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精选8篇)
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末考试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本学期内容多、时间紧,虽然有两个星期的复习时间,一方面要评讲练习册的作业,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整册内容,取得好的成绩,需要给同学把知识系统起来,便于学生复习,同时给学生精心编制复习提纲,删去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成绩。
三、复习安排
第一课时: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1.生物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及其给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生物的特征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生态系统
第二课时: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
1.显微镜
2.玻片标本
3.细胞
4.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5.单细胞生物
6.病毒
第三至十课时: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植物的分类
2.孢子植物
3.种子植物
4.被子植物的一生
5.水循环
6.光合作用
一、生物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吗?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单元小结”中 ,有这样一条“小结” (见第70页):
此外,本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最后一段, 也概括说:“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见第65页)
这里所说“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等,是不很准确的。在本单元第二章节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你将知道”中,就明确地提问“多细胞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在课文中,也说“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见第59、60页)。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人体即哺乳动物为例来说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体构成的。而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都是高等的多细胞生物体。结合本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有关内容可知,四类绿色植物中同时有“组织、器官”的植物体,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绿色开花植物三类,但有六大器官的就只有绿色开花植物。所以,“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更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在修订前的课本第二单元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中,其开头这样说道:“多细胞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有许多细胞”(见第62页);在本章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中说,单细胞生物没有上述结构, 有上述结构的是多细胞生物(见第68页)。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最新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也有三处明确提到“多细胞生物体”:“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还有一张表的题目就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见第10-11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6月第5次印刷)。此外,病毒等连细胞结构也没有,就更谈不上有上述结构了。
因此,“单元小结”中的“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这句话就不准确了,最好在前面加上“多细胞”,说成“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这样课本前后一致又不致造成误解。当然,说“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且都有组织、器官等”,也不十分准确,但比“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要准确得多。所以,不能因为是“小结”,为了过分追求文字的简洁而牺牲准确性,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此外,第三节中的“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一句,最好也在前面加上“多细胞”。
二、苔藓植物的“假根”是根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标目“苔藓植物”中,课文这样叙述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见第81页)这里说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 ,称为假根”,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只是根比较简单,称为“假根”而已。那么,“假根”是根吗? 苔藓植物到底有没有根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根”和“假根”。根是高等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有时又称“真根”, 一般是指植物在地下的部位。根的主要功能为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并将水和无机盐输导到茎、叶,以及储藏养分等。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的(不定根)。胚根是种子萌芽后首先出现的器官,它向下生长深入土壤而固持幼苗。根的结构,大都比较复杂,内部都有维管组织,并具有根冠。
假根则与根(真根)明显不同。假根,是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结构,外观与根呈类似, 在菌类和一些低级植物都有。在藻类、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包括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和伞藻等的假根; 有的为多细胞结构,如葫芦藓等。也有假根形成固着器,如藻类中的海带等。无论何种假根,其内部均无维管组织,尖端也无根冠。所以,假根的进化水平都比较低。假根也有固着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效率要比根低得多。在来源上,植物体的假根是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而与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不同。
苔藓植物有像“根”的部位,但它非常简单,只起固定作用,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因此还不能称为“根”,只能称作“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所以,苔藓植物的吸水保水能力不强,植株矮小。也就是说,苔藓植物是没有根的,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假根并不是“根”。对于这一点,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本《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得到印证。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标目“植物的分类”中,有一个要填写的分类表,其中的“无种子”中“有茎叶”类里,又分“有根”、“无根(假根)”两类,而“无根(假根)”对应的植物是葫芦藓,正是“苔藓植物”,与“无茎叶”“无根”的藻类植物类似(见第97页)。
