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技术研究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间件技术研究(推荐8篇)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1

中间件技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要在互联网这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中构建应用程序。许多计算机专家认为,将整个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是相当困难甚至难以实现的。当然,对于具体的应用领域,具体的网络区域,用中间件技术将其中的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还是相当有前景的。目前方兴未艾的网格(GRID)技术实质上即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中间件系统,可同时运用网络中所有的CPU、存储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资源,用户通过PC、手机或PDA,可从互联网上获取来自全球的资源,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虚拟的、强大的计算平台。网格的重要特征是对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包括:(1)计算资源。启动程序,监测、控制进程运行;对分配给进程的资源的管理机制;查询功能,确定硬、软件状态、相关负载信息和队列状态等。(2)存储资源。上载、下载文件;对分配给数据传输的资源(空间、磁盘带宽、网络带宽、CPU)的管理机制,确定可用空间、带宽使用率等相关负载信息。(3)网络资源。提供控制分配给网络传输的资源的管理机制;查询网络状态和负载的功能。(4)代码库。管理源码和目标码的机制。另外,网格系统还应包括:①网格特有事务所需要的通信和认证协议,通信协议允许资源之间交换数据,功能包括传输、寻径和名字服务。建立在通信协议之上的认证协议为确认用户和资源的身份提供加密安全机制。②管理一组相关联的资源集合,并负责资源集合之间的交互,包括:目录服务、合作分配资源任务调度服务、监控诊断服务、数据复制服务、支持网格的编程、软件发现服务、团体授权服务等。

4.2面向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问题可以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①用户移动。无论用户处在什么位置,都能为其提供一致的工作环境,包括用户的配置信息和他所“订阅”的服务。②终端移动。使终端设备无论在任何接入点接入网络,都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底层网络对终端设备是透明的。③服务移动。当前,越来越多的服务依赖于移动的资源,甚至服务本身就处在不断移动中,必须保证用户及其终端设备可以随时找到这些服务。据此,移动计算需要一个基础设施将合适的协议、机制、工具集成起来,提供上述三方面的功能。移动中间件正是这样一种基础软件。它随时对移动用户和终端进行跟踪和重定位,保证移动实体的相互通信,克服系统的异构性,并且为开放的网络环境提供安全性。随着网络带宽不断增大,人们对移动设备的服务质量问题的顾虑渐渐打消,而使用移动设备的方便性日益突出。人们要求各种服务都可以在移动的情况下(包括上述三种情况)获得。因而移动中间件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泛化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是移动计算的极至,指从大型机、PC、到PDA以至安装有处理器的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协调工作。显然,在这个领域,中间件面临更为复杂的异构环境以及无线通信和动态配置的挑战。

4.3面向服务质量

传统的单一系统,如大型主机、容错系统等,依赖昂贵的配置与设计来实现高可用性,而高可用中间件主要是在软件层面利用系统的冗余部件(比如机群系统有大量这样的部件)为用户提供高可用功能。这有三个方面的优势:成本低、可扩展性好、更加灵活方便。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还有必要在中间件中增加保证QOS的协议(在CORBA中已经有这样的协议)以实现数据的备份以及各种各样的容错功能。另外,还要保证此方法的响应时间尽可能的快(这里泛指用户响应时间以及切换时间等一切影响服务质量的时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网络提供的服务,这就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低劣的服务是没有市场的。高可用中间件、容错中间件在这一背景下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4.4各种技术的发展对中间件技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中间件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各种异构系统中的资源,使其协调工作。因此,各种异构系统中各种技术的发展都会或者为中间件系统的开发提供便利,或者设置障碍。WebService技术就是在XML语言、异步通信机制、以及基于内容的消息传递机制等各种技术发展基础之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又例如,当前移动代理(MobileAgent)技术在中间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以及涉及到移动计算和泛化计算的中间件的设计。移动代码和移动代理技术可以提高分布式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2

一、中间件技术的概念

为解决分布异构问题, 人们提出了中间件 (middleware) 的概念。中间件是位于平台 (硬件和操作系统) 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 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

中间件是处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 是独立于硬件或数据库厂商的一类软件, 是客户方与服务方之间的连接件, 是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的中间产品。应该说, 中间件技术是伴随网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面向对象的技术。以前的计算机系统多是单机系统, 多个用户是通过联机终端来访问的, 没有网络的概念。网络出现后, 产生了Client/Sewer的计算服务模式, 多个客户端可以共享数据库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等等。随着网络的更进一步发展, 许多软件需要在不同厂家的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异构环境下运行, 应用的规模也从局域网发展到广域网。在这种情况下, Client/Server模式的局限性也就暴露出来了, 于是中间件应运而生。中间件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通用服务,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屏蔽网络硬件平台的差异性和操作系统与网络协议的异构性, 使应用软件能够比较平滑地运行于不同平台上。同时中间件在负载平衡、连接管理和调度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使企业级应用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满足了关键业务的需求。

二、中间件特点及优势

通常意义下, 中间件应具备以下的一些特点: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平台;支持分布式计算, 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功能;支持标准的协议;支持标准的接口。

程序员通过调用中间件提供的大量API, 实现异构环境的通讯, 从而屏蔽异构系统中复杂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中间件提供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服务, 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由于标准接口对于可移植性和标准协议对于互操作性的重要性, 中间件已成为许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部分。对于应用软件开发, 中间件远比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更为重要, 中间件提供的程序接口定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 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 只要将中间件升级更新, 并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 应用软件几乎不需任何修改, 从而保护了企业在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重大投资。

中间件在分布式的客户和服务之间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如事务管理、负载均衡, 以及基于Web的计算等。同时中间件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一个由不同硬件构成的分布式处理环境的复杂性, 所以它的出现正日益引起用户的关注。

三、中间件的分类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中间件技术也已经日渐成熟, 并且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间件产品。宏观上, 从中间件所起的作用上看可以分为三大类:

数据类 (Data Integration) :用于数据的存取、利用和增值, 此类中间件用于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

处理类 (Process Integration) :把分布在网络结点上的各个应用或处理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的分布式应用。

分布式构件类 (Distributed Components) :支持构件式应用, 后者是未来应用的发展方向。

按照IDC的分类方法, 中间件可分为六类:

1. 终端仿真/屏幕转换。用以实现客户机图形用户接口与已有的字符接口方式的服务器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

2. 数据访问中间件。为了建立数据应用资源互操作的模式, 对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库实现联接或文件系统实现联接的中间件。

3.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通过这种远程过程调用机制, 程序员编写客户方的应用, 需要时可以调用位于远端服务器上的过程。

4. 消息中间件。用来屏蔽掉各种平台及协议之间的特性, 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协同。

5. 交易中间件。在分布、异构环境下提供保证交易完整性和数据完整性的一种环境平台。

6. 对象中间件。在分布、异构的网络计算环境中, 可以将各种分布对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完成系统的快速集成, 实现对象重用。

四、主流中间件技术平台

当前主流的分布计算技术平台, 主要有OMG的CORBA、Sun的J2EE和Microsoft DNA 2000。它们都是支持服务器端中间件技术开发的平台, 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1. OMG的CORBA。CORBA分布计算技术是OMG组织基于众多开放系统平台厂商提交的分布对象互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的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规范。CORBA分布计算技术, 是由绝大多数分布计算平台厂商所支持和遵循的系统规范技术, 具有模型完整、先进, 独立于系统平台和开发语言被支持程度广泛的特点, 已逐渐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COBRA标准主要分为3个层次:对象请求代理、公共对象服务和公共设施。CORBA的特点是大而全, 互操作性和开放性非常好。CORBA的缺点是庞大而复杂, 并且技术和标准的更新相对较慢。

