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小学生数学报(精选12篇)
《小学生数学报》二年级一版约稿
一、版面功能
二年级一版围绕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意在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蕴含数学智慧、思想、方法、知识的科普文章、科普图画、数学小论文,让学生在阅读之后,体味多彩数学,感悟数学之用、数学之美、数学之实,帮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文章主题与数学相关,读后能让小读者有所感,有所悟,体现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以图文叙事为主。
二、版面栏目
活动现场报道 围绕二年级的数学综合实践,图文并茂地记录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学生参与状况,激发读者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乐趣。600字左右,配3张现场照片。
校园之星
宣传学校或班级的数学之星、数学爱好者,从学习态度、思维习惯、在校表现、成绩、乐于助人等方面进行介绍,附加教师点评。350字左右,附带学生照片,不限年级。
名师导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习惯、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或者结合某一知识点给予点评、指导,简明扼要,重在有效。300字左右,附带名师照片及介绍。
和你谈心 重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结合二年级学生生活学习中困惑、问题,进行阐述和解答。一个问题,一个解答,提出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培养。课堂魅影
教师收集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思考、妙语连珠,记录精彩课堂,珍藏智慧课堂瞬间。
麦斯新闻台 介绍和数学相关的新闻,用数学的知识、思维、方法注解新闻,向读者剖析新闻背后的数学。
大人物小故事 通过数学家、科学家的成长励志小故事,激发小朋友热爱科学的志向和爱好数学的兴趣。
数学眼光 点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图形、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应用,拓展读者的知识视野。
数学小论文 小朋友发表的学习数学的小窍门、小发现以及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身边的数学小故事。400左右,附加作者生活照照片、老师点评等。
美丽图世界 从美丽的图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感受数学美。看图说数学 照片、图画中点出数学的内容,蕴含的数学的道理、思想等。以图片为素材,介绍与图片相关的数学知识。
亲子一起做 刊发亲子数学活动,重视家庭数学教育、家庭数学阅读。
智慧一点通 发表学生学习数学的小窍门、小发现以及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教师的学法指导、经验介绍等。
联系电话:025-86275789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主宰课堂,搞“满堂灌”,而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因为动手、动脑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认识“7”这个数时,可先让学生用7根火柴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然后提问:“7”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合起来的?请大家用火柴摆一摆,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他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很快就认识了组成“7”的两个数、三个数等。小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组合都有,这为他们学习计算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接受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另外,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怎样有目标地吸引其注意力,引起观察兴趣呢?如在教学“位置”时,一面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看电影,一面出示电影院的主题图。先让学生全面地看一看,再一排一排地看,得出每一排的座号都一样。然后只看其中的一排,用教鞭指着,从中间向两边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座号小,越往两边座号越大;左边双号,右边单号。这样,就为后续的活动“找座位”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又如活动课“小小商店”,主题图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按照提示牌把图分成三部分来观察: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在后面的购物环节中,找东西、看价格,他们就可以根据物品的所属类来寻找,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有条理地、轻松地来解决问题。
三、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数学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同一个概念。如教学“找规律”时,按规律填空:32、34、36……40……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教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列的规律。刚开始,有的学生说:“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还有的说:“前面的数加上2就得到后面的数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初,他们说得不简洁,但能说出、能准确地描述就可以了。最后,再规范语言,这组数列的规律也可以用“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来描述,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完“找规律”后,我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第二天,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找的多。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有的说:“看书时,从左往右看,看完一行,再从左往右看下一行,一直重复下去;”还有的说:“我妈妈单位安排值班,第一天是我妈妈,第二天是王爷爷,第三天是李阿姨,第四天是赵叔叔。他们是4人一组,一直循环下去……”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
一、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是玩味的、竞赛的、充分“说”的作业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会很长,绝大部分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天性好玩。而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孩子之间的比赛相当感兴趣,老师或家长一句夸奖的话都能让他们高兴半天。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作业。
1.玩味型作业
儿童天性好玩,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味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业时,老师可让学生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布置“前后、左右”的作业时,可设计: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己前后、左右有些什么;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业时,可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玩凑数游戏。
2.竞赛型作业
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可设计让同桌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比赛,看谁能把乘法口诀变换形式背下来,并且背得又准又快。在比赛中,两者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价,最后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使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说”型作业
“说”相对于计算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可布置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体有几个,数一数生活中他们喜欢的物体有几个。学生对于这种作业的形式会很喜欢,而且兴趣会很浓,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有关数学的趣事讲给朋友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培养了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应该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作用
1.发挥学校的作用,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的热情中
去年十月,我校2~6年级举办了“数学小报”设计比赛,全校学生都精心准备和积极参与。学生的小报在题目上设计新颖,很有童趣,如:“数学天地”“趣味数学”“数学直通车”……在内容上,丰富多样,如:“数学故事”“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考考你”“数学家的故事”……另外,学生的小报结构形式合理,排版新颖,色彩搭配十分协调,并且还大胆创新,把每张小报都装饰得非常漂亮!学生可以将平时搜集的信息、资料编成一张手抄报。这样学生在编数学小报的过程,通过大量自觉的阅读、收集、思考、分析等系列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发挥社会的作用,即让孩子将数学融入生活中