由此来看,课本中的“根非常简单”一句是错误的,对师生有极大的误导作用,使人认为苔藓植物是“有根”的。原文可改为:“……没有根,只有结构非常简单的假根(假根不是根)。”
三、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通过导管运送的吗?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单元小结”中,有这样一条“小结”:“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见138页)
上面的第二句话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单元第一章的开头说绿色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在“小结”中也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但根据本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二节“种子植物”的叙述以及课外资料,可以得知下列信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也没有“根”,只有结构简单的“假根”,它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靠的是叶片;虽然有茎,但茎中没有导管,谈不上有输导作用。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
种子植物同蕨类植物类似,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也很高大。
任志鸿主编的《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在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典型演练”之“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这样“典析”道: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由于这类植物没有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专门器官,所以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但是根不发达,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输导组织不太完善,也同样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类植物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借助水的帮助完成受精过程,所以必须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见第48-49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9版)
由此可见,四类绿色植物中,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并没有根,它们吸收水和无机盐靠的是全身或叶片,也没有“导管”这一输导组织;有根的只有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类,只有它们才是由根吸收水和无机盐,并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上有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看,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教师板书: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设计思路:通过回忆,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一上课就明白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二、实验过程
师:如何才能看到叶片上的气孔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设计思路:提前录制好观察叶片的表皮的演示实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课堂空间,使学生快速找到物象,达到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1.观察叶片上的气孔
学生观看材料、用具和实验过程。
师:操作之前我说明一下(摘一片叶),往叶片的下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下表皮;往叶片的上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上表皮。要求同桌之间用同一片叶子分别制作、观察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标本。
大屏温馨提示:找到物象之后,数一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目,填写在实验报告中,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然后统计在黑板上。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同桌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的上下表皮气孔数,并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用数字说话的优秀品质,增强说服力。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边画表格、注汉字(见下表),一边指导、抓拍物象,并让组长把平均值统计在黑板上。
[组号\&植物名称\&上表皮气孔数\&下表皮气孔数\&\&\&\&\&]
师:好了,咱们一起看一下大家的实验结果。(教师指着表格)每种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横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不同植物的一样吗(纵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规律呢?这是陆生的,这是水生的,这是……(在统计图一侧用两种彩笔标出陆生和水生,然后得出结论。)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气孔的分布是有特点的。(板书:气孔分布:陆生植物——大多数下表皮气孔多;水生植物——大多数上表皮气孔多。)刚才大家只观察了本组的植物,现在一起看一看其他组的实验记录。
教师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
设计思路: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在观察,观看的时候,仅局限于本组内的一种植物,没有观看其他组的植物。通过播放学生的实验记录,使学生对水生、陆生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的分布一目了然,更加激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师:大家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气孔有大有小,能够张开与闭合。(板书:气孔能张开与闭合)气孔的这种变化有意义吗?
生: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气体交换的窗口。
师:非常好。(回播水葫芦气孔张开图)当气孔张开的时候,植物体内的水分会悄无声息地从气孔处散发出来,带动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同时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指植物体),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指板书:分布)陆地上水分少,如果是上表皮气孔多,植物就会很快缺水死亡;而水生植物生活在水里,上表皮必须多一点才有利于散失掉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也适于水生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说,气孔的这种分布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设计思路:此处是对叶片上气孔分布不同的一个升华,吻合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进一步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师: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气孔的张开、闭合?