2. Sun的J2EE。为了推动基于Java的服务器端应用开发, Sun于是在1999年底推出了Java2技术及相关的J2EE规范, J2EE的目标是:提供平台无关的、可移植的、支持并发访问和安全的, 完全基于Java的开发服务器端中间件的标准。

在J2EE中, Sun给出了完整的基于Java语言开发面向企业分布应用规范, 其中, 在分布式互操作协议上, J2EE同时支持RMI和IIOP, 而在服务器端分布式应用的构造形式, 则包括了Java Servlet、JSP (Java Server page) 、EJB等多种形式, 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需求, 而且Java应用程序具有'Write once, run anywhere"的特性, 使得J2EE技术在发布计算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EJB是Sun推出的基于Java的服务器端构件规范J2EE的一部分, 自从J2EE推出之后, 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已经成为应用服务器端的标准技术。Sun EJB技术是在Java Bean本地构件基础上, 发展的面向服务器端分布应用构件技术。它基于Java语言, 提供了基于Java二进制字节代码的重用方式。EJB给出了系统的服务器端分布构件规范, 这包括了构件、构件容器的接口规范, 以及构件打包、构件配置等的标准规范内容。EJB技术的推出, 使得用Java基于构件方法开发服务器端分布式应用成为可能。从企业应用多层结构的角度EJB是业务逻辑层的中间件技术, 与Java Beans不同, 它提供了事务处理的能力, 自从三层结构提出以后, 中间层, 也就是业务逻辑层, 是处理事务的核心, 从数据存储层分离, 取代了存储层的大部分地位。从分布式计算的角度, EJB像CORBA一样, 提供了分布式技术的基础。提供了对象之间的通讯手段。

J2EE的优点是, 服务器市场的主流还是大型机和UNl X平台, 这意味着以Java开发构件, 能够做到"Write once, run anywhere”, 开发的应用可以配置到包括Windows平台在内的任何服务器端环境中去。

3.Microsoft DNA 2000。Microsoft DNA 2000 (Distributed inter Net App|ications) 是Microsoft在推出Windows2000系列操作系统平台基础上, 在扩展了分布计算模型, 以及改造Back Office系列服务器端分布计算产品后发布的新的分布计算体系结构和规范。

在服务器端, DNA 2000提供了ASP、COM、Cluster等的应用支持。目前, DNA 2000在技术结构上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一方面, 由于Microsoft是操作系统平台厂商, 因此DNA 2000技术得到了底层操作系统平台的强大支持;另一方面, 由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广泛, 支持该系统平台的应用开发厂商数目众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DNA 2000得到了众多应用开发商的采用和支持。

DNA 2000融合了当今最先进的分布计算理论和思想, 如事务处理、可伸缩性、异步消息队列、集群等内容。DNA使得开发可以基于Microsoft平台的服务器构件应用, 其中, 如数据库事务服务、异步通讯服务和安全服务等, 都由底层的分布对象系统提供。

但是它的不足是依赖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平台, 因而在其他开发系统平台 (如Unix、Linux) 上不能发挥作用。

五、中间件技术发展趋势

实用化已成为中间件技术发展重要趋势。中间件技术发展的动向是更加适应应用系统的要求, 贴近应用, 与应用的发展同步。

底层中间件持续走稳, 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高层中间件成为市场新宠, 在单一或基础应用系统已经逐渐成熟的领域, 新的应用热点就是对应用系统的整合, 并进而实现决策分析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新的建设项目, 使企业能够进一步挖掘信息和对外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1. 技术发展趋势。

与软件构件技术紧密结合, 支持现代软件开发方式, 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已有的构件技术包括J2EE、CORBA、.NET等。

中间件的开发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开源技术, 例如Apache、Open SSL、Linux、Eclipse、Jboss、Tomcat等。

提供对移动计算等多种设备的支持, 提出新的基于协调技术的软件协同模式。

原先的消息称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已经成为标准的应用服务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并逐步向操作系统内核延伸。

应用服务器、门户、数据集成、Web服务、EAI厂商不断将中间件的功能扩充到他们的产品中。微软.NET和GXA (Global XML Architecture) 将不断占领非JAVA的中间件空间。

2. 应用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垂直应用领域将采用中间件技术来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设计, 包括消息、交易、安全等, 以缩短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

面向应用领域解决名字服务、安全控制、并发控制、负载均衡、可靠性保障、效率保证等方面的问题, 以适应企业级的应用环境, 简化应用开发。不断提供基于不同平台的丰富开发接口, 支持面向领域开发环境和领域应用标准。

集成化中间件产品将大行其道:覆盖企业级应用设计、开发、集成、部署、运行和管理的集成化中间件产品 (Killer App) 将会出现。目前, MDA技术已经为中间件设计开发平台与运行平台的整合准备了方法学基础, IBM和Borland等公司已经开始在其中间件产品中开始集成MDA工具, 从而中间件将为信息系统的资源层、业务逻辑层、展现层提供全面的支持, 同时, 中间件也将演变成网络应用全生命周期支持工具。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将成为主流:随着中间件作为网络应用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双重支撑平台地位的确立, 中间件产品研发重点将从运行平台逐渐向开发平台转移的, 软件构件库管理平台将受到进一步关注。各个层面的构件资源将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独立的构件交易商将会出现, CBSD将成为软件开发主流。

随着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的应用推广, 商业智能产品将有一个新的回归热潮。商业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和XML、CWM等标准进行融合, 将有可能在商业智能领域出现新型的中间件产品, 其主要作用是对大量信息资产进行有效的定位检索和维护管理, 并挖掘信息资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绍方:深入掌握J2EE编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韦乐平:CORBA系统结构、原理与规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3]董丽李京华王克宏:基于CORBA的Web计算体系的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年9月, 82-85

[4]王振宇:上野人.CORBA:全面的分布式对象计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9;

[5]王建新杨世凤王春梅史永江童官军:中间件技术[J]电气传动, 2006, (04)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3

IPTV的中间件作为在IPTV业务发展中长期的热点问题,一直受到各方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实际业务推广过程中,已经在自己的业务辖区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适合自身的中间件总体设想;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关于IPTV中间件的标准化研究也已经进入审查阶段。国内多个厂商的中间件设计方案也都在不同场合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就是业界始终难以就IPTV中间件的定位和框架结构达成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我们在先前的文章中介绍过,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出现的海外中间件产品的主要有NDS、宽讯、PCCW、微软等厂家的产品,国内中间件产品主要有深圳茁壮等公司的产品。国内市场上现有的中间件产品分别是针对系统的完整业务实现、系统的增值业务开发、机顶盒产品设计开发等不同目标设计的,由于缺少足够的应用规模,目前中国市场上中间件产品之间差异性明显,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IPTV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没有达到足够水平,产业链各方还缺乏足够的现实驱动力来尽快着手解决与产业链开放有关的问题。并且,形成统一和开放的中间件技术架构,将直接影响到目前在产业链中占优势地位的部门利益,因此一些单位并不急于在短期内投入更多的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现阶段还属于功能的简单扩展

从目前各方已经取得的进展来看,现阶段各方关注最多的是在现有的机顶盒开发中间件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出一些新的功能,使之能够实现完成IPTV机顶盒所有业务需要的目标。

现有的机顶盒开发中间件软件,原先是为了简化机顶盒开发过程而设计的,通常指位于IPTV电视机顶盒内部实时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部分。它以一组支持IPTV业务功能的标准程序接口(API)的形式存在;开发该类中间件软件的厂商,一般会根据几种典型的机顶盒硬件结构同时开发相应的下层接口。当机顶盒生产商采购了这种中间件软件后,就可以不用过多考虑不同的终端硬件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性而直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想要的产品,以较低的开发成本尽快实现新功能和新应用的开发。功能扩展后的中间件,可以实现加密,内容保护功能,提供可重复编辑的EPG界面,实现和更多流媒体服务器的互通;有些中间件软件还和专用的芯片组相结合,除了为IPTV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集成各类网络服务、在线娱乐服务和应用程序等功能。