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作用,而在这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统计傍晚时,凤凰西街与汉北路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写一个调查报告。其中有些学生写信给镇长,建议政府拓宽两旁的街道;有人建议在这里装上红绿灯,这样会更加安全;还有人建议在这里建造一座立交桥,既美观又安全……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发挥家庭的作用,即充分调到家长的作用
在上面两位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如果能调动家长的作业,一定能够事半功倍。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在老师与家长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布置口算练习册的作业可以要求家长在身边督促孩子一定要读3遍,鉴于确定是否读过,可以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等孩子习惯养成之后,家长可以放手让自己去完成作业。而每天的作业老师与家长一定要交流配合好,这样才能使作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总之,低年级数学口头作业不仅仅要关注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热情,让孩子愿意且爱上作业,而这些不单单靠一方面力量就可以办到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口头作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摆设,它应该是一种孩子课堂学习的延伸。当然,口头作业布置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王建平.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2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10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钟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第一周2、位置 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第三至五周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图形
(一)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第八至十三周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四周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第十五周7、认识钟表 2课时 第十六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一、我会认真填空。
1、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把数字写在下面对应的( )里吧。
1,3,6,5,2,4
( ) ,( ), ( ) ,( ) ,( ) ,( )
2、找规律填数。
1,3,5,(),()
3、比一比。
7比5多 ( );1比5少( )。
4、下面的数能分成几和几。
7 分成4 和() 8分成()和1 10分成()和()
5、在()里填上“”、“”或“=”。
9()10 11()10 12()8+320-10()10 10+8()15 3+9()19-7
6、 8前面的.数是( ),8后面的数是( ),8比9少( )。
7、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个十是( )。
8、我们排队去参观动物园。小丽排第8,我排第16。小丽和我之间有( )人。
二、要认真计算哦。
1、口算。
3-1= 5-0= 1+1= 8-5= 4-3= 3+2= 5-3= 3+6= 9-5= 6+5=
2、混合计算。
1+8+3= 4+9+1= 9-1-6= 6+0+4= 3+9-2= 4+8-10=
三、我能解决问题。
1、停车场开走了7辆 ,还剩8辆 。停车场原来有多少辆 ?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教学工作也落下了序幕,作为一名在教学前线的教师,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首先,要融事实情景于教学。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例如第一单元,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建立了从1到10的数字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
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 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把学习与生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其次,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工作,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第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做好数学的辅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存在着差异,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学生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教育工作,对我所献身的事业保持着激情,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的工作和学习,以达到教育前线工作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常规,就显得有些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应做到:
第一,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你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很不守纪律,在班上乱跑、乱叫,所以只有把纪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第二,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提,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也可以采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们班的叶周一鸣,个头小,上课总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动,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举手随口回答问题,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现在终于有点成效了。
第三,让他们养成上课看黑板的习惯,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识,以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 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 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 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 “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 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 × × × 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 × × × 同学真爱动脑筋; 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2.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 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 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 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 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个得13个。第二层次: 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 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 + 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加4,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是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地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地" 聚沙成塔" ,更需要教师能坚持激励,不断加强引导,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教学教学;小学数学;生活数学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就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教学开式应多样化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由于年龄特征,数学都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及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以及动手操作数一数,摆一摆。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的把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2-8=4、15-7=8……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知,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