生:没有。
师: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那好,对照实验报告中“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步骤自己验证一下。
教师录制学生视野中的气孔变化,大屏展示提示:(1)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纸可以放得厚一点。(2)盐水滴得少,清水滴得多。(3)可以用同一个标本反复实验。
设计思路:尽管是一个小小的提示,告诉了大家做好气孔开闭实验的诀窍,使学生能通过目镜尽情地观察气孔的动态变化。
师:好了,大家都做完了,一起看一下这组学生的实验过程(播放录制的气孔的变化过程)。一边播放,一边指图描述:滴盐水之后,保卫细胞失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拉直,气孔慢慢关闭;滴清水之后,保卫细胞吸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凹陷,气孔慢慢打开。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C)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C)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A.雏鸡破壳而出 B.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含羞草被碰触后叶片合拢 4.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的对象是(B)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C)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A)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 7.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A.边观察边记录 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 C.及时采摘自己喜欢的花草 D.到小溪里与同学戏水 8.调查法是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时,有的范围很大,可采取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C.调查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D.调查时,必须逐个调查,因为这样数据才准确
9.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B)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来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蜻蜓,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下列关于调查法的说法正确的是(B)A.不可查阅资料 B.可通过访问调查
C.不可实地考察 D.对调查的数据可以按需要修改 11.下列关于调查法的正确的步骤顺序是(D)①分组 ②选择调查范围 ③调查记录 ④归类 ⑤设计调查路线 ⑥整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⑥⑤④ c.②①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12.生物圈的范围为(D)1 / 15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13.生物圈的厚度为(B)A.十千米左右 B.二十千米左右 C.三十千米左右 D.四十千米左右 14.生物圈是指(D)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地球上层大气圈中分布有生物的范围
C.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地点 D.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一薄层
15.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D)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D)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②⑥ C.②③④⑤⑥① D.⑥①②③④⑤ 17.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D)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他蝗虫 18.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是(B)A.绿色植物、动物 B.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C.绿色植物、人类 D.动物、细菌和真菌
19.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B)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20.下列生态因素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C)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的农民 C.麦田上空飞过的大雁 D.小麦的害虫 2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D)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2.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D)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24.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D)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 15
25.榕树是热带植物,移植到寒冷的北方后将会死亡。其分布的特点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B)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2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D)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27.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A.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28.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比较,血液中含的细胞数目多。与此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29.在生物与环境 的漫长过程中,造就了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30.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C)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3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A)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32.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A)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33.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D)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问就会死亡
34.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D)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35.内蒙古许多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一些茂盛的草场现已变成了不毛之地,再也难以看到牲畜的踪影。这一实例说明(C)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环境和生物能相互影响 D.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对环境则无影响
/ 15
3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 37.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38.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A.变慢 B.变快 C.不变 D.先减后增
39.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D)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40.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微小水生植物→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放的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后,生物个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B)A.微小水生植物 B.大鱼 C.各种生物一样多 D.寿命长的生物 41.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A)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4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 43.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C)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44.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它是(D)A.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45.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以农作物为主体 B.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C.人是生产者 D.动植物较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差 46.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47.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D)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48.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C)A.草原 B.农田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