应该说,这些功能的扩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明确中间件在系统中的定位问题,也没有澄清IPTV机顶盒中间件的框架结构到底如何。目前做的很多工作,还不能达到原先我们在2007年初给IPTV中间件技术研究设定的期望值,只是解决了原先存在一些局部性问题。IPTV中间件技术的发展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还将是一个渐进过程。标准研究中对IPTV中间件的定位和规范

未来IPTV机顶盒中间件究竟应该集成多少功能,定位如何,还在不断研究之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目前的研究成果对IPTV机顶盒中间件给出了一个定位:其是向上给应用层提供API接口,向下提供可移植层接口,核心部分包含若干基本模块的功能是中间件的各功能块;

按照这个描述,整个中间件应划分为三层:

★资源抽象层(Resource Abstrac-tion Layer:RAI),使中间件能在一些可选择性的平台上运行,比如服务器、机顶盒和PC客户端等。资源抽象层必须提供一系列可移植层接口功能。

★中间件服务层(service Layer)是中间件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由中间件内核,在IPTV架构中支持IPTV商务过程和工作流的一系列业务引擎构成。它能提供一些基本的业务如流媒体服务器、EPG及互联网接人等。

★API接口层(API Layer)提供一系列的API接口,为业务提供商和第三方服务开发商为各种应用目的开发特定的应用并呈现出来。这包括:业务API,功能API和编程API基于这些API,应该支持各种操作系统(Windows,WindowsCE,or Linux),通用协议(IP,SOAP/XML),和各种编程接口(C/C++,Java,PHP)等。

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研究成果中还规定IPTV终端中间件对外支持的应用包括如下的内容:

★初始化及下栽服务模块:负责初始化机顶盒系统、准备运行环境及对机顶盒进行终端,包括对机顶盒进行初始配置,系统初始化、网络链接初始化、系统资源初始化、和其它中间件模块协同工作等功能。

★安全和认证管理负责整个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应用程序的鉴权和安全策略,用户认证相关信息管理,应用业务授权、软件升级和下载时进行认证、网络安全策略管理、密钥和口令字及注册信息管理、家长控制相关信息管理、内容购买信息管理。

★升级下载服务:负责机顶盒系统平台及应用软件的动态版本检查和更新服务,包括应用软件、中间件层软件、平台资源和应用层数据及其它配置数据的升级和下载同时和安全认证模块一起实现软件和数据的合法性检查,

★媒体,RTSP服务管理:负责管理媒体流、媒体呈现、媒体存贮。对媒体流的控制包含单播、多播媒体流的媒体播放控制,也包括对针对IPTV服务的事件进行管理,如快进、快退、暂停、PVR录制及直播电视热键等。

★DRM:负责处理权限控制消息、权限管理消息、它提供独立的接口。DRM的接口提供给应用程序一个高级接口来访问条件接人系统,而底层的条件接人系统在处理例如权利控制消息和权利管理消息时,并没有暴露给上一层的应用程序。DIeM模块屏蔽了不同的DRM系统的差异性。

★元数据管理:负责元数据的接入、元数据呈现及业务选择管理包括接入元数据系统、元数据分发系统、元数据呈现、业务选择管理。

★用户服务模块:负责终端用户的交互、分发相应的事件给应用层;包括和终端用户进行交互、接收和分发终端用户的事件给应用层,发送通知给终端用户、显示业务运营商的LOGO等。

★终端管理:提供终端的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

★资源管理器:负责对终端中所有应用程序使用资源的调度,管理应用程序的使用状态。任何具有有限资源的系统都需要某种方式管理这些有限的资源,并且保证任何资源的争用的公平的分配和应用程序的稳定性。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注册资源的使用状态,如果资源管理器发现多个应用程序有资源使用的冲突,它将通过既定的规则进行资源调度。

目前的标准化研究成果已经比初期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中间件的框架结构和功能组成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描述,和目前IPTV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是相适应的。但是否准确阐述了大规模开展IPTV业务需要的中间件框架和内容,还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有几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首先,中间件是否在规定了这些API后就可以无障碍的支持各种增值业务的添加?

其次,IPTV中间件的插件和基本模块应该如何界定?

再次,上述标准中已经规定的内容是否已经能满足不同厂商产品兼容的全部需要?

关于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问题的研究 篇4

作者:陈冬雪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却未能同步增长。到2007年我国中间业务的业务量达到1525.5万亿元,但是收入却仅为1513.9亿元,二者之比为10226:1。也就是说,商业银行要创造1元钱的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得有1.02万元的中间业务的业务量。造成这种业务量与业务收入不匹配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收费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中间业务的收费为何难以展开,而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中间业务收费难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收费为何难以展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观念因素

一方面,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长期以来将银行提供的服务视为无条件增值服务,一时难以接受“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难以把中间业务产品真正作为“商品”来对待,不愿额外付出一定成本。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层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疑问,只是将其视为吸收存款的工具和副业,缺乏发展规划。此外,地方政府的执法标准不统一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一些正常的业务收费常被当地物价部门视为乱收费而加以干涉。

2、同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结算、代理等同质化较强的业务中仍然存在着不计成本的竞相压价的行为,使得各行在部分业务上出现了业务量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在个别业务上甚至面临行业性的“赔本吆喝”的局面。

3、金融产品缺乏特色。

我国银行机构推出的中间业务并没有建立在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竞争对手的服务对象、范围、开发目的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导致各行开发的中间业务不独具特色。结果中间业务产品之间有主办单位之分,而无实质性差异。产品售卖时,因相似品充斥市场,加之银行之间的不规范营销,使客户主动需求的产品变成了被动接受。

4、收费标准不完善。

尽管《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定价体制,但是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服务价格指导方面,范围较窄,基本上限定在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这几种结算业务方面,这对目前其他已出现的200余种中间业务品种来说约束力明显不强,导致各银行为了抢业务而竞相压价。

二是在服务价格市场化方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服务价格全部应由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这不够灵活。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人均贫富差距、客户贡献、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各上级商业银行费率统得太死,其分支机构就不能根据地域、时间、业务等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商行自身及客户的中间业务收费办法来。

二、如何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难的问题

1、通过宣传,改变客户在银行多年恶性竞争中形成的免费服务习惯。这样,将使广大的银行客户明白,如果银行提供中间业务长期不收费,没

有经济利益的驱动,银行就会缺乏中间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就不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改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外部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扭转客户对中间业务收费的正确认识,单靠商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通过政府部门,以及新闻舆论界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广大客户认识中间业务收费的必要性。各商业银行也应从上到下解放思想,认识到中间业务的收入应当成为银行总收入中的主要部分,有计划地开展中间业务并合理定价,从而,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2、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定价和收费管理,尽量防止金融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合作竞争才能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会员间的沟通、协调与全面合作。在中间业务收费与产品定价方面协调会员银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充分听取会员意见,维护银行权益,促成合理价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中间业务这块蛋糕做大,真正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3、商业银行应当创新整改。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对原有的代理业务进行整合,对占用资源多而综合效益差的不收费或收费低的项目逐步退出或协商收费。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增强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切实地为客户提供金融便利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只要能使公众觉得“务”有所值,中间业务就能从公众的被动接受转变成公众的内在需求。

4、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收费标准。

一是应扩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指导价收费范围,将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列入收费项目。严格控制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改变各商业银行各自为阵,费率高低差距明显的情况。

