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观后感 选择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那边观后感 选择(通用10篇)

天那边观后感 选择 篇1

看完电影——《天那边》,心情莫名的沉重,想要写点什么却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不知说些什么„„

也许那份质朴已经无法再用语言阐释,也许那份乡土热情已被城市的气息冲击的支离破碎,也许孩子们已经遗忘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纯真,也许这世上本不该再出现水咕噜村的那种落后,也许这只是电影而不是现实存在,也或许这些真的只存在于天的那边,也许„„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掩盖不了那催泪的感动!可能如江可可一般,再多的信誓旦旦、再多的豪言壮志也无法在他眼中的灰色世界被一一实现。当一切失去颜色时,诺言、承诺,甚至作为赌注的感情,也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结果一切都无所谓了!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并不伟大,只是那一颗心无法因为环境而在道德的底线堕落,无法因为诱惑而泯灭了那颗带有责任的良心„„而许小萌只是一个代表,一个明面上的一线代言人!可有多少人知道罗吉伟呢?也许只有在孩子们心里,他才是长存的,伟大的、无可替代的。罗吉伟,作为那些默默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一线人物的缩影,他或许并不出名,并不出色,甚至还经常犯错,但是不得不说,他是可敬的!但同时,他也是可悲的,因为认可他的人不多,懂的珍惜他劳动成果的人更是少,更别谈获得其他人的帮助了!而对于这部电影,它不仅反映出现时社会的支教的现象与问题,更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前几年,支教大学生徐本禹成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支教的人很多,站上领奖台,他只是一个个例罢了,但是支教完了,他们依然回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支教岁月中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徐本禹,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年复一年,这些学校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青年,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是,这些孩子却没有办法如此迅速成长起来。

《天那边》观后感 篇2

土桥镇中心小学梁娟丽

我总以为大家同处同一片蓝天下,何曾想到山的那一边竟然有那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对情侣为了各自的追求来的了与世无争,僻静有淳朴的山村,也展开了一场爱情与耐力的较量。怀着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美好憧憬许老师和江老师从繁华的大都市涉足到落后又条件艰苦的村庄。我们都认为男性承载磨难的负荷应大,是什么让一个人宁愿舍弃心中所爱,失诺于人,一方面可见处境之万般无奈,另一反面也证明人性的弱点。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同身受,尤其自己也是一名山村教师,更被许老师的魄力和坚定而感动,为她的奉献精神竖起大拇指。

作为新时代的华夏儿女都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贫苦落后地区,他们怎能体会那种粗茶淡饭,信息闭塞的纷扰呢?这部电影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支教的故事,片中的主要人物有憨厚朴实、无私奉献的罗老师;才华横溢、直言不讳的许老师;热情奔放、我行我素的江老师;还有一群天真可爱、渴望知识的孩子。电影开头以喜剧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罗老师的诙谐幽默,孩子们天真无邪,整幅画卷洋溢着乡村田野的质朴与自然,也为许老师再次回归埋下伏笔。

徐晓萌受新时代教育的熏陶想感知偏远山区的教育,为那里的孩子送去光和热,男友江可可为表达对女友忠诚远离优越的城市生活背井离乡唱着“天无棱,才敢与君绝”的誓言热情高涨的携同而来。徐晓萌为那里落后的教育方式懊恼不已,她三番五次找村长和罗老师理

论希望自己早日授课,能给那里的孩子带来曙光,完成自己的梦想。她是一位真性情的女性敢怒感言,对村长的责问,对罗老师教育方法陈旧和缺陷的正面交涉。一个生长在大都市的女孩有几个不是娇生惯养,怎能适应山区简陋的住宅,简单的饭菜,简易的教学设备。而她坚持了下来,她的全部精力都凝聚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让她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坚持不懈的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让我自叹不如、由衷敬佩。爱情走了,她病倒了,也让她真正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也是对她人生的一次洗礼,她又站起来了,朝着她的志向迈进。三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她回到了城市继续她的教育生涯,但得知罗老师为修建学校牺牲的消息后她还是走向了山区的怀抱,支援那里的教育,多么与众不同的山野奇葩呀!