49.人们的生产活动有时干预了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其结果是(B)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D.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50.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蛇、猫头鹰和鼠等动物。当猫头鹰也以鼠为食时,蛇与鼠、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C)A.捕食与捕食 B.竞争与捕食 C.捕食与竞争 D.寄生和捕食 51.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D)4 / 15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52.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D)A.右上 B.右下 C.左 D.左下
53.如果在载玻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D)A.b B.d C.q D.p 54.拿取装放有镜头的显微镜时,如果只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将易造成下列哪项的部件滑出、跌落、损坏(A)A.目镜 B.物镜 C.标本 D.反光镜
55.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A)A.5 x、10 x B.10 x、40 x C.15 x、10 x D.20 x、35 x 5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A)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的位置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 D.防止污染镜头
5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一次使用5 x目镜、10 x物镜,第二次使用10 x目镜、40 x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B)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58.切多汁水果会流出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A)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59.为了使临时装片内不产生气泡或少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D)A.把盖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B.事先多滴几滴清水 C.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重重地压 D.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轻轻地放平60.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首先滴一滴生理盐水,其浓度是(A)A.0.9% B.0.5% C.1% D.0.7%
6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的能量转换器是(C)A.细胞核 B.液泡 C.线粒体 D.叶绿体
62.将菠菜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C)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63.遗传物质是指(B)A.染色体 B.DNA C.蛋白质 D.DNA和蛋白质
6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都有很多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 15
65.关于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DNA上的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C.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D.DNA的栽体是基因 66.有人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那么这个人会患(A)A.遗传病 B.传染病 C.心理疾病 D.无法判断
67.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B)
A.36条 B.24条 C.12条 D.6条 68.DNA的分子很长,而染色体的长度比DNA的短,推想DNA分子在染色体中的形态是(B)A.呈线形 B.高度螺旋化 C.无规律如同乱麻 D.存在于染色体外
69.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除了能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外,它至少还应具有什么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 B.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C.为细胞生活提供动力 D.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70.细胞分裂完成后,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何种物质一致(D)A.糖类 B.脂类 C.无机盐 D.遗传物质 7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与——分不开的。(D)A.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的生长
7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D)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73.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变化顺序排列为——。(A)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74.细胞数目的增多依赖于(B)A.细胞的生长 B.细胞的分裂 C.营养的吸收 D.植物体的生长发育 75.细胞的分裂最先发生在(D)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76.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 15
77.下列细胞中,正处于分裂状态的是(B)A.癌细胞 B.人表皮细胞 C.神经细胞 D.即将凋落的花瓣的细胞
78.生长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D)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细胞病变 D.细胞分裂和生长 79.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B)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 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80.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B)A.X→X→X B.X→2X→2X C.X→2X→X D.2X→X→X 81.下列人体部分属于器官的是()A.大脑 B.血液 C.心肌 D.肌腱 82.构成大脑的主要组织是()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83.细胞分化是指()的过程
A.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之间相互连接 C.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D.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向特定的方向发展 84.下列关于组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组织的形成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C.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 D.细胞分化产生了相同的细胞群
85.细胞分化结果形成了()A.细胞群 B.组织 C.器官 D.生物体 86.分布在胃肠等器官壁的肌肉组织是()A.平滑肌或心肌 B.平滑肌 C.骨骼肌 D.心肌 87.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是()A.股骨 B.肱三头肌 C.脊髓 D.血液 88.下列结构不属于器官的是()A.皮肤 B.胃 C.肺 D.小肠腺上皮
89.下列组织中,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的是()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90.想一想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心脏细胞分别属于什么组织()①结缔组织 ②上皮组织 ③肌肉组织 ④神经组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1.器官的特点是()A.多种组织构成 B.一种组织构成 C.一群形态相同的细胞构成 D.执行多种功 7 / 15
能
92.下列除哪一结构之外,其余结构在层次上是一致的()A.心脏 B.血液 C.肺 D.肾脏
93.在下列组织中,植物细胞中含有的与动物细胞不同的能量转换器是()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营养组织 D.神经组织 94.下列植物器官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A.根 B.茎 C.叶 D.花 95.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细胞群 C.组织 D.器官
96.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没有呼吸作用 B.所有的生物都能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只有动物有呼吸作用 D.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97.你想没想过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图中的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98.猴子吃西瓜的故事中,下列关于西瓜皮与西瓜瓤的生物学说法,比较正确的应该是()A.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 B.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C.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D.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