二是在执行市场价格的中间业务服务品种中,由商业银行总行自行制定和调整基准费率,其分支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基准率可实行一定幅度的上下浮动。这样,既解决了分支机构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又可达到吸引客户、解决因实行收费而导致的存款分流、客户流失的实际问题。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中间业务,不同的客户,其收费标准也应不同。具体地说,对业务量大,需求弹性大的中间业务,如资金结算,代收代付,银行卡业务的收费标准可低一些。而对业务量小,如个人理财,保管箱业务,信用评估,咨询等业务的标准可高一些,对有一定风险的业务如票据承兑,信用证,承诺贷款等业务的收费标准应高一些,对大客户,业务往来较多的客户收费标准可低一些,而对小客户,临时客户的收费标准可高一些。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各商业行根据自身的成本和客户情况自主定价的完全市场化定价模式,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逐步适应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健康地发展。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5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服务多元化等新的金融形势,银行要想在炽热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首要是占有固定的优良客户群体。而维护、拓展优良客户群体,必须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完整的营销体系、优质的产品和全面的服务。先进的经营理念,就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完整的营销体系,就是建立存贷款三位一体营销的前台部门,实行客户经理制,各级行直接营销。优质的产品,就是科技含量高的、方便快捷的、适应各种需求的金融产品。全面的服务,就是对每一个优良客户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改变银行对客户提供单一服务的方式,向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国际业务、银行卡、代收代付、投资理财等综合业务品种转变,实现一家银行机构包揽一个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和服务的目标。改变银行单纯靠存贷款、劳动力挣取利润的传统方式,向知识要效益、向信息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并按照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的要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原则,改变原有按业务种类和职能来设置内部机构、提供服务和开展工作的方式,以客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来设置内部机构、提供服务和开展工作。通过实现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切实提高农行盈利水平和竞争实力。

一、我行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的现状。

客观上讲,我行还没有完全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来设置内部机构,业务上虽然设置了前后台,但只是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来考虑,并未真正从市场营销角度来设置内部机构,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机制不到位,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大部分时候只是体现为领导和员工的自发行为。虽然也设置有营销部门和客户经理,向商业化、市场化经营迈出了一大步,但营销部门和客户经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主动性还有很大差距,工作现状概括地讲就是揽存,很少过问中间业务,更谈不上全面服务。总之,客户经理离客户很远,营销部门对客户缺乏主动了解,开发新客户全凭关系和酒席,对宣扬我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底气不足,更没有完整的营销理念来支撑客户经理的行为。如何变以贷款支持为主来维系客户为以金融服务为主,就要建立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产品和服务体系。

二、建立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体系。

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要建立符合国际金融发展形势、“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机构体系。

(一)各级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来设置前台。

各级行都要直接营销、管营合一。强化内设机构的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职能,充实市场营销部门,压缩其他管理部门,合并职能重复或相近的管理部门,形成“小机关、大营销”的格局。各级行都只设一个统一的前台部门——客户经理部,和一个统一的后台部门——信贷管理部。不再按专业银行色彩较浓的业务范围原则分设部门,而是根据客户的性质分为公司、机构、个人、同业、保险、证券等客户分部,受理本类客户的存贷款、银行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全部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根据目前我行还没有完全商业化的现状和某些业务专业性质的要求,可将农业信贷、房地产信贷、银行卡、国际业务等的管理工作交客户经理部,实行过渡。综合直接营销、面对客户的工作交各类分部。

各级行各类客户分部直接营销层次和含金量上相对本级行而言前20%左右的黄金客户。其他客户作散户处理,由营业窗口受理业务,柜面实行综合柜员制,主要办理零售业务,并对各类客户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完成黄金客户的更新。

实行差别服务,黄金客户主要以上门服务、电话服务、大户室接待等形式服务。散户以大堂、窗口服务为主。

在人、财、物等方面向客户部门倾斜,按营销需求和业务量配备客户经理,为客户部门创造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各级行要有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主要是各级行都实行客户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采取直接营销、联合营销和协助营销等方式,对辖内客户实行地毯式管理和对黄金客户实现全方位服务。

(二)实行客户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

实行客户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是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客户经理制是相对黄金客户而言的,综合柜员制是相对零售业务而言的。

一是各级行要配备懂营销、善管理的副行长分管营销工作,形成一把手重视、分管行长精通、其他行长全力支持和配合的工作局面。要科学配备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一方面要通过合理调配和使用现有人员来充实客户经理岗位,选择熟悉信贷制度、有项目评估经验、社会资源丰富、市场拓展能力强的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岗位上。把业务知识全面、服务意识浓、形象较好的员工安排在综合柜员上。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积极吸收一批营销专业骨干人员,通过社会招聘来缓和营销人才紧缺的局面。

二是要明确客户经理部门、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制度。客户经理部的职责和任务是:制定客户经理制实施细则,组织客户经理的考核评聘工作,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和客户发展计划,直接营销辖内提升客户,组织客户经理培训。客户经理的首要职责是开发和维护客户、营销金融产品。同时收集市场信息,开发客户潜在需求,为新产品提供预测资料,宣传和树立我行形象。综合柜员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柜面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维护和改善我行窗口形象。各级行要通过建立客户经理工作制度来约束客户经理的行为,要建立客户经理工作日志填报制度、访客报告制度、例会制度、大型客户立项制度、客户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联系制度,保证营销工作的高效率、制度化和透明度。

三是要加强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的管理、考核和培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考核体系。各级行客户部门年初要根据每位客户经理岗位职责及客户基础,确定其考评内应完成的任务,签订《客户经理工作任务书》。要加强客户经理的职级分类和资格认定工作,实行等级管理,动态监测,动态考核。加大营销业绩与收入分配的挂钩力度,实行“资费合一、绩效挂钩”为主要形式的收入分配制度,量化考核,上不封顶。要下决心培养一批营销方面的合格人才,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新产品开发情况和推广需要及时举办客户经理培训班,优先安排一部分优秀客户经理参加总分行和行外培训。二级分行、支行要做好再培训工作,并通过组织业务竞赛、上岗培训、跟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的培训。借鉴保险行业的营销培训和管理办法培养客户经理,提高客户经理和综合柜员的营销技能和服务水平。

(三)各级行都实现直接营销。

直接营销是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最重要的方式,是各级行实现管营合一的主要体现,是维护和开发为我行提供主要利润来源的黄金客户的重要手段。在不改变客户所在经营行开户结算关系和受益的原则下,以辖内大型优质客户为营销对象,组织客户开发,直接受理、调查金融需求,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维护管理客户。直接营销有利于提升经营层次,增强各级行的直接经营能力,有利于发挥系统调控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服务效率,高起点、高水平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直接营销也要坚持信贷新规则的基本运作机理不变,严格准入标准,有效防范风险。

各级行前台部门是直接营销和经营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好本行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高层切入优势,按照直接营销的要求,加大对本区域重点客户的直接营销力度,做好对各类重点客户的开发维护工作,直接经营。

实现直接营销后,要按照定量考核为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市场营销部门的考核管理。对市场营销部门的考核,要将80%的考核权重放在系统性业务发展和直接营销这两个方面的指标上,根据指标完成情况来评价各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起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分配机制,调动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

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必须保证向客户提供功能齐全的金融产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一)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