江可可他在经受了无肉可吃,无网可上,无安逸床可睡,无酒吧可乐的乏味单调生活后,背弃了自己的誓言,踏上了返程之路,这也证实了男人和女人的追求各有不同,不能强求。他也满腹经纶,也有着一颗关爱孩子的美好心灵,但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城乡生活的反差击倒了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出局了,我们为他的爱情而惋惜。

罗老师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军人,在落选之后他自学了高中课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上,也培育出了许多国之栋梁。许老师来时他不放心代课,怕影响孩子们,这是一颗怎样超凡脱俗的心灵。为了孩子他既是父母又是老师,他抱怨过吗?没有,他用鸡蛋为孩子们换作业本,无怨无悔。最后,他却为了修建学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黯然泪下,在这里我要说一声,罗老师您一路走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师塑造着圣洁与高雅。这部电影把现实与理想的抉择刻画的淋淋尽致,把世俗与灵魂也展现的无比清晰透彻,把乡野的天然之美和城市的华丽娱乐对衬的惟妙惟肖。天的那一边还是天,但却没有同处一片蓝天。两个世界,两种心灵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起源于对教育的热忱与执着。当记者采访时,徐晓萌拒绝了,她没有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当记者想为他们拍照时,孩子们拿来一把椅子一束鲜花,放在了许老师的旁边,美在那一刻被定局。

天那边观后感 篇3

一、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女主角许小萌是一个很有责任心、很善良、有毅力的老师。我很佩服她,她是一个生活在城市无忧无虑城市人,来到水咕噜小学支教。我们都知道水咕噜乡的生活条件很差,对于他们而言,真的很难生存下去。跟他一起来的江可可老师就是因为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半途逃跑了,而许老师一直怀揣着她的人生理念:“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坚持下来了!而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将城市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农村,同时她也是一位合格优秀的老师。最后三个月到了让她离开了在城里教书,当她得知罗纪伟老师为了建学校而牺牲以后她回到了水咕噜小学继续教书,因为她知道,如果他不去那里就相当于孩子们没有念书的希望了。教书育人是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的,但在当今社会有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贫困山区支教,因此我很佩服敬佩这位老师!

二、电影中的罗老师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他是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很多不专业教师的不足之处。首先,存在一些教学失误,例如:拼音拼读错误。其次,教学时口头语用的多,使用方言。最后教学不规范。但我相信如果他受过更好的教育将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对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有加,最终为孩子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他说过一句话:“在上课时,我就是孩子们的老师,课后,他与孩子们就不存在身份差别。”我很喜欢这句话。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师爱!

天那边观后感 篇4

一位女青年和一位男青年到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当1个月的志愿者,去教那里的小孩子们学习。只见那里屋房简陋,生活条件差,一年才吃一次肉,那里的学生的书本都是破烂不堪,已经用了很久了,同样,他们的文具铅笔,削得都比大拇指还小。男青年因为这里生活条件太差,因而走掉了,而女青年坚持着,虽然没天都不能吃肉,穿得不暖吃得不饱,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她喜欢和这群孩子一起,即使条件差。一个月过去了,女青年该走了。当她的学生知道她要走时,泪流满面,哭着送她离开,女青年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走了。

我看到这部电影的环境时,看看自己的桌子,又大又坚固,看看自己的书本,崭新得很。看看自己穿的、想想自己吃的,自己是真的生活在天那边,生活在这天堂中。而自己却埋怨着。饭菜热气腾腾,只见桌上有:叉烧、鱼、鸡、青菜,又是一顿好吃的。可我看都不看一眼,乘着一碗满满的饭,吃着饭菜,不一会儿,我就宣布吃完了,可碗里有大半的饭没吃,菜也有很多,妈妈很无奈,叫我把它吃完,可我却埋怨很难吃,一头窝在沙发上。妈妈只好倒了。看到那些孩子们每天只能吃土豆,饭也很少,肉都没有,我当时脸整个都红了,人家问起,我皱皱眉头,惭愧地低下了头,沉默着。

光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其实是很幸福的,可自己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自己能在明亮的教室下学习,每天吃着好菜好肉,穿得暖而漂亮。而对比,在天的另一边,却是如此的残酷。

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篇5

昨天才看的这部片子,有很多的感触。

来回看了两遍,结尾的地方还是会流泪。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在其中,看到的还有许晓萌和江可可的爱情。首先,对于江可可这个人物我并不觉得讨厌。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现象。还有许晓萌用这样的方式考验两个人的爱情,这种做法也是站不稳的,这与爱情无关,这是生活,爱情在生活面前,要考虑的并不是只有爱与不爱。