99.我们吃的甘蔗、萝卜、芹菜、金针菜依次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A.根、茎、叶、花 B.茎、根、叶、花 C.根、花、茎、叶 D.叶、花、茎、根
100.用开水烫一下番茄,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机械组织 101.下列哪项是营养组织的主要功能()A.对细胞起支持作用 B.供给保护组织营养 C.储藏营养物质供细胞利用 D.输导营养供给其他组织 102.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器官的是()a.西瓜瓤 b.西瓜瓤中的瓜子 c.瓜子仁 d.桃 e.一个花瓣 A.bcde B.bed C.bd D.be 103.草履虫对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是通过 以下哪个结构完成的()A.胞肛 B.食物泡 C.伸缩泡 D.表膜 104.下列不属于草履虫特点的是()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能够自由运动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有细胞壁结构
/ 15
105.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变形虫 B.大豆 C.蚂蚁 D.蚯蚓
106.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一些棉丝,其作用是()A.限制草履虫运动 B.增加营养 C.便于计数 D.增加温度 107.与单细胞藻类相比,草履虫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叶绿体 ⑤细胞核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8.1971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大规模的赤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B.寄生虫大量繁殖 C.红色鱼类大量繁殖 D.红色哺乳类大量繁殖 109.草履虫的培养液中,草履虫最密集的区域是()A.水底部 B.水中间 C.水表层 D.容器的四周 110.下列全为单细胞的一组生物是()A.酵母菌、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向日葵 B.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C.酵母菌、猫、眼虫、衣藻、变形虫 D.衣藻、油菜、变形虫、向日葵、草履虫
11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①虽然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它是生物 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③病毒的结构分成两部分,即外面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病毒生活的环境必须是()A.水中 B.空气中 C.土壤中 D.活着的细胞中 113.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属于()A.动物病毒 B.细菌病毒 C.植物病毒 D.人体病毒 114.艾滋病、禽流感、SARS等“热点”疾病的病原体都属于()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寄生虫 11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没有细胞结构 C.在寄生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 116.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必须寄生生活 B.病毒比细胞小得多 C.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17.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118.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纤维素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D.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的核心
/ 15
119.葫芦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A.根 B.假根 C.茎 D.叶
120.我们通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其地上部分常常是()A.植株 B.茎、叶 C.根、茎、叶 D.叶 121.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主要区别是()A.有茎、叶和假根 B.靠孢子繁殖后代 C.无根、茎和叶的分化 D.多数生活在水中
122.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真正的根 B.没有输导组织 C.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D.只有根状茎 123.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是()A.根、茎、叶里有木质部 B.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C.用孢子进行繁殖 D.植株比较高大 124.植物有真正的根是从什么植物开始的()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25.下列植物中,没有真正的根,叶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是()A.海带 B.水绵 C.葫芦藓 D.小麦 126.最容易找到苔藓的环境是()
A.向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B.背阴潮湿、有污染的环境 C.向阳干燥、有污染的环境 D.背阴潮湿、无污染的环境 127.海带和铁线蕨的共同特征是()A.都生活在水中 B.都具有茎、叶的分化 C.都用孢子繁殖后代 D.都没有真正的根
128.下列是玉米种子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哪种类型将不会发育新一代的植物体()A.胚乳损伤 B.胚的任何部位损伤 C.种皮损伤 D.胚乳与种子都损伤 129.被子植物不同于裸子植物的特征是()A.茎内有导管 B.种子有果皮包被着
C.种皮保护着胚 D.生殖时受精卵已脱离了水 130.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是()A.都有一片子叶 B.都有两片子叶 C.都有胚乳 D.都有种皮和胚 131.裸子植物中“裸子”确切的含意是()A.种子成熟后,果皮脱落露出里面的种子 B.种子外面既无果皮也无种皮包被 C.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D.种子外面没有种皮包被 132.我们食用大豆时,主要食用的是()A.种皮 B.胚乳 C.子叶 D.胚轴 133.农业生产中,习惯上称之为种子的果实为()A.菜豆种子 B.玉米种子 C.蚕豆种子 D.花生种子 134.播种玉米时应选用的种子为()10 / 15
A.应选粒大饱满、完好的种子 B.只要种子完整就行,不用考虑种子大小 C.胚被虫子蛀坏而胚乳肥厚的玉米种子 D.以上说法都对 135.种子的有机物包括()A.水分、蛋白质、脂肪 B.淀粉、水分、蛋白质 C.脂肪、淀粉、水分 D.蛋白质、淀粉、脂肪
136.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时,小明发现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A.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B.水分、土壤和空气 C.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D.水分、阳光和土壤
137.秋天到了,北方的农民经常把玉米果穗吊在屋檐下保存。这种做法为保存种子创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138.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能使种子萌发的种子是()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种子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139.小红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条件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疏松、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疏松、贫瘠的土壤里。几天后,她观察到两组种子发芽的状况是()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甲乙同时发芽 D.甲乙都不发芽 140.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 D.成熟区 14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与根尖的哪部分结构密切相关()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 D.成熟区 14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谚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话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143.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 C.含磷的、含钾的、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 144.芽中将来发育成茎的部位是()A.芽原基 B.芽轴 C.生长点 D.叶原基 145.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取决于()A.卵细胞数目 B.精子数目 C.子房数目 D.一个子房内胚珠的数目 146.平常吃的西瓜、苹果等,里面都有多粒种子。这说明()A.瓜果类果实有多个雌蕊 B.瓜果类的花的子房内含有多个胚珠 C.瓜果类花里含有多个子房 D.瓜果类的胚珠里含有多个卵细胞
/ 15
147.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一般必须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是()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148.以下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生理现象是()A.蒸腾作用 B.双受精 C.光合作用 D.自养 149.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A.返青期需水量最大 B.拔节期需水量最大 C.抽穗期需水量最大 D.灌浆期需水量最大