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深入研究各类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及动态变化情况,在巩固扩大传统业务产品的同时,及时开发新市场,拓展新业务,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要加强传统业务的创新,通过对存期弹性化、浮动利率、支付结算、代收代付、自动转帐等业务的创新来增加存款,不断提高存款市场占比。把各项业务的营销与银行卡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银行卡功能,使之成为业务查询、交易处理和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并将其培育成个人业务的品牌产品。以开发营销燃气卡、校园卡、社保卡、加油卡、社区服务卡等金穗卡系列品种为重点,在金穗借记卡上加载自助缴费、代扣代收、银证通、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卡卡转帐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以银行卡为载体,整合个人业务产品,实行一卡多能。以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龙头,积极拓展个人耐用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和小额质押贷款等业务,通过营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品种,建立稳定优质的个人客户群体,推动储蓄、代理保险、代理收付等业务的发展。积极拓展证券服务业务领域,以银证通产品为手段,打通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之间的通道,提供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基金等各类有价证券的发行、登记、转让、托管、清算等各种服务。依托新一代业务系统,大力发展个人理财和支付结算业务,实现信用卡汇款、网上汇款和特别汇款等新的产品服务功能,积极适应客户需求,研究推出新的产品组合,开办理财咨询和代客理财业务。加快发展边贸结算、国际卡收单、光票托收、旅行支票、外币兑换、个人结汇业务等。

(二)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要以消费贷款业务为核心,不断充实金融超市的业务内涵,扩展业务经营范围,充分发挥金融超市方便快捷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扩大我行金融超市品牌的社会效应。要规范营业网点在环境形象、员工形象、窗口服务形象等方面的标准,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建设优美环境,推行文明用语,加强综合柜员的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为客户提供准、快、好的金融服务。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贴近市场和客户,强化方便服务、提醒服务、上门服务。并且通过增加网点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品种,加大精品支行、精品网点建设,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吸引新的客户。推行分层营销和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使我行的服务由同一化、大众化逐步转向层次化、专业化。创新服务方式,在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同时,设立柜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理财服务区,实行分区服务;设立大户室、理财室为优质客户提供高层次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在一个柜台可办理所有业务。并且可在营业网点设置大堂经理,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下大力气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服务等电子化服务手段,提高我行金融产品的分销层次,实现服务手段的多元化、现代化。加快电子化建设,为营销提供有力支持。要进一步加快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推广工作,全面完成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数据大集中、大联网,实现储蓄、银行卡的通存通兑。加快联网联合工程,实现“银联卡”在同业间跨地区联网通用,增强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将现有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到中间业务平台上,加快开发网上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完善自助服务体系。

四、建立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的黄金客户体系。

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必须建立银行自身的黄金客户体系。各级行实现直接营销后,要明确权限,提升黄金客户营销和服务层次。要建立黄金客户档案,记录客户的金融行为,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做好黄金客户的评定、筛选、维护和更新等工作。

一级分行直接营销的客户主要有:省级大型集团性、系统性客户;绩优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国际结算量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的优良客户;要求与分行直接建立业务关系的大型优良客户;为提升经营层次,由下级行推荐的大型客户。

二级分行主要直接营销以下几类客户:一级分行提升后本地区范围内的大型优良客户;要求与二级分行直接建立业务关系的大型客户;为提升经营层次,由下级行推荐的大型客户。

直接营销的重点客户原则上每年认定一次,如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可由客户部门进行审查并及时调整。

根据目前的金融政策及经济经营环境,各类客户三位一体营销的重点分布如下:

在公司业务上,要重点营销城市基础设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和项目;国家支持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形成规模优势的高技术企业;区内大型优质企业和优良外资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内重点企业;经营效益较好、资产负债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

在机构业务上,一是要以新的营销举措促进与银行及非银行同业的合作。要充分利用我行网点优势,为他行提供现金领缴和寄库业务;按照总行下发的关于加强与他行业务合作的意见,在约期存款、代理债券买卖等方面开展合作,争取对同业业务的全面代理;并且力争在与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以银证通业务推广为契机,大力拓展证券类客户,争取成为更多券商的法人清算银行。三是继续推进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加强保险代理队伍建设,抓好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扩大保险代理业务的产品范围。要将固定资产及信贷业务同保险代理业务结合起来,固定资产要由保险代理部门集中投保,争取较为有利的价格。对信贷业务中符合投保条件的项目,要继续落实双单作业,将信贷项目的代理保险业务落实到人,力争我行所有资产业务的相关保险,都通过我行保险代理部门代理。四是继续加强与政府机关和事业法人客户的合作,在巩固法院诉讼费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代理法院执行费归集与管理业务。做好代理国库支付业务,积极争取独家代理排污费的归集。以财政、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为重点,加大对事业法人客户的拓展力度。

在个人上,重点以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公司、机构等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机关、院校、事业单位有稳定收入的人员以及其他高价值客户为对象,以准贷记卡为载体,积极主动营销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要针对特定客户群体如学生及其家长,将教育储蓄业务、助学贷款和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在房地产上,重点支持大型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大而优”的房地产法人客户和信誉良好的个人客户群体。大力发展高校房地产贷款业务,积极争取住房公积金的委托代理权。增加以系统性客户、高素质客户群体为对象的产品组合,开展个人舒适住房贷款业务。

在国际业务上,重点营销有外汇资源的国内同业;以省进出口额前300名企业为主的重点企业;继续开发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在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中,择优支持项目规模大、风险低的二、三类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具有规模优势、创新优势和产品优势的外向型企业;外汇收入较多、存款稳定、理财需求较多的高价值个人客户。

五、建立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的金融创新体系。

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三位一体营销,服务水平不高是困扰银行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黄金客户只给银行一次机会”,如何巩固黄金客户、开发黄金客户,首要法则就是加快金融创新。加入WTO后,银行的竞争就是金融创新的竞争,努力走出“关系社会”、“熟人社会”的风险经营漩涡,走上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符合WTO规则的金融服务道路。

(一)提高全行员工金融创新的意识。

金融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提高全员对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提高全员创新的自觉性和创新责任感。这就需要建立保障金融创新持续不断的激励机制。在遇到重大服务课题困难时,要善于吸取全行员工智慧精华,可采取在全系统公开招标的办法采纳意见,以激发全员的聪明才智、创新欲望和参与意识,尤其对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重大促进作用,切实改变我行在金融创新方面落后的局面,变“随大流”为“领潮流”。

(二)建立金融创新的组织机构。

金融创新要走专业化的路子,才能最终取得成果。成立金融创新的专业组织机构,是金融创新工作取得成果的保证。要成立金融创新的“研究室”一类的专门机构,明确专业人员,专事金融创新工作,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金融创新的进行研究。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针对本行金融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和新的服务方式、手段和产品,二是收集其他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信息,加以研究和转化使用。要明确专职研究人员的责权利,压力和奖励并存,切实体现研究室金融创新工作的龙头作用。

(三)明确金融创新的任务目标,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金融创新的主要任务目标是营销理念、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应用。

创新营销理念,要有超前意识和大局观念,根据营销工作开展情况,提出阶段性指导思想,针对客户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制订营销战略。并把这些思想和战略用最贴切、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口号化,使之深入客户经理的心、打动客户的心。

创新金融产品,如在负债业务产品上可以开设本外币一体化帐户。即在一个帐户上可以存取多种币种的资金,以适应那些有多币种资金又希望能集中保管的客户的需求。在资产业务产品上,可推广股票质押贷款等,在资产业务操作流程上,针对各级行直接营销的授权,精简手续和审批环节,做到风险控制与效率并存,增强经营活力与动力。在银行卡业务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ATM、POS等设备,改善用卡环境,重塑品牌形象。在中间业务上,可开拓保理业务等,增加融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

创新金融服务,如借助因特网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存通兑和实时汇兑。重点推广和完善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个人电子汇款、个人外汇买卖等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产品,实现机构虚拟化,使银行网点无处不在,业务活动无时不办。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开发推广住房公积金、金融超市、国债、开放式基金等中间业务平台和应用软件,为各项金融新产品的推出做好准备。

浅谈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 篇6

叶颖

李陶深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

530004)

摘 要: 电子商务系统构架是一个在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上的网络商务应用体系。电子商务中间件是一种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的关键件,可用于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互连和互操作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对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安全平台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关键字:电子商务;中间件