“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呢?我们要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当上到“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本身孩子对图形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就如《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7(2个摇绳的,7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5,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5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5个小女孩,共有9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颗星。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再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
2011-2012上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我本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品尝了成长的苦与乐。回过头,我终于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原来收获颇丰。一年来,我担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美术课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我力求在平时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爱师范文整理
一、思想道德方面: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思想要求上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热心帮助同事,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能够明确教育目的,端正教学态度,勤奋刻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由于我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学生,因此需要学习的新东西有很多,所以我经常上网看一些与教学、学生管理有关的资料,也经常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肯定。爱师范文整理
二、教学方面:
一年来,我能够积极参加县教委、联校、中心、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且做到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同时根据学校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看教参,虚心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定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众所周知,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每节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每天精心设计作业,除了写的作业,我还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爱师范文整理
三.辅导学困生方面:
因为今年的一年级学生,有的根本没有上过幼儿园,各人的基础不一样,针对这个情况,开学初,我就制定了本学期的辅差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学生进行辅导,辅导时做到耐心讲解,不会写的学生我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进步。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学习情况,使家长及时了解到信息,以便孩子放假在家里对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他们,多关注,多关爱。爱师范文整理
四、个人学习:
我知道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方面,所以我非常珍惜向各位老师请教和学习的机会。我能够认真准备并完成每学期必上的公开课,因为这是自我锻炼的一次很好的机会。在评课时,我能虚心接受各位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并总结出来落实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之中。我还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同时我不断给自己充电。爱师范文整理
五.困惑之处:
.由于学生的不稳定,造成了一上一年级好学生转走的现象比较重,面对留下来的学生,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懒散,无毅力。如何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今后较难的一个问题。爱师范文整理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学困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学生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6、逐步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2-3 教学目标:直观认识新有计数单位“十万”,感受大数的意义。
通过拔数、数数的过程,认识“万位”与“十万位”的位置关系,体会位值概念。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一万和十万究竟有多大,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59一个一个的数到77。2)从350一十一十的数到430 3)从3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4)从3000一千一千的数到10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认一认
师用幻灯片演示计数单位模型。一个方格模型是多少?
演示并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图中有多少?
一万一万的数,九万再添一万是多少?十万。即10个“万”是一万。2,拨一拨,数一数
请学生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
一个一个的数,从一万零三数到一万零一十,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六数到十万; 一千一千的数,从四万八千数到五万三千; 一万一万的数,从七万数到十万。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拨的,怎样数的?
在拐点数你是怎么做的?感受“满十进1”的道理。3,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十万呢?
利用书上的两个实例感受一万和十万有多大。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一万和十万有多大吗?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的1题数数
2、“练一练”的2、3题拨一拨,读一读。
3、“练一练”的4题感受十万张纸有多高。
四、作业
从电视、报纸、网络上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做好记录,以备交流。
五、板书设计
数一数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3-01
人们习惯地认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最容易,不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吗?没什么好学的,其实不然。一年级是人生系统学习的开始,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将影响人的一生,一年级学生对校园内的情况还不了解,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强化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创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有好的开端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用导语去粘住学生的心,从上课的开始,就要使学生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第一册“6”的认识时,我在计数器上依次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边拨边让学生读数,拨完,问:“5比4多几?”学生说:“多1”。教师接过学生话说:“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宣布本节课课题,并板书“6”,这样按操作的顺序一问一答,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转化为良好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常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运用到数学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了4只小白兔,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4”,又贴上1只,问:“又跑来几只?”学生回答后,板书“1”,一共有几只兔子?(同时在兔子的外面画一个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边指图边问:“4+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图略)。从上面的图清楚地看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图画的辅助诱导,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随着小学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际操作活动以它具体的形象性,易于激发兴趣,特别是新课程教材中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于整套教材,更体现了动手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做游戏,小强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小强的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9个)小朋友做游戏?先让学生通过摆具:△△△△△☆△△△△。“☆”表示小强,“△”表示做游戏的其它小朋友。通过操作,学生知道这一队一共有10人,接着把这一题改一下,一共有10个小朋友做游戏,从前数小强第6,从后数小强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小强排第5。