150.在菜场里卖青菜的人总是不停地往青菜上洒水,是为了()A.使青菜有足够的水分,能够比较硬挺 B.有水可以把菜叶洗干净 C.洒水可以作为装饰点缀 D.洒水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51.小明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若干晒干的玉米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试管的底部,结果发现试管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玉米种子里含有水分 B.试管里原来就有水分 C.水分是玉米种子里的 D.水是种子的组成成分 152.无机盐是怎样被植物体吸收的()A.直接被植物体所吸收 B.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所吸收 C直接洒在叶面上被植物体所吸收 D.以固体颗粒被植物吸收
153.移栽植物的时候,适当剪除一些叶片有利于被移栽植物的成活,其主要目的是可以()
A.降低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B.避免蒸腾作用过多失水 C.避免大风吹倒新栽的植物 D.使移栽操作更方便 154.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需要水的是()A.植物叶片舒展 B.植株硬挺 C.无机盐的吸收 D.传粉 155.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A.在导管中,沿着“叶一茎一根”的方向运输 B.在导管中,沿着“根一茎一叶”的方向运输 C.在筛管中,沿着“叶一茎一根”的方向运输 D.在筛管中,沿着“根一茎—,叶”的方向运输
156.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由根从土壤里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157.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什么向上运输的()A.筛管 B.导管 C.胞间连丝 D.根毛 158.把幼嫩植物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导管 B.筛管 C.木纤维 D.韧皮纤维
159.为提高成活率,园艺工人移栽树木时,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其原因是()A.保护幼根和根毛 B.降低蒸腾作用 C.抑制根吸收水分 D.降低光合作用
/ 15
160.植物由根系吸收来的水分,大部分用于()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合成有机物 161.下列物质中,不从叶表皮上的气孔进出的是()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氧 162.下列有利于植物叶片快速蒸腾的因素是()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增大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缩小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增大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缩小
163.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往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于()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164.炎热的夏天,人站在树阴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凉爽,其原因是植物进行了()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传粉和受精作用 D.蒸腾作用 165.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你知道这说的主要是植物的什么作用吗?()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66.在观察到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后,小明又开始探究保卫细胞是怎样控制气孔开闭的。他发现()A.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B.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闭合 C.保卫细胞失水膨胀,气孔闭合 D.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张开
16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存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存在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168.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A.吸收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169.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叶绿体 B.叶绿素 C.叶肉细胞 D.叶
170.从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方面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71.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吸收作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2.光合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A.所有细胞中 B.表皮细胞中 C.叶绿体中 D.叶肉细胞中 173.在自然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和部位是()A.白天,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黑夜,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 15
C.白天,所有的细胞中 D.白天和黑夜,所有的细胞中 174.给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植物生长,其直接原因是()A.降低水分蒸腾 B.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有利于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175.储存水果、粮食、蔬菜时,增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延长储藏时间,这是因为()A.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C.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可以抑制光合作用 176.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77.储藏蔬菜和水果时一般采取降低温度的办法,其作用是()A.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B.低温能减少蒸腾作用 C.温度低不利于细菌繁殖 D.低温能抑制光合作用
178.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 B.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
D.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179.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使树木()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180.夜间,哪种气体进入气孔多()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分 D.空气
181.秋末树木落叶后,会发现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大大减弱,主要是因为()A.光合作用减弱 B.呼吸作用减弱 C.蒸腾作用减弱 D.土壤含水量降低 182.瓶中萌发的种子所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火苗熄灭,这是因为()A.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D.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183.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主要目的是()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184.欲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合理密植 B.白天提高室温,夜间降低室温 C.增加氧气浓度 D.适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85.我国的植树节定在()A.4月21日 B.3月22日 C.3月12日 D.4月12日 186.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应该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荒漠草原 187.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4 / 15
①荒漠面积太大 ②草原退化,沙化严重 ③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④树种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8.在我国各类型的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A.草原 B.荒漠 C.森林 D.草原和荒漠
189.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A.保护好现在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B.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
C.减少矿物质能源的消耗,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禁止使用氟利昂 190.“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环境有()作用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音,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191.据专家研究,每位居民需要40m绿色植物,才可满足人们的生态平衡需要,达到空气中()
