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推荐2篇)

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 篇1

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俊杰

定州市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河北省培育的高标准中等城市和保定市打造的次中心城市。2008年以来,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全市围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中等城市”总目标,以“改旧城、提功能、建园区、保环境”为重点,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工业新城、生态文明城”三张名片,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一、进展与成效:加快“大变样”与加大财政增收、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一)中等城市框架渐具雏形。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到2020年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容纳38万人口。在市区北部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市区一体化发展,构筑“南文北工”中等城市发展格局。

(二)现代城市形象初步显现。突出加大“三改”力度,“城中村”在改占地360公顷,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4个危陋住宅改建工程完成拆迁4.74万平方米,新建小区一期工程竣工;完成5个旧小区改善工程。全市建成和在建22个高层住宅小区,国际酒店、综合商厦等一批现代设施建成投用,城市品位实现质的飞跃。

(三)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深入推进“蓝天行动”,力促实现4个100%(“十五小”企业取缔面100%、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100%、不达标燃煤锅炉整治面100%、秸秆禁烧覆盖面100%),2009年实现了“蓝天”要求达标。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市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69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燕赵杯”市容环境竞赛金奖。

(四)文化名城突显生命活力。发挥文化名城优势,投资23亿元,实施占地101公顷的河北文博园项目,其中一期工程占地17公顷,总投资3.3亿元,综合开发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古城门等文物资源,完成占地4公顷的宝塔广场拆迁任务。以此为基础,打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工业新城全面加快发展。抢抓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产业聚集区的机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园区延伸,2009年园区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突出加强与长安集团的深度合作,实施占地1000亩的新区扩能项目,2010年可形成年产40万辆整车产能,并跟进30万台发动机项目,逐步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华北汽车城。

二、做法与措施:用科学发展观统率全局,以“五个坚持”创新发展

第一,坚持规划为先,城市空间与区域布局通盘考虑,科学确定发展战略。始终把规划置于前沿性、战略性地位,以科学规划引领有序建设。在发展方向上,把定州置于大的区域范围深入研究,城市功能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冀中地区新兴的汽车、能源、煤化工产业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建设定位于经济、物流、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六大中心”。在战略布局上,摒弃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理念,确定“一城(中心城市)三区(产业园区)四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在规划体系上,围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绿地、水系、路网、景观整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和23个区片改造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村镇规划全部完成。

第二,坚持建设为基,完善功能与旧城改造同步实施,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在23个区片旧城改造中,将公用设施与住宅建设整体打包、捆绑招商、同步建设,到2010年完成改造任务的80%以上。筹资2.8亿元,高标准打通11条主干道,对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顼改造,形成“一环、六横、八纵”城市路网格局。投资1.45亿元,实施定深路拓宽改造及沙河特大桥工程、河龙线改线拓宽工程,改造乡村道路68条,以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投资2.14亿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总投资2.6亿元、-1-

日处理能力60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开工建设,2010年运行后承担周边5个市县的垃圾处理任务。在“新区”上求突破,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京郑高铁新定州站建设和京广铁路火车站改造,打造展示定州形象的窗口和繁荣商贸物流的新区。

第三,坚持特色为魂,打造亮点与全面整治统筹推进,突出彰显现代魅力。着眼古城文明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精心铸造精品,倾力培创特色。做强“古”的优势,加快河北文博园、中山公园、大宋众春园“三园”规划建设,其中中山公园“变废为宝”,在废弃窑坑上建成了占地182亩,集中山民俗、名人文化展示及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做大“绿”的品牌,居住区基本实现“出门见绿、500米见园”,建成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华北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做活“水”的文章,完成护城河清淤护砌工程,污水处理厂回水中用竣工后实现引水入市、蓄水造景。做优“新”的景观,投资6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制作“声光电”一体化的城市规划沙盘并建成规划展览馆,一批现代化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做美“面”的形象,以城市主要节点及主次干道为重点,完成景观整治17公里,实施“五拆”面积3万多平方米,腾出土地4.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绿地、休闲场所,城市现代魄力初步显现。

第四,坚持管理为枢,严格执法与全民参与有机结合,加快改善市容环境。强化“规划即法”和人本管理意识,探索建立“综合执法、部门联动、分级管理、全民参与”工作机制。综合执法,即组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按区域定岗定责,实行全天候监控、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即对重点时期、重点工作和清违拆违等重点工程,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合力攻坚。分级管理,即把重心向城区、社区下移,将城市环卫工作的“责权利、人财物”捆绑下放,推行承包式经营、机械化作业,城市主次干道实现全天保洁。全民参与,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从培养市民的城市意识入手,营造“我爱我城”的深厚气氛。

第五,坚持项目为重,城镇建设与产业聚集双轮驱动,强力打造发展引擎。坚持做城市就是做产业,做产业必须做项目,把规划目标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电厂、长安、旭阳、伊利四大企业二期工程相继开工或竣工,初步建成河北重要的能源基地、商务车生产出口基地、煤化工基地和液态奶生产基地。三大园区入驻企业50余家,引进资金逾50亿元,完成投资60多亿元。2009年实施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总投资2.99亿元的英利新能源综合利用、总投资2.4亿元的四方畜牧设备、总投资2.5亿元的风电铸件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铸造、钢网、雕塑、健身器材、规模养殖、生态观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小区蓬勃兴起。