Discus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E-commerce Middleware

YE Ying

LI Taoshen(College of compute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Abstract: E-commerce system is network commerce application on the internet, intranet and extranet.E-commerce middleware is a kind of key software to integrate e-commerce application, and can use to solve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operation problem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commerce application server, th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security platform in detail.Keywords: e-commerce;middleware 前言

电子商务加速了我们周围世界的数字化进程,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数字化世界正逐渐演变为现实。电子商务是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开展商务业务活动。由于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相应的,电子商务系统就是是商务活动的各方,包括商家、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在线交易电子化的过程。

从网络环境来看, 电子商务所强调的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交易,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网络应用体系。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它指的是一些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的一些有关通讯软件、交易软件、数据库访问软件以及和互联网有关的安全软件,以及为了在互联网条件下能够很好地开发应用所提供的许多面向应用的开发工具等。电子商务中间件是一种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的关键件,不管电子商务应用分布在什么硬件平台上,使用了什么数据库系统,透过了什么复杂的网络,电子商务中间件的开发与应用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互连和互操作的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对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安全平台做比较详细的介绍。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

图1描述了电子商务网络应用体系。

图1 电子商务网络应用体系

简单的说,电子商务网络应用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智能目录,指的是各类网上应用,如图中的电子金融、电子购物、电子证券等。它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分析用户商业需求, 跟踪用户活动,自动配置目录和提供个人化信息。

(2)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是整合事件管理、交易管理、购物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用操作框架。

(3)通用业务网关和支付网关,包括了动态业务增减机制以及电子支付机制(授权、结算、对帐和分帐等)。

(4)通讯平台,为数据的可靠传输及数据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

(5)安全平台, 指的是网络各层次的安全模块,包括安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Ipsec、PKI)。

当然,无论电子商务是怎样一个网络应用体系,其底层仍然离不开作为核心的企业关键任务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库。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 电子商务网络应用体系的内涵是各种现有应用的不断扩充和新应用形式的不断增加,迫使企业的IT部门需要解决越来越多的需求,尤其是对分布式网络应用的需求, 诸如跨过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之间互操作,新旧系统并存,系统效率过低,传输不可靠、数据需要加密,各种应用模式,开发周期过长,维护不力,等等,这些问题只靠传统的系统软件或Web工具软件提供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作为电子商务网络应用体系的中间平台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把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通用业务网关、支付网关、通讯平台和安全平台,统一纳入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的范畴。

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逻辑上位于Web服务器之上,负责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它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它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与集合。在通讯方面,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要支持各种通讯协议和通讯服务模式,传输各种数据内容,数据格式翻译、流量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压缩等等;在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核心,要解决名字服务、安全控制、并发控制、可靠性和效率保证等;在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方面,要能提供基于不同平台的丰富的开发接口,支持流行的开发工具和异构互连接口标准(如IIOP、IDL、DCOM)等;在管理方面,解决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本身的配置、监控、调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易用易管理提供保证。

其次,针对不同的Web应用环境,对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对工作流应用,需要根据条件以及条件满足状态,将信息、响应状态从一个应用传递到另一个应用;对联机事务处理,需要保证分布式的数据一致性、不停机作业、大量并发的高效率;对于一个数据采集系统需要保证可靠传输等等。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解析

下面针对电子商务中间件构架中的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通信平台、安全平台做一剖析。3.1 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 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的作用是让网络应用的开发、部署、管理变得更加容易,涉及的技术包括EJB、CORBA、DCOM、IIOP、XML等。

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具有以下功能:

(1)提供在服务器端的分布式应用的部署, 包括对象生命周期管理、线程管理、状态管理、安全管理等;

(2)数据源连接访问管理、交易管理等;

(3)大规模并发网络用户管理、均衡负载、容错等;

(4)与现有系统的无缝连接。

其中,对象生命周期管理、线程管理、状态管理、安全管理、策略管理等, 都是由预置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中的各类服务构件来支持的,在应用的运行效率上有很好的保障,同时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的周期与成本。通过基于图形的集中化控制,用户能够随时掌握分布在网络上众多对象的状态,快速建立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后援关系,设定对象异常终止时后备对象接替运行的策略。

采用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应用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商务服务器的应用逻辑结构

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可以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来代表一个商业进程,把商业过程转化到一个包含若干个阶段的框架结构,每一个阶段代表对一个商业对象(如定货单)的分离的操作。在每一个阶段,一个或多个专门的组件对对象进行操作。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与标准的交易中间件实现集成,这意味着整个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单一的操作,这在一些必须维护进程的完整性的场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讯平台

通讯平台作用是建立与维护底层数据通道。在功能上, 通讯平台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的方式,把数据从一个商业伙伴发送给另一个商业伙伴,或者把数据从不同的源发地采集到一起或转发。在这里包含了同步/异步传输、通讯服务、数据标记、加密、队列和监控等等。

通讯平台的主要特性如下:

(1)高效数据通道:前端的大量请求可被汇聚成较少的后端连接并减少数据传送量,保证应用系统即使在大量用户同时请求服务的时候也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工作状态。

(2)降低网络负担:商务服务器和商务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网络通道,多个请求可以复用网络通道。同时,对网络上传递数据进行压缩,进一步减少网上传递数据量。

(3)名字服务:路由机制,且服务程序可以按优先级进行处理。(4)支持动态配置,提供系统可伸缩性。

(5)网络故障恢复:自动检测网络连接,发现问题可以自动重新建立连接。

(6)数据可靠传输:数据传送有可发送时间支持,在设定时间内网络故障恢复仍然可以正确发送。文件传送支持块重传和断点续传。

在具体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多种不可靠因素,如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系统不可靠、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跟不上千兆以太网的发展步伐等, 因此必须对通讯平台中的可靠队列传输功能提出较高的要求。

安全平台 安全平台是建立在一系列相关国际标准之上的、以公钥算法为核心的一个开放式安全应用开发平台。基于安全平台可以开发、构造各种安全产品或安全应用系统,如用于文件加解密的安全工具、安全网关、公证系统(CA)、虚拟专网(VPN)及其它的需加强安全机制的用户应用系统。

安全平台除了内核的管理模块外, 同时向上为应用系统提供开发接口,向下提供统一的密码算法接口及各种IC卡、安全芯片等设备的驱动接口。

一般来讲, 电子商务的安全包括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数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指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传输,数据不被别人窃取、泄漏、篡改和破坏。如果以加密实现的通讯层次来区分,加密可以在通讯的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即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uthentication),指数据不会被非授权地修改,保持数据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主要体现在识别机制上,对实体的某些参数进行有效性验证。现在常用的识别技术有报文识别、数字签名和身份识别。其中, 身份识别是为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提供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key Infrastructure,PKI),其核心就是密钥及证书的管理。为了确认使用者的真实身份,所有PKI的用户必须做事前身份登记, 这种登记是以数字化的格式存在,简单称之为公开密钥证书。针对身份登记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与管理即证书管理(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 包括用户、过程管理和工具。

其实, 网络安全体系很复杂, 我们这里提及的只是有关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中所应有的安全性, 也就是安全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涉及安全策略、物理网络及访问控制(如防火墙、安全访问级别等)。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应用大多还停留在网上广告、信息发布查询和电子邮件往来的初级阶段。主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的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物流网还不够畅通,电子商务赖以生存的金融网和商业网的互通互连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IT部门和企业将会象今天接受中间件的概念一样,感受到电子商务中间件在商务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基于云计算的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7