“江可可选择退缩和放弃,他在工作中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后的退缩和放弃了与许晓萌的多年的感情。”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语句,是我所不赞同的。江可可的选着是更现实化的,许晓萌的选着则偏向理想化。

还有一些影评人认为,80后大学生后应该思索,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比如责任,比如理想,比如对社会的贡献……我个人觉得在这样一部影片下,把如此沉重的帽子扣在某一个阶层年龄上的人,这样显然也是有失考量的。

关于“农村支教”并不是哪几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毕竟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而已……留给我们的思考不应该只是如此肤浅。

当然了,电影只是电影。生活终究是生活。

电影《天那边》观后感心得 篇6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对情侣——许小萌与江可可去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去支教。江可可不是专业老师,而是陪许小萌一起去的。许小萌答应江可可:只要你能陪我撑下这三个月,我们就结婚。江可可去时信誓旦旦,对朋友说:“别说是三个月,就算是一年我也可以待下来。”可是到了水咕噜小学,情况比他们想象的恶劣多了。他们遇到了罗老师,学生都叫他“破罗”。在这里支教了一周后,江可可开始想念城市生活了。因为没有网络和娱乐场所,一个月后江可可不顾爱情,自己回到城市生活了。而许小萌就在那里一直待了下去。

我联想到了自己打篮球。在累得时候,苦的时候,我也曾经抱怨过,也想到放弃,但是想到篮球赛,我心中的那团火焰又燃烧起来了,再无趣的练习,再劳累的拼打都让我更加明白,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并从中获取经验,你才会成功。但如果像江可可那样半途而废,我只能非常遗憾地告诉你:你永远不可能成功。

《天那边》观后感-初二巩波波 篇7

-----初二(4)巩波波

看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天那边》,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山那边”的故事,讲的是一个隐落在群山中的村子,一个在村子里成长的孩子,从小站在家门口,望着那一山又是一山的绵延群山,问他的父亲:“父亲,山那边是什么?”他的父亲蹲在门槛上,抽一口草烟,面前的大山在他眼里变得混沌,嘶哑的回答他的孩子:“山那边是另一个世界。”孩子沉默,他仍然每天站在门前望着大山。后来孩子喜欢上了文学,文学带他了解了山那边的世界,他开始创作,作品带着他,最终去了山那边的那个世界……

而《天那边》,两个惯于丰衣足食还有足够物质精神生活的都市小年轻,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爱情,从现代化的都市走向了落后的山村,开始了理想与爱情的考验,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爱情与信念的赌注。

这部电影毫无疑问在反映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支教现象以及中国许许多多落后农村里的落后教育,有对有志青年敢于献身的赞扬,也让人看到中国教育现存的严肃问题。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剧情不算新颖,甚至有点俗套。但这么一部没有什么突出特点的电影也平平凡凡地让人并不厌倦的看完了。

看这部片子时,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支教的影片《美丽的大脚》:一位都市女教师、一位北大荒农村教师和一群贫困孩子之间的支教故事,至今倪萍那句“千里迢迢”还在我脑中留有很深的印象。还有一部记不得名字的电影,一个本是被拐卖到山区里的年轻城市姑娘,在逃脱人贩子的路上逃到了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并在小山村里当起了老师,后来又离开村子的故事。这虽然不是像《天那边》和《美丽的大脚》一样的支教,但也给了我不少感触。这些在当时都给了我不小的触动和感动。现在想来,在那些贫困的山区,能留住几位支教的老师,这确是个令人心酸的严肃问题。我们在杂志上、报纸上、电影上、电视上看到过的那些颂歌,在生活中的现实实例又有多少?!

我们在歌颂这些支教事迹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向世人展示那些偏远山区的贫困处境,那些资源缺乏的孩子的困境,这在那些孩子的眼里看来,不知又是何种滋味,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只能让他们增加自卑感。处于生活优势的人,总是想靠着给予那些生活劣势的人各种帮助来展示他们的无私,歌颂他们的奉献,却不曾考虑那些他们给予的对象,只觉得授予已经是伟大,却不知那是另一种伤害。

王家卫早说过,天那边是还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却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异、阶级等级、圈子层次……这些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为同一片天吗?

