问题。文章的第二段重点论述学习白录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利己”和“越他”是两种世界观的表现,“ 利己” 的思想根源是私有制。无产阶级担负着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使命,必须同私有制和由私有制而产生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他的共产主义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他的共产主义精神最本质的一点,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有许多方面的表现,然而作者写得非常集中,抓住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这两个关键,使读者立刻领会到这确实是“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也就是对党交给他的革命任务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也就是对群众对无产阶级极端热忱。应该说这都是无声阶级党性最强的表现。这一段第一层概活地指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上的突出表现,号召“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二层与白求恩这种精神相对比,严肃地批评革命队伍里某些人在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的恩想和作风。以此反衬出白求恩精神之可贵,显示出学习的必要。第三层回笔写抗日前线的军民为白求恩精神所感动的事实,采用否定词的登用,进一步有力地表明和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证实前面写的“ 两个极端”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再次号召学习他的精神,同时点明这种精神就是“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第三段论述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联系上文,可以了解,他专心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正是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具体表现,也是他国际主义及共产主义精神在业务工作上一的反映。这一段鲜明地指出,白求恩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精神,对于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就是说,应该学习白求恩,热爱本职工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最后一段为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题意作结。前五句作者回忆与白求恩生前的交往,表达沉痛悼念的感情。“只见过一面” 中的“只”,“仅回过他一封信” 中的“仅”,这两个词都表示了无限怅惜、遗憾的心情。这样优秀的同志的逝世,最值得纪念的还是他的革命精神,而纪念他的革命精神的最好办法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革命精神。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叙述了他伺白求恩的交住后,提出“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最后论述了学习白求恩的出发点以及多然的结一果,突出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堵神” 的无比可贵,说明了学习这种精神的极其重要。只有学习这种精神,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作者将对白求恩的热烈歌颂和对大家的恳切勉励结合在一起,使纪念、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3]艺术特色(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该文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叙则简明扼要,议则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如:第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段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叙述的内容不但有白求恩同志的情况,而且有用来对比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不良表现,叙述白求恩的情况又先正面介绍后侧面介绍。同是叙议结合,议论的方法也因段而异。以第一段和第二段为例,第一段着重于事理分析,议论部分先作判断,后作深刻剖析,指出我们如何学习,所以先叙后议,以议为王;第二段着重于从正反事例的对比中证明论点,所以夹叙夹议,议论点到即止。夹叙夹议,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进行论述,立论就有很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运用对比,摆事实讲道理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进行说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段里的对比特别明显,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的四种主要表现相对比:一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另一种是自私自利,“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一正一反,分外鲜明。第三段用对比,批判那“一班人”的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把这一内容组织在一个议论性的句子里,内容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意义,也使笔锋所指集中,句式富有变化。对比的写法,由写作目的决定。该文不仅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为了教育全党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褒贬分明,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3)语言概括而有力一是恰当运用成语,使语言生动、简洁,感情色彩鲜明,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如写白求恩的精神,用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等成语,写白求恩的逝世,用了“以身殉职”这个成语;批评有自私自利思想的人用了“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成语,批评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用了“见异思迁”这个成语。这些成语使文章言简意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二是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使论证更准确、严密。三是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增添了说理的雄辩力量。[1]作品评价《光明日报》:《纪念白求恩》这一光辉文献,并没有因为时光远去而失去光芒,反而因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而彰显其时代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4]中共天津市委规划建设工委:《纪念白求恩》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几十年来,这篇著作对全国人民和军队广大指战员产生了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5]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6

敬爱的党组织: 党课第3节由第二小组带来的课前表演——《沙家浜 坚持》让我印象深刻。表演中的战士们在面临艰难险阻时不屈不挠,体现出了党的大无畏精神,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而奋斗。胜利的曙光鼓舞着战士们即使在困难重重时刻,仍怀着希望,坚持着胜利的信念,最终突破难关,取得战斗的胜利。

观看了表演,脑海中仿佛又浮现了那段最灰暗的时期,每天埋在厚厚的卷纸里,在题海中奋斗。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但是内心由于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以及父母那因为骄傲而兴奋的眼神,便埋下头,投入到新一轮的疲惫与信念挣扎的奋斗中!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被困难**,放弃了理想和信念,那么现在拥有的可能只有无奈和叹息。现在的胜利便归功于那时的再坚持一下。

在汶川地震时期,出现了很多动人事迹,人们在灾难面前没有丝毫屈服.里面的一位母亲尤为让我叹服.建筑物在地震的摧残下不堪一击,坍塌下来,本来无一人可以生还,然而一位母亲却用爱的力量将身体保持一个姿势,承载了一个幼小的生命.这已经超越了肉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坚持!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对困难的 勇气和坚持下去的信心,风雨过后,一定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7