A.氧气平衡 B.二氧化碳平衡 C.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D.氮气平衡
形象性
初中生物知识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当运用比拟法,使知识形象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把细胞比作“国家”,学生受此启发,把细胞膜比为国家的“防线”,控制内外物质的“进出”。
简炼性
许多成语撇开引申义,只看本义,包含着特定的生物学知识。如“肝胆相照”道明了动物的肝脏与胆囊的结构和功能联系;“飞蛾扑火”、“蜻蜓点水”揭示了非条件反射现象;“华而不实”说明了硼对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望梅止渴”、“移花接木”都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意义。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有哪些
1.简化记忆法
分析初中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3.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4.联想记忆法
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5.联系实际记忆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大昼夜温差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用保鲜膜包裹水果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22.玉米粒是种子,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3.小猫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能量供应。
2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5.氧气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6.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27.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8.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9.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30.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②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幼苗移栽时根带土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④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⑤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⑥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F.合理膳食
32.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 A.花生、大豆、食用油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B.米饭、馒头、面条、玉米
(3)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C.新鲜的蔬菜、水果
(4)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D.奶、鱼、蛋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填写: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 )
二氧化碳+( )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 )
3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 ,萝卜变 ;乙洞内的水 ,萝卜变 。
35.新鲜蔬果(如萝卜)要低温贮藏,否则会空心,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它们的 作用,从而减少其有机物的消耗;而在栽种蔬菜的大棚中,夜晚进行光照,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植物的 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合成。
36.人体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 组成,外面包绕着 ,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 。
3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 、 、 三类。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 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 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用字母表示)
(2)该农药对 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农药含量最高的是 。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 。
(4)该生 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 的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顺序是 。
39.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1)现象记录与分析: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遮光部分(乙)
未遮光部分(丙)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 。
(3)实验中, 处和 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
40.右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质?
(2)组织细胞利用D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同时也产生了C。
(3)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41.大多数植物的叶都是绿色,那是由于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小华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材料用具:等量的新鲜黄豆芽2份,相同的烧杯2个,1块黑布。
实验步骤:A装置:黄豆芽装在烧杯中,加一半水,置于光下。B装置:同A装置一样,放置黑暗处。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5天后,在A、B两装置中,黄豆芽变绿的是 装置。
(4)实验说明 。
七年级生物学科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 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乙 丙
40.(1) A是 二氧化碳 B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碳 D是 氧气
(2)能量 (3)呼吸
41(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A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试卷三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择的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每题2分,共60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 ②较小的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 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3.植物细胞中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 B.叶片 C.叶绿体 D.线粒体
1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A、B 、C三项项
15.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 一个番茄果肉细胞 B.一块番茄
C. 一块番茄表皮 D.一个番茄
17.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草履虫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 ⑤细胞核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④
18.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都生活在水中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19、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相比,大豆种子没有
A.种皮 B.胚 C.胚乳 D.子叶
20.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伸长区 D.成熟区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A.根 B.茎 C.叶 D.芽
22.桂圆是泸州名优特产水果。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 等复杂的过程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熟
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
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成熟
23.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后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25.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26.在植树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A. 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 减少水分吸收 D.增加水分吸收