对于云计算的概念,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定义。对云计算的实现者而言,云计算的实体由一大堆分布在各个地方的计算机组成,本质上就是一台可扩展的网络超级计算机;但对于使用者而言,他们所看到的是一台计算机,而且所提供的计算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能随心所欲的使用相关资源而不必理会其物理实质和管理细节。而从计算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就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大量分散的资源整合为一个庞大的单一计算资源,并且能够提供弹性规模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在信息化进程中,云计算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还能进一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可以预见,云计算将带来信息技术领域里的又一次革命。种种迹象表明,云计算既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技术融合体。它的快速发展将完全打破传统IT产业布局,开辟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

2 中间件

所谓“中间件”,顾名思义,是指在IT系统中位于“中间地带”的软件。从纵向的“上下“维度上看,中间件处于底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与上层应用软件之间,向下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向上为应用软件提供开发、运行环境;从横向的“左右”维度上看,中间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通信、交换等服务,解决系统之间互连互通的问题。由此可见,中间件是支撑IT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枢纽。中间件为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开发、灵活部署、可靠运行、有效管理、快速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据统计目前95%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应用和电子政务系统都是构建在具备SOA架构体系的中间件之上的,如果没有中间件,所有应用都将直接面向操作系统。由于现行的虚拟化技术和异构平台都存在大量的差异化,那么面向服务的大规模应用将无法实现,就技术层面而言,也难以支撑这类应用。这就凸显了中间件平台的重要性,也使中间件成为主流厂商竞争的核心领域,无论是微软、IBM还是SAP、ORACLE甚至Google等,都将中间件作为云计算、物联网等解决方案的技术核心,毫不夸张的说,中间件领域竞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些国际大企业的生命力。

3 云计算中间件

3.1 云计算中间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虽然云计算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IT资源,提供高效、可靠的计算服务,但是无论是公共云还是私有云的搭建及应用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既要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平台,又要将现存的大量应用和数据迁移到云计算的平台上,这是一个关键而难于实现的过程。而中间件最大的优势有两点,一是不去动现有的信息系统,而是插入新的系统,方便数据的迁移和共享;二是便于提供个性化服务。云计算不能飘在空中,要落地,其核心技术是中间件平台。

在云计算的IaaS、PaaS、SaaS三种平台模式当中,PaaS平台起到了承担调用底层基础资源、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支持的任务,而中间件本身也是连接底层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的工具,将PaaS平台与中间件技术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天然的选择。通过PaaS平台将中间件整合成为基础应用设施资源池,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基于云计算的中间件平台,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虚拟化与服务化的承上启下的核心。图1形象地描述了中间件在云计算架构中的核心地位。

3.2 云计算中间件的功能和结构

云计算中间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云计算中间件的技术理念就是把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炼出来,并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进行性能优化和容错处理,然后通过统一的管理引擎和开发平台提供给应用服务开发者使用。云计算中间件利用多层次分布式虚拟技术、智能系统管理和资源自动调配,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搭建和管理“云”平台。在云计算中间件的帮助下,应用服务商可以从复杂繁琐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问题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和财力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邮件、企业管理等各种服务。

根据上述分析,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四层:基础设施层、中间件层、显示层和管理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利用虚拟化技术提供可扩展的物理资源池,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系统的虚拟化功能;显示层则是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保证系统的操纵性和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管理层则完成用户的账号管理、资源的智能监控、计费、安全及负载均衡等功能;而最核心的云计算中间件层则必须具备对虚拟资源池的管理能力、对虚拟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能力、对分布式存储的扩展支撑能力以及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云计算中间件层的上述四大功能。

(1)管理虚拟资源池,包括对虚拟资源的创建,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首先通过IaaS层的服务接口去动态创建虚拟机,然后下发部署包完成程序的部署。最后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的并发访问情况以及业务需求动态地去调度后台的虚拟资源池资源,真正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2)对虚拟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能力,即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可以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满足业务需求。完成上述功能的传统方式是采用四层交换的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这种方式下基础设施层的物理资源对应用系统来说是透明的。而当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接管了自动部署后,底层资源对于应用系统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底层资源的完全黑盒,这样就能只依据用户的应用并发量来动态调度底层资源,使人们的调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也更能体现云计算的服务特性。

(3)对分布式存储的扩展支撑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第三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支撑和融合现在业界流行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当然也包括了基于hadoop+hdfs的云存储架构。云计算中间平台能将业务系统对存储的需求和后天存储资源之间完全解耦,它可以依据业务需求调度后台的存储资源和存储节点。对于存储而言,存储资源的动态伸缩扩展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常规的计算资源调度,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对业务系统开发有大的约束和要求,而对于分布式存储,则必须要求业务系统安装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指定的标准和提供的Web service 或API进行开发,这样才能够保证云计算中间件平台能的业务系统提供分布式存储能力。

(4)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最后一个必须集成的能力就是对包括key-value半结构化数据库和hive等数据云数据库在内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支持能力。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必须要能提供分布式缓存的能力。就像IBM的WebSphere eXtreme Scale一样,云计算中间件平台主要为分布式数据库提供高性能,高扩展性。这种能力通常只针对一些数据密集型的业务系统,比如说当有需要时可以把数据从数据库中取出存放到内存当中,从而提高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获得更高的性能。

4 结束语

根据2012年最新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投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42.0%,同时,IDC预测,到2016年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在云计算时代,系统集成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类型上都会大大增加增长,而且这种集成的力度将会变得更加精细。因此,如何来实现这种混合云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应用于应用之间的信息互通,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间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实现各种不同应用于平台之间的标准化,使得各个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本文在分析总结了云计算、中间件技术和应用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的架构,并着重分析云计算中间件的包括管理虚拟资源池、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支持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在内的四大能力。

摘要:首先分析总结了云计算和中间件的特点以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中间件在云计算应用中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计算中间件平台的架构,接着分析了该架构中各层的功能。最后重点讨论了云计算中间件的四种功能:管理虚拟资源池、动态调度虚拟资源、支持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数据库。

关键词:云计算,中间件,分布式存储,云计算中间件平台,分布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王庆波.虚拟化与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37-187.

[2]Michael A,Armando F,Rean G,et al.A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0,53(4):50-58.

[3]Jianzong Wang,Varman P,Changsheng Xie.Middleware enableddata sharing on cloud storage services[C]//The 5th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Middleware for 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Banga-lore,India,2010.

[4]Afkham Azeez,Srinath Perera,Dimuthu Gamage,et al.Multi-tenantSOA middleware for cloud computing[C]//IEEE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Miami,Florida,USA,2010.

[5]夏玲军,楼晓峰.云计算及其面临的挑战[J].软件导刊,2010(10):3-5.

[6]维基百科.Middleware[EB/OL].[2013-03-10].http://en.wikipedia.org/wiki/Middleware.

[7]黄河.云计算环境下服务中间件动态管理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1(1):54-57.

[8]邓海生.基于SOA的RFID中间件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7:18-20.

[9]黎立.EPC系统中的中间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8):3360-3363.