天那边影评 篇8

——让我笑得合不拢嘴开始,哭得眼睛通红结束

3次影视俱乐部的课很快就过去了,每上一次课就隔一个月,我还真没上够,想多上几节呢。我在课上看了《楚门的世界》、《再见,列宁》、《低俗小说》,每个都各有特色。电影给我很大的震动,很有教育启发意义,引领我去思考一些问题。

这次写《天那边》的影评,我是分几次完成的。《天那边》是我很久以前就看过的电影,之所以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因为我想抓住灵感,而每次产生灵感的角度往往又是不同的。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我就想了这个办法。从网上download的文字固然或优美或犀利,见解固然精辟,然而那不是我的。我要把我的点点滴滴想法写出来。

这部影片由80后导演韩延执导。许晓萌是“校花”,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大山深处的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支教三个月。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去过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与电影海报上那种略显深沉的色调相反,导演的手法让我出乎意料,用“非常规”的手法让影片笼罩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之内。特别是村长带着我们的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

至少,影片中“江可可”这个角色离开山区之前的桥段,都充满了诙谐的元素。这个为表现城乡文化之间的隔阂所塑造的角色,是影片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之一。也是这个角色的存在,使影片的前半部分没有那种刻意塑造的矛盾。

江可可在火车上说了一句:哥们是为着爱情来的。“阳光男孩”江可可的小学和中学都在外国念的,就大学回来读,结果还中途退学了。江可可为了打电话能收到信号,爬上高高的梯子,等到终于有信号了,他脚下不稳,摔了下来,负伤了。江可可用自己负伤(虽然不是因公负伤)换来了他们能教一周的课。因为罗老师总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总不让他们教课。他有一句名言:足球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确实,这里的生活和从小“公子哥”般的生活反差太大了。

在大山里,吃的都是山野菜,江可可起初觉得很好吃,有营养还不长肉,他在城里都躲着大鱼大肉的,但是一段时间后,他总吃不到肉,受不了了,最后居然拿着菜刀追着抓鸡吃,罗老师说鸡是他用来给小屁股们换本子的,制止了他。后来最搞笑而辛酸的一幕是,他从鸡笼子里偷出一只鸡,刚高兴着,旁边一只大狗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结果可想而知,江可可被狗咬了。几个人抓住他,给他打狂犬疫苗,他大喊着,看上去很痛苦。邻村的傻子天天在池塘钓虾,他也去钓,连钓虾的王傻子都欺负他,把他一脚揣水里去了。江可可给孩子们讲笑话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跟他打扑克,他实在是无聊透顶了,在山里什么娱乐都没有。村里的人没看过电视,更别提足球和股票了。

插入语:我们现在吃的好,还挑拣,其实能填饱肚子就行了,人活着有时候不就一口气吗。江可可走的时候,说“我要回家,我想我爸妈„„今天谁也别想拦着我”。与开头他的信誓旦旦形成强烈反差。

顺着 《天那边》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用 1 /

3许老师的话说,罗老师其实就是个没当上兵的农村混混。但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校长,还是学校大厨、保姆等等,一个从5、6岁到16、17岁各各年龄段混合的班级里,共有18个学生。他每天要从小学教到高中,从拼音的a,b,c教到英文的a,b,c,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全能老师”全心的爱着这些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也为拥有这些孩子们而自豪和骄傲。但是,他毕竟只有山村里的初中水平,没有标准普通话教学没有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他用湖南方言教孩子们语文,听着他的蹩脚读音,我特别想笑,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春秀的父亲,耳朵被罗老师放鞭炮炸聋了,后来他去城里打工,听不见,活活被推土机推死了。因此感觉是自己害死了香秀的父亲,他必须对香秀负责,他不能让香秀跟他妹妹似的,在城里当小姐,她的妹妹因为警察来抓,而跳楼摔死了。他不能让香秀重蹈覆辙。所以他和许老师到城里把香秀赎了回来。