27.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
28.高高的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29、下列人类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小麦、玉米种子晒干后人仓存放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
C.夜间,给大棚种植的蔬菜通风降温
D.向储藏水果、蔬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30.一天,刚从中学退休的奶奶对小明说:考考你,冰箱为什么能够为水果蔬菜保鲜?小明尝试着用他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后,奶奶满意地笑了。你认为小明说的关键是:冰箱能够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将能够沿着 积累。
32.细胞中含有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等;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这类物质是 。
33.染色体是由__ _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4.草履虫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 进出。
35.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 。种子中的子叶或 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3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已过了 期。
37.桃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它主要是通过 来传粉的。
三、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20分)
3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 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者和 部分。
(3)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食草昆虫的数量会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9.右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 1 ] 和[ 4 ]_________组成了雄蕊。
(2)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了 。
(3)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 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_ 。
(4)受精完成后,右图中的[ 5 ]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 。
40.下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1 ]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并把这些物质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 2 ]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作用。
(3)图中的[ 3 ]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四、实验题题(每空2分,共10分)
41.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脱色。
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F、稍停,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
(2)B步骤中,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遮光部分产生了 。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CBABDB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CDCBAC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BADDBCABB
二、填空题:
31.能量 食物链 32.有机物 33. DNA 34.表膜 35. 子叶 胚乳
36.空气 休眠 37.昆虫
三、分析说明题:
38.(1)植物 4 (2)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 (3)稳定 增加 39.(1)花药 花丝 (2)雌蕊 (3)传粉 (4)子房 种子
40.(1)水分 导管 (2)气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有机物 筛管
四、实验题
41.(1)1、A、B、E、D、C、F (2)光照 (3)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 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
2. 如果5x|m|y2-(m-2)xy-3x是四次三项式,则m=.
3. 若x2-kx+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4. 有资料表明,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正以每年15 000 000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每年森林的消失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公顷.
5. 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3.10×10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6. 如图1,直线AB平分∠COE,CD与AB相交于点O,∠BOD=25°,则∠DOE=.
7. 有些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如口、工、田、由等,请你再写出三个.
8. 如图2,AD=AE,BD=CE,∠1=∠2=100°,∠BAE=60°,则∠CAE=.
9. 已知∠BAC=∠DAE=90°,AB=AD,要使△ABC≌△ADE,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填一个即可)
10. 有一列数,前5个数依次是,-,,-,.根据规律,你认为这列数的第100个数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2a3=a6B. a2a3=a5C. (a2b2)3=a2b3D. (a2b2)3=a2b6
12. 已知x+=3,则x2+的值是()
A. 5B. 7C. 9D. 11
13. 若∠A+∠B=180°,∠A与∠C互补,则∠B与∠C的关系是()
A. 相等B. 互补C. 互余D. 不能确定
14.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仍与原来的行驶方向相同,那么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5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15. 把一只乒乓球任意投入到A、B、C、D四个盒子内,则A号盒内无球的概率是()
A. 1B.C.D.
16. 有四根长度分别为2 cm,3 cm,5 cm,6 cm的小木棒,从中选取三根,能构成不同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 B. 3C. 4 D. 5
17. 在△ABC中,若∠B+∠C=3∠A,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B.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C. 一定有一个角是45° D. 一定有一个角是60°
18. 小仪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都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3所示),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
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2题10分,23题12分,共46分)
19. 先化简,再求值:2(2a+b)-(a+2b)(a-2b),其中a=,b=-2.
20. 周末八年级某班60名同学进行假日义务劳动.为方便分工,随机分成人数相同的A、B两组,请问:
(1)该班学生小明和小刚都分到A组的概率是多少?
(2)小明和小刚分到同一组的概率是多少?
21. A、B、C三个村庄的位置如图4所示.三个村庄决定合挖一口井,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希望井口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假如你是施工人员,你会把井挖在何处呢?请在图中画出具体位置.
22. 如图5,△ABC中,∠ACB=90°,CE⊥AB于E,在AB上截取BD=BC,∠ABC的平分线BF交CE于F,连接DF.
(1)猜想AC与DF的位置关系.
(2)说明理由.
23. 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用图象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什么时间离家最远?离家多远?
(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可能是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6)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推荐阅读: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1-02
七年级生物教案上册11-15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计划09-24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5则范文06-24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测试题11-13
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复习笔记有哪些09-13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05-30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学计划201009-07
鲁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10-08
七年级生物论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