《归去来兮辞》作于公元4的冬天,标志着陶渊明十三年出仕生活的结束。这十三年的出仕生活,是曲折复杂充满矛盾的,也是相当痛苦的历程。大家知过,陶渊明本来是一个“猛志逸四海”,愿意“大济苍生”的人,这出仕的十三年,是他为实现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这时的陶渊明,正处在“最后的摇摆”期。

陶渊明的最后一次出仕,是在公元405年的秋天,担任彭泽(今江西彭泽)县令。这是最后一次的耕与仕之间的摇摇。在《归去来兮辞》序中,作者告诉我们“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说明他到官不久,内心就充满着矛盾斗争。“质性自然,非矫力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说明这种官场上违反作者个性和理想的为口腹自役的行为,对他来说是太痛苦了。所以,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以当头棒喝般的呼唤,振起全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这扪心自问式的自我责备之后,是对自己十三年仕途生活的总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行迷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漫漫十三年的仕途生涯,在作者看来是失路人走过的一段“迷途”。因为,在十三年的政局风云变幻中,在十三年的官场春秋中,作者见过太多的黑暗卑鄙,见过太多的残酷和不义,这十三年,正如作者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那样,是“误落尘网中”的十三年。所以,作者要求舒展他自由的个性,作家那不曾泯灭的良心,又呼唤他脱离仕宦的藩篱,正如李泽厚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只有他,才真正做到了这种退避,宁愿归耕田园,蔑视功名利禄……只有他,算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的爱意中得到了安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归宿和寄托。”(《美的历程》)这种思想,在作者晚年写的另一篇重要作品《感士不遇赋》中也有流露,其中的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本文思想意义的一个参照:“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作者正是用隐微含蓄的话反映了他这些年在宦途官场中所目击,所痛恨,惟恐避之不及的黑暗现实,所以,作者一旦“复得返自然”后,就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快乐:“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作者把这一段还家的文字,写得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初到家的陶渊明,对未来的田园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他想“息交绝游”,断绝和上层社会及官场的联系,只和自己的亲戚、邻居的农民共乐田园的生活。“临清流而赋诗”,岂不快哉!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之一,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就了解陶渊明本人的思想和生活而言,此文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张芝所说:“首先,到们要记得,这是产生在桓玄失败的次一年的作品,这是这篇作品的政治性;其次,这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而归的作品,所以这篇作品在陶渊明的生活史上有着前一段生活之总结性。最后,就陶渊明的一生论,那《归去来兮辞》中的主题更几乎是他所有的作品中的基本情调,所以,它又特别有着代表性。”(《陶渊明传论》,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55页)作者蔑视富贵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还给后世一些有进步理想的作家树立了榜样。人们在不满当时黑暗现实时,往往从本文中汲取精神上的支持。我们从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抗现实与蔑视权贵的精神,同陶渊明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正是《归去来兮辞》的意义所在。

最后一篇思想汇报 篇8

——创建“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联丰小学始建于1963年,发展至今,形成了两校一园的新格局。(联丰小学主校、联丰小学欧洲城校区、联丰幼儿园)两校区占地11000㎡,建筑面积8156㎡,操场7100㎡。现有教学班43个,其中主校36个班级,在校学生2522人(含分校182人),教师150人(不含幼儿园),其中专科以上学历142人,占97%。45岁以下中年教师占81%。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师生德智双馨、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优化师资队伍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面向未来,创世纪人才成长园地”为办学目标,形成了“严谨、准确、务实、爱生”的优良教风;“勤学、勤问、勤思、勤练”的优良学风;“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

二、课改工作成果和经验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创新开展工作,促进我校课改发展,收获颇丰,总结经验,汇报如下。

(一)以丰富的研修方式,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程改革进程。

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学校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全面开展课改各项工作。

1、构建特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理念的提升、技能的锤炼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学校采取常规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收效明显。

在常规培训方面,我校采取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引领性集中培训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必修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多元培训,提升教师的课改理念及教育教学技能,强调实效性。例如:每月,学校对教师进行两次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理念指导、课例观摩、教育技能、专家报告等。下发一次科研培训材料,指导教师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进行教育专著阅读,撰写读书笔记等。建立校园网站,收集教师自制课件、教学设计,实现资源共享。经常邀请各级教育教学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每年派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观摩,耗资数万余元。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全员培训先进集体。

我校还致力于打造特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我们以每个五年规划为一个阶段,精心部署,注重延续。从“九五”期间“师带徒”到 “十五”期间的“一领二扶三放飞”育人模式的传承,到“十一五”“教师目标定位工程”的考核实施,构建起课改指导评估体系,建成学习型组织、合作型团队,形成了科研型教师队伍群。在“领、扶、放”的过程中要求师徒做到掌握“六个基本功”,实现“六个提高”。“教师目标定位工程”的实施旨在“领、扶、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教师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使每个教师都有努力的方向,都有发展的目标,形成梯队式教师队伍群。