插入语:我想起了我们农村里,为了盖房子,有个人出去到建筑工地打工,结果被上面落下的建筑材料砸死了。这都是真事呀。建筑公司把它当做建筑事故处理了,赔了10万。但是一条人命仅仅值10万吗?那个人实在是命苦,没享受到好日子,就早早离去。我管他叫舅老爷,可是他只有四十多岁呀。农民的生存现状,怎么这么惨呢?当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城里的人们,有几个能理解这种处境呢?留给孩子们的出路,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罗老师为了修教室,上山背黄泥,遇到了泥石流,去世了。后来许老师就接替罗老师去小山村里当了教师,记者前来采访,问她今后的打算和感想,她什么都都不说,记者说那就照张相吧,我们回去也好交差。于是,小葫芦搬出一张椅子,孩子们把野花放在椅子上,许老师、孩子们和天堂里的罗老师一起照了这张刻骨铭心的照片。时至今日,看到这里,我还是泪如雨下,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插入语:我应该反省了。上大学,我看别的同学的学校住宿都是四人一间,就很羡慕,我抱怨过。但是看过这个片子后,我觉得自己太物质化了,很可耻。农村的人能住上就不错了。还有那些支教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多能吃苦呀。2010年美丽中国(一个支教项目)来师大招人的时候,曾经让我们学院05级的师兄陈*做过报告,他09年毕业后就去云南的初中支教半年,教地理、物理和音乐。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曾经在12·9大合唱的时候指导过我们发音技巧。他总是微笑着,那么和蔼可亲。自从知道他毕业后支教后,我对他更敬佩了。

前几年,支教大学生徐本禹成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支教的人很多,站上领奖台,他只是一个个例罢了,但是支教完了,他们依然回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支教岁月中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徐本禹,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年复一年,这些学校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青年,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是,这些孩子却没有办法如此迅速成长起来。

反映的问题:《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

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感想:我们国家太需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了,想到那些在偏远山村工作的老师,和希望工程的“大眼睛”,谁能不心酸呢?

写在最后的话

我想,电影和书本比起来,电影的影响范围更大,人们也更易接受,因为电影一般是消遣,而书是用来学习。电影有时候不能把书中的全部内涵拍出来,但是它的受众比书本更多。因为书不一定每人都会去看。所以一部好的电影要寓教于乐,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应该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达到这一目的,电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在两个学期的影视俱乐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说,感谢俱乐部让我从枯燥的理科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身心的放松。谢谢老师带给我的心灵的洗礼。

天那边观后感 选择 篇9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注定比我们艰辛。但是山果和铁牛,在艰辛的追梦过程中,他们依然坚强与乐观。他们以山里娃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大城市里什么都有,不缺吃不缺穿,只要学习就行。而我却还不知足,经常发脾气,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赌气争吵。我是一朵温室里的花,但不珍惜阳光和雨露;山果也是一朵花,但她是一朵野外的花,遭受着风风雨雨,但她仍然坚强、乐观。和她相比,我真的觉得很惭愧,这么好的条件,还觉得是理所应当,没有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

《篱笆那边》读后感1500字 篇10

一个惊喜地发现了篱笆那边有一棵草莓的孩子,心中充满想要采摘的欲望,“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明明是心中的渴望,却因为怕“脏了围裙”而犹豫;一句“草莓,真甜”,又把小孩子的天真可爱刻画得真实甜美。如果DearGod和自己一样是个孩子,他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呢?

似乎在大自然面前,狄金森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这首诗里跳跃着一颗单纯的童稚的心,那心跳跃着对“篱笆那边”鲜红欲滴的“草莓”的渴望。这极具诱惑力的“草莓”,在诗中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了,它已被诗人抽象为孩子追求的世间美好事物的象征。于是,世界也就在一瞬间浓缩成小的小的“草莓”。爬过那“篱笆”,“草莓”定会甜透所有的日子。

接下来的文字:“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却有别样味道,让人体味出你的渴望中,竟有一种叫着“怕”的东西,意外地阻止了你爬过篱笆。怕“脏了围裙”?怕“上帝”的苛责?那矮矮的“篱笆”也似乎突然间成了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它规范着你的行为,它抑制住你那缘于心灵深处的甜蜜的冲动。就象现实一样,追求个性的自由却不得不受着传统道德的束缚,追求事业的创新却不得不受着传统观念的禁锢。

然后,你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要是“上帝”也是一个“孩子”,他也会禁不住草莓的诱惑,也会想着爬过那“篱笆”,一亲“草莓”的芳泽?!但DearGod不是小朋友,他早失去了那只属于孩子的单纯的冲动。

你是否会因为“篱笆”的阻隔,轻易地放弃“草莓”的甜美呢?这是你留给世人参不透的问号。

上一篇: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办法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