四、编制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的表述往往比较抽象和单调,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等用于数学,这样不仅学生便于掌握,而且使学生富有情趣。例如:在学完10个数字后,编了如下一首儿歌,并配有动作,教给学生进行演唱。1像小棒斜着放(小朋友拍手);2像小鸭脖子长(双手扶颈头向上仰);3像耳朵多个弯(左手轻拉耳朵,斜着点头);4像红旗举得高(右手握拳念到“举得高”时向上伸);5像秤钩多一横(右手食指书写5字,念到“多一横”时向右画一横);6像哨子嘟嘟吹(左手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成圈像6字,放到嘴边“嘟嘟吹”);7像锄头肩上扛(作扛锄姿式,脚踏一二一);8像小圈连大圈(右手食指书写8);9像小网捉害虫(作握小网姿式,念“捉害虫“时晃三下);10像小棒右边多个0(左手食指伸直作1,右邊拇指与食指弯曲作0,念“0”时两手靠近)。
五、利用童话、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不少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兴致平淡。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因此,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童话激趣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学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上,出示了以下练习: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家都有一个信箱,小猴子是邮递员,可是这个星期小猴子生病了,同学们都来当一次“邮递员”替小猴子把“信”投到“各家各户”。边说边把“信箱”摆在讲桌上:小兔子家的信箱(9)、小狗家的信箱(8)、小猪家的信箱(10)、小马家的信箱(7)。接着教师把带有算术题的“信”发给全班每位学生。让每个同学帮小猴子投一封信,它们该投到谁家呢?(要求:信上的算术题得数几就投进谁的家)。这样,通过小小邮递员的游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兴趣盎然。
六、采用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都争强好胜,荣誉感较强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两人比赛、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的形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夺红旗”比赛,让全班同学,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术,让学生说答案,给每个组分有必答题,还有两个组同学之间的抢答题。不言而喻,比赛产生巨大的激励性,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多向化分析,让数学概念从模糊到清晰
一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意象的建立,就是自己对数学素材中本质属性的内化过程。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概念进行多向化的分析,突出概念的本质,让模糊的概念意象变得清晰。
1.突出原型,形成正确的概念意象
教师在学生接触数学概念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在初期建立正确的概念意象。例如,学生在认识物体时,关于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首先出示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各种形状的纸箱、杯子等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分类,从而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认识不同的物体。从经验出发,利用生动的生活形象形成概念意向。
2.突破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最后抽象到精炼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以一年级认识物体为例,当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时,教师适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教具,通过教具的展示,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概念意向变得更精炼。最后,出示四种物体的立体图,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突破生活中的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向。
3.变式的设计,形成深刻的概念意象
对付错误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面对错误与所学科学之间的矛盾。受生活经验和例子的影响,学生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的特性或已有经验当成概念。因此,这样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片面性,例如,学生在学习20 以内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了等号在右边,学生形成这种定势思维后,当把等号换到左边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在教学中,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变换等式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等式的形式。
二、多元化表征,让数学概念从朴素到精致
数学概念往往有很多种表征的方式。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表征方式,丰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概念表象变得更精致。
1.结合年龄特点,强化概念意向
数学概念的形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形成概念意象时,结合实物表征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有具体而形象的落脚点。
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在让学生理解“加”和“一共”这一概念时,老师先拿出10根小棒,再拿出5根,让学生看老师拿小棒的过程,并用“。”这样完整的句子描述前因后果,由学生动手拿小棒,边学习边用完整的话描述,从而强化“加法”的概念。
2.丰富表征方式,精化概念意象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意象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模糊的概念意象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障碍,所以,要让学生对概念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丰富表征方式,使概念意象精准化。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到各种物体的教具,到课件出示的物体的立体图像,就是从实物表征到模型表征再到图像表征的过程,通过多层次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形成精准的概念意象。
3.注重知识的关联,活化概念意向
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表征,让学生能根据需要在不同表征下灵活转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多维度联系,让数学概念从骨感到丰满
形成初步的概念表征只是数学概念学习的第一步,建立起完善的概念体系是学生后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维度、多元化的概念学习,形成概念意象的基底。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慢慢地让数学概念从骨感走到丰满。
如,认识物体是小学生关于“空间与图像”的第一课,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不同物体的特征,可以为后面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概念意象不断强化和完善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概念意象建立对概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在概念意象建立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意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一年级上小学生数学报】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0-0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期末检测试卷11-0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习题06-06
小学六年级上数学期末06-0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教案12-03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老师评语06-23
文具一年级上数学09-2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6-0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2-0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教学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