课改以来的特色培训,硕果累累。教师执教的课例获国家级11节、省级13节、市区级百余节,撰写的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获奖或发表300余篇,制作课件获省市奖励40余件。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屡屡获奖。

2、完善教研科研体制,推动课程改革前行。

科研是教研的引领,教研能促进科研。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够让教师真正动起来,迅速成长,继而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前行。

首先,注重科研课题的延续性。

多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应用”及“学生能力培养”三大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既注重主题范围的延续,更注重内容成果的延续。每次选题都注重对上一轮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推广,并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课题研究形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每五年承担一项国家级课题,由跟着总课题跑到独立承担专项课题,扎扎实实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相继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8项、省级重点课题20余项、市级重点课题10余项。课题研究经验多次在省、市交流,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校、省首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基地校、本溪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校。

其次,注重课题研究的全员性。

为了让全体教师参与研究,我们以“十一五”省级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为承载,率先启动了小课题研究,并在“十二五”全面铺开。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基于问题或基于经验和实践的研究,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的,其特点为切入点小、涉及研究人员少、周期短(一年以内)、实效性强。我校按照“过三关”(即立题关、研讨关、结题关),“经六步”(即提出问题——确立课题——学习理论——课例研究——研讨交流——反思调整)的思路开展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上课、听课、评课,全员参与研究。28项小课题研究促使总课题组研究目标充分达成。研究经验得到媒体关注并在市区推广。

第三,注重校本教研的助推性。

我校的校本教研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区域化。我们坚持遵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个核心要素,把握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践探究、反思评价四个基本环节,坚持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踏踏实实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一方面,学校搭建各种课例交流、研讨等活动平台,一方面,整合校际交流资源,使日常教学研究之风蔚然形成。

第四,注重课改成果的推广性。

课改的经验和体会是实施课程改的宝贵财富。2012年,《心灵的收获——教师教育感悟集萃》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是我校教师课改以来教育工作的缩影。

我校先后编写出版了公共卫生教育校本教材《健康伴我成长》(低年段)和《快乐伴我成长》(高年段),有效地补充卫生保健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发了语文校本教材《童诗童韵》、《“语”中采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道德修养。编写了环境教育校本教材《蓝色的星球 绿色的未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罗昊参加编写的二年级金山画王信息技术教材在全省发行。多名老师的教学案例被收录到全国发行的教材中。学校先后承担了市区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几十次。先后涌现出国家级骨干校长1名、骨干教师1名,省级研究型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1名,市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70余人次。

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科研兴校百强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实施“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荣誉近百项。

(二)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促进师生健康成长,落实课程改革理念。

我们始终坚信树人先树德的道理。一直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首位,具体做法是:

1、深抓师资,树立师德典范。

首先,学校要求领导要具备责任意识、探究意识、服务意识、指导意识和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领”与“导”的职能作用。

其次,要求教师做到道德水准过关、知识修养过关、心理素质过关、德育意识过关、德育方法过关。每学期,学校与领导、教师层层签订《师德责任状》,建立师德档案,树立师德典范。成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帮助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保证德育工作落到实

处。我校连续两届荣获市“德育示范学校”称号。

2、常抓家长,营造家教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因此,我们开展了大量扎实创新的家校工作。除定期召开家长会外,还要聘请教育专家做家教知识讲座。每学期设立一个校园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老师,了解孩子,进而转变教育方式。每月通过《联丰》校报“家庭教育”板块普及家教知识,家长、学生获益无穷。我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示范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先进集体。

3、紧抓学生,促成良好校风。

我校一直将成人教育放到成才教育之先,不仅紧抓课堂教育教学,还以绿色学校创建为契机,以社会实践教育为平台,以行为习惯教育为主线,结合感恩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等,常年坚持开展征文、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手抄报展示、班队会拉练、合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参观访问,参加爱警日、推普周等公益宣传。结合节假日开展“护蛋行动”、“拍拍家乡的新变化” 等体验活动。定期举办以“放飞希望”为主题的系列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深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让所有学生找到自身的靓点,快乐健康成长。

我校构建的德育管理网络,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教育方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军警校示范校、省市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标兵、绿色学校、少先队工作示范校等多项殊荣。

三、课改中的一点思考

1、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赞誉,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许多家长慕名而来,致使我校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较为繁重。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插上了翅膀,也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总之,沐浴课改,御风而行。在未来的发展中,联丰小学将继续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在教师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办学等方面不断努力,力争在课改工作中做得更好。

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

上一篇: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机制下一篇:买卖写字楼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