中间件技术研究 篇8

关键词:OPC XML-DA ;OPC UA; OPC 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3-0095-04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工业控制等方面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大型舰船上如何安全可靠又高速的进行数据交换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目前先进的舰船上都配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智能仪表、大型监控装置,这就有可能造成网络拥塞,影响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等。因此,基于解决大型舰船多种智能设备与主机的数据交互问题,我们引入了用于过程工业控制的OPC[1] (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它是基于Windows的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包括了自动化应用的一整套的接口、属性和方法的标准。

1、OPC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过国际OPC基金会成员十数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制定了一套适合过程控制应用的OPC协议标准,报警(A&E)、事件与历史数据访问(HDA)、支持过程数据访问(DA)、安全性标准、OPC XML、OPC Data eXchange以及尚未实施的OPC UA等标准,这些标准为系统提供了多种功能的接口。便于技术人员完成管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向上可以面向企业级的高级应用及管理,向下可以管理设备级的仪表设备等。

2、COM/DCOM概述

2.1COM技术

现行的所有OPC技术都是以COM/DCOM技术为基础的。实际上,OPC技术就是定义了一些用于数据访问、事件和报警处理、历史数据访问的COM对象和接口。因此,要真正从底层掌握OPC规范,就必须清楚COM/DCOM技术。

首先,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是一种以组件为发布单元的对象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COM既提供了组件之间进行交互的规范,也提供了实现交互的环境。由于组件对象模型之间交互的规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语言,因此COM技术也可以作为不同语言协作开发的一种标准。

其次,COM技术采用组件化的设计结构,不仅继承了组件易于定制和升级灵活等优点,而且引入面向对象的思想,规范了组件之间的通信接口。在COM规范中,COM对象和接口是两个非常活跃的元素,一个COM组件通常是包含一个或多个COM对象,而在COM对象上则可实现多个接口。COM规范采用客户/服务器通信模型,客户端总是先创建服务器对象,然后获得对象上的接口进行通信。

此外,COM规范还具有语言无关性、进程透明性和对象的可重用性三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2.2分布式COM(DCOM)

DCOM是COM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扩展,它可以支持不同计算机上组件对象与客户程序之间或者组件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这些计算机可以是在局域网内、广域网内,甚至通过Internet进行连接。对于客户程序而言,组件程序所处的位置是透明的,DCOM扩展了COM的位置透明性。因此,无论是本机上的组件程序,还是网络上的组件程序,3在客户端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访问。

DCOM作为COM的扩展,它不仅继承了COM,由于其本身应用环境的不同,还提供了一些新的特性,包括:网络安全性、容错性、跨平台调用等等。从COM转到DCOM,并不仅仅意味着客户程序与组件程序通信线路的加长,而是协作运行的环境彻底地发生了变化。

3、OPC技术概况

OPC协议中包括了数据访问规范、报警和事件规范、历史数据存取规范、批量过程规范、OPC安全性规范、数据访问标准的测试工具、过程数据的XML规范、数据交换规范、命令规范、公共I/O规范、合成数据规范等。

3.1OPC对象及接口

3.1.1OPC对象结构

OPC服务器对象用来提供关于服务器对象自身的相关信息,并作为OPC 组对象的容器。

OPC组对象除了提供关于组对象自身的相关信息外,还提供组织和管理项对象的机制。OPC组对象提供了OPC客户程序用来组织数据的一组方法。此外,OPC规范定义了两种组对象:公共组和私有组。公共组由多个客户共享,局部组只隶属于一个OPC客户。全局组对所有连接在服务器的应用程序都有效,而私有组只能对建立他的CLIENT有效。这一特性类似于C++程序中的全局对象与局部对象的区别,便于公共数据共享与私有数据的保护。

OPC项对象至少包括值(Value)、品质(Quality)与时间戳(Time Stamp)三个变量。此外,要注意OPC项对象仅代表了OPC服务器到数据源的一个物理连接,它本身并不是数据源,仅仅是数据源的一个地址索引。最后,OPC数据项不能被直接访问,而是要通过OPC组对象提供的接口进行访问,这样就避免了直接对数据项的操作,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3.1.2OPC接口结构

OPC规范定义了定制接口与自动化接口两种接口,如图2: 

其中定制接口多为用C++语言编写,实现功能的可定制,由于其编程语言的特性决定其运行效率高但开发难度大,同时要求开发者必须掌握COM的开发知识。而OPC规范明确规定此种接口是必须要实现的。而自动化接口的开发不要求开发者懂得COM技术,使得程序员可以从底层的COM开发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功能的开发上,大大加快了OPC应用程序的开发进度。

标准的服服务器对象与组对象接口结构如图3:

自动化客户通过使用WrapperDLL,访问OPC DA服务器。WrapperDLL在客户端进程内调用,将服务器提供的定制接口与客户端要求的自动化接口进行协议转换。

3.2OPC技术特点

OPC技术之所以能引领工控领域数据通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由几下几点决定:

1)OPC技术采用了标准的Windows体系接口,这样既有利于硬件制造商,也有利于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为其设备提供的接口程序的数量减少到一个,软件开发商也仅需要开发一套通讯接口程序。

2)可以将各个子系统从物理上分开,分布于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因为OPC规范以OLE/COM/DCOM为技术基础,而OLE/DCOM支持TCP/IP等网络协议。

3)可以使用户完全从底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因为OPC按照面向对象的原则,将一个应用程序(OPC服务器)作为一个对象封装起来,只将接口方法暴露在外面,客户以统一的方式去调用这个方法,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

4)可以使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因为OPC实现了远程调用,使得应用程序的分布与系统硬件的分布无关,便于系统硬件配置,使得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

5)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因为采用OPC规范,便于系统的组态,将系统复杂性大大简化,可以大大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便于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6)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因为OPC规范了接口函数,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去访问,从而实现系统的开放性,易于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3.3OPC XML-DA协议标准

OPC XML-DA规范采用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Web Service技术,Web Services 是一套基于XML进行分布式数据交换、服务调用的标准,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实现互操作性,是建立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平台。此外,它还定义了数据表示(XML)、消息交换(SOAP)、服务描述(WSDL)、服务发现与发布(UDDI和WS-Inspection)等相关组成部分。Web Services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在Internet上的无障碍传输。

Web Service提供了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各种服务的接口,并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提供给网络用户,在Internet上任何节点、任何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只要符合Web Service的标准都可以从它的公共接口获取服务,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在Internet上共享和交换数据变得更加容易。其基本结构如图4:

5OPC UA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管理系统对互操作性要求的提高,基于COM技术的OPC标准开始无法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少跨平台通用性。由于COM技术对Microsoft平台的依赖性,使得基于COM的OPC接口很难被应用到其它系统的平台上。

2)较难与Internet应用程序集成。由于网络防火墙会过滤掉大多数基于COM传输的数据,因此基于COM的OPC接口无法与Internet应用程序进行正常的交互。

3)较难与企业应用程序连接。企业应用程序(如ERP)需要实时的工业现场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来自OPC服务器。但是这些上层的应用程序缺少与OPC服务器交互的接口,因而不能进行通信连接,无法满足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OPC基金会提出了OPC UA标准。OPC UA(OPCUnified Architecture),顾名思义就是指OPC的统一架构,OPC UA在功能上集成了Data Access、Alarms and Events、Commands、Historical Data Access、Batch、Data Exchange的功能。实质上就是对OPC DA功能上进行了扩展,将多种功能接口集成在同一平台上。

OPC UA不仅完成了设备之间现场级的整合,而且完成了企业级的垂直整合。它不仅可以为设备之间提供快速的数据通信,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大型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6结束语

随着OPC协议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厂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很多公司都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添加了对OPC协议的支持,它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由于OPC协议统一了数据访问的接口,使控制系统进一步走向开放,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而且OPC协议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控制系统模式,给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国内系统生产厂商提出了一个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OPC Data Access Specification2.0[S].OPC Foundation,2002.

[2] 朱海涛.OPC规范在Internet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工程,2006.

[3] VU VANTAN,DAE SEUNGYOO, and MYEONGJAE YI. Modern Distributed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OPC Techniques[C].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4] OPC Foundation.Data Access Custom Interface Standard Version 2.04[S].2000.

[5] OPC国际基金会中国办事处.OPC技术综述[M].北京:OPC国际基金会中国办事处,2001.

[6] 姚望舒.OPC服务器开发[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1.

[7] 郑立译.OPC应用程序入门[M].日本OPC协会,OPC(中国)促进委员会,2002.

[8] OPC XML DA Specification1.0[S].OPC Foundation,2003.

上一篇:天河区区属企业重大事项核准备案暂行办法下一篇:《科学用眼..》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