三、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大变样”过程是理念创新的过程,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动力源”。推进“三年大变样”,需要务实和稳妥,更需要胆识和气魄,需要创新的理念作支撑。在发展理念上,通过组织规划报告会、外出考察、媒体宣传等形式,使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中等城市意识深入人心。在建设理念上,按照50年不落后的要求,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成建制开发、板块式改造、网格式建设的模式,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变。在工作理念上,敢于用超常的思维谋思路、以超常的举措抓落实。着眼解决项目占地难题,精心谋划唐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一举置换3万亩建设用地。

启示之二:“大变样”过程是依法建设的过程,必须始终把政府主导作为“基准点”。针对开发商主导易造成设计水平低、政策执行乱等问题,出台关于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拆迁办法、土地管理等文件,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坚持政府主导规划设计,“大变样”之初叫停一切新上建筑,暂时关闭土地市场,从严查处违法建筑,对已批项目重新审核,按照中等城市标准修订规划设计,城市开发步入有序轨道,城市建设向高层迈进。坚持政府主导土地收储,将近2平方公里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对15家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盘活800亩土地,全部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有效解决了城建占地难题。坚持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做到执行政策统一、补偿标准统一,确保了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启示之三:“大变样”过程是经营城市的过程,必须始终把市场运作作为“金钥匙”。近两

年,政府投入4.92亿元,保证了重点工程的实施,但与“大变样”的巨大资金需求仍有较大反差。为此,确定“政府定规划、业主搞开发、运作市场化”思路,加速城市土地、存量资产、无形资产的市场化配置。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吸引国内外近百个客商团队到定州考察洽谈,目前有30家房地产企业在定州开发建设,33家项目业主在定州投资兴业。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组建城建、交通、园区三大投融资平台,深化政银合作,唐河园区开发公司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4.6亿元;以1000亩国有土地作抵押的中信银行信贷项目运作良好。用开发的钱办公益的事,将公益设施与住宅开发捆绑建设,未花政府一分钱,未占农民一分田,建成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中山公园和两条城市道路。两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采取BOT或BOO方式,最大限度缓解了财政投入压力。

启示之四:“大变样”过程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必须始终把群众意愿作为“指南针”。坚持做城市就是做民生,规划遵从群众意愿,以“民生标准”为最高标准,坚持开门搞规划,组织规划人员进社区、进企业,并先后召开六次规划通报会,广泛征求社会各届意见,确保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拆迁保护群众利益,以动迁户生活、居住条件高于拆迁前为原则,广泛收集拆迁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依法、依理、依情”解开群众思想疙瘩,把群众应得的补偿款及时、足额给付,不仅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可贵的是没有因为拆迁引发一例上访。建设注重群众生活,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124套、600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和750套、6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启动实施,启动5个新民居示范工程。

定州市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实践与思考 篇2

涞水县民政局

我县现辖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一个县城社区建设办公室(含6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34万。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以来,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紧邻北京市的区位优势,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在去年基本完成地名标志和乡(镇)村地名标志设置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完成地名标志设置任务的通知精神,按照《地名标志》国家标准,我办对各类地名进行调查,对部分标志进行了更新设置完善,到10月底,共筹集设标经费26万元,重新设置县城街路牌71块,巷牌130块,居民户牌2720块,使我县城乡地名标志设置更加完善。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能,领导重视支持成为地名设标工作的坚强后盾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设置城乡标准地名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美化环境,树立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方便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今年初,我们认真贯彻全省地名边界工作会议精神,在去年完成设标的基础上,把完善城乡地名标志设置作为工作重点,局长张成同志主动向县政

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与基层民政工作的同等重要性,要求各乡镇民政办公室按照地名标志设置要求,对辖区内各村的标志设置进行重新摸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会议召开后,各乡镇民政办公室在县地名办的指导下,对各地的标志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通过三个月的努力,目前,全县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地名标准设置任务,居民户牌上墙率98﹪,修复村名标志4个。二是随县城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深入,部分老街道进行拓宽扩建,原县城街路标牌陈旧,与整齐的街道不匹配,我局按照《地名标志》国家标准要求,重新设计街路标牌,并将多种街路牌样式提交地名委员会研究确定,目前,县城街路牌71块已全部制作安装,新的街路牌美观醒目,牢固,指示功能明确,设置数量合理,增强了县城的城市服务功能。三是对部分县城地名进行了命名更名,随城市的发展,部分街路需进行命名更名,我局依照《地名管理办法》,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征名,并经资深学者和地名委员会顾问研究,使我县县城街路名称更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今年完成两条路的更名,一条高速引线道路命名工作。

三、拓宽渠道,筹措经费,为完成地名标志工作提供保障

经费保障是做好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关键,因我县为省级贫困县,经费保障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薄弱环节,困难重重,任务艰巨,我局针对工作面临的困难形势,认真领会上级关于地名标志设置经费的文件精神,借鉴外地工作经验,认真分析县情,我县地名标志设置经费主要以“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收费为

名的承建单位,从速办理相关手续,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好评,通过此举,为我县地名管理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提高了民政部门管理地名的影响力。

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我县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社会交往,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我县地名工作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发挥攻难克坚,敢于争先的精神,不断完善我县地名标志设置,更好的为建设和谐涞水做出不懈的努力。

上一篇:立夏节气如何养生下一篇:龙溪镇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